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2日之灵石平遥太原

作者:向前进 显示图片


周末在太原,决定2日游。

曾经春节期间从大同一路向南游至平遥,遍历了云冈石窟、九龙壁、悬空寺、应县木塔、五台山、晋祠、山西博物院、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没有想到大同能有零下近40度的低温,出行翻出了经年不穿几乎所有的厚装;火车经张家口去大同,车窗、车门、车厢连接处都结了不少的冰;游云冈石窟,感觉到了脸冷;在悬空寺,大风卷起雪粒打在脸上生痛。可能受寒流影响,大年初二悬空寺没啥游人,感慨“壮观”反复走了3遍,过足了瘾;这次在平遥遇到个南京旅行团,聊起来,说悬空寺每天限流1000人,没约上,只在下面看了看。大同坐大巴去太原,大下坡,路牌一路提示司机减速慢行;温度也从零下30多度,一下子到了零下10度左右;实践学习了山西的地貌特征,北高南低,温差居然这么大。去乔家大院感受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以至于网上当年就有贴子说有指示引导去了假乔家大院,现场看到了同款指示,没上当;看来乔家大院被取消5A是有原因的。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的历史厚重,吸引去更多的地方。

五一曾经规划去山西,没买到青岛-太原的火车票,太原至各地县的火车票也买不到,自驾去了河北。周末在太原,虽然时间有限,但非旺季火车票好买,动车高铁让许多景点一日成为可能。

上次来山西就关注到了绵山,有人拿大罗宫与悬空寺比较。绵山在介休境内,查太原动车最快仅35分钟,决定一早走。

晚上查攻略,动车到介休东,离绵山还有近30km,旅游大巴需要1小时。而无意间翻到有攻略是从灵石东下车打车去绵山,只有14km;而且王家大院在灵石,可以顺便打卡。立即决定去灵石。实际后来想想,太原南-介休东,旅游大巴至绵山,打车去王家大院,灵石返回,也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的不确定性在于,一是介休东等大巴(发车间隔太久),二是绵山打车去王家大院(这个灵石走没有成为问题,是因为从灵石东打车顺便就约了回程)。

订的酒店含早,但最早的动车7:00,来不急,约了路早简餐,面包、点心、酸奶、水果都有,能吃饱。怕行程有变,早上醒来才订车票,淡季轻易订上了。太原南-灵石东也仅要41分钟,比介休略远。

灵石东出站,有人招揽打车,没有急着答应,因为查网约才不到20元。而攻略上说打车40,有机会谈到30。尝试打网约,将所有选项都选上,空转了近10分钟,居然没有人接单。一大哥一看就有经验,看我在站前广场刷手机,就上来问;一听我在等网约,就说在灵石没有网约,说30元送我去绵山。报30元感觉挺实在,又怕耽误时间,决定跟大哥走。路上聊起来,说打车一般至少40,现在过了旺季,否则30肯定不拉。聊起来,说可能回来要去王家大院,大哥立即说他可以来接我,25从绵山送到王家大院。这是从灵石走的好处,从绵山出来,确实没见到出租车,也没费劲尝试网约;坐上下山的景交,提前给大哥打了电话,等从景区大门出来,大哥已在路边等着了。

随便翻阅的几篇攻略,都描述了绵山之大,一天行程只能取舍。大多的安排都是先坐景交至最远的水涛沟,再向回走,选择水涛沟、栖贤谷、正果寺、云峰寺、天梯、大罗宫、龙头寺的比较多,决定抄作业。




第一站水涛沟。看入口的指示,单程4km,往返2小时。4km感觉有点远了,但来都来了。绵山虽然以文化景观著称,但既然有自然景观,也不防一试。

可能是前些日子下了雨的缘故,水涛沟的溪流中水还是满多的。但论景致,真的是乏善可陈,不尤得就与崂山的北九水比较,觉得还差些意思,更是无法与南方的类似景点相比。硬着头皮走下去,就为来都来了,要走到尽头的水帘洞。路遇堆砌在溪流边的水管,又联想到前些日子曝光的云台山人工瀑布的报道,难不成这水流也是引水上山,亦或是在为枯水季节准备,保持四季流水?与同行的游客聊起来,说溪流尽头说不定是个水库蓄水。终于到达水帘洞,瀑布还真是从一看似人造的水坝上倾泻而下,虽然看不到上面的情形,但明显感觉上面是蓄了水的;再与水管联系到一起,说不定是为引水上山蓄水所用。坝下的瀑布里还真有一个洞,并有在岩壁上凿有台阶,有铁链可以攀爬入洞,怕鞋湿没有尝试。如果是夏天,准备充分,入洞一观也是一种乐趣。水涛沟的感觉是,比较适合夏天带孩子来玩水。

水涛沟需要原路返回,4km,走得很崩溃,腰有些不适,坐下来揉揉。来回基本就是2小时,我是走得快的,这指示的2小时大有欺瞒之感,想来除了年轻人或走得快,是做不到的。路遇几个老年人,聊了几句,他们就放弃了,希望没有误导他们吧。水涛沟的入口还有岔路去到古藤谷,显示单程2km往返1.5小时,放弃了!














第一站就走到腰痛,用时超过2小时,下面就想着省略。在水涛沟遇到一哥们,同行了一路,说去栖贤谷看看,就跟着下了;虽然看了攻略,但一时没想起来栖贤谷里有啥可看。上山有电梯,不想走,坐了。直梯开凿在岩壁中,还挺长,15元,生意不错。

栖贤谷还真是惊喜!在狭窄的山谷两侧,沿石壁安装了脚踏板,攀扶铁锁链,脚踩踏板,没有任何的安全防护措施,还真有点心惊胆战的感觉。脚下的峡谷虽然不深,但一脚踩空掉下去也是重伤,如果头撞在铁制踏板上,也是极其的凶险。但这足够刺激!不过,小一点的孩子或老年人估计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小孩子想大人估计也不让。突然想起,在一篇攻略上看到,这里是网红!同行的哥们踩在两段脚踏板连接的湿滑石头上,脚下一滑摔倒,幸运抓住了铁链才不至于滑下去,走在他后面,真是一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站稳才行。这一路够长,除了在岩壁上的铁制踏板,还有不少的木板桥,那桥是摇晃的,许多甚至贴近谷底的水面,路程的终点木梯肩并肩与瀑布并行,激起的水都打在裤子和鞋上,让这段行程不单调,更刺激。

本来走过水涛沟,感觉这绵山票价有点不值,但走过栖贤谷,觉得值了。















后面只想着之字型栈道和大罗宫了,于是越过了正果寺。

云峰寺的独特之处在于,修建于山体的巨大凹处,始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绵山三绝有两处在此,一是抱腹岩上的还愿挂铃,二是抱腹岩而上一个高70多米的绝壁。其中,悬崖挂铃在“航拍中国”第三季第六集有播出。

之字型栈道从山下看有点过于酷炫了,虽然已有些腰痛不适,还是被吸引去攀爬。待到栈道起点,看路牌,发现栈道上行是通往正果寺;早知如此,就从正果寺坐电梯上去,栈道走下行了,会省力许多。不禁脱口而出,旁边一大哥听到,说他们正是如此,省力不少。这时后悔也没用了,硬着头皮爬吧。

之字型栈道是体验不错,独特而视野开阔,但去正果寺的路却漫长无比。走了半小时多,路遇从正果寺方向来的游人,说还要40分钟,有点崩溃。

















路过正果寺电梯,远远看到灵应塔,且想起攻略说可以登塔,觉得值了。对塔有特别的偏好,特别是可以攀登的塔。

灵应塔也确实很特别,登塔的台阶密集而狭窄,没有任何的照明设施。每层有两段,第一段靠自然光尚可看清台阶;第二段,特别的昏暗,人眼一时适应不了,根本看不清台阶,需要小心翼翼。许多人只爬了一层,就放弃后面了。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确实是很美好的。登上七层塔顶,俯瞰正果寺在群山环抱,感觉好极了。

正果寺有绵山第三绝,包骨真身佛像。无意间,集齐了绵山三绝,也算修成正果吧。

原路返回,没找到下行的步道,也不想走,坐电梯吧,15元,与栖贤谷电梯异曲同工。












感觉还有些时间,景交在天桥下了。没仔细看攻略,后来看到,许多人是从一斗泉步行上山,至天桥下山。天桥有电梯,但显示在维修中没开。仰望天桥是非常壮观,但看看陡峭的台阶,摸摸隐隐不适的腰,算了。拍照留念,去下一站。







大罗宫是本行的期待,看介绍虽然为近代重修,但其高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雄狮背驮着整座宫殿,显得非常的宏伟。马蜂窝的介绍上写的是可与布达拉宫媲美,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有电梯,感觉不高,但确实不想再费体力,决定坐了,5元。电梯并不能上到最高处,向上还需要攀爬。一女士问同伴为啥不修到顶,答复是不能一步登天。一步登天太难了,也容易狂妄,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一步一个脚印,登顶最高层。俯瞰远山、公路,似乎有些登天的感觉。

下行步行,一层层近观。确实不长,但向上看确实有些陡。










不想再走了,也走不动。坐上景交,给来时的司机师傅打电话,约好在大门口上车的位置等。绵山的景交是真不错,发得很快,几乎等不到2-3分钟。从入门至出门,差不多用了近6个小时。

到大门口,司机师傅已在等了,下一站去王家大院。司机师傅问我吃过饭没有,并建议我在王家大院周边住上一晚,我明白他的意思,说吃过了带了吃的,晚上如果时间早要去平遥住;司机师傅不死心,一再问我的火车车次,我给他看了可选的车次,但他还是不断鼓动我住一晚比较好,不赶。我说出来再说吧,结果在离开王家大院赶往灵石站的路上,司机师傅再来电话,我告诉他已经走了…生意是需要争取的,这个师傅还是非常有心的。

王家大院卖的是套票50,包含王家大院、王家庄园、红崖峡谷和石膏山。在携程上没看到单独卖多少钱,决定去现场再买。结果现场买单独王家大院要55,那还是套票便宜。这是带动整个灵石,挽留游客的节奏啊,看到从王家大院有发往红崖峡谷的免费接驳车;可惜其它吸引力都不大,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王家大院门口有坐电瓶车先去王家庄园,票价5元,往回走游王家大院的指示,说是更顺。但总有“诱敌深入”的感觉,时间不够,也不是太感兴趣,决定只游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游人明显比绵山多出一个量级,到处是旅行团,轻易就蹭到多个导游,听了无数个故事,不过大部分都离开就还回去了,没记住啥。历史的遗存,还是听听讲解好,至少当时感慨一下,否则就只能是瞎转。

山西大院中乔家大院是最知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张艺谋的《大戏灯笼高高挂》,以及陈建斌和蒋勤勤主演的《乔家大院》带火的。但王家大院一开始就定位最大,甚至有比故宫还大的说法,因此在山西的大院旅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太原与出租车司机聊起来,说王家大院是知名书记耿彦波的杰作;说当年他干这件事的时,许多人不理解,他离开灵石时甚至有人送花圈。但现在看来,王家大院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成功的旅游项目,至少我放弃从介休去绵山,而改由灵石,是因为王家大院。而灵石通往绵山的道路被修得非常好,感觉也是很有远虑的。

无意间刷到王家起家是做豆腐的,并感慨做豆腐也能做成这样,也是相当的厉害。

有古建筑专家讲,王家大院修复得原汁原味,基本上没动,是非常成功的项目。去过乔家大院,也去山海关、广府古城等地的一些大院,王家大院确实印象深刻。雕刻和石板画都艺术精湛。王家大院修复并可供参观的是高家崖和红门堡,之间由细长的桥连接起来。高家崖是封闭式城堡建筑,可登上院墙,环大院一周,感觉也是极好的。

王家大院太大,红门堡跟导游详细听了主要的院落,高家崖看似导游讲解也不多,仅就登院墙一观。粗略逛下,用时差不多2小时。





























下一班去平遥的动车要到20:45,有点晚;决定赶灵石站-平遥的普通快速列车,还有一个原因是平遥站离平遥古城近,可以走过去。

没有特意赶,17:18和19:01各有一班,决定坐公交。路口看到7路边正经过,加速跑了两步,向司机挥手,结果车滑过站牌,一溜烟跑了。到站牌,显示是招呼站,理解意思就是没有人上下就可以略过。地图显示15分钟一班,尝试打网约,无果。7路算及时,差不多15分钟,车来了,并一路逛奔,无上下就不停。感觉可以赶上17:18,在车上订了票。

灵石站是个极小的站,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小站了,就一间小房。离开车早早就检票,并在地下通道里等,再上到站台等。低站台也是好久没见了,爬上列车,也是好久没体验了。运城-秦皇岛,年轻人还真不少,许多是去返校。

抵达平遥站,天还没黑。10年前在这里坐车回太原,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

走去平遥古城,路似乎在修,裸露出古力盖。第二天打车去镇国寺和双林寺,许多是这样的道路。司机抱怨前任领导不作为,留下个烂摊子,好几年了,没钱修。这不象是个旅游城市啊!

正是夜幕降临时,灯火星星点点。第一眼的平遥古城北门,感觉有点昏暗,许是没有到亮灯时分。定位了明清一条街,一路接送游客的电瓶车、电动车、自动车穿行…感觉特别的混乱。步行街里好一些,但也时不时有人骑行,或骑着板车。灯光并不璀璨,古城少了灯光,似乎就少了些韵味。到处是餐饮、旅拍…到处是搭起的架子,上面标识是施工完毕拆除,但遍布全城的架子,总感觉不协调。第二天打车的司机说是施工怕破坏电线,故架到了空中,说施工完毕再入地,但这也好久了。一直走到迎薰门南门,南门从里向外看也没有光亮,走出南门向里看才看到灯光,感觉整个县城昏昏暗暗的,有点死气沉沉。上一次来平遥是过年,到处的灯火辉煌,南门外还有灯会。这次来,感觉和体验大打折扣。第二天在镇国寺碰到一河北哥们,自驾来的。他描述前夜去古城,听说没有灯光秀,说是设备在检修,心情立即就沉到谷底,他还重复了两遍,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天在双林寺又偶遇绵山一起走水涛沟的哥们,说是晚上21:00有灯光秀,也可能我们去早了吧。

上一次去平遥,住在县衙边上的青年客栈,土坑挺有感觉。这些寻过去,发现店已没有了。搜周边,找了家评分4.8的客栈土坑,但很不适应前院餐饮、中间厨房、后院客栈连通的格局;季节不对蚊子太多;设施也很是老化,体验不是那么的好。不过老板很热情,也很会做生意,临走送醋,过后还不忘回访,不给好评都不好意思。

上次来平遥,没有去双林寺和镇国寺,是一大遗憾。这次准备去双林寺,离平遥古城高铁站近,顺便动车回太原;镇国寺是以平遥古城为中心,对角的方向,时间有点来不急,决定放弃。但一早醒来,收到短信,航班变更晚了2个小时,有时间去镇国寺了。

镇国寺8:00开门,决定赶早,先去镇国寺,再去双林寺。

先在平遥古城内转转,县衙、文庙、城隍庙、城墙…都没有开门。清晨的平遥古城内,朝阳洒落在石板路上,没有了人流的喧嚣,感觉比前夜体验感觉好许多。

吃个早餐,不敢吃包子,在青铜峡吃怕了,也被网上的淋巴肉吓怕了。点的油条2元1根软软小小的,以至于同点的广东人发出怎么是这样子的感叹,没有摆出来卖是有原因的。点的小米粥颜色异常的黄,感觉是加了色素。问老板娘,说是加了什么中药,是滋补的。但总感觉不对劲,没有一点点的中药味道(也许是无味的),也没有几粒米,3元买一碗黄水。感觉是因为米少,起不了色,故意加了颜色进去遮丑。对平遥的商业化印象更深了一些!





















新东门,有出租车在招揽生意,没有靠近。远远地打网约,不好打;转了一会儿,加了几个选项,才有人接单。前面一对母女,似乎也在打网约,但没打到,着急走,坐了出租。等网约来,靠活的出租司机凑过来问是否要车,说打不到网约的;我说打到了,他很是诧异,说即使打到也是出租。来的不是出租,但司机似乎与靠活司机认识,用当地话打了招呼没太听明白。路上聊起来,司机说都认识,他也开出租的。说在平遥有200辆出租,抵制网约,拍下网约车照片,到运管局去闹,要求处理。怪不得在灵石打不到网约,当时想平遥旅游这么热门的城市,应当会有。没想到也在经历当年大城市的一幕。不过感觉网约是趋势,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未来希望这些小地方也能完全改变吧。

镇国寺还没有开门,一老大娘端着碗吃早餐堵在大门口不让车也不让人进,说是8点。

镇国寺与平遥古城和双林寺一起打包世界文化遗产,以建筑著称,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也可能来得早,镇国寺的游人不多,也仅磳到一个导游,跟着听完了全程。

镇国寺分前后两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规模虽不大,但造型雄伟,气势非凡。三佛楼是后院的主要建筑,殿内最有名的是墙壁上的明代壁画,以佛祖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要内容,构图完整、流畅,是明代壁画中的珍品。不过,这感觉这壁画保存得不是很好,经历岁月,不知何时会暗淡消失?!旁边一游客很专业地问导游,是否都数字化了?回答是的。数字化虽然可以看到当时的模样,但实物是在实时衰减的,每分每秒可能都与当时数字化的不一样了。

来时路上,司机说回去不好打车,他可以等我出来拉我去双林寺。当时不置可否,觉得时间尚早,坐公交也是可以的,车站就在镇国寺门前。于是回复是出来看。在门口等开门,不断有打网约的游客前来,但基本上都是放下乘客就走了。与其中一对夫妇聊起来,他们问与我对话是的什么人?我说是想等拉我回去的司机;对方主动提出是否可以与我拼车,正求之不得。















从平遥古城新东门网约到镇国寺是30,司机说打车至少40。回去有了拼车,到双林寺就便宜不少,网约显示40,司机收了30,感觉还是挺实在的。到双林寺才发现,前面在镇国寺刚碰到的不少游人,在双林寺又再见了。一路再见未修完、古力突出的路面,行车不时地躲闪,如果是夜间看不清,不知要多么的磕磕绊绊。

双林寺的游人明显要多出许多,其中不少的西方白人,看来这里还是更吸引人。

门口有扫小红书送打卡明信片,印有韦陀像,非常精美,还可以盖韦陀像印章和黑悟空游山西印章。来得早,还有送打卡的小册子,一天200本,来时刚好发完了。没有做攻略,并不知黑悟空是何物,上网搜了下,还真是最近最火的。

双林寺就到处是旅游团和导游,随便就能磳到讲解。

双林寺外观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寺四周筑有夯土墙壁。全寺共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西为庙院,东为经房、禅院、僧舍,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释迦殿造型简洁,寺内四壁以壁画形式展现了释迦牟尼成佛经过,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更有古代雕塑博物馆之誉。罗汉殿中18尊罗汉像是寺中彩塑的精华。

有艺术学校的学生在这里实习,或雕塑或素描,也是一景。















太原出发时看平遥古城-太原南的动车,上午至中午大部分还都有票。可等抵达平遥再查,11点多的全没票了。当时还不知飞机变更,抢12:10的票回太原,也没有直达,需要分段买,平遥古城-太谷西有票,直接出了;而太谷西-太原南是抢票状态。当时想,即使抢不到,补张票站到太原南也可以,也就20分钟。但不久携程发来短信,说抢到了票,要求在9分钟内确认,否则自动取消;当时也没仔细看,以为是太谷西-太原南,差点就点了。多看了眼,结果给出的是14:17另一趟车,界面上都显示有票,要买我早买了,有必要抢吗?且要求我退了平遥古城-太谷西,退票费自己承担。携程这是什么景?这不是服务,是给乘客添堵吧。如果不细心,不小心改了,不但承担了退票费,还需要退了再重新抢。没想到,类似的问题又出了次。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太谷西-太原南也抢到票了。但不久携程又发了条消息,说抢到了一张平遥古城-太原南的票,是过道,说进出更方便,要求我确认;但代价肯定是退了平遥古城-太谷西、太谷西-太原南,退票费自理。携程这个服务很是无语…

不赶,就坐公交去平遥古城。108路车次非常多,略一等就有了。

远观平遥古城站,台阶之上,甚是气派。

确实累了,坐到太谷西迷糊过去,被上来的乘客叫醒,赶紧换到新座位上。幸好不是太原南,打起精神。

飞机变更,有时间找个太原景点转转。最开始想到的是太原煤碳博物馆,来山西煤碳大省,正是应景。但一是距离太原南有点远,二是收费博物馆票价60感觉有点贵,放弃了。突然想起太原博物馆也是一级博物馆,距离能够接受,决定去了。

太原博物馆与山西青铜博物馆大字并排放着,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提前约了太原博物馆,进门时问工作人员,说是一家,一馆两名。进门向左服务台,要导览图,小姑娘非常热情,一个个帮我拿;但说青铜博物馆的她没有,要到右边的服务台去拿,她们是两家。没太搞清楚,但实际参观,两部分融合得非常好,看不出来这是两家博物馆。但在很多文物的标牌上,确实是写着这是山西博物院藏,还是太原博物馆藏。

青铜的展示是个惊喜,几乎是看到过最多的青铜展示,件件都非常的精美,尽现了山西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博物馆也确实是大了,赶飞机不能久留,如果细看、细听,估计也得转上一天。

相较于山西博物院,太原博物馆的知名度小许多,也非常好约。没计划去山西博物院,以前去过,只是尝试看看预约的热度,点进公众号看,周末全约满了。而太原博物馆游人并不多,而且没有蹭到讲解。不听讲,就可以很快,走马观花。























从太原博物馆出来,特意走过汾河上的人行桥,看汾河两岸风光,这城市建设得不错。







打车去机场,感慨武宿离市区之近,胶东之远。

有机会就转转,匆匆的山西2日,期待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