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绝美悠久古寺院---蒲县东岳庙

作者:祥云游翁 显示图片


‌‌                蒲县东岳庙,也称柏山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蒲城镇城关村东关自然村的柏山之巅,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
               临汾东岳庙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的一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4A级旅游景区。‌该庙宇因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其创建年代不详,但据记载,自唐贞观年间以来,东岳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主要重修于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此后明清两代不断进行修葺和增补,形成了现今的建筑格局。
               东岳庙内的地狱部分是其一大特色,内部塑有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六曹判官及各种地狱刑罚的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仿,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外,庙内还保存有铁像、碑碣、木刻、石雕、铁钟、铁狮等文物,反映了古代工艺水平。
东岳庙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研究古代建筑、道教文化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了解道教文化,同时也可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享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柏山东岳庙,也称柏山庙、蒲县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蒲城镇城关村东关自然村的柏山之巅,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唐贞观(627—649年)时已存在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柏山东岳庙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至北有影壁、长虹磴道、山门、天堂楼、凌霄殿、天王殿、乐楼、香亭、献亭、行宫大殿、后土祠、昌衍宫、清虚宫、地藏祠、地狱等。柏山东岳庙地狱府内的明代塑像,大小与真人相同,是封建社会神权统治中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2001年6月25日,柏山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岳庙不仅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闻名,还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庙宇背靠柏山,面临南川河和‌昕水河,四周松柏丛生,景色宜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生辰,因此有了三月二十八蒲县东岳庙会的习俗,吸引了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行程概览
D1: 山东 济南 自驾一天,下午到达 临汾 尧庙-----大云寺(铁佛寺)-----前往 临汾 洪洞 县住宿

D2: 山西 洪洞 游览广胜寺--- 洪洞 大槐树---- 霍州 娲皇庙---- 霍州 暑--入住 霍州 酒店
D3:自驾 霍州 出发---- 临汾 蒲县 东岳庙---- 山西 临汾 隰县 小西天景区---- 临汾 吉县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运城 万荣 住宿
D4: 运城 万荣 出发---- 万荣 东岳庙(飞云楼)----- 万荣 李家大院--- 永济 市蒲州普救寺----蒲津渡大铁牛--鹳雀楼----- 芮城 永乐宫 ------ 运城 盐湖附近住宿、
D5:自驾解州关帝庙-----回 山东 济南

            东岳庙的开放时间为(夏季)8:00—18:00;(冬季)08:00—17:30,游客可以通过电话号码0357-5321423联系庙宇以获取更多信息或安排参观。

‌‌     东岳庙的渊源
蒲县 东岳庙 ,也称岱庙,位于 山西 蒲县 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因山上柏树繁茂, 俗称柏山寺。最特别的是,山中的柏树树纹均左扭。我们原计划从临汾直接先去小西天,从图中导航系统观察,先去蒲县东岳庙。然后高速去隰县小西天景区




东岳庙的建筑
入口处的影壁,上书“ 蒲山 胜景”













‌ 蒲县东岳庙的华池宫是纪念华佗的独立小庙,位于东岳庙外,俗称华佗庙。‌ 该庙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并在之后迁建到现址。华池宫因其独特的建筑和历史背景,成为游客探索东岳庙时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华池宫不仅因其建筑精美而引人注目,还因为其历史背景深厚。华池宫最初是为了纪念华佗而建,随后在清雍正八年迁建到现在的位置。这个过程中,华池宫不仅保留其原有的功能,还成为了东岳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华佗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东岳庙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的行宫,黄飞虎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与姜子牙一起攻打商军,后战死。商亡后,姜子牙封神,其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神,五岳之首,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所以在全国各地均建有东岳庙用以供奉。。

东岳庙以东岳行宫大殿为中心,是一组大型建筑群,相传始建于唐,根据庙内现存遗迹,可以佐证金 泰和 五年(1205年)已有。现存东岳行宫殿在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元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明、清历代均有修葺重建。整个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建筑物二百八十余座,周围松柏千余亩


山西蒲县东岳庙的山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山门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历代屡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山门为两层建筑,下层为门洞,上层为天堂楼,整体气势宏伟,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山门的设计非常独特,门洞两边设有撇山影壁,壁心分别雕刻有“盘龙”和“舞凤”的造型。天堂楼高耸,与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相映成趣,都是十字歇山顶结构,轻盈华丽。门前还设有铁狮对踞,增加了山门的威严和气势。山门不仅是东岳庙的入口,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山门上的建筑元素如钟楼、鼓楼、天堂楼以及门旁的双斗旗杆只,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见证了东岳庙从唐朝至今的历史变迁。山门顶上还悬挂有乾隆皇帝只的御赐牌匾“岱岭横云”,黑底金字,楷体肥笔,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引领着游人步入

东岳庙最为壮观的建筑~山门,中间部分为三段式的楼阁,“品”字形排列,正中间为天堂楼,左右两侧钟楼、鼓楼,均为十字歇山顶,黄绿硫璃贴面,门柱上方是精美的木雕与彩绘。










壁心分别雕刻有“盘龙”和“舞凤”的造型







这处对联是一个县令为了防止柏山的树木被砍伐毁坏,以此联警世世人







过山门,钻过一条低矮的甬道,两颗千年楸树立在两旁,均为唐贞观年间栽植,至今约有1370多年的历史。








回望方才钻过的低矮甬道之上,是一座戏台。这座戏台的出彩之处,是上方三幅整体垂挂木雕:右侧一块为“渔樵”,上面雕有两个人物,一位打鱼的渔夫正在河边下网,河中的鲤鱼迎面游来,右一位则是挑着一担柴火的樵夫;左侧的一块为“耕读”,同样也是两个人物,一位农夫肩扛木梨,牵牛下地,另一位少年书生则手捧书本若有所思。中间的“八仙庆寿”,为太上老君驾鹤 仙游 形象,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八仙。









东岳庙行宫的四周是行宫院,下部为窑洞式的拱门,上部加建屋顶形成走廊式的建筑,前后左右相通,形成一体。这种风格即为东岳庙独具一格“环形院落”,在全国寺院中也甚属罕见。

下面的窑洞为东岳大帝掌管的七十二司。抗战时期,这里成为学校,占用了各司衙门的办公场所,楼上是教室,楼下是宿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现在各司衙门里面的雕塑都是后来制作的。





        蒲县东岳庙的献亭是为东岳大帝供献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该亭建于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四周敞朗,顶盖为歇山式;四角均为蟠龙石柱,造型精湛,是我国宋、金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献亭的柱础是金代的遗物,而大殿则是元代只的建筑,其他殿阁楼、廊等则是明、清两代的遗物。东岳庙整体建筑坐北面南,前朝后寝,按皇家帝制规格三进五门修建,沿中轴线由山下开始依次建有照壁、登山步道、将军祠、土地庙、御马亭等,整体建筑以东岳行宫、寝宫、子孙宫为中心,周围环绕东岳大帝所管辖的各个职能机构附属建筑,构成座“回”字型气势宏伟的皇家建筑群。












献亭凿井









正殿前的四根盘龙 石柱 ,都是老物件。但不是一个朝代的,左前方的是元代,就是后面那根,比较质朴,其他三根都是明清时期的,繁复华丽。











东岳行宫后面是昌衍宫,又名“子孙圣母祠”,也被称为娘娘庙。其执掌人间生育,因此来这里的人多是来求子的,据说很灵验。门口有两个大框子,放满了童鞋,讲解员说想要儿子的取一只男鞋,想要女儿的取一只女鞋,生下孩子后,还回一双。

经过行宫、昌衍宫,到清虚院,然后就是地狱入口。


下了十八层台阶,就到了所谓的十八层地狱。






地府由三面合围的五孔窑洞组成,正北五孔窑内塑五岳大帝,东西两边列十殿阎君。十八地狱在各殿案前交错罗列,各狱鬼卒有的推磨,有的拉锯,有的挖眼,有的割面,有的烧火炕,有的搅油锅,从第一殿阴阳界至十殿轮回转生,共有塑像140多尊,这些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仿。因为里面黑乎乎的,未拍照,自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