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巡游记之一捷克布杰约维采(百威)小镇

作者:长盛将军2017 显示图片

从布拉格往南,车行两个半小时就到了南波西米亚州。州内有两个小镇是游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一处是被称为“最美小镇”的克鲁姆洛夫(俗称CK小镇),另一处是因啤酒厂而出名的“百威小镇”布杰约维采(俗称CB小镇)。CK小镇名声更大,大多数人是在去CK的路上,顺带游玩一下CB小镇,一般也就是留两三个小时看看小镇的广场而已,然后便继续赶路。
根据我们团队的行程安排9月5日,我们要参观游览捷克这两个最有名的小镇。我们先去的是(CK)小镇,我们利用大半天的时间游览了有着世界最美小镇之一称号的(CK)小镇,关于“CK”小镇的游记,我在上篇游记当中已介绍了,这篇主要是介绍的是(CB)小镇。15点左右我们离开了(CK)小镇,前往(CB)小镇,车程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到达了布杰约维采城外的“赫鲁博卡城堡”。一般跟团游在布杰约维采小镇只是停留一下,简单的看一看广场而已,我们团队导游为了丰富我们的旅游体验感,特意在布杰约维采安排了一个自费项目,就是“赫鲁博卡城堡”入内参观。


在伏尔塔瓦河畔,离南捷克首府布杰约维采(České Budějovice)约八公里的一处小山丘上,坐落着一座号称捷克最美的城堡,胡波卡城堡(也译作“赫鲁博卡城堡”)。它因为有着白色的外墙,又被称为“捷克白堡”;也因主人喜欢打猎,在城堡里悬挂着几百只鹿角,而被称为“白鹿堡”。城堡建筑风格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为一体。


因为城堡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之上,要想看到城堡,必须要上山,上山有两种选择:一是沿着连续上坡的山路步行约二十分钟;另一种是坐小火车上山,我们团队安排的是坐小火车上山。


坐小火车上山只需4--5分钟的时间就可到达城堡。



这座“赫鲁博卡城堡”,它曾是波西米亚国王的私人领地,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旅居时,最喜爱的行宫。
白堡第一次被写入历史,是在1285年。它当时的主人维克特(Vítek),是查維斯·福肯斯特納(Záviš of Falkenštejn)的弟弟。
1、大厦将倾
公元1278年的深秋,波西米亚王国的首都布拉格笼罩在一片阴霾和悲痛之中,这个国家历史上最强大的君主——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Přemysl Otakar II)在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一世(Rudolfvon Habsburg,也就是查理四世的外祖父)的战斗中阵亡。
在其25年的执政生涯中,奥托卡二世统一了度量衡、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和军队的改革。他统治波西米亚的时期,是普舍美斯王朝最强大的时代,当时的波西米亚王国领土一度囊括了奥地利、匈牙利、施蒂里亚(位于现奥地利中东部和斯洛文尼亚北部)和卡尼鄂拉(位于现斯洛文尼亚境内)地区。
可惜的是,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君主,却在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竞争中遭遇失败。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中惟一大诸侯的君主,奥托卡二世本该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然而,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却通过政治手段得到了教皇格里高列十世的支持——他向教皇声明,放弃帝国在教皇国和西西里的权利,并许诺组织一次新的东征。于是教皇承认了他的地位,并说服另一候选人——卡斯提尔王国的阿方索十世支持鲁道夫。
鲁道夫一世成功当选后,心有不甘却已是孤家寡人的奥托卡二世,拒绝做封建采邑宣誓,因为重新分配采邑可能会剥夺他的大多数地产。在他第三次拒绝出席重新分配采邑的帝国会议后,鲁道夫一世决定开战。
此时的奥托卡二世四面受敌,除了鲁道夫一世的百万大军,他还要应对反对国王集权的波希米亚封建领主发动的叛乱;更糟糕的是,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做出了废黜奥托卡二世的决定。
1276年,在战争中失利的奥托卡二世,不得不放弃对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卡尼鄂拉的统治权。两年后的8月26日,他在摩拉维亚,与鲁道夫一世进行了史称迪恩克鲁特战役的决战,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在战斗中阵亡。
这位曾经带领波西米亚成为中欧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的君主战死后,他曾经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广阔版图被其他诸侯分割,领地除捷克本土外,几乎全部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他年仅7岁的儿子瓦茨拉夫二世(Václav II)继承了王位。
不久后,白堡主人的哥哥、来自统治南波西米亚的封建领主——维特科维奇(Vítkovici)家族的查維斯·福肯斯特納娶了奥托卡二世的遗孀,并在幼帝即位后,执政了一段时间。彼时,维特科维奇家族成为了波西米亚王国最有权势的独裁者。
12年后,已亲政的瓦茨拉夫二世,在母亲去世后,将继父查維斯投入位于布拉格的监狱,并判处他叛国罪。之后,瓦茨拉夫二世又派出军队,前往全国各地收缴查维斯支持者所拥有的城堡,并威胁他们如果不交出城堡就将处决查韦斯。
讽刺的是,当国王的军队来到白堡的时候,城堡主人维克特并不相信,哥哥已被国王关押的消息。于是,国王同母异父的弟弟、当时的奥帕瓦公爵尼古拉斯(Opava Duke Nicholas)在取得国王的授权后,于1290年在白堡前将查维斯处决。


2、风雨五百年
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白堡转手多人。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这座城堡逐渐变得破败。直到1490年,这里迎来了一位叫维纶·佩恩施泰因(Vilém of Pernštejn)的新主人,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这位新主人也被称为维纶二世,是波西米亚王国的一位侯爵。他接管城堡之后,不但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工作,还在城堡前修建了美丽的花园和池塘。
接下来的七十多年里,白堡一直被佩恩施泰因家族所拥有。到了1561年,随着佩恩施泰因家族的没落,城堡几经辗转后被当时有名的贵族约阿希姆·赫拉德茨(Joachim of Hradec)买下。他一共花了11.5万个银币买下了包含白堡在内的2座城堡、3个小镇和43个村庄。
买下城堡后,赫拉德茨父子雇佣了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宁和文森特·沃加雷利(Antonín and Vincent Vogarelli),并将城堡中原本的哥德式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风格。后来因为财务问题,赫拉德茨家族将城堡转卖。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座美丽的白色城堡继续辗转于不同的家族手中。
1618-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已分崩离析、诸侯林立,信仰新教的诸侯和狂热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成为死敌,再加上波西米亚的叛变,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战争。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白堡被卖给西班牙将军巴尔塔扎尔·马拉达斯(Baltazar Marradas),以用于偿还战争的债务。这位西班牙将军把城堡戏称为“战争的果实”,并把他的战利品收藏其中。
1661年,德国贵族史瓦森堡(Schwarzenberg)家族的阿道夫一世(Jan Adolf Schwarzenberg)将白堡买下,此后白堡一直在该家族中传承至1947年。这个史瓦森堡家族,不但资产雄厚而且人才辈出,他们个个都是出色的政治家与艺术鉴赏家。在近三百年里,史瓦森堡家族先后两次重建城堡,第一次是18世纪初期,城堡以巴洛克风格重建;第二次是19世纪,阿道夫二世(Jan Adolf II)接管城堡后不久便决定再次重建。
在一次到英国的旅行中,阿道夫二世与妻子爱莉诺(Eleanor)受邀参观温莎城堡。二人被哥特式、维多利亚时代和乔治时代等多种建筑风格相互融合的温莎城堡所惊艳。他们于是决定效仿温莎城堡,按照英国都铎时期的建筑风格对白堡进行重建。他们请来维也纳建筑师弗朗茨·比尔(František Beer)和他的助手威廉·内恩霍芬(Wilhelm Neyenhofen)进行设计,重建范围包括城堡内部的装修和城堡外部的花园和森林。
如今的白堡,成为了供游客参观和为新人提供婚礼场所的旅游胜地。当你第一眼看到她时,城堡依然如一位身着白裙的佳人,纯洁高贵,遗世独立。和想象中一样,它没有大多数中欧城堡所具有的那种古老、神秘与沧桑,倒像是《诗经》里描述的那位清丽佳人,沉默伫立,在水一方。
这座小山丘上的城堡洁白、唯美,却不浪漫,因为在那高高的塔楼上、深深的庭院中,人们可以听到凯旋的欢呼、听到杀戮的呐喊,可以看到一个王国从兴盛走向衰亡,直至消失的无奈与惘然。

城堡线条分明、立面简捷,城堡的白色外观显得干净利落,乳白色的城墙上修筑许多棱角形的碉堡。正门朝西,是个四方形的雕楼,两侧是圆形雕楼。后侧各有一个六角形的雕楼。中间最高处的雕楼有八层,四面都装有金色刻度的时钟,也叫钟楼。围墙与雕楼上端都建有堞口。东面是一个金黄色的立柱、黑灰色雕刻有花饰的金属外廊;还有一座与城堡相连的教堂。


城堡的主入口朝西,走近城堡的大门,宽阔的木质大门上有精美的铜饰和大小不一的菱形铜钉。特别是门上的把手令人印象深刻:那是一只乌鸦凶狠地啄向土耳其人的眼睛。这个设计来自于城堡的上一代主人——史瓦森堡家族族徽的图案,记录了他们曾与土耳其人战斗的历史。


连门把手上都满是故事











正门左右两侧是对称的两个塔楼


我们穿过两重圆中带尖的门廊来到内庭。




城堡内廷的中心为一处中空的天井,可以望得见天空,也能让室内的采光好一些。庭院四面的墙上镶嵌着数量繁多的鹿头。悬挂在外墙的鹿角为真实的标本,而鹿头则为金属制作,一直露天摆放,鹿头已露出铜绿。鹿角的形状、姿态不一,能根据分叉多寡分辨出年岁。这些猎物想来是为了记录打猎的乐趣,同时每一个鹿头都配有不同图案的勋章,每个勋章都代表着史瓦森堡家族的一个分支。这些“高傲”的鹿头俯视着来人,显得庄严和凝重。








我们一边拍照一边欣赏城堡的每个细节,城堡建造的非常精美,每个细节,都处理的非常精细。


古堡院内的阳台。



古堡院内精致的窗户。


局部装饰


































欣赏完城堡的外观之后,才是我们今天来城堡的重头戏---入内参观。参观城堡内部需要预约,我们导游事先已经约好了时间,还给我们请了一位华人女性导游。城堡共有141间房间,现在仅开放30间供参观。参观城堡内部有严格的路线划分,如客厅和卧房是一个区域,厨房和武器库是另外一个区域。而且必须由工作人员在指定时间带领,不能自由走动。为了保护城堡中的展品,城堡内是不允许触摸,不允许拍攝的。我们也是严格按照要求去遵守的,也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为了体现参观城堡的完整性,我们在网上及以导游提供的以前资料的基础上,来完善了一下影像照片,供大家欣赏,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告知。


参观城堡内部入口的大理石楼梯一看就非常高档,墙上的挂毯是土耳其的珍品。




二楼天井两侧连廊画面。


现在开放的房间有三十间,主要有城堡主人日常生活的起居室、餐厅、会客室,宴会厅、书房、武器库、含有一个中国青花瓷展厅等。现场出了导游外,还有城堡的工作人员为大家服务,服务人员一个一个房间地打开让大家参观,参观完一个房间就回手把房间门关上,每到一个房间里是绝对不会同时有两扇开着的门,开了下一扇门必然会去关上上一扇门。


城堡的房间不大,墙壁和天花板以及地板都是采至于阿尔卑斯山脉的珍贵的原木板材镶嵌而成。而且制作工艺繁杂、内容丰富及精美的雕刻装饰。室内布置奢华,墙上挂着主人们的画像,显示着他们显赫的身份。展品则不断地展示着那个时代贵族们的奢华的生活场景。


城堡内的收藏非富,包括珍贵的绘画,精美的地毯、挂毯及各种瓷器和12000多册藏书的图书馆。














城堡的最大的厅是书房,陈列、收藏12000多册、5种语言的古书,很多书是用羊皮做的封面,极其珍贵。



古堡家族的私人武器库,从刀、剑、枪、炮和弹药,甚至武士铠甲等,且各种规格应有尽有,真让人吃惊不已。



二楼走廊


出口走廊


从古堡出来就是玻璃连廊花房。




城堡外侧有一玻璃连廊一端城堡相连,另一端与教堂相连。玻璃连廊内摆放着许多绿色植物和雕塑。连廊做工工艺精湛、用铸造的金属栅栏围着。


连廊与城堡相连


在城堡旁边还有一栋灰色条状岩石构成的建筑,两层高,二楼都是数米高的大窗户。正门上方有山墙,整体感觉古朴厚重。这栋建筑早年是骑术学校,现在是美术馆。它与城堡之间有玻璃和铁杆构成的长廊连接。



教堂大门



这个旧时王室居住的城堡,如今已经是平民的乐园。连城堡里的人也出现了变化,现任的城堡主人,出生于布拉格的一座城堡中,也曾在胡波卡城堡度过许多假期。十几岁那年,捷克城堡纷纷充为国有,他的家也不例外。他曾回忆,有一次妹妹想回胡波卡城堡看看,于是他们买了门票,跟着导游进入自己曾经的家。多年后,城堡终于物归原主,他的选择是将之开放。在他看来,属于贵族的时代早已过去,他更愿意参与到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曾经担任捷克参议员、外交部长,还担任过总统的他确实也做到了。
有趣的是,贵族出身的他在最初参政时,恰恰因为这一身份得到了民众的认同——在选民看来,拥有巨大财富的他,已经不需要再去为自身牟利,所以参政的意愿更为纯粹。


城堡后面有一个硕大的后花园,后花园打理的非常整洁,绿色植物也修剪的非常规则和整齐,颇具英式园艺之风。的确,这个城堡的特色之一,就是仿照了温莎城堡的外形和园艺,这是主人自英国归来之后对城堡进行的改动之一。


站在英式花园中,回首望向洁白的胡波卡城堡,它在蓝天下呈现着圣洁的柔美。即使在欧洲,这样的城堡都是少见的,因为大多数城堡都有着因年代而生的沧桑感,胡波卡城堡却不一样,它显得年轻而精致,似乎也有着现代的一面,就像这个重生的国家一样。












我们参观完“赫鲁博卡城堡“之后,驱车10多分钟就来到捷克布杰约维采小镇。说是小镇,其实他是南捷克州州府所在地。布杰约维采地处南捷克盆地的中心,伏尔塔瓦河和马尔谢河汇流处,人口约十万左右。提起捷克“布杰约维采”,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百威啤酒几乎家喻户晓。它是百威啤酒的故乡,全世界闻名遐迩的啤酒城。“百威”(Budweis)是布杰约维采(Budweis)的德文音译。布杰约维采名字有点绕口,中国人更喜欢叫它----百威小镇。


布杰约维采是一座迷人而宁静的中世纪老城,老城区里遍布各式中世纪的欧式建筑。我们到达小镇时,已是傍晚时分,到达之后,我们先来到了今晚要入住的“HOTEL  VITA"酒店。在欧州每个城镇都有诸多广场,也是欧州旅游必打卡的地方。安排好酒店后,导游带领我们前往市中心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也叫市政厅广场)游览。此时,金色的阳光照射在静静的街上,感觉非常静谧舒适。


布杰约维采卫星地图

捷克是世界上人均消费啤酒最高的国家,这个布杰约维采小镇自然就很著名,因为它生产著名的百威啤酒。但是它对旅行者来说,著名的主要原因不是啤酒,而是它的中世纪小镇风貌。它有两大捷克之最,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四边长各133米),最高的喷泉(20多米)。到欧洲旅行,最常遇到的概念就是“中世纪”,什么是中世纪?就是公元500-1500年。


老城中心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以这座小城的缔造者命名的广场——也是一大看点。


在十三世纪中期的波希米亚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的统治下,波希米亚王国成为中欧地区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诸侯国。
奥匈帝国时代,广场改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广场、马萨利克广场,二战期间一度还改成阿道夫•希特勒广场......1990年代初的剧变后又恢复了最初的名称。人类历史就像不可控的天气,春夏秋冬阴晴冷热,从君主制走向共和,从共和体制堕入独裁统治又回到民主社会,捷克人在几百年间都经历了。罗密欧对朱丽叶说: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不仍然一样的芬芳吗?一个背负民族国家象征的广场,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涵盖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地处波西米亚南部的布杰约维采,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流,勾兑些波西米亚风情。广场四周有全城最具代表性的中世纪古建筑群,色彩鲜艳、美丽精致,每一幢房屋底下都建有骑楼,组成一个环形廊道,使该广场成为欧洲罕见的带有骑楼的广场之一。古建筑一般都是4-6层的建筑,二楼以上各层浮雕朴素,融合了波希米亚风格的文艺复兴式造型,窗台和屋檐也只有简单的几何及弧形装饰,四下环顾,好像在看一个建筑展览会,都是值得观赏的经典建筑。从巴洛克式、哥特式到文艺复兴式,几乎应有尽有。建筑风格迥异而又协调,墙面色彩多变而又典雅,让小镇充满着浓浓的的欧洲中世纪风情。




广场中心有一座捷克最高的中世纪喷泉,建造于1721—1727年,据说是捷克最高的喷泉,主题是参孙降伏狮子的雕像。喷泉顶部──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参孙双手撑开狮子的上下颚,泉水从狮子口中直喷而出,喷泉的底座是一个巴洛克式的八角形石盆,中间从水中脱颖而出一个四棱柱底座,四面有四个滴水嘴兽,上面是阿特拉斯,喷泉顶部──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参孙双手撑开狮子的上下颚,泉水从狮子口中直喷而出,喷泉顶是参孙屠狮雕塑。因《圣经旧约》中的大力士参孙屠狮的故事而得名,名为参孙喷泉。这座18世纪巴洛克式的欧洲人为什么要树立这个喷泉雕塑呢?



圣经《士师记》是这样叙述参孙的:参孙,以色列人,他走上舞台的时候,以色列人落在异族统治之下。一位天使宣告了他的降生,表示神要在参孙身上行大事,必须把他从众人中分别出来,出生后的参孙得到了神赐予的超人力量,果然厉害他摔倒狮子,一手击溃整支军队,其超卓的武力,无畏的勇气以及永不枯竭的巨力闻名于世。然而当他长大挑选妻子让父母和神却极为忧伤,婚姻勉强维持了7天,参孙又迷恋上了妓女和性感的大利拉,最终丧失了他的力量,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各种奇遇反转,荣耀过,辉煌过,失落过也悲伤过,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最终同归于尽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


圣经作者要在参孙身上是否赋予现实因素呢?网上有人试论:参孙在母腹中就被上帝定为圣人,屡得神的帮助,一再与不法女子亲近,对应了现实中以色列人反复敬拜外邦人的偶像;而参孙失去神力被捕,付出的代价则是以色列人国家灭亡,人民被掳的写照。由此可见圣经作者可能想通过这个故事反思当下的以色列人所面临的危机,警告不要悖逆上帝,在违犯律法的错误道路上愈行愈远,要虔心尊奉上帝和律法,以跳出历史的循环,避免更加悲惨的后果。








在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座带有洋葱头的蓝色巴洛克建筑非常的耀眼,他就是市政厅。



市政厅这座带有钟楼的巴洛克建筑,建于1555年,在1730年时,在文艺复兴式基础上再增修巴洛克式的立面,加上两边民宅扩建,更精致漂亮。其正立面十分华丽,中央跟两侧有三个洋葱型的圆塔,中央尖塔顶下方的“绅士帽”形的女儿墙装饰,具有典型的波西米亚地区建筑特征,房檐上的四位雕像,则代表着 “公平”、“勇气”、“智慧”、“谨慎”。



在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东北角,有座圣尼古拉教堂,这个教堂是天主教捷克布杰约维采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于14世纪始建,1641年被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是重建的巴洛克风格教堂。正门壁龛里有三尊雕像,分别是圣米库拉什、圣温斯勒、圣奥瑞汀三位圣人。教堂的钟楼另有个名称,叫黑塔,高72米,是布杰约维采的一座著名塔楼,兴建于16世纪,钟塔因其外观颜色深褐黢黑而得名,四方形的塔楼上有金色的钟盘,很远就能够看到。它的作用除了报时外,从前还作为全城火灾的瞭望塔使用。










教堂内部庄严,又富丽堂皇。





在老城中心广场旁的每栋建筑的底层,是骑楼的拱门,串联在一起,便成了环绕广场的长廊,长廊中有饭馆、酒吧、蔬菜水果店、出售服装和工艺品的商店,堪称欧洲最长的长廊。







我们到达广场时,广场上正在举行24年"XV"经典老车比赛。


起点,终点都在广场上。具体在城内跑到那里我们也不知道。


欧洲人对老物件,特别有情怀,不管是建筑还是汽车等等老物件都保存的比较好。这可能是欧洲人认为,这些老物件是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留给后人的贡献,也是他们曾经的荣耀。


当天现场有200-300辆各种品牌的经典老车在参加了比赛。





小车都不大,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车都有,但保存的都比较好。这些车都是各个家庭保留下来的。参数的人员,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而是家庭成员,年龄有大有小。


五颜六色的经典老车,成为了当天全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还和一对车主夫妇合了影。














在广场看了一会经典老车比赛之后,我们团体就解散了,余下的时间是自由活动时间,你可以去找个酒吧去品一品百威啤酒,也可到其他地方去逛一逛,我们因中午已经在(CK)小镇品尝过了百威啤酒,再则我们俩也不能喝酒。为此我们离开广场后,往南来到马尔谢河畔闲逛。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之时,经过了一座铁桥后,平如镜的蓝色马尔谢河将两岸的五颜六色的古建筑物倒影在水中,真是太美了。








我们沿着马尔谢河的南岸往西一边走一边欣赏两岸的风光,不时停下来拍照。







走了不长一段就来到了马尔谢河和伏尔塔瓦河的交汇处了。东西走向的是马尔谢河,南北走向的是伏尔塔瓦河。





这就是两河交汇处的三岔口。





过了三岔口,我们继续往南沿着伏尔塔瓦河东岸前行,欣赏着两岸的风光。



















我们沿着伏尔塔瓦河往南走了一段后,遇到了一个过河的铁桥之后,我们来到了河的西岸,伏尔塔瓦河应该是老城和新城的分界线,河东是老城,河西是新城。






不知展示一个什么现代建筑,倒影还是蛮漂亮的。



我们沿着伏尔塔瓦河西岸向北折返,可见河西这片区域绿草茵茵,草地上有好多有关体育和休闲有关的建筑物和设施,估计应该是运动公园。




今晚的晚霞也特别漂亮,映红了整个半边天。好一派云蒸霞蔚的景象。




行走在拱形桥上




又回到马尔谢河岸边,马尔谢河上有一座拱形木桥,越过小木桥就是老城区。


夕阳西下,五彩的建筑都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倒影在伏尔塔瓦河上,树叶也染上了一层金色。天是那么的蔚蓝,展在河边,远眺着远方的小桥,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河对岸就是献圣母天主堂(Kostel Obětování Panny Marie)坐落在老城西侧,建成于1300年左右,是布杰约维采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如今仍有不少神职修士在这里学习,其巨大的哥特式造型庄重雄浑,融合有一些巴洛克及洛可可元素,内部的14世纪壁画也极为精美。






伏尔塔瓦河上有很多不锈钢的现代雕塑。














过了这个小桥就又回到了老城区。

献圣母天主堂(Kostel Obětování Panny Marie)坐落在老城西侧,是布杰约维采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空中俯瞰全景


他的前身是多明尼加修道院,它初建于1265年,直到14世纪初才建成。被列为捷克国家文化遗产。


这座教堂早期属于多明我会(1265年-1548年和1580年-1784年),1785年至1871年属于学校神职修士会,1885年至1950年属于赎世主会。


如今仍有不少神职修士在这里学习。献圣母教堂从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期间的10到17时,这里向公众开放。每星期三和星期日仍举行弥撒。因为我们是晚上去的,大门已经紧闭,很遗憾没能入内参观,也没有看到修士。




整体设计以哥特式的简洁和高耸为基调,其巨大的哥特式造型庄重雄浑,融合有一些巴洛克及洛可可元素。内部的装潢和祭台因随着年代的推移,出现了巴洛克式繁复的设计,教堂内的壁画以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笔触描述圣者的修行生活。
















钟楼(也称白塔)











毗邻天主堂的三角形建筑同样悠久古朴,以前曾是储存食盐的仓库,目前被辟为捷克最大的摩托车博物馆(Motocyklové Muzeum)。









地处波西米亚南部的布杰约维采,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流,勾兑些波西米亚风情。广场四周有全城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色彩鲜艳、美丽精致,每一幢房屋底下都建有骑楼,组成一个环形廊道,使该广场成为欧洲罕见的带有骑楼的广场之一。古建筑二楼以上各层浮雕朴素,融合了波希米亚风格的文艺复兴式造型,窗台和屋檐也只有简单的几何及弧形装饰,都是值得观赏的经典建筑。


出了广场外,我们还漫无目的走了好几条街,也没看见几个游客,这里没有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有的只是小城镇的休闲安逸。


布杰约维采的建筑值得细细欣赏。不过于花哨的浮雕装饰,富有特点的窗台与屋檐,处处体现出波西米亚风格。这是一家银行,外立面的雕塑非常的漂亮。




这里的中世纪风格建筑,虽形态各异、色彩鲜明,却相互协调。









布杰约维采的所有建筑下面都有拱廊












在古城里随处可见古城的地标建筑,黑、白双塔,白塔是献圣母教堂的钟楼,黑塔是圣尼古拉教堂的钟楼。








随着夕阳西下,我们又转回到了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广场,此时广场上已华灯初上。



广场在暖色的黄色光源的映衬下,更加的迷人。






随着夜色的降临,我们的布杰约维采的游览观光也就告一段落了。到此我们在捷克的三天的上旅行也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三天里我们到访了捷克首都布拉格,南边是童话世界克鲁姆洛夫(CK)小镇,都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而到布杰约维采这里来的,大多是百威啤酒教的朝圣者吧。来品味一杯蕴含历史记忆的纯美啤酒,一座风雨沧桑的广场,一座教堂与一座波西米亚城市的美好记忆~


其实,究竟什么是波西米亚,来到捷克布杰约维采,相信你就会有答案。它是具象的,又是无形的;它是传统的,又是颠覆的;它是古典的,又是新潮的;它是张扬的,又是优雅的……这座低调的小城,不像克鲁姆洛夫那么知名,却反而别有韵味。徜徉于宁静祥和的斑驳老街,蓦然回首,那夕阳下追逐自由的快乐身影,就是波西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