玉皇阁又称靖边楼,建在城台之上,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重檐,二层楼,歇山顶,四周回廊,正面明间设置隔扇门,其余三面皆以山墙和檐墙围护。
古阁内壁保存有道教题材壁画,北面墙壁绘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和五岳大帝像,东西山墙绘有三十六雷公像。
南安寺塔,始建于北魏,蔚县历来有 “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 的传说。
南安寺塔历为八角形,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砖砌的八角形塔座,每面雕兽头或 “福”“禄” 篆字,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人们对幸福、俸禄等美好愿望的追求。
释迦寺,俗称 “南关大寺” 或 “卧佛寺”,得名于殿内原有的释迦摩尼涅槃像,如今卧佛已经移出,始建年份不详,始建于元代。
释迦寺不仅保存了一座元代的原汁原味建筑,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整体的布局,天王殿和卧佛殿都是普通的单檐硬山顶,但在朝向主殿大雄宝殿一侧出了一个歇山顶的房檐,使三座殿的房檐相互勾连,形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在国内是极为少见的布局。
大雄宝殿内的覆斗式藻井是释迦寺的一大亮点。藻井布满彩绘,各面饰金,精美华丽其样式与蔚县城内明代灵岩寺后殿藻井相近。
相比蔚县其他几座地标性的古建筑而言,灵岩寺要小众很多,游客也更少,不过其实很好找就在常平仓旁边。
翻来灵岩寺的历史,可以了解到它始建于金代,元代末毁于战争,明正统六年当时的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请命在其家乡蔚州重建灵岩寺,并且按照官式建筑规格建造,因此古时候的灵岩寺规模宏大。
灵岩寺的藻井都用金闪闪的斗拱组成井壁,井心部分也都是绘制了彩色的蟠龙,天花彩绘中还有佛家八宝和篆书寿字为主题,并且还有牡丹、仙鹤、祥云等吉祥的图案。
大雄宝殿上方还有一块蓝色底的牌匾,上面写着“无上士”,“无上士”是对佛祖的德号之一,意思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落款为“严公”题,所谓“严公”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大臣对皇上的私下称谓。加上这座寺院是明英宗批准勅建,也有可能是明英宗提的字,王振找人描在牌匾上,并标注皇上御赐。
600年前的官办粮仓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古称蔚州。明朝洪武年间修建的蔚州常平仓,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从外观可见颇具规模,目前暂不开放。
天齐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清嘉庆年间重修。新中国成立由于当地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天齐庙被一些单位占用。2001年天齐庙由文物部门收回并对其进行管理。
天齐庙现存有:供厅、正殿两座建筑,占地面积约559平方米。正殿面宽五间19.1米,进深四间11.8米,高7米,建筑面积为225.38平方米。
正殿的建筑结构是:单檐庑殿黄琉璃瓦顶,琉璃花脊,中间有琉璃龙,牡丹图案,边脊有花纹,额、核均有和玺彩绘,在正殿外栱眼壁上装饰有琉璃黄龙,绿地黄龙,浮雕苍劲古朴,整座建筑金碧辉煌,是一座少见的明代珍贵建筑。
蔚州博物馆是河北省县级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珍贵文物370多件。但蔚州博物馆是河北省县级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珍贵文物370多件。镇馆之宝有:深曲附彩陶盆(新时期时代)、青铜彩绘雁鱼灯(汉)、汉青铜釜、彩绘仕女烤肉串图陶灶(汉)、朱业微石造像(北魏)、北魏石雕造像、绿釉贴花塔型莲花座陶罐(唐)、绿釉凤首陶壶(唐)、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南安寺塔地宫里的宝贝都藏于此。
蔚县重泰寺,始建于辽代,是张家口现存规模最大,主体保存最完整的寺院。明弘治九年(1496年),真慧和尚改建名为“三圣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山西潞城端宪王朱俊梭据说因故在此避难,于是整修赐名“蔚县重泰寺”。清光绪年间,曾一度改称“罗汉寺”,后恢复“蔚县重泰寺”。 重泰寺位于乡道边的一座黄土高岗上,四周都是黄土沟壑与青纱帐,远离村庄人家。
重泰寺主要建筑沿南北一条纵轴线上分布,东西横轴线对称排列,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戏楼、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千佛殿、观音殿、水陆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三教楼。 山门常年不开,透过围墙能够看到山门内天王殿两侧的钟鼓楼,东侧一棵苍郁的古松高耸入云。
重泰寺大门常年不开,西侧小门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