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干饭小分队终于人员齐聚,再次整装出发。此次我们队伍中还加入了年龄虽小但饭张力爆表的二十小朋友。二十可真是比台州的“糯叽叽”还要软糯可爱,期待明年秋秋妹妹的加入。
台州是我们憧憬许久的目的地。受家庭和工作的牵绊,即便距离上海只有三个小时不到的高铁路程,却一直迟迟没有兑现。好在这次大家下定决心,终于赶在八月的末梢结伴成行。
台州的“好吃”在江浙沪地区应有一席之地。在出发前,对台州最大的刻板印象就是“糯叽叽”,而在自己走了一遭后却发现,“糯叽叽”是对台州最大的误解。台州的美食,品种繁多。在这样一个南方小镇,很难想象竟可以挖掘出如此品种多样的碳水美味。此外,台州也是浙江最会做海鲜的地方之一。台州的海鲜吃起来讲究,几月里应该吃些什么样的海鲜,早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我们一路从海鲜吃到小吃,从临海吃到椒江,也唯有美食的倾注方可抵住这炎炎夏日。台州的美味没有辜负我们的期盼,说来也算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味情缘了。此次行程几乎不是在吃,就是在前往吃的路上,景点打卡也是为了下一场干饭而进行的消食活动。错过了临海的城墙,略有遗憾,也为下一次的到访留了些念想。
在此特别感谢下我们的美食指南针王导。为了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极致的当地美味,王导临行前做足了功课,查阅了各大平台上点评及攻略,提前为大家避雷、订座,挑选口碑人气兼具的美食小店
。
临海站距离临海古城15公里左右,打车约40分钟。临海的美食和景点都比较集中,住宿建议安排在古城附近,出行方便,便于觅食。抵达临海后,我们在酒店放下行李后便立刻赶往此次行程的第一站,回浦排挡。某美女脑洞大开调侃说这排档名字该不会是在暗示她快回浦东吧。
回浦排挡的老板也是小店的掌勺大厨,一个人撑起了一家店。点菜、炒菜、结账一气呵成,因此老板还获得了“紫阳街扫地僧”的名号。饭后因暴雨被困店里,闲来无事和老板唠了会。老板告诉我们每年的暑假和春节他都会关店给自己放个长假,假期长短全凭心情。说来也是巧合,我们初定临海计划时排档已显示歇业,幸亏王导坚持,临出发前每日刷一刷,意外地发现小店复业了,赶忙联系老板预定上了位子。
回浦排挡人气火爆,毗邻紫阳街,店面不大,一楼有两桌,二楼设有三个圆桌和一个包厢,用餐需要提前预约。老板习惯用短信沟通,说是因为饭点忙着炒菜没空接电话,只能收工后根据短信留言一一回复。联系电话可在某dp上找到,预定结果以老板短信确认为准。
虽取名排档,老板对食材的选择和出餐的品质有自己的坚持和标准。每道菜的味道都相得益彰,可见老板的炒菜功夫了得。
避雨过程中老板给我们介绍了排档的过往,也赞美了新荣记的菜肴品控和装修品味。期间有个食客致电定位未成,希望老板能提供打包服务,被婉拒了。老板说他不做外卖和打包,因为炒菜吃的就是这口锅气,而菜肴的最佳享用时间也就在出锅后短短的5-10分钟内,打包后蒸发的水份会严重影响菜品的口感,也算是对自己职业的一份尊重和坚守。
我们总共要了10个菜,以小海鲜为主,消费共计RMB1030。作为排档来说,回浦的菜品单价不算便宜(对标老扁),但尚在我们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每道菜的评价仅代表个人喜好,⭐️代表满星,🌟代表半星(以下相同)。
宝贝们相聚不易~~~Cheers!!My Girls❤️❤️
清蒸皮皮虾⭐️⭐️⭐️⭐️
最新鲜的食材通常都是以最朴质的形态呈现。这份清蒸皮皮虾是我们二十宝贝的爱。虾肉肉质饱满,遗憾的是没有虾膏。相较椒盐的做法,清蒸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皮皮虾原本的鲜美。
目鱼排骨煲⭐️⭐️⭐️⭐️
目鱼已经炖的非常酥软了,入口后易咀嚼。排骨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完全吸收了目鱼的汤汁,很入味,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肴。
炒辣螺⭐️⭐️⭐️🌟
炒辣螺用的是那种细细长长的小螺,在上海并不多见。螺肉完整,轻轻一咬就能挑出,吃起来还算方便。辣螺本身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可能这盘螺肉中混杂了几个不太新鲜的小螺,从而影响了整盘辣螺的口感和评分。
油爆河虾⭐️⭐️⭐️⭐️
回浦的油爆虾可以说是毫不逊色于杭州的老头儿。河虾虾肉Q弹,在油锅里炸地火候恰好,虾壳酥脆,裹着鲜甜的酱汁,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YYDS梭子蟹⭐️⭐️⭐️🌟
八月正是吃梭子蟹的季节,再过几个星期梭子蟹就该下市了,得换白蟹吃了。蟹肉整体还算饱满,但和宁波、舟山的梭子蟹相比稍逊一筹。做法是传统的葱爆,保留了螃蟹的鲜美,算是正常发挥的一道菜肴。
清蒸小黄鱼⭐️⭐️⭐️⭐️🌟
原本我们是想试试梅童鱼的,在上海没吃过这种鱼鲜,但现在据说不是吃梅童鱼的季节,最后就换成了这道清蒸小黄鱼。小黄鱼非常新鲜,鱼腹内壁处理的很干净,没有一点鱼胆的苦味。鱼肉瓣瓣分明,应该是有提前腌制过。汤汁中带着料酒的香气,吃不出任何腥味。
油炸带鱼⭐️⭐️⭐️⭐️⭐️
这道炸带鱼强烈推荐!!一定要乘热吃!!
金黄色的带鱼肉质肥美,外面裹着薄薄的一层外衣,油炸后外皮松脆香酥,鱼肉鲜嫩细腻,表面洒上些许辣椒粉后,提升了带鱼的口感层次。老板闲聊时还给我们介绍了新荣记的带鱼做法,一锅油只炸一次带鱼,而带鱼只取每条鱼最饱满的部位。因此新荣记的带鱼贵有贵的道理。排档做小本生意,经不起这样的成本开销,只能对配方和制作方法稍作改良,至于其中奥秘就不可外宣了。
炒田鸡⭐️⭐️⭐️⭐️
田鸡肉很嫩,酱爆味浓郁,味道算是正常发挥,但我实在无法拒绝任何一道田鸡。
炒黄鳝⭐️⭐️⭐️⭐️🌟
以豆芽和韭菜为主要配菜的传统爆炒方式。黄鳝切丝在油里先过了一遍,咬上去脆脆的,焦香四溢。黄鳝上撒了撮胡椒粉,搅拌后更加鲜美,是我挺喜欢的一道菜。
岩蒜炒年糕⭐️⭐️⭐️⭐️
老板极力推荐的隐藏菜单,也是温岭地带的特色佳肴。在上海的台州饭馆里,沙蒜倒是常吃,不算稀奇,而这岩蒜还真是头一回听到。怀着对食材的探索之心,我们遵循了老板的建议,要了一份岩蒜炒年糕。
为了让岩蒜的味道更加融入年糕,老板告诉我们他会提前将部分岩蒜捣成泥,爆炒后岩蒜就能更密实地包裹着年糕,可将岩蒜的味道发挥到极致。就这道菜的口味而言,也许受众群体有限。岩蒜海腥味略重,经过爆炒等一系列烹饪加工后,入口后微微有些腥臭。但也奇怪,这裹满岩蒜的年糕在充分嚼咽后,鲜香味反而逐渐清晰,有些回味无穷。
下楼后我们特地让老板展示了下未烹饪前的岩蒜原型。岩蒜其实是一种长在岩石上的小海葵,如彩色的玻璃珠子,晶莹剔透,样子还挺可爱的。炒熟后口感软滑稠劲,很有弹性。好奇宝宝们可以大胆地尝试下这道温岭特色。
饭后一边躲雨一边嬉闹的我们
午饭后的一场大雨打乱了我们的节奏,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雨势渐停,我们便再次出发前往紫阳街。紫阳街是“临海第一古街”,浓缩了临海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整条古街呈南北走向,北起广文路、南至赤城路与城墙交汇处,全长约1080米,从两侧的房屋建筑、沿街的坊墙、斑驳的石板路中依稀可窥探这座古城的宋代遗风与明清缩影。
如今的紫阳街已被打造成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汇聚了临海众多网红小吃,吸引着游客们纷至沓来。再次打车到了回浦排挡门口,老板已在为晚市做准备,看到我们还热情的打了个招呼。以回浦路紫阳街为起点,开启第二程的探店之行。
评分⭐️⭐️⭐️⭐️⭐️
一直被我误称为天王顺海苔饼,老是觉得这个名字更加霸气。海苔饼作为临海颇负盛名的小吃,紫阳街上就有几家口碑不错的饼店,诸如王天顺、九九、以及盗月社打过卡的老老师傅海苔饼。从街口往里走上几百米就到了王天顺海苔饼店。紫阳街上有两家王天顺饼店,由一对姐弟分别开的,我们所在的这家店是弟弟的门店,阿姐的门店需要再往里走上些路。
饼店门口常年排队,队伍的长度倒是要比预想的好些。我们约莫等了15分钟拿到了热乎乎的饼。刚出炉的海苔饼真的很不错,外皮酥软,馅料甜中带咸,海苔的味道香浓四溢,入口甜度适中,妥妥的咸甜永动机。
临海的海苔饼价格公允,即便是紫阳老街上的人气饼店,一个海苔饼仅售价2元。店家说海苔饼最多可以存放15天,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大量采购作为土特产带回家去。冷却后的海苔饼口感远不如刚出炉时丰富浓郁,需要用烤箱或者空气炸锅加热以下,建议大家可以现场买上一两个乘热乎的时候品尝下海苔饼的最佳口感。
⚠️⚠️老板娘告诉我们某宝上有个叫“叶子台州美食”的店铺可以买到临海各种爆款点心哦,比如天王顺海苔饼、临飞糕点(推荐他们家的桔红糕,软软糯糯不黏牙),要是实在想念这一口可以线上下单哟
评分⭐️⭐️⭐️⭐️
王阿姨家的梅花糕就在朱自清纪念馆对面,位置好找。梅花糕10元3个,排队的人不多。糕点现做现卖,出炉时有些烫嘴。梅花糕整体口感松软,底部焦脆部分反而味道更佳。内馅呈糖水形态,有红糖和芝麻两种选择。我吃了个芝麻馅的,很香,有些甜,但不会觉着腻。
除了梅花糕,我们还要了几杯当地特色饮品“青草糊”,薄荷脑袋觉得意外的好喝。青草糊的口感和仙草类似,十分滑弹,入口微苦,再用薄荷水进行调制,吸上一大口,清甜中带着丝丝凉意,周身的暑气瞬间消散。青草糊是临海的夏季限定,喝过它,在临海的夏天才算完整。
评分⭐️⭐️⭐️🌟
小店在一口大鼓的对面,店铺位置显眼。店铺内就两个师傅在忙活,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我们估摸着等了大约40分钟才轮上。泡虾12元一个,做法有点像上海的油墩子,内陷却不太相同。泡虾的内陷有肉有虾,以及大量的葱花。外面裹上一层面糊,放入锅中经过高温油炸后而成。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脆,内陷鲜咸,可以看到一个个完整的小虾肉,配上辣椒粉口味瞬间提升。油炸食品很难不好吃,但也难免油腻,加上在这高温天气下要排上几十分钟的长队就显得没那么值当了。
途径另一家网红海苔饼店,九九海苔饼,生意兴荣,门口的队伍看上去比王天顺的还要更长些,我们就没有再去排队比较口感了。
评分⭐️⭐️⭐️🌟
蛋清羊尾也是临海当地的特色小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道小吃虽取名为“蛋清羊尾”,但实际和“羊”并无任何关联,全因形似羊尾而得此名。宝贝们调侃说,比起“羊尾”,这东西难道不是更像“羊屎蛋子”。蛋清羊尾的主要原材料是鸡蛋清,简单来说就是将鸡蛋清不断地打发直至成雪花状后加入生粉搅拌,再取一些豆沙,将搅拌后的蛋清包裹在豆沙外面,随后放入油锅炸制。待蛋清羊尾炸到外表颜色嫩黄时,便可以出锅了。最后,师傅会在蛋清羊尾的表面撒上些许白糖,这道小吃就算完成了。稍微放凉后,羊尾会憋软凹陷。口感上,蛋清羊尾还算绵软,混合了糖粉和豆沙,口感有些甜腻。但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也不妨大家来尝个鲜。
从白天吃到黑夜,从街头吃到街尾,饶是我们再有心,也无力继续负担。紫阳街的尽头链接着老城的城墙。夜晚的轻风稍稍吹散了白日里的闷热,正是登城望远、散步消食的好时机。
长城白日里门票收费60元一人,过了晚上6点,便可免费登城,只是个别路段被封锁了,无法游览全程。回浦排挡的老板告诉我们说临海长城对持有北京身份证的游客免票,估计是长城和长城之间的联名活动吧。临海长城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起揽胜门,另一头延伸至巾山西麓,全长4730米,完整走一圈至少需2小时。由于天气炎热,带着小朋友,下午又恰逢暴雨,再加上我们对吃以外的景点攻略也做的不到位,此次错过了饱览临海长城的机会,下次再来打卡吧~~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我们登上城墙俯瞰老街。整条紫阳街已笼罩在夜色深处,星光点点,流光溢彩。老街上的商铺鳞次栉比,游客人头攒动,这动静相融的画面将千年宋城的繁华景象缓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城墙下来后继续执行我们的清单计划,安排了一家冰店和一家麦虾作为第一天的收尾。
评分⭐️⭐️⭐️⭐️
坐落在紫阳街的宝藏冰品店,就在吕氏泡虾店附近。店面共两层,二楼的位子较多,择窗而坐可以欣赏古街街景。我们要了四款冰,芒果味、榴莲味、咖啡味、抹茶红豆味。冰品口感绵密,用料很足,爬完城墙后来上一碗真是透心凉。四个口味的个人喜爱排名:咖啡➡榴莲➡芒果➡抹茶。另外还要了些布丁、炸鸡之类的小食,比较普通。
和甜品一样甜的二十宝贝~~~此次行程中ee们的开心果。
评分⭐️⭐️⭐️⭐️🌟
从紫阳街出来后,我们打车前往今日的最后一站,李记麦虾。麦虾不是虾,而是用面粉做的一道面食,因其形状像一尾尾活泼伶俐的大虾,所以把它形象地称为麦虾。我们要了一份招牌海鲜麦虾和一份红烧牛肉麦虾,外加一份小肠卷。海鲜麦虾的汤底浓稠鲜美,海鲜配料算得上丰足,河虾、蛤蜊、香菇、荷包蛋都可在这碗面中寻得。麦虾的口感类似“面疙瘩”,劲道Q弹,充满嚼劲,个人很喜欢。红烧牛肉味的麦虾口感比较单一,不如海鲜的诱人。
小肠卷,是用猪小肠卷成一锻一锻后,放入调好味的锅里闷上数个小时卤制而成,也是台州的一道特色小吃。小肠卷处理的很干净,吃不出肠子的异味。卤过后的小肠很适合作为小酌时的下酒菜,对肠子不介意的可以试试。店里还有其他卤味,由于饱腹感过于强烈,我们没有多要其他配菜。
为数不多的合照一张~~嗝~~今日份美食探店正式结束,明日继续再战。
在临海不愁没有早饭吃,街头小巷,随便走上一段就能发掘几家宝藏小店。店里大多现点现做,早餐的品类也丰富多样。而如今在上海的清晨街头,要想再寻得这样的烟火气,已是不易。儿时记忆中的四大金刚悄悄地销声匿迹,只有在一些老弄堂、老社区里还能寻上一寻。着实是有点羡慕。
临海的唯一一顿早饭我们去了吴美仙多肉馄饨。这家馄饨店的名字还怪可爱的,多肉馄饨,听着就想囫囵上一碗。店铺藏在一条小巷的巷口处,前面有一家叫武大郎的烧饼店,据说也在临海开了很多年,味道很不错。馄饨店店面不大,回子型的构造,人多时会有些拥挤,天气好时外面可以加座。临海当地的居民平时应该也不少来光顾这家馄饨店,我们到店时,店内坐了几对母女、爷孙共进早饭。小店菜单内容不多,我们要了一份多肉馄饨、一份虾肉馄饨、一份扁食、一份炒麻糍和一份炒年糕,几乎是把菜单上的菜品都点上一遍。
多肉/虾肉馄饨⭐️⭐️⭐️⭐️(多肉减半🌟)
馄饨都是下单后老板现包现下的,皮薄馅大,晶莹透亮。馄饨皮软,入口鲜香顺滑。比起多肉馄饨,我们更喜欢虾肉口味的,虾肉的鲜味整体提升了馄饨的口感。
汤扁食⭐️⭐️⭐️🌟
扁食是台州本地的叫法,长得就像上海的大馄饨,只是这扁食的馅料却又和上海馄饨大不相同。扁食的内陷通常由茭白、豆腐干、肉丁、虾肉等食材切成丁炒熟后包制而成。现今每家店的扁食馅料都有些不同,全凭店家自由发挥组合。吴美仙家的扁食为汤食,此外扁食也可蒸可煎。就扁食的做法来说,我更喜欢蒸的,但和上海的大馄饨相比,我却更偏爱大馄饨些。
炒麻糍/炒年糕⭐️⭐️⭐️⭐️⭐️(年糕减一⭐️)
炒麻糍在我心中可算是台州“糯叽叽”的代表作了。麻糍就是我们所谓的糯米团,切成一块块后裹着蛋液,在油锅中大火翻炒直至金黄油亮。刚出锅的麻糍表面微焦,一口咬上去外表焦脆,里头却软软糯糯,口口拉丝。除了鸡蛋外,配菜还有肉丝、蘑菇和茭白,十分丰富。作为糯米类食品,麻糍饱腹感还挺强的,只是顶不住味道太好,我们忍不住又追加了一份。
炒年糕的配菜和炒麻糍类似。台州的年糕也好吃,软糯却有嚼劲,只是有了炒麻糍珠玉在前,炒年糕便只能稍显黯淡了。
从临海直接打车到老扁酒家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挺方便的。由于之前在上海已经吃过几次新荣记和荣小馆,也被他们家越来越尊贵的菜价劝退,此次来台州没有再特地安排新荣记,而是强烈请求小伙伴们挑选一家尚未进驻上海的酒家,经过重重筛选后,最终选定了在当地已有很多年头,人气旺盛,有口皆碑的老扁酒家。
老扁酒家在台州也算是一桌难求,除了大量的游客,也是本地人经常光顾的一家餐厅。餐位紧张,需要提前预定。我们大约是在出发前一个星期致电酒家定了一个午市包厢。老扁家的部分人气菜品12点以后会售罄,建议大家早些到店点菜,或者是提前把菜给订好。台州的热门饭店是会平等地惩罚每一个不好好做功课的P人的。
老扁酒家以海鲜为主,采用的是明档点菜方式,蔬菜鱼鲜一一陈列,食材一目了然,增添了点菜的乐趣和透明度。食客们可以看中什么就直接下单。老扁的服务整体还行,谈不上热情,但该有的服务都还是有的。我们要了10道菜和一扎鲜榨果汁,菜品依旧是以海鲜为主,总共花费RMB1400+,算的上是性价比的天花板了。
虽然早上地麻糍还未完全消化,我们还是贪心地点了满满一大桌,台州真的需要一个1TB的胃,嗝~
烤木鱼⭐️⭐️⭐️⭐️⭐️
非常惊艳的一道菜,上菜时黑漆漆的一大盘,有点”黑暗料理“的既视感。入口却Q弹有劲,墨鱼汁浓郁新鲜,一口入魂,强烈安利。
冰镇苦瓜⭐️⭐️⭐️⭐️
苦瓜被刨成薄薄的一片铺放在冰块上,入口有苦瓜特有的微苦,回味却异常清爽,非常适合夏日的一道凉菜。店家为吃不了苦的食客们贴心的准备了一盏蜂蜜,蘸着吃能中和不少苦味。这道苦瓜深的安吉的喜爱。
秘制凤爪⭐️⭐️⭐️⭐️⭐️
鸡爪炖的酥软糯香,软烂入味,又恰到好处,用嘴轻轻一抿就能脱骨,入嘴后满满的胶质感,好吃却是一道热量炸弹。这道凤爪竟然完全不输上海众多粤菜馆的出品,甚至还略胜一筹。凤爪的酱汁最后可以加面,我们实在吃不下了,就没在另外要。
沙蒜炒豆面⭐️⭐️⭐️🌟
和在上海台州菜馆中吃到的沙蒜豆面差不太多,没有很惊艳,算是中规中矩的一道菜。当然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建议可以将有限的胃容量留给更多的当地特色。
炸排骨⭐️⭐️⭐️⭐️
排骨炸的火候恰好,非常酥脆,有点像小酥肉。蘸料酸酸甜甜,配上炸物正合适。
老鸭饺⭐️⭐️⭐️⭐️
老扁的招牌菜,汤底是用药材和老鸭一起熬制的,药膳味浓厚,又混合着老鸭的鲜香,感觉很滋补。饺子是纯肉馅的,皮略后,一个下去就很管饱。相较饺子,很喜欢汤水,很特别的一道菜。
辣螺⭐️⭐️⭐️⭐️
老扁的辣螺完胜回浦排档。两家用的感觉是同一种螺,老扁家的个头更大些,口味层次也更丰富些,鲜辣咸甜,酱香味浓郁。
家烧鲳鱼⭐️⭐️⭐️🌟
鲳鱼有大有小之分,小鲳鱼肉质薄更容易入味,大鲳鱼肉质紧实口感更佳,我们要了一条大鲳鱼。鲳鱼很新鲜,做法和味道也算是比较正常发挥的一道菜。
红烧蛏子⭐️⭐️⭐️⭐️⭐️
这道蛏子真的是要赞爆它。蛏子肉个大肥美,很干净,没有吃出一点沙石的异物感。蛏子酱爆红烧,酱汁浓稠,微微有些辣,整体鲜香入味,好吃的眉毛也要掉了。
蒸年糕⭐️⭐️⭐️⭐️🌟
年糕是台州糯叽叽的代表之一,怎可错过。我们要了份蒸年糕,即可以就着鲳鱼的汤汁,也可以蘸红糖,同时满足了咸口和甜口两种需求😋😋。刚上桌的年糕还热乎着,软软糯糯又Q弹的恰如其分,还不黏牙。易宝菜都吃不下了还硬炫了四块年糕🤣。个人更喜欢年糕配红糖,碳水爱好者无法拒绝的美味。
出发前王导做了满满一页的椒江区美食攻略,此时经过早餐和午饭的轮番轰炸,饶是心有所盼,也无力负担更多了,即便拥有1TB的胃也经不住这般进食的频率。万般无奈下,我们只能在清单中挑挑拣拣,锁定了两家幸运儿作为今日的收尾。
冷饮世界,名字就非常霸气,冰柜中却不见一根冷饮和雪糕。小店的装修布局充满了市井味,和隔壁的炒菜是共享店面的,环境不免有些杂乱简陋,时不时还会飘过一阵菜香。冰柜中码着一摞摞预制好的甜品材料,老板会根据顾客的点单快速配制。台州这类传统甜品的搭配思路也很直接,基本就是一勺液体加一勺固体,或者是提前煮好的糖水,直接打上一碗就算完成了。作为一名甜品控,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试试当地的特色甜品。总体来说,台州的传统甜品质朴简单,是很多当地人的童年回忆,在其他地方也没怎么见到过,要是时间充裕,胃容量尚有余量,不妨来打个卡。
牛奶六月雪
六月雪??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总觉得是一道背负着沉重冤屈的甜品。老板,来一份!!
六月雪就是这黄色的物体,滑溜溜,QQ的,微微甜,王导说有点像一款叫“滚雪球”雪糕外衣,但我觉得口感上有些差异的,六月雪更滑弹些,更像胶制果冻。吃了老半天,也无法分辨是什么做的,网上做了下功课,说原料是马蹄粉,这道甜品还是挺喜欢的。
牛奶八宝饭
牛奶喝过,八宝饭吃过,牛奶八宝饭这是什么神奇的组合??老板,来一份!
大概是因为冻过的关系,八宝饭的米粒偏硬,口感不是很好。无意中将八宝饭捣碎了浸泡在牛奶中,过了会再吃,喝饱了牛奶的八宝饭米粒有一股奶香,反而变得美味了。
冰菠萝酒酿
作为酒酿控(嘿,控的东西还挺多的),看到酒酿两个字,那是必须得来上一份的。
冰菠萝酒酿做法也很简单,冰镇的菠萝糖水配上一盏酒酿。酒酿醇香,微甜,不酸,没有酒气。糖水自带菠萝的水果香气。两者混合后清新甜爽,是夏日限定的味道。
青草膏
青草膏已经算是老朋友了,和昨天在紫阳街上喝到的差不太多,黑乎乎的一碗,冰冰凉凉的,喜欢。
马路桥姜汤面就在冷饮世界对面,两家门店隔着一条马路相望。这个点店里已没多少食客,看着我们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店家暗自窃喜以为来了个大单,结果我们只要了一份招牌海鲜姜汤面以及六个空碗,老板娘估计少不得在心里默默吐槽我们抠唆。我们可真是夜色越浓吃相越落魄。
姜汤面是许多台州人的乡愁。老早以前,姜汤面是生完孩子的产妇们坐月子时调理身体时的吃食。如今,它已走入台州的大街小巷,成为四方游客到此一游的必点美食。
海鲜姜汤面不愧是门店的招牌,豪华的海鲜配料感受到了店家满满的诚意,其中还有两只完整的皮皮虾。姜汤面有面条和面线可以选择,我们要了面线,感觉会更容易入味些。汤底充满了浓郁的姜味,但却不会冲撞,再融合了海鲜的鲜味,汤底鲜咸中带着一些老姜特有苦辣,非常独特的味道。一碗浓汤下肚,胃里感到丝丝暖意。但若是遇到不喜吃姜的人,可能就难以消受这道特色美食了
马路桥姜汤面用餐完毕后,结束了我们今天的探店行程。夜晚当然是Happy Girls' Time!
回程前的最后一站我们就近锁定了酒店附近的老台州。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大食代,而老台州在我看来就是椒江区群众的大食代。老台州的优点在于什么都有,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查缺补漏。但就味道而言,不得不说,专营有专营的道理。这里要重点夸一夸在最后时刻惊艳了我一把的海苔麦饼,热乎乎的麦饼夹着咸咸甜甜的海苔馅,太诱人了,至今都很回味。豆腐馅的麦饼我一般,王导喜欢。另外,食筒饼也不错,馅料丰富,一口下去很满足。蒸扁食也要比前一天的汤扁食更喜欢些。至于麦虾、炒麻糍就比较平平无奇了。
最后,让我们干了这碗绿豆汤(哦,还有一份红薯粥)!!(其实还有一份王导的大骨汤)
此次行程满打满算其实也就2天的时间,虽然匆忙,但对我们来说凑齐所有人实属不易。如果时间有限,个人比较建议深度游一下临海。临海保留了江浙小城镇特有的烟火感和松弛感,能享受沿海城市的海鲜自由,又可以体验在古城中寻觅小吃的快乐。除了美食,临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吃饱了可以去爬一下台州府城墙,逛一圈东湖公园,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