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古录""为藏语译音,意为""石洞沟"",位于乡境之西的洮河北岸。辖区南连刀告乡;西接碌曲、夏河县境;北与完冒、阿子滩乡为邻;东与临潭县术布乡接壤。辖区分布与车巴沟口的洮河南北两岸。镇政府驻地麻路距州府合作50余公里,是县境西部仅次于县城的小镇,岷麻公路、江迭公路在这里交汇,东可达卓尼、岷县,南越华尔干可达四川若尔盖及迭部县,西与碌曲、夏河两地相通,北可经合作至临夏、兰州,东北经临潭冶力关可达康乐、临洮。
扎古录镇的海拔范围是2600-4900米。地处卓尼、临潭、合作三县(市)的几何中心和岷麻路、江迭路(两路),洮河、车巴河、江可河(三河)的交汇点上。最让这个小镇出名的原因是洛克之路起点在这里。
一开始我的计划里是在合作住宿,不在这个小镇住宿的;但洛克之路北门从8月1日开始收费后造成的爆堵,导致如果想减少被堵的概率只能尽早进入洛克之路,避开高峰时段。而洛克之路的起点正是在扎古录镇上,所以选择了在这里住宿,可以早点出发。
而实际情况是今天并没有较早出发,原因有二:一是今天天气预报不佳,而我心里有数,洛克之路这100公里正常通行不堵的情况只要三个半小时就行,而我今天安排了一天的时间,而且是在扎尕那达日村住宿,再堵再晚我也不惧,可以慢慢走,不急;二是昨天因为去九天石门,耗费了将近六小时往返,导致较晚到达扎古录,再加上儿子鱼刺的事一闹腾,今天想多休息会。
亮相一下我的甘南行座骑:大白,照片上看不出,实际因为昨天跑了三段烂路,车身一层厚厚的灰层。
一开始选车的时候知道洛克之路有段30公里的烂路,所以选的是SUV;后面一直在丰田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之间摇摆,两款车太相似了,而且租车的价格也差不多;最后促使我选锐放的原因是:锐放全系标配L2智能辅助驾驶(锋兰达高配才有),而我没用过,正好体验下。
实际体验过后,真是相当好。虽然整个甘南行高速跑的很少,但自适应巡航在国道上一样适用,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感,并且防碰撞系统提高了安全性!
昨晚住的地方:洛克日记风情民宿。一楼的门脸很小,停车就在路边。旁边有早餐店和小卖部。
所谓洛克之路,是指江迭公路扎尕那桥头-扎古录镇段,全长105km。为了赋予这段路一些历史和文化,很多人将此说成当年约瑟夫·洛克走过的路‼️
洛克之路起点,09:25从这里出发。
一开始的路虽然不宽,但沥青路面还是很好的。
贡巴寺,又被称为万寿寺,藏语里它被尊称为“噶丹扎西桑珠林”或“贡道林”。
这座由车巴沟石矿村人贡噶坚赞于1885年建立的宏伟藏传佛教寺院,规模宏大,也被称作扎喜钦库林。
尼巴百年藏寨,河岸旁的山腰上,山坡上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破破旧旧”的木房子,就是一片有着两百年历史的藏寨。
“百年藏寨”位于尼巴村,“尼巴”是藏语的音译,汉语意为“向阳光的山坡”。
过了检查站后开始进入非铺装路面。
一路车辆驶过后的灰尘很大!
自然景色从低海拔的茂密丛林直到高海拔的高山草甸。
坡度比较平缓。
路边山体的滑坡比较多,还好不影响行驶。
虽然还没下雨,但天空一直是阴沉沉的。
哥斯拉脊背坡
从下面上来转个弯可停车,这个地方叫洛克驿站。这里可上旱厕,2元/人,没有信号只收现金。
这里管刚才的哥斯拉脊背坡叫“七仙女山”。
此时云层开始压低。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如今保存着洛克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说自己最终选择了后者,并与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了好朋友。
洛克于1925年4月抵达卓尼,受到了杨土司的热情款待,他在后来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的长达46页的《在卓尼喇嘛寺的生活》(Life among the Lamas of Choni)一文中,对杨积庆有着生动的描写,说他血统半汉半藏,中等个子,修长,聪明,衣着时髦,是卓尼唯一穿着考究的人。“他对于外界有惊人的独到见解”,虽足不出甘肃,但“眼界开阔,精明能干,掌握国内外的政治局势”。
此时开始下起小雨
雨越下越大,匆忙拍了几张照片,赶忙回到车上。
山顶处还在修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洛克之路将无烂路可走。
越往上走,雨势越大。不过也正好帮我把满是灰尘的“大白”冲个干净。
伴随着碎石路、搓板路的是不断攀升的海拔。
到达海拔4000米的垭口时,道窄弯急,险峰耸峙,路边就是万丈悬崖(都装了护栏),车子只能缓慢通行。
一个急转弯后,结束了非铺装路面,开始一路下行。
行驶到这里,很多车停了下来观景,我们也跟着停了下来。
雨停了,但云雾还是太大。
夏吾卡观景台,雨又下大了,我们未做停留,爬上观景台可以俯瞰洛克之路。
快到扎尕那北门了,车辆开始排队,好在不长。
扎尕那北门,从8月1日开始收费。看现场样子还没完全修好就开始收费了,全是学生模样的暑期工,穿着雨衣站在路边。我们直接说路过,拍了车辆照片后就放行了。
这是北门过来的第一个停车场,我们把车停在这,想找个洗手间,结果发现新修了这么多建筑,就是没有洗手间。
对于徒步和登山爱好者来说,石头城是必爬的。不想爬的,此处也可骑马。但这样的天气没人上去。
我还是想上去的,于是在停车场车上等候,期等雨停雾散,顺便也把中饭解决掉。
但是等了一个多小时,雨势和风势都没有减小的意思。
只能走到山脚下看看,基本上都是石板路。
开始还能看见对面的石头山,后面什么也看不清了。
只能返回停车场,离开。
过了石头城,第一个观景台就是达西观景台。
达西观景台,海拔3600米。据传洛克当年曾经居住在这附近。
可以远眺到仙女滩,但四个村庄都被遮挡了。
一开始我还准备在下面这个帐篷营地露营的。
接下来就是代巴观景台,车停路边。
代巴观景台,观景台建在两个小山头上,髙出村子所在的坡地,海拔3200米。回来后才发现路边这个标注了代巴观景台的地方其实不是,真正的代巴观景台还要走进去。
下面就是扎尕那排名第一的网红酒店:云境野舍帐篷酒店
过了代巴观景台往下行一公里左右就是达日观景台,但入口在一个转弯处,且车多人多,想着明天看日出又会上来,就没有停留,哪知第二天没有日出就没上来了。
15:40直接到了达日村的客栈:达吉客栈。时间还早,我们决定去润吾沟逛逛,儿子自己留在客栈。
导航至业日润吾沟景区停车场露营地,从停车场出来,对面业日观景台(日出观景台),往左边走1-2分钟就能看到润吾沟的入口了。
左边是沿着溪流逆流而上,是银瀑群,右边是森林峡谷。
右边两只小牛挡道,我们往左边走,去看瀑布。
润吾沟,一个听起来就充满诗意的名字。寓意着这里的水源丰沛,滋养着沟内的一切生灵。每当提及这个名字,都仿佛能听到水声潺潺,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天空还下着小雨,既使没下雨,去这个地方也要带伞,原因后面你就知道了。
绝壁千仞,沟壑深幽,树影婆娑,身畔涧水湍急,声如奔雷。
水源丰沛的峡谷,总蕴含着无穷的能量,滋养着沟内的一切生灵。
沿着蜿蜒曲折的前行,一路上步步是景,处处皆画!
沟中的溪流,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在谷壑里越走越深入,有些路段的木栈道就镶嵌在曲折逼仄如一线天的崖壁裂缝间。
沟内山峰奇特,有的似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如巨兽俯卧大地,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瀑布从山岩的顶部泻下,洋洋洒洒地披覆在石壁上
有些甚至直接就冲刷在栈道上,形成了一道道的水帘,水花四溅,气势非凡。若不撑把雨伞通过,一不小心就会湿了身。
峡谷里除了我们,有一种包场的节奏。
总感觉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惊人,即使高海拔的徒步,也不会觉得气喘。
走在水声里、沐浴在绿意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瀑布的源头。
总感觉石壁上的洞像“索伦之眼”。
从栈道翻出来,来到小溪边。
不知名的野果,用手机查了下,叫“毛花忍冬”。
峡谷两侧的山峰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沿着栈道继续往右侧上行,就进入森林峡谷路段了。之前看攻略,右边森林风景比较平淡,塌方牛粪较多。我们不再前行,原路返回了。
峡谷中时而传来鸟儿的鸣叫声,为这片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这种头白身黑尾棕色的鸟儿一直在峡谷乱石上跳跃!
天气暗了些,峡谷则更加深邃幽暗,仿佛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
伞的用处在这些地方就显现出来了。
人走栈道上,脚下涧水汹涌,头顶瀑水飞泄,总让人感觉是不是赶错了场,钻入了孙猴子的水帘洞?
既使有伞,也得快速通过。不怕湿身的话也可勇往直前。
出来的速度总是更快,往返近两小时。
从润吾沟出来返回停车场,对面就是一个观景台,看地图上显示应该是叫业日观景台。但后面看其它的游文又好像不是,估且就叫它业日观景台吧,反正就在业日村旁边。
这个角度还是很不错的,高山田野错落有致的起伏值得细细品味。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直接从这里徒步前往洛克观景台的,但儿子一个人在客栈,我们还是没去,直接返回客栈了。
晚餐就在客栈里直接解决的,第一次吃水煮肉片里有肥肉。
站在达日村,俯瞰业日村的夜景。
晚上9点,达日村小广场上的篝火晚会。好像每个村都有这样的节目。
感觉是本地每家每户都要派人参加,还要点名。主要是本地小孩和年轻人。
游客想跳基本在外围,本地人好像不是很欢迎和游客一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