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古,那么美:山西中南部寺庙、彩塑、壁画之旅

作者:在水一天2010 显示图片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自2005年第一次到山西五台山、大同、平遥旅游后,就深深地被山西的历史文化、古代建筑、石窟艺术所震惊。于是2012年、2023年又先后去了太原、大同、平遥和武乡,游玩的重点集中在太原的北部,朋友推荐我们去山西的中部和南部走走,看看那里的古寺、彩塑和壁画。在网上看了一些旅游攻略后,选择了几个重点项目,于是开启了5天4晚的山西中南部古建、彩塑、壁画之旅。

第一天(8月25日):杭州—太原武宿机场691.5元—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永祚寺(双塔寺)—太原南——平遥15.5元—平遥古城—住:平遥锦江之星古城店(含早)
第二天(8月26日):平遥双林寺—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站—霍州东23.5元,霍州东—隰县小西天七座商务车50元(含高速通行费)—小西天景区—住:隰州大酒店214元(含早)
第三天(8月27日):隰县—临汾35元(小黄车)—洪洞县3元—广胜寺—大槐树—住洪洞县汉庭优佳文化广场店219元(含早)
第四天(8月28日):洪洞西—运城北44元—芮城(广仁王庙、永乐宫)—住:运城住酒店(南风广场店)214元
第五天(8月29日)解州关帝庙—运城博物馆—运城盐湖机场—杭州萧山机场676元/人。

        出门旅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便捷高效地解决吃住行问题是每个旅行者面临的挑战,大部分人都在交通环节却步,因此只能选择跟团游,当然跟团游省心省力也是不错的选择。网上很多朋友建议:山西景点分散,自驾(租车)游最方便。我选的几个景点:平遥、隰县、洪洞、芮城、解州,位置很偏僻,相互距离也比较远。但我没有自驾和租车,完全依靠山西公共交通工具(高铁、城际公交车、小黄车或出租车)就顺利地到达各地景点,高效完成了旅游的项目。我的感觉是山西省的公共交通设施还是非常完善的,而且价格也很亲民,山西老百姓有福气,全国的游客更开心。
        一、飞机:杭州到山西的大交通是飞机,太原进,运城出,不走回头路,是最方便的。只是运城回杭州的飞机航班比较少,而且经常调整或晚点,要有心理准备。我们回杭州购买国航CA1782航班20:50分的机票,结果晚点到22:15分才起飞。到杭州萧山机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0:30分。由于是错峰出行,避开了暑假的人流,机票也是最划算的。到了山西才知道临汾也有机场,飞杭州每天都有航班,太方便了。
        二、火车:25日12:55太原南—平遥14:15分,票价15.5元,
                          26日12:01分平遥古城—霍州东12:27分,票价23.5元,
                          28日8:34分洪洞西—运城北9:32分,票价44元。
        三、城际交通
        霍州东—隰县小西天,120公里,七座商务车票价50元,
        隰州大酒店—临汾锣鼓桥,130公里,小黄车(面包车)票价35元,       
        临汾301路公交车锣鼓桥站—洪洞人民医院站,票价5元,
        洪洞人民医院站—广胜寺,出租车25元(同站台可以换乘21/22路公交直达广胜寺)。
        广胜寺—洪洞县城酒店,出租车25元。


       109路城际公交:运城北站—芮城县12元,
       103路/11路城际公交:运城—解州关帝庙3元。
       四、出租车,山西出租车起步价便宜,太原7元,各市县5元,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交通 建议:乘坐最长的城际公交车109路是运城北高铁站到芮城公交站70公里1小时20分钟,付款12元/人,15分钟一班车,丝滑无缝衔接。从运城到解州公交车103路,20公里,半小时,付款3元/人,车子就停在关帝庙前的广场,比自己开车去还方便。乘坐专线车霍州东到隰县小西天走高速120公里,1小时20分钟,七座商务车票价50元/人。隰县到临汾130公里,2小时,全程走国道,运煤卡车很多,成群结队,道路狭窄,需要强行超车,非常危险,车辆是7座的小面包车(当地人称小黄车)票价35元/人。这次我们找到一条到隰县小西天的新路线,一般在网上看到游客都是到临汾参团一日游或坐小黄车到隰县,但我们从霍州坐7座商务车到隰县虽说票价稍贵一点50元/人,但性价比更高,一是时间短,二是商务车乘坐更舒适,三是走高速更安全。也是这次旅行中最大的亮点。这次旅行中,为了节约时间,大都时间都是拉着行李箱到景点,结果发现基本上都可以在景点售票处或游客中心免费寄存,所以也不影响参观的行程。在隰县我们是选择寄存在下车点桥边的小超市,老板也很乐意,付费5元。

      








        8月25日早晨乘坐厦门航空MF8173航班直飞山西太原,9点50分降落武宿机场,提取行李走出机场,坐机场大巴进城10元/人,还要等待。我们选择出租车直奔11公里外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车费23.6元,省时省力。
        走进北齐壁画博物馆,虽说是星期天,但由于这是去年才开的新馆,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参观的人也就少一些了。北齐壁画博物馆是在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遗址上建造的博物馆,这是国内第一座遗址墓葬壁画博物馆,内容包括太原北齐东安王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的文物。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厅别都华彩,第二厅一眼千年,第三厅简易标美。这四座公元五—六世纪北朝时期墓葬壁画的发现和保护,填补了中国绘画美术史上的空白,对于中国考古史和绘画史意义重大。艺术大师陈丹青的评价:“进入北朝墓室的第一印象就是线条的盛宴,人脸、身躯、器物、牛马,只是线条,放肆到极点。北朝墓葬壁画是中国线条美学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壁画史上空前绝后的作品,完全可以与古埃及、古罗马的壁画在同一个艺术水准相媲美。”
       绝美的佛像,飘逸的壁画,这些都指向了1400年前,那个短命又荒诞的王朝—北齐。北齐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高洋建立。北齐的都城在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陪都在山西太原。北齐的存在时间从公元550年到577年,短短27年,有认证封号的皇帝就有6个,而且一个比一个疯癫变态:君夺臣妻,父子通妻,叔侄相残,皇帝以杀人奸淫为乐。
        北齐皇室的荒诞程度堪比小说野史,以至于后世学者考证认为他们高氏家族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因太过于违反人伦纲常,这个王朝也被称为“禽兽王朝”。
       网上流传“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真要生在那个朝代,其实一点也不美好,洒脱、自在、飘逸不过是文人逃避黑暗社会的无奈选择。倒是1400多年过去了,北齐留下的艺术,依然耀眼夺目。可是别忘记,至今仍有100余尊北齐响堂山皇家石窟的精美佛像流落在欧洲、日本、台湾、美国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迎泽区,是太原的地标建筑。明万历二十七年,建宣文塔,俗称东塔;明万历三十九年建成宣文佛塔,俗谓西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离北齐壁画博物馆很近,我们就打车过来参观一下,实话说山西的古塔很多,我们见过的也不少了,因此也就是来打个卡。出租车廋个司机却阴阳怪气地说,这双塔寺有什么好看的?围着围墙不能靠近,只能远观,没意思!估计他是嫌两地距离太近,没多挣钱。但我们秉执“来都来了”的精神,还是坚持去看了一下。双塔寺门口挂着双塔博物馆的牌子,外面新建的广场和仿古建筑都很漂亮,当地百姓来游玩的也不少,是居民休闲的城市公园。据称也是除晋祠外,太原古建热度最高的景点。在门口的游客中心还有存包柜,我们把行李寄存在游客中心,就进去参观了。永祚寺依山势而建,坐南朝北,由寺院、塔院和碑廊院组成。寺院有山门、前院东西厢房、二门、三门,后院主体是一座砖砌大殿有两层,一层为大雄宝殿,二层为三圣殿,殿内全部采用砖券,不用梁架,故又称无梁殿。塔院位于寺庙最高处,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弥补太原风水之缺,由太原士绅傅霖募集资金历时3年建造,旧塔叫文峰塔,新塔叫宣文塔,双塔均为高54.7米,八角十三层仿木构楼阁式空心砖塔,每层塔身都有券门,塔内有阶梯可以登顶。在中国砖塔中为第一高塔,故有“文笔双塔”之誉,“凌霄双塔”也是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

      









       平遥古城在旅游界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也是中国古县城建筑的典范,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前两次参观感觉很好,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明代城墙、近400处明清古民居、22家清代票号和明清商业街上数百家古店铺组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汉族传统文化底蕴。距离2012年来平遥,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这可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能给平遥古城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吗?满怀期待走出平遥站,不远处就是预订的酒店,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待火球似的太阳落下再去古城转转。前两次已游览过票号、镖局和民居大院,这次准备去文庙、县衙看看。酒店离古城西城门很近,我们沿着大街走过去,只见街上垃圾遍地,小摊小贩也是沿街做生意,出租车乱窜,稍不注意就会撞到你了。没办法!小县城又是旅游热门地,脏乱一点也正常。西城门口一群导游在推销产品和拉客,我们只有快速通过,走进城门看到导游牌,我们要去的景点距离有点远,而今天上午游玩博物馆和双塔寺已经走了不少路了,坐电瓶车10元/人,直接拉到景点,参观县衙发现这些建筑大都是新建的,布局陈列也很一般,连大厅柱子上的对联也是似曾相识,顿时兴趣全无,匆匆地走一遍打个卡后就结束,在古城的步行街上往回走,只见街道两边全都是各式商铺,旅游特产、小吃食品、饭店,还有旅拍小店特别多,穿汉服的年轻男女也很多。感觉古城的商业化有点过度了,原本古城那种平淡安逸的生活氛围已经完全消失,变成一个闹轰轰,乱糟糟的市集。在偏僻一点的街巷里开出很多民宿,装修也古色古香,看上去很豪华,估计收费也不会低,每家都有空房,看来生意一般。古城街道狭窄,而旅游公司的电瓶车很多,时不时从身边飞驰而过,实在有点胆战心惊。还发现如今街上的大牌坊多了很多,估计都是新造的,特别漂亮。我们走出古城在街上找了一家饭店点了几个菜,感觉价格与当地生活水平脱节,50元一盆的平遥牛肉只有薄如纸片20片,铺满一个小盘子,味道很一般。水果摊上的老太婆见我们是外地游客也是狮子大开口乱叫价,原本6—7元/斤蒸着吃的青枣子卖20元/斤。酒店傍边有美食一条街,我们本想到里面觅食,但走到街口就被那满地的油污吓退了,根本不敢踏进去,但当地的年轻学生还是成群结队地进去买烧烤肉串,他们也是习以为常了。平遥古城在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就是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实在令人失望,当地政府管理有点缺失。

       








       8月26日,在酒店吃完早饭,8点打车去双林寺,这是一座与镇国寺、平遥古城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寺庙,必定非同一般,前两次来平遥都没有安排,这次就是冲它来的。距离8公里,很快就到了,游客不多,工作人员很客气,让我们进去参观,古朴的牌楼,宽敞的前院。双林寺创建于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早期,重修于北齐,现存均为明清建筑。寺庙是一座三进式院落,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端庄,建筑风格仿照城堡式构门筑墙,占地面积达6200多平方米,有大小殿堂10座。至今保存着2千多尊明清朝代的彩绘泥塑,既传承了唐宋佛像的庄严大气,又具有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是罕见的彩塑艺术珍品。走进城门看见天王殿廊檐下一字排开的四大护法金刚造像,不是印象中凶神恶煞的恐怖形象,而是采用写实的造型手法,近3米高的塑像除“力拔山兮”的英武气魄,还有一种人世间的亲近感。沿中轴线前行,一进院落的释迦殿内供奉华严三圣,还有200多尊彩绘悬塑佛像,讲述了释迦摩尼从诞生到涅槃的故事。二进院落的大雄宝殿最为高大,殿内三身佛是庙里唯一的铁心泥胎佛像,可惜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内塑像略有逊色。东侧的千佛殿内有彩塑500尊,占整个寺庙的1/4,供奉的主佛是“自在观音”,四周悬塑和彩塑有六层,或对坐讲经,或结队渡海,千姿百态,生动精美。自在观音身旁的韦驮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被称为“中国第一韦驮”与观音的明眸善睐,婉丽妩媚,成为绝配,皆为镇寺之宝。西侧的菩萨殿最出彩的是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殿内的悬塑同样精彩,四百余尊菩萨皆脚踩祥云,有满壁生风之感。娘娘殿位于最后面,是百姓求子之处。双林寺很清净也很干净整洁,我们到时,工作人员都在院子里打扫卫生。这里没有功德箱,没有僧人,更没有香烛的浓烟。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座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在我心目中与古城的脏乱差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在人为,老祖宗的话永远不过时。

      







       中午从平遥坐高铁20分钟到霍州,走出霍州东站,经车站热心的公交女司机介绍,我们很快联系上了霍州—隰县专线车司机周师傅,10分钟后一辆崭新的七座商务车就停在面前,上车后周师傅又在附近接上一位联系好的当地乘客,然后车子直接拐上高速公路向隰县开去,我有点惊讶,这是让我们包车吗?周师傅笑着说:就你们3个人,早点出发了。按规矩这种专线车是要坐满7人才出发的,因为全程跑高速,途中无法拉客的。与周师傅聊天得知:近日由于《黑神话:悟空》使隰县小西天一夜爆红,各地的游客从原来不过每天几百人,一下子爆增到三千人,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让只有9万人的小县应接不瑕,吃住行都很紧张了。一个半小时我们就顺利地抵达隰县,好客的周师傅把我们送到小西天的桥头才让我们下车,我们付费50元/人,谢过周师傅后下车。位于隰县凤凰山上的小西天本叫千佛庵,是建于明末崇祯七年的一座佛教寺庙,因为这地势高峻,石阶漫长,行走如登天界,山门悬匾“道入西天”。据说当年县城南面还有一座叫“大西天”的明代寺庙,规模更大,建筑也更加漂亮,可惜在“文革”时被毁掉了,为了区分,遂称小西天。
        小西天建筑群分为上下两院,修建者巧妙利用纵向空间来建造寺庙。全寺建筑仅有1100多平方米,却有十几座层层叠叠的大小殿堂有序坐落其中。由山门检票口进入,沿着陡峭的244级石阶向上攀登,看到小西天的门和牌匾,穿过山洞,再爬81级台阶,到达小西天下院,有几间小殿宇,一个平台,可以俯瞰山下的县城。全寺的精华为上院的大雄宝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外表朴素,殿内却是金光耀眼,有1900尊明代彩绘悬塑,从屋顶梁架到佛座神台一片金光灿烂的神仙世界,令人震撼。在仅有169.6平方米的空间,正中央有五座相连的五佛宝龛,自左至右,药师佛、阿弥陀佛、释加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五佛并立,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佛教故事。每龛之间筑有一座四层高的方形宝塔,塔身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华丽精美,塔身各层四面皆有菩萨或金刚塑像站立。在右侧(北壁),我看见了上部分的六欲诸天,中间有林中苦修等佛祖故事,下部分为迦叶等十大弟子中的五位,塑像栩栩如生。在左侧(南壁),上部是琉璃圣境,中间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下部为阿难等十大弟子中的五位,同样叹为观止。一座宝殿诸佛端坐在莲台之上,神态雍容,双目微合,有的面带微笑,有的举手捻指作说法状,两旁胁待菩萨相对。佛祖身后更是霞光霭霭,楼阁重重,花团锦簇,大小佛像仙人围绕四周,还有众多神鸟翱翔云间,一派佛国盛景。据说这就是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西天极乐世界的样子。殿内东西两侧与正面所塑造的天宫佛国相延续,分别有佛祖的十大弟子立像侍列两厢,其身后是一排配殿造型,廊下竹帘卷起,有几个待者和杂役或端茶盏或捧美食,塑造得已经极其生活化了,简直就是明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再现。
        小西天创建于明崇祯七年,但这满堂的彩塑则是从崇祯十七年至清顺治十三年期间绘塑完成的。工匠们在大殿梁架上采用独特的沥粉贴金彩绘工艺,造价昂贵,实属罕见。另外小西天悬塑佛像微微向前倾斜呈俯视芸芸众生的设计,也是几百年来保持佛像面容清洁无灰尘堆积的关键,在讲解员口中却吹嘘成“除尘珠”的神奇存在。实在难以想象,在明末到清初那动荡的年代里,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供养人和僧侣、工匠坚持不懈地创作并最终完成了这满堂的旷世奇珍。曾有学者考证,明代嘉靖年间秦藩王朱怀埢用5年时间在陕西蓝田水陆庵修复和塑造的彩绘佛像多达3700余尊与隰县小西天的悬塑在布局排列、塑造技法和工艺水平上十分相似,推测均出自于同一批工匠之手,带头的雕塑名匠为乔仲超。从修建时间来看是先有陕西蓝田水陆庵,后有山西隰县小西天。从王朝年号来说,明代嘉靖与明代崇祯两朝相距达80余年,应该不会是同一批工匠,只会是他们的徒弟辈了。从佛像的保存现状和彩塑效果来看,小西天的悬塑工艺更加精湛,更加成熟。有人断言: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再无悬塑满堂。朋友抓紧时间来趟小西天,一定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8月27日上午8点坐小黄车从隰县去临汾,10点到临汾锣鼓桥下车,等301路城际公交,5元到洪洞县人民医院站下车,打车到广胜寺25元。虽然倒了3趟车,还都很顺利。
        第一次知道广胜寺的大名是2019年赴美国参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楼的亚洲展厅看见那幅令人赞叹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纵7.52米,横15.2米,重彩平涂,富丽浑厚,颇显唐宋风韵。三年疫情,此刻终于有幸来到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的广胜寺,这座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的俱卢舍寺,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只晚了80年。唐代扩建后改名广胜寺,据寺内碑文记载,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皇上在古寺遗址上敕建新寺,皇上批准并御赐“大历广胜之寺”匾额。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寺庙毁于地震。现存寺庙宝塔为元、明重建。广胜寺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3处,其中飞虹琉璃宝塔、《赵城金藏》、元代戏剧壁画被誉为“广胜三绝”。我们坐上景区交通车,先去了上寺,抬头就见到漂亮的琉璃飞虹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琉璃宝塔,塔高47.31米。
       急匆匆踏入下寺大佛殿,只见东墙面石灰粉刷一片白,这就是被售卖的“药师经变图”的地方,怀着无以名状的失落情绪从大佛殿出来,见有一位卖香烛的妇人,我在她的摊位上买一本资料《话说广胜寺》20元,顺便问了一句:卖壁画的石碑在哪里?“喏”妇人往身后的墙根一指,果然只见一方小石碑《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立在厢房檐下的墙边,我走过去认真地看了一下字迹斑驳漫灭的碑文:“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远近游者不免触目伤心。邑人频欲修葺,辄因巨资莫筹而止。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壁绘,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请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因与顾客再三商榷,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事情发生在1928年,广胜寺当时出售的壁画共四大块,原大佛殿东壁元代《药师经变图》落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西壁元代《炽盛光佛佛会图》被堪萨斯州的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在中国厅显要位置用整面墙陈列;另两铺属明代壁画,现藏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如今去广胜寺大佛殿,只能见到残余的小块壁画,想起国宝这些伤心的往事,只是一声叹息。
与下寺一墙之隔的是水神庙,是为祭祀霍泉水神明应王而建的风俗神庙,当地百姓称之为大郎庙。明应王殿最珍贵的是殿内四壁的元代壁画,面积有197平方米,绘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其中“祈雨图”、“对弈图”和“捶丸图”保存完整,名气也大。在水神庙的配殿内有复制的元代壁画陈列可以观赏和拍照。参观完广胜寺,心情稍感安慰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飞虹琉璃塔、《越城金藏》、元代戏曲壁画还有一些在我们手中,唯一的心愿是希望山西文保部门能精心地保护好这些留在国内的珍贵文物、经卷和壁画。

     






       以“华人老家,根祖圣地”自诩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执有两块闪亮的金名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说大槐树是水泥做的假货后,我就没有去打卡的兴趣。27日下午从广胜寺回来,住在洪洞县城,打开手机发现大槐树就在附近,于是吃了晚饭就打车去逛一下。进入寻根祭祖园发现新建的“大槐树”范围非常大、建筑规模也很雄伟,构思也很巧妙,完全突破一般人的想象。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献殿、祭祖广场、祭祖堂、大雄宝殿等,我看的是目瞪口呆,设计者的脑洞大开,完全是天马行空,无中生有。大槐树本是讲述明代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凄惨故事,却被现代人演绎成寻根祭祖的宏大叙事,实在是太聪明了。估计这么大的工程也只有当地政府主导,才能办成事,巨额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我心想钱都投这里了,洪洞的老百姓可受苦了。事后打听是一家公司在运营“大槐树”,旁边建了一家洪洞大槐树民俗饭店,规模也很大,拉客的声音不绝于耳。走了一大圈,累的满身大汗,才在一个角落找到那颗仿制的大槐树,赶紧拍张照片,也好发个朋友圈。

        








        28日早晨7点打车到洪洞西站,乘坐D5313高铁到运城。出站就是109路城际公交,70公里,1小时20分钟到芮城,打车到广仁王庙。由于离永乐宫很近,就过来瞧瞧,毕竟是罕见的唐构。广仁王庙藏在一座小村子里,仅有一座唐代大殿和一座清代乐楼(戏台)。大殿屋檐出挑很深,斗拱硕大,屋顶平缓,这些都是唐代建筑的特征。门口值班的老头说:破庙原来是村里的学校,1958年进行过一次大修,把腐朽的檐头都锯掉了,文革也没有再遭破坏。站在小庙的广场上,望着全国排名第二古老的唐代建筑(晚于南禅寺大殿,早于五台山佛光寺),实在难以与大唐的豪华大气相关联。古建专家说,这是农村民间建的庙宇,规模自然小一些。庙里留有唐碑两通,一是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广仁王龙泉记》记述唐代龙泉设施及创建龙祠缘由。另一块为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的《龙泉记》。还有清代重修碑三通。专家们经过考证确认大殿建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从2013年到2016年由万科主导对广仁王庙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原本的土坡改为台阶,周围的庭院被布置成露天古建科普馆,还搭建了3个大小不一的斗拱。当时这种做法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批评为一次失败的整治。至于大殿里供奉的龙王都是那几年新塑的泥像。

      









       芮城永乐宫创建于元定宗二年(1247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与北京白云观、陕西户县重阳宫被誉为我国道教三大祖庭。这座辉煌的元代道观完整的保存了山门、无极殿、重阳殿和纯阳殿,建筑面积达8千余平方米,现存元代壁画1005.68平方米。进入山门就来到无极殿,殿内的《朝元图》描绘着百官的服饰神态,用色明丽,栩栩如生,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重阳殿供奉着全真教祖王重阳,殿中壁画以连环画形式绘制王重阳画传49幅,纯阳殿则供奉着全真师祖吕洞宾。沿中轴线游览山门、无极殿、重阳殿、纯阳殿,西侧还有吕公祠和王母殿,东侧还可以看到吕祖墓,元代的绘画艺术和建筑在永乐宫得到千百年的传承。从指示牌上看到旁边还有一座永乐宫壁画博物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看,不知是否会留下遗憾。

       










        29日上午从酒店打车到公交车站坐11路城际公交去解州关帝庙(20公里半小时)票价3元/人。车子直接停在关帝庙广场前,比开车还方便。国内的关帝庙很多,但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关公是解州镇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称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代进行过扩建,清乾隆年间大规模重修,建国后也多次修缮。
       









 解州关帝庙坐北朝南,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各种殿房200余间,规模宏大,颇具王宫气派。建筑布局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大部分。正庙又分为前朝和后宫,由南向北,依次为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建有石碑楼、木牌楼、钟楼、鼓楼、刀楼、印楼,结构清晰,布局严谨。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殿宇富丽堂皇,四周环绕26根巨大石雕盘龙柱。殿内供奉木雕关羽塑像。春秋楼是关帝庙的最高建筑,三檐两层近30米,楼中第二层为吊柱悬梁结构,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令人赞叹!关帝庙体现了古代武将“忠勇仁义”的精神内涵。

      










        从关帝庙出来,10点坐上11路车回城在建设银行站下车,直接打车去运城博物馆,博物馆的外观很有特色,整体为扎根黄土高原上的老树根造型,布局取“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陈列以“大河之东”为主题,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6个历史专题展和运城农业、工业、城建和文化4个特色主题展组成。镇馆之宝是唐代薛儆墓石棺椁,棺椁上的壁画和线刻图案非常精美,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代表着唐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碑刻墓志也是馆藏精华,运城素有“三晋碑刻之乡”的美誉,馆藏历代墓志铭达千余通。还展出永乐宫、稷益庙、青龙寺的大型壁画复制品,也可以满足游客打卡拍照的需求,非常出片。

       





        我不是吃货,更不懂美食,但山西的面食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吃的地方有两处:一是隰县城里的一家小餐馆点了4个菜,量大味美,一个牛肉火锅就让我们吃撑了,干炸带鱼只有打包,只花180元。二是运城的隆兴美味面食馆,是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就开在我们住酒店附近。价廉物美,连吃了两顿,非常适合各种口味的客人。最差的感觉是在平遥街上的餐馆吃平遥牛肉,质次价高,踩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