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的唐木构,通说一共三座半,分别是南禅寺、佛光寺、广仁王庙和开元寺钟楼。
南禅寺,和佛光寺都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分别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一座道教建筑。
开元寺钟楼,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始建于唐代,现存的下半部分被认为是唐代原物,上半部分在历史上经过多次重修,所以被算成半个。
~~~~~~~~~~~~~~~~~
番外1.敦煌莫高窟196窟的窟檐也被鉴定为唐构,但仅能算广义的唐代构造,而不是狭义的唐代建筑,所以恐怕连半个都不能算了。
番外2.山西长治市平顺县的天台庵也曾被认定为唐代建筑,然而近年在大修时发现其梁上有五代时期后唐的始建题记(距离唐朝灭亡仅20年),于是被移除了唐构名单。
~~~~~~~~~~~~~~~~~
想看唐构,就要忍受交通不便。不过你要是像我一样自驾去五台山,那就真的可以考虑花上一个多小时的在途时间,一眼千年的望向那圣唐的气象。
~~~~~~~~~~~~~~~~~
南禅寺,和佛光寺同在五台县,相隔一小时车程,可以放在一日游览中完成。
我这次是从台怀镇出发,五台山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到佛光寺,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绕一个C型。
五台山到佛光寺有不少下坡路段,山色相伴,有的山型险峻。
一路下坡多,单人轻载,没开空调,所以跑出一个车子有史以来最低的百公里油耗5.6~。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
去佛光寺的路口,以防火的名义有道口登记,这唐构还真是珍贵。
当时吓我一跳,以为不开放了。
整体的唐木构实际都在山西,这是偶然中的必然,能存下来,我归纳四点原因:
首先,山西沟壑纵横,虽有平原,但主要是山地,不少地方不易到达,如果不是偏僻之地,而是交通要冲或平原沃野,必遭兵燹;
其次,山西又不偏远,并非不毛之地,文明触达、物料可用,接近统治中心,先民教化,底蕴深厚,有财富积累,有能工巧匠,故能创造灿烂的文明;
再次,山西气候干燥少雨,木材不易朽烂,环境更适合木结构建筑的保存。
最后,山西不在地震频发的地带,千年内的大震不多。
~~~~~~~~~~~~~~~~~~~~~~~
看到佛光寺的提示,我一阵激动。
三座完整唐代木构中,只有佛光寺是皇家敕建,其余都是民间房屋,规模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
2019年,佛光寺划定保护范围:东自围墙以外至佛光梁约300米;南自围墙以外至南山梁约300米;西自大门外至闫家寨河约2千米;北至围墙以外至北沟水心约平均15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各向外辐射100米。
佛光寺确实隐蔽,佛光寺坐落在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纯纯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
当年梁思成先生是通过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找到的佛光寺,发现佛光寺时东大殿状况并不好,与敦煌壁画上的佛光寺有了很大的改变。
时值1937年,梁思成夫妇坐了几天骡车才来到豆村(现豆村镇)测绘考察佛光寺时,根据殿前石柱上刻着的“大中十一年”判断佛光寺东大殿建于晚唐时期。与此同时,林徽因发现了古建筑屋顶梁柱上书写的“女弟子宁公遇”字样,对应殿前石柱上刻着的“大中十一年”,由此判断,佛光寺确切的建造时间是公元857年。日本学者曾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由此该断言言被彻底推翻。一座建造于公元857年,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就这样被发现了,此时距它建造之时已逾千年(1080年)。
虽然位于深山,战乱年代也疏于维护,但是梁先生仍在佛光寺内发现了唐代绘画、唐代书法、唐代雕塑和唐代建筑这“四绝”。而这“四绝”位于同一处,国内唯一,举世罕见。
~~~~~~~~~~~~~~~
下图是敦煌壁画局部,就凭这个,能找到佛光寺!梁先生威武啊。
山门质朴,并不是很气派。
山门内侧,看照片时,发现一个弧状光线将佛光寺三个字的匾额照在其中,难道真是我佛之光不吝显应?
但寺院里面却乾坤巨大,上一张度娘家的图。
~~~~~~~~~~~~~~~~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图中最上面高台上的便是东大殿,左下侧的大殿是金代的文殊殿——二者体量处在一个级别,甚至金殿更大,但形态普通呆滞,怎抵得唐殿的飘逸隽永。
寺院下部中间,在十字路口下侧的是唐代经幢。
下图是伽蓝殿,明崇祯年间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面宽三间,位于山门右侧。
伽蓝来自于梵语的“samghārāma (सँघाराम)”,也音译作“僧伽蓝摩”“僧伽蓝”,宗教用语,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实际即寺院。
伽蓝神是指保护伽蓝的神,传说有各路神仙保护,这里的各尊泥塑,都是佛教本土化的形态,个个容貌鲜活,应属精品。
房梁上有精确的修建记载。
佛光寺有两座石幢。
一座在文殊殿前,高4.9米,八角形,唐乾符四年(AD877)建造,是经幢,高四点九米,八角形,雕刻的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其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八面幢身,上覆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
本来在顶部是八瓣山花蕉叶,其中四瓣较大,四瓣较小,山花蕉叶之上是覆钵,其上出仰莲、宝珠作顶。
经幢底部有精美的歌姬乐姬浮雕,神态各异。
但可惜历经近一千四百年,寒暑更替,且接近地面,已经磨损的很严重了,我选了最清晰的几个拍了下来,依稀能看出曼妙身姿。
幢体上为八角形华盖,各面刻帷帐绶带,转角下垂结带。
华盖之上,四面开龛,内各有坐佛一尊,这是我能从网上找到的一张最清晰的图了(侵删)。
沉浸式体验一下,绕幢一周。
另一座唐代石幢,在东大殿前,高3.24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AD857)。
这个石幢,没有上面的那么大体量,但还要早20年,同样雕工精致。
幢体上为八角形华盖,各面刻帷帐绶带,转角下垂结带。
华盖之上,四面开龛,内各有坐佛一尊。
束腰处为半圆雕狮子,双足前伸,身首外探。
来到文殊殿前,门前的一株芍药开的好是艳丽,给山中古刹增加了风尘色调,但却不违和。
先看一眼殿内的微缩模型,非常精致,殿宇太大,看不到这种角度。
这个文殊殿也是很屌的!它在佛光寺前院,东大殿之北,更接近山门,进山门后,左侧便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
文殊殿在佛光寺前院的北面,文殊殿重建于金朝天会十五年(1137),它坐北朝南,面宽七间,进深四间。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具有金代塑像的风格,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殊七尊像。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文殊殿建筑结构的独特,是中国古代木建筑中仅有的形式,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特征。
~~~~~~~~~~~~~~~~
文殊殿大门上横匾「清风远播」,题额写得:泓治十二年,判断是明代的,落款打磨没有了,无法识别作者。
大殿之左横匾为「古今一照」,题额为:康熙六十年七月吉日,落款:邑人张丝题。
大殿之右横匾为:「丛林第一」,题额:万历四十六年冬月吉日,落款:代洲知县牛任大。
三个匾额字体都非常挺拔。
顶部精美的琉璃装饰,双龙造型在外,中间的力士头顶一物,右手扶物,左手叉腰。
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这种结构在国内是孤例!
天花板上的盘龙和团花图案,富贵华丽。
整个大殿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壁画规模宏大,里面人物表情丰富,神态自然,是值得反复浏览,驻足品看的精品。
最后放两张大图,斑驳的颜色与续断的线条,其实不太影响画作的质感,反倒更加对千年前的画师报以敬畏与赞叹。
安详而俏皮的神态,通过眼眉与嘴角表现出来,四肢与躯干的比例非常合理,毕竟是神(罗汉),所以容貌神鬼化。
介绍文殊的各种形态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皆是精品。
还有一些雕塑,水平一般,拍个全景吧。
通向东大殿的路,须过小门里陡峭的台阶。从这个角度看,很难想象到里面的坡度和坡顶的景致。
尽量仰望,随着眼前台阶的逐渐消失,期待着唐构撞入眼帘。
在图中看到它多次,但亲眼看到它Duang~杜昂~的忽现,还是被体量震撼到。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大殿为坡度平缓的庑殿顶,庑殿顶是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制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近4米;梁思成那句“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完美总结。
宋以后,中国再也没有造出过这样气派的木构建筑。
“佛光真容禅寺”木匾,边框呈翻卷波浪纹状的祥云纹饰,绝精绝美。
右侧小字为“ 大明万历四十二 年(1614)二月日奉。会首福祥 ”
左侧小字为“ 正统三年 (1438)□月八日,住山比丘本随德澄立。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永嘉黄养正书 ”
题跋相差了将近二百年。
鸱吻,东大殿殿顶鸱尾的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由于大树遮掩,在向回走时,仅能寻找空隙,从远处长焦隐约拍摄到。
从东大殿回望寺庙,左侧建筑群,当初梁思成众人来此就居住在这里。
右侧是春风化雨楼,民国时期修建,两层,窑洞式园拱门。
东大殿前的千年油松。
树挺拔高大,它从小树苗开始仰视~平视~俯视着东大殿,也默不作声的看着各色人等,这些人历经千年,信信然,惶惶然,木木然的出出入入,生生死死。
东大殿廊下铁,钟有宣德五年(1430)铭文云:“ 今有 京都顺天府蓟州盘山北少林寺住持隋宝严 并门徒首座明月堂,于宣德四年(1429)六月内游礼五台山清凉境界到大佛光寺,……于正殿并文殊殿内发心塑造罗汉五百尊。 ”
榫卯的檐下斗拱,高挑的飞檐是唐构最显著的特征,对后世五代十国以及宋金辽建筑的影响都巨大。
东大殿虽是晚唐重建,但依旧能让人体会到大唐建筑宏大的气魄。
夹在墙间的松木立柱
东大殿内部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要知道,全国共有90尊唐代泥塑,从此可见佛光寺的地位!
这些彩塑虽在清代都被重新粉刷过,色彩略微俗艳,但是衣褶样式、腰腹雕塑手法都是唐中叶以后的特征,与敦煌佛像如出一辙。
寺内光线暗,用手机全景拍个概况,好想到近处看一下!
把手机伸进去,尽量保持不抖,排到几张效果能凑合看的。
~~~~~~~~~~~~~~~~
下图,佛祖们的眼神从容,仪态雍容,给人以自信与超然的感觉。
胁侍菩萨跪奉的果盘下面垫着的一方彩帕,皱褶、纹理非常逼真。
上图左下角的胁侍菩萨和下图左下角的胁侍菩萨分别跪立在主佛两侧。
菩萨的裙摆像,垂感逼真。
身着便装、谦恭地坐在平台一端的女人,正是施主宁公遇夫人本人。
当年林徽因和宁公遇的合照,两个女子虽然一个雍容一个清秀,但都是温婉贤淑的气质,美丽而端庄,穿越时空的中国女性奇妙共同出镜,却并不违和,因为她们的美丽都是中国式的,审美是一种文化,传承千年,随民族经历磨难,但却不曾磨灭。
上面两张都看不出大佛的宏伟。
下图就能看出了,注意到宁公遇端坐在大神的脚边了吗?
佛光寺的神佛都很宏伟高大。
房梁上
东大殿的门成了留言板,最早有唐人类似“到此一游”的墨迹,最早的留言为东大殿落成后的几十年,当时的文人皮一下却使得东大殿的木门坐实了现存最古的木门名号。
最珍贵的笔迹被玻璃罩住了,因为东大殿光线昏暗,很难辨识。
东大殿遗存的唐代壁画多达60余平方米,且多数保存完好,在全国寺庙中仅佛光寺一例。
我不是VIP,不能临近观看,又没有专业相机,就难拍清楚壁画。
~~~~~~~~~~~~~~~~~~~~~~~~
下图右侧的这组人物为《弥陀说法图》,题材出自唐代流行的「西方净土变」。中央为阿弥陀佛,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正在说法,两侧是听法的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周围绘有各胁侍菩萨、供养菩萨,画面顶部还有飘逸的飞天。左右下方两角落处绘有供养人。画幅颜色褪淡,但依然可见人物身姿悠悠,衣袂飘飘,唐代遗风扑面而来。此画的题材与阿弥陀佛的塑像可能有所关联,都反映了佛光寺在当时受到净土宗的影响(净土宗,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祖庭有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
从网上找到两张(侵删)
~~~~~~~~~~~~~~
上图是释迦牟尼佛须弥座后侧束腰处的《毗沙门天王图》,画面主体为怒目圆睁的毗沙门天王降魔镇妖,旁边有一天女,飘然而端庄。
~~~~~~~~~~~~~~~
下图是释迦牟尼佛须弥座后侧束腰处的《镇妖图》,在上图右侧,画的是一身穿豹皮袍的力士擒住了猴妖,猴子被抓住尾、耳,吃痛瞪眼呲牙,神态惟妙惟肖。
这是东大殿的后面,背山而立,无论是地基、墙面还是木构,都一丝不苟。
对神佛的敬畏之心与高超的技艺以及优质的建造原料,三者并存,才建得这传世千年的庙宇。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即祖师塔。
塔身无纪年铭刻,梁思成先生断定为建于北魏时期。通说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佛光寺被毁留存代建筑物,也是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
祖师塔外观二层,单檐,下层有六角形心室,西面开火焰形券门,余五面素墙。
上层实心,西南砌假门,门两侧各砌假窗,余三面素墙。
塔座由逐级收分的六层青砖砌筑,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三层。上置六角形塔身,正面开有扁平的拱卷门,顶上饰以莲瓣形的火焰,室内供有禅宗的无名、慧明两位祖师塑像。
第一层塔檐是由一层叠涩、一层砖砌斗拱,再一层叠涩和三层密排着的莲瓣及三层叠涩构成,檐顶再用反叠涩逐层收进,整个塔檐显得深远重厚。其上有下面为四层叠涩和九瓣覆莲、上面为三重莲瓣、中间为仿胡床式的束腰须弥座,承托着仿木结构的六角形小阁。小阁开有火焰形的假券门,门扇相错,犹似半开之状;小阁上还开有直棂窗,并绘有木结构的额枋、短柱和补间辅作;小阁四角柱的上、中、下饰以捆束莲花。整个小阁的装饰带有印度风格和南北朝遗风。塔刹的下部是两层仰莲承托着六瓣形的宝珠,宝珠上又覆莲瓣两层,顶端再冠以宝珠。
关公是很忙的,因为他说万能的。
唐朝时被高僧梦到关公自愿皈依,于是开始在寺院里将他树为护法,儒释道三家都不拒绝他被塑而拜之,另外他还是武财神,遑论专修的忠义关帝庙。
~~~~~~~~~~~~~~~~~~~~~
下图是东大殿南侧,明代所建关帝庙,体量和东大殿的差别让你生动的联想到它们年代的差别。
关帝庙外墙的题诗以及画作。
回望一眼,远端的东大殿掩映在树影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司门口有一颗睡了不知多少年的油松,倒伏不影响它枝繁叶茂。
睡松旁,有棵八百年树龄的油松,两棵松树相邻,如同一对父子,孩童顽劣,父亲支护。
最后发一组石碑与碑记吧
~~~~~~~~~~~~~~~
佛光寺藏经碑记
经以藏名重守法也粤自
如来佛祖开释教普救十方世界礼言来祀普而为经传来东土群僧遵法以敛经之训藏之名历千万劫励如日星不不广覆
赐额大刹永守勿替即降如寺昭提好道者莫不藏之禅林请诸静室以传一世之万蒙度化宜之灵魂是非有深悟昔
旨者出而讲明之将经之为择缓置尘封何 合真先师祖职尝考大明
敕赐额真容古刹则知非区区昭提不寺可比丁丑寺僧宽月令长徒游访清凉
古竹林谈经三载俾经中之妙语言元开示僧从阐发于真僧众感立碑以记其盛奈因
家和尚名深禧者继志述事慨然以立碑为之住请记于志余卧不客经训用垂不朽之
古竹林深处 碧云说法来
藏经千古秘 时向佛光开
旨
大清乾隆三十二年六月
重经再宿佛光寺题诗碑
碑文:
重来野寺寄行窝聊得偷闲一放歌直上台高处望白
云堆里是三我
看刘知远暮
英雄毕竟归黄土但有芳名与志名不见则天高冢在至
今犹杂汉诸陵
次韵书怀
世事风飘与浪浮尘纷坐久慕清幽黄少塞外无停骑白
发来年已上头禾添千家占落岁梧桐一叶报新秋边陲
欲断匈奴臂安得余闲访贯休
明正德乙亥秋朔
钦差整饬雁门等关兵备副使西蜀云吟山人张凤羾书
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之碑
碑文:
重修佛光寺神圣罗汉之碑 三寺住山后学沙门普时撰文书丹
夫直性疑然本无生灭法身甚寂讵有出没囊秉悲顾示此释彩见率于利尤契始誓公牯亲认顺和
匿雪岭山海司六载证果二身心悟菩提遘明实如苍室何独幽天之月吉惟此时间海德禅以躬
岂还大矣故吾
大圣觉皇之教流于东旦时自汉明帝夜梦金人白马经来赤鸟僧至矣是名蓝无襄不自行学于兹
凉圣境五百方余佛光招提一具地内先王施捐之方乃文殊闻献之地山立闻佛法享之辞余给
有佛光直容禅寺乃清凉第一之胜也后倚南台锦绣之高廉穿对钦勤古刹也实之殊时并俱召
城右接峨山昔燕持宕昌王巡游谒四面林西中心平坦遂立额曰时镌佛其寺庙群殿续建其成
顾成亲方法照诸祖嘉行具载清凉传裕焉创建于大唐重修大金乃至
我朝千载余矣后至宣德年间有师祖上本下德雅号昭庵延山东益州王往之益人思拈
五台至此佛光睹斯广殿重阁圣像嵬峨大殿赤壁之间上下皆空喜而虽止
一万菩萨望彩五百罗汉宏钟大鼓丛林之大兴也至今年深墙壁颓毁殿栋倾圮有
上人号曰敬堂乃古襄安氏之巨族叹而言曰前人心力莫负于此敦请本邑众者德待
本公号曰无生二上人衔寒冒暑舍逸趋劳募化十万之珍财成就丛林之盛事兴工鸠材
之年落成于戊午之岁罗汉墙壁焕然亦新僧众更修香火执中上祝
圣寿以无疆下祈檀那而有庆遂命匠来石琢而磨之焉予而文于愧才疏学浅固辞弗准
圣迹虚赞名鉴不为一代之佳名亦乃昭千古之不朽是为记
旨大明岁在戊午冬孟月凋三葉吉旦
佛光寺重修东殿 神龛庄严 金像成功德碑
碑文:
佛光寺为台邑古刹不知创自何代据梁志有汉唐有明整修蓝督姓名皆人心之以义起事之以义举者盛殿皆巨木擎撑历年虽久
幸不圮坏唯正东大殿 神龛 金像颇残剥其有欠于处 者必有待而行者乎比邱凉富足崇有志于此村搜已囊了厥心胥然秘
当家而先倡义以为难因请余予曰贫衲等裨草故所新先长老性登和尚重修北殿上盖尝者之矣性满和尚及相继当家者来之行
也贫内等抗然行之以视先当家者得母越乎天下唯义最当行亦唯义最难行将何从焉予谓义在必行当行者固无难也性满和尚
务利实嗣后当家者皆矜尚择守修养者蓄有余励侯者补不足是皆义也异用而同归也文何越平二僧以为然已即召集匠徒度止
弗享也月七日起工修理 神龛正中 如来大像一尊而祀 文殊 普贤二大菩萨金像并侍像三十一尊虔心庄严莲坐狮像彩
绘装饰如法计工费在百余以外皆自掠富掠荣然刻石九月初旬昔竣工工未集复言其事且曰贫衲等非敢以补修庄严如已功然
创始必须重新作善有人则后可永赖信独我两人事也予闻之喜每见世俗缁流患于私已如所行者倾资竭财无私物也劳精惫神
无私力也推贤译能无私名也兹役也成功不由募化积顾之间金碧辉煌凡兹僧徒皆生清净心灭惟吝念朝焚夕修钟鼓铙铃之声
闻四外是固 佛如来之惟喜 大菩萨之感应乎抑亦五儒之所义也且兹殿告有 岁久摧汉像未能一时重新后之人嗣而新之
亦义矣予乐其事之始发于义且以俟慕义者之相续于不朽也而为之记住持事当性后代 凉荣姓閆氏同立
旨
大清乾隆玖年岁次甲子菊月申戌丙申谷旦
本寺僧人性瑞 徒宽月 孙凉道……
邑岁贡士张聿基薰沐撰侄庠生张仲盥手书丹 金装匠人 殷纺……石工……
随公禅师碑
碑文:(有疏漏)
大至圣化今须同形之威广大化幽黎
之意承奉迄无经重不道以容自利利他同情入须家
行道之志惟道心雅号照庵流玉田之望
闲静幽雅通礼也僧录司右觉教行志山为师清急净光日上三香
机缘无不通莅事民金受具挈识昆尼志慕林泉传事时名
人凡事面期群善圣室斯关见本寺宇廊颓毁遂发心重建
乙酉年秋末之三圣山古迹名蓝无不法咸至佛光寺
圣像巍峨喜序金装见奚大殿重壁之间皆空发心于上下
五有三重修佛寺焕然之新铸造天钟大鼓接纳方成远近绅庶
奉天顺亍三年之日又往宫月著除雍打提格洽时沐远建易乃终心
年同拾肆僧禅生拾叁门徒真潭率诸弟子等茶昆建为篇铭必恐
辟之德乃为铭曰 至以垂化乃类同情导迷长切皆资背然随于望春
玉田之人昭年受其志辞三垂盘山建寺台施得灵垩五百钟
无殃而寂寿振矜本尸建塔罄石为铭
旨天顺二年(1458年)岁次戊寅十月壬寅日 定真广真潭
还有没找到碑记的石碑。
南禅寺与佛光寺相距一小时车程,全程铺装路面,路况吗,就一般了,会遇到一些破损路面。但普通车辆都可以慢速小心通过。
就这么大一点点,说是村办寺庙也不为过,在路口,有标示为“李家庄南禅寺”。
“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或好或坏,放在历史的湮尘里,全由时间为准。
佛光寺、南禅寺都不在五台山核心景区,孤悬于外围山野,交通不便,南禅寺还更加偏远,反而保存了原貌。而五台山香火旺盛,一直处于高光中,寺院群多是明清重建的,建筑本身的价值无法和这两处唐代建筑相提并论。
寺庙很小,有几座石碑以及残碑。
还有一个构建,像是石幢的部分。
南禅寺的大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
~~~~~~~~~~
南禅寺殿内佛坛上有17尊唐塑佛像珍品,仍然保持原貌。释迦牟尼佛居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其左右,分别以狮子、大象为坐骑。
下图我认为这几个是最美的。
~~~~~~~~~~~
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至今这劫案仍是悬案未破,丢失珍宝也未追回。
~~~~~~~~~~~~~~
下图,是劫案发生前的布局(网图,侵删)。对比上下图,能看到莲座的供养菩萨现在不见了。
细节
仰拍这座小巧却气宇不凡的唐构大殿,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下图,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正巧在太阳正中。
南禅寺坐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配殿,为建于明代的龙王庙;西配殿,为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
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上图是东院的僧房正房,我去的时候看到被辟为办公用房。
上图西配殿,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
下图东配殿,建于明代的龙王庙。
这是西院的山门,关闭状态,游客需从东院过来。
下午四点半,再看一眼~再不走就要开夜车了。
路遇一座傲娇的无名山峰,骨骼惊奇,直插天空。
果然是表里河山,山西的古建繁多,住在隔壁省,说远不算远,有空再来拜望吧。
最后附上之前游记,如果是电脑观看游记,或是用APP,都可以猛击下面的链接传送门(不过用微信直接打开链接可能就不能用了) :
42文殊菩萨的使用说明书—五台山的考前祈福指南@https://www.mafengwo.cn/i/24547339.html
41奇妙的庙宇与最高的山峦—冬日里的 清迈 @https://www.mafengwo.cn/i/24530081.html
40周末-冬游-蓟州城,辽构-石村-鹰嘴岩 @https://www.mafengwo.cn/i/24446242.html
39一页千年, 山东 博物馆揽胜。 @https://www.mafengwo.cn/i/24430329.html
38初冬九华山—在蓊郁的山林触碰黄墙佛国 @https://www.mafengwo.cn/i/24416459.html
37十一假期,爸爸去哪的避峰自驾版 @https://www.mafengwo.cn/i/24404754.html
36最长的昼与夜——在 漠河 打卡夏至与冬至。 @https://www.mafengwo.cn/i/24371626.html
35凛冽的风,在七月,吹过我和武功山顶 @https://www.mafengwo.cn/i/24347536.html
34燕山深处的人神偏爱之地——探春京郊 古北水镇 @https://www.mafengwo.cn/i/24335764.html
33鲤城古韵山伴海·刺桐花开港千年- 泉州 时间印记。 @https://www.mafengwo.cn/i/24326578.html
32鄂西之美,天成之 恩施 与人工之 三峡 @https://www.mafengwo.cn/i/24081354.html
31行动代号雷阵雨,父子奔袭迪士尼 @https://www.mafengwo.cn/i/23962463.html
30仙石万仞居神仙,灵江依城城伴山 @https://www.mafengwo.cn/i/23543729.html
29西海之西柴达木,寻觅荒凉之美 @http://www.mafengwo.cn/i/23542198.html
28夏日的蛤蟆坝 @http://www.mafengwo.cn/i/21438622.html
27见过 广州 ,以及爱上它的五个理由 @http://www.mafengwo.cn/i/21356188.html
26 中国 北方最大岛屿,你体验过 长岛 的温柔吗? @http://www.mafengwo.cn/i/19043293.html
25绵绵初春雨,问道 龙虎山 @http://www.mafengwo.cn/i/18917812.html
24冬日故宫亲子游+逛故宫实用信息暖心问答 @http://www.mafengwo.cn/i/18711958.html
23 三亚 网红酒店打卡: 海棠湾 红树林+亚特兰蒂斯+凤凰岛 @http://www.mafengwo.cn/i/18669814.html
22只看三大馆——极简版 北京 2019世园会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8637351.html
21西陲剪影——阴郁的赛里木湖与神奇的喀拉峻草原 @http://www.mafengwo.cn/i/18627718.html
20两日游遍最精华——最大众的 承德 古迹优选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18569950.html
19最爱碧海银沙——众乐乐的 长滩岛 团建 @http://www.mafengwo.cn/i/18535861.html
18间隔千年,鉴证废墟下的繁华与众神的荣光——吴哥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7776174.html
17比故宫还大的私宅——王家大院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2515762.html
16神迹消失前再看一眼——壶口瀑布的夏之狂怒与冬之冷峻 @http://www.mafengwo.cn/i/12432174.html
15 五 台山 硬核游记——最高的山与最古的寺 @http://www.mafengwo.cn/i/12364198.html
14夏日的 长白山 之旅以及 长春 延吉 @http://www.mafengwo.cn/u/grandbird.html
13斑斓的星月国,我的感念—— 土耳其 15日浏览 @http://www.mafengwo.cn/i/9365577.html
12春节 山西 中线游(晋祠+ 平遥 +乔院+晋博+蒙山大佛) @http://www.mafengwo.cn/i/8693490.html
11只为安 达曼 海那片蓝—— 普吉岛 的亲子游 @http://www.mafengwo.cn/i/8478418.html
10昔日代地云中郡,也曾魏都显赫时—— 大同 觅古 @http://www.mafengwo.cn/i/7358084.html
9忘情山水间,缘在 武夷山 ——两日春游 武夷山 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6915194.html
8偷得浮生三日闲——正月的秦淮河 @http://www.mafengwo.cn/i/5447778.html
7感动与遗憾—— 黄山 + 宏村 + 徽州 +屯溪老街5日游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3450193.html
6国庆假期の48小时 武汉 浏览 @http://www.mafengwo.cn/i/3207779.html
5 香港 的亲子三日游,我爱HK @http://www.mafengwo.cn/i/3180004.html
4蓝天碧海红顶绿树——夏日 青岛 3.5日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3161161.html
3 三亚 6日——第一次做游客的春节 @http://www.mafengwo.cn/i/2983599.html
2清明小长假的沪游四日 @http://www.mafengwo.cn/i/1237085.html
1首次长途自驾: 塞罕坝- 乌兰布统 -阿斯哈图-达里诺尔 @http://www.mafengwo.cn/u/grandbird/no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