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意味着什么?
是生命的律动,亦或是一天勤奋的开始。
日出又有多重要?
它带来温暖,带来光明,也带来希望。
这是一天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不然怎会有那么多人夜爬泰山,只为领略“阴阳割昏晓”的壮阔;又怎会有那么多人彻夜不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等待那与红日一同升起的红旗……
曾经无数次想早起看一场日出,却又无数次败给温暖的被窝。
挣扎过后,终于下定决心。既然要看,就要去最有仪式感的地方——东极抚远,在祖国的最东端迎接第一缕阳光。
北京到抚远,嗯,自驾最好,东北地广人稀,路上没啥车,一路大平原,开起来无门槛。开车累?不就是黑龙江吗,都在北方,能远到哪去。想法很好,但现实是,两地直线距离1700公里,驾车则需要跋涉2000多公里,距离等同于北京到广州,开车的话来回就得三四天,打工人的年假不多,这样悠闲的自驾游只能停留在计划里了。
高铁呢,类比北京到广州需要12个小时,应该很方便吧!但现实是,抚远不通高铁,高铁只能到抚远所属的佳木斯市,之后只能坐火车,别看只剩400多公里了,但东北的老火车愣是需要7个小时才能到,习惯了快节奏,这个时间实在不能接受。
好在抚远有机场,每天有一班从北京出发,经停哈尔滨到抚远的航班,虽比高铁+火车的方案贵四五百块钱,但仅需4个小时就能到,算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案了。
看了看“黄道吉日”,8月8号是个好日子,就选在这天出发吧!
经过1个半小时的飞行,飞机经停哈尔滨太平机场。上次到哈尔滨还是冰天雪地的1月份,-20℃的天气让人终身难忘,如今,正值湿热的8月,就连哈尔滨也有26℃,近50℃的温差,让人感慨万千!
在航站楼内短暂的停留了1小时,飞机重新起飞。黑龙江的空气质量很好,到哪都是水晶天,透明度极佳,在万米高空上,俯瞰大地毫不费劲。不多时,看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裹挟着泥沙奔向东北,按方位来看,应该是松花江了!看到这里,耳畔仿佛响起那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北侧也有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江水呈深蓝色,这大概就是本省命名的来源—黑龙江了!难怪都称东北为“白山黑水”,黑龙江的颜色确实可以用“黑”来形容!
从上帝视角来看,这一清一浊的两股水流相汇于同江市,由于密度不同,十余公里都无法相融,就像一口鸳鸯锅,堪称东北版的“泾渭分明”。
既然找到了黑龙江,那么江北就是俄罗斯了,那片满是湿地的土地,和脚下的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富饶肥沃,一样的绿意盎然,只可惜,那里曾经属于我们,而今空留叹息……
又经过1个半小时的飞行,11点半左右,飞机抵达中国最东端的机场——抚远东极机场。这座机场航站楼是我迄今为止到过的最小航站楼,不仅没有廊桥,更没有摆渡车,下了飞机要自己走到航站楼内,进去就是行李转盘,拿完行李出门就到外面了。感觉还没个汽车站大。
走出航站楼,门口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在招揽乘客,和其中一位谈妥价格后,便坐上车,前往抚远市区的来来来商务酒店办理入住。
一路上,自然风流进车内,不需开空调就可以感受23℃的凉爽,相较于北京那闷热难耐的三伏天,在这里呼吸都变得畅快了。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一路绿树成荫,宽阔平坦的公路上许久看不到一辆汽车,想到4小时前还在那拥堵不堪、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竟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从机场到抚远市区约20公里,车程半小时左右,一路上跟司机闲聊,顺便打听了包车去黑瞎子岛的费用,师傅给的价格是300元,从市区往返黑瞎子岛。来之前也是做了些攻略的,300元包车,是这里的市场价,这位师傅是个实诚人。
其实,原计划是明早起来去东极广场看日出,之后再去黑瞎子岛游览,但看了天气预报,明天早晨阴天,有80%的概率下雨,甚至一上午都可能阴雨绵绵的。而今天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即使下雨最多也就是阵雨,与其赌明天会不会下雨,不如把握当下,趁天气大好先把“重头戏”看了。权衡利弊,当即便约定好包车事宜。我们先到酒店办理入住,吃些东西,下午1点半左右,前往黑瞎子岛和东极广场。
来来来商务酒店是一家三星级酒店,算得上抚远最好的酒店之一,房间内的陈设看上去虽有些年头,却也干净。先在酒店的餐厅订好了餐,收拾完,正好菜也上桌了。还是那句话,东北的饭菜够分量,经济实惠,三个人吃两盘菜愣是没吃完。
酒足饭饱,1点半准时出发。前往黑瞎子岛的路程有30多公里,开车约半小时,一路上穿过成片的森林,林中多是松树、杉树、白桦林、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树,我们大开车窗,贪婪地呼吸这沁人心脾的空气。不多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高大的山峰,师傅介绍说,那边就是俄罗斯了,是1860年《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让给沙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俄罗斯远东地区至今有8个标注中国地名的地方,这是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还记得中学地理课上讲过:中国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但实际查资料时发现,中国的最东端在黑瞎子岛,离地理书上定义的最东端还有20多公里。况且,这黑瞎子岛也并非全部属于中国,它于1929年被苏联强占,经过多年外交斡旋,到2008年,才从俄罗斯手中收回黑瞎子岛西侧约171平方公里陆地及其所属水域,至此黑瞎子岛的一半领土回归中国。
回归后的黑瞎子岛,陆续修建了上岛大桥、建黑高速,并开发为旅游景区,因地制宜的构建了湿地公园、东极宝塔、野生熊园这三处富有特色的景点。至于未来会怎样?在国人固有的家国情怀下,还是希望黑瞎子岛能够早日全部回归吧!
按照黑瞎子岛景区的规定,游客不可以私自上岛,只能在游客中心乘坐景区的车辆登岛,换句话说,观光车票是强制购买的。在游客中心购票乘车,观光车的线路是固定的,从游客中心出发,经湿地公园—东极宝塔—野生熊园,最后返回游客中心,因此也需要按这个顺序在三个景点依次下车游览。
观光车是一辆舒适的空调大巴,跨过大桥后,行驶约5、6分钟的时间便到了第一站—湿地公园。下车后,右手边还有一处不起眼的小景点——俄罗斯兵营旧址。
这处兵营旧址,官方名为原俄罗斯驻北代岛哨所遗址,哨所对面是一座破败不堪的车库。当然了,哨所本身也没好到哪去,房间内充斥着霉味,目之所及是长满青苔的墙面、脱落的壁纸、泡糟的木地板、看不懂的俄文标语、以及些许日常生活的痕迹……有的地方,锅碗瓢盆还原封不动的放在那里,但住客却像突然蒸发一般,带给人们几分探秘林中木屋的悬疑感。
车站的另一侧就是黑瞎子岛湿地公园了。入口处有一只黑瞎子喜迎八方来客。哦,只是个雕塑。
路边的角落里,立有极具黑瞎子岛特色的“熊出没”路牌。这一来一回,还真是有些期待能够早点见到黑瞎子了。
到湿地走一圈。2.2公里的漂浮式木栈道,在水中划出一道悠扬的曲线。风轻云淡,远山朦胧,四周满是东北极具代表性的草木,成群的鱼儿在水中畅游,漫步其间,时刻都有着亲水、亲绿、亲近自然的惬意感受,让人身心舒畅,流连忘返。
放下一切世间琐事,全身心的享受这难得的返璞归真。我想,这应该就是东北最原汁原味的模样吧,而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就像一个缩影,在几平方公里内展示着东北的富饶与生机。
沿着湿地公园的木栈道环游一周,回到入口的车站,继续乘车前往下一站—东极宝塔。这座宝塔不仅是黑瞎子岛的标志,从地图上看,更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中国的最东端。
大巴停靠在东极宝塔的汉阙前,在宏伟高大的汉阙面前,东极宝塔的气势也不减分毫。
这是一座汉唐风格的九层八角形宝塔,其中“九”在中国古建筑中象征着最高级别,在这里代表九州,指代中国;塔高81米,塔的高度中心塔相对地平高度为79米,寓意黑瞎子岛在79年后回归祖国;宝塔设太极图案圆形广场,广场直径171米,代表黑瞎子岛回归的171平方公里领土;太极的两个极点分别布设龟和麒麟,象征福寿祥瑞;广场上立60根青石盘龙浮雕柱,外圈的56根代表56个民族,另有4根擎天精雕龙柱立在塔基四角。
乘坐电梯来到塔上,不仅可以尽览黑瞎子岛的湿地风光、北侧黑龙江的滔滔江水,更让人感慨万千的是东边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城市轮廓,那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曾经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返回到汉阙乘坐观光车,前往最后一个景点—野生熊园。
黑瞎子岛上怎能没有活的“黑瞎子”呢!在野生熊园就有如假包换的“黑瞎子”,乘坐特种观光车可以和这些憨态可掬的动物来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黑瞎子”学名为亚洲黑熊,因视力不太好,就被起了“瞎子”这个昵称,别看它们像《熊出没》里熊大熊二一样人畜无害,却是些极其危险的动物,要不是隔着特殊的钢化玻璃,这一米的距离它分分钟就能扑过来,一巴掌乎在脸上。
观光车在熊园内兜兜转转绕了一圈,熊是不少,但个个爱搭不理的,可能它们也知道快到点了,都纷纷摸起了鱼,毕竟再营业半小时就下班了…
途中经过一处观熊平台,观光车在此停留6、7分钟,大家纷纷走出观光车这座“安全屋”,去和黑瞎子打招呼,而它们没有丝毫热情,只是抱着手里的胡萝卜吃呀吃。
在离园的途中,看到两只活跃的黑瞎子,一只爬上架子,睥睨四方,另一只则在下面仰视王座,看起来好像在说:
果然是“熊孩子”啊!真是够皮的!
野生熊园的出口是有“中国最东邮局”称号的东极邮局,由于营业时间已过,邮局早就关门了,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在催促赶紧离开,马上就是最后一趟观光车了,在门口匆匆拍了张照,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至此黑瞎子岛的三个景点全部打卡完毕,在乘车返回游客中心的路上,有游客在问,怎么没见着那个繁体的“東”字雕像。这一看就是攻略做得不彻底,“東”字不在黑瞎子岛上,而是位于10公里外的东极广场。正巧,我们的下一站也是东极广场。现在是17:15,距离日落还有1小时,足够赶过去的。
回到游客中心,停车场上除了几辆旅游团的大巴,就只剩我们包的车了,可怜的师傅正孤苦伶仃的等我们归来。
在去往东极广场的路上,又看了一眼天气预报。好么!明天早晨的降水概率达到100%了,这下彻底断了看日出的念想。算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就把日落当日出!早晨把照片一发,我就说是日出,又有谁看得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这段的标题要带引号
。
抚远是中国的最东边的城市,是中国最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抚远的日出真的最早吗?
记得多年之前“中国国家地理”公众号发布过一篇名为“明天,谁将承包中国第一缕阳光?”的文章,大致内容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抚远并非在全年都是中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只有在每年春分到秋分之间的半年,这里才承包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17:45,我们来到了抚远的地标建筑东极广场。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有苏牌的、闽牌的、陕牌的,最远甚至还有青、新、桂牌照的,从这些地方到抚远基本上算是走了个对角了。人们在此露营、野餐,不出所料都是在等明早的日出。毕竟,最东端的黑瞎子岛早晨不营业,无法上岛看日出,而东极广场全天开放,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东端,但却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而抚远经度靠东,夏天的日出时间甚至可以早到2:50,如果从抚远市区赶过去的话基本上可以不用睡觉了,吃完宵夜就动身吧;既如此,还不如像大家一样,前一天晚上开到这里,在车里睡一觉,静待日出时分。
走上东极广场,那巨大的“東”字极标显得格外神圣,这是华夏东极的标志,即使像我这样最不爱拍照的游客也会在此合影留念。
背向太阳的方向即为东,右手边就是耳熟能详的乌苏里江。它涛声微弱,水平如镜,丝毫没有河流应有的波澜。隔江相望,对面就是俄罗斯,距离之近甚至可以看到停靠在岸边的战舰。此情此景,忽然想起苏联有本小说名为《静静的顿河》,若放在此处就是静静的乌苏里江了。
在乌苏里江畔,还立有一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界碑,界碑所在之处就是国土,给人以妥妥的安全感。
左边,隔着水道,对面的岛屿就是刚才去的黑瞎子岛,只不过这里能望到的是属于俄罗斯的那一半,那边有一座教堂,教堂的屋顶在夕阳余晖中散发着闪闪金光。
还有十分钟日落,太阳已经缓缓西沉,天空被渲染成色彩丰富的青蓝色,由东向西渐变为夺目的红。
抚远的日落,虽不如日出有意义,但放在今天也是一场史诗级的日落。就连本地的司机师傅,早已见惯多次,如今也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刻,兴奋的向好友发着视频。
落霞满天,如血的夕阳投射在水面上,正应了白居易的那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简直是我的年度最佳照片。
日落之后,天黑的很快,从广场回到车上的功夫,就必须要开车灯了。从东极广场返回抚远市区的路上,有一座乌苏镇。它虽名为镇,却只是一个虚名,除了“东方第一哨”外,再无居民居住。
曾经,这座“东方第一哨”,是祖国最东端的哨所,如今这一名号也让位给了黑瞎子岛上那座更靠东的哨所;曾经,这座哨所还对游客开放,会有英俊帅气的解放军带领游客参观军营,但那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如今,这里的夜很深,空气格外安静,作为一座因边防而设立的镇,这里依旧履行着它戍边卫国的使命。
如果你问本地人,抚远的特产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一定是鱼!在当地,吃鱼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之说,这是26种黑龙江省特有的鱼类分类,代表了该地区丰富的水产资源。但要问哪家做得最好吃,就不好说了!这不,司机师傅也犯了难。他思来想去,其实都差不多。到最后只好换一种问法:“我们酒店附近的馆子,您经常去哪家?”
“平安街那边有家小吊鱼汤,我们经常去吃,离你们住的地方就二三百米。”
别看馆子不大,人还不少,刚好有一桌才吃完,要是晚到个三五分钟就得等位了。但吃什么鱼,却一直拿不定主意,最后选了一条30公分长的鱼让老板去做了。回到桌上,我还在对着“三花五罗”的牌子沉思,刚选的是啥鱼来着?记得老板说来着,怎么忘了?是鳌花?不不不,应该是“罗”吧,是哪个罗呢?等到鱼做好端了上来,又仔细看了看,这鱼看起来挺长的,应是哲罗、雅罗或铜罗,这三个中的一个吧。
算了算了,先不想了,赶紧尝尝这鲜美的鱼肉吧!抚远这边吃鱼,大多以清蒸为主,为的是最大程度保留鱼肉的鲜嫩口感,拨开表面的葱丝,鱼肉绽裂呈现蒜瓣的形态,一口下去,鲜嫩紧致,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冷水鱼的魅力吗?屋里太热,还不如外面凉快,在屋外支了张桌子,吹着微凉的小风,吃着这不属于人间的美味,要是有瓶啤酒就更妙了!
这条鱼还真不小,我们三个人,一条鱼、一盘素菜、一盆丸子汤,但跟中午一样,依旧没吃完。还要什么主食啊,有这优质蛋白就够了。吃不下了?歇一歇再吃……总得把这条鱼吃完吧。
“老板,买单。529?好。对了,刚我们吃的那条鱼是什么来着?”
老板看了一眼剩下的鱼刺,答道:“铜罗。”
早上4点多就被阵阵惊雷吓醒了,不知为何,这里的雷声格外大,仿佛就在耳边炸响一般。虽然还没睡醒,但心里已经在窃喜,还好昨天趁着天气好去了黑瞎子岛,看了一场“反向日出”,要不然今天起个大早也是白忙和。既然下雨了,就多睡会儿吧,今晚要坐一夜的火车去哈尔滨,虽是软卧,但估计也休息不好。
这一睡就到了8点多,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起来后匆匆去酒店的餐厅吃了点东西,之后收拾好行李下楼退房。下午5点多的火车,还有半天时间可以在市区转转。昨天晚上回来时看到南山上有一座熠熠生辉的楼阁,当时师傅说那是东极阁,是一处看日出、日落、城市夜景的好地方。听到之后很是心动,但大晚上的不敢贸然上山,万一,我是说万一,碰上只从对岸“偷渡”来的黑瞎子(虽然概率很小),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过,那岂不完了?白天就不用担心了,至少能遇到游客。
看了下地图,有两条路可以抵达东极阁,一条较远,是位于东明寺的岔路,需要打车前往;另一条则从正阳路尽头的牌坊开始登山,离酒店只有400多米,虽要沿登山步道徒步20分钟才能登顶,但全程都是林荫路,正好可以在大森林里吸吸氧!
说走就走,400多米,轻松拿捏,不多时就到了地图上标示的牌坊处。这里是抚远市区的最西边,回望市区,抚远建在两山间的谷地,一共6个红绿灯就看到了市区的最东端,这座城市还真是小啊!
东极阁所在的南山公园,是一处市民公园,免费开放。从牌坊处进山,走到密林深处,步道坡度不大,凉爽且不晒,称得上轻轻松松。一路不仅没有蚊虫滋扰,耳畔倒充满了欢愉的鸟鸣,让人全身心都放松下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最高处。
这里是南山公园的山顶,海拔266.5米,是抚远市的最高点,正值中午,虽无法领略东极阁引以为傲的日出、夕阳、夜景盛宴,却可以鸟瞰整座抚远城;还可以看黑龙江,在东北大地上画出星罗棋布的河滩和岛屿;另外,层云之下,更可以望到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远山…一阁之中,将城、山、江、林、田等景色尽收眼底。
东北的空气质量非常棒,“一眼百里”毫不为过,在各种buff的加持下,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60公里外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此外,夏季天气多变,几分钟前还是晴空万里,转瞬间就有可能大雨倾盆,但也不会下很久,因为云是团云,雨也是阵雨,在躲雨的功夫,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拍个延时摄影,兴许能看到雨幡呢!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趁雨停的间隙原路下山,步行1.2公里前往黑龙江畔的鱼博馆。
鱼博馆的对面,是抚远口岸,可能是中午的缘故,没有人员出境,也没有人入境,去往哈巴罗夫斯克的客船更没有启航的迹象。
信步来到黑龙江边,江水浑浊不堪,丝毫没了在同江接纳松花江前的那股高冷范儿。江面上既没有货船也没有客船,只有两艘俄方警巡船在执行巡逻任务,显得冷冷清清的。
江边虽凉快,但太阳一出来,依旧很晒,紫外线的强度也堪比海边或高原。是时候去鱼博馆里面躲一躲了!
鱼博馆位于中俄边界,馆前有一座标志中俄边界的界碑,而边境上的建筑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异域色彩,鱼博馆也不例外,它就像一座欧式城堡,是一处妥妥的出片地。
之所以在这里建一座鱼类科普馆,是因为抚远产鱼,而且是大鱼。比如野生的鲟鱼、鳇鱼长到2、3米,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那些都不是些容易看到的神奇生物,而“三花五罗十八子”,在经过昨晚的餐桌上应该很熟悉了。但吃归吃,见到的只是做熟后的,要想了解它们“活着”的时候长什么样,就要到鱼博馆一探究竟了!
从鱼博馆门口的售票处购票后,进入馆内,一个巨大的水族箱映入眼帘。水中,各种鲟鱼自在遨游,不由让人联想起北京海洋馆的那个中华鲟池。这里也是鱼博馆最梦幻的地方,从几个圆形的舷窗往水中看去,不时有鱼儿大摇大摆的经过,有的表情丰富,好似在跟游客打招呼,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小说《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内观察整片海洋一般。
别的水族馆有的,这里也有,就比如观光隧道,但平常见到的都是些海洋鱼类,淡水鱼的还是第一次见。在隧道中,宛若置身于水底,一条条2米长的鲟鱼从头顶游过,但听说它们还只是小鱼,野生的会更大。
除了这个最大的水族箱,还有一些小的,它们小到可以用鱼缸来形容,里面养的是草鱼、鲤鱼、鲫鱼、三花五罗等,而且这些缸还不封口,要是在缸边放几个网子,甚至会有种走进水产市场的错觉。
一群害羞的鱼,都背对游客不敢见人
与一层的生机勃勃不同,二层展出的都是些“没有理想的咸鱼”。其中最亮眼的当属正中的两个鳇鱼标本,它们“风干”后,即使“鼻子”缩水了,搭拉下来,体长仍可达到三米多。
另一侧则对“三花五罗”进行了介绍,“三花”指季花、鳊花和鳌花;“五罗”则是法罗、胡罗、铜罗、鸭罗、哲罗。昨天吃的是铜罗,原来它长这个样子啊,又勾起了我对美味的回忆!
还有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鱼,满嘴尖牙利齿,看起来凶巴巴的,一口吞掉小鱼连眼睛都不带眨的!
二层的另一侧,是赫哲族的展区。这是一个渔猎民族,为东北特有,人口只有5000多人,算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了,因此颇具神秘色彩。在这里则可以系统了解赫哲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服饰,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从鱼博馆出来,已是14:30,时候不早了,先找点饭填饱肚子,再买些吃的带上火车。在地图上查了一下,抚远的饭店多集中在嵩山街附近,这顿饭就不吃鱼了,昨晚的那条鱼真能撑死个人。正好附近还有华莱士和蜜雪冰城,买一些打包,就当晚餐了。
抚远火车站,是一座建在深山老林的车站,也是中国铁路的终点之一,每天只有一两趟火车运行,除此之外的大多时候,这里门可罗雀,就像荒废了一样。但看这座站的规模,绝不仅是为了这座10万人的小城而设计,应该有更大的野心,比如,对接俄罗斯的远东铁路。
火车缓缓的驶出站台,在山林中围着抚远绕出一个半圆,得益于此,我们可以再看一眼曾经踏足过的土地:不大的航站楼、平原上醒目的丘陵、满是风力发电机的南山,以及南山上的东极阁。
火车一路向西,但永远也追不上太阳回家的脚步。又是一场美轮美奂的日落。现在回想起来,抚远的旅行就是一场逐日之旅,它萌发于看日出的仪式感,结束于日落时的万丈霞光。有遗憾,却也有惊喜。也许,明早醒来,看见的又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黑瞎子岛:
现场购票,145元/人(含观光车);开放时间为8:00—17:00;建议游玩3小时。
东极广场:
全天免费开放;建议游玩半小时。
东极阁:
全天免费开放;建议游玩1小时。
鱼博馆:
现场购票,50元/人;开放时间为8:30—16:30;建议游玩1小时。
飞机:CA1689,北京首都—抚远东极,8月8日价格,经济舱1210元/人;
火车:K7066,抚远-哈尔滨东,8月9日价格,软卧341元/人;
包车:抚远市区往返黑瞎子岛(含东极广场、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等),普通5座轿车300元。
来来来商务酒店,亲子套房8月8日价格,628元/间/晚。
@马蜂窝攻略组 @马蜂窝星探 @游记总编辑 @创作者成长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