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北海公园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不记得小时候是不是真的在北海公园的海面上划过船,但儿时的美好回忆里却有白塔的影子。
几十年后,在北京的这个金秋时节,我走进北海公园,感受到了这座“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家园林”的魅力,让我终究不虚此行!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的中心地区,与故宫、景山公园为邻。其前身为辽代的“金海”,公园始建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距今已有850余年的历史,它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现存历史上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积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园林,也是“一池三山”建园格局的代表作。
北海公园面积有68.2公顷,其中包括水面38.9公顷,陆地29.3公顷。这里水面开阔、风景秀丽,湖光塔影、楼台亭阁、苍松翠柏、宛若仙境。在这里,春天可看永安寺的西府海棠、琼华岛的山桃花,还有绚烂的郁金香花海;夏天可乘船赏无边的荷塘;秋天可赏多彩菊花、观蓝天秋阳下五彩斑斓的秋叶;冬天可以看白雪覆盖湖面,宛若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墨画。
当然,这里还有美丽的白塔寺、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双面九龙壁、“世界上最小的城堡”团城……不胜枚举,不如就随我走进北海,来一次北海公园全景游吧!
在正式游览之前,先说几点:
1、公园有四个门:北门、东门、南门和西南门,其中乘地铁最近的是北门,可乘地铁6号线“北海北”下车,走几分钟即到。其他门乘公交车5路、101、103、109等可达。我这次走的是北门,游览也将从北门开始。
2、门票:去北海公园已无需预约,可直接在门口购票,票价分淡旺季,旺季10元,淡季仅需5元,即使是联票也仅是20元和15元的差别。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建议还是买联票更为适合,因为其中不光含了公园的主体部分,如静心斋、西天梵境、九龙壁等景点,还包含了永安寺、团城等景点。我虽然有公园年票,但去往琼华岛上的各处景点还是又花了10元,而团城的门票是1元。
3、北海公园很大,要想像我一样全部游览,是需要整整一天的,所以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4、我的游览路线是进入北门后右转向西,所以到西门附近乘船去的琼华岛,船票5元,仅需几分钟就到了,游船频次也很高,很方便。当然,如果你想重温童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可以租条手划船或电瓶船、脚踏船等等,秋日泛舟湖面,也很惬意。多种选择多种价格,按需即可。
我的游览路线
5、如果时间有限,我最推荐的几处:九龙壁、静心斋、永安寺、快雪堂、西天梵境、团城。
为使游览的条理更加分明,我按地理位置分为了三大部分,即:岸上、琼华岛、团城,各部分里又包含许多小景点。
我由公园北门进入后西行,第一个到的就是静心斋。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是皇家园林中写仿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我去过苏州,也看过其中比较经典的几个园子,所以一进静心斋便有此感觉了,它的蜿蜒曲折,亭台楼榭与水池的相互照应,精巧而幽静,颇有苏州园林的神韵,是一座值得驻足的园中之园。
镜清斋
室内陈设均为仿品
穿过游廊别有洞天
小玉带桥
桥头的神兽望天犼毛发飘逸
焙茶坞,为乾隆帝品茗休憩的茶室
罨画轩,为观景最佳处所
右侧蜿蜒的连廊,可惜已封闭
曲径通幽
韵琴斋,为听琴之处
终于知道了这就是黑枣
竹林小门
水中的秋天
左侧的连廊
那一抹秋红
古树月影
这西天梵境原为明代夏天禅林喇嘛庙,清代重修并扩建。它又被称为“大西天”,里面布局完整,是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
琉璃牌楼
旗杆
石经幢
这是个可以摸的佛像
该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
根据清皇室档案复原的铜塔
吉祥缸
我国现存有三座古代九龙壁,一个在故宫博物院宁寿宫区皇极门外,一个在山西大同市内东街南侧,再一个就是北海公园这座了,而它是唯一一座双面壁,异常珍贵。这座九龙壁原是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清乾隆年间,琉璃须弥座,用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7米,高5米,厚1.2米,全壁上下、前后、左右共有635条龙。
正面
背面
全方位看一遍吧
位于壁面中心位置的是一条黄色盘龙,整条龙的造型有种从墙面冲出的动感,颇具视觉冲击力。
真谛门
快雪堂有三进院落,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乾隆皇帝收藏的晋代至元代20位书法家的墨迹48方书法石刻了,只可惜隔着玻璃,不能仔细观摩。如果你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一定会流连忘返。
王羲之书《快雪堂法书》
两侧的墙面均为书法石刻
浴兰轩
这铁影壁为元代之物,其实它是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这叫法跟河南开封的“铁塔”类似,不过开封铁塔是琉璃砖制成。
这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内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至1986年,才将其基座找回,使该文物得以复原。
阐福寺原为明代“太素殿”旧址,清乾隆谕旨改为佛殿,其规制仿照河北正定古城的隆兴寺,只可惜原来的大佛殿及精美的千手千眼佛已不得见,已于1919年被大火焚毁,有一个大佛殿展室也并未开放。现在,此处已成植物园,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菊花展。
娘娘格格开会了
万佛楼和极乐世界统称为小西天,它原本是乾隆皇帝为其母80寿辰而建,只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损坏,万佛楼已不复存在,如今仅存宝积楼、妙相亭,以及一些残存的建筑。
老照片
宝积楼为万佛楼东配楼,据同治、光绪年间的内务府记载,宝积楼与鬘辉楼共供奉佛像约一万六千尊。
妙相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建于乾隆年间,亭内有一座十六角石塔,塔身嵌十六个形态各异的应真(罗汉)像石刻等。
妙相亭东侧有一片花海
臭美一下
万佛楼幡杆夹杆石
水池遗址
东侧石经幢
西侧石经幢
大千轮驻坊基础月台夹杆石
琉璃牌坊
极乐世界殿
小西天建筑群目前未开放
万佛楼石碑立于清乾隆年间,石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镌刻乾隆御制《万佛楼落成瞻礼诗》,整个碑身雕刻极为精致。这石碑原来在万佛楼前,1987年移立到了现址。
站在北海南岸,可以看到北岸的五龙亭。五龙亭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代屡有修葺。这五间亭子俱为方形,亭子中间由桥和白玉石栏杆相连,如同巨龙,故称龙亭。中间最大的亭子名为龙泽亭,左边两亭分别名为“澄祥”、“滋香”,右边两亭分别名为“诵瑞”、“浮翠”。当年,这龙泽亭是专供帝后钓鱼、赏月、观焰火之处,其余四亭则是文武百官陪同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湖光、荷塘映衬下的白塔,非常美丽。
这座连接琼华岛与岸边的通道为陟山桥,它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乾隆五年被改建成了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孔高拱券桥。
“濠濮”典出《庄子.秋水》,寓意闲适、自得山水之乐的隐士风雅,该景区建于清乾隆年间。
云岫厂
崇椒室
位于北海东岸,建于清乾隆年间,据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其内景致典雅,一步一景,清代不仅作为皇家游赏之处,更兼具阅兵赛箭、君王求学、戏曲宴饮等诸多功能。如今多为书画展览之用。
画舫斋
展出画作
从西岸乘坐渡船即可到达琼华岛。该岛金代名为琼华岛,元代为万寿山(或“万岁山”),清顺治年间于山顶建白塔,始称白塔山。该岛以永安寺为中心,四周错落分布精美殿阁。
我的“反向”游览路线
船到啦
我们就来一一参观吧。
阅古楼是清乾隆年间为保存《三希堂法帖》石刻而建。乾隆皇帝诏令将所藏魏晋至明代的名家书法手迹汇成《三希堂石渠宝籍法帖》并摹刻上石,共刻石495方,后藏于此,极为珍贵。建国后,为便于对石刻的保护,仅遴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批精品书法石刻制作拓片以供观赏。其与北岸的快雪堂同为书法、石刻、拓片等方面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神圣之地。
全景
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整座建筑群集宴饮、休憩、读书、戏曲、礼佛、赏景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
漪澜堂
背后为乾隆御笔《塔山北面记》
霓裳曼舞,为清代皇室欣赏戏曲演出场所
晴栏花韵,为清代皇室欣赏戏曲演出场所
紫翠房,乾隆皇帝常于此休憩赏景
碧照楼,乾隆帝常于此登高远望太液池
远帆阁,乾隆帝常于此登高远望太液池
道宁斋,乾隆帝常于此读书吟咏
道宁斋内全景
“琼岛春阴”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其他七景为:太液秋风、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这琼岛春阴碑立于清乾隆年间,碑身正面这“琼岛春阴”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书,其他三面分别镌刻乾隆题诗。
半月城位于琼岛东麓山脚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其城池呈半月形,故名。乾隆年间始建称之为般若香台,据说其是琼岛春阴观景小憩之处。
半月形阶梯步道
不知道远处的亭子是不是景山的万春亭
智珠殿就建在半月城的城台上,雄伟壮观,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较为少见。
事后我才发现,我是从反方向上山的,也不错,不用爬前往白塔的那个陡峭的台阶了。但我还是按照正向的参观顺序来介绍吧。
永安寺位于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所修,名白塔寺。乾隆六年改为永安寺,后又进行扩建。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但由于历史原因,寺内的部分建筑已毁,造像也已无存。1993年,公园对永安寺进行全面修葺,复原了寺内原有的全部建筑和造像,也使我们得以重见永安寺当年的风采。
山门。
留意檐上的龙纹与鸱吻,很精美
永安寺门前的神兽
法轮殿为主要的殿堂,供奉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
引胜亭与涤霭亭是清乾隆三十九年建造,二亭内各立一碑,东面引胜亭内刻《白塔山总记》,西面涤霭亭内刻《白塔山四面记》。
东侧的引胜亭
西侧的涤霭亭
岛上堆叠着许多太湖石
正觉殿是永安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内供奉未来佛弥勒和护法韦驮。
弥勒佛
护法韦驮
悦心殿建于清代初期,原为清皇帝偶临白塔山,处理政事和接见大臣的地方。
静憩轩建于清代初期,原为清乾隆帝读书、休息之地。
普安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像,东西两侧为密宗的八尊护法神。
攀上陡峭的台阶即到达白塔所在处。
台阶有些陡
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塔高35.9米,清康熙及雍正年间均因地震裂缝而重修过。后又经过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塔上“十三天”被震毁,1977年修复,后2005年又对白塔及琼华岛古建筑群进行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
白塔前的善因殿是乾隆年间添建的,上层圆顶为铜质鎏金,下层方檐为琉璃制品。
白塔建成后曾在塔后设有高大的“五虎杆”和铜铁质信炮,驻过亲兵。
其实还有一处景点,那就是“铜仙承露盘”。据说它位于白塔北坡,很是隐蔽。难怪我错过了。
据说这铜仙承露盘是清乾隆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石座上竖汉白玉蟠龙柱,柱顶端立一双手托盘的铜人。下次你去,可以试着去找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到北海公园,你一定要来看看团城,它位于公园南门外,如果你从南面来,可以先去参观团城,再进北海南门。而我是出了公园南门参观团城后,又再次入园的。
团城原为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的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至元元年在其上建仪天殿,明朝永乐年间重建,改名承光殿,岛四周砌圆形围墙,到清康熙年间,承光殿毁于地震,后重建,乾隆年间进行扩建,成为现有规模。团城命运多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门楼被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其他珍宝文物被洗劫一空。
这座团城面积仅有4553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其与北海公园一起,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渎山大玉海”,这是团城里最值得参观的文物之一。它制作于至元二年,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厚重古朴,气势雄浑,周身浮雕精美,栩栩如生,是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
有玻璃罩反光,看得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展览能看得更清楚
其实,现在玉瓮下的底座并不是原配,早在明万历七年,广寒殿失火倒塌,玉瓮与原配底座都流落到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乾隆十年,玉瓮回到团城,乾隆命人在承光殿前修建玉瓮亭,将渎山大玉海琢磨修整,并给它新配了一个石质底座,把二者一道立在玉瓮亭中。
而渎山大玉海的原配底座却留在了真武庙,乾隆还命人选料雕刻了一尊类似的石钵放在原配底座上,仍称为“玉钵”。后来这原配底座和玉钵一起又被移到了法源寺。
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在团城内的是蒙元时期的渎山大玉海与清代的底座,而法源寺毗卢殿前放置的是清代仿制的玉钵和渎山大玉海原底座,真是阴差阳错啊。
如果都是原配,该是这个样子
这玉瓮用独山玉制成,其上雕刻有龙、蟾、蚌、鳌鱼、马、兔、猪、螭、鼠头翼鱼、羊、鱼、犀、螺共13种动物,乾隆还曾欣然赋诗《玉瓮歌》,并刻于玉瓮内底。
玉瓮原应为酒器,但命运波折,据说曾经历过火灾、腌菜及多次搬运,如今还能亲见,实属不易。
不同时期的样子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元代称为仪天殿,清康熙重建,称承光殿。
白玉佛为释迦牟尼佛,高1.5米,是用一整块白玉雕成,洁白无暇,头顶及衣褶镶嵌有红绿宝石,佛像面部细腻柔和。相传白玉佛是光绪年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供奉在这里的。玉佛左臂上的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所砍伤。
此树为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树高10余米,枝叶繁茂,顶圆如盖,苍劲挺拔。据传,清乾隆帝盛夏来此游玩,坐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荫侯”。
这棵白皮松植于金代,乾隆帝钦封其为“白袍将军”
“一晌凭窗听古籁,憬思曾亦古人听”,古籁听风,因得堂名。古籁堂建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往来必在此小憩。
为乾隆帝读书赏景之处,堂内原设有书格,藏“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古籍。
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帝往来禁城和西山御园途中,阅读小憩之处。
游览完毕,从东岸返回北门的途中,遇到好几只悠闲的小猫,都很高冷,一看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还有斜阳下的秋色与红墙上斑驳的光影,给我这次的秋日之行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北海公园,这座被低估了的宝藏园林,推荐你去深入、去驻足,也就不枉我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去记录、去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