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年古城5A景区---青州古城

作者:祥云游翁 显示图片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西路与偶园街交叉口,城建历史2200多年,是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城。青州古城旅游区面积约10平方千米 ,主要包括东阳城北关历史文化街区、南阳城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开放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青州古城自西汉初年始,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满洲驻防旗城等六座古城,作为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 
           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旅游区入选5A级景区。 

青州 古城主要景点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 青州 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 青州 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
 《尚书·禹贡》中记载,当年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 九州 ,分别为豫州、 青州 、 徐州 、 扬州 、 荆州 、梁州、雍州、 冀州 、 兖州 , 青州 便是其中之一。《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 青州 ”,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 青州 ”,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 青州 。
上元佳节,携妻同游 青州 古城,开始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
 走进城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个个高大的牌坊了。第一座牌坊叫“ 太保 ”坊,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的重臣邢玠而建。原建于万历年间,2015年在原址重建。邢玠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 太保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逝世后赠 太保 。坊上的对联“功高上国;名动藩邦”,是邻邦 朝鲜 对他的高度评价。四百年前,倭寇出兵 朝鲜 。邢玠受朝廷重托,统兵抗倭援朝,鏖战三年, 朝鲜 三千里江山寸土未失,李氏王朝二百年社稷又重新执掌。
接下来是“大宗伯”坊,这是明嘉靖二十年(1545),嘉靖皇帝给 青州 人陈经立的,牌坊的最上端有“圣旨”二字。在“大宗伯”匾额的上款写着:“赐进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前兵科给事中、礼部侍郎、户部尚书、侍经筵、东渚陈经。”










这座牌坊是根据古城保护修复规划,修复 南阳 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古代 青州 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 山东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 青州 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是 青州 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该坊四柱 三门 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 三门 式牌坊,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走两边的小门。






青州古城的天主教堂是位于山东省青州市9偶园街南段路西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它是青州古城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清末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教堂最初建于清末光绪元年(1875年),最初规模较小,后在法国梅神甫接管后进行了第一次扩建,随着教堂的发展,其规模逐渐扩大,成为青州地区天主教教务活动的中心。不幸的是,教堂后来遭受破坏,1997年在原修女院日址上进行了重建。新教堂坐西面东,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显得秀丽壮观。
青州古城不仅是天主教堂的所在地,还是全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只,拥有回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同时拥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这体现了青州古城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特色。
天主教堂的历史沿革中,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初由中国神父王保禄9建立,后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行扩建,1933年又在原址上重建了待领取规模更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占地面积广阔,拥有出厦宿舍楼房和瓦平房等建筑,展现了其宏伟的气势和规模。











尚书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 青州 人石茂华而立,被毁,后根据史料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 三门 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青州 偶园古街是 青州 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门里古街南侧,东与东门古街相连。这条古街自原县前街(范公亭西路)起始,向南一直延伸到 青州 南阳 城的南门阜财门,全长两华里有余。偶园古街在明清时期是 青州 主要的商业街,与北门里古街一起构成了 青州 南阳 古城的主要南北 通道 。这条古街的雏形据最保守的估计不会晚于隋唐时期,北齐时期 南阳 城就已形成了很大的规模,特别是经过隋唐时期的迅速发展, 南阳 城的规模一举超过 东阳 城,这也为明清时期偶园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偶园古街不仅因偶园而得名,而且这条古街的修建历史要远早于偶园的命名。偶园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一座大型私人花园,位于偶园街中段,是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的冯氏家族的宅邸、宗祠和园林三结合的建筑群的一部分。偶园采用了外园和内园的双重结构,外园和内园不同的造园手法在增加花园在纵深和层次的同时,也使整个花园更加富于变化。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偶园古街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全面整复原阶段。不但要恢复偶园街两边明清建筑的风格,代表着古 青州 历史文化的石坊也被一座座竖立起来。预计不久后,经过一千多年历史沧桑的偶园街将重新再现它的历史风貌,成为国内外旅游爱好者争相追逐的旅游热点

































































































此坊为青州冯氏家族科第连绵而立。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14年在原址复建。冯氏家族自始祖冯裕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明正德三年(1508年)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间,先后有冯、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项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性敏、冯子威3人考中举人。







基督教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传入 青州 ,1910年,由 英国 教会(英浸礼会)拨款建造基督教堂。教堂坐西面东,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外部为 中国 古老的青砖小瓦,内部为 欧洲 哥特式建筑,精密的木结构,令人称绝。走进堂内,宽阔的空间,柔和的光线,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教堂可容纳1500余信教群众在此礼拜







该坊为四柱 三门 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翟銮,字仲鸣, 青州 府 诸城 县(今 诸城 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因为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大学士坊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张景孔撰联,沈铁君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阎金亮撰联,陈铸书丹)。







柱国坊位于青州古城,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珊而立

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高度12.74米。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青州府、寿光县都建祠祭祀。柱国坊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柱国”是文勋封号。左边落款为“弘治辛西穀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此联为弘治皇帝御制祭联,刘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









青州古城的老槐树 是一棵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宋代古槐·,树龄约1000年,位于古街的中心位置,是青州古城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这棵古槐树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树体成头古城的标志性景观,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生态价值被视为城市的瑰宝。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古城的历史变迁,还承载了一代代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为了保护这棵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青州市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包括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措施、签订养护协议等,以确保这棵古槐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照顾。此外,青州市人民法院还发布了《司法保护令。》,以法律手段进一步保护这棵古槐,禁止任何可能损害其生长和完整性的行为,确保了这棵古槐能够继续为人们讲述古城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青州府贡院是明清时期&青州古城中用于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场所。
青州府贡院位于青州古城的东门大街中段路北9原为明朝洪武初年。的山东布政使司衙署。。在清雍正四年,即1726年,这里成为专门的考试场所,专门用于选拔人才,此后该处便一直是青州府考取秀才的贡院,俗称考院。贡院是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其名称来源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概念。在封建社会,凡是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方式,其考试的地方最初称作“试院”或“考院”,到了明清时期,皇帝下旨将全国府级以上的考院统一命名为“贡院”。因此,贡院不仅是朝廷定期开科取士选拔官更的地方,也是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
青州府贡院的历史见证了从唐代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有状元名称以来,至清末1905年最后一名状元的产生,我国共产生777名文武状待领取元的历史。这个贡院不仅是青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历史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和选拔人才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清晨再游古城楼和寺院


青州古城,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这座古城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山东省的文化名城,展现了山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变迁。
青州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宋明两代的特点,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古城内的建筑大多以明清时期的风格为主,注重细节和装饰。其中,偶园只是青州古城内的一颗瑰宝,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多种建筑元素,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此外,青州古城内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青州博物馆9、范公亭公园9、云门山只等,每一处都各具特色,展现了青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青州古城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美食的天堂。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山东美食和小吃,如煎饼果子只、肉夹馍只等。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古香古色的民宿供游客选择,让人们在享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青州古城是一个能够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感受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好地方。无论是漫步在古街小巷,还是登上古城墙俯瞰整个古城的风貌都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曾经繁华的过去。
以下视频将带你更直观地了解青州古城的魅力










































青州古城的三官庙是供奉天、地、水三官9的道教建筑只,也被称为三元庙9。这个庙宇位于青州古城的东南角,紧邻城墙,是一座典型的释道相结合的庙宇,其中供奉的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之神,即天官、地官和水官。这三官大帝在道教信仰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分别代表着赐福、赦罪和解厄的功能,
·天官,也称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是赐福紫微大帝·,掌管赐福,其生日为上元正月十五日。
·地官,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是赦罪清虚大帝只负责赦罪,其生日为中元七月十五日。
·水官,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是解厄洞阴大帝主持解厄,其生日为下元十月十五日
三官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结合,其中有一座团圆阁只,供奉观音菩萨只。这座庙宇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是当地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古历正月十六举行的撤灯棚会只,以及戏台的日常使用,都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此外,三官待领耳庙的建筑和装饰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彩绘壁画宣扬三官功德政绩,以及天官赐福年画的流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州古城的欧阳修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 而建立的。
欧阳修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内,具体位置在阜财门之东、奎星楼西侧,或者是南门阜财门内策马道北。这座纪念馆原本是欧阳修在青州为官时的起居之地,后来被改建为宋式建筑,内部设有四个主题展厅,主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成就、文学创作、书法艺术以及他在青州的施政方针等。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是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a)人。他在北宋时期以其政治和文学成就著称,特别是在青州只为官期间,倡导仁孝、为政宽俭,留下了许多诗文佳作,被后人誉为廉洁为民、廉洁奉公的楷模。
纪念馆不仅展示了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书法艺术还复原了宋代书斋场景,通过这些展示,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他的文学贡献。此外,纪念馆还通过欧阳修的故事和成就,传达了待领耳种勇于担当、拒绝随波流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州古城李成纪念馆9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具体地址在青州古城阜财门内东侧马道北,山斋西侧。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北宋初期。的中国山水画宗师李成而建立,李成(919-967年),原名咸熙,原籍长安,因祖先于五代时期避乱迁至营丘a(今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李成擅长绘画,尤其擅长山水画,其作品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许多画家。李成纪念馆的主要展示内容包括李成的生平、作品、历史地位,以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青州历代绘画的发展状况。
纪念馆的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林泉高致、山水传派、稷下畅怀,并且分为十个展厅,包括驰誉丹青、古今第一、营丘世家、百代标程、溪山无尽、关山行旅、烟云四合、古郡芳华,海岱咸熙等单元。通过实物、雕塑、多媒体等手段,展示李成及青州历代画家的作品,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青州的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