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参观宁夏博物馆。微信提前预约(2元保险费/人),扫码入馆。其实,非旅游旺季,直接也能进.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宁夏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
根据2016年1月该馆官网显示,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其中:①胡旋舞石刻墓门、②鎏金铜牛;③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共三层展厅:一层:《石刻史书》,二层:《朔色长天》讲述宁夏的历史演变。《红旗漫卷》红军革命史诗。三层:《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的民族,民风民俗。
石刻史书展厅位于宁夏博物馆一楼西侧,内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序—最初的家园、岩画——留刻在石头上的生命印迹、保护研究——我们正在做和还需要做的。通过大量实物、拓片、图片等将岩画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游者,其中展出的岩画实物约150块,拓片约300幅,照片约150幅,游牧民族文物若干,复制品若干。
宁夏博物馆-太阳神岩画
宁夏博物馆-械斗图岩画
宁夏博物馆-舞者岩画
宁夏博物馆-巨牛画面
宁夏博物馆-巨牛画面
宁夏博物馆-宁夏岩画分布图
朔色长天陈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文明曙光、西戎春秋、帝都藩屏、丝路重镇、大夏寻踪、塞北江南六个部分.
宁夏博物馆-宁夏地形图
宁夏博物馆-新石器时代-牛头化石
宁夏博物馆-水洞沟遗址
宁夏博物馆-水洞沟遗址
宁夏博物馆-新石器时代双耳彩陶壶
宁夏博物馆-汉代·彩绘陶楼
宁夏博物馆-丝路重镇
宁夏博物馆-须弥山石窟
宁夏博物馆-北周鎏金银壶
宁夏博物馆-隋·狩猎纹金方奇
隋狩猎纹金方奇长18厘米,宽14厘米,厚1厘米 重842.1克,金版以失蜡法浇铸而成,版面未曾打磨抛光,但图案清晰,牌饰中心上方之人头戴插羽宝冠,身着甲,足蹬长靴,纵马驰骋,弓满弩张,驱前诛后,周旋于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猛兽间。牌饰左、右下方,各有一戴胄着甲,挽弓跪射猎物的勇士,画面上有虎、熊、豹、犴、豕、麋等兽的形象,左上方有唯一一只飞鸟图象
“方奇”在《词源》中的解释为“地方所产珍奇之物。”
宁夏博物馆-盐池窨子梁唐墓-胡旋舞墓门
胡旋舞石刻墓门是1985年在盐池苏步井乡一座唐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出土时它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
【图像资料】是研究唐代乐舞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大夏寻踪
西夏文字
宁夏博物馆-西夏·鎏金铜牛
西夏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文物,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出土。
【文物特征】青铜质,长1.2米、宽0.38米、高0.45米,重188公斤。牛身横卧,两眼圆睁,头顶两角,角度优美,体态健壮,连中间脊背也隐约可见。
宁夏博物馆-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尺寸长68宽65高62,完残情况完整,出土地点1974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
【文物特征】
圆雕,白砂石质,近似正方体。为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凸,鼻梁短粗,獠牙外露,下颚置于胸前。裸体,腹有肚兜,肩与头齐,肘部后屈,双手撑膝,下肢屈跪,背部平直。座顶左上角阴刻西夏文三行,计15个字。第一行4字汉译为“小虫旷负”;第二行4字汉译为“志文支座”;第三行7字汉译为“瞻行通雕写流行”。背部阴刻汉文一行6字“砌垒匠高世昌”,为西夏石雕工匠的姓名。
宁夏博物馆-元·鎏金铜坐像
宁夏博物馆-唐·三彩陶马佣
宁夏博物馆-战国错银云纹铜镦
古代青铜工艺瑰宝。高6.9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2.6厘米,于1968年固原县头营出土。
这件文物太小,不仔细找,还真不容易发现。博物馆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在二层《朔色长天》展厅入口不远处,古战车周围的展柜中。
宁夏博物馆-西夏-雕龙栏柱
红旗漫卷展厅位于宁夏博物馆二楼西侧,展出面积2200—2600平方米,主要是展出革命前辈在宁夏留下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该厅从宁夏早期革命活动、红军长征、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方面详细介绍宁夏的革命史。
右侧大型红色画卷为毛主席词“清平乐·六盘山”
宁夏博物馆-红旗漫卷展厅·彭德怀司令员接见美国斯诺和乔治·海德姆。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位于宁夏博物馆三楼,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民俗根脉、生产风俗、生活风俗、居住风俗、饮食风俗、节庆风俗、礼仪风俗和民间艺术8个单元。
崂山顽石 2024年9月24日,于青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