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11月17日是盘山的红叶节,门票优惠为29.9元。我们正计划要爬山锻炼,本来也没选好爬哪座山,盘山的羊毛必须薅,就决定爬盘山啦!
盘山素以“京东第一山”著称于世,有“五峰”(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前拥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峰),“八石”(悬空石、摇动石、晾甲石、将军石、夹木石、天井石、蛤蟆石和蟒石),“三盘”为(上盘、中盘、下盘)。
盘山风景区“步步有景”,名胜古迹遍布,其核心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寺(天成寺、万松寺、云罩寺)、三塔(古佛舍利塔、太平禅师塔、定光舍利塔)、三胜景(上盘松胜,中盘石胜,下盘水胜)。
乾隆皇帝曾多次游览盘山,并写下“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千古名句。
乾隆御笔
盘山是天津后花园中的明珠,我们已经游览过多次了,对它的地形和登顶所需的时间很了解、并在2020年还徒步登顶过。
在红叶节开幕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夫妻两人开车向盘山出发,9点到达景区,开始爬山。
“亘古名山”楼山门,宛若一座威严的皇城,楼前还有点“金水桥”的韵味。”
彩绘牌楼上“京东第一山”出自爱新觉罗·浦佐手书
“盘山”为范增提写
“入胜”山门是盘山的老山门,现在是二次检票的地方。
下盘水胜被誉为:“万泉响涧,泻玉喷珠”、“松风水韵,潭影岚光”。
“三盘暮雨”是原天津市副市长毛昌五所书。
“入胜”出自清末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荣禄之手笔,落款仲华。
“盘山”为原总理朱镕基提写
始建于唐代,辽、明、清数代都曾扩建重修。清朝自康熙以后,几代皇帝均曾巡幸天成寺,乾隆皇帝巡游的次数最多,庙门上“天成寺”就是乾隆所提。
天成寺曲廊
银杏树
在天成寺大雄宝殿前,两株雌性,树龄800余年,干围3.1米,树高26米,比翼而起,挺拔直立,翠盖碧天。
古佛舍利塔
大雄宝殿右侧有古佛舍利塔,是盘山至今保存最宝贵的一座古塔,始建于唐代,塔为八角密檐式砖塔,塔身十三层,通高约22米,每个檐角悬挂着铜铃,共有104枚,风吹铃响,十分悦耳。塔前有一香柏与塔同龄。
古佛舍利塔右边有彻公长老的和尚灵塔。
由天成寺往上,地势更加陡峭,巨石横空,沿途有十八罗汉雕塑、塔林、万松寺等 。
上盘松胜由“万松胜境”开始
朝天坊后面是一条很直很长的石阶梯,直达南天门,据说八百阶,一眼望不到头,爬这段石阶很辛苦,我们用时约17分钟。
云罩寺与挂月峰定光舍利塔同框
云罩寺
始建于唐代,时称降龙庵。明万历三十年,神宗皇帝敕赐“云罩寺”。清康熙十七年,康熙帝游历云罩寺,御书匾额“云峰法界”。云罩寺内的两株银杏树,树叶已经开始变黄了。
自来峰这里劲松苍翠,枝叶繁茂,苍苍郁郁。
钟亭
眺望挂月峰定光舍利塔
峰顶西侧,有挂钟松,树姿“卷虬横落日,峰顶又巔飞”,树老不朽。
俯瞰云罩寺全景
挂月峰上从石缝中生长出的松树
俯视整个盘山及蓟州县城
眺望自来峰的钟亭
我们到达挂月峰时是13:20,上山用时将近4个半小时,陡峭山路已经让我筋疲力尽了。本来晴朗的天气这时忽然就阴天了,明显感觉气温下降。
我们在山上没做停留就直接开始下山了,在南天门服务区吃了午饭,继续小心翼翼地下山返回。朝天坊到南天门800个台阶的路太陡了,在云松索道出入口侧面,还有一条徒步盘山路,虽然也陡峭还略长点,相较平缓,感觉上安全点!我们选择走的这条路。我这时大腿已经酸爽得都迈不动了,脚底也不太稳定,走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小心,要踩稳一个台阶再迈下一步,有栏杆的地方一定会抓紧栏杆借点力,就这么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慢慢下山。我们到停车场时16点10分,用时将近3小时。
我们是在进“入胜”山门后,打开的“六只脚”app开始记录登山轨迹,返回时也是在这里,按停了记录,这样app的记录比实际少。实际数据是登山总里程约13公里,所用时间超过7小时,上升高度约750米。
盘山徒步登山还是比较累的!盘山的石头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比较高,要求腿的弯曲角度要大,攀登比较吃力,而且台阶不平 ,走起来很吃力,还容易挨摔,必须谨慎小心。我下山后膝盖、大腿、小腿的肌肉都非常酸疼,到今天还没有完全缓解。
虽然适逢盘山红叶节,但是看红叶的时间还略早,山下还是一片绿色,只在山顶处树叶刚开始变颜色。10月底到11月初应是盘山红叶观赏的最佳时间,那时盘山应是:森林色彩斑斓,点缀着盘山的水、石、松,点缀着蓝天白云的天空,一副秋天童话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