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到爱丁堡,踏上我的英国之旅 |11日9晚深度详细攻略

作者:意适然 显示图片







我从伦敦进、伦敦出。先在伦敦玩了一天,然后出发去爱丁堡。在爱丁堡住了两晚,再从爱丁堡去约克。在约克住了一天,又从约克回到伦敦。继续在伦敦住了四晚。

本来没打算在爱丁堡待两天,原本计划其中一天往返格拉斯哥,但我妈忽然有点水土不服,胃不舒服导致全身无力,所以放弃了往返格拉斯哥,在爱丁堡慢悠悠的逛了两天,有些景点去了两次。



旅游费用如下,平均单人19,000元人民币。前文说了,因为我家人有点水土不服,中间几天没什么胃口,所以吃饭就比较糊弄。正常情况下,吃饭的费用应该会比我的花费多一些。


英国旅游签证有效期为6个月的费用是115英镑,根据汇率调整为人民币金额。我当时办理时的费用是1096元人民币/人,感觉挺贵的。实际上我获批的是2年内多次往返的签证。

申请英国签证的首要经验是尽早开始申请。我在4月2日去现场采集了指纹,并在17日和18日分别收到了邮件,通知我可以领取护照。我的朋友在3月28日采集了指纹,但直到4月19日才收到领取护照的通知邮件。

英国签证的审批流程与其他一些国家不同。审批工作不是由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完成,而是交由英国移民中心处理,有时也会由谢菲尔德、利物浦、新德里等城市的外包中心负责。由于审批人员不在中国工作,对国内情况可能不够熟悉,因此申请人需要认真准备相关材料。

~~~~~~~~~~英国签证的办理流程~~~~~~~~~~

在网页填写个人信息 —> 提交并付签证费 —> 预约现场录入指纹和递交材料的时间 —> 等待出签结果,现场领取或由签证中心快递。
需要注意:
(1)在网页(@***)填写个人信息和上传文件资料,可以看成两个环节。
付费之前,个人信息可以修改,也可以断断续续边写边保存;
付费之后,已填写的个人信息将无法修改,但可以继续上传或删除已上传的文件资料。
据网上信息显示,在预约递交时间之前24小时会关闭上传通道(我没卡点试过),如需补充上传文件,可在现场找工作人员上传(此项服务额外收费)。
(2)要求全部资料翻译成英文。若时间紧迫,建议先完成个人信息的填写并确认无误后付款,随后预约现场处理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前尽快完成资料的翻译和上传,无需等待全部资料翻译整理完毕才预约。
(3)如果多人同时申请,即使是家庭成员同时申请,也需要逐个填写。
(4)前往现场时,请携带护照、预约信息和Checklist,这三样物品。无需打印已上传的材料。

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
(1)邮箱和密码
两个人申请,可以用同一个邮箱,我是这么做的,但我觉得用两个邮箱应该更方便,否则有点容易混。
(2)电话号码、姓名、性别、地址、护照信息、国籍、出生地、出生日期、身份证信息
(3)工作情况(在职/退休等等),在职要填写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岗位、税前收入、描述你的工作(我就写了两句话)。我记得退休也要写之前单位名称和岗位。
(4)收入来源(固定收入/积蓄/还是其他人的赞助)、估计在英国的花费、自己平时每个月的支出。是否需要其他人对去英国的花费进行经济支持?
(5)计划往返英国的时间(这将影响签证生效时间)。
(6)你主要行程的目的和描述(我写了30个英文字)。
(7)自己父母的信息(包括国籍、出生年月)
(8)在英国的行程安排。可以空着,也可以填写将入住的酒店(我把酒店填上了)。
(9)近十年,去过几次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除英国之外的欧洲(EEA)。6次及以上是一个选项。具体填写最近的上述五类出入境记录(最多2条),再具体填写最近的除上述五类出入境记录(最多5条)。
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选择题,不少是Yes和No的那种。
把上述信息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填写个人信息了。

我上传的文件资料:
英国签证不像申根的指定性那么强,实际还是有指向性要求,具体看自己的理解和准备。我们上传的资料包括:
1.护照
2.旧护照及出入境扫描记录
3.一年的银行流水
4.在职证明/退休证
5.身份证和户口本(主要是为了证明家庭关系,单独申请不是必须项)
6.往返机票、酒店预订单
7.房产证
提交的材料基本都已进行了翻译,流水只翻译了标题和highlight收入项。

● 我的工资和公积金分别存放在两张银行卡中,我只提供了工资卡的信息,因为懒得翻译...我也没提交出租房屋合同等文件,同样是因为懒得翻译...此外,由于单位拒绝提供,营业执照也未能提交。
● 在给我妈的申请材料中,我附上了一封简短的解释信。由于她在我填写信息时正在国外旅游,我无法在出境情况中填写她最近一次的旅行信息,导致个人基本信息与出入境记录不符。
● 现在是风气啊?申请签证怎么还开始卷小作文了?如果有特别情况,简单说明即可;如果没有特别事项,我认为没有必要冗长地阐述。我的日常工作就需要经常审核材料,我真的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说明函。

过完春节后,我就开始期待五一假期的到来,并没事时就刷刷机票。南航提供了北京往返伦敦的直飞航班,且覆盖五一假期,票价为5771元/人,我觉得这个价格挺合适的,于是在2月23日就下单了。当天晚上,我发现机票降价了,便联系平台退还了差价,实际支付了5521元/人。这次往返是在北京大兴机场和希斯罗机场T4航站楼之间进行的。

目前,提供北京往返伦敦直飞服务的有国航、南航和英航三家航空公司。其中,国航有两个班次,一个落地在盖特威克机场;另一个班次则与南航和英航相同,都是在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但使用的是不同的航站楼。

我从希斯罗机场T4入境。网上有传言说入境手续办理时间很长,需要下飞机后一路狂奔到入境边检处。我下了飞机,虽然没有跑起来,但也毫不犹豫地向前走去,快速到达边检。我看了一下时间,大约用了一个小时。其实这个时间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那个时间段有几趟航班到达。

如何买英国火车票让我好好纠结一顿。英国提供火车通票和点对点票。虽然通票不一定最经济,但它允许随时更改行程,所以我考虑过购买通票。然而,由于通票没有固定座位,需要自己上车寻找空位,我担心如果没有座位,我妈可能需要站完整趟旅程,我就放弃了。因此,我选择了点对点票。以下介绍如何购买点对点火车票。

【火车票购买平台】
在很多APP上都可以预订英国火车票,包括Trainpal、Trainline和Trip.com(携程国际)等。我在Trip.com上预订的所有车票。

【预订注意事项】
在英国,越早预订火车票,可能价格越便宜。但要注意是否可以退款(Refundable)和改签(Non-exchangeable)。
往返票分为固定回程和灵活回程两种类型,其价格有所不同。
火车票价在高峰期与非高峰期之间差异比较大。在周一至周五,上午9:30之后被视为非高峰期。

【预订优惠途径:Railcard】
英国的火车票价较高,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优惠。提前购买Railcard(铁路会员),可以享受英国火车折扣。虽然购买会员要花钱,但是很容易通过节省的票价回本。另外,购买Railcard的时候,可以搜一下有没有Railcard的折扣码。有时候会有优惠促销。Railcard的购买途径不唯一,可以在指定的网站上购买,也可以在上述APP购买。我在携程国际购买的Railcard。
Railcard有很多种折扣和使用条件,包括16-25岁、26-30岁、Two together(2位16岁以上同行,出发地和到达地相同)、Senior(60岁以上)等等。详见网站介绍:@***
以我买的Two together为例,使用条件是:
Get 1/3 off Standard and First Class Anytime, Off-Peak and Advance fares when you travel together from 09:30am Monday to Friday*, or anytime at weekends and public holidays with your Two Together Railcard.  
The only time you can't use your Two Together Railcard is at morning peak times, ie before 0930 Monday to Friday.Remember, on weekends and public holidays this restriction doesn't apply, so you can get out and start having adventures whatever time you like.


Railcard和火车票需分别购买,例如,可以在A软件购买Railcard,在B软件购买火车票,且购买顺序并无固定要求。在购买火车票时,自己添加Railcard的优惠选项。但若铁路人员在查票时要求出示Railcard,而乘客未购买,则会被罚款。总之,其系统设计与我们通常的思维模式不同。



【预订小优惠:Split】
在预订车票时,可以选择是否自动将车票进行Split(分段购买),通常APP默认设置为分段。有时候从出发点到终点,分段购票相比不分段购票价格会更优惠一些。如果选择分段购票,同一趟车的不同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车厢和座位。而不分段购票的话,则整个旅程都在同一个座位上。

我在预订时选择了默认的Split。例如,从爱丁堡到约克的行程,实际出票时分成三段(三张票):分别是从爱丁堡到Durham,从Durham到Darlington,再从Darlington到约克。我的票在前两段的车型和座位保持不变,而最后一段则是另一个车厢和座位。实际上,到了第三段时,虽然系统已将我的座位售出给其他乘客,但同一车厢内还有其他空位。因此,我没有更换车厢,而是继续坐到了终点。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车票没有固定座位,那么请寻找火车上标记为“Available”的座位。


在下图所示的情况中,直到Newcastle的座位是空着的,而之后的行程中,座位已经被预定了。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英国的火车会因为各种原因取消,包括司机罢工等,我以为这些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然而,从伦敦出发前往爱丁堡的路上,我就遇到了火车取消的情况。只有我本来应该乘坐的9:30这趟火车被取消了。大屏幕显示似乎是由于缺乏燃料导致的。

我找工作人员确认信息,工作人员告诉我直接乘坐下一趟车就行,但他提醒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大屏幕显示了站台信息就要赶紧去,因为相当于两趟车的乘客都要被同一辆货车拉走,去晚了可能会没有座位。其实本来工作人员跟我说可以乘坐前一趟9:00出发的车,然而当时已经8:58了,我也不能带着我妈狂奔啊,只好等下一趟车了。



伦敦及其周边地区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我选择了以下这些,放弃了牛津、剑桥和巴斯。
提醒:规划路线的时候,注意每个景点的开放时间。
例如:温莎城堡每周二和周三关闭。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于周一、周四、周五和周六开放,但周日不在此参观,周日仅开放做礼拜。








【伦敦-1】Montcalm Chilworth Townhouse, Paddington
地址: 55 Westbourne Terrace, Paddington, London, 威斯敏斯特, 伦敦
没有什么缺点,距离Paddington火车站非常近,而且闹中取静。附近餐厅不是特别多,早晨£11.95/人天,很丰盛。






【伦敦-2】
Crestfield Hotel (克莱斯特菲尔德酒店)
地址: 2-4 Crestfield Street, 卡姆登, 伦敦
优点:酒店的位置非常好,距离国王十字火车站非常近,火车站内部和附近有几家超市和简餐。
缺点:
1.酒店不提供早餐,去火车站门口麦当劳等快餐店吃早饭倒是非常方便。
2.没有电梯。
3.我第一天入住的房间在地下一层,而且非常狭小,地面火车驶过感觉楼顶在颤。我想伦敦酒店再贵,也不至于这性价比吧,第二天早晨找前台换房间了。前台还跟我说楼上的房间虽然安静,但面积可能更小。实际我换到楼上的房间面积更大,更安静。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家酒店在booking评价两极分化了。差评基本来源于地下房间,好评来源于地上房间。但地下和地上同类型的房间价格是一样的。以楼上房间条件,我比较推荐这家;如果以楼下房间条件,那我不推荐。




网上有很多攻略都会教游客办Oyster卡(俗称“牡蛎卡”)。实际用带闪付功能的信用卡(Visa和Master之类的),也可以直接刷卡坐公交和地铁。
办牡蛎卡需要7磅制卡费,也不能退。
旅游攻略说如果Oyster卡和Railcard绑定,非高峰时期乘坐地铁公交,有七折优惠。我看官网介绍,显示我买的Two together是不能绑定牡蛎卡的(如果我没理解错)。所以没办牡蛎卡,直接刷信用卡了。

伦敦的地铁网络非常发达,拥有众多不同的路线。与国内地铁不同的是,在伦敦,同一个地铁站可能服务多条不同的地铁线。因此,在乘坐前,乘客需要仔细确认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线路。每个站台都配备了显示屏,显示即将到站的列车信息。例如下图,在显示屏上,序号1和3显示分别还有2分钟和11分钟到站,而序号2则显示还有6分钟到站。



除了罢工之外,地铁也有可能因为工程检修而停止运营。比如,我本打算从帕丁顿火车站前往Vauxhall火车站,原计划是先乘坐Bakerloo line棕线。在前一天晚上查看路线时,我发现Google地图上不再显示Bakerloo棕线,而是需要改乘Circle黄线或Hammersmith&City粉线。次日早晨到达帕丁顿地铁站后,看到公告牌才明白:Bakerloo棕线工程检修停运了。


网上有些帖子说伦敦地铁比较坑,没有直梯,要上下很多台阶。我找了,有不少站是有直梯的,就是要根据标识特意找一下。


希斯罗机场(Heathrow)往返市区的方式有多种。

【地铁】
从希斯罗机场到市区,有三条地铁路线:
1.Heathrow Express:坐到Paddington Station
2.Elizabeth Line:坐到Paddington Station
3.Piccadily:坐到King's Cross St. Pancras

【接送机】
我比较了几种之后,市区往返机场都在平台上预订了接送机。接送机小贵,但舒服,接机大约700元,送机大约730元。接送机要早点预订,我因为改变送机时间而取消订单再重新下单,两单的价格相差将近80元人民币。
以我最近几次预订接机看,如果不是特别在意车型,挑最便宜的经济型小轿车下单即可,最终来的都是宽敞的商务车。
建议从平台预订,通过平台预订有保障。我也联系过当地旅行社,非但价格不便宜,还让我提前付款。

爱丁堡城堡是热门景点,我现场没有买到票,因此错过了参观机会,让我有些遗憾。 计划前往爱丁堡城堡的朋友们,最好提前订票。
荷里路德宫每周二和周三关闭,我同样未能进入参观。



【爱丁堡酒店】
Motel One Edinburgh-Royal (爱丁堡皇家一号汽车旅馆)
地址: 18-21 Market Street, 旧城区, 爱丁堡
价格:£154/晚
优点:
1.这家酒店所在位置是爱丁堡的地标街道。
2.酒店的位置非常好,距离火车站近,距离各个景点都不远,附近有超市和餐厅。
3.早餐£13.50/人天,很丰盛。
缺点:我住的楼层是天窗,窗户和窗帘都应该可以自动打开。我开始住的房间窗帘坏掉了,找前台换了一个房间,解决此问题。






约克最重要的景点非约克大教堂莫属,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外观宏伟壮观,其内部更是充满了艺术与历史的瑰宝,绝对值得深入探索和欣赏。




【约克酒店】Hampton by Hilton York(约克希尔顿汉普顿酒店)
地址: Toft Green, 约克
价格:£139.14/晚(含早餐)
没有什么缺点,距离火车站和景点要步行几百米,但性价比非常高了,而且位置闹中取静。





英国景点的门票很贵,但可以使用2 for 1 的优惠政策购票。
什么是 2 for 1?英国国家铁路(National Railway)开展的优惠活动:2人坐火车同行,景点门票买1赠1。
网站:@***
选择:Days out Guide
@***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上述网站注册,然后购买门票。
实际上,也可以先利优惠政策购买景点门票,后续再买火车票。只要现场出示景点门票或者优惠码时,已有火车票即可。
优惠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需要提前选择时间并付款,且不能更改;而有些则会提供给游客一个优惠码,游客可以在现场购票时出示优惠码,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到门票。
如果订票页面明确显示要求印出来使用,那么就在国内打印出来带到英国。

千万注意,不是所有的景点都适合使用 2 for 1。例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理论上可以用优惠码,但有可能当日下午的门票提前卖光。所以对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门票,我没有现场用优惠券买票,而是提前在网上按照原价买票了。

我看网上说,有些宗教场所(威斯敏斯特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可以在祷告时间排队免费进入,但是在此时间段不能拍照。(我没试过,我不会为了省几十磅,给自己安一个宗教信仰的。我只是提供这么一个信息。)

在我去英国之前,我看到了很多关于英国抢手机问题的信息,尤其是在伦敦。尽管有些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声称在英国游玩时很安全,但这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反正英国的Apple Care+包含失窃。英国《都市报》(metro)自己的报道:
The ‘troubling’ number of smartphones snatched on UK streets every day
More than 200 smartphones are snatched every day, driven by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second-hand devices here in the UK and abroad.
Some 78,000 people had phones or bags stolen from them on British streets in the year to March 2024.

在国外旅游,丢护照和丢手机都很麻烦。出发前,我买了手机绳。有另外一个观点,由于手机与用户绑定,被抢时可能更加危险。因为是春天去的,天气微冷,我穿的衣服比较多,所以大部分时间手机是缩在袖子中的,坐地铁和走路的时候基本不看手机,没有遇到抢手机的情况。

然而,在大本钟对面,我遇到了一个小偷试图拉开我和我妈的书包拉链。拉链已经被拉开一截,幸好东西没有丢失。我通常将护照放在内衣口袋中,仅携带少量现金和一到两张信用卡在小钱包里,而钱包则放在书包的最底部(这样较不易被取出)。我本来买了一个八字扣,基本上全程都把它扣在包上。只有中间那一会儿我没有扣,结果就被小偷盯上了。

现在只要说到在欧洲被盗,就会有不少人蹦出来说不要穿奢侈品,不要露富。然而,根据我、我的同事以及朋友在欧洲的经历,以及我们亲眼见到的被盗事件,发现当事人其实并没有穿戴任何奢侈品。我总结了一下:小偷更倾向于向容易下手的人下手!

偷我们的小偷穿着风衣,打扮得挺体面的。偷我们未遂之后,她转而向另外一位年轻女孩下手。那个女孩穿得还不如小偷呢。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落单了。我和我妈各自拍着照片,相隔了一段距离,也没有注意到对方。那个年轻女孩也是自己背着包,径直向前走。后来我观察其他人,发现二人及以上一起走的时候,大家都会不停地用余光相互注视及转头,这样感觉小偷就很难有机会下手。另外,游客走路的速度往往比当地人要慢一些。就像暑假的北京,我们坐地铁也很容易分辨出谁是游客,谁是上班族。游客就更容易成为小偷的目标。其实,当时为什么我会有一点松懈呢?因为在我的斜对面就是警车,还有警察站在街边上。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在警察眼皮子底下作案不等于挑衅吗......英国警察的脸面就这么被小偷按地摩擦。

在大兴机场的走廊上,挂着用不同国家语言书写的“爱”字组成的心形装饰。我在机场吃了拉面,然后匆匆登上飞往伦敦的航班。



经过八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平稳地到达了英国希思罗机场。我已经帮大家看过了,机场有ATM机可以使用银联卡提取英镑。不过,提前在国内兑换一些现金就足够了。我在英国期间没有花一分钱现金。

据网上信息,抵达希思罗机场后,需要跑步冲向边检区域,因为如果有其他航班同时到达,等待时间可能会很长。我大约花了一个小时通过边检,并没有特意快跑,只是快步走到了边检口。英国的边检分为两部分,美国及其拥趸在一侧,其他国家在另一侧。在机场,我还见缝插针和小伙伴面基了。

预订的接机人员是一位会说简单中文的亚裔,他的态度非常好,开车技术差点意思。到达酒店时已经是晚上了,当天我们没有安排其他活动,而是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行程。


当天的行程安排是前往汉普顿宫。首先,我们需乘坐地铁(需要换乘一次)抵达沃尔克斯(Vauxhall)火车站,随后乘火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

清晨,似乎下了一场小雨。出门时,细雨依旧淅沥,倒也不必打伞。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我们住的酒店距离火车站和地铁站都不远,但能闹中取静,出门需拐个弯就到。


我们住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几天里,每天都会经过街上的一个钟表,它看起来像是有人在内部不停地调整时间。我和妈妈认真地讨论了里面是否真的有人。我说肯定没有人,但他们制作得确实非常仿真,挺有意思的。


在前往地铁站的途中,我经过了一个雕塑。初看时,本能地想起我们的十二生肖,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还有犀牛、长颈鹿、狮子等等,围坐在一起喝茶。


帕丁顿站与我预期的有些不同,我以为它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站,出门即是宽阔的道路。然而实际上,出门只是一条小街。我们沿着这条路走来,沿途遇到了许多酒店。选择任何一家入住似乎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伦敦乘坐地铁时,首先确认要乘坐的车次属于哪个线路以及它的方向。然后,按照指示前往相应的站台(Platform)。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英国,但因为帕丁顿熊,我对帕丁顿(Paddington)这个标志感到格外亲切。


北京地铁的1号线和2号线过去也是如此,缺乏防护屏蔽门。我过去乘坐时,并未感觉不安全。但自从习惯了防护门之后,来到英国便感到有些不适应,总是尽量靠近墙壁站立,以远离轨道。


总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伦敦地铁如何陈旧。当地铁向我驶来,确实够有年代感的。


陈旧归陈旧,车厢的外观涂装却很可爱。



地铁到站后,朝着有火车站标志的方向继续向前走。


有一些火车往返于伦敦及其周边地区是从沃尔克斯(Vauxhall)火车站出发的。该火车站规模较小,按照我们的概念,与地面轨道地铁相似。


火车站很小,具体在哪个站台乘车的信息只会在开车前一小会公布。尽管火车站规模不大,依然有早餐和咖啡店。


铁板立于柱子旁,其用途是什么呢?是为了方便行动不便者上下火车而设置的。火车到站后,工作人员会将铁板搭接至车厢,从而便利轮椅用户轻松上车。此类设施在国外颇为常见。事实上,如果社会公共设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对整个社会而言,成本实际上是最低的。


火车站设有醒目指示牌,提醒乘客遇困难可寻求车站帮助。我看到一位坐轮椅的乘客拨打电话后,工作人员迅速前来协助其登车。


在火车站对面的房顶上,用铁丝凹出两个小人的轮廓,其中一个似乎在向另外一个表白。


我们坐上了火车,内部构造也跟地铁相似。车厢内,三位女士正开怀畅饮,不时碰杯庆祝。


名称:Hampton Court Palace
地址:Hampton Ct Way, Molesey, East Molesey KT8 9AU, United Kingdom
门票:普通成人工作日30磅,休息日33磅;65岁及以上工作日24磅,休息日26.5磅;5-17岁是成人价格的一半。
交通:可以从市区坐火车,到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火车站。沃尔克斯(Vauxhall)火车站或者滑铁卢(Waterloo)火车站都到达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火车站的车次。

我们乘坐了如下图的火车,经过约半个小时,从伦敦市区到达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站。


汉普敦宫是英国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王室官邸,位于伦敦西南部的里士满区(Richmond)。自从18世纪开始,汉普顿宫就不再做为英国王室的住所。汉普顿宫建于1514年,为枢机主教托马斯·沃尔西所建,他曾是亨利八世最喜爱的大臣之一。当托马斯·沃尔西失势后,亨利八世把王宫收为己有并加以扩建。汉普顿宫和圣詹姆斯宫是现在仅存并曾经属于国王亨利八世的两座宫殿。 


汉普顿宫,这座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宏伟建筑,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壮丽外观和丰富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离开火车站后,走过这座横跨在泰晤士河上的汉普顿宫桥,不久便可抵达汉普顿宫。


在汉普顿宫大门对面的酒店外墙上,紫藤花盛开。此时的英国正值紫藤的季节。


我走进大门,直接前往售票处。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我提前打印好的优惠券和当天的往返火车票,以 2 for 1 的优惠成功购买了票。此外,我还在售票处领取了一个讲解机。


进入汉普顿宫,迎面为都铎王朝大门。在1690年代初期,威廉三世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扩建工作,目的是让这座宫殿能与凡尔赛宫相媲美。这些工作导致都铎王朝时期的宫殿大部分被摧毁。到了1694年,这些工程停了下来,结果使得宫殿融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都铎式和巴洛克式。尽管如此,粉红色砖块和有点模糊的对称设计,使得宫殿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统一性。


汉普顿宫由花园区和宫殿区组成。我们按顺序参观,首先是宫殿区。


我将酒店订在帕丁顿火车站附近,主要是考虑到前往温莎城堡的便利性。然而,在出发前得知汉普顿宫正在举办郁金香节,并对外开放其奇迹花园。我认为机会难得,于是改变计划,先访问汉普顿宫,过几天再去温莎城堡。大门前摆放了盆栽郁金香,位于道路两侧。可惜前一晚下雨,郁金香被雨打湿,有些东倒西歪了。



如今,游客们通常是乘坐火车或驾车前往汉普顿宫。然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大多数游客选择沿着泰晤士河乘船而行,抵达后,他们会走过护城河上的短桥,以此方式进入汉普顿宫。



在大门楼前护城河上的桥上,有十尊动物雕像,被称为国王的野兽。这些雕像代表了亨利八世国王和他的第三任妻子简·西摩的祖先。这些动物是: 英格兰狮子、西摩狮子、皇家龙、克拉伦斯的黑牛、
 博福特的耶鲁、莫蒂默白狮、里士满的白灰狗、 都铎龙、西摩黑豹、西摩独角兽。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上的女王野兽套装用爱德华三世的狮鹫、汉诺威的马、金雀花王朝的猎鹰和苏格兰的独角兽取代了三件西摩物品和其中一条龙。
(注解:我查英文介绍,显示包括一种野兽为Yal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耶鲁大学的“耶鲁”。实际是一种独特的四足动物,据称其体型相当于河马,有着有大象的尾巴、野猪的獠牙以及一对角,它的皮肤呈黑色或灰褐色。在中世纪,耶鲁被刻在纹章上,英国皇室将其选为纹章兽之一。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耶鲁是存在过的动物,也有一种推测为古代可能存在的一种类似的动物,但是已绝灭。)



穿过门楼时,一定要抬头看看宏伟的天花板,天花板中央有英国君主自1837年以来一直使用的皇家徽章。其他徽章包括带有装饰性流苏的红衣主教帽子、托马斯·沃尔西(Thomas Wolsey)的交织首字母、代表沃尔西(Wolsey)约克大主教职位的大主教法冠、都铎玫瑰(Tudor Rose)、维多利亚女王的暗码、都铎王冠(Tudor Crown)以及沃尔西(Wolsey)的披肩和游行十字架。


穿过精心雕刻的门楼后,步入了“Base Court”区域。


Base Court 的中央,摆放着都铎时期葡萄酒喷泉的复制品。迎面为安妮博林门楼(Ann Boleyn Gatehouse),它是为了纪念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而建的。(当然那是在他将她囚禁在伦敦塔,并因通奸罪处决之前。)




院落中摆放着缤纷色彩的郁金香,作为装饰。这些花朵为略显阴沉的宫殿带来了一抹明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墙上刻有亨利八世国王徽章的嵌板。


亨利八世的宫廷由超过一千人组成。因此,建造一个巨大的厨房,是汉普顿宫改造为主要住宅的首批工程之一。


当经过安妮博林门楼时,都铎玫瑰悬挂于房顶中央。



我们来到了汉普顿宫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大厅(The Great Hall)。这是宫殿中最大的房间,长108 英尺(大约30米),宽40英尺(大约12米),装饰华丽的锤梁屋顶高达60英尺。

在1529年,亨利八世从沃尔西手中收购了汉普顿宫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新大厅。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现存的、被认为是英格兰最伟大的中世纪大厅之一。宫殿历史在不断变迁,幸运的是,这部分在威廉和玛丽统治时期没有被完全破坏并被拆除。

大厅采用槌梁屋顶,这是一种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装饰性开放式木屋顶桁架,被誉为英国中世纪木匠最壮观的杰作。


房间还装饰有美丽的彩色玻璃窗,上面有各种徽章和雕刻精美的吟游诗人画廊。




大厅的墙壁上装饰有16 世纪初精美的布鲁塞尔挂毯,描绘了圣经故事中亚伯拉罕的故事。


另一侧为国寓(State Apartment),也是汉普顿宫中的重要建筑,是亨利八世时期建设的,但他却不经常在这里,而是留给了下属在这里用来举办宴会。我们去参观的时候,这里有围栏,无法参观。可以看到外间的墙上挂了很多的麋鹿角。这些鹿角体积巨大,有很强地视觉冲击力。


我们继续向前,来到了礼拜堂(The Chapel)。同样,礼拜堂的四周挂满了地毯。





在大厅里,亨利八世坐在高台上的一张桌子旁,他会在几个小时内享用一顿大餐。现在这些应该是复制品,游客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教堂内有一个彩色玻璃窗,高达房顶。在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出生之前,朝臣们聚集在这个房间里等待消息。



1543年,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帕尔(亨利八世六个妻子中的最后一位)在此结婚。



女王的楼梯。1694年玛丽二世在女王寝宫装修完毕前就去世了,女王楼梯直到1734年5月才进行装饰,这些房间最终为乔治二世的配偶卡罗琳女士完成。



廷臣才能进入的君王会客室。

汉诺威人是什么人?当乔治一世于1714年10月20日加冕为大不列颠国王时,这是许多英国人挂在嘴边的问题。他们的新国王来自德国北部一个叫汉诺威的小公国。1701年,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确认如果安妮女王去世时没有孩子,汉诺威人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乔治一世经常返回汉诺威。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任命乔治王子为“王国的守护者”,这是一个权力非常有限的职位。由于对国王的财富和权力感到沮丧和嫉妒,王子很快就与父亲彻底闹翻了。


汉普顿宫内,见到几个房间都摆放着既实用又美观的青花瓷。


本来我正准备去下一个房间参观,一位友好的工作人员叫住了我,并向我展示了墙上的装饰,其中最下方是兽面图案。



公共餐厅(Public  Dining  Room)是乔治一世公开用餐的地方。乔治一世在汉普顿宫度过了1717年和1718年的夏天。每周在他的朝臣面前公开两次,有时邀请那些喜欢他的人和他一起吃饭。观看乔治一世用餐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以至于引入了栏杆和长凳来管理人群。在公共场合吃饭是一个古老的皇家传统,它向他的臣民展示了国王的辉煌和健康。时髦的法国菜和偶尔的德国特色菜都装在金银盘子里。当时的人是这样,现在的人有点难理解。




密室(PRIVY  CHAMBER)
当本国国王在国外时,朝臣、政要和大使都在宫廷内等待王子和公主的接待。获准进入宫廷房间的人员都身着华丽的正式宫廷礼服,礼服上金银花边熠熠生辉。


客厅(DRAWING  ROOM)
朝臣会在这里与国王或王子和公主会面,乔治一世或皇室夫妇会轮流和他们说话。在这里,他们可能还会要求拿出牌桌来玩游戏。许多朝臣在牌桌上赌了一大笔钱,并投资于过于雄心勃勃的股票市场计划。在1720年被称为南海泡沫的第一次股市大崩盘中,国王、王子和朝臣都损失了一大笔钱。政府甚至试图禁止庭外赌博,但收效甚微。


从客厅,可以欣赏到大喷泉花园景观。


卡罗琳女王的床。木制床架和床垫是床的一部分,目前正在进行广泛的保护工作。确切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床,而是国床(State Bed),是君主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按咱们中国人的话说叫是龙榻,只有少数非常有特权的宫廷成员才能进入这个房间。


皇后画廊(Queen's Gallery)。
国家公寓的最后一个房间通常是私人空间,供皇室用于锻炼、娱乐或私人谈话。首席大臣罗伯特·沃波尔和卡罗琳公主在说服王子向乔治一世道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洗礼争论三年后,王子和公主终于被允许回到国王的宫廷。在乔治二世和卡罗琳的有生之年,这个房间是现在的样子。依然有青花瓷作为装饰,其中有些器型和中国的类似,有些器型在中国从未见过。那两个宝塔一般的器型上面每个孔,都是可以插花的。



参观宫殿的部分已经基本结束了,我们接着来到喷泉花园。喷泉周围是粉红色的郁金香。



外观上,圆形装饰中还绘有图案。



走出奢华的宫殿区域,我们步入了宁静优美的园林之中。



站在宫殿前,可以看到花园中的路一直延伸到远方。园内的树木被修剪得宛如巨大的蘑菇。


我曾见过晴朗天气下,别人拍摄的照片,泰晤士河水面平静,映照着蓝天和白云,与我所见截然不同。在绵绵细雨中,我站在桥上,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朦胧的远方。



在园林的翠绿草坪上,郁金香被巧妙地分块种植,它们的色彩与远处宏伟的宫殿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汉普顿宫拥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区域,通过位于宫殿另一侧的小门可以到达奇迹花园。沿途种植了各种精心修剪的花草。


娇艳欲滴的杜鹃花,整齐对称的山茶花,还有通过香水而闻名的蓝风铃。在芬兰之行中,我发现原本在室内难以养护的水仙,在户外却能自由生长。园内种植着白色和紫色的洋丁香。相较于北京所见,英国的洋丁香更为密集,花朵成团绽放。


园中的树木形态各异,其中一些高耸入云,挺拔如剑,另一些则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园中散布着一些精心布置和色彩搭配的花丛,非常适合拍照留念。



临近中午,我们在汉普顿宫的咖啡厅享用了简餐。这既是为了让自己稍作休息,也是为了之后能继续参观。



烤康沃尔鸡(Roasted  Cornish  Chicken),16.95磅。


香肠、薯条和豆子(Sausage,  Chips  and  Beans),12.50磅。



草坪中的雪松看上去历经岁月的洗礼,显得颇为古老。


在草坪上,玉兰树的枝叶繁茂,宛如一顶巨大的绿伞。虽然现在已过花季,但想象中那些盛开的玉兰,其景象依旧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对面有着白色格子窗的房子,就是我们刚刚用餐的那家咖啡厅。


以往我所见的紫藤,通常是缠绕在树上或是搭建在顶棚上。然而,这样直接爬满墙面的紫藤,我还是首次目睹。



我们经常提及红枫,它让人不禁想起秋天的景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枫树在春天亦呈现出红色。


奇迹花园种植了多种郁金香,虽然数量不多,但作为建筑的装饰,这些花朵依然十分美丽。





除了郁金香,还有一些海棠。



在汉普顿宫参观中,我惊喜地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花——西府海棠。



然而,汉普顿宫的西府海棠格外矮小。


逛完奇迹花园后,我们在汉普顿宫的参观也即将结束。


离开汉普顿宫后,我们通过汉普顿宫桥返回火车站。


我原本预订的票是前往Vauxhall火车站的,然后计划乘坐地铁前往伦敦眼。当我到达Vauxhall火车站时,我突然想到,如果继续乘火车前往Waterloo火车站会更好,这样避免了乘坐地铁的迂回路线。于是我当场预订了下一班从Vauxhall开往Waterloo的火车。



Waterloo是一个较大的交通枢纽,这里不仅设有火车站,还汇集了多条地铁线路。我仔细查看了地图上的路线信息,以确定哪个出口距离伦敦眼最近。



火车站有一座专门纪念特定移民群体的雕塑叫“National Windrush Monument(国家疾风纪念碑)”。Windrush指帝国疾风号HMT Empire Windrush,一艘诞生在德国、在二战期间运送过德军的运兵船,战后归英国所有。在战后人口短缺、经济衰败的背景下,帝国疾风号在1948-1971年间从加勒比海地区、英属印度(含巴基斯坦)、非洲等前殖民地地区运送大量移民到英伦三岛。这些移民被称为Windrush Generation疾风一代人。


滑铁卢车站最早是在1848年通车,因为比较混乱,所以后来决定拆除车站,重新建造。新建工程在190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22年。然而这个车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因此滑铁卢车站再度重建。


名称:London Eye
地址:Riverside Building, County Hall, London SE1 7PB, United Kingdom
门票:33磅。我用 2 for 1 购买了两张票。使用 2 for 1 购买伦敦眼门票必须提前预订,而且要打印纸质票。
交通:滑铁卢(Waterloo)火车站或者地铁站。

提前订票有一个坏处:如果伦敦下雨,坐摩天轮可能会看不清景色。我在出发前查看了天气预报,预报显示当天也会下雨。但转念一想,反正是买一赠一的优惠,即使遇到雨天,过几天再次订票前往,经济上也不会有损失。

伦敦眼长得好像大蚕豆。伦敦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摩天轮结构,但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优雅的曲线和巨大的尺寸。整个结构由多个透明的观光舱组成,每个舱室都能够容纳数十名乘客。当这些舱室缓缓升起,游客们便可以享受到360度无遮挡的城市全景。


中间宽的走火车的是亨格福德桥,两边窄的为人行的是金禧桥。


当泰晤士河的壮丽风光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立刻感觉到33磅的门票花得值了!


当摩天轮缓缓升高,向北首先看到亨格福德桥(Hungerford Bridge)和金禧桥(Hungerford Bridge and Golden Jubilee Bridges),桥的北端就是查令十字火车站(Charing Cross Station)。


摩天轮继续升高,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继而出现在眼前。


1815年,英国取得滑铁卢战役胜利。滑铁卢桥始建于1817年,是一座九孔石桥。当其建成通车时,正值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胜拿破仑两周年,该桥便由此得名滑铁卢。20世纪40年代,滑铁卢桥开始进行重建,于在1942年建成。由于当时二战战事正酣,男丁稀缺,粗重的建筑工作因此也就不得不交给英国妇女去完成,所以它有时被称为女士桥。


被滑铁卢桥连接的这座气宇轩昂的建筑是萨默塞特宫(Somerset House)。作为一座宏伟的都铎王朝时期的宫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如今,这里已转变为一处画廊,馆内珍藏着包括梵高知名作品《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在内的多幅画作。


皇家骑兵卫队酒店(Royal Horseguards Hotel)和白厅广场1号(One Whitehall Place),伦敦标志性的酒店。


泰晤士河南岸的Lambeth区域。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以其醒目的白色圆顶著称,该圆顶高耸于周围建筑之上,是伦敦著名的地标之一。


碎片大厦(The Shard)总体高达306米,伦敦最高的建筑。


在伦敦眼之上,能够欣赏到伦敦最标志性的景观。从这个高度,国会大厦和大本钟尽收眼底。


随着摩天轮逐渐升高到一定高度,紧邻国会大厦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也开始进入视野。



泰晤士河畔的万豪酒店。


这座连接河两岸的是威斯敏斯特桥(Westminster Bridge)。在桥的另一侧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


从伦敦眼出发,沿着泰晤士河畔漫步。继续前往威斯敏斯特地铁站的途中,会经过国会大厦、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等著名景点。




万豪酒店门口有一只雄伟的石狮子,配上万豪庄严华美的建筑,给人感觉这里不是酒店,倒像是一座政府办公楼。


威斯敏斯特大桥是拍摄国会大厦的绝佳地点。从这个位置,你可以将整个建筑的斜面视角收入镜头。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在这里拍照留念。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以防被盗。这里是真的有小偷。




在泰晤士河的对岸,伦敦眼与万豪酒店一同映入眼帘。


大本钟位于国会大厦的钟楼内,尽管在电视上已经看过多次,但近距离观赏时,才可感知其精美程度。表盘的边缘装饰有镀金,而表盘本身看似玻璃,实际上是由312块宝石组成,整体效果宛如彩色窗户。


出发去爱丁堡前,首先需要从帕丁顿车站乘坐地铁前往国王十字车站。到达国王十字车站后,可以看到一个蓝底白字的介绍牌,上面写着:“国王十字地铁站建于1863年。”那么,1863年是什么概念呢?那正好是清朝同治二年。因此,我对伦敦地铁站点存在的不便或设施老旧问题能够理解。毕竟,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以来,也有一些设计上的不便之处。但是,虽然有些老旧设施难以改变,但至少可以更新一下车厢和座椅吧,伦敦地铁的座椅确实旧包浆了。


在此,国王十字(King's Cross)和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两个火车站比邻。我们去往国王十字火车站,向右走。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伦敦地铁在大多数站点都配备了直梯,方便乘坐。只需根据标志找到正确的位置即可。为了避免让我妈妈爬楼梯,我们特意绕了一段路,最终在C口乘上电梯。



国王十字火车站的入口之一。


国王十字的火车站是后面几天拍的,写游记就放在一起了。




欧洲的火车站通常很便捷,设有餐饮服务和小型超市,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例如,国王十字火车站内至少有两家商品丰富的超市。


当我走到显示车票信息的大屏前,发现我的车次被取消了。在我之前和之后去往爱丁堡的车次都有运营,唯独我的车次停运了。我忘记了大屏幕上显示的取消原因,好像是因为缺少燃料。以前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英国铁路不靠谱,我以为那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没想到却真的中招了!

幸好我提前收集了解决措施,知道该怎么应对;此外,当年我去德国,经历过几天的铁路大罢工,也算积攒了经验。所以,我也没有感到很慌。我去服务台找工作人员查询最近的一趟火车,其实手机APP查的结果也一样。工作人员让我坐两分钟以后出发的火车(确切的说,两分钟都不到),等于是提前出发。我也不能带我妈拖着箱子跑吧,选择乘坐后一趟10:00出发的火车了。


既然忽然有了多余的时间,我决定在火车站逛逛。在国王十字火车站,我找到了一个著名的打卡地点:9 3/4站台,这是《哈利·波特》中的场景。


许多人都来此拍照留念,排队时间大约是半小时到一小时。如果只想拍摄站台而不想拍摄人群,可以寻找间隙快速拍摄。


下一趟火车在10点准时出发。我们可以凭上次车次的车票直接乘坐下一班列车。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尽早排队上车。因为在英国,火车分为指定座位和自由座位两种。由于两班列车的乘客合并,车厢可能较为拥挤,建议提前寻找空座。我们所在的车厢拥有多个未被预订的空位。

我在网上看到推荐从伦敦到爱丁堡的火车的沿途景观,主要集中在旅程的后半段,能够欣赏到海景。春天,金黄色的油菜花铺满田野,绚烂夺目。





沿途经过的英国小镇,宁静而整洁,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终于看到海了。如果能在海边拥有小楼,早晨漫步海滩,晚上观赏太阳沉入海岸线下,这样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


即使这样的小镇,镇上也有一座教堂,与周围的民居和谐共存。


即将抵达纽卡斯尔附近,那里的鲜花盛开,为小镇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本来就晚了半个小时出发,这趟火车到站晚了十几分钟,Double Kill。爱丁堡威瓦利站(Edinburgh Waverley)火车站很小,前往王子街(Princess Street)和市场街(Market Street)是两个相反的方向。


从市场街(Market Street)出来,走到路口就是我预订的酒店。


我们入住的酒店离火车站非常近,只需直行大约两到三百米就能抵达。酒店对面,有一家春季限定版最美咖啡馆。严格来说,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因为这里不提供座位,顾客只能外带。尽管这样,我注意到网络上对这家店的评价极高。起初,我好奇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究竟有何魅力。然而,当我亲眼看到那位于盛开的晚樱树下、外观鲜红且引人注目的咖啡馆时,它宛如电影画面般美丽而不真实,让我顿时明白了它的独特之处。




名称:Calton Hill
地址:Edinburgh EH7 5BN, United Kingdom
门票:免费。

入住酒店后,我妈感觉胃部有些不适,想要休息一下,让我独自去附近逛逛。我首先前往了位于酒店一公里外的卡尔顿山(Calton Hill),这是离爱丁堡老城区市中心最近的制高点。爬上去大约需要十分钟。

为了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卡尔顿山上建造了国家纪念堂(National Monument)。纪念碑仿照雅典帕特农神庙设计,然而是一个半成品,因为资金问题,没有修完。旁边为纳尔逊纪念塔(Nelson's Monument)。


卡尔顿山上,保留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如旧天文台等。天文台始建于1788年。


山顶的天文台楼(Observatory House)。


杜格尔德·斯图尔特是一位苏格兰哲学家,他自1786年起直至去世都在爱丁堡大学任教。为了纪念他,建立了这座名为“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Dugald Stewart Monument)”的纪念性建筑。


卡尔顿山只有170米,却能让人饱览爱丁堡及福斯湾的壮丽景色。站在山顶,微风拂面,我多想在这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躺下,享受片刻宁静。然而,那天风势稍大,我只能站立着,任由风吹动发丝,眺望远方。





卡尔顿山的另一侧面向爱丁堡老城区中心,从此处可以将如司各特纪念塔、爱丁堡城堡等著名景点尽收眼底。



圣吉尔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和火车站。


从这个角度看爱丁堡应该很熟悉吧,我在网上看过很多从这个角度拍的爱丁堡视频。


春天的爱丁堡,山间盛开着绚烂的海棠花。



下山后,路过苏格兰政府大楼。


爱丁堡王子街,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不仅是苏格兰首府的商业中心,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处。漫步在这条街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现代的脉动。



苏格兰国家档案馆,1948 年成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82年建立的档案机构。档案馆门口,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的为惠灵顿公爵雕塑。




位于王子街的古老酒店,The Balmoral,拥有一座高达190英尺的钟楼,显得庄严而雄伟。作为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百年来一直是城市的地标。


从王子街向北走,然后拐入圣安德鲁广场花园(St. Andrew Square Garden)。这个街心花园虽小,但每到春天樱花盛开时,便化身为一处靓丽的景致。



 樱花瓣轻轻洒在草坪上,仿佛铺上了厚厚一层粉色地毯。



花园中央矗立着巨大的圆柱形梅尔维尔纪念碑(Melville Monument),其建造时间跨度为1821至1827年,目的是为了纪念苏格兰政治家第一代梅尔维尔子爵亨利·邓达斯(Henry Dundas, 1st Viscount Melville)。



这里也有野外生长的水仙。


名称:Scott Monument
地址:E. Princes St Gardens, Edinburgh EH2 2EJ, United Kingdom

司各特纪念塔(Scott Monument)是一座维多利亚哥特式纪念碑,纪念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爵士。作为爱丁堡的一个地标,从许多街道的角度都可以看到它,而且游客还可以登上塔顶。不过,我们并没有选择上去参观。



威瓦利(Waverley Bridge)在国内也比较火,好像和周杰伦有关,所以才来这里打卡的中国人好多。这条路的经过是有时间限制的,在汽车不能直接通过的时候,可以在中间拍照。


站在威瓦利大桥(Waverley Bridge),远眺爱丁堡城堡和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清晨,我们打车直奔The Meadows,下车地点定位在Middle Meadow Walk的南端。在其他季节中,这里主要是一片广阔的草坪。但当樱花盛开时,这里则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个地方被称为爱丁堡大学的后花园,周围分布着许多大学建筑。


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有幸目睹了爱丁堡樱花的盛放,那是一幅难以忘怀的画面。


粉嫩的樱花与翠绿的草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在The Meadows,两条相交的道路都种满了樱花树。这些樱花树的枝叶繁茂,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花海隧道,吸引了很多市民来此野餐散步。



在那个地方,有一座高耸的塔尖,它看起来像是一座教堂。看到有人在草皮上玩耍,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美国学校的那些日子,春日午后,我和几位小伙伴们也曾开心地躺在草坪上。



那天,春风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花瓣在风中翩翩起舞,纷纷扬扬地落下,构成了一幅缤纷的景象。


樱花小路不长。但是我们流连忘返的玩了很久。



 步行到Middle Meadow Walk的北端,结束了我们的赏樱之旅。


我们回到老城中心,不再打车,而是选择步行,沿途见到了在春天叶子变红的枫树。


 这些古朴的建筑属于爱丁堡大学。



在路边偶遇转角楼。国内有些转角楼会莫名其妙地成为当地的热门打卡景点,例如,武康路和鼓浪屿。


爱丁堡的老城并不像意大利的罗马那样拥有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或建筑。但即便如此,在街头漫步也能体验到别样的风情。




在许多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爱丁堡老城区的道路起起伏伏。


地址:Chambers St, Edinburgh EH1 1JF, United Kingdo
门票:免费。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我匆匆地浏览了一遍。随后,我来到了博物馆的天台。这个位于老城中心的天台是一个较高的观景点,由于免费开放,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天台上,我环顾四周。与周边建筑相比,这座博物馆并没有压倒性的高度优势,但作为一处免费开放的景点,它依然颇具吸引力。


远处耸立着我们一直未曾参观的爱丁堡城堡。能够拍到一张城堡全貌的照片,也稍稍减轻了我们心中的遗憾。


在此刻,我站在此地,与前一天我曾经造访的卡尔顿山遥遥相望。


树冠尖塔是圣吉尔斯大教堂的标志性房顶。



爱丁堡的天际线由不同高度和风格的建筑组成。其中,高耸的哥特式房顶为托尔布斯教堂(Tolbooth Kirk)。



看!在一片带有岁月痕迹的老建筑群中,一座醒目的现代建筑矗立其中。造型有点像便便...这是一家酒店。据说,这家酒店营业不久后就被转让了。


天台墙上的边框恰好将建筑楼顶环绕其中,好似一张精美的明信片。


这座维多利亚建筑建于1895年,是爱丁堡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据说,J·K·罗琳经常来这家名为Elephant House的咖啡馆写《哈利波特》。也有说法这是谣传。我们去时,咖啡厅已经停止营业。


地址:37-39 George IV Bridge, Edinburgh EH1 1EL, United Kingdom

因为我妈那两天胃不舒服,我们一直在寻找中餐馆。其实我们不太喜欢在国外的中餐馆用餐,因为国外的中餐厅口味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在地图上发现了这家四川餐馆(Sichuan House)。由于胃口不佳,所以只点了一碗面和炒饭。确实,味道并不是太好。人民币167元。



爱丁堡,这座历史悠久的苏格兰首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漫步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中世纪(虽然我并不想回中世纪)。


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坐落于爱丁堡的繁华闹市区。


通过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斜对面的入口,可以进入这个叫做维多利亚街(Victoria St)的蜿蜒小巷。维多利亚街展示着色彩缤纷的外墙和独特商店。它建于19世纪,由建筑师托马斯·汉密尔顿(Thomas Hamilton)设计,他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改造这座城市,是领军人物之一,受古希腊建筑影响深远。




爱丁堡的街道起伏不定,沿着旁边的台阶逐级而上,去往爱丁堡城堡。


地址:537 Royal Mile, Edinburgh EH1 2NE, United Kingdom

托尔布斯教堂(Tolbooth Kirk),因其其高大的哥特式尖顶(71.7 米)成为爱丁堡的一处著名地标。它建于十九世纪,最初设计为苏格兰教会大会的会议厅,后来被用作教堂。如今,它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地。



爱丁堡城堡位于地势较高的地区,周围的街道也被称为Castlehill(城堡山)。



街旁,表演者身着苏格兰传统服饰,演奏着风笛这一苏格兰的传统乐器。




地址:Castlehill, Edinburgh EH1 2NG, United Kingdom

沿着缓缓上升的坡道,我们逐渐接近了雄伟的爱丁堡城堡。


爱丁堡城堡巍峨地矗立在那里,是苏格兰的象征,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可是没想到啊,门票售罄了...我以为国外的客流量没有国内这么大,以为现场购票总会有余票,哪知, 这才刚到中午,门票就已售罄!我回去一查,发现第二天的门票同样售罄。就这样,我与爱丁堡城堡擦肩而过了。


站在爱丁堡城堡门口的广场上,我回过身来,望向刚才走过的路。在远处,托尔布斯教堂高耸的塔尖,在周围的建筑中显得鹤立鸡群。


我妈想下午回酒店休息,我打算先带她回酒店。在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里,有一棵茂盛的樱花树探出墙外。


我们住的酒店前方就是王子街花园。此处坐落着苏格兰美术馆和苏格兰皇家学院。


把我妈送回酒店后,我就在附近逛逛,反正我们住的酒店就位于老城市中心。在爱丁堡,大部分樱花是重瓣的,但偶尔也能见到几棵单瓣樱花树。


在王子街花园附近,街边矗立着印度十字架(The India Cross)。这座砂岩十字架建于1862年,是为了纪念78高地团的军官士兵,他们在1857年印度起义(1857-59 年)期间镇压勒克瑙第一次救援中丧生。78高地团的8名士兵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对,没错,这个十字架并非为了纪念印度的反抗行为,而是堂而皇之表彰自身的殖民行为...


约克公爵的雕像。约克公爵(1763年8月16日-1827年1月5日)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次子,英国陆军元帅。


这座房顶悬挂苏格兰国旗的三层建筑是高等司法法院。


法国大使馆使用这座三层建筑,用于举办活动。建筑门口悬挂了小小的法国国旗。


苏格兰银行总部建筑外观华丽古典,顶部为绿色。



名称:St Giles' Cathedral
地址:High St, Edinburgh EH1 1RE, United Kingdom
门票:免费

自中世纪以来,圣吉尔斯一直是全国重要活动和服务的举办地。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4世纪,一直延续到 16 世纪初;19 世纪和 20 世纪进行了重大改造,包括增加蓟花教堂。


一尊高大的沃尔特·弗朗西斯·蒙塔古·道格拉斯·斯科特的雕像(Statue of Walter Francis Montagu Douglas Scott)矗立在圣吉尔斯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沃尔特·弗朗西斯·蒙塔古·道格拉斯·斯科特,第五代布克卢公爵,第七代昆斯伯里公爵(1806年11月25日-1884年4月16日),是一位杰出的苏格兰贵族、地主和政治家。


西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修复,门的两侧是壁龛,里面有苏格兰君主及其配偶的小雕像,包括(从左到右,亚历山大一世,大卫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圣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都铎,罗伯特·布鲁斯、詹姆斯一世和詹姆斯四世)以及四位牧师。



北耳堂的窗户制作于20世纪。这幅画展示了基督在水面上行走并平静了加利利海,旁边的金色天使制服了代表上帝的恶魔。



墙上悬挂乔治二世的纹章。


教堂的窗户主要描绘了与《圣经》相关的故事。



北耳堂屏风。


管风琴于1992 年完工,位于南耳堂。管风琴有4,156根管子,其中大部分是锡管。


东窗展现的内容为耶稣升天,制作于1860年代。


这幅彩窗的表现内容比较显而易见,描绘了耶稣受难和升天。


圣吉尔斯大教堂参观完毕,前往苏格兰国家画廊。漫步在爱丁堡老城的街头,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在手机如此普及的时代,偶尔见到红色的电话亭还能唤起一种复古的情怀。


大会堂(Assembly Hall)建于1858年。1843 年苏格兰教会分裂之后,新兴的苏格兰自由教会迫切需要在爱丁堡建立一所新的神学院(新学院)、一座礼堂和一个自由高等教会(圣吉尔斯大教堂的成员)的住所。因此,威廉·亨利·普莱费尔 (William Henry Playfair) 设计了一座建筑群,并于1845年至1950年之间建成。


黑哨布尔战争纪念碑(Black Watch memorial)为了纪念黑色守卫队士兵。士兵人物以轻松的姿势站立,手臂放在步枪的枪管上,枪托放在地上。英国人是真的毫不避讳的讲本国殖民的历史啊!


对于游客而言,靠近王子街的花园可以被统称为“王子街花园”。在Google地图上,这些花园被具体标注为“王子街花园”、“东王子街花园”和“西王子街花园”,它们之间仅由一条小马路相隔。


王子街花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树木郁郁葱葱,各种颜色的鲜花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行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驻足欣赏美丽的花朵,还有的人慵懒地躺在草坪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爱丁堡威瓦利火车站内,铁轨交错延伸,形成了一张复杂的网络。


司各特纪念塔在四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独树一帜。


名称: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地址:The Mound, Edinburgh
门票:免费(不用预约)

参观苏格兰国家画廊是一次不错的体验,馆内展出了各个时期不同画派的绘画佳作,包括世界知名画家的作品,以及苏格兰本土画家的作品。




我没有拍摄所有展品,挑选其中一部分进行介绍。另外,每件重点作品旁的标牌都附有详细的英文介绍。


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
《圣母崇拜熟睡的圣婴基督》(The  Virgin  Adoring  the  Sleeping  Christ Child)约1485年

无刺玫瑰的树篱和前景草地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花园”,这是来自《旧约》意象的圣母的象征。这与后面岩石露头的几何块形成对比。圣母以四分之三的视角跪着崇拜婴儿耶稣。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
《纺车边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Yarnwinder)约1501年

一个异常大的基督孩子坐在他母亲旁边的岩石露头上,专注地盯着一个十字形的绕线机,好像已经意识到他未来会被钉在十字架上。圣母温柔的表情和犹豫的手势加强了这一幕的辛酸。学者们对达·芬奇参与这幅画的程度意见不一,但很可能整体设计、人物和前景岩石的执行完全是他的。后面的风景可能是另一位艺术家添加的,覆盖了达·芬奇画的一幅但从未完成的草图。

2003年,这幅画曾经被盗,但幸运的是在2007年被找回。


韦罗基奥(约1435-1488年)或工作坊,意大利
《崇拜圣婴基督的圣母》(The  Virgin  Adoring  the  Christ  Child)约1470—1475年

这幅作品以其宏伟的古典建筑背景而闻名。这座被毁的建筑可能代表了罗马的和平圣殿,根据传说,它在基督诞生的那一刻倒塌了。虽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韦罗基奥的工作室,但最近的技术检查表明,这可能是大师本人所为。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
《布里奇沃特圣母》(Bridgewater Madonna)约1507-1508

这幅作品创作于拉斐尔永久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前不久,和谐的平衡掩盖了它的复杂性。基督强烈的凝视和扭曲的身体创造了一种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被他母亲温柔的表情和保护性的拥抱中和了。技术检查显示,拉斐尔最初将这些人物放在一幅风景的背景下,然后将其简化为通过拱形窗户的视图,最后将其完全绘制出来。


巴萨诺(约1510-1592),意大利
国王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Kings》1542

三个国王或智者带着礼物向新生的婴儿耶稣致敬,伴随着五颜六色的随从。中间穿着绿色和金色条纹的国王可能是最初赞助人威尼斯贵族贾科莫·吉西的肖像。这座被毁的建筑部分改编自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丢勒的木刻。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
《有棕榈树的神圣家族》(The  Holy  Family  with  a  Palm  Tree),约1506-1507

当约瑟夫向婴儿耶稣献上一把花时,他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地位。棕榈树、鲜花、栅栏和可能是密封的喷泉或井口的东西来自《旧约》所罗门之歌中的意象,并与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联系在一起。这幅画是在佛罗伦萨画的,在那里圆形格式特别流行,拉斐尔安排他的人物以强调这种形状。


拉斐尔(1483-1520)和工作坊,意大利
《神圣家族会见婴儿施洗者圣约翰》(The  Holy  Family  Meeting  the  Infant  St John  the  Baptist)约1515-1518

主题是年轻的施洗者圣约翰在从埃及流亡归来时与神圣家族的传奇会面,传统标题中的“passeggio”暗示了这一旅程。尽管这幅画无疑是作为拉斐尔大师的作品离开了画室,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复制,但事实上它似乎主要是由一位才华横溢的助手绘制的,可能是吉安弗朗西斯科·彭尼(1496-1528年后)。风景在风格上是这幅画最独特的部分。


圭尔奇诺(1591-1666),意大利
《圣母和孩子与年轻的圣约翰约》(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Young  St John)1615-1616

圣母玛利亚帮助婴儿圣约翰阅读刻在卷轴上的不祥的话,“Ecce Agnus Dei”(看上帝的羔羊),指的是基督孩子。熟睡的婴儿耶稣躺在她腿上的姿势故意让人想起死去的基督被他母亲扶着的样子。


迭戈·委拉斯开兹 (1599-1660),西班牙最杰出的巴洛克画家
《煎鸡蛋的老妇人》(About Old Woman Frying Eggs),1618

该作品呈现了一个亲密的家庭场景,具有委拉斯开兹风格的深刻现实主义特征。一位老妇人处于构图的中心,正在从事煎鸡蛋的简单任务。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平底锅上,熟练地用勺子翻动鸡蛋。她的身旁是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瓜和一个酒瓶,目光直视着观者,表情仿佛在画框之外的叙述。两个人物都采用熟练的明暗对比来描绘,增强了他们的特征和服装的三维度和质感。艺术作品的前景充满了静物元素;厨房用具、黄铜研钵和杵、白碗和红洋葱都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性,每个物体都以精确的细节渲染,唤起感官。光线的运用非常巧妙,照亮了拍摄对象的脸部和金属物体闪闪发光的表面,创造出既动态又和谐的构图。通过这种描绘,委拉斯开兹不仅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快照,而且颂扬了在这些平凡时刻中发现的尊严。


蒂埃波罗(1696-1770)意大利
《摩西的发现》(The  Finding  of  Moses)(约1730-1735)

提埃波罗以一种轻松、不敬的方式处理了《旧约》中法老的女儿从芦苇丛中救出婴儿摩西的故事,其角色可能来自当代流行戏剧。


卡诺瓦(1757-1822)
《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1815—1817

这个著名的雕塑代表了希腊神话中宙斯和欧罗涅姆的三个女儿欧弗罗西妮、阿格莱亚和塔利亚。这三种恩典与阿芙罗狄蒂(维纳斯)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共同的友谊,或贞洁、美丽和爱等品质。传统上,美惠三女神以一种更静态的方式展示,其中一个姐妹面向其他姐妹的相反方向。相反,卡诺瓦设想了一个紧密团结的群体,通过互补的姿势和凝视、交错的手臂和一根雕刻清晰的窗帘绳联系在一起。


亨利·雷伯恩爵士(1756-1823)苏格兰人
《在杜丁斯顿湖滑冰》(Skating  on  Duddingston  Loch  about)1795

罗伯特·沃克牧师(1755-1808)是爱丁堡卡农盖特教堂的牧师。他于1780年加入滑冰协会。家族传统声称,雷伯恩在1784年为自己的娱乐画了这幅肖像,并于1808年送给了画者的遗孀。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幅画是大约十年后画的,可能是18世纪90年代在爱丁堡的流亡法国画家亨利·皮埃尔·丹卢克斯。然而,大多数人的意见保留了雷伯恩的归属。


夏尔丹(1699-1779)
《一瓶花》(A  Vase  of  Flowers)约1750-1760年

这是夏尔丹唯一幸存的花卉静物画,代表了他成熟作品的安静简单和技术精湛。这些花包括白色康乃馨、晚香玉和甜豌豆,下面的壁架上有一些掉落的花瓣和一朵红色康乃馨。它们被放在一个17世纪的蓝白代尔夫特花瓶里。夏尔丹非常受当代收藏家的欢迎,是所有静物画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在此。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我非常喜欢这幅作品是因为这个白底蓝花的瓶子,特别像我们中国传统的玉壶春瓶。而玉壶春瓶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瓷器的器型之一。


梵高(1853-1890)
《杏树盛开的果园》(Orchard  with  Apricot  Trees  in Blossom)1888

这是梵高在普罗旺斯阿尔勒画的一系列果园画之一。在背景中,当地的煤气厂就在右边。我们从写给他哥哥西奥的一封信中得知,这位艺术家打算将这幅特别的作品作为开花树木“三联画”的外翼。最近的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借助一个基本的透视框架设计了这幅画。



莫奈(1840-1926)
《埃普特河的白杨树》(Poplars  on  the  Epte)1891年

这些杨树生长在诺曼底塞纳河的支流埃普特河畔。这个地方离莫奈1890年定居的吉维尼小镇很近。这是莫奈在1891年春末和深秋之间创作的一系列白杨树画。他可能是在停泊在河中央的船上画的。


保罗·高更(1848-1903)
《布道后的幻象》 (The  Vision  of  the  Sermon)1888

高更在这里展示了布列塔尼Pont-Aven的当地妇女穿着传统服装。在右上角,两个摔跤的人物让人想起圣经中雅各和天使的故事,象征着肉体和精神之间的斗争。一位有着高更五官的牧师正在做一场关于这个主题的布道。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高更采用了他新的“合成器”风格,其特点是大胆的色彩、强烈的轮廓和扁平的视角,灵感来自彩色玻璃和日本木刻。


毕沙罗(1830-1903)
《谢纳维埃尔镇马恩河》(The  Marne  at  Chennevières)约1864-1865

这一场景以天空及其在缓慢流动的马恩河中的倒影为主。毕沙罗在1863年至1865年间在La Varenne-Saint-Hilaire村租了一所房子,可以在左岸看到。


瓜尔迪(1712-1793),威尼斯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The  Piazza  San  Marco,  Venice)约1775—1780年

瓜尔迪是继安东尼奥·卡纳莱托之后18世纪最著名的威尼斯风景画家。他的观点通常更加生动和大气。他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描绘了威尼斯公民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圣马可广场。

看到这幅画作的时候,第一时间拍下来发给爸妈,共同回忆一下我们美好的意大利旅行。


艾伦·拉姆齐(1713-84)苏格兰
当我观看这幅画时,画家对人像鼻梁上高光的处理深深打动了我。我竟然在想,我要是有这个技能,应用在给自己化妆上...


我在苏格兰国家画廊参观完毕后,前往王子街。在路上,我看到了位于高处的爱丁堡城堡。



名称:Princes St
地址:Edinburgh, UK

王子街,全长1.2 公里,是爱丁堡新城区最南端的街道,东至利斯街(Leith Street),西起洛锡安路(Lothian Road)。

艾伦·拉姆齐纪念碑(Allan Ramsay Monument)
地址:3 Princes St, Edinburgh EH2 2EJ, United Kingdom
艾伦·拉姆齐(Allan Ramsay,1686年10月15日-1758年1月7日)是一位苏格兰诗人、剧作家、出版商、图书管理员和经理。



皇家苏格兰格雷人纪念碑(The Royal Scots Greys Monument)
地址:West Gardens Cottage, Princes St, Edinburgh EH2 2HG, United Kingdom
它是为了纪念 1899 年离开爱丁堡参加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苏格兰皇家格雷人队。罗斯伯里勋爵于1906年11月16日为其揭幕。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两个共和国——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布尔战争或第二次布尔战争。这场战争,英国虽然赢了,但是代价非常大,也是大英帝国的一个分水岭。我发现英国对自己殖民的历史真是堂而皇之,毫不掩饰。


此处是观赏爱丁堡城堡全景的绝佳位置,因为在Google地图上都显示“Panoramic view Castle”。此时,樱花的柔美为这硬朗的城堡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色彩。。



王子街分为南北两侧,从不同方向拍摄樱花和城堡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视野。樱花盛开,如梦似幻;城堡巍峨,古老石墙见证历史沧桑。



在王子街上还有一家星巴克,其二楼的落地窗正好对着王子街。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推荐,但当我亲自上到二楼时,发现视野不如预期。可能因为我是傍晚去的,玻璃反光很严重。



我逛到星巴克后就往回返,王子街公园也种植了梦幻的樱花和盛开的郁金香。




熊士兵沃伊泰克纪念碑(Wojtek the Soldier Bear Memorial)。
地址:4 Princes St, S Charlotte St, Edinburgh EH2 2HG, United Kingdom
这座纪念雕像是一座波兰士兵和他的熊沃伊泰克的大型青铜雕像,旨在纪念在二战中服役的波兰士兵。这只熊是从伊朗收养的,战争结束后,它和他的公司一起被转移到苏格兰东南部,并于 1947 年搬进爱丁堡动物园。这座雕像于 2015 年在王子街揭幕。我以前在网上看到这只二战熊的故事,都以为是段子,来到爱丁堡才知道,这是真事!


位于樱花树下的王子街公交车站,让等车在春天也成为了一种惬意的体验。



王子街与下沉式的王子街公园由一组台阶相连。



皇家苏格兰学院(The Royal Scottish Academy)位于苏格兰国家画廊北侧,坐落于王子街。该学院于 1826年在爱丁堡创立。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仿照希腊多立克神庙。


仔细看房顶,上面有一尊大型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四个角上各有一对雕刻的石制狮身人面像。



亚当·布莱克纪念碑(Allan Ramsay Monument)
地址:Edinburgh EH8 9HZ, United Kingdom
亚当·布莱克·FRSE(Adam Black FRSE,1784年2月20日-1874年1月24日)是一位苏格兰出版商和政治家。他创立了A&C Black出版公司,并出版了第7、第8和第9版《大英百科全书》。


有轨电车穿梭在繁忙的王子街上。


前一天在超市买的食物还有剩余,因此我直接回酒店了。其实我每天经过威瓦利桥时,都可以望见苏格兰国家画廊和远处的爱丁堡城堡。



高高的围栏,在绿油油的叶子中,大白杜鹃格外显眼。


我们原计划一天前往格拉斯哥,但因我妈胃不适而取消,于是我们在爱丁堡逛了半天后,她回酒店休息,我继续在爱丁堡游览。而当天,重访了部分我前一天参观过的地方。酒店门口的这棵樱花树为我们此次爱丁堡之行增色不少。


清晨,爱丁堡常笼罩在难以驱散的浓雾之中,导致能见度不佳。与其他城市不同,爱丁堡在一年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里都沉浸在阴雨和雾气之中。因此,如果没有见过雨中和雾中的爱丁堡,那才是一种遗憾。

我们的酒店就位于科伯恩街(Cockburn St),一条维多利亚时期的老街道。好像也是因为周杰伦在此拍摄过什么,因此有些中国游客在此打卡留念。


科伯恩街(Cockburn St)打破了以前中世纪的封闭模式,蜿蜒连接了高街到火车站(1846 年启用,但当时只能通过皇家大道狭窄而陡峭的小巷进入),提供更平缓的坡度和更宽的通道。


这条街道保留了中世纪的模式,两侧房屋大部分都是四层左右的高度。路上怎么这么多垃圾箱!



街道两侧排列着各色店铺,包括餐厅、纪念品商店以及琳琅满目的杂货店。




在爱丁堡繁忙的历史街区,不时见到身着苏格兰民族服装的街头艺人吹奏着风笛。


特隆柯克(Tron Kirk)已矗立在爱丁堡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近400年,现为市场。


名称:Royal Mile

爱丁堡最主要的两条主要干道:一条是王子街,另一条就是现在所处的皇家英里大道。皇家英里大道连接了爱丁堡城堡和荷里路德宫,自西向东包括以下街道:城堡广场(Castle Esplanade)、城堡山(Castlehill)、草坪市场(Lawnmarket)、高街(High Street)、修士门(Canongate)、修道院斯特兰德(Abbey Strand)。


这座看上去捧腹大笑,穿着苏格兰传统红格子,带有卡通风格的人像雕像为爱丁堡传奇筹款人汤姆·吉尔津(Tom Gilzean)。汤姆·吉尔津是爱丁堡儿童医院慈善机构一位杰出且鼓舞人心的大使,他一生致力于为有价值的事业筹集资金。无论风雨无阻,汤姆都会出现在皇家大道上,穿着他标志性的格子呢长裤,搭配他的 ECHC 系列罐头。作为一名功勋卓著的退伍军人,他于2019年去世,享年99岁,一生筹集了超过100万英镑。 


英国的标志性红色电话亭不仅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独特景观,而且在伦敦奥运会上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Fringe Shop的门口装饰充满了童趣,采用了古拙和木质的材料精心拼凑出卡通人物的形象。


这圣吉尔斯大教堂背后,是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雕像(Adam Smith Statue)。只要对经济学稍有了解,都应该知道他的代表作《国富论》。


在圣吉尔斯大教堂旁的议会广场上,面向爱丁堡老城区的高街,矗立着Mercat Cross。它不仅是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而且像苏格兰其他地方一样,重要的公民公告也在这里发布。在爱丁堡,影响整个苏格兰的皇家和议会公告都会在Mercat Cross公开宣读,这种做法从宣布君主制继承到召集议会大选一直延续到今天。Mercat Cross首次被提及是在1365年的一份宪章中,自那以后,它经历了不断的修复和维护。


爱丁堡的政府机构,大门上悬挂着英国国旗和苏格兰旗。



我们再次造访了圣吉尔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在这里,苏格兰王冠般的尖顶被薄雾轻轻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前文说了西门的两侧是壁龛,里面有苏格兰君主及其配偶的小雕像,包括(从左到右,亚历山大一世,大卫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圣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都铎,罗伯特·布鲁斯、詹姆斯一世和詹姆斯四世)以及四位牧师。





圣吉尔斯大教堂在诸多世界知名的教堂中,
这些宏伟的建筑往往以其精美的石刻细节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心雕琢,每一处装饰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石刻艺术在教堂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门楣到窗棂,从柱头到飞檐,无不体现出雕刻师的高超技艺和无限创意。这些石刻不仅美化了空间,更通过各种图案讲述着圣经故事、圣徒传说或是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例如,常见的葡萄藤纹样象征着丰收与祝福,而天使和圣人的形象则传递着神圣与守护的信息。

此外,石刻的风格和技术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哥特式教堂的石刻往往线条流畅、造型纤细,强调垂直感和向上的动力;而罗马式教堂的石刻则更为厚重,形式简洁,展现出一种沉稳的力量感。无论是细腻的花纹还是生动的人物雕像,这些石刻都是工匠们对美学和信仰深刻理解的体现。





我曾在前一天路过高等法院的这个地方。


高等法院,前一天也路过此处了。





街边


街边的


街边的咖啡店



什么在皇家英里大道上,会出现这么窄的门呢?


苏格兰的威士忌享誉全球,因为我不喝酒,所以就没有尝试,拍几张照片就权当我喝过了。




Kiltane,一家位于英国的本土羊毛品牌店,是选购羊毛制品的好选择。进店逛了一圈后,我们选购了两条围巾。


托尔布斯教堂的尖顶隐约可见,周围弥漫着轻薄的雾气。


前一天,我在网上查看爱丁堡的城堡门票时,发现我想要的时间段已经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来不及参观了。第二天,我来城堡门口碰运气,在我们可选的时间段内依然没有余票。所以,爱丁堡之行留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爱丁堡城堡位于山顶,从城堡门口沿台阶而下,我们环绕山脚走一圈,看到城堡的全貌。



爱丁堡城堡山下为王子街,此时樱花盛开,白色花瓣随微风飞舞着。



地址:1 Castle Terrace, Edinburgh EH1 2DP, United Kingdom

我在地图上发现花园王子街旁边有一家日式拉面馆。这家店不仅顺路,而且我妈的胃没有完全好,她也想吃点面类食品,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吃午饭。


 内部干净整洁,但点餐上菜的速度稍慢,我中间还去催了一次。



我们点了两碗面,总共花费了29.5镑。不得不说,英国的物价确实挺高的。



用完餐后,我们抓紧时间,再逛一下王子街花园。


圣卡斯伯特教区教堂(The Parish Church of St Cuthbert)位于王子街公园。这座教堂可能创建于7世纪,现在的建筑于1894年完工。





在教堂旁边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静静地立着一只流浪狗的雕塑。


罗斯喷泉(Ross Fountain),一个铸铁制喷泉,设置于1872年。


安全的一侧为爱丁堡城堡另一侧为。



城堡高高地矗立在山上,而山下的樱花盛开。



我们抓紧时间回到酒店取行李,然后前往火车站准备去约克。由于前两天从伦敦到爱丁堡的火车被取消,我有点焦虑了。到了火车站,我就紧张地查看屏幕。看到“On Time”的标志后,我心里才踏实下来。



火车按时到达约克火车站。现在的约克站建于1870年代。在约克火车站的站台上,我也看到了像伦敦那样摆放的挂起的板子,这是为了方便使用轮椅的乘客出行。


我在车站看到火车车厢外面有标志,表明不同车厢的特殊用途。一些车厢专为放置自行车而设计,而其他车厢则特别为使用轮椅的乘客提供了便利。


可以将自行车放在火车站,出了车厢蹬着自行车就可以走了。我在欧洲一些小的火车站都见到过类似的情形。



火车站虽然不大,但这里却经营着三家在英国常见的超市,基本食物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这个火车站有多个出口,我询问了一位警察小哥我应该从哪个门出去。他非常友善,直接带领我穿过车站。由于火车站门口正在进行一些道路维修,他特意带我走了一小段。

从约克火车站南门出,迎面即是一小段城墙。


去酒店路过米克尔盖特城门(Micklegate Bar)。穿过墙壁的入口叫做Bar,而不是Gate。

我们到酒店办理入住,结束当天游览。


Micklegate下部分建于12世纪,顶层建于14世纪,修复工作于2017年底完成。至少有六位在位君主通过这扇门。


早晨,我们从酒店出发步行前往约克最重要的景点——约克大教堂。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带有院落的房子。透过栅栏望去,这里竟是约克市议会的所在地。



我们过桥横跨了乌斯河(Ouse River),来到了约克老城的主要景点集中的对岸。乌斯河不是很长,英格兰中北部的一条河,约百公里。约克位于约克谷,这是一片平坦肥沃的耕地,也是乌斯河和Foss河的交汇处。



名称:York city walls

自罗马不列颠时代以来(占领时间大约从公元43年持续到410年),约克就一直被城墙所保卫。直到今天,城墙的很大一部分仍然存在,约克拥有比英国任何其他城市都多英里的完整城墙。它们被称为约克城墙、Bars墙和罗马城墙(尽管最后一个是用词不当,因为现存的石雕很少是罗马起源的,而且自罗马时代以来,城墙的走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墙壁一般高4m,宽1.8m。


路边有一棵形状奇特的树。我甚至无法分辨它是两棵树交织在一起,还是本来就是一棵树的两个分枝。


离乌斯河不远,便可遥望到约克大教堂矗立在道路的尽头。


圣伦纳德医院遗址(Ruins of St Leonard's Hospital),如今只是残垣断壁了。


名称:York Oratory
地址:Duncombe Pl, York YO1

在前往约克大教堂的途中,看到约克的另一座教堂。由于约克大教堂极为壮观,这座天主教堂的光芒被掩盖不少,许多旅游指南都不怎么介绍这座教堂。该教堂在1864年完工,塔高大约147英尺,从约克的大部分区域都能看到它。



教堂正门上方拱门上的雕刻非常精致,属于维多利亚时代。


街上的草坪上装饰着动物雕塑,但这只绵羊看起来怎么这么厌世脸呢?


名称:York Minster
地址:Deangate, York YO1 7HH
门票:18英镑(不包含登顶)。登顶需要另外付费。

我们没有预约,直接去教堂排队买票。网上提前预约的观众与现场购票的观众分别排两队。现场买票的观众队伍并不长,我前面只排了几个人。然而,就在快轮到我的时候时,教堂突然响起了警报。工作人员要求所有人先撤离。我询问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只是说有报警,让我们先出去,所有观众都一头雾水的往外走,我也不知道是发现了危险品、火灾警铃,还是正在进行消防演练。随后,我还看到救护车也到达了现场。


约克大教堂的英文名是York Minster,与其他大教堂通常称为Cathedral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称呼源于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当时,约克大教堂主要用于传教和教学,因此Minster作为一种尊称被采用。约克大教堂建筑架构建于13世纪至15世纪,历时二百多年才完工。都铎时期的亨利八世脱离了罗马教宗,建立了以君主为最高领袖的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中地位最高的精神领袖为坎特伯雷教堂大主教,他的副手则为约克大主教,由此可见约克大主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约克大教堂正面墙上,有一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雕像。原计划是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而建造,在女王去世前的一个月就已完工,结果是在其过世之后,由查尔斯亲手揭开这座雕像的面纱。雕像高两米,近两吨重。



附上官网的平面图、网上的平面图、教堂模型。




约克大教堂的中殿是欧洲最宽的,也是最高的中殿之一。大教堂中的哥特式风格是在12世纪中叶出现的。当时的大主教下令建造一座可与坎特伯雷相媲美的哥特式建筑。宽阔的中殿建于1280年代。

抬头望向那屋顶,初看之下可能会以为是由石头制成。然而,实际上这是木质屋顶,其上涂抹了一层仿石的颜色。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层颜色比下方的石柱要浅一些,但整体上,效果显得非常协调统一。



从中央通道向西看,就是素有“约克郡之心”之称的大西窗,建于1338年至1339年,带有装饰风格的曲线窗饰。上层石雕为独特的“心形”,所以也被称为“约克郡之心”。




位于大教堂北侧的墙上为带有早期英国风格的“五姐妹窗”。五姐妹窗包含世界上最大的13世纪灰色画玻璃。它建于约 1250年至1260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不列颠群岛最大的古代彩色玻璃窗”。该窗户于1923年至1925年间进行了修复,并重新献给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公殉职的英国女性。这是英国唯一一座专门纪念这些女性的纪念碑。“五姐妹”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清楚,流传着好几个版本,但都是推测。

五姐妹窗采用纯灰色设计,由五个柳叶刀窗户组成,每个柳叶刀窗户高超过16.3m,宽1.56m,填充有灰色玻璃,一共有由100,000块玻璃组成。


从中央通道向东看,为“大东窗”(Great East Window), 描绘了“最后的审判”的场景,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纪彩色玻璃。该窗口包含两个圣经循环:创造和启示,万物的开始和结束。窗户从上到下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国下面居住着天使、先知、族长、使徒、圣徒和殉道者,第二部分是27个旧约场景,从创世到押沙龙死亡。第三部分出现了启示录的场景,第四部分,即窗口底部,有一排历史人物。



建于15世纪的合唱团屏风将耳堂、中殿区域与合唱团(Quire)分隔开,通常也被称为“国王屏风”。屏风上共有15座接近真人大小的国王雕像,分布并不对称;左侧有7位,右侧则有8位。这些雕像包括从征服者威廉到亨利六世的英格兰国王。在红色的背景前,雕像头顶是石头和镀金的华盖。位于屏风上方的风琴,其制造年份可追溯至1832年。合唱团屏风是中世纪晚期教堂建筑的常见特征。它通常是圣坛和中殿 之间的华丽隔断,或多或少由制成的开放式窗饰木头、石头或锻铁组成。




最靠右边的国王为亨利六世。亨利六世的统治时期却是英格兰历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英格兰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外冲突,包括与法国的百年战争的最后阶段,以及国内玫瑰战争的爆发。这些冲突不仅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和人力,也加剧了贵族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亨利六世的精神崩溃和被废黜。


位于大教堂南侧的墙上,有一扇巨大的玫瑰花窗。“玫瑰花窗”直径达到了16.7米,建于约1230年至1260年之间。1984年,约克大教堂发生火灾,虽然窗户没有掉下来,但7000块玻璃伤痕累累,有4万多个裂缝和不同程度的损伤。后来技术高超的工匠的用了大约4年的时间又全部恢复原样。

“玫瑰花窗”名字听起来很浪漫,然而,这是为了庆祝英国著名的"玫瑰战争”结束而制作的。王室最早使用的玫瑰徽记是白玫瑰,代表约克家族;亨利·都铎(亨利七世)于15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红玫瑰。玫瑰战争持续了三十年,后来,亨利娶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为妻,两个家族握手言和。但这三十年中,英国旧的封建贵族的力量被极为严重的削弱,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大贵族几乎都被杀死。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之而起,所以,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唱诗班位于教堂的中间核心地带,始建于1361年至1420年间,有些教堂的大管风琴通常会位于唱诗班两侧,但约克大教堂的位于正中央,下方做为唱诗班的入口处,非常的独特。


近些年,管风琴经过了大规模维修,目前拥有5,300根单独的管道。



怪诞(Grotesque)是中世纪建筑的一个关键特征。在中世纪,宗教机构非常重要,往往装饰精美。怪诞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这些信仰机构增添了通常幽默和微妙的颠覆性色彩。




黄铜读经台的造型为一只雄鹰,包括鹰的身体、翅膀、爪子等。英国现存四五十个中世纪的黄铜鹰讲台,在中世纪晚期和都铎王朝早期(直到宗教改革时期)比较常见。



英国首相第二代罗金厄姆侯爵查尔斯·沃森-温特沃斯(Charles Watson-Wentworth)的葬礼纪念碑。


在约克大教堂的墙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雕塑。我在想,这些雕塑是否为那些曾为这座大教堂做出过贡献的大主教们呢?以眼前这尊雕塑为例,他的手里就托着一个约克大教堂的微缩模型。


这尊人物雕像手中捧着《圣经》。


亨利·德·珀西(Henry de Percy),出生于1273年,第一代珀西男爵,是一位中世纪英国富豪。


约克大教堂不仅拥有几块著名的彩色玻璃窗,其内的其他彩绘玻璃同样绚丽夺目。



看到教堂墙上的图案,想到Tiffany饰品的图案设计灵感是不是来源于此。


南耳堂(South transept)的天花板。


天文钟于1955年安装在北耳堂。该钟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约克郡、达勒姆郡和诺森伯兰郡基地执行任务的飞行员。目前,时钟不工作。


Chapter House 始建于 1260 年代,并于 1296 年之前完工。肋木屋顶确实是中世纪建筑的杰作,拥有色彩缤纷的面板和大量的镀金凸台。与其他教堂不同,没有中央柱来支撑屋顶拱顶。天花板是“独立式”的,看起来几乎悬挂在太空中。


Chapter House 共有八面墙,其中七面装饰着彩色玻璃。唯独一面墙上并未安装彩色玻璃。



在约克大教堂内部,具有各式各样的怪诞(Grotesque)雕刻。“怪诞”最初是埋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下废墟中发现的罗马装饰,被称为“grotte”,因此被称为“怪诞”。现在,我们将这个词与不自然、丑陋或扭曲的形式联系在一起,这些形式有能力震惊或吓到那些将目光投向它们的人。将怪诞描述为用来抵御邪恶,并提醒人们尘世与神圣的分离。




Chapter House门口,摆放了建筑模型。


2022年大教堂前壁龛添置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雕像,雕像创作的完整故事和进展在大教堂内展出。 


墙上神态各异的人物雕塑。下方的两个人物是不是各自持有不同的乐器?


教堂的祷告时间似乎已经到来。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一个个地布置场地。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向出口方向移动。


在结束参观之前,我们幸好没有错过一个重要看点:大西窗下面的正门被称为橡树门。门的中柱上立着圣彼得的雕像,但值得注意的是,门两侧的雕像都没有头部。这些雕像原本是有头部的,但在宗教改革期间遭到了破坏。英国从天主教改信新教之后,这两种宗教派别之间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新教徒清洗了一些教堂中的壁画,损毁了雕像,甚至敲碎了不少彩色玻璃。他们试图使教堂变得更加朴素,以此来区别于天主教的“奢靡”,却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矫枉过正。相比之下,约克大教堂的损失算是最小的。




在约克大教堂的彩色玻璃上,不仅取材于《圣经》的故事,还有一些徽章图案。


此时,墙边已经摆放了几排座椅,看样子他们的活动即将开始。


阳光穿过彩色的玻璃,斑斓地洒在石柱上,为它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墙上挂着各种徽章,每一枚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参观结束时,我站在教堂外回望,不禁再次赞叹其建筑的宏伟与精致。


这座教堂不仅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更是见证了历史变迁。


教堂门口的草坪上散布着一些小野菊和蒲公英。每当我看到这些蒲公英时,就会想起我们在美村宿舍的日子,那时我们的宿舍门前也有这样一片蒲公英。


带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外立面,往往装饰有石像鬼(Gargoyle)。说石像鬼是装饰,也不准确,因为本身具有实际用途。石像鬼是一种雕刻或成型的怪诞,带有一个喷口,用于将水从屋顶输送到建筑物的侧面,从而防止水从砖石墙流下并腐蚀两者之间的砂浆 。建筑师通常在建筑物上使用多个石像鬼来分流屋顶的雨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造成的潜在损害。在石像鬼的后面切开一个槽,雨水通常从张开的嘴里流出。石像鬼通常是细长的奇幻动物,因为它们的长度决定了水从墙壁引向多远。



圣迈克尔勒贝尔弗雷(St Michael Le Belfrey),一所英国圣公会教堂。


约克大教堂门口有免费的摆渡车通往火车博物馆,每30分钟一趟。我们时间有限,就不再去参观火车博物馆了。


Petergate是约克市中心的一条街道,分为High Petergate和Low Petergate。在中世纪时期,这条街紧邻大教堂的辖区。 由于大教堂是献给圣彼得的,因此得名“彼得门”,该名称最早记录于1190年左右。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条街仍然很重要。在18世纪和19世纪,部分街道被重建,约克大教堂前面的建筑物被拆除,以打开通往它的通道。


 在High Petergate和Low Petergate街道上,一些中世纪建筑幸存下来,全部用于商业用途。



Low Petergate 是观赏大教堂的绝佳视角,当地人也对此赞不绝口。走在狭窄的街道上,约克大教堂映入眼帘。从外部观看,精美花窗展现了不同的角度。


街道两旁的店铺色彩缤纷,每一家都有独特的颜色。这些颜色虽然分布不一,但整体上却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规律。



一位艺人在演奏小提琴,给这条繁忙的街道带来了一丝宁静。


在饰品店的橱窗里,陈列着许多绿松石色的饰品。尽管它们并非来自知名品牌,但依旧具有设计感。


沿着Low Petergate向前步行。当你回头时,会发现约克大教堂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出现在你的视野中。


在橱窗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巧克力甜点,令人垂涎欲滴。但是我实在不敢吃太多甜食,欣赏了一番,然后离开了。


当见到Ghost Hunt of York,就进入肉铺街(The Shambles)了。这条街道因其曾是屠夫宰杀动物的场所而得名。


The Shambles 是约克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街道,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而闻名。这些建筑中的一些可以追溯到14世纪。街道非常狭窄,两旁排列着许多木结构建筑。建筑物遮挡了狭窄的街道,避免阳光直射,这意味着展示的肉可以保持新鲜更长时间。


橱窗里摆放着一套迷你架子鼓,上面写着英国经典乐队“The Beatles”的名字。回想起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尾声,当保罗·麦卡特尼深情地演唱《Hey Jude》时,那一幕无疑点燃了全球乐迷的热情。


长队似乎是在排队购买约克小鬼。



在网上看到许多人都在推荐这家黄油啤酒,虽然也有人说踩雷。进店后,我注意到了用中文写的标识,猜测店家可能在中国做过营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我本来就非常喜欢喝黄油啤酒。之前去环球影城时也特意买了一些。此外,这家店还允许顾客拍照。一杯的价格是4.99英镑。





红色电话亭和邮筒,曾是英国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电话和手机的普及,这些已不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它们仍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


漫步在石板路上,很多店家的橱窗里都或多或少摆放着约克小鬼的身影。传说中,这些小鬼是古时约克城的守护灵,它们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安全与和平。



曾经有五条小巷通向肉铺街,但这些建筑物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现在这些道路通向一个很大的开放空间,现称为肉铺市场。在露台广场上,有多家餐饮店提供快餐、咖啡和甜点等。设有户外长椅供人用餐。但是我们希望找到一家室内餐厅,既可以用餐,也可以休息。因此,我们只是逛了逛便离开了,尽管我们本想试试英国的鱼和薯条。



在丁字路口,矗立着诸圣教堂。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



地址:15 Piccadilly, York YO1 9PB

我们错过了午饭时间,查APP显示这家店还在营业,而且顺路,就来此吃午饭了。听名字,以为类似于大排档的餐厅,实际还是很整洁的快餐店。我们两个人点了一份,找店员切开。就这一份餐,我们两个人吃起来都挺撑的。




用完午餐,我们继续旅程,步行前往克利福德塔。


克利福德街(Clifford Street)的建筑外立面大多为砖红色,风格统一,其涵盖的区域位于罗马 Eboracum 的城墙外。


名称:Clifford's Tower
地址:Tower St, York YO1 9SA

约克城堡(Clifford's Tower)是一座要塞建筑群。它包括一系列城堡、监狱、法院和其他建筑,这些建筑均位于乌斯河南侧,并在过去九个世纪中建成。其中,现已毁坏的中世纪诺曼城堡通常被称作克利福德塔。这座城堡最初根据威廉一世的命令建造,目的是控制前维京城市约尔维克。在成为具有重要水防御功能的主要防御工事之前,它曾经历过动荡的早期历史。1684年发生的一场大爆炸导致剩余的军事防御设施不再适宜居住,此后,约克城堡继续被用作监狱及其他用途,直至1929年。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克利福德塔的参观价值似乎不高,内部空间不大,也没有更好的视野。因此,我们只看了其外观。


在克利福德塔的台阶前,一侧是约克债务人监狱(York Debtor's Prison)。该监狱始建于1701年至1705年间,最初用作县监狱。根据1702年的议会法案《破产债务人救济法》,其功能得以确立。从1952年开始,该监狱成为了约克城堡博物馆的一部分,供公众参观。


在克利福德塔的台阶前,另一侧是约克城堡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原是约克女子监狱,直到1929年关闭。其都铎、哥特和维多利亚风格的监狱建筑在1935年被拆除。


在看到克利福德塔后,我们开始往回走。沿着克利福德塔街走,我们发现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约克和塞尔比地方法院。



路过了大名鼎鼎的Betty's午茶店。据说女王每次来约克时都会选择在这里享用下午茶,因此吸引了众多顾客。原本计划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也想尝试一下。但看到门口有人在等位,我们只好放弃了。


早晨,我们沿着乌斯河前行,由于阳光直射,并不方便拍摄照片。然而,到了下午,光线变得柔和了许多,天空也展现出了湛蓝色。



返回酒店取完行李后,我前往火车站。由于之前的经历,我已经快有心理阴影了。到达火车站,首先确认列车是否On time。我计划乘坐的是16:02分的车次,终点为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



英国的火车并不宽敞,因此想在座位前放置行李箱可能会有些困难。我的行李箱只有20寸大小,可以举起来放到行李架上,或者在两个想背的座椅之间找到一点空隙放进去。下车时,我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箱遇到困难,于是向前排的一位大哥求助;他非常热心地帮助了我。

这一路上,我很不踏实,因为我购买的是split票。尽管价格优惠,但需要在中途更换座位。具体来说,我的座位只保留到行程的一半,之后的部分已经卖给了其他乘客。理论上,我需要穿过几个车厢去找到新的座位。开心的是当时同一车厢内有空闲的座位,所以我避免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火车抵达了国王十字火车站,这是一座非常大的车站。站前的广场指示标志非常清晰。


当天的伦敦早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尽管如此,我们也决定出门了,毕竟在伦敦,下雨太常见了,如果下雨就不出门,那就没法玩了。因为酒店无法提供早餐,所以我们去最近的麦当劳吃早饭,当然附近也有其他的选择,我们实在是懒得多走了,反正就是吃个早饭嘛。


忽然觉得有点想笑,在北京有的时候会在上班路上买麦当劳当当早饭谁。我没想到来到伦敦依然把麦当劳作为早餐。


地址:英国 London, 伦敦
门票:开放式

国王十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火车站,还是一个关键的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有地铁站,而且附近有多条公交线路。虽然我们可以坐地铁去海德公园,但考虑到伦敦地铁大站步行也挺累的,所以在附近乘坐公交反而最便捷。海德公园有许多出入口,考虑到我们参观海德公园结束之后,还要去白金汉宫,因此选择从东北角的入口进入海德公园。


没过几分钟,车就来了。根据我在伦敦乘坐公交车时的观察,一些公交车配备有清晰的显示屏,向乘客展示本站及车次信息。然而,有些公交车并未装备显示屏。


我们下车后步入海德公园,便见到几位正在练习骑马的小姐姐。在市中心这片寸土寸金的绿地之中,竟然设有专门的马术练习场地。




小时候,我听说过海德公园,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一个被称为“演讲者的角落”(Speakers' Corner)的地方。在那里,几乎任何话题都可以被公开讨论。然而,当我们到达时,由于不确定是否是因为下雨,反正那里没有人。


草坪绿油油的,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大地上。一群鸟类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间自由地漫步。


海德公园占地面积约1.42平方千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公园。1066年以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16世纪上半叶,亨利八世将这里作为狩猎场的一部分。海德公园被九曲湖(The Serpentine)分为两部分,道路弯曲交叉。作为仅在伦敦停留游览几天的游客,不必把海德公园完全逛遍,选择一条主要路线即可。我们从东北角进,前往湖边,再去白金汉宫。


海德公园,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树木挺拔而茂密,遮天蔽日,仿佛是精心布置的绿色屏障。漫步其中,呼吸间充满了清新的空气,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巨大氧吧中。之前看到有人晚上在海德公园遭遇危险,我还有点担忧。然而,当我亲身踏入海德公园,所感受到的只有宁静。国外的公园有不少都是这种情况,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白天游览无忧,晚上不宜久留。




帝国骑兵青铜雕塑,于1906年建成。


海德公园内设有几条专门用于马术练习的路线。因此,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那里练习骑马。


在九曲湖岸边,一排野鸭子静静地站着。


在湖边,我恰好遇见一家有落地窗的咖啡馆。于是,我决定进门喝点咖啡,顺便歇歇脚。虽然风和雨都不大,但两者夹杂在一起时,感觉有点冷飕飕的。店里除了咖啡,还提供一些简餐。



咖啡馆里摆放着许多露台座椅,它们在雨中已被完全打湿。




在浓郁的咖啡香气中,观察窗外湖中天鹅优雅地展示它们的姿态,同时悠闲的野鸭在湖边扑腾。



在海德公园,我见到了一棵棵英格兰山楂,它们开满了紫红色的重瓣小花,被雨水打湿后,更加娇艳欲滴。



海德公园不仅仅是伦敦的一个地标,它更是城市中的一片净土,给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在这里,可以远离尘嚣,静享片刻的宁静与和谐。



茂盛的缬草,在春日里轻轻摇曳。


在英国,欧洲七叶树也是一种常见植物。


海德公园是有多个出入口的开放式公园。我们穿过伊丽莎白女王门,愉快地结束了在海德公园的漫步。


惠灵顿拱门(Wellington Arch)建于1826年,以纪念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拱门上的雕塑高约12.2米,是英国较大的铜雕塑之一。这座凯旋门最初承载了惠灵顿公爵的巨大骑马雕像,因此得名。1912年,它被替换为“和平降临在战争四马车”雕塑,这尊青铜雕像描绘的是胜利女神耐克驾驭着一辆古老的四马战车。


尽管惠灵顿拱门上的雕塑已更换为胜利女神的形象,但在其附近又增设了一座惠灵顿公爵的雕像。


Royal Artillery Memorial(皇家炮兵纪念碑)于1925年揭幕,旨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49,076名皇家炮兵士兵。当时在西线,炮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海德公园通往白金汉宫的这条街名为宪法山(Constitution Hill),实际并没有山。道路两侧,一侧是绿园(The Green Park),一侧是白金汉宫花园(Buckingham Palace Garden)。


地址:英国 London, 伦敦邮政编码: SW1A 1AA

白金汉宫门口每天固定时间都有卫兵交接仪式。不同的月份,交接仪式的具体时间会有所不同,请根据您的访问时间提前进行查询。如果想近距离观看,建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来占位。如果像我们这种“看多多少算多少”的佛系心态,准时到达即可。我们到达白金汉宫侧面时,已经围了几层观众。


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位于伦敦的主要寝宫及办公处,也是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在英国历史上的欢庆或危机时刻,白金汉宫也是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03年至1705年,在此兴建了一处大型建筑“白金汉屋”,构成了今天的主体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成为英王正式宫寝。 



说实话,白金汉宫门口的换岗仪式显得有些疲疲沓沓,缺少精气神。透过栅栏,我都能感觉到那股“班味”。



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Victoria Memorial)矗立在白金汉宫的门口。纪念碑中央的塔顶装饰着一座镀金青铜的胜利之翼雕像,这座雕像立于地球仪之上,手中紧握胜利者的手掌。在胜利之翼的下方,是代表“坚定”的化身,手持指南针,指针指向正北。而“勇气”的象征则握着一根棍棒。

在纪念碑的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鹰雕塑,象征着帝国的力量。此外,还有几尊重要的雕像分布周围。一尊是登基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像,面朝白金汉宫的反方向;另一尊是母性的雕像,面向白金汉宫;正义雕像面朝西北;真理雕像则面向东南。这些雕像均由重达40吨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展现了精细的艺术工艺。




纪念碑的四个角有巨大的狮子青铜雕像,分别代表和平(手持橄榄枝的女性人物)、进步(手持火炬的裸体青年)、农业(穿着农民服装、手持镰刀和禾捆的妇女)、制造(穿着现代服装的铁匠,拿着锤子和卷轴)。




忽然,人群中一阵骚动。原来是骑马的士兵绕了一圈后回到了白金汉宫门口。我之前以为巡游已经结束,没想到竟然赶上了巡游的末尾。




海军和军事力量雕塑(Naval and Military Power)。


站在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前,我终于能勉强把白金汉宫的正面全景捕捉进镜头。


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四周被一个小环岛环绕,该环岛上的一个方向正对着一座建于20世纪初的华美大门,称为“加拿大门”。英国女王不仅是英国的君主,也担任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女王。(以我的价值观,不怎么能理解这种。)


步行前往特拉法加广场时,路标非常清晰,方便游客导航。如果去大本钟,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步行也不远。



兰开斯特宫(Lancaster House)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建于1825年,被绿植遮挡得只能看到顶层。《唐顿庄园》曾在这里取景。


街边种植了许多花草,形成了一片淡淡的白色花海。


马路对面为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s Park)。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进入公园,沿着与林荫路平行的道路前往特拉法加广场。


路边的墙内伸出一颗巨大的紫藤。



英国皇家学会,听着像是研究皇家相关的内容,实际全称为“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其职权相当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


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女王的纪念碑。在二战期间,白金汉宫被轰炸了九次。1940年,当乔治六世和 伊丽莎白女王在宫殿里时,一枚炸弹落在宫殿的院落中,许多窗户被炸毁,教堂被毁。国王和王后被拍摄到视察他们被炸毁的房屋,新闻片镜头在英国各地的电影院播放。就在这时,女王有一句著名的宣言:“我很高兴我们被轰炸了。这让我觉得我可以直视伦敦东区。"意思是英国国民正在受苦,作为国王绝不能苟且偷生,整个二战期间白金汉宫都是英国王室的驻地,国王全家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也赢得了很多民众的好感。


白金汉宫前方的这条路名为“林荫路”,名字与它的景色相符。这条路也经常出现在新闻中,所以眼前的场景并不陌生。我甚至想象深秋季节时,这条路会显得多么闪亮。




皇家炮兵布尔战争纪念馆(Royal Artillery Boer War Memorial)靠近圣詹姆斯公园,于1910年揭幕,纪念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牺牲的1083名皇家炮兵。(对外殖民战争死的,在今天还继续堂而皇之的纪念呢,就说这帮英国人吧,可能压根就不认为自己国家给其他国家带来灾难。)


约克公爵纪念柱(Duke of York Column)是为了纪念乔治三世国王的次子约克公爵弗雷德里克王子(Prince Frederick)。约克公爵是法国大革命战争期间英国陆军总司令,领导军队改革成为一支精干的现代化军队。1827 年他去世后,根据高级军官的提议,整个英国军队一致同意放弃一天的工资,为公爵建造一座纪念碑。


皇家海军陆战队纪念碑(Royal Marines Memorial)上雕塑着一名手持刺刀步枪的海军陆战队员,他正保护着受伤的战友。


皇家骑兵博物馆(Household Cavalry Museum)的背后面。本来在道路的尽头应该看到海军部拱门(Admiralty Arch),不巧的是当时正在维修,整个结构都被遮挡起来了。


詹姆斯·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是最早到达新西兰的英国人。


在街边看到一棵


名称:Trafalgar Square
地址:Trafalgar Sq, London WC2N 5DS英国

该广场以特拉法加战役命名,这场战役是英国海军在拿破仑战争中与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该战役于1805年爆发,但直到1835年才如此命名。自 1200 年代以来,特拉法加广场周围的遗址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地标。现在的广场原址上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封闭式庭院——国王马厩。乔治四世将马厩迁至白金汉宫后,该地区重新开发,直到 1844 年才开放。

中心52米高的纳尔逊纪念柱有人守卫由四只狮子雕像组成。广场上有许多纪念雕像和雕塑。


第四个基座(The Fourth Plinth)是特拉法加广场的西北基座。它最初是为了放置威廉四世的骑马雕像,但由于缺乏资金而空置。2022年揭幕了马拉维约翰·奇伦布韦雕像(Statue of Malawi’s John Chilembwe)。当时,非洲人不被允许在白人面前戴帽子,奇伦布韦戴着一顶帽子,也是表现出一种反抗姿态。

1915年,他领导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农民举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起义者驱逐了白人庄园主,夺回了自己的土地。却又因为在是否攻占布兰太尔的问题上,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坐失良机。让殖民当局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从境外调入正规部队参与镇压。奇伦布韦在起义中身亡,但依然在尼亚萨兰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查尔斯·詹姆斯·纳皮尔将军雕像(Statue of General Sir Charles James Napier)。查尔斯·詹姆斯·纳皮尔爵士(1782年–1853)是英国陆军半岛战役(拿破仑战争中主要的一场战役),后来也参与殖民印度。


名称:The National Gallery
地址:Trafalgar Square, London WC2N 5DN, United Kingdom
门票:免费。最好提前预约。

国家美术馆位于特拉法加广场,建于1824年,收藏了13世纪中叶至1900年的2300多幅绘画作品,免费开放。提前预约的观众在正门右边排队,没有预约的观众在正门左边排队。我预约了门票,我记得依然排队约20分钟吧。



 国家美术馆的门口,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喷泉。



我们到达时,馆内正在举办一场特展。我们参观了普通展览区,那里的展品非常丰富。由于时间限制,我们只能匆匆浏览一番,走马观花。



菲利皮诺·利皮(Filippino  Lippi)(约1457-1504)
《圣母与圣子》,约1485年
圣母玛利亚坐在风景中,喂养耶稣(这在上面的树上被一只鸟带着一条虫子给它的幼鸟呼应)。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
《安西代圣母》,1505年
拉斐尔为佩鲁贾圣菲奥伦佐教堂的安西代家族礼拜堂画了这幅祭坛画。为了应对其受限环境的挑战,拉斐尔受到启发,创作了他早期职业生涯中最壮观、最坚定的祭坛画之一。圣母两侧是巴里的尼古拉斯和施洗约翰,他们是守护神和他儿子的圣徒。施洗者抬头凝视着他细长的水晶十字架,指向基督,预见到他的激情。祭坛画被分成和谐的三部分是精心几何规划的结果。然而,高耸的拱形建筑是事后才想到的,是在这幅画进展时添加的。拉斐尔的解决方案的高明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教堂般的空间的幻觉,而这个空间可能根本不存在。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
《蒙得受难》,约1502—1503年
基督的身体悬挂在一个又高又细的十字架上,将构图从中间分开,与逐渐消退的雾蒙蒙的黎明景观形成鲜明对比。两边的太阳和月亮指的是他去世时发生的日食。天使在类似于弥撒时用来装酒的圣杯里接他的血。字母I.N.R.I代表拉丁语lesus Nazarenus Rex ludaeorum(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的国王)。
圣母和福音传道者约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们小心翼翼地悲伤地绞着手。跪在地上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圣杰罗姆,他是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也是唯一没有出现在受难现场的人物。这是城堡城圣多梅尼科一座供奉杰罗姆的教堂的祭坛画。


费德里科·巴罗奇(Federico  Barocci)(约1533-1612)
《猫的圣母像》,大概是1575年左右
这个神圣的家庭的特点是不同寻常的非正式和活泼。圣母哺乳婴儿基督,而圣约瑟夫俯身观察。施洗者圣约翰通过悬挂一只金翅雀(基督受难的传统象征)来戏弄猫。



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
《Eva Gonzalez》,1870年
冈萨雷斯(1847-1883)于1869年2月成为马奈的学生。他画她穿着一件漂亮的白色连衣裙。虽然不适合绘画,但它让人想起18世纪女艺术家穿着最好的衣服描绘自己的自画像。这幅静物画是在让·巴普蒂斯特·蒙诺耶(1636-1699)之后创作的。


乔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1724-1806)
Whistlejacket,约1762年
罗金厄姆第二侯爵的获奖赛马Whistlejacket以全尺寸呈现。作为一名专业的马画家,斯塔布斯故意在空白的背景下描绘了没有骑手的哨子夹克,使观众只关注阿拉伯种马的雄伟之美和无拘无束的力量。


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内解决了午餐。馆内的用餐区域相当热闹,其中售卖简餐的咖啡厅几乎找不到空座,而餐厅的情况则稍好一些。我们选择了一份鱼沙拉和一份鸡肉作为午餐。


用完午餐,沿着白厅街(WhiteHall)前去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我在英国国家美术馆排队的时候,碰见一位中国小哥跟我说这条路有点堵车,步行和坐车时间差不多。




沿着白厅街(Whitehall)和议会街(Parliament St.)走下去,可以看到一些人物雕像。剑桥公爵乔治(Prince George, Duke of Cambridge)的雕像由爱德华七世国王于1907年揭幕。这位公爵是乔治三世国王的孙子,同时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作为一名职业军官,他在1856年至1895年间担任了英国陆军的军事首脑。


德文郡公爵(Statue of the Duke of Devonshire)的雕像于1911年揭幕。他是1875 年至1903年间英国三个政党的领袖。



黑格伯爵纪念雕像(Earl Haig Memorial)于1928年开始建造,旨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西线指挥官的黑格伯爵道格拉斯·黑格。建成时,雕像的骑马姿势、制服以及马的解剖结构和姿势均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二战女性纪念碑,在2005年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揭幕。纪念碑的两侧展示了二战期间女性所穿的制服和工作服,看起来就像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挂起来的。


地址:10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因为这是英国首相官邸的地址。其实游客来此,也只能从栅栏向内张望一下,看不到太多,但是毕竟是全世界闻名的地点,还是想亲眼看看。唐宁街10号的房子看起来并不古旧,但其作为英国首相官邸的历史却和英国首相之职的历史差不多长,已经有280年了。1735年,英国的第一位首相把这栋乔治二世两年前赐予自己的房产改建成首相在伦敦的宅邸和办公室。与之毗邻的一座豪宅,原属英格兰君主居所的白厅(White Hall)的一部分,也被一并赐予了首相沃尔波尔。于是,这栋看似不起眼的民居,与其背后的豪宅一起,后来成为了英国政治的中心之一。



和平纪念碑(The Cenotaph)本来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纪大战结束而建。现在一战和二战的一些纪念活动都在此举办。


沿议会街直行,便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议会大厦。若乘地铁前来,在威斯敏斯特站(Westminster Station)下车。


抬头望去,一架飞机划过天际,议会大厦的顶端映衬其间。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议会大厦比邻而居。


名称:Westminster Abbey
地址:Dean's Yard, London SW1P 3PA, United Kingdom
门票:30英镑(65岁以上为27英镑)。
据说在祷告时间排队参观,可以不买票。需要提示的是祷告时间参观不能拍照,毕竟他们正在举办仪式。
西敏寺的门票也可以用Buy 2 for 1优惠,但必须现场买票,我看到有人去得晚,当日票售罄了。根据我的行程安排,我计划下午去西敏寺,因此我就提前在线购票,放弃了Buy 2 for 1的优惠。毕竟,我在爱丁堡已经赶上一次门票售罄了,不能重蹈覆辙了。

Westminster Abbey 有的不同的翻译方法,一个是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另一个是西敏寺。但是伦敦还有一处西敏寺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不要搞混了。虽然西敏寺大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同样历史悠久,但通常游客参观的是这座议会大厦旁边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在西敏寺旁边,还有一座12世纪的教堂,名为“圣玛格丽特教堂(St Margaret’s Church)”,也被称为“下议院教区教堂”。


西敏寺自1066年起就是君主加冕教堂,也是三十位君主的长眠之地。现在的教堂建筑由亨利三世于1245年下令兴建,是英国最重要的一座哥特市建筑,中世纪的盎格鲁萨克森圣人神龛位于教堂的中心位置。西敏寺也是3300多人的墓地,其中许多人在英国历史上享有盛誉:君主、首相、诗人、科学家、无名战士等等。也就是说,能埋葬在这,有点配享太庙的意思了。



修道院的北门,上面有玫瑰窗和飞扶壁。


建筑外墙的石鬼像,也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


先放一张西敏寺的平面图。


北耳堂于13世纪由亨利三世建造,其玫瑰窗描绘了基督和使徒。




达尔文的纪念碑。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1882年4月19日逝世。


约翰·哈维船长和约翰·赫特船长的联合纪念碑(Captain John Harvey and Captain John Hutt memorial )位于中殿,建于1804年。他们在1794年法国海岸的海军胜利中双双受重伤。赫特在失去了一条腿,因伤重不治身亡。


中殿西端,于1495 年完工。


中殿大西门内的地板上,是无名战士的坟墓。这名身份不明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阵亡。他的葬礼在1920年11月11日,即战争结束两周年时举行。葬礼持续了一周,期间约有125万人参观墓地。这座坟墓是修道院内唯一一块禁止行走的地板石,外国国家元首的每次访问都从参观它开始。


站在中殿,目光不自觉地随着尖肋拱顶向上望。中间的屏风,左侧为牛顿墓(Isaac Newton),右侧为斯坦霍普纪念碑(Stanhope monument)。






教堂中央的高坛和坛屏。


南耳堂的玫瑰窗。


沃尔夫将军纪念碑(Monument to General Wolfe)旨在纪念沃尔夫陆军少将的杰出贡献。他因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取得的胜利以及成功攻陷魁北克而受到赞誉。


皮尤圣母协会(Our Lady of Pew)崇敬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并定期在修道院举行弥撒和静修。


亨利七世圣母礼拜堂,也简称为亨利七世教堂,是一座大型圣母礼拜堂 ,由亨利七世国王的遗嘱支付。这座教堂采用晚期垂直哥特式风格建造。有几位君主的坟墓,包括爱德华五世 、亨利七世、 爱德华六世 、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 詹姆斯一世 、 查理二世 、乔治二世和 苏格兰女王玛丽。

它以其吊坠和扇形拱顶式天花板而闻名。天花板并不是真正的扇形拱顶,而是伪装成扇形拱顶的腹股沟拱顶。从外面看,教堂的墙壁由飞扶壁支撑,每个飞扶壁都是多边形塔的形式,顶部有一个圆顶。教堂的中心是亨利七世和他的妻子约克的伊丽莎白的坟墓。


自1725年以来,这座教堂一直是巴斯骑士团的母教堂,其成员的横幅悬挂在摊位上方。 



亨利七世圣母礼拜堂的西窗是为了纪念约翰·马克斯·邓普顿爵士(1912-2008年),他是一位非常慷慨的捐助者,致力于修复这座教堂。中间是君主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普的纹章,以及国王查尔斯三世和巴斯勋章的纹章。


最东端是英国皇家空军教堂,有一扇彩色玻璃窗,专门用于纪念在1940 年不列颠战役中阵亡的人士。


墙上石刻的皇冠雕像。


地毯同样带有标准。


约翰·德莱顿纪念碑(John Dryden)。在西敏寺,有不少文学家的纪念碑,我没有一一拍摄。


西敏寺内有一个宁静的小院落,可通过连廊进入。


小回廊的院落中间设置了小喷泉。



在宁静的院落之中,抬头便能瞥见议会大厦的一角。


修道院的北回廊,曾经被僧侣用于私人学习。



草坪边缘放的是除草机吗?简直太可爱了!


约瑟夫·威尔科克斯(Joseph Wilcocks)曾是西敏寺的院长,于1756年被埋葬在他为家人专门建造的墓穴中,该墓穴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中殿西端,现为圣乔治教堂。他的纪念碑下面,中央为约克大教堂浮雕。


理查德·泰瑞尔纪念碑(Monument to Richard Tyrrell),曾经的海军少将。


自1066年威廉加冕以来,已有40位英国君主在西敏寺加冕。加冕椅为一把古老的镀金木椅,放在红色窗帘前的高台上。这把椅子上装有苏格兰国王加冕的斯康石。


在我们参观结束后,我们向前走去。同时,准备参加祷告活动的观众已经开始排队。


西敏寺的大西门,上方是10尊20世纪不同教派的基督教殉道者的雕像。这些雕像于 1998 年雕刻。




西敏寺学者战争纪念碑(Westminster Scholars War Memorial)于1861年建造。 它纪念在两场战争中丧生的19名西敏寺学校的学生:10人死于1854年至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9人死于1857 年至1858 年的印度兵变。一场战争是英法抢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权,一场是殖民其他国家。


纪念碑由一根高大的粉红色花岗岩柱子组成,柱子上刻有一圈大约一半的空白盾牌,顶部是波特兰石柱和雕像。 柱子顶部的雕像描绘了圣乔治屠龙,下面是一个带有四个哥特式壁龛的灯笼层,里面有忏悔者圣爱德华(面向东方)、亨利三世(面向西方)、 伊丽莎白一世(南方)和维多利亚女王(北方)的雕像。 柱子矗立在带有四个花岗岩壁柱的石头底座上,每个壁柱顶部都有一个狮子石像,位于三个八角形台阶上,周围环绕着铁栏杆。


西敏寺的对面为卫理公会中央大厅(Methodist Central Hall)。


路边有一棵树,它的叶子像爬山虎一样缠绕在树干上。


名称:Palace of Westminster
地址:London SW1A 0AA, United Kingdom

大本钟(Big Ben)是俗称,原称钟塔(the Clock Tower),于1859年竣工。2012 年,大本钟更名为伊丽莎白塔(the Elizabeth Tower),以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五十周年。大本钟是西敏宮的附属钟塔,也是伦敦的地标建筑。


该宫殿(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国议会的会议场所,因此被称为“议会大厦”。它还有其他几个名称,包括“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和“西敏寺宫”。这座建筑最初建于11世纪,当时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英格兰国王的主要住所。然而,在1512年,一场大火烧毁了皇家公寓,导致君主搬到了相邻的白厅宫。尽管如此,宫殿的其余部分继续作为英格兰议会的所在地,而该议会自13世纪以来一直在那里举行会议。到了1834年,宫殿遭受了第二次更大的火灾,这次大火烧毁了宫殿的大部分区域,但大厅得以幸存,并被纳入了后来建造的替代建筑中。


威斯敏斯特宫有三座主塔。最大和最高的是98.5米的维多利亚塔(Victoria Tower),占据宫殿的西南角。塔的底部是君主入口,君主每次进入宫殿参加议会开幕或用于其他国家场合时都会使用。


15米高的拱门上装饰着华丽的雕塑,包括圣乔治、安德鲁和帕特里克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


众多的塔楼为建筑的天际线增添了活力。



乔治五世国王雕像。


西敏寺和议会大厦仅一街之隔。现在回头看到的西敏寺,是亨利七世圣母礼拜堂部分。


金禧日晷(Golden Jubilee Sundial),是于2002 年,为女王登基五十周年委托制作的日晷。



宏伟的议会大厦与经典的红色双层巴士共同构成了伦敦在全球的独特形象。


威斯敏斯特大厅外的克伦威尔绿地是哈莫·索尼克罗夫特(Hamo Thornycroft )铜像的所在地,该雕像于1899年在争议中竖立。


议会大厦共有1100多个房间、100个楼梯和4.8公里的通道。可惜,议会大厦不接待外国游客,所以没能入内参观。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铜像。这位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于1599年,不是出生于1485年的托马斯·克伦威尔。他在英国历史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和分歧的人物,一方面被看作是分裂和专制的象征,另一方面也被认为推动了英国的法制和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在议会大厦的斜对面,坐落着乔治街政府办公室。


议会大厦的院子中盛开的白色小花好像是丁香。


转至议会大厦的北侧,西敏寺桥横跨泰晤士河。站在桥上,泰晤士河两岸的风光一览无余,同时这也是一个可以从斜侧方将议会大厦景色尽收眼底的绝佳地点。因此,在这里拍照的游客非常多。


在西敏寺桥,才能看到八角形的中央塔楼。这座塔楼高 91 米,是宫殿三座主塔楼中最矮的一座,它矗立在建筑中部,紧邻中央大堂上方。


议会大厦的设计采用了垂直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在15世纪流行,并在19世纪哥特式复兴期间回归。议会大厦的大厅建于11世纪,在1834年的火灾中幸存下来。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大本钟时,我并没有觉得很特别,毕竟它只是一个钟。但当我真正亲眼见到它时,我才被感受到它的精致和华丽。尤其是表盘的蓝色,显得典雅而别致。


参观结束后,我们乘地铁返回酒店。在国王十字火车站下车后,建筑涂满了色彩鲜艳的图案。


早晨,我再次在麦当劳吃早餐。用餐后,我穿过小马路,到对面乘坐公交车,目的地圣保罗大教堂。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国王十字火车站并列而居,坐落在大英图书馆和国王十字车站之间,于1868年启用。之后也在不断改建,自2007年起正式称为“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现在去往诺丁汉等英国城市,以及去往巴黎的国际列车,都在此进出。旁边的钟楼高76米。


火车站正面是圣潘克拉斯万丽酒店,由万豪国际集团管理。这座包括公寓在内的建筑群,名为St Pancras Chambers,曾在1935到1980年代作为铁路办公室使用。至于原建筑的上层部分,则在2005至2011年间,经曼哈顿阁楼公司之手,转变为公寓用途。



名称:St. Paul's Cathedral
地址:St. Paul's Churchyard, London EC4M 8AD, United Kingdom
门票:25英镑(可以用Buy 2 for 1,需要提前预订)。参加礼拜可以不需要费用(我没试过)。此教堂可以登顶,但因为要爬台阶,我们就放弃了。
交通:地铁Thameslink线,在Blackfriars下车。公交17路,在St. Paul's Cathedral下车。公交N63路也可以达到。

我记得圣保罗大教堂需要凭借预订单在现场购买门票了。向工作人员出示预订单后,他们告知我无需再付款,因为我已经购买了门票。另外,门票还包括了讲解器的使用。

刚下公交车,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湛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云朵悠闲地飘动,圣保罗大教堂的轮廓显得尤为壮观。圣保罗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举办过庄严的国家宗教仪式,包括惠灵顿公爵的国葬、维多利亚女王钻石禧年、乔治五世银禧年、丘吉尔的国葬 、伊丽莎白二世银禧年金禧年钻石禧年、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礼等等。


直到二十世纪末,圣保罗大教堂都是伦敦天际线上最高的建筑,如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景观。圆顶高111米,顶部为十字架。建筑设计者是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法国圣宠谷教堂受到的启发。南侧立面有一只凤凰雕刻,下面的碑文是“Resvrgam”,拉丁文的意思是“重生”,象征浴火重生的凤凰。


教堂上方是圆顶,还有八个光井,环绕着石廊的栏杆阳台。该圆顶重达65000吨,顶塔重700吨。


大教堂的西面采用了古典门廊,有两层楼高,并由成对的科林斯柱支撑。门廊的下层延伸到过道的整个宽度,而上层则定义了其后面的中殿。门廊上层与两侧塔楼之间的间隙由带有拱顶窗户的狭窄墙壁桥接。左右两个塔楼,南面被时钟填满,而北面则空无一物。


在圣保罗大教堂门口矗立着安妮女王的雕像。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合并,称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乔治三世时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维多利亚女王时的大英帝国的基础。


塔楼的顶部支撑着菠萝形状的镀金尖顶。圣保罗(St. Paul)即使徒保罗,原本大力迫害基督教徒,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耶稣显示神迹、大声质问他为何不断迫害基督教徒,被圣光闪瞎的保罗于大马士革治疗了好一阵才康复,並且皈依基督教,西面的山墙就是描绘这段故事。


中殿,望向合唱团。大教堂长约175米(包括大西门的门廊),其中中殿长68米,唱诗班长51米。中殿宽度为37米,耳堂宽度为75米。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圣保罗大教堂委托艺术家创作了一件装饰中殿南北墙的建筑模型。



第一代惠灵顿公爵(1769-1852)死后,以国葬规格葬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室。教堂中殿的左面有为惠灵顿公爵而建立的纪念碑。惠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结束了长达12年的拿破仑战争。滑铁卢战役后,惠灵顿公爵担任过两次首相,并且保留着陆军总司令的职务直到他去世。


教堂朝向西侧的大门。


当我抬头仰望穹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顶点的眼孔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万神殿。圆顶的窗户三个一组,由八个包含雕像的镀金壁龛隔开,并在外部重复了柱廊的图案。圆顶主要展示了圣保罗生活中的八个场景。



后殿的三个窗户可以追溯到1960年,描绘了服务和牺牲的主题,而边缘的徽章则代表美国各州和美国 武装部队 。石灰木镶板包含一枚火箭——这是对美国在太空中取得的成就的致敬。


从视觉上,内部像是有八个拱门。在1860年修整时,将分隔中殿与唱诗班席的屏风撤掉,並开始规划在穹顶加上镶嵌画。



墙上的镶嵌画讲述的主题是耶稣之死和复活,也有描绘圣保罗的壁画以及四位传道士的镶嵌画。这幅耶稣之死是十九世纪才完成的。






在翻修期间保持礼拜的连续性。祭坛和唱诗班被移至中殿,甚至管风琴也被拆除并转移到威灵顿公爵纪念碑后面的北中殿过道上。







具有扩音效果的布道台。


在1812年战争期间,白宫被烧毁的事件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愤慨的事情;然而,Dolly Madison因此被英国人视为英雄。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为下令烧毁白宫的罗伯特·罗斯(Robert Ross)少将立了一座纪念碑。


约翰·托马斯·琼斯雕像(John Thomas Jones)。琼斯(1783年至1843年)是一位英国皇家工程兵军官,在19 世纪初的许多欧洲战役中发挥了领导工程作用。琼斯受到惠灵顿公爵的尊敬,并要求他就防御工事提供建议,包括直布罗陀防御现代化。


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墙面上呈现出斑驳的光影。






有一尊名为“母亲与小孩”的雕塑。请其他游客帮我们和这尊雕塑合影,这样也很有纪念意义。


原来的壁画和高坛在1940年被轰炸摧毁。后殿于1958年落成美国纪念教堂。它完全由英国人民的捐款支付。荣誉榜上有超过28,000名美国人的名字,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前往英国或驻扎英国的途中献出生命。它位于教堂祭坛前。后殿的三扇窗户可追溯到1960年,描绘了服务和牺牲的主题,而边缘的徽章则代表美国各州和美国武装部队。




圣保罗教堂以其精美和华丽的装饰吸引着我们,久久不愿离去。游览完毕后,我们前往伦敦塔桥。在教堂南门附近,紧邻国家消防员纪念碑的地方,当地正在举行一场消防宣传活动。


我们来到泰晤士河边,眼前的伦敦塔桥(Tower Bridge)宛如镶嵌在河面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碎片大厦(The Shard)高达309.6米,是英国最高的建筑,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


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20多公里,所以在市区,常常能看到飞机起飞之后,低空飞行的画面。


意大利航空的A330。本文所有飞机型号,都是花镜框帮我识别的。


意大利航空的A330。



建筑外墙玻璃倒影了天空和白玉,以及对面的碎片大厦。


以前总在建筑顶层见到风见鸡,这是风见鱼吗?




泰晤士河上Uber boat在运营。我们后来也乘坐了这类船只。


这座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桥就是伦敦桥(London Bridge)。它与伦敦塔桥(Tower Bridge)都位于泰晤士河上,是两条平行的桥梁,尽管它们的名字听起来很相似,但确实是两座不同的桥。


塔桥是一座上开悬索桥,这种设计使得桥面可以在有船舶需要通过时打开,确保了泰晤士河的航运通畅。恰好我们在泰晤士河畔漫步时,碰到了开桥过程。


地址:London EC4R 9HA, United Kingdom

在泰晤士河畔与伦敦塔门口交汇处,有几家连锁餐厅。我们决定在Paul de Cafe享用午餐。点了两份三明治和一些马卡龙。三明治冰凉且风味平平。虽然餐厅柜台展示的甜点看上去十分诱人,但所选的马卡龙却过分甜腻。







名称:Tower of London
地址:London EC3N 4AB英国
门票:34.80英镑(用了Buy 2 for 1,带着优惠券去门口买票。)

伦敦塔,不是塔,而是宫殿和堡垒,坐落于泰晤士北岸。而城堡名字的来源是其中的白塔。居住于此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义上它至今仍是英国王室宫殿。先附平面图和示意图。



伦敦塔历史上一侧紧邻泰晤士河,同时被一条护城河环绕。然而,在1841年,由于供水不足,驻军中爆发了疾病,导致数人死亡。为了防止因沟渠溃烂而引发的进一步健康问题,政府决定采取措施。他们下令将护城河排干,并填满泥土。


在城堡外侧摆放着一些走兽的雕塑。这些雕塑的设立原因不明,但城堡内曾有饲养野生动物的历史。于摄政公园的伦敦动物园开幕,这里的动物园就关闭了。


伦敦塔建筑群一共21座塔楼。中间塔(Middle Tower)和拜沃德塔(Byward Tower)被一座横跨干涸护城河的桥隔开,守卫着城堡入口。在中间塔楼的前面曾经有一个瓮城。现在检票处在中间塔前。





拜沃德塔(Byward Tower)的名字可能源自 by-the-ward,并提供通往外区的通道。拜沃德塔拱门通向外区。前面是水巷,曾经比现在低十英尺。左边是薄荷街。 1810 年之前这里一直是皇家造币厂。这里也是许多自卫队守卫居住的炮台。


在伦敦塔内漫步,四周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抬头望去,却能瞥见现代建筑映入眼帘。



伦敦塔的入口内设有钟楼,其目的是在发生袭击时发出警报,负责制造长弓、弩、弹射器。


韦克菲尔德塔(Wakefield Tower)最初称为布伦德维尔塔 (Blundeville Tower),是伦敦塔中最大的塔楼之一,建于1220年伦敦塔第一波改造期间。正是在这个时候,亨利三世国王建造了现在位于建筑群内的城墙,并沿着城墙建造了一系列防御塔或住宅。

韦克菲尔德塔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国王的寓所。它与兰索恩塔 (Lanthorn Tower) 相对应,兰索恩塔内有女王的公寓。这座塔是用迫击炮将大致方形的石头砌成的。它很宽,直径约15m,高两层。现在它配备了几个小窗户和一些漏洞。它的屋顶有一个锯齿形。


血腥塔(Bloody Tower)与韦克菲尔德塔(Wakefield Tower)相连,于16世纪得名,因为据信这里是塔内王子被谋杀的地点。




在城堡内部,有若干出入口可供游客进出城墙进行游览。靠近泰晤士河一侧的城墙,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欣赏周围风光的绝佳地点。站在城墙上,你可以享受到登高望远到塔桥。


韦克菲尔德塔(Wakefield Tower)里面有一些家具,比如王座(不是那个时代的)、箱子、吊灯等。



兰索恩塔(Lanthorn)是亨利三世女王住所的一部分,于1774年被大火烧毁。现在的建筑建于19世纪。爱德华一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 (1307年—1327年) 在伦敦塔居住时,就住在城堡的东侧。兰索恩塔最终被改建为国王的寝宫。


白塔(White Tower)是要塞,也是主楼。入口位于地面以上,位于面向泰晤士河的南面,可通过木制楼梯进入,如果发生攻击,可以拆除该楼梯。



庭院里,几位演员正投入地表演着戏剧,游客们则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



在伦敦塔的城墙上,还可以捕捉到一幅独特的景象:远处高耸的碎片大厦与近在咫尺的古典伦敦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古今交汇之美。


沿着古老的城墙漫步参观,途中会经过许多历史悠久的塔楼。而且很多塔楼都是双层的。



盐塔(Salt tower)在要塞的东南角,建于1230年代末,是国王亨利三世要求的一系列修改的一部分。盐塔最初被称为凯撒塔,后来被称为巴里奥尔塔。这座塔之所以被称为“盐塔”,可能是因为盐极其昂贵,只有最大的贵族才能获得。盐可能储存在这座塔中。

盐塔本质上是圆形的,但添加了第二个更具防御性的方形塔。屋顶呈锯齿形。大厅的墙上有许多囚犯涂鸦。还可以了解被拘留在那里的囚犯所受到的不同类型的待遇。



衣柜塔(Wardrobe Tower)现在大部分已毁,仅剩圆形塔的墙壁。这座塔最初收藏了国王的个人物品,包括他的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柜塔逐渐成为存放所有属于国王并需要保存之物的地方。因此,负责看管国王财产的机构——枢密室诞生了。枢密室与议院共同构成了英国中世纪政府的两部分。

私人衣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从负责管理国王的个人财产到成为国王的副首长。至少从1454年起,私人衣柜就将其所在地设在衣柜塔内。到了16世纪,私人衣柜将其所在地移至白塔的庭院内。


现在塔内设有展览。


滑铁卢街区(Waterloo block)建于1845年,原为826名士兵的军营。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整个历史上,它都是要塞最大的建筑,与军官宿舍同时建造,后者现在成为燧发枪手的总部。现主要用作行政办公场所,故为行政大楼。在国际上,它被称为藏宝室,即存放英国王室珠宝的房间。自1967年起它们就被放置在此。顾客可以排队参观皇室的珠宝,但禁止拍照。



2023年,伦敦塔挂上国王查理三世的新徽章,纪念君主的更迭。


房顶的方向指示都是带着皇冠的。


燧发枪手博物馆位于滑铁卢街区的东侧。燧发枪团总部是一座新中世纪建筑,由第一代惠灵顿公爵、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阿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建造。它是在1840年城堡内发生火灾后建造的,这场火灾摧毁了一个仓库。


埃及航空波音777(也可能是777-200)。


伦敦塔外墙的的滴水嘴。


演员在二楼挥舞着长长的假辫子,而游客用演员的长辫子在头上比划拍照。


名称:Tower Bridge
塔桥可以购票参观,登桥参观。我们只是站在泰晤士河畔远远看看就可以了。

塔桥是一座一级保护建筑,结合了拱门 、 悬索桥。直到1960年,还是悬臂桥,最初建于1886年至1894年之间,横跨泰晤士河 ,靠近伦敦塔。

这座桥的建造是为了连接居住在伦敦桥以东的39%的伦敦人口,相当于一边是曼彻斯特,另一边是利物浦的人口。

这座桥长290米,包括桥台,由两座65m的桥塔组成,上层由两条水平走道连接,以及一对可以打开,以允许运输的中央开合器。塔桥已成为伦敦知名地标。



英国航空A380-800。


阿联酋航空A380-800。


英国航空波音777。


名称:Uber Boat
码头名称:Tower Millennium Pier
地址:Lower Thames St, London EC3N

从伦敦塔参观出来后,沿着泰晤士河步行几百米走到码头。我们从伦敦塔坐到西敏寺站,即Tower Millennium Pier到Westminster。在窗口或者自助机买票均可。



我们是中途上船的乘客。当船停靠码头后,上船的人数取决于下船的人数。因此,我们等待了几艘船才能登船。我记得大概等了半个小时。


登上船后,可以从正面看到塔桥。伦敦奥运开幕式上的那一幕经典,贝克汉姆手举火炬,穿越了塔桥。


对讲机大楼(Walkie Talkie),高525米。据说这座大楼建成后,周围的居民基因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高温炙烤的感觉。经过详细调查才发现,原来罪魁祸首就是这栋大楼。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导致大楼外立面形成了一面天然的凹面镜,每到晴天就会聚集所有热量,导致大楼前的广场温度骤升。行人如同置身"火炉"。最终大楼不得不增加了遮阳板,这下子变丑了,还导致整栋大楼的商业价值也一跌再跌。


塔桥中间能够开启,因此即便是较高的船只也能顺利通过泰晤士河。


从船上望去,伦敦塔中的白塔显得格外醒目。



上文提过的伦敦桥,这座桥在塔桥的下游。



南华克桥(Southwark Bridge)的主体颜色是绿色,并配以明亮的黄色作为点缀。


在一排现代建筑中,上午参观过的圣保罗大教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巴洛克风格大穹顶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伦敦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是横跨泰晤士河的独特步行桥。



海湾航空787划过碎片大厦的顶部。



此时乌云压上来。不一会儿,雨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桥上驶过的红色巴士,用中文写的“留学生海外的家”。


金融城,是伦敦的金融中心,距离圣保罗大教堂不远。


金禧桥,为了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五十周年纪念而建。


坐落于泰晤士河旁的伦敦眼。




伦敦眼也近在眼前了。快到码头停岸时,雨停了,伦敦的雨真的是来的快,去的也快。


皇家空军纪念碑(Royal Air Force Memorial) 在码头附近,于 1923 年揭幕,致力于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皇家空军的伤亡。


我们的船到岸之后我岸上出口边走。就在此时我被小偷盯上了,一直跟着我,后来拉开我的包,好在东西没有偷走。


名称:Covent Garden

从西敏寺乘坐几站公交就能到达考文特花园。考文特花园位于伦敦西区,是一个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剧场的街区,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此外,这里还有各种购物和餐饮设施。




这个街区真是人头攒动,走了一段路后,感觉有点走不动了,便没有继续去室内逛,随后便返回了酒店休息。



我早上出发去温莎城堡。原计划是到达伦敦的第一个晚上住在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第二天再前往温莎。但因为改主意第二天去汉普顿宫参观,这个计划被打乱了。所以,在英国的第九天,我从国王十字站坐地铁去帕丁顿,然后继续前往温莎。


看了吧,地铁路线又调整了。伦敦的公共交通,罢工会停运,检修也会...


帕丁顿站(London Paddington station)从1838年就是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在伦敦的终点站。到帕丁顿就不能不提到帕丁顿熊,它源自英国儿童文学,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并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喜爱。


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牺牲的大西部铁路员工的纪念碑。



帕丁顿熊的铜像。


不时有路过的乘客在长椅上与帕丁顿熊合影。


温莎不远,但需要换乘一次火车。具体来说,你需要在Slough站进行换乘。



温莎有两个火车站可供选择,分别是温莎-伊顿中央(Windsor & Eton Central)和温莎伊顿河边火车站(Windsor & Eton Riverside)。两个火车站应该都可以,我们最终选择了温莎-伊顿中央站。



车站的很大一部分已被改造成购物中心和餐饮店。


我们之前买苏格兰围巾的品牌店,在温莎火车站也有连锁店。


在礼品店的入口处,一个憨豆先生的人形立牌引人注目。回想起他在伦敦奥运开幕式上弹奏音乐的意外登场,那真是英国人极具创意的一笔。


名称: Windsor Castle
地址:Windsor SL4 1NJ, United Kingdom
开放时间:温莎城堡每周二和周三关闭。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于周一、周四、周五和周六开放,但周日不在此参观,周日仅开放做礼拜。

从火车站门前的小路走出来,就是温莎城堡。维多利亚女王青铜像位于温莎城堡前。



参观温莎城堡要经过一道安检,然后进入温莎城堡参观区域。



温莎城堡的中区(Middle Ward)是一个大约15米高的土丘,城堡被称为“圆塔(The Round Tower)”,以一座12世纪的原始建筑为基础,19世纪初向上延伸了9.1米,以形成更加雄伟的高度和轮廓。圆塔实际上并非圆柱形。塔楼目前的高度因与其宽度不成比例而受到一些批评,认为这是对中世纪结构的破坏。




好像是木绣球花。



温莎城堡的栏杆上,装饰着精致的王冠造型。


圣乔治大门对着温莎国家大厅,有栅栏无法进入。后续参观时,我们会绕到另外一侧继续参观。此处只能窥见一个区域。



查理二世(Charles II)骑马的青铜雕像。



在这里免费借用讲解器。英国这点还是不错的,借讲解器不需要押护照。


在服务中心,摆放着温莎堡建筑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游客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温莎堡的整体布局。



先放一张景点的平面图吧。



在中区,主要是围着圆塔(The Round Tower)行走。


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的一角,我们最后会回到这里参观。



我们先去参观温莎城堡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国家公寓(State Apartments)和玛丽女王娃娃屋(Dolls' House)。


在北侧的平台,詹姆斯河(River Thames)河畔风格一览无余。


怪不得许多皇室子弟选择去伊顿公学,原来伊顿公学离温莎城堡非常近。站在温莎城堡的平台上,可以一眼望见被植物半隐半现的伊顿公学礼拜堂(The Chapel of Eton College)。


好像是伊顿公学的草坪吧?


温莎城堡的户外区域也种植有黄色的水仙花。


参观国事公寓(State Apartments)和玛丽女王娃娃屋(Dolls' House)需要在此排队。幸运的是,排队时间并不长。虽然室内场所富丽堂皇,但遗憾的是禁止摄影,因此尽管我逛了很长时间,却未能留下任何照片作为纪念。之前查看的一些旅游攻略对这里不太推荐,主要原因之一是室内禁止摄影。



我进入室内参观时看到咖啡厅,我想不如在这里用完午餐,之后再继续逛。用餐时,我不禁想起故宫坤宁宫中那异常火爆的下午茶。明明就是很普通的甜点,仿佛只要在那用餐,就能感受昔日帝后一样的生活,真的就是脑补出来的氛围感。怎么没有人推荐在温莎城堡内用午餐呢?


买了两份这种牛肉派,外层是pie,切开是热气腾腾的软嫩牛肉。


温莎城堡的上区由许多主要建筑组成,被城墙包围,形成一个四边形。眼前的这座建筑就是我们刚才参观的国家公寓另一面。国家公寓沿着城堡的北部延伸,东墙沿线有一系列建筑物,南部是私人皇家公寓和乔治四世国王门,西南角是爱德华三世塔。护城台和圆塔构成了西边缘。


圆塔下方矗立着查理二世(Charles II)骑马的青铜雕像。


在城堡这儿,我拍摄了一会儿低空飞过的飞机。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如果圆塔上升起英国国旗,那就说明女王/国王在家。


温莎城堡也有换岗仪式,可是这卫兵看着也太没精神了。


欧洲之翼(汉莎的子公司)A319。


英国航空的A319或A320。


温莎城堡的石嘴兽形态各异。


温莎城堡设置了室外的咖啡厅,但室外的咖啡厅基本不售餐。


下区位于圆塔下方和西侧,可通过诺曼门到达。下区最初主要采用中世纪设计,大部分下区在维多利亚中期翻新或重建,形成“一贯的哥特式结构”。下区拥有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和大部分与嘉德勋章相关的建筑。



圣乔治礼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一座中世纪晚期垂直哥特式风格的城堡礼拜堂。它是皇家特有教堂(君主直接管辖的教堂)。圣乔治礼拜堂由国王爱德华三世于14世纪建立,并于15世纪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这座城堡属于君主制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该教堂曾是许多皇家仪式、婚礼和葬礼的举办场所。在19世纪,圣乔治教堂和附近的浮若阁摩尔花园(Frogmore Gardens)取代威斯敏斯特教堂,成为英国王室选择的墓地。我们去的那天是圣乔治礼拜堂例行的关闭时间,所以未得进入参观。




我们参观了城堡区后,前往漫漫长路(Long Walk)。漫漫长路不在温莎城堡的收费区域内,先退还讲解器,出温莎城堡后,我们再绕到漫漫长路。因为不想走错路,先后咨询了两位穿制度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竟是无一例外地亲切热情,可能是因为代表英国王室形象,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亲切热情,可能因为他们代表着英国王室的形象。与其他景点相比,他们的服务态度明显更优。(并不是说其他景点的服务就不好。)


城堡外的小路有一座低调的教堂,主要是本地人会去此祈祷。


春天,温莎的锦带花盛开了。



漫漫长路(Long Walk)是温莎城堡门前的一条绿荫道,它的道路起伏不定,翠绿的草坪从中央延伸至两侧,种植着茂盛的欧洲七叶树。我觉得沿着这条路散步一段距离就足够了,因为它的全长有几公里,走完全程会很累,也不是特别有必要。



满满长路,刚好对着温莎城堡的南翼建筑。




因为如果只来漫漫长路是不用买门票的,所以有些当地人也来此休闲娱乐。



漫漫长路一旁的房屋上,挂着紫藤。


温莎城堡区域可以说是抬头即可看飞机了,英国航空波音777。


我们结束温莎城堡的游览,往火车站走去。


火车站的建筑外立面上刻着1897年。英国许多基础设施的建造年代相当久远,其中不少建于十九世纪。


火车站附近也有梦幻的紫藤。


温莎-伊顿中央火车站的轨道,有些小野花在顽强的生长。



在火车上拍到的标识:不要拿脚踩椅子!有的老外很没素质,穿着鞋就踩在椅子上(当然不穿鞋也不对)。可别给老外洗地什么松弛感和鞋干净了。就是没!素!质!


到达国王十字火车站后,尽管四处都有清晰的指示牌,我却依然无法找到地铁站。我先后咨询了两位工作人员,最终才成功找到了地铁站。




早晨一边在麦当当吃早饭,一边通过玻璃窗拍当地的出租车。不同的涂装,简直太可爱了。




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的时候,抓紧在街上拍一下当地的出租车,实在是太可爱了,萌萌的。



早晨抵达大英博物馆的时候,博物馆还没开门,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游客打伞冒雨等着开门。嗯,也有不打伞的猛人。可别总说什么国人旅游累了,国外热门景点博物馆门口,排队的也不少。


等到博物馆开门,游客鱼贯而入,行进队伍速度倒是很快。




进门先买了一本展览图书。虽然不想给大英博物馆花钱,但是展览图书还是需要的。
官网可以下载展览分布图。服务中心也销售导览手册,有中文版本,6英镑。

之前一直看到网上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参观之后,感叹此话非虚。
不仅是中国,从其他国家掠夺的也不少,估计埃及人也做不到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有些人会试图洗白,声称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抢夺的,有些是通过购买或接受捐赠得到的。然而,在乱世中,所谓的“购买”,特别是珍贵文物的购买,背后往往隐藏着龌龊的勾当,四舍五入为趁火打劫。中国馆中一些文物的来源是“捐赠”,实际也得看看是什么人在捐赠,比如效忠英国王室当买办商人的某位英国爵士。
此外,一些对文物不关心的人信誓旦旦地说文物在国外博物馆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说这话的人就不知道《女史箴图》及其修复过程。展柜上一些来源于中国的稀世珍宝,甚至都没有标注本身的标准名称。

具体展品在后面写。


本来想在博物馆吃午餐。到了餐厅被告知必须有预约才能接待,我们只好出博物馆再找餐厅。




在马路旁偶遇到一栋现代化大楼,有色块状的玻璃好像马赛克拼成的。


我之前看过这家店的推荐,以英国当地的鱼和炸薯条为主。毕竟来英国一趟,不能连鱼和炸薯条没吃到吧。这家店有各式各样的炸鱼。鱼质鲜美,虽然不健康,吃起来好解馋。服务很一般,还要收服务费,一共44.89镑。





用餐后,我们返回酒店。预定的送机服务准时到达。与接机的司机相比,送机的司机驾驶技术明显更稳。希斯罗机场位于伦敦第四区,我们从市中心出发,一直驶向城外。伦敦第三区已经算是比较靠近城外。此地的环境与市中心截然不同。在前往机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片居民区,那里的房屋和街道都维护得非常干净整洁,居住环境宜人。




抵达希斯罗机场后,我们的旅行愉快地结束了。





罗塞塔石碑(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埃及,公元前196年。
高1.12米

听过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吧,“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这件文物就展示了楔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上方用埃及象形文字(也被称为“圣书体”,是楔形文字的一种)、中间用当时的通俗文字(也被称为“埃及草书”),下方的希腊文字(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亚历山大帝国之下)篆刻了同一段文字。它的发现促成人们对埃及古代象形文字手稿的现代解读。石碑上的文字是祭司代表会颁布的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诏书。

这块石碑是怎么出现在英国的呢?18和19世纪之交,英国跟法国为了埃及主权交战数年,当1801年法国战败投降,学者准备将罗塞塔石碑偷偷运回法国时,却在一艘开往法国的船上被英国外交官发现。所以,罗塞塔石碑不在埃及,也不在法国,而是自1802年起陈列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并公开展示。




中东
亚述雕塑和巴拉瓦特大门
公元前900年﹣前700年

纪念碑石雕和浮雕是许多古亚述(现在的伊拉克北部)宫殿和神庙的显著特征。雕塑展品包括两个巨大的人首翼狮像和一个巨大的站立狮子像,前者来自于尼姆鲁德的国王亚述纳齐尔帕二世(King Ashurnasirpal II,公元前883年﹣前859年)宫殿的入口,后者来自于伊什塔尔沙拉特·妮菲神庙。

沙尔马那塞尔三世(Shalmaneser III)黑色方尖碑
伊拉克北部,尼姆鲁德(古代卡拉),公元前858年﹣前824年。高1.98米

该石碑赞美了沙尔马那塞尔三世(公元前858年—前824年)及其统帅的功绩。石碑上列出他们参与的军事战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以色列耶户的投降。石碑还描述了从亚述邻国征收的一些贡品:包括来自异国的骆驼、猴子、大象和犀牛。亚述国王经常收集稀有的动植物,以彰显其王权和统治。




拉美西斯二世国王雕像(Statue of Ramesses II),公元前 1270 年,底比斯

这是一座巨大的坐像的上部,是国王太平间神庙(“Ramesseum”)海波风格大厅入口两侧的一对雕像之一。这座雕像是由一块石块雕刻而成的,这块石块是在阿斯旺以南近200公里处开采的。它形状粗糙,重约20吨,用雪橇在陆地上运输,并用专门建造的船沿尼罗河顺流而下。一旦竖立起来,更精细的雕刻就完成了。像所有的埃及雕像一样,这是最初画的。色素的痕迹仍然存在:黑色代表瞳孔,红色代表皮肤,蓝色和黄色代表头巾上的条纹。



阿蒙公羊保护塔哈卡国王雕像(Statues of Amun in the form of a ram protecting King Taharqa)
雕像的底座长 1.63 米,宽 0.63 米,雕像高 1.06 米。

公羊趴着躺着,前腿折叠在下面,在它们之间保护着一个站立的塔哈卡(Taharqa)国王的形象。公羊头顶上的一个孔表明了镀金圆盘最初安装的位置。 象形文字铭文从前到后环绕着基座的两侧,宣布 Taharqa是Amun和Mut的儿子,“他完全满足了他父亲Amun的心”。

努比亚卡瓦(Kawa in Nubia)的阿蒙神庙至少展示了三尊古埃及阿蒙花岗片麻岩雕像,其形状为保护塔哈卡国王的公羊。这座石庙由法老塔哈尔卡 (Taharqa) 于公元前 683 年开始建造。公羊是阿蒙神的神圣动物之一,几座供奉阿蒙的寺庙,包括卡纳克神庙,都有公羊或公羊头的狮身人面像雕像。



女性狮身人面像
罗马时期,公元2世纪
来自上埃及
石灰石
在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一个怪物,有女人的头,鸟的翅膀,狮子的身体,通常还有蛇的尾巴。相比之下,埃及法老时期的狮身人面像是王权的象征。这个希腊狮身人面像和它的一对可能曾经守卫着埃及希腊居民的坟墓。


拉美西斯二世的棕榈叶柱(Palm-leaf  column  of  Ramesses  ll)
来自布巴斯蒂斯(Tell Basta),巴斯特神庙;
在拉美西斯统治时期,圆柱矗立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首都皮拉梅斯(Piramesse)的一座神庙里。


在伊拉克南部的运动(Campaigning  in  southern  Iraq)
亚述人,约公元前640-620年
从尼尼微,西南宫,XXVIII室,9-11面板(From  Nineveh,  South-West  Palace, Room  XXVIII,  panels  9-11)
在最下面一排,亚述士兵堆放战利品:大锅、武器和家具,包括一张顶部有锯齿的桌子。职员做笔记,皇家保镖的士兵在一旁看着。
上面,士兵们正在屠宰一只动物,并在明火上烹饪肉块。


阿蒙霍特普三世 (Amenhotep III) 头像
埃及,底比斯,约公元前1370年。高2.87米
阿蒙霍特普三世命令工匠为他本人,尤其是为他在底比斯(当时埃及的首都)的神庙,制作了大量雕像。在这件花岗岩雕像中,他头戴象徵上下埃及统一的双重王冠。


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King  Amenhotep  III)
姿势和肖像与左边雕像的重复。两者都来自底比斯西部的国王太平间神庙。里面有数百尊他自己和众神的雕像。这个画廊里还展示了更多。这座神庙是埃及最大的神庙之一,坐落在尼罗河以西沙漠和肥沃土地的边界上。它容纳了统治者的遗赠崇拜。他的坟墓位于数英里之外的一个僻静的沙漠山谷中。


Ptahshepses的假门和楣梁
埃及墓葬铭文通常关注来世,但这扇门包含了对主人非凡一生的独特描述。Ptahshepses出生于Menkaura统治时期,在皇宫长大,并娶了下一任国王的女儿。Ptahshepses的职业生涯跨越了至少六位法老的统治。


国王列表(细部)
埃及,阿拜多斯,约公元前1250年。高1.35米
这件石灰岩石碑来自于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神殿,其上刻有埃及统治者列表。国王列表不仅对年代学意义重大,而且对我们研究关于埃及的史学观念影响深远。


来自于底比斯的巴蒙神庙的壁画。




古埃及展柜也很多木乃伊,我就没怎么拍。


克里特公牛和杂技艺人
克里特岛,约公元前1700年﹣前1450年。高11厘米
这座青铜雕像刻画了在公牛上翻筋斗的艺人。公牛是克里特岛最大的动物,在克里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雕像上描绘的跳跃形式几乎不可能做到,但公牛跳却是盛大表演的一部分。


大理石妇人雕像
约公元前2600年﹣前2400年。高77厘米
这座代表基克拉迪文明的“双臂合抱”巨大雕像保存得非常好,有描画过的眼睛及珠宝的痕迹。此类雕像的作用和含义不明,但常在坟墓中出现。爱琴海,基克拉迪群岛。


一个女人的大理石雕像
大理石妇人雕像
约公元前2700年﹣前2600年。


埃伊纳宝藏(Aegina Treasure 或 Aigina Treasure)是米诺斯重要的金库,据说是在希腊埃伊纳岛上发现的。

米诺斯黄金吊坠
高6厘米,制作于约公元前1850年﹣前1550年。
这位克里特人双手各持一只水鸟,背后是极具风格的植物。此造型被认为是"动物的主宰",也出现在其他地中海文明中。


米诺斯黄金吊坠(Minoan Gold pendant)
大约公元前 1850-1550 年。


米诺斯金耳环(Minoan gold earrings)
高度 10.3 cm,公元前 1850-1550。


陶器喷出的“火山口”(大碗)
希腊,雅典几何学,公元前735-720年(LGIIa)
来自底比斯(From  Thebes)

场景显示,一名男子抓住一名女子的手腕,转向一艘有两排桨手的船。这可能是神话的早期表现;例如,忒修斯带着阿里阿德涅逃离克里特岛,或者帕里斯绑架了海伦,这是特洛伊战争的最终原因。

如果女性形象是阿里阿德涅,她可能手持光明的王冠,在一些神话版本中,她用它照亮了迷宫。如果她是海伦,那么在碗的另一边看到的两个御者和一个骑马的人可能是她的兄弟,卡斯特和波利德克斯。


Oinochoe(壶)
有两匹马在三脚架上面对面的场景,上面有一只山羊,还有几何图形。
约公元前735-700年在雅典制造。

花瓶两侧的同心圆暗示了塞浦路斯陶器的影响,而三脚架可能暗示了贵族运动会上颁发的奖品。


黑色人物恐龙(酒碗)和支架:佩琉斯和忒提丝在真实的和想象的动物中楣上方的婚礼
约公元前580年在雅典制造;

佩琉斯和忒提丝的婚礼是古代艺术和诗歌中的一个流行主题。宙斯和波塞冬都是海洋女神忒提丝的追求者。但是当他们得知她的儿子注定比他的父亲更伟大时,他们决定她应该嫁给凡人佩琉斯。奥林匹斯山所有的神和女神都来参加婚礼。
这种形状的碗和支架可能源自东方的金属原型。Sophilos的可能是为在婚宴上盛放葡萄酒而设计的。


阿喀琉斯彩绘双耳罐
制作于希腊雅典,约公元前540年﹣前530年
发现于意大利瓦尔奇。高41厘米
这个制作精美的彩绘双耳罐(酒罐)签有埃克塞基亚斯(Exekias)之名,他是雅典手艺最好的陶工和漆工之一在罐身的图绘中,阿喀琉斯在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的上方逼进:两人目光相遇并坠入爱河,就在此时阿喀琉斯给了数忒西勒亚致命的一击。彭忒西勒亚带领她的女战士帮助特洛伊人保卫他们的城市,但却被希腊最伟大的战士阿喀琉击败。


“双语”双耳瓶(罐子):赫刺克勒斯与尼米亚狮子战斗,雅典娜和伊奥劳斯在一旁观看。
约公元前520-500年在雅典制造;花瓶的这一面被认为是安多基德斯( Andokides)画家的作品,反面的黑色场景(阿贾克斯和阿基里斯在玩骰子)是利西皮德斯(Lysippides)画家的作品。


伯里克利,公民和士兵(Perikles,  citizen  and  soldier)
伯里克利(死于公元前429年)以他的公开演讲而闻名,这使他能够在雅典帝国的鼎盛时期统治雅典。
头上戴着军用头盔,伯里克利是公民士兵的典范。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把他描绘成“美丽的脸庞和心灵的声音”。
罗马,公元2世纪,约公元前440-430年失传的希腊原作的复制品。


凯伯尼斯墓:北侧(Tomb  of  Kybernis:  north  side)
两个塞壬(人头鸟)携带小数字,也许代表死者的灵魂。右边的下面是一个哀悼的女人的形象。坐着的人拿着一根长权杖,权杖末端是一只鸟的头。他可能是坟墓的主人,凯伯尼斯(Kybernis),一个穿着盔甲的年轻人给了他一个头盔。宝座下面的动物可能是一只熊。
约公元前480年。


巴赛(Bassai)的阿波罗神庙:历史和发现
阿波罗·埃皮库里奥斯神庙(The  Temple  of  Apollo  Epikourio)建在阿卡迪亚巴赛(Bassai  in  Arkadia)的岩石山脊上。


涅瑞伊得斯(Nereid) 纪念碑
纪念碑的名字源自涅瑞伊得斯,她是神话中的海洋女神, 也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她的雕塑被放置于纪念碑墓的廊柱之间。
土耳其,桑索斯,约公元前390年﹣前380年。

涅瑞伊得斯纪念碑是在桑索斯(Xanthos,即现今的土耳其)发现的最大最精美的纪念碑,它是为纪念桑索斯的统治者艾尔比纳(Erbinna)所建造的;尽管他不是希腊人,却也选择葬于类似希腊神庙的陵墓中。
在展厅墙壁上重建展示的装饰性雕塑盛大而奢华,融合了希腊和利西亚的风格和图腾。从一些人物的服饰上,尤其是艾尔比纳自己身上可以明显看到来自波斯的影响。
许多雕塑的原始位置仍无法确定,而此处复原展出的雕像位置也同样存在争议。


古希腊和古罗马 
希腊和罗马雕塑

公元前100年﹣公元200年
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世界,许多希腊杰作被抢掠运至罗马,从而使罗马的艺术品位受到了希腊风格的影响。赞助者雇佣仿造师仿制他们最喜爱的作品,因此,此处展出的雕塑多为希腊原作的罗马版本,而其原作的制作年份还要比这再早几百年。当时,许多罗马人认为希腊艺术要比罗马艺术优秀,而公众人物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则委托艺术家在其建筑和艺术作品中采用希腊风格。

阿佛洛狄特半蹲雕像
公元2世纪。高1.12米
阿佛洛狄特(维纳斯)雕像在古希腊比比皆是。约公元前360年,雅典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利斯为尼多斯城(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制作了一件真人大小的大理石雕塑;在某种程度上,所有这些雕像都受到他这件作品的启发,现在仅能看到罗马仿制品,它展示女神正尝试遮掩其赤裸的身体。



维纳斯
一件厚重的斗篷从爱神的肩膀上滑落,岌岌可危地紧贴在她的臀部。一些人认为这座雕塑的灵感来自于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莱斯(Praxiteles)的阿芙罗狄蒂雕像。它更有可能是融合了新旧风格的罗马创作。


戴着常春藤花环的狄俄尼索斯(Dionysos  wearing  an  ivy  wreath)
酒神和表演艺术之神狄俄尼索斯留着胡子,披着几件斗篷。这是许多没有保存下来的希腊雕像的罗马复制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狄俄尼索斯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图像显示上帝成熟,留着胡子,穿着衣服,而后来的图像显示他年轻,赤身裸体,略带雌雄同体。
罗马副本,约公元40-60年,
约公元前350-325年的希腊原作
大理石
可能来自那不勒斯附近的波西利波(Posilippo)


阿波罗手持基塔拉的大理石雕像(Marble  statue  of  Apollo  holding a  kithara)
公元前200-150年希腊原作的公元2世纪罗马复制品,来自昔兰尼(Cyrene)阿波罗神庙
在这个精心雕刻的人物中,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肖像特征被融合在一起;滑溜溜的身体和肉欲的对待是狄俄尼索斯的典型特征,而基塔拉和箭袋是阿波罗的特征。


阿纳希塔(Anahita)铜像的头像
阿纳希塔是当地的女神,伪装成阿芙罗狄蒂
200-100 ВС
发现于小亚细亚东北部(小亚美尼亚)的萨塔拉(Satala)。



塔纳格拉斯(Tanagras)
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00年
在希腊化时期,许多新型的陶俑被创造出来,其中许多受到更大规模雕塑的启发。
这些小雕像代表了富裕的精英,穿着最新的时装,许多仍然保留着他们明亮的原始颜色。


树叶金王冠


本展厅展示了鼎盛的希腊世界—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公元前323年﹣前31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古老帝国的东部和南部,为希腊文化开辟了新的版图,截至统治末期,希腊文化的触角已延伸至法国南部、印度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埃及和俄罗斯南部。

希腊化时代起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驾崩,终结于公元前31年—克利欧佩特拉七世与马克·安东尼在亚克兴角战役中战败。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后,其帝国被分割为几个王国,并由他的将军们统治;其中几个主要的朝代支持大型建筑项目,并大力资助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大理石圆柱
土耳其,以弗所,
约公元前340年﹣前320年。
高1.84米
这件建筑遗迹源自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位于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在之前的神庙被一场大火烧毁后,人们又在相同地点以宏大的规模重建阿尔忒弥斯神庙。该圆柱剩有七个人物形象的残迹,展示了由信使赫尔墨斯神所主持的场景。



精心打扮的女性雕像
200-150 В С
发现于土耳其的Erythrai
许多穿着华丽衣服的妇女雕像从希腊化时期幸存下来。有时它们是为了纪念资助建筑项目的富有女性而设立的,或者它们可能是墓地的葬礼标志。有些甚至可能是女祭司的肖像,或者是神话中的女神或人物。肩膀和头部是由一块单独的大理石制成的,现在已经丢失了。


亚马逊中楣的石板
约公元前350年雕刻

这是陵墓三个中楣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展示了赫刺克勒斯和忒修斯对塞米斯基拉的远征,以及随后与亚马逊妇女的激烈战斗。这个主题是希腊艺术中的一个常见主题,但它与毛索洛斯尤其相关。

根据卡里安的传统,亚马逊女王伊波利特曾经拥有的一把斧头被存放在赫卡托姆尼德王朝的祖先避难所拉布伦达。她在中楣的一部分(雕塑1008)上与赫刺克勒斯战斗,这是一块异常长的石板的一部分。


陵墓中的一个人的雕像,通常被认为是Maussollos。
大理石,约公元前350年


帕亚瓦墓,东边。
骑兵和步兵的战斗。铭文用利西亚语记录了这座坟墓是由帕亚瓦建造的。


Erechtheum的女像柱。
五角大理石。约公元前415年。



帕台农神庙
雅典,公元前450-430年
雅典卫城和古代一样主宰着今天雅典的天际线。这块神圣的岩石和它的建筑包括帕台农神庙,这座神庙曾经有一座巨大的女神雅典娜的黄金和象牙雕像。
神庙的外面装饰着大理石雕塑,上面雕刻着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和理想化的雅典生活。
雅典娜雕像丢失了,但大部分外部雕塑幸存了下来。这些对人类形态的非凡描绘主要分布在伦敦和雅典之间,已经超越了它们古老的过去,成为人类本身的代表。
从1817年开始,它们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出改变了对古代艺术的理解,并为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提供了灵感。





半人马和拉皮斯像摔跤手一样扭打。半人马掐住了对手的喉咙,而拉皮斯试图用拳头和膝盖挡住他。半人马痛苦地张开嘴,露出牙齿。他的脸让人想起古希腊剧院的面具,他的头发像假发。


这匹马的头是拉着月亮女神塞勒涅战车的马头之一。她在山形墙的另一个角落里平衡了一群赫利俄斯。这匹马由于整夜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眼睛凸出,鼻孔张开,嘴巴张得大大的,青筋直立,皮肤在颧骨上绷得很紧。


东山形墙
山形墙是希腊神庙的三角形山墙末端,通常四周都雕刻着雕塑。
1687年的一次爆炸摧毁了帕台农神庙的大部分。雅克·凯瑞(Jacques Carrey)于1674年绘制的画作显示,曾经占据中心的巨大人物此时已经消失了。公元2世纪的希腊旅行作家帕萨尼亚斯报道说,帕台农神庙的东山形墙展示了雅典娜的诞生。女神生来就完全长大了,从她父亲宙斯的头上武装起来,这个头被史密斯之神赫菲斯托斯的斧头劈开了。雅典娜的出生时间标在山形墙的角落里。左边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遗骸,他在黎明时分乘坐马车升起。在对面的角落里,月亮女神塞勒涅在西边的天空中下降,她的马因旅途而筋疲力尽。雕塑家们巧妙地安排了这些人物,使其适合三角形的山形墙,同时保持了它们的比例。


一位坐着的女神正要站起来,似乎被她右边的事件吓了一跳。头不见了,但曾经看向山形墙的中心。她穿着一件由精致面料制成的轻薄束腰外衣,像水一样倾泻在胸前。一件更重的斗篷在更宽的波浪中垂过她的膝盖。她也许是赫斯缇雅,壁炉女神。

一位女神斜倚在她同伴的腿上。这两个雕刻在一块木块上,可能代表爱神阿芙罗狄蒂在她母亲狄俄涅的腿上。她细长的形体平衡了山形构图左侧年轻的神的形体(图D)。当他裸体时,她紧贴的窗帘在她和观众之间散发出一种色情的味道。


两个女性形象坐在箱子上。它们被认为代表大地生育女神得墨忒耳(右)和她的女儿珀尔塞福涅。得墨忒耳被右边的人影打扰了,而她的同伴还在休息。

一个女孩迅速离开了构图的中心,那里曾经展示了雅典娜的诞生,雅典娜是从她父亲宙斯的头上诞生的。她可能代表宙斯的执杯者赫比。



进入中国玉器馆,真是惊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玉器,都堂而皇之地展示在展柜之中。展览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我只拍了几件。

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年至公元前2900年
玉猪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最具特征的玉器之一,是一种经过神化变体的动物造型。红山文化玉器是具有沟通人神功能的礼器,大多出土于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系的遗迹中,尤其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更是以玉器为主。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200年。
玉琮。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


东周晚期至秦汉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
玉璧。
这件为谷纹玉璧。玉璧是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也作装饰品。


腰带的装饰。


金代彩绘木制观音像。


金代彩绘木制观音坐像。


明代北京宫城图。

这幅卷轴描绘了明朝(1368-1644)的北京紫禁城。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政府官员站在金水桥和通往宫殿的大门——承天门(现在的天安门)前,在宫殿里等待参加皇家晨会。


金代罗汉像。
1912年,在河北省北部易县地区的洞穴中发现了十个真人大小的罗汉雕像。上釉的陶瓷人物代表了佛陀的弟子,他们穿着僧袍,坐在独立的陶瓷基座上,让人想起岩石露头。这些罗汉雕塑首先在980到1010摄氏度之间烧制,然后用这种独特的三彩或三色铅助焊剂调色板上釉,眼睛和嘴唇有黑色和红色。

最后,在稍低的温度下重新烧制它们。这些人物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们的脸、手和皮肤的逼真造型。它们类似于僧侣的个人肖像,从事仁慈的沉思。


唐三彩。

这些陶瓷通常呈琥珀色、绿色和白色,被称为三彩(“三色”),被广泛用作陪葬品。三彩马、骆驼、异国情调的人物和器物保存了唐代社会国际世界的一些最生动、最持久的形象。这个壶和烧瓶的材料和工艺是典型的中国式,但它们的形状和装饰来自古代伊朗世界的玻璃和金属制品。


大英博物馆不仅集齐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珍品(官窑忘拍了),而且每个窑口还展出了多种器形。国内能集齐的博物馆都不多。真的是笑不出来!

钧窑。
公元960年到1200年,钧窑遗址在河南省禹县。“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的窑变会呈现出变化莫测的颜色。




汝窑。
汝瓷位居宋五大名窑之首,出自河南汝州,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据说汝窑的颜色是雨过天会晴的颜色,也是宋徽宗梦到的颜色。现存汝窑也就几十件了,北京故宫二十多件,台北故宫二十多件,大英还存了二十多件。


这件汝窑瓷独一无二,因为其底部刻了乾隆御制诗《题汝窑盘子》。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盏托。


汝窑洗(和盘子差不多)。


哥窑
哥窑最大的特点是金丝铁线。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


定窑。
定窑产于河北省曲阳县,白瓷的一种。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大英这几件的装饰技法还不同,有刻花的,有模印的。




大英一会儿按照窑口分,一会儿按照用途分。现在又把食物器皿和酒器摆放在了一起。


有些瓷器器形是在仿其他器形,如下图,仿玉琮、仿青铜簋之类的。


接下来,就进入了青花部分。青花从唐代出现,元代兴起,明代顶峰辉煌。元代也出现了浮梁瓷局,专门服务皇家烧制瓷器的机构。元代青花非常珍贵,大英收藏了十几件。

元青花鱼藻纹大盘。


元 青花葡萄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缠枝菊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竹石芭蕉花果纹大盘,内壁饰缠枝莲纹。


元青花凤麒麟缠枝牡丹大罐、元青花孔雀纹大罐。


元青花龙纹梅瓶。


元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元瓷器,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到非洲的肯尼亚。即使在13世纪中期,不同的产品也是为不同的市场制造的,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元青花狮子戏绣球纹罐。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明代掐丝珐琅彩云龙纹盖罐
景泰蓝是一种装饰金属制品的珐琅技术。明朝皇帝通过他们的赞助鼓励工艺技术的发展。


展柜里摆放着一排高足杯。中国的瓷器在大英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真是憋屈,它们仅仅被拥挤地放置在一个展柜中,而且连名字都标注得不够详细。通常,我们的标注会具体到朝代、窑口和纹饰,但这里的标签可能只是简单地标为“酒器”、“盘碟”等类别。


明永乐喜上眉梢图梅瓶。


明宣德青花天球瓶。


缠枝莲纹花浇,可能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吧?故宫有一件类似的是明代永乐时期的。花浇的造型风格系仿西亚黄铜壶器物。


明永宣青花缠枝花纹执壶。


这尊真武像是现存最大的铜铸真武像之一,整体为铜制,原有鎏金、彩漆装饰。

真武大帝是道教神话中的一个重要神祇,也是汉族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明之一,被视为北方之神,具有镇邪、护佑众生的神力。明代初期,对内平稳政局以及对外安定边疆是明政府的当务之急。永乐皇帝将他在靖难之变中的胜利归功于真武大帝的庇佑。因此这一时期,崇拜真武之风不仅在宫廷内盛行,在民间也达到鼎盛。真武被认为是护国安邦之神。故宫钦安店就供奉真武大帝。据说,明代早期的真武像,即以永乐皇帝为原型塑造。


观世音菩萨砂岩像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菩萨,在中文中被称为观音,是观世音的缩写,“倾听世界呼喊的他/她”。
这个人物曾经被画过,并在长袍的边缘用金箔装饰。今天表面只有油漆的痕迹。它装饰着皇冠和精雕细琢的珠宝。


蟠龙纹青铜镈钟
具有平底边缘和环形旋钮(通常制成龙的形状)的青铜钟在中国文本中被称为“镈”。它们与其他类型的钟一起使用,形成一套编钟,产生的音乐在宫廷生活和仪式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镈钟是在山西侯马铸造厂制造的。


景泰蓝坛城
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委托制作了一系列景泰蓝珐琅坛城(佛陀居住的宇宙微观世界)。它们被用于他在承德避暑胜地的藏式宫殿中。这个坛城的年代是1772年,装饰有镶嵌珊瑚的景泰蓝。悬挂在屋顶边缘的铃铛是由玉和银制成的。上面写有“大清乾隆壬辰年敬造”。


元代黒漆嵌螺钿楼阁亭台人物图八角盘。


讲到丧葬文化,又举例了一系列马家窑文化的罐子。


明龙纹琉璃瓦,曾是山西寺庙屋脊上的装饰品。切割完搬运到英国的。又是那位何鸿卿捐赠的。


犍陀罗佛像
约公元200-300年,巴基斯坦。
大英博物馆的展牌上对很多藏品的标注都非常简略。例,这件佛像既未提及犍陀罗风格,也未注明其属于贵霜王朝时期。很潦草。


左侧两个为佛像,右侧为母夜叉石雕
佛教女神母夜叉在东亚至今仍受到崇拜。根据神话,母夜叉是一个恶魔,她用其他父母的孩子喂养了她的许多孩子。为了向她展示父母的痛苦有多大,佛陀短暂地将哈里提自己的一个孩子藏在他的饭碗下。她心烦意乱,发誓从今以后要保护所有的孩子和分娩中的妇女。


鱼Matsya是毗湿奴神10个化身中的第一个。毗湿奴采取这种形式是为了拯救人类和一场大洪水中的吠陀经。在这里,Matsya背着一个他从洪水中救出的神龛。根据一些早期的记载,Matsya警告第一个人类Manu即将到来的洪水,并告诉他建造一艘船,就能活下来。


霍伊萨拉神庙(Hoysala  temples)的石像
公元1100-1200年。
这个支架上雕刻着一个由两名侍从陪同的女舞者。去年,印度霍伊萨拉神庙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


法花陶瓷,又名“珐华”,是我国民窑中风格独具的陶瓷产品。它始创于元代,盛于明,早期在山西蒲州一带烧造。



明代永乐景德镇黄地龙纹盘。


在成化至正德年间,青花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成化年间很多器形小巧。正德年间,出现了许多带有阿拉伯纹饰的瓷器,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的情况。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罐。


明代烧制的钧窑。


大英博物馆,将元代至明早期的景德镇瓷器一同展出。实际上,从陶瓷发展的角度看,这两个时期的产品确实存在一些难以明确区分的特点。

元霁蓝釉白龙纹盘。


釉里红执壶。


永乐时期的几件青花瓷。永乐时期的青花瓷是苏麻离青料。苏麻离青含铁量高,往往出现铁结晶斑点,俗称“铁锈疤”,青花呈色浓重青翠。

右侧这两件是我非常喜欢的器形:玉壶春瓶。


这两件龙纹天球瓶分别来自永乐时期和宣德时期。在讨论瓷器时,人们常常将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统称为“永宣”,因为永乐和宣德时期很多青花瓷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单一色釉的瓷器,例如永乐时期的甜白釉等。大英博物馆将这件瓷器标记为永宣时期的作品,但实际上,明朝弘治时期的浇黄釉最为著名。但是,单独拿出来一件瓷器,我也不会判断这属于哪种黄釉。


看了吗,这还有很多北宋汝窑呢!我很多年前在台北故宫参观时,见到了很多汝窑,北京故宫的汝窑自不必说,我是不是已经见过了大部分存世的北宋汝窑了?


最后想说,其实在亚洲馆以及中国陶瓷馆的展品中,我只挑选了一部分进行拍摄。我真的体验到了什么是“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来自中国的稀世珍宝可以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