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节塞尔维亚+波黑自驾11天:巴尔干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Journey 显示图片

今年的春节,我们又挑了个免签的地方:塞尔维亚+波黑。
由于喜欢拍照+自驾新手,所以行程相对宽松一些,没有安排去黑山。在贝尔格莱德停了两天,这个前南斯拉夫的首都还是有很多值得逛的地方的。向北前往诺维萨德、苏博蒂察,到波黑的萨拉热窝和莫斯塔尔,经乌日策回贝尔格莱德,基本不走回头路。


后面就是每天的具体行程啦~ 图片略多,游记略长。

由于前序航班晚到和飞机检修的原因,广州出发的航班晚点接近2小时起飞,很担心赶不上下一趟航班,也担心我赶上了但行李赶不上…(没想到还真是)
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转机倒是很快,只需要过一个安检,队伍很长、大家很着急,但工作人员不急不慢的。从下飞机到上飞机,大约只用了半小时。第二程坐的是一排4座的小飞机,两个小时就到了。
过了机场,等完了所有的行李没看到我们的,同行的十来个人都没拿到行李,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他们表示找到了会联系我们,就让我们走了…两手空空,打车去了公寓。


今天的安排就是贝尔格莱德一日游,加上等行李。
我们住在共和国广场附近,由于时差,醒的都挺早,吃完早餐就出门去溜达了。【共和国广场】周围还没什么人,和后来周末经过时那热闹的样子完全是两个风格的。



沿着【米哈伊洛大街】溜达,街上也没什么人,店也只是零零星星开了一些,后面对比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才发现是我们去得太早了,就像是凌晨5点在广州逛北京路一样。




我们在路边看到了不少“停狗区”,把狗栓在门口的,人进去买东西,宠物友好的店也很多。


【圣米哈伊尔主教堂】是我们此行去的第一个东正教教堂。以前去的大部分教堂里面都是不允许拍照的,但是这次去的教堂工作人员基本都表示可以拍照。晚上再经过这附近,亮灯后的外观更好看。


有教徒在祷告,大家都自觉安静,氛围挺好的。
黑金色的配色很华丽,天花上有一幅幅的壁画和宫廷风的吊灯,挑高也比较高。




斜对面就是【王妃宫殿】,二楼以上在维修,门票价格减半。展示了两种风格的房间,一种是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房间布置,看起来有点像中式,另一种是同时期的欧洲风格的装饰。地下已经搬空了,只能看到房屋的结构。



中午在【Ambar】吃的午餐,猫途鹰推荐的意大利菜,主菜点了鸡肉,份量小得像小吃一样,反而小吃的份量大一点,味道和配的酱汁都挺特别的,没吃过这样的搭配但不难吃。


【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周四12-20点开放。这里很多的景点都是每天开放时间不同,除了国际常见的博物馆周一闭馆之外,这里二三五日是10-18点开门,四六是12-20点开门。


里面从人类起源的历史开始讲,塞尔维亚语和英语的双语文字说明。到了艺术板块,更多的是宗教艺术为主,也有毕加索、莫奈这些大师作品。





行李的事情终于得以解决了,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去附近的【Mikan】吃了塞尔维亚菜作为晚餐,红陶土样子的碗,汤和沙拉味道都挺特别的。塞尔维亚看起来是个偏爱肉食的地方,肉食的菜单总是特别长,煎炸烤炖各种做法都有。


今天的行程还是在贝尔格莱德city walk。在其他人的行程里,这座城市基本都是落地和飞走前的停留,但是我看了一下,其实贝尔格莱德可以溜达的地方非常多,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所以在这里留了两天的city walk时间,可以在城市里走走看看,最后一天也预留了可以在周边游也可以在市里玩。
大部分有名的建筑或者景点都集中在贝尔格莱德的老城区,随处可见15min的步行圈的地图。



外观【国会大厦】之后,我们去了【圣马可教堂】,这是圣萨瓦教堂之外最大的东正教教堂,而且是拜占庭式的红砖风格,和其他几个东正教堂风格迥异,内部相比于外观反而简洁很多,白顶、红柱。



壁画绘有《最后的晚餐》。


教堂的斜对面是【新皇宫】和【旧皇宫】。



【北约空袭遗址】,在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很多政府机构、医院、电视台都遭到了破坏,塞尔维亚为了纪念这场灾难,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很多受损建筑。这里一部分未受影响的建筑还作为办公室继续使用。同一时期被炸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在新城区,不过已经拆除了 ,仅留有纪念碑。


第一次见到被炸剩一半的建筑,与附近新起的建筑、人们嬉笑着遛狗遛娃的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圣萨瓦教堂】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也有说是第二大),至今仍未完工,内部有一面还是围蔽的状态。金碧辉煌的白金色配色,花纹繁复的地板,都透漏着精致华丽。地下室据说是满目金色,可惜去的时候没开。







中午吃到了披萨,烤的很香,芝士卷边,上面还有厚厚的拉丝芝士,从第一口太香了的狼吞虎咽,到吃完一块就半饱了。番茄汤也和番茄汁差不多。餐厅里其他人还没怎么开始吃饭,有些是在室外喝咖啡喝酒聊天的,有些是在开着电脑办公的。即使这样,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也觉得上菜是真慢,经常是就我们一桌正餐还要等半个多小时的。只能说,和国内的预制菜相比,确实像是现做的,像披萨就有“锅气” 哈哈哈哈


吃完饭,下午我们去【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也就是铁托墓的地方。这也是这两天去得最远的地方,尝试了一下公交。
这里的公交车票,大概是为数不多可以说接近数字化支付的地方,就是发短信去买票,按照区域和时间有不同的费用,例如90min的、一天的。很多人开玩笑说在塞尔维亚坐公交不都是逃票的吗,我们还是乖乖在公交站附近的小报刊亭线下买了票的,不过上车后没有遇到查票的。


说回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感受到即使南斯拉夫解体,大家对铁托还是很敬重的,博物馆分为三部分,旧博物馆,展示了很多南斯拉夫时期社会主义运动的物品和其他国家赠与的礼品;花房,铁托墓,里面还有一些新献的花;新馆承接不同的临时展览,我们去的时候新馆还在布置,有一些小孩在里面跑闹。



浏览完博物馆出来,前往【梅格丹城堡】,也是贝尔格莱德要塞的所在地。原始的城堡遗迹,外圈被改造成了运动场,内圈被改造成一个公园,看起来是个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里面有个军事博物馆,17点闭馆。



在西北角可以看到萨瓦河和多瑙河,是个看日落的好位置。有一尊名为“胜利者”的雕塑,在很多贝尔格莱德的冰箱贴上都有体现。虽然我们没赶上日落,但是意外看到了除夕夜的烟花。并不是在整点,而是在天刚开始暗的时候,看到一个大楼的外墙倒数,接着就是灿烂的烟花。这也是在塞尔维亚过春节最有年味儿的时刻了,新年快乐!



晚上是在河边的【Comunale】餐厅吃的,意面还不错~我们吃晚饭的时候其他人基本都还没开饭,还是在喝饮料聊天的。


吃完饭坐有轨电车回公寓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有点儿童过山车那感觉,上下起伏左右晃动,转弯都不带减速的。


【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纪念碑】,建筑已经被拆除,只有一个纪念碑在,碑前面放满了鲜花。旁边20m就是鲜花店,还有中文提示牌,1000第纳尔一小束的价格,大概就是中国人专坑中国人吧,本着来都来了的思想,还是买了花去献花。看到有人留言“我们一直都记得。新春快乐”还是挺触动的。


旁边还有一块新立的碑,感谢中国在塞尔维亚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没有落款时间。


在原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上新建了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还在布置没开始营业,说是以教培类的交流为主。

就近在商场找了家餐厅吃午饭,【brunch】不在猫途鹰里,餐厅服务员和顾客都是本地人,装饰很好看,但是语言几乎全靠肢体动作来猜了,最有以尴尬而礼貌的点头微笑结束对话。味道很不错,份量很大,性价比也非常高,算是意外之喜了。


接下来我们开车前往诺维萨德,途径【新霍普沃修道院】,最早在1451年的文件里被记载修道院里的教堂内部拥有塞尔维亚极少数保存完好的湿壁画,穹顶、墙壁、柱子上都是壁画,没有经过翻修,有些已经一块块地脱落了,里面的灯光昏暗,阴风阵阵。这也是此行打卡的唯一一个中世纪的修道院,大部分都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山里,交通都不太方便,这个算是行程中最顺路的了。



这是修道院的后门。


大概三点才到公寓,公寓的房东给我发了个视频,房间钥匙和车库钥匙都在密码盒里自取,房费我放进去,等他找零了我再取出来。全程没见过人,就像地下党接头一样神秘。

今天剩下的不多的时间就是在诺维萨德city walk啦,几个景点都在市中心。
【诺维萨德犹太教堂】,这可能是我去的第一个犹太教堂,其实平时不对散客开放,但是门口的保安暗示说给点小费就可以进去。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进去看看。这个犹太教堂现在作为古典音乐厅使用,台上摆着乐团的谱架和凳子,和后来去的苏博蒂察犹太教堂相比,非常的简谱,白色的主色调,只有一些浮雕,除了几面彩色的窗之外就没什么装饰了,外观比内观更好看些。



诺维萨德老城区的地标是 【自由广场】,【玛利亚大教堂】、市政厅、剧院、还有【Zmaj Jovina】和【多瑙河大街】步行街都在这附近。恰逢周末,格外热闹。街上有街头艺人的表演,沿街的座位上坐满了喝饮料聊天的人们,遛狗的遛娃的,仿佛诺维萨德的居民们都出来了。



【Restoran Korzo】不知道是不是这儿的网红餐厅,吃个饭都要等位的地步,上菜的速度更是在欧洲效率上叠加了客人多的因素。味道嘛,着实感觉没必要凑热闹。


今天的行程是去苏博蒂察,到了这个小镇发现,比之前看到的图片更好看。除了市政厅和莱切利宫之外,很多的建筑都是彩色的匈牙利风格,颇有童话小镇的风范。
周日是这里的休息日,不像我们的周日,是很彻底的休息日,街上各种店铺都不开门,除了零星几家餐饮店之外,都是大门紧闭的。大部分店铺门口的工作时间都是周一到周五的朝十晚五,部分有周六半天。



【市政厅】进不去了,但是屋顶上的雪白瓦片非常好看,像是圣诞节的红房被一点雪花点缀。


【莱切利宫】更是周二到周六才开门。虽然不是宫殿,但不输宫殿,是匈牙利建筑师给自己打造的住宅,现在作为美术馆了,颇有高迪的风范。


意外之喜是【犹太教堂】,外形和诺维萨德犹太教堂有点像,但是内部装饰完胜。看起来翻新不久,在10-14点开门,我们恰巧碰上了。是那种粉嫩嫩的精致风格,带有一些孔雀、花草之类的装饰图案,浅色糖果色的配色,和外面线条明晰饱和度略高的风格,不太一致,却很和谐。不远处还有天主教堂,尖顶从云间冒出来,亦仙亦幻的。






围着市政厅为中心的一圈随意走走,拍拍照,大概两三个小时,转角时常有惊喜。
路边遇到一位拉手风琴的艺人,拉着《桥》,啊朋友再见,在陌生的地方听到熟悉的曲子,空荡荡的街道都不那么冷清了


离开了小镇我们回到诺维萨德,去了【诺维萨德城市博物馆】和【要塞】。曾经的要塞,现在作为观景台,通往城堡的路只能容一车通行,双向通过红绿灯控制。大约因为是周末,车满为患,每一块空地都停满车。散步走一圈也就半小时,可以看到河对岸诺维萨德老城和往来的火车。


博物馆常展是关于诺维萨德历史和这附近的水道的,临展是个不认识的艺术家,整个展从展品、布置、背景音乐都透露着诡异,我们直呼看不懂。




在要塞上看多瑙河,白天看平平无奇,到了傍晚日落时分,它就在蓝调时间变成了蓝色多瑙河,美极了。这里不到五点就日落了,天黑得很快,基本半个小时内就已经暗下来了,看到城市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




这一天的行程基本都在路上,原本是准备坐8小时的大巴,后来改成了自驾,这也是全程路程最长的一天,近300km,导航5h20min,作为新手司机还是挺忐忑的。
诺维萨德到边境的路还算好走,跑了一段高速,其他的基本上是国道一样的一车道,过往货车不断。
在过境签的加油站旁边吃的午饭,只有饮品和小便利店,4块钱买了一大块面包两个人都吃不完一半,体现了塞尔维亚偏僻山区里的感人物价。咖啡像是土耳其咖啡的做法,下面都是渣,像喝中药一样。配上我们备的酸奶和水果,也算是不错的午餐了。
加油站这棵树,我莫名很喜欢。


过境倒是很丝滑,在德里纳河这边拿护照盖个章,上桥过河后再入境盖个章,一句没问,就结束了,也没有收费,比想象中顺利很多。


入境波黑之后的路,难走但风景美,有沿河的山路,有上山的树林(绿松和枯枝交错,像是我印象里的挪威森林),有空旷的草原…天气也是一阵雨一阵雾,最浓的地方能见度应该就十几米,对面开车都到跟前了才能看到,两侧像悬崖一样啥都看不到,也不知道谁给我的胆子敢在这么大的雾里开车…经验值狂涨

萨拉热窝挺冷,还下着雨,今天的行程就以换钱和吃饭结束。说起汇率,波黑的钱兑欧元1.9:1,对比塞尔维亚第纳尔117:1,相差很大,从动不动付上千块,到几块钱的标价,一时很不习惯。


晚饭在【klpoa】吃的,服务员都是帅哥,笑起来可真暖,还祝我们龙年快乐。推荐的主菜味道和份量都正好。


在路上加了油,波黑的油价不像塞尔维亚,各个加油站看到的都是184第纳尔的价格,波黑的每个油站价格都不同,甚至马路两边的两个油站价格都不同,我们也没有刻意找,加了一箱,后来发现大概是波黑的中间价位。加完发现只花了我在车行买一箱油一半的价格,加了6/8格油。一开始还觉得是我们亏大发了,后来算了才发现,波黑的油价比塞尔维亚便宜了近20%,原来是赚了啊哈哈哈。

原计划今天在萨拉热窝city walk,但天公不作美,早起后一直下雨,临时改变行程去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小城,这里曾是波黑战争交战最激烈的区域之一。【莫斯塔尔老城】在地图上的位置和照片上不同,按照地图上的位置,我们看到的是市中心环岛周围的一些废旧楼房,看起来都是战争遗迹。



走到实际上的老城,更像是我们的古镇,有一条打铜街,热闹喧嚣,游人如织,鹅卵石地面被磨得光溜溜的,窄窄的路两旁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和餐厅,房子的颜色五彩斑斓。和前面走到的废墟形成巨大的视觉反差冲击。


【老桥】是莫斯塔尔最经典的景点,跨越Neretva河,大约建于16世纪,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被摧毁,2004年重新开放。2月的水位很高,水流湍急,有一些桥下的机位是被水淹没的。


桥上可以看到清真寺和唤礼塔,这个唤礼塔是可以付费进入的,是登高看古桥看小镇的好位置。


这是在唤礼塔上拍的全景,在强光的照射下,河水绿的特别美,四周都是红屋顶的房子。


在莫斯塔尔路边停车位停车,看起来像咪表的机器按了没有反应。我们就去老城里溜达了,等我们准备返程的时候,发现雨刮上塞了张罚单,是停车的,看来路边那个我们点了没反应的机器确实是用来缴费的。
这张罚单,更准确的说是补缴停车费的通知。通知单上写着一旦收到这张通知,就不能在现场缴费了,需要去银行汇款处理,金额是20马克,就是路边停车位超2小时的全天费用,没有额外的罚款已经很庆幸了。这也是我们整趟自驾除了酒店的停车费之外唯一交的停车费,其他的时候都是遇到免费停车(和当地人确认是免费的),或者是公寓提供的私人停车位。
回到萨拉热窝,去了几家银行,问到了一家可以汇款交停车费。工作人员给了张汇款单,找门口的漂亮保安姐姐帮忙填的,看起来一些字母和数字的写法都和我们不太一样。不过20马克收3.5的汇款手续费,也是够高的了。也是感受到了现代化和科技能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茫然无助但乖巧的我)


今天的行程是在萨拉热窝city walk,本来是昨天的行程,因为萨拉热窝下雨,就把萨拉热窝和莫斯塔尔的行程调整了一下,收获了两天的晴天。
萨拉热窝是一座山城,但是它的重要建筑基本都集中在河两旁大约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停车位紧张,建议用脚步来丈量。
【萨拉热窝遇难儿童纪念广场】是为了纪念波黑内战期间不幸遇难的孩子们建立的,铁制的圆柱上标注着未满18岁遇难孩子们的生卒年。乍一看像个花园的地方,却隐藏着悲痛的故事。广场后的山丘是个小型公墓。


绿色的喷泉雕塑,喷泉中央是一处绿洲。


永恒之火,是纪念1945年萨拉热窝解放的,蓝白红的文字象征着前南斯拉夫的国旗。


在路边溜达,看到一群大爷下国际象棋,棋子是一个个大的塑料桶,一边是一位大爷神情自若,另一边是一群大爷讨论,好不热闹。


东正教堂。


圣心主教堂,也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


萨拉热窝是个信仰比较自由的地方,体现在天主教教堂、清真寺和东正教教堂经常开在附近或者对门,还有犹太教教堂。有信仰,且信仰自由,这感觉真好。
【萨拉热窝大清真寺】是波黑最大的清真寺🕌,3马克的门票可以入内参观,开放时间是上午和13-14点。工作人员会带进去,里面还有位大叔看我拍照给我指这儿指那儿让我拍,看我按他建议拍完给他看的照片竖个大拇指就走了。无法用英文交流,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最后用微笑点头结束比划。



非穆斯林只能在这部分拍照,另一部分有人在里面做礼拜。


大清真寺坐落在土耳其老城区里(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土耳其),一段比较商业街的老城区,很多卖纪念品的店,我们看了里面的建筑,基本都是大清真寺和【瑟比吉】。瑟比吉是一个奥斯曼风格的木质建筑,据说以前是喷泉,始建于1753年。后来建筑重建了,外形还是完整的,就是没看出来怎么喷泉了。
现在这里是萨拉热窝的市中心广场,成群的鸽子飞来飞去,旁边的cafe坐满了晒太阳发呆聊天的人们,这种悠闲的节奏真好。我们点了一杯经典的波斯尼亚咖啡,用一个小壶煮的咖啡,半杯都是咖啡渣,配了方糖、软糖和水。服务员演示的,搅拌一下倒一点出来喝,喝得满嘴渣,真是像极了喝中药那最后一口。上次在过境时喝的咖啡加奶也是渣,还以为是没有滤干净,原来就是这个喝法啊。尝过了,还是我们的咖啡好喝。



【拉丁桥】是奥匈帝国皇储夫妇遭袭并由此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方,看着不太起眼,重在历史意义。


过了桥就是【国王清真寺】,据说是奥斯曼帝国征服萨拉热窝后建的第一座清真寺。



【市政厅】的建筑风格很特别,是一座伊斯兰和奥匈帝国风格混合的建筑,里面一部分是关于萨拉热窝的展览,一部分是艺术展。河对面的Sarajevo晚上亮灯后比较好看。




接近日落时分,我找了两个推荐的看日落的地方,一个是在【黄堡】,从市政厅旁边步行上山大约15分钟,能看到夕阳下的萨拉热窝,前面是一大片墓地。角度基本是逆光,看着萨拉热窝在山里慢慢暗下来。
另一个是【坐缆车】上山看日落,坑爹的是缆车17点就停运了,日落要17:15,所以实际上是在缆车上看的日落。匆匆一撇我们就赶最后的缆车下山了,大约10分钟的单程缆车 ,途中的风景倒是不错,但如果看日落的话经过实地打卡还是推荐在黄堡看!


缆车上看的日落,对面是黄堡的方向。


地图上看这是一所学校。




惊险刺激的一天自驾行程。
从萨拉热窝出发去木头城,导航150公里两个小时,实际上我从八点半开到一点多,接近5个小时,和小红书上看到的别人说从萨拉热窝到乌日策的大巴需要5-6小时差不多。
探图的导航把我导到了小路,从双车道,到单车道,到山里的土路,又换了小路,最后被前方大块落石挡住了路,倒车出这小土路,幸亏遇到了很nice的大叔,还碰巧会讲英文,告诉我路开不了,需要退出去两三公里,绕另一个城市。我在路人们的指导下开上了国道一样的路,然后导航又抽抽的,一会让我前进一会让我后退一会让我在没有岔路的路口拐弯…而谷歌在山里直接没信号…后面放弃挣扎不听导航走主路了…虽然绕得远,至少是能开的路。


经历了查车、开到山里的小路、车祸现场、导航没信号之外,还遇到了积雪和路边的马,终于在一点多到达小火车的车站,赶上了一点半的小火车。
小火车不知道为什么只开了半段,窄轨8字火车没有开8字的那一段。风景一般可能更多的是体验这种古老的、逛荡的火车吧



小火车会在几个站点停下来,让大家下来拍照,最后开回起点。


距离几百米,就是【木头城】。木质的教堂很漂亮~ 现在已经是一个度假村了,新建的房子虽然不是木质的,但是和木头城里的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一致,还是挺和谐的。



然后开了一个多小时到乌日策。
房东大哥远远就看到我开进停车场,问我是不是一辆红色的车,拦住了想要收费的大叔,让我开去他的停车位了。指导我停好车,还夸我技术不错,比他老婆好多了 哈哈哈。出了停车场见到了他的好朋友,两个人热情寒暄之后,开始跟我打招呼,然后告诉我Ćao是bye的意思,互相Ćao Ćao。他俩人高马大的,就像是见到亲戚,让我跟叔叔再见一样,i人手足无措,画面太好笑了。
房东带我们看了房间里的设施,还夸我英文好,啧啧啧,情商很高很会。给我推荐了晚餐和早餐,晚餐的餐厅很不错,也是猫途鹰推荐的~ 【Nasa Prica Uzice Restaurant】性价比挺高,分量也挺大,给母亲大人点了个儿童汉堡她都吃撑。意面的味道也不错。鸡汤更是本趟行程里喝点最好喝或者说最接近中国的汤,鸡味很鲜。


早上在公寓里看朝阳,城市被一点点照亮。乌日策看到的最美夜景和晨景都是在这个公寓里~




出去吃了房东推荐的早餐【Suljaga】,有被惊艳到,说是一种只有乌日策才能吃到的食物,面包里面加了鸡蛋奶酪和调味料,用木柴烤的,外焦里嫩,配上一块有点韧带饼皮,很难得吃到当地特色还这么合口味的食物。
餐厅的姐姐也特别热情,看我们两个人点一块,还帮忙切开了,看我妈拍照,让她进去拍。配的酸奶加的糖比较少,比平时吃的略酸一点,但是配这种面包味道也不错。
房东和这姐的热情贴心,让我对这座城市好感大增。(就是这么容易被收买)


去【乌日策的旧城堡】观景,发现城堡要11点才开门(11-16点),观景台可以看到一半的城堡+一半城景,不过净看城景的话,还是公寓里的风景更好一些。


去贝尔格莱德的路上先去弹孔纪念碑和河中小屋。这俩景点算是自驾赚到的,本来计划的公共交通是赶不上去的,但是昨天从萨拉热窝到乌日策顺路去了小火车和木头城,今天就稍微绕一点路去这俩地方。
【弹孔纪念碑】纪念铁托带领的游击队第一次和德军正面对抗。远看很酷,在山头上的弹孔格外引人注目。



但是到了之后,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狗。有一只田园犬,格外亲人,一下车就扑了上来,要亲亲抱抱,吓得我妈一阵尖叫,它一路跟着我们看纪念碑,后来开始扯着我衣服不放,拖也拖不走,推也推不开,激动的疯狂摇尾巴,我都怕被咬了。后来它抱着我腿做猥琐的动作我才明白,他发情了,难怪对男生爱答不理的…趁着他回头,我就跑开了,他就跟着跑了过来,直到被别的妹子吸引,我冲上了车。羽绒和裤子上都是一股狗味儿。我上车后他又追着我妈,在我妈的尖叫声中,旁边的游客帮忙把狗引开了,我们才得以解脱,第一次被狗缠得这么彻底。此段经历被我妈称为全程最惊魂。


【河中小屋】,Drina河在中午的阳光下是青绿色的,据说这个小屋重建了五六次。挺特别的,但是如果专程来我觉得有点不值当。



不过旁边的餐厅【Studenac】倒是味道不错,蔬菜沙拉里加了腌菜,酸甜可口。也喝了此行第一碗鱼汤,从鱼茸里捞出来两根鱼骨头。
开车到贝尔格莱德,山路弯多,但是基本顺利。


晚饭找了家亚洲餐厅【Buddha-bar Belgrade】,内部是佛像的摆设,配上昏暗的红色灯光,以及鼓点很强的音乐,多少有一点点诡异。虽然菜单是偏日料和东南亚菜,但是对于吃了一周多西餐的中国胃来说,也还算挺和味的。价格偏贵一点点,三千多一餐,一折成人民币就好多了哈哈哈
母亲大人评价:今日份三餐都很满意,早餐隆重推荐,午餐鱼汤很不错,晚餐很和味。


最后一天,想要放松一下,就没有再跑去修道院,而是去【泽蒙小镇】转转。路过的这个建筑很特别,看起来上面是个旋转观景台。


先是去了【加尔朵什塔】,塔在一个以前的城堡处,城堡已经荒废了,塔是小镇的制高点,可以登塔看到泽蒙小镇的全景和多瑙河。



塔的对面是【公墓和教堂】


这里是我遇到人最多的教堂,免费提供咖啡水和小吃,不少人在这里喝着咖啡聊着天,像是教徒聚会一样。在这里碰上两位“话唠”小哥,一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边热情的说吃喝都是免费的不要客气,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他不想说太多以免显得他话很多,其实真的话很多 哈哈哈哈。语速还很快,介绍他们宗教里生前怎么样死后怎么样的,我微笑着点点头,其实没完全听懂。另一位“话唠”小哥像是贝尔格莱德过来的,问我从中国哪里来啊,是不是上海(对的,我发现欧洲大部分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都不是北京而是上海),给我介绍泽蒙小镇和贝尔格莱德的历史,还捞我妈聊天,我妈当时脸上应该写着个大大的问号,遂作罢。i人被聊得有点落荒而逃的意味,实在架不住他们的热情。



碰上周末,这里游客还挺多,但是当地人基本都是中午后才陆续出没。每次我们12点左右吃午饭的时候、18点左右吃晚餐的时候,餐厅都非常冷清,更多的是看到大家在路边的饮品店,喝酒喝咖啡,从早到晚都是,这让我们很困惑,当地人是都不吃饭的吗?感觉喝咖啡喝酒是他们的社交方式,也是休闲方式。我问当地人,说是一天喝个3-5杯都很正常,8-12点算是早餐时间,14-19点算是午餐时间,19点后是晚餐时间。难怪有次18点左右去吃晚饭,进门人家问我是喝东西还是吃午饭,我说吃晚饭,人家fine摊摊手。
等不到海鲜餐厅开门,就在猫途鹰找了家偏僻点的塞尔维亚餐厅【Gradska】,这里的口味总体偏咸,份量也比较大,服务员推荐的烤鱼味道还不错。不过服务员高估了我们的饭量。


溜达了【斯卡达利亚步行街】,找了停车位停下不知道怎么交停车费,去旁边的酒店问了才知道,周六14点到周一早上这期间免费,我们刚好是14点停的车…在贝尔格莱德停了这么多次车,都是免费的,运气简直太好了。
这条步行街很多,墙上的壁画略微褪色了,但依然很好看~ 有几家特色的百年餐厅,有乐队在客人身边表演(这边手风琴很常见)




【米哈伊洛大公街】在周末的傍晚也是热闹的不像是上次我们走过的街,摩肩接踵,还有很多街头艺人表演,路人驻足观看,随意打赏,欣赏完报以掌声,氛围真好


在机场一切顺利,吃了个午饭,把剩下的第纳尔用尽,剩个零头做纪念,这也是本趟行程计划经济的典范之一。欧元换的波黑马克刚好用完,差一点点刷卡解决了,塞尔维亚第纳尔最后只剩51,折合人民币三块多,非常精密地计算。
登机了。
第一程贝尔格莱德飞阿姆斯特丹的航班,是一排4座的小飞机。给了我们分开的座位,我旁边坐了个荷兰大叔,非常社牛,和我聊了一路,讲他来贝尔格莱德见朋友,他们是大小周上班,可以选周几上班,前后凑出一个假期就能出来玩,67岁才退休,不过他准备干到70岁,赚点旅游的钱。对我也是非常好奇,来多久了,做什么工作的,oh换换不同的工作岗位也挺不错的,要不要出差啊,喜不喜欢飞来飞去啊,中国现在是不是冬天啊,多冷啊,会什么语言啊,超级多问题,让我感觉自己听力和英文有进步 哈哈哈
中转有6个小时,阿姆斯特丹的机场,休闲区挺舒适的,有沙发有插头还有一些躺椅。我们提前准备了转换插头,让我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地带电候机了。
看到外国人带孩子,一大家子三四个娃在我面前闹腾,最小的估计两三个月,铺了块布就把娃放在那儿爬,非常放养式。

阿姆斯特丹回广州还挺顺利,中间位置没有人,我俩轮流躺下睡了会,吃两餐,回到家啦。


最初做行程的时候是准备公共交通的,但是在乌日策那两天,不仅时间特别赶,从早上八点多出发到晚上十一点半到达,而且即使冒着赶不上的风险也玩不了几个地方,所以在出发前不久,临时改变主意换成了租车出行。


租车还车效率都挺高,在机场的停车场,留下了钥匙就让我们走了,进机场就收到了还车确认单。
还车的时候剩下了一格多的油,我们买的预配的一箱油让我们可以免于在还车前去加油。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波黑加油(2.5马克左右浮动)是比在塞尔维亚(相对稳定在184第纳尔)的便宜,所以这趟行程在过境波黑后加了一箱油,真是不小心省到了 哈哈哈
结束了9天的自驾,1317km。从搜索汽车按键图标大全开启的旅程,经历了导航抽风、被警察查车、车祸第一现场、开车跨境…走过山路、野路、夜路、有雨、有雪、有雾,总归是跑上了康庄大道。我可真是太棒了!

我们在贝尔格莱德也尝试了打车。从机场离开的时候就是在窗口取一张小票,交给外面停着的的士,按照区域固定价格,打车单程两千多第纳尔,也不便宜。根据房东的推荐,我下载注册了pink taxi来打车,类似我们的滴滴。安卓还挺麻烦的,需要先下google play,然后下pink taxi,注册需要邮箱认证。注册好之后输入上车点,下车地点可输可不输。发现无法在里面搜到机场,还以为是语言问题,就输入了上车点叫了车。等我们取了行李出来,想要再叫pink taxi,发现他们没法开到到达区。就类似于网约车不能开到机场的士上车点一样。app并不智能,没有地方能留言,也没有司机电话,只好取消了再定位到出发区的特斯拉门口,终于等来了司机。

我们落地贝尔格莱德的时候,没有等到行李,说是有可能行李没赶上飞机,要下一趟一起运过来,留下了邮箱和电话。这里的行李延误是常态,经常出现人登机了行李没登机,工作人员都见怪不怪了,如果不想来取,工作人员会根据预留的地址把行李送过去,一般行李次日达,然后次次日送到住处。在我们到达后的第二天,终于收到了邮件提示,我们的行李到了,为了能尽快拿到行李,我们就没有选择等航空公司把行李送过来,屁颠屁颠去机场取了。
如果出行前买的旅游险里包含行李延误的话,是可以理赔的。工作人员会打印一张行李延误的信息,KLM的网站可以凭相关信息查询到行李的延误情况,需要保留这个能体现行李延误了多久的信息以及登机牌。我的旅行险是行李延误4h+赔500,8h+赔1000,这也是我第一次拿到旅行险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