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徐州户部山民俗古建筑博物馆

作者:祥云游翁行 显示图片



      户部山位于 徐州 老城南门外,是 徐州 城外最近的制高点,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淹城,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从明末至近代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节香门第。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面栋,琢刻精细。这些古民居虽历经变迁,至今仍保留下来10余处院落。

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中,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权谨牌坊五个明清时期的古院落组成了户部山古民居景区,景区占地90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60余间,是一处以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承 徐州 地区文化遗产为目的的专题性展馆。

2013年8月,徐州市文广新局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户部山古建筑群保护和使用的工作部署,编制了《徐州市户部山古建筑使用方案》。历史文化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的俗语。古时户部山周围是活跃的商业区和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旅游信息地址: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项王路状元街交叉口。

   交通:乘坐徐州公交14路,32路,33路,37路,46路下行,611路,63路,7路,7路附,91路,游3路到户部山站下车。门票:30元
 下图是景区主要布局图



     





进大门是余家大院,是古民居的民宿展区。余家大院有三路三进院落,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有房屋105间,建筑以中院为中心,东、西各有一个花园。中院大客厅面阔三间,客厅后为起居室,其它如磨房、盐房、书房等一应俱全。
 







客厅挂有“积善堂”牌匾。余家第八代后人曾开设“积善堂”药房,对贫苦的街坊邻居看病不收费。











穿过通道,进入起居室院落


大老爷住房


































按标志前行,不知不觉进了翟家大院。翟家大院始建于清代,是清朝时翟焘的故居,又称翰府,翰林是古代的官职,可以直接参与皇帝的重大决策,翟家人出了两位翰林,在朝做官者有13人。



翟家大院在余家大院与郑家大院之间的狭长地带。翟宅坐西向东,由东向西顺山而建,有四进院落,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有房屋38间。该宅有特色的建筑为鸳鸯楼,宅后的伴云亭为翟宅的后花园。





鸳鸯楼,其建筑形式是户部山古民居的一大创举,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这种建筑上下叠压,楼上的地板正好是楼下的屋顶,内无楼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




郑家大院为郑氏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所建,郑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始祖郑茂芳,施财积德又勤俭持家,被誉为郑善人,至第七代传人郑孝理始购置户部山宅。

郑家大院的建筑坐西向东,有南北并列的两路二进院落,占地1670平方米,建筑面积803平方米,有房屋48间。宅内庭院中有一株200余年的古银杏树。南院的游廊与主房和厢房组成四合院,极具特色。

















































































刘家大院坐南向北,共有三进院落,院后的后花园于1985年改建为戏马台的一部分。现存主房、厢房,占地575.75平方米,建筑面积231.24平方米,现存房屋14间。现在各房屋都关着门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