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王官谷国家风景名胜区

作者:念念 显示图片

王官谷风景游览区坐落于山西省永济市以东 20 余公里处的中条山麓。据《虞乡县志》记载:“王官谷,乃地名。其位于王官古城之侧,故而得名。”唐末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曾隐居于此。

7:00-18:00。景区有多处未建设完全。注意安全。详情看地图。
从司空祠走过天桥后,建议过桥返回,对面是山间土路,幸亏遇到一位老奶奶,否则就走错了,容易迷路,有落石。走过去直接到达石崖喷雪大瀑布。
11:30到达景区—11:34检票口—11:38贻溪—11:39石泉桥—11:41分水岭遗址—11:48休休亭(中心广场)—11:53文化长廊—11:55猪耳峰—12:00定情石—12:04奇石珠帘—12:07莹心亭/东瀑素练—12:10天梯—12:16扁鹊神泉(往前无路,原路返回)—12:31东瀑素练—12:39中心广场—12:42司空祠—12:47何仙姑庙(向上无路,原路返回)—12:51天桥(建议过桥返回,很难走)—13:14石崖喷雪大瀑布(洞里很滑,鞋会湿,人多可能不让进)—13:30恐龙化石—13:44石泉桥



天柱峰是王官谷内的一座独立擎天,巍然高耸的奇峰。在天柱峰两侧有东西两道瀑布,相距半里许。冬天似冰柱倒挂,涓涓一线细流;夏日则飞湍直下,犹如垂天白练。瀑之水在峰前合二为一,形成一条湍急的溪流,沿谷而下,被司空图命名为“贻溪”。
“贻溪映绿”,是王官八景之一。当年,司空图常常流连于此。



石泉洞,坐落于天柱峰根西北角,东瀑之水从其前潺潺流过。每至夏日,洞内凉爽宜人,众多文人雅士常在此聚集。石泉洞后来遭到损毁。而石泉桥,横跨在贻溪之上,因临近天柱峰根的石泉洞而得名。



司空图隐居王官峪后,时常目睹山下各村因山水灌溉农田之事争吵斗殴。他精心设计出一石两孔之法,分东西两渠,一渠两水,明确东西各村的轮流灌溉时间。自此,自唐朝以来,这里再无纷争,这份和谐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王官峪中一处独具意义的历史遗迹。


休休亭坐落于天柱峰下,与东西瀑相距一里左右。其西有“一鸣亭”,西北有“证因亭”,左侧为“疑纶亭”,右侧紧邻“修史亭”。这些庭阁楼台皆属唐末创建,大宋至和二年,邑令乐沆对其进行重修。到了明正德丁卯年,同知平阳府事许庄依照古迹原本的模样依次进行修葺。王官八景之一。
据说这亭子是司空图隐居时所建,初名“濯缨亭”,后改“休休亭”。灌缨亭者,是以屈原《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取名的。后改体休亭,是因他感到乱世壮志难酬,只好隐居山林,遁迹世外,终日过着游山玩水,清淡自然的隐士生活罢了。他在这幽谷林深之处隐居二十余年,对山石林泉充满了自然的爱恋之情,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山林遣兴,闲吟自适的诗歌和诗歌理论《诗品二十四则》,对后世颇有影响。他将诗歌分为雄浑、冲淡、纤称、沉著等二十四种风格,每一种风格都以一首优美的风景诗来描摹它的意境。如“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露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等。他在此隐居时,还自比晋代诗人陶渊明,“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并以《桃花源记》的典故来命名王官谷为“桃源滨”。清代诗人吴雯有诗曰:“晚来鸥鹭侣,接翅桃源滨”。



猪耳峰屹立于景区北侧,其形状酷似猪耳,栩栩如生。此峰得名,不仅因其外形神似猪耳,更重要的是它居于王官峪之北。在方位学说中,北为亥水之地,故而被称为猪耳峰。南有丹阳观,北有猪耳峰,二者遥相呼应,呈现出阴阳和合之态势。


定情石,亦名心上人石。其外形恰似心形,中心处有一天然形成的人形图案,故而得名。传说中,这块神奇的石头曾见证了舜帝与娥皇的浪漫爱情故事。他们在此缘定终身。


奇石珠帘位于东峪距瀑布不远处的南侧。溪流从崖根潺潺淌过,此处的山石乃是一种空心的熔岩,能够将水缓缓吸入石头的空隙之中,且水逐渐向上蔓延。由于这里的山石在上方突兀而出,被吸上去的水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呈珠状滴下,恰似一道道帘子,蔚为奇观,是王官八景之一。




往前无路,原路返回


司空图生于后唐时代,彼时大唐帝国摇摇欲坠,他虽几次三番欲报国,却始终报国无门,于是隐居于王官之地,潜心著书立说,写下《诗品二十四则》以及三百多首诗。大唐皇帝被叛贼杀害后,司空图毅然绝食而亡,成为大唐王朝的忠贞殉葬者。后世之人建造祠堂以缅怀他,一方面颂扬他高风亮节、不事二主的精神,另一方面更是感念他设立分水法造福于民的伟大事迹。


相传秦王李世民下令在王官建转角楼之时,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云游到此看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便在谷内住下来,每天除了走村串巷传经布道外,她还给建转角楼的匠工烧火做饭。当时工程浩大,匠工数百人,何仙姑一人做饭,不但花样很多,美味可口,而且每顿饭菜不多不少,匠工们能吃饱吃好。不少匠工对此感到惊奇,其中有几个匠工在饭前偷看何仙姑如何做饭做菜。他们只见烟囱冒烟,灶房雾气缭绕,怎么也看不见何仙姑的人影,到了吃饭的时候烟消雾散,饭菜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何仙姑,便修缮了何仙姑庙。此庙建于宋代,是市级保护文物。
向上无路,原路返回。




传说中,鸡精在五老峰盗得仙书后,来到王官峪的笔架峰。彼时,它望见黄沙洞峭壁之上有一小洞,便居于其中修仙。为求早日成仙,鸡精常常吸食骡马古道上行人以及牛羊之血。后被关公斩杀,石壁之上至今仍留有血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黄沙洞位于笔架峰的峭壁之上。几十亿年前,因地壳运动挤压抬升,造就了雄伟的中条山。彼时,地心熔岩喷发,产生了石灰岩。在洪荒时代,整个地球被水覆盖,经过海水的长久浸泡,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岩洞。黄沙洞规模宏大,拥有四个大洞,彼此纵横交错。洞内景观奇特,有宛如白马、石狮、石人、石笋、卧虎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百二盘亦名百二十盘,乃是古代通往山南芮国的必经之路。据《虞乡县志》记载:百径山位于县东南的王官谷。传说此地有一百二十个台阶,屈曲盘旋,恰似天梯一般,直插云霄,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古今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无数的传奇与故事。

    石岩喷雪,亦名石崖喷雪,乃王官八景之一。此瀑自峭壁奔腾而下,撞击突出之石,水花迸溅,纷纷飘落,恰似白雪般轻盈灵动,微风拂过,又似轻纱般四下飞舞。往昔,文人墨客对其趋之若鹜,高官显贵亦纷至沓来,当地官衙疲于接待。宋朝虞乡县令乐沆主政之时,有人提议毁掉溅水之石,自此,喷雪之景不复存在,游客亦日渐稀少。该瀑布高达180余米,每逢大雨过后,于山下十几里处皆可望见。
    洞里很滑,鞋会湿,人多可能不让进





恐龙曾是白垩纪时代统治地球的生物。随着地壳的剧烈运动,陆地渐渐突出,恐龙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眼前的这个化石,便是在地球沧桑巨变之时,恐龙不幸被熔岩覆盖而形成的。


    司空图墓位于天柱峰东北山坡。早在司空图健在之时,他便命人精心修筑墓室,呈里外套间之格局。那时,他常常带领友人来到墓室,饮酒赋诗,仿佛提前享受着死后的荣光。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七十年代平田整地之时,司空图墓被拆毁。如今,虽已不见当年之完整风貌,但它依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司空图的才情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