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连的“洋”建筑

作者:弓米弓 显示图片


旅行到大连,仿佛走出了国门到了欧洲。


大连以前是被俄国人占领的,他们仿照巴黎想把大连建造成一个东方巴黎,后来大连又被日本所占领,但是日本人继续用着俄国人的城市规划对大连进行改造,在日本的建筑师当中,大多数都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对建筑方面还是倾向于欧式风格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连城市大连的历史建筑多为俄式、日式风格,如俄罗斯风情街、日式风情街等。这些建筑见证了大连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要是因为其历史上的殖民背景。大连在近代历史上先后被‌沙俄和‌日本占领,这两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对大连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沙俄时期,大连的城市设计模仿了欧洲的城市规划模式,以广场为特点的花园式城市布局,这种布局与中国的传统方格式建筑布局截然不同。日本占领时期,大连的城区布局和建筑风格变得更加贯通中西,涵盖了多种西方建筑风格。

‌‌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是现代欧式风格。‌ 博物馆是一座蓝顶白墙的欧式建筑,位于星海公园西南的黑石礁海滨,整体建筑呈现代欧式风格,白墙蓝顶,非常宏伟。
初看建筑风格,有高高的小塔楼,圆弧形的窗户门框,梯形屋顶,曲线墙体,墙体上有雕塑,还有廊柱,色彩明快,鲜艳。跟中国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


大连站,始建于1903年,由俄国人建设,并在1937年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大连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俄式和日式元素,其外观典雅且现代,站房设计灵感来源于东京的上野站,但在规模和壮丽程度上远超上野站。站房的外观采用了独特的砖木结构,拥有大方的门楼、夸张的落地窗以及陡峭的屋顶和一个别致的青色小烟囱。此外,大连站还具有浓厚的日式风格,站前广场上的设计,如大连两个字和钟表下方的窗户,都分成了很多小格子,展现了日式风格的特点。




‌‌


.俄罗斯建筑风格以浅米色为主,地面和一些较大的量体采用深胡桃色和深色,视觉效果强烈。
.俄罗斯建筑主要是从木结构发展而来的。俄罗斯建筑的特点是层叠结构和大斜面帐篷的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俄罗斯风情街‌:大连俄罗斯风情街保留了38栋具有俄罗斯19、20世纪建筑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展示了俄式和欧式风格,成为大连市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道。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广场周边。初建于沙俄占领时期,1951年最后一座建筑落成, 保留下来的建筑群包括有原大连民政署、原朝鲜银行大连支行、原大和旅社、原东清轮船会社,是典型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山广场‌:中山广场是大连最有特色的广场之一,其设计完全模仿了巴黎的凯旋门广场,呈圆形辐射状,有10条大道向四面八方辐射。广场周围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马式、‌哥特式、‌西洋古典式、‌巴洛克式等。欧式建筑风格强调通过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和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其典型标志包括喷泉、‌罗马柱、雕塑、‌尖塔和‌八角房等。欧式建筑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在意态上则让人感到典雅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设计上,欧式建筑注重对称感,线条简洁,外观宏伟,常使用如罗马柱、‌爱奥尼克柱式、‌多力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等来增强建筑的特点。
在色调选择上,欧式建筑以外立面通常以温润而醇的浅色调为主,配合金黄色及白色,整体上呈现淡雅舒服的视觉效果。
此外,欧式建筑还会使用一些装饰品如腰线、壁炉、波打线和拼花等来进一步突出其风格特点。

欧式建筑风格多样,包括‌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设计元素。
例如,
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其坚固的结构而闻名,使用了大块的石头和厚重的墙壁,拱形和半圆形拱 
                       门,圆筒拱顶。装饰包括浮雕、花纹、雕刻和花窗玻璃等
哥特式建筑;尖肋拱顶,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以其高耸、尖峭的设计著称,常采 
                   用彩色玻璃长窗和尖型拱门;(主要是天主教堂)
拜占庭建筑;则以高大的“穹窿顶”造型和丰富的色彩为特点;内部常常使用马赛克镶嵌画作为装饰,结 
                   构上采用了帆拱的设计
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以富丽堂皇的曲线,曲面设计和贵重的材料使用为特征。建筑中常使用曲线、 
                       弧线或曲面来表现 生动多变的空间感。喜欢使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尤其擅 
                       长运用金色和银色来 渲染出豪华、瑰丽的场景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位于中山广场9号,建于1909年,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约18.6米,正门朝南。该建筑由日本设计师妻木赖黄进行概念设计,其弟子太田毅完成全部详细设计,日本三叶洋行主持建造,具有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并吸收拜占庭式建筑特点,建筑平面近似梯形,建筑立面为三段划分,窗楣做成断裂山花,中央及两端屋顶上的三个绿色圆形穹隆,中间大,两边小,造型别致,设计新颖。远远望去,像三支绿色的火炬点亮在半空中。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该建筑一直为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营业楼。日本投降后,由苏军接管,改为苏联远东银行大连分行,1951年停止营业。现为中国银行大连分行营业部。




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中山支行(原朝鲜银行大连支店)
朝鲜银行大连支店旧址位于中山广场1号,建于1918年,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古罗马建筑风格,正门前有6根巨大圆形克林斯柱组成柱廊,侧立面以南侧5根、北侧6根方形扶壁柱划分,楼内正厅由12根圆柱擎住屋面,平屋顶,由日本中村与资平事务所设计。


辽沈银行大连分行(原大连民政署和警察署)
大连民政署和警察署旧址位于中山广场2号,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山广场周边最早的建筑。二层砖木结构。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正面对称,两端突出三角形山花,中央高耸尖顶塔楼,系参照欧洲市政厅风格设计。屋顶开老虎窗,窗户采用柱式划分,底层窗采用连券式窗楣,设计者是关东都督府土木课的前田松韵为首的团队,荒川工程局施工。所用的砖由满洲炼瓦会社生产,石材使用山东省出产的红色花岗岩。




【大连宾馆(大和宾馆)】
中山广场4号。建于1909年,1914年建成,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1956年改称大连宾馆。大连宾馆也因为众多的名人曾住过这里,而成为中山广场上故事最多的老建筑,周恩来、张学良、张作霖、胡适、康有为等历史人物都曾住过这里。




大连邮政局办公楼(原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
关东都督府邮便电信局旧址位于中山广场10号,始建于1925年,楼高约15.5米,建筑平面为“凹”形,地上二层,顶层有阁楼,地下一层,正门朝向东南,混凝土结构。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设计者是关东都督府民政部土木课长松室重光。1945年后成为苏军大连警备司令部的一部分,1955年后成为大连邮电局。现在是大连邮政局办公楼。



中信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原大清银行大连分行)
大清银行大连支店旧址位于中山广场7号,始建于1909年,高约18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正门朝向西南,砖混结构。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对称,采用三段式划分,中间突起,两侧屋顶为半圆形,中间为履斗形,由中国人主持建造。1913年改名为中国银行大连分行。解放后曾为大连市教育局办公楼。现为中信实业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




上面提到的几种欧式建筑风格,在这里会集中表现,都是后期建造的,



穹顶式屋顶的变形,出了棱角




































大连渔人码头的建筑风格是以北美风格的海滨渔村为设计灵感,结合了北美滨海小镇的精髓,展现出多文化的建筑风格。


‌‌‌‌

这个码头不仅具有浓厚的欧式风情,还融入了东方渔村的生活气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渔人码头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在其色彩鲜亮的欧式风格房屋上,还包括了北美滨海小镇的‌塔楼、屋顶平台、尖顶、‌钟楼等元素,这些建筑通过塔楼、屋顶平台、尖顶、钟楼等建筑元素,清晰地表达和互相联系,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海文化特点的建筑轮廓线。












旅顺监狱、日俄监狱旧址即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日俄监狱位于旅顺,建于1902~1904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于1907年在原沙俄监狱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旅顺站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0月开工建设 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7月14日投用运营 。2014年4月20日,旅顺站暂停运营,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侵占旅顺,出于对军事需求和港口物资运输的考虑,选定旅顺军港附近修建旅顺站(旧址),并铺设钢轨直至港口码头,并将此站点作为中东铁路南线的终点站 
1903年沙俄工程师设计出旅顺站(新址)图纸并开始施工 。
旅顺站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俄罗斯特色,站房为砖木结构,造型玲珑秀丽、别致明快,白墙、绿窗充满诗情画意;建筑顶部为绿色穹顶塔楼,塔楼上方采用鱼鳞铁瓦面;建筑外墙体采用木构网格,错落有致,色调和谐;


旅顺博物馆(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建造年代:1917年,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42号,博物馆的建筑既有近代欧式风格,又有东方艺术装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