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怀来鸡鸣驿古城
8月30日游览了张家口市区,出行的主要目标达成。次日返程,这期间又去了几处景区,首先是怀来的鸡鸣驿古城。
8月31日
早上在张家口站坐高铁去下花园北站,十几分钟就到了。离鸡鸣驿古城还有十多公里,去古城的公交车发车间隔很长,还要转一次车,就直接坐出租车去,费用30元。
在鸡鸣驿东门外下车。鸡鸣驿古城门票40元/人。
买票从东门进入古城
鸡鸣驿古城简介(网络):
鸡鸣驿城,又称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的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 鸡鸣驿城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
鸡鸣驿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府进京师的第一大驿站,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建土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用砖修城池。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
鸡鸣驿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土筑砖包,东西长460米,南北长480米,面积22万平方米,有东西2座城门,是全国现存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富有特色的古驿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的“活化石”,有“世界第一邮局”的美誉。近年来进行了城墙整体加固保护工程和城内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鸡鸣驿古城不同于其它一些重建的“古城”,没有完全商业化,城内大部分还是民房,人们生活如常,与周围村镇差别不大。景点有泰山行宫、文昌宫、龙神庙、财神庙、贺家大院等明清古建筑,再加上城墙、邮驿展览馆等。
我从东门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几处主要的古建筑,最后上西门城楼,从南边沿城墙走半圈,回到东门。
先参观鸡鸣驿邮驿展览馆
鸡鸣驿邮驿展览馆位于东门内路南,以文字、照片和大量文物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邮驿文化。
邮驿最初诞生于军事活动和政权管理的需要,具有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的功能,融合了交通、通信、馆舍三位于一体。
《大清律例》卷二十二“兵例邮驿”卷
火票,清代递送紧急公文的凭证。
烽火通信是军事通信的重要形式
清代士兵斗笠帽和火绳枪
明代传递公文的铁质信筒
明代鸡鸣驿为宣府进京的第一大军事驿站
清代鸡鸣驿变为一座官办的民营驿站,近代在“裁汰驿站、开办邮政”的新政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马鞍、修筑驿城城墙使用的石夯
贺家大院(指挥署)房屋建筑使用的“祥”字瓦当
马神庙模型
驿马马镫、驿马铃铛
“烽火家书”油画
商号使用的锁具、算盘
丘处机朝见成吉思汗途中曾在鸡鸣驿留宿三日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时在鸡鸣驿指挥署留宿一宿。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留宿鸡鸣驿
刻有“鸡鸣驿邮政厅”的石碑
驿文化主题邮局在邮驿展览馆对面
邮局出售明信片和各种文创纪念品
附近的游客中心已废弃,没有存包处,没有景交车。在东门有十坐电瓶车出租,一人显然不合适,我只有背着行李包全程步行。
泰山行宫供奉碧霞元君
左侧殿塑像和壁画
右侧殿塑像和壁画
东西主街上的商店
周六还是有一些自驾游客,车停在城外。
有待改造的残垣危房
客栈里面住宿、吃饭环境不错
指挥署是负责邮驿、守城的机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在此留宿。
前院,所有房屋都锁着门。
从东面胡同到后院
砖雕“鸿禧接福”
后院即二进院
二进院西厢房为慈禧当年下榻之处
东厢房光绪下榻处
驿城署是管辖全城的政务机关所在地,为清代驿城核心最高行政官员驿丞及其吏属的办公之所。
房屋上着锁,像是有人居住。
文昌宫是祭拜文昌帝君和驿站子弟读书的场所
院落整洁,古树绿荫,可能是古城修复得最好的一处古建筑。
正殿文昌帝君塑像
龙神庙由三座庙宇组成,面积很大。
龙神庙主殿,这里的龙神为女性形象。
壁画精美
观音殿
壁画比主殿更胜一筹
戏楼
龙神庙对面是普渡寺,当时关着门。继续走街串巷,走到西城门附近。
财神庙在西城门附近,现在由道士住持。
只有主殿开放
殿内供奉着三位财神:比干、赵公明、关公。
只有西墙上有壁画
还有几处景点没路过,就不去了,从西门上城墙。
站在西门城楼东望,东门城楼遥遥相对。
在城墙上从南边走回东门
中午又晒又热,上城墙的只有寥寥几人。
城墙高大坚固,城砖坚硬齐整,修复质量很高。
在城墙西南角看东南角台
鸡鸣山在古城西北八公里,孤峰突起,山势突兀,险峻壮观,鸡鸣驿即以此山而得名。
城里几处古建筑相当于大片民房的点缀
走到东南角台阴凉处歇息片刻
东门城楼
没力气再走下去,在东门下了城墙。
随便吃了点午饭,出东门。
国家级文保标志
去北边的公交车站坐车离开,游览鸡鸣驿古城用了三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