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是中国浙江省辖地级市,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
杭州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曾两代建都杭州。杭州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以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
西湖十景是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的十处特色景区,包括: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南屏晚钟
柳浪闻莺
双峰插云
这些景点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西湖上,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则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的精华。西湖十景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节、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亭、台、楼、阁、园林、宅院、寺塔等较为丰富的景观元素,并各有侧重地表现出或生动、或静谧、或隐逸、闲逸、冷寂、禅境等审美意境。
2013年3月5日,西湖十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断桥残雪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也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题名景观—“西湖十景”之一,以冬日赏雪为胜。
断桥在宋代时名为宝佑桥,元代时又被称为段家桥。历史上断桥屡毁屡建。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杭州知府李端修缮过断桥。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在西湖孤山修建清行宫,在断桥、西泠桥建了桥亭和桥门,关闭桥门,必要时可阻止百姓进入此区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断桥东北侧建了御碑亭,亭中置御题“断桥残雪”石碑。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断桥。那时候,桥上还有桥门,辛亥革命后废去。民国三年(1914年),又重修。
御碑亭
御碑亭以西8米建有清代风格的歇山顶木构“云水光中”水榭,座西朝东,面阔三开间、北接檐廊,可供游客休息、观景。游客不但能坐观湖水、游鱼,而且也是远观西湖美景的绝佳之处。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断桥东北侧建了御碑亭,亭中置御题“断桥残雪”石碑。
白堤,原名“白沙堤”,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是连接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的纽带。白堤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全长约2里。白堤横跨西湖,将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不仅是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西湖十景之一。
锦带桥
宋代此地原有涵碧桥。明万历年间(1573-1620)修十锦池时重建,因望若锦带,故名锦带桥。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为方便御舟往来,改变 单孔桥。民国十年(1921)与断桥同时改建成今貌。漫步锦带桥,枊树掩映,荷香醉人。既可左瞰里湖,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景色。
平湖秋月,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第三位,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
平湖秋月始建于唐代时期;于明代时期建造龙王祠;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于1980年复建。
平湖秋月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一部分,于2007年评为AAAAA级景区,并于2013年5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于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碑亭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平湖秋月”景名所立,现碑为1980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帝1699年御题行书“平湖秋月”四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面积15.21平方米,通高5.6米。
水院
水院整体建于西湖湖水中,由中部的长方形水池和环绕四周的建筑物构成,水池的东界为东区桥和御碑亭,南界为御书楼,西界为西曲桥和月波亭,北界即为湖岸,建有围墙。
御书楼
御书楼在水院南缘中部,坐北朝南,北面入口临水,南、西、东三面临湖。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构建筑,楼前铺建石台,凸出湖面,围以栏杆,旁构水轩,入口悬挂清康熙皇帝巡游御题的“平湖秋月”匾额。御书楼与北面的湖岸之间以中部入口梁板桥和西、东各一座曲桥相连。楼南有架于湖边之上的长方形观景平台。
月波亭
月波亭位于御书楼西曲桥头,是水院的西界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现为清代风格歇山顶木构敞轩。亭坐西面东,西阔三间。敞轩架于西湖湖面之上,柱间设美人靠,用于临湖观景 。
楼外楼
“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杭州人有种习俗,凡有宾客,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楼外楼,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杭州的美味佳肴。
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是一家具有166年悠久历史的老店,她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孤山之麓,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光水色之中,熠熠生辉。
曲院风荷,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8000平米。
碑亭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杭州,题写西湖十景景名时,就把这个久废的旧景移至苏堤的跨虹桥畔,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
曲院风荷公园。圆中景点有:迎薰阁>景碑小院>滨湖密林景区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雅舍娴人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树荫蔽日,青苔茵茵,路径曲折,真是一步一景,步步留恋。
近岸湖面养殖荷花,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红袖添香
曲院风荷一湖碧绿的荷叶,在夕阳的余辉中轻轻摇曳。绿叶中零星点缀着粉白的荷花。花大都含苞未放,似羞涩的少女亭亭玉立。而绽开的,又如绰约的美人风情万种。午后,曾下了点雨,那田田荷叶上,凝结着一颗颗雨珠。风过处,雨珠和着光影滚动着,晶莹剔透,闪闪烁烁,让这一池莲荷更显芬芳有致。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这一景观由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在任杭州知州时,为了治理西湖而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连接了南山和北山,为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苏堤上有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这些桥梁古朴美观,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路。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2004年,苏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苏堤春晓”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至杭州,不仅题写了西湖十景之名,还在各景点刻碑建亭。其主要景点有苏堤六桥、苏堤春晓碑。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苏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 年),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堤岸两侧柳树成行,绵延近3公里。
苏堤春晓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苏东坡通过疏浚西湖,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并利用挖出的淤泥建造了苏堤,这一工程不仅改善了杭州的环境,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处美丽的景观。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的这一伟大功绩,将这条堤坝命名为苏堤。
湖山亭
旧为湖山堂,南宋咸淳三年(1267),临安知府洪焘筑建,后废。2021年,在湖山堂原地附近恢复“湖山亭”。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它位于西湖中部偏南,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三潭印月的主要景点包括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和九狮石等。这些景点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的独特景观。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的图案就是三潭印月的盛景,这足以证明其在我国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
三潭印月碑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最大的岛屿小瀛洲上。这块碑刻由康熙御题,记录了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和历史背景。
三潭印月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了解决天旱问题,曾疏浚西湖,并设立了三座石塔,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三潭印月中的石塔。这些石塔在月明之夜会呈现出许多月亮的倒影,真假难辨,夜景十分迷人。
北宋时期,当时苏轼为了疏浚西湖,防止湖泥淤积,在湖中水深处建了三座瓶形石塔作为界标。这些石塔最初为宋代所建,后来经历了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毁和重建,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现存的三潭印月是明代天启年间重建的,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呈每边62米的三角形分布在小瀛洲的南面水域
2006年跟跟随旅游团游西湖时,乘船在湖面上拍下的照片。
此外,三潭印月还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如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创造出“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这些特点使得三潭印月成为了一个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1964年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乾隆做诗有:“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之语。
花港观鱼的石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还有种说法:“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孙子乾隆爷也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岸夕照山之上,是雷峰塔所在的景点。雷峰塔,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俗称“黄妃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
雷峰夕照不仅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还因为与白娘子传说紧密相连。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使得雷峰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爱情象征。雷峰塔的重建不仅保护了地下珍贵的遗址,也让“雷峰夕照”的美景重返人间。
夕照亭是位于浙江杭州西湖雷峰塔景区的一座亭子,是欣赏“雷峰夕照”景观的绝佳位置。夕照亭最初建于清代,是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时题写的“西湖十景”名之一,后来在雷峰塔西建造了“雷峰西照”亭,并在亭后立碑。
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这些建筑也随之消失。为了纪念这一历史遗迹,2000年和2001年在雷峰塔重建及景区整治中,杭州重新修建了夕照亭。
夕照毓秀
“夕照毓秀”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组,通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在夕阳映照下所展现出的美丽与生机,以及这个地方所孕育出的杰出人才或美好事物。这个词组可以分解为“夕照”和“毓秀”两部分来理解:12
夕照:指的是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大地或建筑物上的景象。例如,在杭州西湖的雷峰塔景区,每天傍晚时分,落山的晚霞会照在雷峰塔上,形成一幅光彩怡人的美丽画面,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毓秀:“毓”字本义指稚苗嫩草遍地而起,引申为生养、孕育;“秀”则常用来形容山灵水秀或人才杰出秀美。两字结合,“毓秀”便寓意着这个地方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能够孕育出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雷峰塔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俗称“黄妃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雷峰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因塔建在雷峰之上,后人逐渐称之为“雷峰塔”。雷峰塔的名称由来还与吴越国王钱俶为其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有关,故初名“皇妃塔”。
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中国九大名塔之一。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雷峰塔的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后于2002年重建,重建后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杭州西湖长桥
长桥位于杭州西湖,是一座情人桥,是情侣们喜欢前往的景点。
夕影亭
夕影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旁长桥公园内,是一座八柱重檐攒尖大亭子,亭匾上的字取自书圣王羲之的诗句,描绘了夕阳下雷峰塔的美丽景象。夕影亭是观赏雷峰塔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天傍晚都能欣赏到雷峰塔在夕阳余晖下的秀美剪影。
夕影亭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位于长桥的北端,与湖对岸重建的雷峰塔遥遥相对。亭子通过两端的石桥与陆地连接,是一座基础全在水中的亭子。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精美的设计,夕影亭成为了西湖边的一个热门拍照地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南屏晚钟”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该景点以听觉欣赏为特征,属佛教文化古迹。“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南屏晚钟图》,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
“南屏晚钟”景观单元的重要建筑为净慈寺,位于寺院门前题刻“南屏晚钟”景名的御碑是该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寺内有10吨重的巨钟,每当夕阳西下,暮霭迷蒙,钟声回荡,山鸣谷应,惹人情思。
2011年6月24日,包含西湖十景在内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御碑亭
净慈寺山门前的古樟树左右各立一个御碑亭。东边亭内有清康熙皇帝题写“南屏晚钟”景碑及对联一副,西边亭内有清乾隆皇帝御书诗碑。 位于净慈寺门前,题刻“南屏晚钟”景名的御碑是该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
钟楼位于净慈寺金刚殿西侧,进山门右转,是三檐歇山顶 ,楼内悬挂巨型铜钟,撞之钟声响彻湖山,是为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也。初建年代无历史记载,相传为吴越时期,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住持东屿德海重建。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夷简复建,以旧钟小,聚铜两万余斤,重铸巨钟悬挂于钟楼之上,撞之声闻远壑。明万历年间,内监孙隆再次重修,下供地藏王菩萨像。而后历经多次损毁重修。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御题了“柳浪闻莺”景名,也刻了石碑了,建了碑亭。
柳浪闻莺公园是南山风景线上离市区最近的一个公园,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沿岸遍插垂柳,风摆成浪。宋代诗人王洧在《湖山十景·柳浪闻莺》中写道:“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当时,这里亭台轩榭错落,殿堂楼阁云集,泉池澄碧,垂柳成荫,小桥流水,风光如画。但随着宋王朝的消失,这里也不复旧日光景。
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现为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交界处,距离西湖不到5公里,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内河流总长超过100公里,其中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和沼泽等水域。西溪湿地不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包括福堤、绿堤、寿堤、泊蓟、深潭口、河渚街、高庄、秋雪庵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游客可以乘坐电瓶船或摇橹船游览,感受湿地的独特魅力。公园内还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尤其是许多珍稀鸟类,如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和鸳鸯等。
交通:
地铁3号线
东岳站 (A口出) 下车
步行 550米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紫金港路西溪天堂出入口)
行走路线:
紫金港路西溪天堂出入口--步行至高庄--乘观光车至河渚街--湿地植物园--河渚街商业街--步行至电瓶船深潭口码头--乘船至周家庄码头下船--步行出景区乘地铁
观光车
西溪天堂观光车站、高庄观光车站、河渚街观光车站、北门观光车站、周家村观光车站、茭芦田庄观光车站
从公园入口处,可步行约1公里至高庄,在高庄观光车站可购买去往河渚街等地的观光车票。
10月份这个季节没有鸟。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俗称西庄,是清代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钱塘人,官至礼部侍郎。
在高庄观光车站乘车到河渚街观光车站下车
观光车单程10元;环线30元;
福堤
杭州湿地植物园在西溪湿地公园的绿堤内,门票已包含在西溪湿地的门票内。植物园包括以展示水生观赏花卉为主的东、西侧水生花园、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等区域。在包家埭水生群落展示区中部,还有一条水下生态观光长廊,供游人休闲游玩,或进行科普教育。
湿地植物园内,有目前国内最长的一座室外水下生态观光长廊,总长137米。游长廊最大的看点还是可以观察到各类沉水植物和观赏鱼类。游客拾级而下,两侧水生植物及鱼虾类犹如彩色画卷徐徐展开。
杭州湿地植物园在西溪湿地公园的绿堤内。
·园内包括以展示水生观赏花卉为主的东、西侧水生花园、湿地经济植物展示区等区域。
·在这里可以慢慢走,感受天然氧吧。
河渚街是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内的一条古老街道,位于西溪湿地东北部,主要入口在西溪湿地的福堤附近。这条街道以休闲、商贸集市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功能,是一个集民俗商业街、网红打卡点于一体的地方。河渚街的名字来源于其古地名“河渚”,街道两旁是明清至现代的建筑风格的店铺,石板路铺地,充满了历史韵味。
河渚街全年开放,适合任何时间前往游览。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和旅游目的地。
电瓶船分A、B两条游线
A线为:周家村—烟水渔庄—深潭口—茭芦田庄—周家庄;
B线为:(龙舌嘴—东关荷塘(季节性停靠)—洪园—龙舌嘴)
票后游客可选择一条游线参观游览,乘坐其中任一码头游船,则视为主动放弃另一游线,如需乘坐,须另行全价购票。
上船后,认真听导游讲解乘船规则,否则容易出错。
途中停靠站没下船,直接到周家庄站下船。
杭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杭州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无论是漫步西湖边,还是品尝当地美食,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四季皆宜,清晨的西湖雾气缭绕,宛如仙境;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西湖十景如三潭印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等,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