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秋游赣东北(二)打卡石门村,乘竹筏荡漾在月亮湾上

作者:东北里 显示图片

一夜休息无话,早上起来已经是2024年10月19日了。今天开始,我们的赣东北之行正式踏上了行程。上午9点,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已经奔驰在前往婺源方向的都九高速公路上了。九江到婺源的距离是221公里,车程约2小时30分。婺源县是古徽州六县之一,现在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此行秋游赣东北的望仙谷、婺女洲和篁岭景区,都在婺源境内。我们今天白天的行程很轻松,只有石门村和月亮湾两个景点。在婺源县城吃过午餐,接上了福建的两位团友,大巴车向石门村进发了。



车子来到石门村外的一个不大的停车场,这里已经停了几辆旅游大巴车。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石门村,现在很出名。石门村的全称是: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一个因一只鸟、一古村和一河湾而出名的我国最基层的一个小村落。大家跟随导游向石门村里走去,天气正好,不阴不阳。



一个“石门村简介”耸立在路边,向游客展示石门村的历史和现状。石门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是以俞姓为主的婺源古村落。石门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成为“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的栖息地。因网红打卡地月亮湾就在附近,这一只鸟、一古村、一河湾,便使这里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地方。



前面就是村口了,一片徽派建筑高高的耸立在绿野之间。粉墙黛瓦马头墙,标准的徽派建筑是这里民居的标志。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主要流行于徽州等地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造型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屹立在村口,白色的墙壁上写着六个黑色的大字:“月亮湾 石门村”。相连的墙壁上是一幅月亮湾的全景壁画,黛瓦上还雕塑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蓝冠噪鹛”。



这座稻草覆盖的鸟巢形建筑,就是我们走进石门村打卡的第一站。在一面半圆的白色墙上,“蓝冠噪鹛科普馆”七个大字格外醒目。



“蓝冠噪鹛科普馆”的入口在南侧,一个不大的小门内闪出五个金色大字,“鸟眼看世界”。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蓝冠噪鹛,了解石门村的“生态名片”。



入口旁边立着一块“蓝冠噪鹛科普馆”简介,上面写到:1919年9月,一位法国神父在婺源获取了3只蓝冠噪鹛标本,这是有关蓝冠噪鹛最早的记录。1992年在婺源境内再次发现蓝冠噪鹛的野外种群。蓝冠噪鹛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它们能在石门村气息繁衍,说明石门村的生态美、水质佳、空气新,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政府出资,在这里修建了蓝冠噪鹛科普馆。



我们走进科普馆,里面是实景造型的石门村景象。石门村四周被青山环绕,溪水潺潺流过村中。村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岸两旁古树参天,形成一片原生态的落叶乔木林。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佳,成为了珍稀鸟类“蓝冠噪鹛”的栖息地。



蓝冠噪鹛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是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动物。每年4月至7月,这些拥有蓝冠、黄羽、黑脸等鲜明特征的“鸟中大熊猫”如约而至,在这片净土上筑巢繁衍。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空中精灵”,石门村采取了最为严格的措施。村民们自发组建护鸟志愿队,轮流巡逻,确保蓝冠噪鹛不受打扰。




蓝冠噪鹛是体型较小的画眉科鸟类,顶冠蓝灰色,特征为具黑色的眼罩和鲜黄色的喉。在中国南方各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几十种噪鹛,尽管其中也有像栗颈噪鹛、棕噪鹛这样数量稀少的种类,但靛冠噪鹛绝对是稀有的惊人的一种。



一座环形雕塑内,两只蓝冠、黄喉的小鸟雕像相依相偎。蓝冠噪鹛为石门村好生态“代言”,村民也悉心守护着这张“生态名片”。


离开了小巧玲珑的蓝冠噪鹛科普馆,前面就是粉墙黛瓦的石门村景了。在徽派建筑的民居前面,五谷丰登的晒秋景象在这里无处不见。谁说看晒秋要去篁岭上?婺源到处可见粉墙黛瓦晒秋图。旅行团的团友们看见红黄晒秋摊,就拍个不停,唯恐漏掉一个。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笔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流行于古徽州府所辖各地,显然,石门村就属于古徽州所辖。虽然这些建筑都是新建,但不失古徽文化韵味。




这里是石门村中的一个小广场,粉墙黛瓦之下是晒秋景象。月亮湾非遗馆坐落在广场一侧,古老的黛瓦白墙显得房屋有些沧桑。层叠的晒匾如同调色盘,与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游客们往来于广场之上,尽情索取自己所喜爱的素材。



这里的晒秋主题是“最美乡村”,主色调依然是红、黄、白、黑。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晒盘中的辣椒、黄豆、红豆、绿豆等各式农作物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晒秋图景。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门村视察,就是在这个晒秋广场拍的照片。其实,婺源晒秋不只在秋天才能看到。春晒山笋、夏晒瓜果、秋晒菊花、冬晒熏腊,色彩斑斓的晒匾,已经成为这里一道四时更迭的美丽风景和民俗画卷。



据说,婺源过去家家户户都有晒秋的习惯,如今晒秋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房前屋后的晒架、竹扁上满是新采摘的红辣椒、胡萝卜、绿豆、红豆,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在石门村里行走,不时可以看到墙头或檐上的蓝冠噪鹛雕塑。它们或欲展翅高飞,或成双成对唧唧我我。体现了粉墙黛瓦不仅是石门村人的家园,更是“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的钟情之地。二十多年前,销声匿迹许久的蓝冠噪鹛在石门重现,让村庄声名鹊起。而今蓝冠噪鹛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自由栖息,已成为石门村的“生态名片”。




石门村咖,是我在石门村又发现的一个特色的宝贝。一个广场角落里,一个不大的门市正在营业。一盏红灯笼,两串红辣椒之间,托起了一个红色的圆盘,上面写着“石门村咖”。红色的圆盘都是红色的辣椒铺底,我在寻思,这里的现磨咖啡会不会是辣的呢?旁边的围栏里是一棵柚子树,上面挂满了几乎成熟的柚子。如果喝咖啡辣的不行,就来个柚子解解辣吧!



前面不远就是申明亭了,这是一座六柱二层斗檐六角亭。在二层斗檐下悬挂一匾额,上书“申明亭”。下面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亭号申明就此众议公断,下联是:台供演戏借它鉴古观今。据说,这里的申明亭在古时作为村里聚会的场所,每周对村民进行赏善罚恶,颇有点现今议事厅的味道。凡是村中经审查有过错的人,不许从亭中走过,而必须从亭边的石头小径低头绕过,以思悔改。



路边这个廊亭叫做爱鸟亭,看起来就是像个公共交通候车亭。在爱鸟亭的匾额下面也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喜结蓝冠成逸友,下联是:乐邀玉兔作仙邻。亭子脊上也有蓝冠噪鹛的雕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里也有晒秋景台,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晒秋匾如同一个巨大的调色盘。而这里的人民就是画师,他们正在赣东北这块巨大的画布上,勾勒出新时代最美的画卷。巨大的不锈钢蓝冠噪鹛鸟巢雕塑矗立在广场的一侧,下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



告别了高大的蓝冠噪鹛鸟巢雕塑,我们前往今天的第二个景点,月亮湾。一只鸟、一个古村和一个河湾,开启了古老的石门村人新的生产、生活模式,从此改变了这里人们的命运。



登上大巴车沿着饶河岸边,我们来到了月亮湾竹筏售票处。车子停在这里的简易停车场,导游去办理乘坐竹筏的船票。月亮湾是个敞开式景点,不需要门票。但在这里要乘坐竹筏则要购买船票,据说包船要150元,可以乘坐8-10人,游览时间为半小时。



月亮湾位于婺源的秋口镇金盘村,流经秋口镇金盘村的河流名叫“段莘水”。段莘水全长约有近70公里,大部分河道穿山走村,唯独流到金盘村时,河道里生出了一座犹如月牙的江心洲半岛。因河流跟半岛都呈月牙弯曲状,所以取名为“月亮湾”。



我们沿着“段莘水”的河边走向月亮湾,前面就是月亮湾码头。许多带棚的竹筏停泊在下面码头边,也有竹筏正在水面上荡漾。码头路边卧着一块灰白色的巨石,上面雕刻着五个红色大字:“石门•月亮湾”。




沿着月亮湾岸边的公路向前走不远,就是一座观景台。我们登上观景台,月亮湾的全景尽收眼底。一湾河水如弯月静卧水面,袖珍的小岛,翠绿的河水,静谧流淌。水面平静如镜,一两叶小舟在水面上荡漾,远近高低错落的徽派民居与水面、绿树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面。




犹如弯月般的狭长小岛,将河面一分为二。弯弯的小岛,平静的河流,岸边的绿植,灰白的民居建筑,在这里构成了原始秀美的自然风光。谁能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人间仙境。



如果光是欣赏月亮湾的景色,五分钟就够了。但来到这里如果不乘竹筏,这个月亮湾也就白来了。我们这20多人来到了竹筏码头,一排待客的竹筏整齐的排列在岸边,如同等待检阅一样。每个竹筏前面都挂着红灯笼,飘扬着五星红旗。登上竹筏,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救生衣,我们分乘三个竹筏,向月亮湾的河道缓缓移动了。



这里的竹筏比较大,好像一艘小船。随着“小小竹排江中游”歌声在音箱中轻轻响起,竹筏缓缓启动了。驾驶竹筏的是一位当地妇女,她坐在驾驶位上娴熟的操作竹筏前进。竹筏的动力看来是电动的,一点噪音也没有。



竹筏一艘接一艘的驶向月亮湾,红色的灯笼在竹筏头上如同领航灯一样,指示竹筏前进的方向。看来这灯笼也是标配,统一大小,每个灯笼上面都有“月亮湾”三个大字。



竹筏很快就绕过了犹如弯月般的狭长半岛,驶向水面宽阔的河道。看向竹筏后面码头方向,陆续还有许多竹筏跟随在我们后面徐徐驶过来。



竹筏上音箱的歌声还在继续,我们坐在位置上静静的享受这一刻美好时光。此时,除了轻轻的歌声和水面与竹筏碰撞的啪啪声,只有偶尔听到的鸟鸣声了。



坐在竹筏之上,我们享受着幽静的自然风光。抬眼望去,两岸是淳朴的乡间绿野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几艘竹筏穿梭期间,不时传来游客的嬉笑声。




月亮湾水很清澈,沿岸绿树成荫,竹筏荡漾在碧水绿荫之间。迎面而来的阵阵清风,夹杂着绿叶的磬香。日隐风含,水面真真的恍若明镜。月亮湾,一个极富神韵的好地方。





前面的水面好像比较窄了,竹筏在前面的一个水中树墩处开始折返了。有两艘竹筏与我们擦肩而过,看来这个月亮湾真的不大。我们行驶一个单程也就十几分钟,看来玩竹筏也就半个小时是有根据的。




在返程途中,忽听有人叫喊说水面有鸳鸯,顺着喊声看过去,只见河面上的确有水鸟在游动,拉近镜头拍照,好像是野鸭子。竹筏继续航行,前面已经能看见岸边的观景台了,我们很快就要靠岸了。



很快的,我们回到了月亮湾竹筏码头。现在这里很热闹,乘坐竹筏的游客很多,有出港的,也有归来的。虽然竹筏很多,但很有秩序。出发的竹筏从东面驶出,归来的竹筏由西侧进入码头,有条不紊。


我们又登上了观景台,站在高处俯瞰月亮湾,并与月亮湾留下合影。河水依然静静的流淌,小小竹筏依然在月亮湾上荡漾。如诗如画的月亮湾好似一江南女子,衣带飘飞,轻移莲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一湾湖水如弯月静卧水面,袖珍的小岛,翠绿的湖水,静谧流淌。我们望着下面如同水墨画一样的月亮湾,只有竹筏在进出移动,人影在晃动,其它一切仿佛都在这一刻静止了。这的确是一个很小的景区,如果不乘坐竹筏,或许不用五分钟就看个通透。但就是这个不大的景区,给了游客们太大的惊奇,也成为摄影爱好者们最佳拍摄地之一。月亮湾,这个让婺源又多了一点诗情画意的地方,我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