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上饶灵山一日游

作者:橄榄树 显示图片

上饶的灵山,我知道得比较晚,迟到2017年初,蜂友“海风小舟”写2016年游记总结,有一些灵山的图文,我才每一次听说这个景区。灵山与花岗岩地貌,与天柱山、太姥山、黄山、三清山是同一类型,属于我最喜爱的种类,当即记下。甚至2017、18年就想利用三天小假期前往。只不过当时要去的地方尚多,有一些是种草多年的,只好让灵山的草多长几年,反正我想去的山岳型景区,大多数都是酝酿多年才成行的。
然而,后来灵山的草结结实实地长了好几年,期间经历过两次退票,分别是2020年国庆假期与2022年暑假(都是与弋阳龟峰一起),虽然次数比龟峰少一次,但也算是对灵山有小小辜负。终于在2024年国庆假期,与龟峰一起得以成行。
由于灵山景区内山体较大,里程长,所以在黄金周也不会出现拥挤的状况,只有下午四点以后的下山高峰阶段,索道上站排队的时间经常超过一小时,往往到晚上八点才能把游客全部运下山。这一点需要注意。
灵山在花岗岩景区里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条东西长达二十公里的花岗岩山脊,但南北宽度多数只有数百米,横亘在上饶市区西北方向,天气好时在市区的北部可以看到灵山的东南段。高铁列车从上饶站往西开出,起码有十多分钟时间能看到灵山。现在开发成景区的只是其中一小段,即左溪段,又称“夹层灵山”,东西长度在3.5公里之内。巨大的花岗岩山体形成“龙脊”的壮观景象,此外山坡、山顶有无数花岗岩石块,不乏惟妙惟肖的象形石,这是灵山的主要景观特点。
灵山的这些景观,与各花岗岩山岳景区相比,大同中有不少“小异”之处。灵山景区内没有黄山莲花峰、天都峰、天柱山天柱峰一类的巨峰,但可以望见景区西边的天梯峰、东边的龙脊诸峰等巨峰。其余花岗岩山区则没有灵山这么完整而绵延的巨大山脊。至于花岗岩奇石,则是各花岗岩山区都具备的,相比之下,灵山的更多一些。此外,太姥山的石洞是灵山缺乏的。
跟灵山海拔高度最接近的天柱山,最高处都是1400+。

这一天傍晚,游完龟峰后,从弋阳转往上饶站再到景山景区里的酒店住下。

上饶站的出站口指示很明确:


一路都有指示,根据指示来到上图的位置,有一批餐馆,挺卫生,价格不贵。我正好在此解决晚饭,吃个鸭腿饭。。
上饶站外面比十多年前繁华很多:


我曾于2007、2009年两次在上饶站进、出站。2016年曾在站内换乘,就没看外面的情况了。
上饶站新开辟了网约车上车区:


据接了我订单的师傅说,现在定位很准确,找到乘客很容易。以前则经常定位到较远的地方,需要司乘双方打电话才能确认上车位置。
出租车的上车位置在出站口的另一个方向。我个人更信任有平台监管的网约车,而非表可能乱跳的出租车。

上饶站-灵山,约26公里,18:45-19:21,36分钟,59元。
在上饶通往灵山的主干道——灵山大道上,对面方向的来车一直不间断,虽然未造成堵塞。开着开着,司机感到不对劲了,说:“怎么这么多车从灵山回来?”因为路边高达二十米左右的荧屏显示“望仙谷方向严重拥堵,请不要驶入……”之类的字样,我推测会不会是从望仙谷返回的车比较多。但是,过了通往望仙谷的路口后,对面的来车仅仅是略为减少,这一下可以确认,从灵山返回的车辆的确多。
接近灵山游客中心时,发现对面方向路边隔十来米就有一群七八个年轻人,我有点大惑不解,难道这些人刚从索道下站出来?到了灵山假日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前台工作人员说有三四百人还在山上(这是灵山景区官方办的酒店,所以信息量大、及时)。
我选择住在景区内的这个官方酒店,有几大好处:
1.离索道下站,方便上、下山。第二天我也碰上了傍晚下山游客多、排队等缆车一小时的问题。一出索道下站,迅速回到酒店休息、吃饭。如果住在左溪村里,又要多走近一公里,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不受灵山—上饶的公共交通限制。像国庆假期的下山高峰,到达索道下站往往在18:30以后,灵山—上饶集中营的公交车已经停运,这么多人一起呼叫网约车,就算每车都拼够4人,也得多少辆车才能消化?怪不得灵山—上饶方向车流不断。而且人们从山上下来,大多没吃正经的晚饭,疲劳之余还要饿着肚子去叫车,挣扎着上车,回到上饶市区后才能认真吃饭。身心俱疲之际,情绪容易低落。许多“再也不来这个地方……”的言论就是这样产生的。像我这样,下山后从容休息,第二天早上从容前往上饶市区,可以保证自己处于正常状态。


据灵山的微信公众号介绍,上饶站到灵山的直通车,每天两班。
第一班:上饶站发车9:00,途经上饶汽运中心上客时间9:30。
第二班,上饶站13:00,汽运中心13:30。
从灵山到上饶站的发车时间未公布。据樱枫兄的乘坐经历,坐上了16:00发往上饶站的直通车,在时刻表之外。
如果到达时间与直通车对不上点,可以从上饶站乘坐6路公交车,前往吾悦广场站,换乘上饶集中营—灵山的公交车(或称旅游专线,但无线路的数字编号)。吾悦广场是景区一贯推荐的上车站。


上图游客中心左侧的马路边上就是灵山——上饶站直通车、灵山——上饶集中营公交车的上车点。


灵山左溪游客中心以北400米有灵山假日酒店,已在景内之内,离索道下站300米左右。这是我选择它的最重要原因,在人流较密集的国庆假期,可以尽早乘索道上山,避开人流。
我是9月23日预订的,当时房价377元一晚,平时只要240元,淡季甚至掉到100多元。如果再晚几天就是400多,至于提前一两天才订,估计更贵,我已经懒得查了。
游客中心以东是左溪村,有一批民宿,在订房网站可以预订,距离游客中心300-1200米不等。平时常在80-200元之间,性价比高。

门票95元,上行索道75元,下行60元,共计230元。
这景区经常针对230元的总价搞优惠,具体要看公众号或各种订票网站。
国庆期间,9.23-2日9付款预订的话,优惠到159元。我订了一张。
景区有步行登山路线,台阶路就在索道下方,在缆车车厢里看得到,路面可能是疏于维护,多有不平整,甚至破碎,而且一直在密林之中,无甚景观 。如果只是为了登山锻炼,可以另觅它山。来了灵山,以迅速观景为上。
与我同一缆车车厢的某中年游客,说他们以前常常步行登山,一个多小时就上去了。
从游客中心还有公路通到索道上站附近,盘山而行,呈大S形或大“之”字形,但早已不允许自驾游客驶入。这一情况与河南栾川老君山相似。

景区游客中心到索道下站有600多米,有电瓶车服务,单程10元。这段路是宽阔平整的公路,略有上坡,一般可以不乘电瓶车。

景区全图如下:



相对于前些年只有五行栈道,景区游线增加了山顶路线——云顶栈道,以及观龙台小环线。
这样一来,景区路线纵横交错,多处贯通,令路线组合复杂了许多。因此,景区特地规划了以下三条常用路线:




其中精华路线的景观最丰富,但登山台阶的比例较高。全长可能达9公里。
台阶最少路线则是原来的五行栈道,一左一右两端有登山台阶,左边五百多级,右边1667级,其余是山腰平坦栈道。全长8.5公里。
至于用时最短路线,景区称为小循环,的确省时省力,但错过了诸多景观。一般不推荐,除非时间紧急。全长也就3.5公里左右。
我觉得小循环太短了,根本无法充分领略灵山的魅力,只适合体力比较差或时间非常紧的人。我特地补充一条“中循环”线路。
最精华线路是“大循环”,它的西部三分之一是“小循环”,那剩下的三分之二可以作为“中循环”。
“中循环”也可以分为两个版本,第一个如下:


在我标成红色的游线绕一圈,可以饱览大部分精华景色。还可以补充上图我用箭头标注的一条往返路线,单程600米,这样遗憾更少。
如果自动扶梯开通了,可以借助扶梯将这一段往返路线也包括进去,形成稍大一点的“中循环”,如下图:


在循环一圈的路线,我仍然标成红色。在自动扶梯开通的前提下,中循环作为中策,既不太远,绕一圈约6公里,又能欣赏灵山的大部分精华景观。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一般灵山的游程从上午开始,从索道上站出来,面临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许多人往右边走,估计是觉得右边的尽头的景观比较集中,如雄霸天下、乾坤柱、观音指路、小象戏松、双鱼对吻、观龙台等精华景点都在这一带,而且景区将其渲染为985线,所以急不可耐地前往。实际上这样有两个弊端:
1.往右的上行台阶多,有1667个,而且陡,起始阶段无甚景观。而往左只有542个台阶,开始没多久便有花岗岩象形景观。
2.上午往右是朝东,阳光迎面而来。普通游客不具备摄影人士的“逆光出大片”的技能,特别是用手机拍照者,很难有好的效果。而向左行,至少光线没那么难受(虽然顺光比较平庸)。


酒店提供早餐,但要往外走400米,到游客中心的饭堂吃。有一个鸡蛋、一瓶软包装牛奶,剩下的粉面与粥自己盛。品种不多,数量也不充足。因为山上的志愿者都在这个时候吃早饭,年轻人吃得多。志愿者要干活,当然先让他们吃。我见隙插针弄点面条。
吃完还要走600米左右才能到索道站,从吃早饭的角度,住在左溪村的民宿可能更好。从游客中心到索道站,沿途有小店与路边小摊,我买了矿泉水与两条烤肠,补充一下。
由于吃早餐花的时间较多,7:48才回到索道下站,首班索道在7:40左右开始运行 。灵山上行缆车,7:50-8:10。用时20分钟,皆因早晨风大,刚开始运营,可能不敢开得太快。
景区游客中心门口以内一条街,矿泉水2元,烤肠5元。
山上矿泉水8元,红牛15元,一袋萨其玛15元,一个包装茶叶蛋5元。

清晨在晴空下遥望山巅:


灵山景区全图:


从索道上站一出来,发现有了新的山顶路线。虽然面临着计划调整,但景观肯定更多。原先走五行栈道,估计下午两三点可以走完,剩下时间要慢慢在山上泡。而现在在山上的行程更充实紧凑,哪怕是走不完,也令我我更加欣喜。
我实际行走的路线如下图:


红色箭头是我的前进方向,无法将所有游线都走遍,但只错失了两段景点较少的路段,分别是五行栈道的三棵棵树服务点—“热带鱼”段,云顶栈道的“老鼠偷油”上山路口—“灵山圣母”段。

从索道上站出来往左走211线,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路直到玻璃栈道,超过4公里,碰到的游客比较少,无论是与我同向的还是迎面而来的,只是偶尔碰到三三两两的一小伙,比较清静。

出发没多远,右边有“天空之境”,其实就是一个大玻璃平台,尽管早上人不多,但仍有聚集者,我没理会。如果天空中有云霞,看看倒影还不错。万里无云则只有蓝天的倒影。

神兽迎宾:


这一段是从东向西而行,上午的太阳在背后,前方的山体与大地被照射得一清二楚,利于观景。

山下一览无遗:


开始出现大片花岗岩山坡:



上下两图山坡中部的大石板值得注意:


豹王戏凤:


“灵猫盗仙草的背部”:


豹王成了仰头的尖嘴:


这个是“猴王沉思”:




这个像蹲伏待猎的狸猫: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灵猫盗仙草”。


回头有金蟾送财:




渐入佳境:


下图山坡低处有“龟蛇合体”:


前面出现一批斜斜的长石:


猴父子:


在上图的正中部。
“蛤蟆观天”:


这块尖状石被称为“蛤蟆”,有些牵强。


上图巨石下方有块牌子写着“灵鼠盗仙桃”,但不是指这块石头,找了半天也没有见到本尊。

回头可见“仙人坐禅”:


怪石嶙峋:



下方山坡里也伏有巨石:


开始进入上坡路段:


需要上200多米,从山体的西部向北切过去。

上坡没多远便看到了西边的天梯峰:


天梯峰的主体:


灵山景区与天梯峰之间的鞍部没有修道路,只有户外攀登能力强的驴友才能前往。
天梯峰山顶是一座类似于“石猴观海”的巨石:



附近有一个地图上未标注的小服务点:


不过地图上标注了洗手间,就在上图的右边。

山坡下方还有像苦苦攀登的乌龟状的大石:


道路由此改为从南向北而行,一路可以看到左边(西边)的天梯峰:


北边的V字形缺口可以看到远方的山体:




很快到了天梯峰服务点:


这里有干净的洗手间,不过要下一段陡台阶。
在这里碰到一对青年情侣,从天梯峰攀登穿越而来。头一晚他们在天梯峰露营。

在服务点的大观景平台回头向西看到天梯峰:


离V形缺口更近,北边山下看得更远:


离开天梯峰服务点之后,道路的大方向是朝东的,但也拐来拐去,有不少朝北或朝东南的小路段。
渐渐地,天梯峰以北(右边)的一座山峰也露出了花岗岩山体:


两峰并驾齐驱,如上下两图。


北边山峰的“大长腿”慢慢伸到山下:


北边村庄点映着绿野:


接下来可以看到“老鼠偷油”:



前方不远处又出现了一个地图上未认真标注的服务点:



景区图上只标注了洗手间。这可能是上云顶栈道的西入口,我当时没有注意,还埋怨登云顶栈道的入口不明显。回来检查照片才发现上图左部的上山台阶,原来是自己不够细心。幸好本能地拍了服务点,不致于错失地标。
因为我第一次来灵山,不想错过五行栈道的北段,因此原计划就是一直往前走的,当时没意识到这个上山路口,并无实质的影响。
这一段时常能回头看到天梯峰:


天梯峰不仅高耸,而且颜值颇高。三角山形,顶上的巨石下方有个缺口,使峰顶有如鹰喙,吞吐长空。


向北眺望碧野,心旷神怡:


这段栈道无时不刻能看到北向的旷野,天气晴朗,一望无际。


前方出现一个回转型山谷:


渐渐呈现出V字形:


V形的西边有峥嵘的花岗岩:


这些岩石景区无暇命名,看着也有点像“小象戏松”。其实无所谓,看着高兴就行。


渐渐甚至能窥见天梯峰的顶部:


以不同的前景看山下的绿野与村庄:



不断能回头看到天梯峰:


前方山体斜斜插入大地:



时而有灌木从近旁伸出:



这比单纯的旷野有意思多了。
天梯峰不仅有铁头,而且有长腿:


东边的山体也不甘示弱,亦伸出长腿:


碧野仙踪:


纵横交错:


天梯峰渐渐远去:


前方有拦路巨石:


但景区未标注。
坡上初现“八戒战青狮”:


不过这时还不知道它的名称,只是本能地四处侧身回头,寻找景色。它的最佳观赏点在正上方的云顶栈道上。
望仙服务点:


这里的洗手间也很干净。
前方不远有幸运仙桃:


只能说,勉强像个桃子。
此处往东绕到索道上站是5100米,往西是3400米。
山坡上方有“金毛犬”:


由于逆光,看不太清楚。它是指左上部绿色植物右边的大块岩石像一只趴着的金毛犬。

西边,天梯峰居然还在视野之中:


这家伙简直是生命中的不死鸟。
渐渐靠近望仙谷一带:



前面是“中华龙脊”的东北段:


此处视野最开阔,看得最全。


在栈道上看山下的村庄挺美的,但居民可能交通不便,生活不易。


华表峰从前方探出头来:



到达观龙台的北入口:


不过我肯定不会由此上,前面“雄霸天下”还没有看。
右边的几朵浮云为蓝天碧野增色不少:


远处的一条灰白色长带,估计不是云,而是霾:


华表雄峙:


心形旷野:


华表峰头抹微云:


打猎归来:


上图的方块岩石并不像猎户与猎物,景区的命名比较牵强。
山下近处的岩石倒有几分意思:


西边山坡绵延而下:


天梯峰终于缩成只有一个峰尖。
华表峰挺雄壮的:


玻璃栈道:


玻璃栈道很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在这里尽头的长椅上休息二十分钟,吃了大批面包当午餐。

开始攀登华表峰南边的鞍部:



还有一段上坡路挺陡的:


华表峰顶开始有白云飘过:


白云飘向北边的山野:


有一点白云作为点缀,比单纯的蓝天要丰富得多。
南边山坡上有一只龟盯着对面的石柱:


这根石柱就是“雄霸天下”,只不过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北面(背面),被景区称为“猎户出征”。虽然我知道“雄霸天下”就在这一带,但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根石柱。幸好我对景观有本能的反应,逮住就拍。
从华表峰到“雄霸天下”这一片蔚为壮观:


转个弯,出现U形谷景观:



山体左边裂出了一块巨石,类似“蛤蟆观天”:


云影投在绿野之上:


华表峰上又有祥云垂绕:


山坡上一块巨石表面刻了个“正”字,说是“天地有正气”。
渐渐地绕到了“雄霸天下”的南侧:


从这个角度看,右边的乌龟已经变成爬虫一类。不过此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雄霸天下”,而是当作突出的石柱景观。
给这根石柱来个特写:


从上图看,这根石柱还是胖了点,侧面露了出来。
再往上走,出现一个小观景台,竖了“雄霸天下”的牌子,我才恍然大悟。
从这个角度,的确有舍我其谁的气场:


从山下看着像乌龟的怪石,现在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不敢现身了。
给这兄弟来张特写(52毫米焦距视野):


35毫米:


24毫米:


16毫米:


“雄霸天下”这附近的游客明显增多,走逆时针、顺时针两个方向的游人都在这里聚集。
离开雄霸兄,沿路往南切向五行栈道的东南段。
回头可以看到一批巨石阵:



很快到达了乾坤柱服务点:


这里离乾坤柱还有300米左右。
此处的洗手间冲洗不便,气味比前两个大得多。


上图,服务点的上方有个鸟形岩石。
东边是景区以外的龙脊的一部分:


我等游客仔细一看,这些峰顶居然有人活动。原来是户外攀登人员也趁这国庆假期好好活动一下,攀登花岗岩绝壁可比一般的户外攀爬难多了。
近处上方还有只猫头鹰:


这一段开始,行进方向由东向西,仍是平坦的山腰栈道。已是下午,回头往东观景才是最好的角度。这一段是精华观景区域,人员比较多,道路上时时有人行进,以自西向东者居多。
走远一点,可以回望到鸷鸟与猫头鹰对视:


鸷鸟老鹰拖着东边的山峰,作势欲飞:


往西200米再回头,乾坤柱屹立于天地之间:


它由两根紧紧相依的柱子组成。
龙脊向东延伸:


再往西百米左右,回看乾坤柱的角度更佳:


乾坤柱向龙脊逐渐沉降:


西边的山体多数是怪石堆积:


而且处于逆光状态,基本上无甚可观。
回望到一处景区没有标注的石景:


接着头顶出现观音峰:


好象也称为“观音指路”。
观音峰旁边又有个登观龙台的入口:


我将它称为东入口,但不打算从此登观龙台,前面还有“小象戏松”等没有看呢。
东边又有U形谷地:


再往西走,可以回望到观音之指高高竖起:


V形谷地:


从观音峰到龙脊,联绵一片:


其实灵山景区的最高山脊也是“龙脊”的一部分,整条龙脊绵延二十公里左右。只还过景区以东这一段,因为游客到不了,所以在景区内找个能看到这条山脊的点,命名为“中华龙脊”。
乾坤柱与龙脊:


西边一组未标注的奇石:


龙脊斜斜而立:


上图这两座花岗岩山峰与天柱山东关的麟角峰、迎真峰有些相似。
观音指直指苍穹:


另一组V形谷:


远处的天际有雾霾线,可见空气质量不是十分地好。


西边又有龟状岩石“金龟望月”:


换个角度看龙脊:



又有鸟状岩石:


类似太姥山的“金龟爬壁”:


拈花指:


花岗岩斜斜地伸向大地:



上图这一组似二人倾情相依 ,默默凝视。


上下二图,栈道下方是“小象戏松”。


象鼻子短了点,所以叫“小象”。


上图,如果不是栈道分割,小象与上方的岩石浑然一体。
前方出现“双鱼对吻”:


双鱼在西边,只好逆光拍摄了。
上图只是预备阶段,双方正在接近中。
下图,双方终于对吻成功:



上图左部有人脸状岩石。

五行栈道东段精华段行进到此,暂告一段落。
由这一段可以看出,观景方向大都是往东,才能在从西边射来的阳光照射下看清楚各块奇石。因此,不必急于一大早从索道上站往东走,除了不断上坡之外,上午到了这一区域也是迎面逆光观景,效果很差。还不如走顺时针方向,从西边慢慢绕过来,到下午自然有好光线,只是回头观景麻烦了一点。然而只要不心急,问题不大。
前方出现兔子形状的岩石:


它其实在一大片乱石中:


西边还有更大片的乱石:


看到这个兔形石,就知道观龙台的登山口到了。
灵山近年在五行栈道之外开辟了新的山顶游线,从观龙台开始进入山顶游线。
观龙台的南登山入口:


由上图可见,兔形石就在登山入口台阶的上方,可以将它作为辨认登山入口的路标。
接下来游览的是观龙台区域,它相对独立,无法与西边的东台峰云顶栈道相通。

观龙台区域图:


这一区域的五行栈道是精华部分,雄霸天下、中华龙脊、乾坤柱、观音指路、小象戏松、双鱼对吻等都在这里,已见上文。


上图对登上观龙台的三条道路都作了说明。
登观龙台的北线入口 在五行栈道的东北部,离玻璃栈道、雄霸天下已经不远了。不过我没有从这条路上,因为雄霸天下等精华景点还在前面没有看。而且此处海拔较低,要往上走许多台阶。
登观龙台的东线入口,在五行栈道的东南部,“观音指路”的下方,我也没有从这里上,因为“小象戏松”等还没看。
我登观龙台从西线入口上,此线最快捷省力。10分钟可以到观龙台。上三段不长的台阶,可以向北俯瞰山下,如下图:


上图俯瞰北边山下的角度不错,同时在此与北线会合,由上图可以看到北边上来的台阶长而陡。
往右是一条平坦的栈道:



后面再上两段台阶,便到了观龙台。如上图。
在最后一段台阶东望观龙台所在的山体:


又是一个俯瞰山下的好角度:


甚至有棵亭亭如盖的松树:


景区建了栏杆,南、北两部分都有。
观景台南边有两个口:


从右边的口南望:


此处景色稍逊。
从左边的口南望:


上图可以看到东边的龙脊,有一条下行的台阶,这便是东线,也有点长而陡。这条线上有个“东方雄狮”小景点,由于我没有下去,所以错失了。可能是换了不同的角度看上图里的某座峰。
拉近了看龙脊:


所谓“观龙台”,就是观龙脊的最佳之台。

拉近了看下方的尖峰:


我估计尖峰就是“观音指路”的顶部手指,只不过现在从背后上方看。
东边还有一大块光秃秃的巨石(无栏杆、扶手):


我往上攀时因鞋底打滑而下来了。如果要登上去,必须降低重心匍匐而上,最好加上双手往支撑一下。但是我身上有两个单肩斜挎包,包括沉重的相机包。如果用四足着地的姿势,会造成两个包撞击岩面并摩擦拖行。我要保护相机,思考几秒,放弃攀登。
观龙台是一块巨大的山岩:


从上图可见,如果登上岩顶,还可以往左边走一段。在顶上的视野更开阔。
回头下山:


我原先脑子有点抽风,计划从东边的台阶下到观音峰,再重复走一段五行栈道。及至从南边登山前,心想上去后原路返回,岂不省很多时间?一拍脑袋,顿时清醒了。
回到路口,前面西边不远处是三棵树服务点:


回望东边的山景:


也有一个正在费力爬山的乌龟:


在三棵树服务点过登山口而不入,往西走了几十米,回望东边:


西边则是大片怪石:


我原本想在云顶栈道与五行栈道南段之间走个8字形,以求每一条线路都不错过。往西一看,感觉从五行栈道登上云顶栈道的台阶坡度有点陡,这个想法有些狂妄,立刻修正,改为从云顶栈道最东的南天门入口上。下图三棵树服务点旁边就是登山入口。
景区纸质地图上介绍,云顶栈道4800多米,个人感觉山顶部分没那么长,可能把四条联接云顶栈道与五行栈道的台阶路也算上了。或许还加上了登观龙台的三条台阶路。



上图三棵树服务点旁边是最北边一条联接两条栈道的登山路口,这条线最短最快,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南天门,只要上三段不长的台阶。

这是云顶栈道东半部分的示意图:




这一区域有三条连接云顶栈道与五行栈道的台阶路,上图均已标明。
登了一小段,回望南边山下:


前面只剩下一小段台阶:


上图中部的洞眼就是“南天门”。
回望并不陡的登山路:


南边上饶市信州区方向:


看南天门:


这南天门,比不了泰山的,连衡山、老君山的都比不了。总之随便找个南天门都秒杀它。

很快就穿过去,到达山体的北部,俯瞰北边山下:


南天门处可能是灵山山脊的最窄处,宽度只有100多米,很容易南北贯通。
接下来改为沿山脊偏北的一侧由西向东行进,多数是平坦的水泥栈道,但有时也有上下坡的台阶,强度不大。
很快,回望东边有个准备扑食的蹲兽:


东北方向山下视野辽阔:


此处比五行栈道北段高200米左右,俯瞰北边山下的效果更佳。
不死的天梯峰又从西边探出头来:


栈道蜿蜒曲折:


东边大块花岗岩:


雄峰峙立:


可能上图这座山峰就叫东台峰。
东北方向可以看到龙脊:


正北方向山坡上散落着岩石:


此处俯瞰北边山下,与五行栈道北段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视野范围内包含了近处的大片山坡,而五行栈道则几乎直接与山野相接。从观景的角度,前者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观。从构图的角度,后者更加简洁,去掉了一些杂乱的因素。
一路回望盘旋而上的栈道:



同时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龙脊。
南边坡上有一组“飞来石”:


“飞来石”下方是“笑脸弥勒”。
东边是“大圣归来”:


大概指上图的岩石像猴的侧脸。


下图的主座山峰不知道叫什么:


由上面几张图可见,云顶栈道盘绕在主脊线各山头最高点下方几十米处,有时需要一段几十米的台阶连接。
下图是“葛翁晒靴”:


旁边有游客说这靴子太短了。
要注意的是,景区图把“大圣归来”与“葛翁晒靴的位置标反了,正好互换。

换个角度看葛翁之靴:


遥遥回望葛翁:


葛翁所在之处又是一座大山头。


上图山坡上的几块岩石又呈奋力攀登之状。
南边是“老子传道”:


西边是“八戒战青狮”:


“八戒战青狮”,在西边逆光处,可能最上方的尖石算作二师兄,下方一大坨算作青狮。正如樱枫兄概括,唐僧三徒被3:0横扫。若非有取经人的不死光环,早就被一网打尽许多回了,只有大圣可以只身潜逃。
更远处的是天梯峰。
近看传道的的老子:


回头看北边又是U型谷:


来到老子的侧面:


这时候绕到了南坡,南边又有V形谷:


下图白色的道路是通往五行栈道的的下山线路的中间一条:


我不走这条路下山,而是继续沿平坦的云顶栈道往西。
回看东边扇贝状的巨峰:


下图是正东方向的山脊:


可以看到登观龙台的阶梯。
东南方向山下:


可以看到连接两栈道的中线,系登山台阶,也可以看到更低处的五行栈道。

浅U型谷:







下图可以看到五行栈道的南段:


东边山坡的乱石,单独拎出来看一块一块地看,可能不怎么样,但大片大片地显得十分壮观 。

乱石崔嵬:


南边近处山坡下乱石堆积:


西南方向还有一批惟妙惟肖的怪石:


接下来有一条小环线,右上左下、左上右下都可以,反正是一上一下,绕一圈也就三四百米。
我从东边入口上,刚上去没多久,回头俯瞰入口:








上图左下角是小环线的东边上山起点,这里的路牌写着前进方向是“一指禅”,注意观察路牌就行了。

小环线的示意图:


上了二三十米,可以看到东边的“神女望郎”:


给神女来个特写:


神女渐行渐远:


神女往上仰慕“天地之眼”:


“天地之眼”近照:


高处有一个像黄山飞来石之石:


景区图没有标,它应该是下文的“仙人指路”的另一侧面。
前面出现一个“仙人指路”:


它更酷肖飞来石。
换个角度看指路的仙人:


这组石头煞是可爱,换多几个角度观看:


“仙人指路”这一带是小环线的最高处。


东南方向的雾霾更重了。


这一组石头都是半明半暗:


两石的峰尖浮现在阳光之中:


逶迤而来的云顶栈道:


回头看上方的“玉兔望月”:


“玉兔望月”需要在快下到路口时回头往山上看。
渐渐下降到与神女平齐的位置:


这里回看玉兔就不太像了:




上图是小环线西边的路口,上山方向仍写着“一指禅”,它就是图中玉兔对面的石柱。只不过,我拍照的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它就是“一指禅”。还是那句话:幸好我总是本能地拍各种景观。
东南方向的山体开始被下午后半段的阳光染成红色:


云顶栈道的这一段没有走,往回走一段看看望郎的神女:


以平视角度给神女来个特写:



坡下蹲着几只大兔子:



上图正中有块大石,被称为“维族少女”。但此地不是观赏它的最佳角度。
离山坡上的尖峰越来越近:


来到灵运台前,这里是观赏“维族少女”的最佳点,换不同的焦距看它:




灵运台服务点:


上图是灵运台服务点,比其它服务点都高级,有现煮的咖啡,提供简餐,室内还有一个独立的洗手间,很干净。


扶梯还没有建好,用时就写上了。
这一段从灵运台服务点到“灵山圣母”景点,景区说600米,走起来感觉有800-900米,沿途亦有一批不错的石景。另外有一条上到“猴王出山”的小环线,景色更佳。


上图是这一区域的示意图。


上图,我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标注,尤其要注意,自动扶梯尚未建好,虽然沿线有台阶,但不一定开放。就算开放也要走50分钟才能到索道上站。

下图是从灵运台西边一点的栈道上往南边山下看。


上图这一大片岩石可能是“瑶池盛会”,也可能泛指前面几张图里山坡上的这一大片散落的石块,多数像各种生物与物件,合称“瑶池盛会”。
近处有一块圆润敦厚的巨石:


双蛇出洞:




回看双蛇所在的山岩:


下方山石磊磊:



大地之母:


山岩雄峙:


回看“大地之母”一带:


下方又有龟形石:


灵山准备抢龟峰的风头。


照例拍一张自己的影子:


下图是小环线的东端上山路口,不过我没有从这里上山,而是走完整条道,再从西端上山,由这里下来。


熬烈出海:


下午处于逆光中。感觉不太像西海龙子,也不像白龙马。景区的意思是,左边一大块岩石像马的形状。这一组岩石其实就是“灵山圣母”那一批,只是角度与距离不同 。
南边坡下的景观甚为壮观,不容忽视:


近看熬烈:


往西百余米,上图的岩石变成了“灵山圣母”:


虽有施工电线的干扰,仍不失为灵山的绝景。此时夕阳侧射,光线正好 。


旁边的游客认为是灵山版的三清山司春女神。





接下来,往西是下坡路,但通往五行栈道的西北段,再从天梯峰绕回索道站,很远。另一条自动扶梯又未修通,我还是回到灵运台服务点西边一点的路口下山。
从“灵山圣母”观景处往下走一点,有“梳妆少女”与“老妪护孙”。问到对面走上来的游客,说是要下一段台阶,才能看到高处的“梳妆少女”。我当时怕赶不上末班索道,于是没有下去看,估计是换个角度看“灵山圣母”所致。


上图,从“灵山圣母”往西有一条较长的下坡台阶路,接入五行栈道的西北段。

往东回头走几十米,再看山下的巨石:


上图可能是灵山圣母的另一角度,这样看,左边那堆更像马,这才是“熬烈出海”。
往东回到小环线的西入口,我由此上去。



小环线的示意图:


上完台阶还有石坡,可以回看到天梯峰:


从上图可知,在灵山景区看日落有点困难,皆因天梯峰横展在西面,会提前很久吞没太阳,看不到真正的日落。
继续前行,先看到“伏魔神拳”的背部:


这个角度像母亲驮着孩子。
移到此石的侧面,初显神拳的风采:


我原先将注意力放在左部的尖石上,感觉不怎么像拳头。后来经樱枫兄提示,重新分析照片,才知道应该是中间这一块岩石。
再往前走两步,两石分离:


神拳的形象更清晰,好一记左勾拳。
东边一大块花岗岩:


上图是往东北看这个山顶区域的全景,上部有个“猴王出世”。还可以看到东边的上下山台阶,不算太难走。

往南一点有个观景台,俯瞰山下的效果甚佳:


这里是山顶游线的制高点之一,比在下面的云顶栈道上看得还要远。


北望猴王所在的山体全景:


拉近猴王所在的巨石:


用手机拉近“小猴王”:


猴王虽小,但十分形象。


往东边下山,路上有块尖嘴石“悟空吃桃”:


山坡远处有块被夕阳突出显示的尖石:


近处则有块手掌手指状的尖石:


凑近了看:


下山后往东折回,这下子前方顺光,不用回头也可以饱览夕阳染黄的山色:




上图中部的尖石可能就是我在山坡上看到的那块。
再度经过“双蛇出洞”:


又一处巨石上长着“小石猴”之类的石景:


长着小松的大石颜色越发柔和:



灵运台西边几十米的下山口:


即南线下山路的起点。旁边有块牌子说从此处下到索道上站须用时60分钟,我实际上用了50分钟。其中走到与五行栈道的交界路口用了30分钟。
从灵运台西边下山路口下到五行栈道沿途所见。沿途有山海神兽、状元拜塔、混世魔王、脚踏乾坤、佛指拈花等五处带说明牌的奇石,由于已无阳光直射,观看效果大打折扣。“状元拜塔”在景区图上被标注为“金榜题名”。

这一段下坡路上也有些石景,

山海神兽:


上图是从西往东看,本来顺光,可惜阳光被后方更高的山峰挡住了。
抓住最后的夕阳映照时刻:




上下二图的石景本来平常,重点在于它们被最后的夕阳点亮了。


下图可能是“状元拜塔”:


下图长着尖角的是“混世魔王”:


状元拜塔、混世魔王都是从东往西看,原属逆光,但太阳被遮挡了,也就无所谓了。
南边山坡倒是半明半暗:



从上图回望,可见下山的台阶坡度不小。
继续欣赏南边碧野夕阳之景:


脚踏乾坤:


由于光线已暗,上图下部的脚趾状岩石要费点力才能辨别。


佛指拈花:


所拈之“花”便是图片中部的绿色灌木 。这应该是“脚踏乾坤”的另一角度。
继续欣赏忽明忽暗的山色:




与五行栈道的西交汇口:


接下来步入五行栈道的南段,前方有“热带鱼”:


现在也是朝西看,光线暗。

索道上站被染成金黄:



索道上站外面就排起了长队:




我刚刚加入排队行列时问了旁边的工作人员,从我这个位置大约要排多久,答曰40分钟左右,后来实际达到了65分钟。不排除工作人员故意往少里说,以安慰情绪。像旁边的的游客大叫“两小时都下不了山”,则属焦躁之论。这是我在此次国庆出游遭遇的唯一一次“国庆式拥堵”,幸好不算太久,而且景色、天气一流,得远大于失。
下山等候缆车,17:33-18:38。
我的手机也来添乱,本来还剩32%电量,发了几条微信后,突然显示只剩7%,吓得我立刻锁屏,将手机装进包里。在剩下的60分钟里,默默地随着人流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终于耗到检票处,出示了手机里的购票二维码。其实我已经做好了手机不能开机,工作人员不予承认购票信息,用现金补60元下行费用的心理准备。
灵山的工作人员现煮了姜汤,送到检票点附近的乘客手中,心理温暖大于身体温暖。10月3-4日,隔壁三清山被曝出乘下行索道要排队4-8小时的负面新闻,相比之下,灵山方面好多了。
下行缆车,18:38-49,运行9分钟,比早上上来时快多了。一是因为下当然比上要快,二是因为积压人员多,需要加快速度,尽快将山上的游客运走。

这一天早上阴云密布:


东边华表峰有白云缭绕:


下图是景区所在的山体:


西边天梯峰顶也被云团吞没:


不过据景区公众号的新闻,当天中午下午阳光仍然充足。

灵山—上饶集中营的公交车,第一班6:40,第二班7:30,都太早了。第三班8:30又有点晚。我在游客中心食堂吃完早餐,从容叫滴滴车,立刻有司机接单。原来是当地居民运营的滴滴车,一早就在我住的酒店与游客中心之间趴着等单。
灵山一上饶博物馆,8:02-26,24分钟,23公里,55.8元。

到得太早,博物馆严格执行9:00开门的制度,只好在周围绕一圈。博物馆与图书馆等组成了一个小公园。
博物馆外观设计比较抽象:


博物馆可以存双肩包,虽然只是放在服务台旁边的地下 。

上饶历史陈列还算有看头。



在馆内一小时,既不急急忙忙,也不需要故意耗时间。
上饶博物馆-上饶站,10:03-30 ,38元。


上饶站外观还可以,

候车室人挺多的:


由于是始发车,提前35分钟开始检票。我刚进候车室没多久便检票了,免却在候车室拥挤的麻烦。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