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7:
北京西至石家庄,游览河北博物院。
打车至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半日游:广惠寺及临济寺,夜游古城。
2024.9.28:
正定古城半日游:隆兴寺,天宁寺及开元寺
打车至石家庄毗卢寺欣赏壁画。
返回北京。
1. 喜欢古代建筑和壁画的,河北博物院,毗卢寺和正定古城隆兴寺不容错过。其他景点可根据需求取舍。
2. 河北博物院非节假日人流不多,馆内设施齐备,观展感受度极佳。博物院分为北区和南区。精品展览集中在南区,可以考虑从南门入馆。南区二层两个精华展区——“满城汉墓”和“古中山国”必看。一层有“北朝壁画”和“曲阳石雕”。三层是燕赵两国及早期文明展览。
(1)满城汉墓——长信宫灯及博山炉等国宝级文物在此,朱雀衔环杯和错金银骰子也非常精美。两具金缕玉衣及诸多青铜器。刘胜墓中的各式穷尽奢华的器物让人目不暇接。
(2)古中山国—遥远的战国时期的第八大国。最昌盛的一代君主留下了诸多陪葬器物,各种灯具,错金银屏风插座,美不胜收。
(3)北朝壁画——高洋及茹茹公主墓的壁画,数量少且壁画保存极差,建议去太原北齐壁画馆。
(4)曲阳石刻——北朝的佛像雕刻造诣极深。而五代的彩绘浮雕散乐图和奉侍图更美轮美奂。
PS:截止到2024年10月31日前曲阳石刻的五代王处直墓的武士像和散乐图奉侍图均在国博特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在B站上搜索云博物馆提前听听讲解。公益讲解人太多,有点嘈杂。
3. 河北博物院文创丰富,一层邮政文创可以加盖邮戳。地下一层餐饮和各色冰箱贴等,选择更多元化。
4. 石家庄和正定网约车非常便利。价格也比较优惠。虽然去正定可以有地铁公交等选择。但如果是短期游需要节省驳接时间的,可以考虑石家庄和正定之间打车往返。
5. 正定古城荣国府和赵云庙,两处景点看点不多。如果是超级红楼迷或者三国迷可以打卡。四座古塔是必去的,但真正值得进去参观的只有隆兴寺。其他几座古塔均可以在外围拍照留念即可。隆兴寺天宁寺广惠寺开元寺通票80元,隆兴寺单独门票50元。临济寺免费。
(1)隆兴寺——预留2-3小时。六绝名不虚传,每一件单独都可以作为看点,整个寺庙里可谓国宝荟萃。
(2)广惠寺——四座古塔中最美的一座花塔,尽管已经斑驳不堪但是塔的形制国内绝无仅有。
(3)天宁寺和临济寺——只有一座塔值得欣赏。在外围观看效果反而比入内要更佳。
(4)开元寺——钟楼是“唐构三座半”中的半座。但事实上雕梁画栋的修复也很难看出当年的原建。
6. 石家庄毗卢寺的壁画是四大寺院壁画之一。真正的精品都在毗卢殿。但尽量选择阳光明媚的下午两三点钟参观,阳光会透过小窗照亮墙壁上的壁画。如果是阴天,可以求助殿内管理人员,他们会用冷光手电进行照明,并进行适度讲解。详细的讲解可以扫码关注小程序。殿内壁画禁止拍照。门口有一套29.9元的书签,制作精美,可以留作纪念。
7. 上述景点两天足矣。总的来说,正定和石家庄历史遗迹和文物保存较好,城市生活氛围轻松。适合随意走走看看。
距离7月份的安阳出行不过两个月,猫猫和我又策划了这次石家庄和正定古城的短途游。
一方面是前段时间我抢到国家博物馆的门票,参观了新近开展的“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刻展”。这次展览借调了河北博物院和正定博物院的重量级展品,包括了北朝的诸多佛教石刻,五代的王处直墓的武士像和散乐浮雕等。可惜的是大部分游客都被古代中国等展览吸引走了目光,曲阳石刻展厅里游客稀疏或者一带而过。我用了一个下午细细欣赏了这些石刻瑰宝,内心深处不由得对这些精品的出处河北省刮目相看。山西甘肃河南都号称是文物大省,所以再精美的文物也不足为奇。但河北除了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名声在外,想不到还有这么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底蕴。于是一番查询后,河北博物院及正定古城的游览计划便初步成型——这也是7月份欣赏邯郸响堂山之后的第二次河北之行。
另一方面十一长假将至,但是作为中年老母亲的我们,没有精力和体力和年轻人一样去做特种兵旅行,加上还要看管青春期的孩子们,恐怕又会是头疼的长假。索性错峰出游,提前给自己放短假。最为方便的是,石家庄距离北京很近,高铁1小时即可抵达——每天上班通勤还要1.5小时,车次频繁。所以也为这次说走就走的行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猫猫的工作烦恼,我的家庭苦闷,人生路上必经的煎熬,虽然无法避免,但是抬头看看远处的风景,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们特地选择了9月27日和9月28日这两天出行。大部分出游的人可能在28日周六开始连休十一假期。周五提前出行,希望能错峰游览高峰——事实证明这个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景点里除了老年团外,普通游客并不多。猫猫和我得以信步闲游,慢慢欣赏。只是临近假期,短途车票数量较少。但正常候补也都买到了合适的时间。北京去往石家庄的车次非常频繁,基本每个小时都有两三趟。我们选择了8:26北京西出发的班次,上午9:30抵达石家庄。一个小时可以闭目养神,毕竟回来还要上班搬砖。
石家庄站到博物馆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北国商城站换乘1号线博物院,大概耗时30分钟,十分便利。
河北博物院的广场上数羽鸽子自由自在的徜徉着,等待人们的喂食。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正定的隆兴寺大殿前,给严肃的博物馆和庄重的寺院带来几分生机。孩子们追逐嬉戏着鸽子,一片岁月静好。
河北博物院分为南区和北区。北区是老场馆,南区则是新场馆,无论展馆面积或基础设施都明显更胜一筹。因此重量级的两个展厅——古中山国和满城汉墓,都集中在南区二层。在此次国博曲阳石刻专题展览前,我对河北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故宫举办的“何以中国”展览稳居C位的长信宫灯。只是这件宝物时常出差,9月初才刚刚从上海回到河北。
何以中国展览中的长信宫灯。
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是战国七雄外的第八大国。建立者为中山文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最为昌盛的时期是中山王厝在位期间,国力大盛,可在其去世后日渐式微,最终为赵国所灭。
鼎盛时期的古中山国,对于治国方略颇有心得。在铭文中记载有“毋大而肆,毋富而骄,毋众而嚣”。即使到今天,这12个字的方针也依然适用(结尾处最后两行)。古中山国的文字细长优雅。
展厅进门处的三件代表性青铜器。级别按照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确定,字越多越贵重,哈哈。
最具代表性的铜方壶。四角各有一条蛟龙。壶身上有450个铭文,记载了古中山国伐燕的战绩。
铜鼎。上面的铭文同样记述了伐燕的事迹,并警醒后人吸取燕国的教训。早期铜鼎几乎都是带盖的。
一只开屏的小孔雀。让人惊叹于工匠的巧手,这么小巧的物件都铸造的细节满满,更凸显功力。
琉璃环佩和珠串。审美在线。
铁火盆,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向铁器的过渡。
古代算筹的用法,交错纵横。第一次知道算筹还是金庸笔下的瑛姑。
古中山国的“假币模具”。秦始皇后续统一货币着实有远见,这算是国家公开制作假币吧。
金戈鐏。用纯金打制,两尾金龙的眼睛是蓝宝石镶嵌,普通兵器也成为了装饰品。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器身上雕刻了90余个人物,还有63多种野兽,26只鸟和6条鱼,展示了庆祝狩猎丰收的欢庆场景。这个器型真的又端庄又大气。
因年代久远,古中山国最重要的文物来源是中山王“厝”的墓。这是已发掘的中山国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墓室平面呈“中”字形,南北各一墓道,通长九十七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呈“斗”形;地下部分包括椁室、东库、西库和东北库。主室的后半周有陪葬墓六座,于前面和旁侧有车马坑二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一座。中山王墓虽被多次盗掘和破坏,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让我们管中窥豹,得以认识到古中山国的风貌。
这块弯曲的铁板就是大墓的平面图,上面用金线和银线勾勒出了墓穴的位置。最厉害的是,这幅图是按照比例来绘制的,1:500的比例,非常准确。
平面图的复原。
山字形标志,既是古中山国的标识,也是如今河北博物院的标志。
提梁壶。
牺尊。在国博和殷墟博物馆,往往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品,在河北博物院里安静的伫立在展柜里。带着几分寂寥。牺尊基本都是酒器,感觉古人也是脑洞大开,这种造型的器物似乎也装不了太多酒水,也不方便倾倒。
国宝级的展品。中间就是著名的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插座。这三只动物造型的屏风插座,设计巧妙,特别是铜虎,将虎身依姿态设计成V字型,用在屏风拐角处。集实用与美观于一身。小小的屏风插座都极尽奢华。可见战国时的贵族们也过着奢靡享乐的生活,很有今天小资的情调。
铜虎大睁双眼,虎尾蜷曲,身躯发力自然的摆成V字形。工匠不仅巧手,更善于观察。
另一件国宝。第一眼还以为是地震仪,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人家用的一张小桌的支架。桌面已经腐朽,但龙凤金银的支架历经岁月得以保存到今天。
河北博物院里有大量的精美灯具。这尊铜立人灯具的精致丝毫不逊于长信宫灯。中间的立俑是位耍蛇人。他右手执蛇,蛇身托起高处的灯盘。左手攥住蛇的七寸,撑起低处的灯盘,另一条蛇则蜷曲成底座。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当时的风俗民情,又巧妙地布置了错落有致的灯盘。
看发型本以为是个女性形象,近处看看西街才发现还留着胡须,眼睛则是镶嵌的黑水晶,熠熠生辉。衣服上的纹饰同样一丝不苟。遥想当年,簇亮的灯盘里火苗灼灼燃烧,照亮了古中山国的殿堂。
呆萌的小鸟,线条简单流畅。
玉杯。和今天的马克杯造型颇为相似。
除了大型器具,各种佩饰也是雕琢的极为精美。镂空的玉龙。
这个器具用途不明,猜测是酒器。
黑陶。但是不同于此前陶器,器身黝黑,甚至泛着金属光泽。上面也绘有各种动物鸟兽纹路。这个造型完全可以做个表情包,双手一举,无可奈何~
另一只小鸟造型的黑陶。质地已经近乎瓷器。
介绍说这种铜盆通常是做装饰物用的。“看来以前宫殿的规模真是不小。盆中是一只昂首的老鹰。
这件黑陶真是太美了,比例和谐对称,这么精细的尺寸陶器烧制工艺,真是不可思议。
古人六博的棋盘,可惜玩法已经失传。
满城汉墓是河北博物院里最重量级的展厅礼。说是撑起来河博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满城这座小小的县城,也因为刘胜墓的发掘而得以在中国考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件重量级的文物自然是人尽皆知的金缕玉衣,而且是刘胜和夫人男女款各一件。女款的金缕玉衣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国博里也有一件金缕玉衣,是残件后续复原,不及河北博物院这件精美。
古人认为灵魂会顺着人的七窍飘走,所以额外用玉作成塞子,希望灵魂与肉体能在玉的庇佑下得以永存。
女款的金缕玉衣。上身的花纹十分华丽。
硕大的玉壁,上面的乳钉纹分布均匀。同样的款式在青州博物馆也见到过,是汉代常见的礼器。
大名鼎鼎的“长信宫灯”—这是河博名声在外的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各个博物馆出差。8月份还在上海,9月初才回到展馆。第一次见到长信宫灯是在故宫“何以中国”的展览上。数件文物中它独自占据着C位的展柜,其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汉代的灯具极为精美,长信宫灯三易其主,最终随刘胜夫妻两个长眠于墓中,当年为大汉宫殿点亮黑暗的宫灯,跨越千年,最终重见天日。
长信宫灯巧妙的将宫女的右袖管设计为收集烟气的烟道,将煤油灯灰吸纳到宫灯内部,待冷却沉淀到底部再收集烟灰。同时宫灯手握处地的转盘还可以调整开口,从而调整灯光强弱。几千年前的工匠们就具备了环保意识。
左手握柄处“信阳家”的标记。
长信宫灯旁的展柜里还陈列着若干年灯具,汉代的手工艺人在灯具设计和制作上独树一帜。
很多博物馆里都有的燕鱼灯—缩小版本。圆圆的肚子也同样可以收纳烟气。
卧羊灯。羊头顶的灯盘不用时可以翻转合在羊身上,灯盘还开有小豁口,倾倒灯油更加便利。
匈奴小人举起右臂,托举起灯盘。
朱雀衔环灯,灯盘只有一个支撑点,但是利用底盘保持了平衡。朱雀振翅欲飞,动感十足。有一种几何构造的美感。
除了灯具,香炉也是汉代最为重要的日用品。香文化已经成为达官贵人们奢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博山炉,通体鎏金,勾勒出华丽的花纹。铸造的时候,炉盖炉身炉座是分开制作,再通过螺口拧合在一起,便于清理和添加熏香。这件香炉是在刘胜墓室中的浴室里发现,当时的贵人们在沐浴时常常焚香,在淡淡的香烟飘渺中放松身心。
另一件博山炉。底盘增加了香炉的稳定性。介绍里说,托举的是海底鲛人,炉体上篆刻了游鱼和禽鸟。
憨态可掬的说书人。主人也带着他们的铜像,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取乐。
小巧的鎏金香炉。体积虽然不如前几件香炉,但胜在小巧玲珑。
一堆小小的金饼。但体积和数量都远远不及海昏侯墓。仿佛小孩子的玩具。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件展品—错金银骰子,嵌着数颗绿松石。这是汉代的一种饮酒作乐的玩器,搭配有一整套饮酒专制钱,连小小的饮酒时用的小玩具都精致地无以复加。
骰子的平面图。
一组套杯。杯柄是蜷曲的凤鸟。可见当时的贵族们生活何等奢侈与精细。
小巧的铜勺铜盘,用途不明。但看起来很像煮药过滤用的器皿。
鲜艳的红玛瑙手钏。
琉璃手串。
朱雀衔环杯—展翅朱雀口衔两只小杯。杯子里发现了残留的朱红色胭脂。这是一件女主人的化妆用品。
白玉的玉佩环。
曲阳石刻馆的精华展品目前都被借调到了国博—惠世天工。比如王处直墓的侍奉图和宴乐图。但是留下来的几尊残破的佛像依旧展现出北朝高超的雕刻手法。
正中的佛像的佛首刚刚回归。
两尊佛像虽然都残破不堪。但菩萨的脸庞上淡淡地微笑,慈悲不减。
这身姿分明是曼妙的少女。垂下的腰带上花纹各不相同。
腰饰的特写。
雕刻这尊佛像的艺人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十分到位。
整座展厅里最温柔的佛头。眉目低垂,恬淡宁静,即使动荡纷乱也不会让她有任何的改变。
北朝最常见的佛造像造型。背屏上还有两尊吹笛的飞天。
即使再小的佛像,细节也做得一丝不苟。
唐朝的一尊残相,衣饰线条流畅衣袂飘飘,垂感十足。
太原的北齐壁画馆现在十分热门。北齐壁画写实不足,但线条简单粗放,反而自成一派。河博里也有一个小展厅,展出了高洋和茹茹公主墓的一些壁画。只是保存质量都欠佳,大部分壁画模糊不清。
等日后有机会还是去太原。
高洋墓道里的仪仗图。侍卫的相貌带着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北齐的人物画像线条简洁,没有太多专业技法,但是却能把握住对象的特征特点。
眼睛,鼻梁,都很生动形象。
墓道里的神兽。头部的毛发丝丝分明,是唐代铁线描的前身。
壁画褪色损毁的比较严重。侧面还能看出大概的图案。正面看上去已经斑驳不堪。
可以看出画工的技法十分娴熟,每一笔都没有停顿,一气呵成。
对比下复原图和实物。可以遥想当年刚刚绘制完成时的盛景。
另一处保存还算完整的壁画。北齐的壁画比较写实,多数是记述主人宴饮出行的场面。
元祜墓里的青龙壁画。
茹茹公主墓的规模很大,壁画的人物尺寸也接近常人。但是壁画受损严重,只能分辨出少数侍女形象。
身着红衣的男侍从。
对瓷器研究不多,但之前在邯郸买了一只磁州窑的杯子,十分喜欢。这一件是瓷器馆里的代表作,元青花釉里红,对烧制温度要求非常高。
磁州窑的代表作。
找了两圈才找到的荷叶碗。
薄胎瓷碗。
石家庄也被称为燕赵大地,战国时燕国赵国的版图均在这里留下痕迹。因此专门有两个展厅,分别介绍燕国和赵国的历史。只是文物出彩的并不多,只有这件辅首门环保存完好。
花纹繁复,即使用今天的机器来制作也绝非易事。
成排的祭祀仪器。
很奇怪的器形。
黄金和绿松石的饰物。上面压制出纹路式样。
小巧别致的绿松石耳环。
小象铜灯。
燕国历史。回家认真查查。
铜鼎,上面布满了饕餮纹等图样。
提梁壶。
鸭子造型的壶。
赵国历史。赵国最后亡国的惨痛,几乎让人忽略了他的辉煌。
我和猫猫大概花了四个小时左右浏览了南馆。我比较细致的看了古中山国和满城汉墓,其余展厅只是匆匆掠过。
随后我们到了地下一层的文创空间。品尝了河博的文创餐厅。板面上浮着一层辣油,所以没敢尝试。选了中规中矩的卤肉饭,配上两颗长信宫灯和博山炉的蒸蛋。味道just soso~
河博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地下一层的冰箱贴选择更多。一层有河北邮局的店铺,可以盖套色的邮戳。我和猫猫分别选购了一些作为纪念。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决定直接从河北博物院打车到正定古城的宾馆,节约路上时间。
打车大概30多分钟后我们抵达了预定的正定酒店。稍事休息后先去酒店的一层品尝下午茶。喝点果汁吃点小点心补充能量。
吃下午茶时在手机上查了查古城路线,我和猫猫决定打车到南门。大概已经下午三点左右了,我们计划随便走走,等到亮灯时看看古城夜景。
正定古城里广惠寺,开元寺,天宁寺和隆兴寺联票80元,不限制天数,可以进出一次。隆兴寺单独门票50元。个人感觉另外三座寺院的古塔,在外面拍照效果都不错。如果不感兴趣完全可以只卖隆兴寺的门票。
距离古城南门最近的就是广惠寺。广惠寺的花塔被梁思成称为孤品。其他寺院中也确实没有见到过类似塔的形制。
隔着红墙望见华塔的塔尖。风雨侵蚀给古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华塔的介绍。
总感觉塔的上半部分和塔身不够相配。上面的塔尖部分瘦挺,下半部分的塔基是四座小塔拼成,簇拥着中间的主塔。
仰望塔尖,依稀可以看出塔身上雕琢有各色造型。其中有一尊大象。只是风吹日晒雨淋霜打,加之失于维护,很多雕刻造像已经面目全非,看不出本来模样。
华塔的介绍。
其实华塔如果是单纯照相,在红墙外反而效果更佳。进到寺内感觉平平。
广惠寺出门不远就是临济寺。这座寺院免费参观,只是我们抵达时已经暮色西沉,寺院大门紧闭。我们围着寺院转了一圈,随意拍照。准备等明天白天再来参观。
临济寺也是在外拍照效果更佳。据说每天中午有斋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顺着大街前行,就可以看到阳和楼。因为晚上有十一演出的布置,所以暂时不需登楼。很多古装小妹妹在此拍照,有侠女,有簪花,还有汉服,五彩缤纷。广场上已经摆好了硕大的花篮迎接国庆。
我和猫猫只为了看看晚上夜景,所以四处闲逛打发时光。本来想在附近吃些晚饭,但满大街都是雷同的小吃店铺,转了许久也没有如意的。看来大部分旅游城市的情况都差不多。
终于等到华灯初上,人流也慢慢多起来。亮灯后的古城,果然不同于白天,又是一番风情。
临济寺夜景。
华塔夜景。
这位大哥在广惠寺门口演唱粤语歌曲,唱得特别动听。人不可貌相。
因为白天暴走河北博物院,我和猫猫都很疲惫,于是决定原路返回,等上城墙俯视下夜景就打道回府。
一片灯火通明。可想而知即将来临的十一假期的热闹景象。
从古城墙上遥望远处,正定古城的四座古塔同时出镜。
喜悦欢腾,每个人都溢于言表。如果再有些灯光秀就更没了。
从南城墙下来已经接近晚上八点。我和猫猫决定还是在这里解决晚饭,回酒店后直接休息。东转西转,居然还真给我开门找到了这家罩火烧。看了看介绍,类似于羊肉泡馍的吃法,换成了牛肉泡饼。
这家店最体贴的一点是有小粉罩火烧,只要12元,恰好满足我们的小胃口。
我们还点了一盘拼凉菜,种类也十分丰富,配着罩火烧十分爽口。这一大碗虽然是小份,但分量十足,牛肉也给了好几大片。正定夜晚颇有几分凉意,热呼呼的喝碗汤十分妥帖。
吃饱喝足继续打车回酒店。不过古城这边打车回去明显交通不畅,各种车辆混杂在一起,绕来绕去。排队现象十分明显。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晚上回酒店后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们今天的计划是隆兴寺—天宁寺—开元寺。三座寺院距离很近,步行可达。至于荣国府和赵云苗,我和猫猫都兴趣不大,直接略去。
吃过早饭我们再次打车出发。大概是临近假期,很多人已经出行,游客还是不少。
隆兴寺早上八点半开门,才刚刚开门,游客便络绎不绝。
【百度百科】隆兴寺六最包括:
1. 摩尼殿: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宋代建筑孤例,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以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是海内古建的孤例。
2. 倒坐观音:位于摩尼殿内槽北壁的泥塑五彩悬山中,高达3.4米的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赞誉为“东方美神”。
3. 转轮藏: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转轮藏,具有实用的藏经功能,设计十分巧妙,是转轮藏中最古老的实例之一。
4. 龙藏寺碑: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楷书碑刻,刻立于隋代开皇六年(586年),是研究魏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
5. 铜铸大佛:中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佛像,位于大悲阁内,是古代铜铸佛像中的巨作。
6. 铜铸毗卢佛:明万历皇帝御赐的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像,共有1072尊佛像,是隆兴寺的一大特色。
这些“六最”不仅是隆兴寺的骄傲,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塑和书法艺术的瑰宝。
马路对面的琉璃照壁。当天是阴天,如果阳光普照,绿琉璃熠熠生辉会更加美丽。
隆兴寺始建于隋,经过历代修建方成今日规模。全国大大小小的寺院也拜揭了不少。但隆兴寺仍旧让我大吃一惊。无论占地面积还是寺中瑰宝,都是顶尖的排名。实在也想不到正定一个小小的县城,竟然藏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方神圣之地。
仅存一片遗址的大觉六师殿。当年的殿堂已经消失殆尽,空余数根石柱让人遐想。
第一绝:摩尼殿—歇山顶的设计
歇山顶的典型断面是三角形,形制上会多出一层重檐。
摩尼殿前的石香炉—大刺刺地放置在室外。大概也是文物太多的缘故。
香炉周边雕刻着精致的佛像。
飞翘的檐角。
隆兴寺第一最:摩尼殿。殿里珍宝云集,不仅有五彩悬山的倒座观音,还有满墙十几铺壁画。
进大殿后就听到啾啾鸟鸣,在斗拱上有一只鸟窝,两只小鸟叽叽喳喳。
小鸟露头了。
大殿里的主佛。
摩尼殿四壁是明代壁画,大量运用了沥粉堆金的技法。但是由于受潮光照的原因,壁画剥落褪色严重,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壁画也未做任何保护。看着还是很可惜的。其中有几幅天女图十分精美,但很可能几年后就不得而见了。
房屋的外延都用沥粉堆金来勾勒。可惜损坏的太严重。墙面上一多半的壁画都起皮掉落。
天王图。也只剩下人物的大概轮廓。
这是我最喜欢的几幅天女图。其实保存还算完整,细节部分也十分耐看。可惜目前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壁画位于大殿门口的两侧,再风吹日晒日后估计情况更糟。
天女身上佩戴的璎珞配饰,线条流畅优美,着色丰富。
衣饰边缘的配饰也同样做的华美细致。
天女面目端庄祥和,衣袂飘然,璎珞缤纷,当年初绘完成时何等灿烂夺目。
隆兴寺第二绝:五彩悬山倒座观音。
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姿态松弛悠然,但面部经过数次修正,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神态。有时维护和破坏的界线也不是那么分明。比如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
五彩悬山上的其他佛祖。
相比较而言,观音旁边墙壁上的壁画更值得一看。可惜无人注意。
如果放在其他寺院里估计都是需要保护起来的。人物无论是造型衣饰眉目勾勒,无一不精美。
连接环佩的珠串都是做成立体,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另一边的壁画破坏更加严重。
衣饰的细节满满。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欣赏沥粉堆金。
大殿中部的清朝壁画。虽然面积很大,但画风偏于呆板。
出了摩尼殿,就是戒台。这里有一尊罕见的双面铜佛。殿外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
隆兴寺第三最:双面铜佛。
殿外除了丝带,还挂满着绿色小风铃,以及无处不在的鸽子。
隆兴寺第四最:千手观音。不知道为什么,对这尊千手观音心存忌惮,有点怕怕的。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凝视。反而花了不少时间欣赏了观音像的石制基座。
观音像的基座上雕刻有各色舞蹈和吹奏乐器的人物。还有飞天、力士、共生鸟等传说中的形象。虽然也没什么防护,都被摸的发黑发亮。
吹笛女子。
吹笙女子。
竖琴。
应该也是笛子吧。
看着类似阮琴。弹奏女子端坐在莲花座上,飘带纷飞。
还有打击乐器。
铃鼓。
吹海螺,这是藏传佛教的元素。
长条的基石上雕刻着飞天,共生鸟,大朵的莲花和云卷。仿佛观音立于云端之上。
飞天细节满满,手托着香炉供奉。
毗卢殿。隆兴寺的大殿真是太多了。每座殿里都有着镇店之宝。
隆兴寺第五最:龙藏寺碑。书法的里程碑,可惜不懂书法,不然可以细细欣赏。
慈氏阁。这是一座活的建筑实例—唯一的永定柱实物建筑。但后期加固后已经看不出原本的主体建筑构造,有人说从外面还可以依稀看出短柱。
隆兴寺第六最:转轮藏。类似今天的书柜。经书收纳其中,每转动一次即代表诵经一次。如此大型的木质工艺能保存至今也算是奇迹了。
我和猫猫将酒店送的丝带挂在了这里,希望日后保佑全家平安健康。我们还一人请了一个小小的香灰珠,39元价格适中,带回北京做个纪念吧。
隆兴寺里旅游团非常多,但好在流动比较快,我和猫猫都感叹这座寺院若是在大型城市,必然天天人满为患。如果细细看下来,3-4个小时总是需要的。这也是正定古城里最值得花费时间的一座寺院。
天宁寺距离隆兴寺步行大概十分钟。这座寺院里也仅仅只有一座古塔。完全可以站在寺外的小桥上拍照。
这里有个温馨小提示—天宁寺外的小桥桥面极滑,老胳膊老腿的同学拍照时务必注意。
天宁寺的简介。
天宁寺的石狮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瘦长。
天宁寺的院子里只有这样一座塔,门票15元。如果没买联票的同学完全可以在外面拍照即可。
开元寺是联票的最后一个景点。这座古塔是正定古城里最坚固的一座,几何稳定性最高。
当年的辉煌如今烟消云散,只余孤零零的一座宝塔。
被称为“三座半”的半间唐代遗存钟楼。如今也被整修一新,看不出当年的风姿。
二层的大钟。
开元寺塔的四角上有八尊力士。但风霜侵蚀下有些面目狰狞。
遗存的唐代建筑框架,还能依稀看到柱子上的标注字迹。
一座座不同的古塔,记述着相似的岁月。
参观完开元寺,我和猫猫决定去旁边的郝家排骨吃午饭。然后回酒店小憩。
我们定了招牌排骨,拌灰灰菜和牛肉烧卖。排骨十分美味,灰灰菜爽口。但是牛肉烧卖膻味略重,不适应的同学要多注意。
吃饱后我们步行消食,又去昨天闭门的临济寺逛逛。这座寺院不收门票,建筑也都比较新。但胜在人流稀少,可以安静的走走看看。
我们返回酒店后小小的休息了一会,正好赶上延迟退房时间。因为石家庄北京两地火车班次十分频繁。我们也不着急买票,按原计划打车到毗卢寺参观壁画。
正定虽小,但几座寺院各具特色。特别是隆兴寺,值得花费半天慢慢游览。日后如果有机会,应该会找个工作日再来看看。
中国四大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芮城永乐宫;北京石景山法海寺和石家庄正定毗卢寺。
毗卢寺距离北京并不远,却一再拖延了N年,今天才完成了参观。
平心而论,毗卢寺是四大壁画里管理最不规范的。其他三处壁画尽管也不允许拍照,但可以提供付费讲解。至少不会看的一头雾水。毗卢寺没有官方讲解,只会让你关注小程序听讲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是晴天建议大家下午三点左右参观,光线可以透过墙上小窗照在壁画上,看得更加清晰。但如果像我们一样赶上阴天,大殿里一片漆黑,眼睛适应许久都看不清壁画。但此次可以请殿里管理人员用手电照明,但讲解也是没有的。只是寥寥数语。估计他们也不是很欢迎人来参观吧。
毗卢寺的正门。原本精美的纸质门票也不提供了,55555。
毗卢寺最精美的壁画都集中在毗卢殿里,保存相对完好。管理人员兴致勃勃的和我们讨论了北京法海寺的壁画,看得出是个行家,带我们用手电欣赏了不少壁画细节。
精美的壁画。感恩最后一张四海龙王图。懂得都懂。
传说中唐伯虎画的玉帝。
肩膀上的铁线描功力深厚。
四海龙王图,保存的太完好了。
秋天将至,第一片银杏叶。
毗卢寺全部参观完一个小时左右。门口可以自助购买一套明信片,质量还不错。非常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官方讲解,不然就是看了个寂寞。
随后打车前往石家庄站,车上购买了返程车票,松弛感拉满。但返程时司机明显疲劳驾驶,一路哈欠不断,提心吊胆了一路。幸好安全抵达。
回家后整理票据,“惊喜”的发现毗卢寺居然按照学生票的价格收了我们费用。年纪渐长也没什么合影,就用隆兴寺的香灰珠合影作为结束吧。
今年的行程彻底贯彻了—那么近那么美,周末去河北的宣传口号。安阳邯郸石家庄正定,嗯嗯,明年计划山东济南吧
最后的最后,下了火车又和猫猫大嚼一顿。中年妇女的快乐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