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去过了很多,大多数是新建仿古建筑群,热点就是商铺林立,十月中,无意中走进了不知名【代州古城】,却发现有纯真的历史遗迹,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如“万里长城第一楼”之边靖楼、“华北最大文庙”之代州文庙、“内陆唯一原型底座”之阿育王塔。还有亚洲第一巨匾
目标是长城雄关之一的“雁门关”让我走进了山西忻州,捎带着去的不是“忻州古城”,而是不知名的代县里的“代州古城”。
2024年10月10日,坐火车凌晨不到六点,来到了代县火车站,站外除了几位黑车司机,眼前一片黑乎乎。这里远离城区,看不见店铺,到了现场,我还真不知,如此来的早,我后面的行程如何开始。
经不住一位长者司机的纠缠,被他的热情打动,我和同伴宋大哥,以及一个刚下火车同去雁门关的北京小伙一起,不花钱上了他的车,开了十分钟,来到一个街区,有几家早点铺子已经开张,附近有一个牌楼,关东村。司机在外面等着,让我们先吃早点,再80元拉我们去雁门关景区北门。
吃过早点,同路的小伙发现打的可以70元包车去北门,于是我又和老司机协商,最后70元把我们三人拉倒了景区的北门,并直接到了杨家将雕塑广场。
一上午登山逛景区活动后,中午又从景区的南门50元打的到了代县县城内的中心区域---【代州古城】
代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盘结而成,常驻人口大约18万人,因为整修了雁门关景区和县城内的古建筑,提升了当地人的对外联系和经济收入,2020年退出贫困县。
代县 历史悠久,属于千年古县,古称“雁门郡”、“代州”,秦代建县名 广武 县。北魏设郡,隋朝设州,明清置道,历为州、郡、道、县治所,
有“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之称,
是 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
代县 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称,是历史上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的国防要塞。
古城其实就是现县城的主体一部分,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都距离古城2公里远。
最初的代州古城,整体形制规整,史称卧牛城。城垣上垒雉堞,东西稍长,南北略短,呈长方形。城墙高12米,周长4310米。
城墙呈楔形,底宽顶窄。东北方呈秃角,形如“丑”字,代表天空中形状似牛的一组星宿,故又叫卧牛城。
城门上筑高大的城楼,城门外建瓮城,瓮城外又建罗城,瓮城与城门齐高,同为12米,罗城高及城半,减为6米,每个罗城上又设暗门。瓮城上均筑巡敌眺望的城楼,连上四个城门楼,古城墙上蜿蜒而立12座华美的城楼。
南北与东西大街十字交叉于古城的中心,边靖楼为全城中心制高点。东西以古楼后街、大南街为轴对称,雁平道署、守备署分别与州衙署、参将署东西对称。古城内主路网呈十字网状,设东西南北四条主大街,于边靖楼前十字相交,街宽均约13米,衙署、庙观、民居则分布于由十字大街分割成的四大街区上。主要按中国古代传统城市法制而建,但略有不同,即东西门相对,南北门略偏。
以主大街为界,又可划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街区,每个街区又以东南西北辟六巷,青蓝方石铺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考虑作战需要,支路设计大多为“丁”字形。城墙外墙砖砌,内墙黄土夯筑。城墙顶宽可容四套马车驰骋自如,可以错车。代州城周围有护城河,宽两丈,水深没人头顶。护城河四季水长流,其水源是七星河水,加之城东南街区青龙泉水常涌,流入玉带河中,经西南角城墙根之“大水道”注入护城河。
代州古城,全州城共有城楼12个。城楼建筑极其雄伟,都是明代建筑,有斗拱,双层飞檐歇山顶,面宽五间。代州古城的瓮城都有庙,有乐楼戏台。据老人们回忆,在东门瓮城供奉的是嫘祖。北门瓮城供奉的是鲁班爷。西门瓮城供奉的是“关帝圣君”。南门瓮城,有火神庙。
上述描述的都是过去,在元朝和明朝,而如今留下的只有记忆,遗存的都是后期复建的。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座城会让更多人认识、领略到它的美,感受到它的魅力。
边靖楼门票20元/人,代州文庙门票28元/人,周玳官邸门票门票20元/人。6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阿育王塔、武庙、钟楼、代州衙署、慈云禅寺均免费参观。
主要浏览街区为横向的东、西大街和纵向的南大街
我的徒步轨迹,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在此停留了8小时,溜了街景市场,浏览了古建筑,古城墙,古庙古楼古塔,古县城不大,东西长1.5km,南边宽1.2km,以边靖楼为中心。
这里没有了封闭的城墙,只有西段有复建的城门瓮城城楼,城角楼。由于这里还不是旅游热点,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看看雁门关而到处匆匆而过。因此商业气息不是特别对外地人的氛围,只是一个县城中心状况而已。看着原始真情古朴。
边靖楼,当地俗称鼓楼,其东面还有一个钟楼。
代县边靖楼初建于明代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修建的,因为当时的代县城还不是州城,所以这座楼台就起名为边靖楼,意思是守卫北边,使之安宁,实际也带有纪念这次平叛成功的意思。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代县又恢复为州,这座边靖楼就成为州城的鼓楼了
始建于明代,虽清代时缕加修葺,但现建筑主体仍为明代遗构。边靖楼,由砖砌高大的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两部分组成,楼基高13.3米,长43米,宽33米。楼身高26.7米,为 山西 楼阁式建筑中的巨构,外观雄伟、 大方 、古朴,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合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被专家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楼上悬挂朝南有“声闻四达”、朝北有“威镇三关”清雍正年间所题巨匾两块,均长8米,宽3米,号称 亚洲 第一木质巨匾。
城墙的南面,
城墙的北面,登城入口处,牌匾是“威镇三关”
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
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二堂三间、三堂五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
毛主席路居休息室,靠近阿育王塔,位于 代县 县委、县政府大院内(原代州衙署),可由政府大门登记后进入参观
毛主席路居纪念室,右侧是毛主席当晚工作到半夜后休息的房间,左侧是江青和李纳休息的房间
1948年4月6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等同志由陕北去河北西柏坡村途中路居这里。在这里,毛主席、周副主席听取了郝德青、苏藜同志关于土改工作汇报。当郝德青汇报到代县土改中组织了法庭,用来审判大地主时,毛主席指出:“只有民兵这个工具还不行,贫农团还要有人民法庭,这是一个重要的专政工具。这个专政工具要掌握在可靠人的手里,要珍惜这个权利,这点要向农民讲清楚。”
在主席休息场所右边是陪同主席来的周恩来和任弼时休息的地方
阿育王塔,俗称白塔,是隋代皇帝杨坚敕建的佛祖真身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原为木结构。
元代1275年改建为砖塔,原为圆果寺中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至清代康熙年间1681年因地震造成塔体毁坏塔刹九尺余,康熙二十三年(1694年)补修。
阿育王塔为圆锥形,通高40米。台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建于台基中央。塔座平面圆形,砖砌,周长60米,作仰覆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四周刻有花饰、莲瓣和陀罗尼经。塔身为上肩略宽的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刹顶为宝盖,中连极顶宝珠。
全国仅存的十九座释迦摩尼舍利塔之一的阿育王塔
阿育王不是塔的名字,它是塔的种类,因为印度阿育王执政那个时期,这种外观样式的塔建筑很兴盛,都是以圆柱状尖顶式建造的,所以这类外观的塔统称为阿育王塔。
据记载,每座阿育王塔下有地宫,储存有佛舍利等物品,所以代县这个阿育王塔肯定也都存放了释迦摩尼舍利子的,但没有打开地宫
代县州文庙,规模是州一级的儒学学府。
初建于唐朝,到元朝时因战争而被毁,元末明初重建,明、清两代不断增修,清朝同治年间再次大修,形成现在的格局,1983-1986年又进行大规模维修。
中轴线;【万仞枋】---【棂星门】----【伴池】-----【大成门】-----【大成殿】
成人门票:28元。 代县 文庙是 代县 已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华北已存最大的州级文庙。文庙座北向南,分前、中、后三院,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格局,前院泮池前有唐槐两株,千百年来被民间视为代州文脉灵气所在。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
文庙分三种,国庙、家庙和学庙,国庙只有京城的国子监,家庙在山东曲阜孔子的老家,而其余的都是学庙,代州文庙属于学庙。
【万仞枋】为文庙特有建制,孔庙的正门,万仞坊两侧设“仰圣”“育贤”二坊,又名万仞宫墙,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万仞枋正门只有考取功名的人才可以进入
【棂星门】为六柱五楼,六根通天柱顶端有【琉璃盘龙罐】,左右两侧夹楼墙壁雕有【琉璃盘龙】非常精美,皆为明代造物
左右两侧夹楼墙壁雕有【琉璃盘龙】非常精美,皆为明代造物
大成门---仪门------门前两侧有孔子、孟子两尊树雕。原为明朝所建州衙大堂前的两棵古槐,于2006年枯死,08年经县领导提议雕刻为两尊木雕像 (孔子、孟子像) ,安奉于大成门两侧。
泮池为半圆形,中架玉带桥,两边有井。泮池底边均有石雕,上置花草、飞龙石栏,雕刻精美。
古有“入泮礼、正衣冠”之说。
戟门和棂星门之间的空地上,筑有泮池和星聚池。泮池前有古槐两株,为唐代建庙时所植,茎粗两围,一株已中空,洞可容人。东西廊坊是学庙的考场。
大成殿,这是祭奠儒学大圣人孔夫子的地方。
殿顶【八卦藻井】皆为明代小木作精品,这里的孔子是帝王之像,因为孔子是至圣
旁边四位称为“仲尼四友”,是孔子的四个著名弟子。颜渊(春秋鲁国人)、子贡(春秋卫国人)、子路(春秋鲁国人)和子张(春秋卫国人)。
东西廊坊是学庙的考场。
遗留的古建筑部件,石碑
大成殿后面的建筑,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代州古城墙,自北魏建城以来历代均有增修扩建,至明代开始大规模重新修建,城墙砌石为基,内为夯土,外为包砖,周长约4521米,城墙高约12米,底宽15米,顶宽10-12米,开东南 西北 四门。而今古城墙已基本被拆毁,唯西城墙尚残存余部,现今又在重新开始修筑,
瓮城
复建的西城墙,西北角还有一个角楼,
古城西面原有的古城墙,基本都是土坯状
这是古城东面的城墙,后面米白色城墙式建筑为新建筑,老城墙在前,土坯状上有植被
从城隍庙内看见的西北部古城的角楼。
瓮城内有三个门
代县 武庙,俗称老爷庙,始建于元代,明代历经两次重修,民国时改为关岳庙,文革中,除大殿外,武庙中其他建筑均被改建,大殿规制极高,为单檐庑殿顶,虽然明、清及民国时期均有落架大修,但金元建筑风格尚存。
我们到时,已经接近下午五点,大门已经关闭,此时巧合的是,大门又开了,最后一位工作人员推车准备离开,让我们在里面短暂看了一眼,感觉眼睛一亮,如此辉煌的民间武庙还第一次看到。可惜里面的细节没看,匆匆离开。
代县武庙始建于元天历二年(1324年),至今2024年,整整有700年历史,并在明弘治和万历年间进行过重修。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建筑被改建,但在2004年,代州武庙民间修缮委员会按照原制进行了精心重修,恢复了其原有的风貌。
武庙座西向东,门前有五楹牌坊,中间题有“壮穆忠武”四字,彰显其庄重与历史的厚重感。乐楼五楹,中楹楼下即为庙门。
乐楼对面筑有五尺高的露台,台上建有大殿五楹,为明清时期规格最高的庑殿顶建筑。屋顶正脊设鎏铜制宝顶,四条垂脊各置七尊跑兽,为典型的皇家建制。
两端有钟楼、鼓楼。两侧有厢房。后殿有药王殿。
前面是关帝殿:主殿关帝殿内供奉关圣帝君,左右两旁分别是威显侯关平和武烈侯周仓。
后面是春秋楼:春秋楼内一层为三义殿,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二层有关羽“夜读春秋”铜像,两侧是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大印。
慈云禅寺原为慈云庵,是闹市中一处静谧的佛门圣地修行场所。
明万历年间的1585年建,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11间,南殿9间,
将军庙
周玳官邸位于古城中一条僻静的胡同里。周玳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曾任晋系军阀首领阎锡山的炮兵司令。他的官邸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处中规中矩的民国时期的北方建筑。
门的结构:有硬山单檐砖砌门楼、半出檐门,石雕侧跨门、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仪门等;
山西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与皖南民居齐名,被称为“北山西,南皖南”。
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具体表现为:
聚族而居:山西的村落通常都是聚族而居,形成了一种紧密的社区结构。
坐北朝南: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民居多坐北朝南设计。
木梁承重:以木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砖石土砌护墙:使用砖、石、土等材料砌护墙体,既坚固又实用。
雕梁画栋:在建筑细节上,山西民居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展现了精湛的工艺。
大都用硬山顶形式,正脊两端有装饰是鸱吻(音吃稳)。鸱吻也被称为龙吻、螭吻,通常装饰在正脊的两端,具有压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作用,同时起到稳定和避雷的效果
巧遇新婚房间,布置的红红火火,
学校,代县中学
大爷购买了黄灿灿的代县小米,5元一斤
代县街道
古玩店铺
南大街的繁华街区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圆白菜(包菜)左手拿着是我日常吃的大小
右手是正常的芥蓝菜,左手是正常的圆白菜
左手是超大的芥蓝菜,右手是超大的圆白菜
还有我看见的最大菜---芥蓝菜(我们叫苤茢(音)),是我们腌咸菜用的五六倍大
山西太原宁化品牌老醋,十二年7度70元/斤,十年6.5度50元/斤
水,食用盐,香料,高粱,麸皮,稻壳,大曲(大麦,豌豆),全固法纯粮酿造。
当地人的醋坊,二年5度3元,五年5度5元/斤,八年5.5度8元/斤,十五年6度15元/斤,二十年9度25元/斤
因为是10月11日凌晨0:30火车(记住,不要11日动身,是10日晚间动身的),代县到北京西,故找个小宾馆短时间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