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无神论”理念里长大的人,认知系统一直在现实世界里,在游历了武当山后认知开始“突围”了,可以超现实地悟修世之道。
◆交通:高铁到达武当山西站,武当西站到武当山景区还有13公里,出站有到景区车301路,打车约30元。
◆住:山下游客中心附近有酒店和民宿,山上住南岩停车场附近,山上和山下价格差不多。
◆吃:山上南岩停车场附近有很多餐馆,民宿也有餐饮,价钱也不贵,
◆游览线路:初到武当山游览登山“”天柱峰金顶”是最终的目标。
线路一:游客中心乘景区大巴—-太子坡中转站换乘——南岩大巴——逍遥谷——紫霄宫——南岩停车场(乌鸦岭停车场)——徒步——南岩——徒步4小时——金顶
◆线路二:游客中心乘景区大巴——太子坡中转站换乘——琼道中观——索道——金顶
◆徒步线路:有一段徒步登山线路,从南岩停车场到金顶,一般体力上行4个小时,下行3个小时。
景区交通非常方便,进入景区景交大巴没有日期限且随上随下,800里武当名副其实,车程还是比较长,从太子坡直达南岩要50分钟左右,从琼台中观到金顶仅索道要30分钟左右。全程景交+索道可以不费力游览武当山,且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游览线路。
来之前只闻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游历之后认知拓展了,要站在超现实的角度去欣赏这座大山、欣赏那些山崖绝壁上的古建筑群,才能理解当年的人们是通过建造这些肉眼可见的宫殿,去到达内心的仰望和依托,才能理解它“仙”的道道。
大脑里的知识碎片在武当山拼图了,
◆道德经
只闻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没想到和《道德经》结缘。
武当山的第一位修道者,尹喜,2000多年前时任函谷关关令时,有一天在函谷关等候即将归隐的老子,希望能留下一点著作,老子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尹喜辞官到武当山归隐修道,《道德经》也从武当山流传开来,老子被尊为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
◆上善若水,这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话,在武当山找到出处,“水”滋润万物而总往低处流,水的特性恰如人的美好品格,奉献而不求回报,老子认为,最美好的品格如同水,滋养万物而与其不争,“上善若水”是道教的最高境界,在武当山的宫观里都有水池,各宫观之间因水连接,水是武当山的魂。
◆武当山主神~玄武神、玄武大帝、真武大帝
一走进武当山耳边萦绕着:玄武大帝、真武大帝,其实一个意思,武当山主神~玄武神。
当时问了一个很小白的问题:玄武大帝是谁?其实他不是人是神,在道德经故事里玄武大帝就是真武大帝,是老子的化身,武当山主神~玄武神
◆玄武神的来历
央视《问道武当》说:航拍的角度看,武当山形如龟蛇相缠,在《楚辞·远游》中,“玄武”位于北方,远古时代人们把北方的星星想象成龟蛇相缠的形象“玄武”,之后从动物人格化演变成守护北方的“玄武”将军,帝王为了统治需要不断提高“玄武”的地位,从将军升“帝”再为“神”,最后将自己“人神合一”。
◆武当山与历代帝王的渊源
◇唐: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第八年大旱,因派人到武当山祈雨成功,为武当山建了第一座皇家寺庙~五龙祠,
◇宋:宋真宗因皇城汴京(今开封)玄武祠旁涌出清泉,病人饮后愈,为表达对玄武的尊敬,将玄武将军升为真君,封号“灵应真君”,一百年后宋徽宗再升为“佑圣灵应真君”,建“紫霄宫”供奉玄武。
◇元:忽必烈灭宋建元,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中原,为以宗教笼络人心,以北方之神玄武神(真武神)为保护神,他的孙子宋成宗将武当山玄武再升为“玄天上帝”,始建“南岩宫”。
◇明:明成祖朱棣的夺位历史为世人熟知,为昭告天下“皇权神授”,他把自己从北京“燕王府”杀向南京的“明皇宫”,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幻化成玄武神从北方到南方修道成仙的经历,在武当山大修宫观供奉玄武神,将武当山打造成皇家道场。
◆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的那些“仙”事,最后实操到了这些肉眼可见古建筑群上了,以道经故事里玄武神入山、修道、得道升仙为线索,贯穿起整个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到了明朝对武当道观的敕建,其规格之高更是到了登封造及的地步,当时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
高铁到达武当山西站,出站见指示牌乘301到武当山景区,入住景区附近酒店。翌日8:00开始游览武当山。
◆行程安排
D1:太子坡——逍遥谷——紫霄宫——南岩(南岩宫)住南岩
D2:南岩——徒步——天柱峰金顶
位于武当山狮子峰,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第十年。
◆太子是谁?武当山主神玄武神的年少时!
◆道经故事:玄武神本是净乐国太子,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天帝。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
绝妙的构思,当年接到明成祖朱棣在武当山敕建皇家道场的诏书,设计者精准地捕捉到了皇帝的心思,在一座大山里体现“君权神授”,巧妙地以道经故事里,玄武神年少修道的经历为蓝本规划,这组古建筑群建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的坡地上,名为太子坡。
◆一里四门:古代通过层层宫门显示皇家宫殿威严,在平地上不难,但在狭窄的山坡上,太子坡道观也建有四道门,它是如何实现的?用曲线延长空间距离,通过“九曲黄河墙”来实现。
◆四道门的含义:完整反映道家:闻道、悟道、修道、契道的全过程。
▽太子坡第一道门,从景交大巴下来进入第一道门,闻道
◆九曲黄河墙
进入第一道门“太子坡”门,便是“九曲黄河墙”,红墙绿瓦,沿着坡道的百米曲折走出了北京“天坛”回音壁的感觉,曲线不仅延长了空间距离,还实现朝向的变化,古代崇尚“坐北朝南”的风水原则,依山而建的道观,因山是无法移动的,通过曲线可以改变门的朝向实现向“南”开,如此精妙的设计怎不得到皇帝的欢心呢,明朝的武当山道观香火旺盛,皇帝拨款。
▽九曲黄河墙起点,进入第一道门:闻道
▽从这个角度看“九曲黄河墙”,“九”为阳数中最大,坡地曲折如二条巨龙飞腾,帝王至尊、道教思想、艺术美感,“九曲黄河墙”是古代建筑与艺术高度结合的杰作。尽头的是第二道门:悟道
▽进入第二道门,看到“福、禄、寿”墙,意为经过九曲黄河墙的曲折进入第二道,到达人间修行的最高境界:福、禄、寿。走上左边台阶远眺看到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金顶
▽第三道门“复真观”大门:修道,道家修道的境界是“修仙”,福、䘵、寿还是人间的初级阶段,“复真”意为回到道家的初心上:修仙
▽“复真观”
▽穿过第三道“复真观”大门,就是第四道门“云岩初步”:契道,意为可以在云端行走,到达“仙”的阶段。
▽太子读书殿,是真武神(玄武)年幼读书、修道之福地,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朝拜者希望莘莘学子也能像真武神那样修仙得道,经过多年苦读功成名就。
▽在南岩俯视太子坡,绿茵中隐现的红墙绿瓦道观,背依狮子峰,建在60度的斜坡上。
▽把镜头拉近,可见太子坡“九曲黄河墙”尽头的第二道门和福、禄、寿墙的背面。
离开太子坡古建筑群,乘景区大巴到达下一站逍遥谷
逍遥谷的灵魂人物依然是,太子
逍遥谷很静谧,一涧静河横亘在前,一座石桥(复真桥)垮过河水对岸有一个道观“龙泉观”。
◆道经故事:太子(玄武神)进武当山后,母亲不舍追赶而来抓住衣角,太子拔出宝剑将衣角隔断,不想劈山成河,这条河被称作“剑河”,母亲泪如龙泉(龙泉观),太子穿过“复真桥”太子脚步坚定,踏上修道之路。
将道经故事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把超现实的故事变成可见建筑,构成仙山的意境,这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现在的逍遥谷是习武教场,也是很多武侠片的取景地。
▽剑河,意境很“仙”
▽复真桥
▽桥对面是“龙泉观”,
▽复真桥上遇到一对“太极拳”夫妇,他们是第三次来武当山了,武当太极名扬天下
▽逍遥谷习武场
▽逍遥谷山水充满“仙”的意境
游完逍遥谷坐景区大巴去下一站:紫霄宫
坐落在武当山半山腰的战旗峰下,宋代初建,几经战火,明成祖朱棣永乐10年为打造皇家道场时再建,名“太玄紫霄宫”,成为皇家道场,是武当山保留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在也是武当山宗教活动中心,
紫霄宫素斋,15元/人
▽紫霄宫门,门前一个大水池,背山面水
▽紫霄宫“朝拜殿”
▽紫霄宫主殿“紫霄殿”,彩绘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两侧为西宫、东宫,现在西宫为红色教育基地,东宫有素斋堂。
▽紫霄殿西宫:现在是红色教育基地,这是当年红三军司令部,贺龙元帅居住地
▽西宫,穿过这道院门红三军后方医院
▽红三军后方医院,
▽东宫,从这边到素斋堂,素斋15元/人
▽在南岩俯视到紫霄宫古建筑群,它座北朝南,背靠展旗峰,层叠起伏的山势,如宝椅状,紫霄峰坐落其中,当年建造者真会选址,完美体现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成为当时皇家的祈福之所。
▽镜头拉近,可见紫霞宫古建筑群“中轴线”对称。
游完紫霄宫已到中午饭点,在紫霄宫吃了素斋,坐景交大巴到南岩乌鸦岭停车场(南岩停车场),到民宿稍时休息,继续上南岩。
◆南岩宫: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岩,因岩向南而名南岩。南岩宫就建在南岩的断崖绝壁上。始建于元代。
◆道经故事,武当山主神玄武神在南岩得道升仙。
◆导游说:玄武神十五岁到武当修道四十二年,这时他觉得离天越来越近,正在此时突然出现一妙龄女子许身与他,他拒绝,女子纵身而跳,玄武随即而跳救人,这时腾云驾雾,出现五条灵龙,“五龙捧圣”得道升仙,玄武修仙的故事在南岩宫完美收场。
◆皇帝与道人梦想一致成就南岩宫,玄武神在南岩得道升仙,在南岩为玄武神修建一座道宫成为武当修道人梦想,实现梦想需要资金啊!机会终于等来了,来自北方的忽必烈灭宋建元,正想利用宗教统治中原,武当山的道教玄武神进入元帝的视野,将自己幻化成玄武神,道人与皇帝沟通后,一拍即合,政府支持资金到位,南岩宫建成后被赐“天乙真庆宫”,在道经故事里,玄武神升天后,在天上的行宫就是这名。
▽玄武在“飞生崖”纵身而跳,得道升仙,南岩下帖崖而建的是南岩宫。
从”乌鸦岭停车场(南岩停车场)“沿着“朝圣神道”徒步去南岩宫。
▽南岩导览图
▽遇到着道服的年轻的武当习武者
▽南天门,古代传说中南天门是天界的入口,南岩宫是玄武升仙的地方,过南天门入仙界。
◆太常观,过了南天门先到太常观,内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圣像,有同行的游客在这里买了《道德经》。
紫气东来的故事,在太常道观的照壁上刻着“紫气东来”的故事,“尹喜真人”(武当第一位道士)在函谷关做关令时,观星望气,看见东方有紫气飘来,一个秋天的早晨,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尹喜等骑着青牛,须发建皆白的老者,他等候的这个人叫李耳(老子),尹喜认为老子要归隐了希望留下一点著作,老子写下五干言《道德经》。
▽太常观
▽在南岩宫门口遇到问路的老外,武当山的老外很多,很惊讶武当的道教文化深得老外的喜欢。
▽南岩宫正殿:玄帝殿,供奉玄武神
▽武当山遇到很多外国人,他们喜欢中国“太极拳”,来武当山学习武术、太级
▽从南岩宫返回乌鸦岭停车场(南岩停车场),入住附近民宿,这是南岩停车场附近的商业美食街。
▽在民宿看日落
到武当山游览的最终目的地:金顶,“七十二峰朝金顶”,金顶建在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上。
◆金顶:武当上的最高峰天柱峰上建了一个铜铸鎏金大殿,因此叫“金顶”
金殿建于明永乐14年(1416年),金碧辉煌的铜铸鎏金大殿,屹立在面积160平方的石筑平台上,内供奉玄武神像,内有长明灯,建造之时至今600年不灭。
◆道教建金殿的初心,道家信徒认为玄武神升仙后,回到人间云游,得有个住的地方,想在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为玄武神造个殿。
◆皇帝建金殿的初心,明成祖朱棣将自己幻化成玄武,为玄武神其实是为自己打造一座金殿。
◆金殿建成,皇帝和道人想一块去了,于是成就了中国建筑史上的辉煌,3000多个金属构件,三万斤纯铜,几十公斤黄金,金殿铸建而成,内供玄武神像,一盏长明灯600年不灭,金殿朝东坐西,保证东方第一缕阳光照进金殿。
◆人神合一,因金殿是金属构成,遇雷电起火,这时火炼金殿,被认为是与天沟通了,人神合一的仰望变成了肉眼可见。
◆紫金城:“紫禁城”?“紫金城”?之前一直混淆,不想在武当山天柱峰找到“紫金城”的出处了,作为一个神殿不能突兀在朝拜着面前,金殿不能孤零零,让朝拜者一步登顶,于是围着天柱峰一周约345米造了一圈高10米的城墙,这样金殿就有了城墙,城墙内就为紫金城,就象紫禁城故宫那样体现帝王的威严,现在游客上金顶在紫金城入口,登一段台阶路,再走九连蹬(几乎垂直的台阶路)才能到达金殿(金顶)。
◆上金顶徒步线路:从南岩停车场~清神道~紫金城~金顶
▽凌晨3:00点从南岩停车场出发徒步“清神道”上天柱峰金顶
◆榔梅祠,榔梅是武当山特有的,并非每年开花结果,据说在明成祖朱棣登基第三年武当榔梅开花结果,武当道人抓住机会进献榔梅,使这种巧合让夺取皇位的明成祖朱棣感觉“皇权天授”,皇帝大喜,敕建“榔梅仙祠”,并开始拨款大修武当道观。
◆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当山后,在《游太和山游记》武当山又称太和山,榔梅仙祠前有颗特别高大的榔树,一点树皮也没有,光滑地耸立着,榔梅花开时和桃花杏花一样深浅,成片的花色映照山岗……,
白天在南岩的水果摊看到有榔梅果。
▽凌晨3:35分到达榔梅祠。
▽凌晨5:18分到达朝天宫,道教信徒认为朝天宫是天庭与人界分界点,是神仙云游的最低点,是凡人的最高点,古人朝拜金顶先到此礼拜再上金顶。
▽凌晨05:30分的日出
▽凌晨5:26分清神道
▽凌晨06:05分清神道
▽早晨7:00到达天柱峰紫金城下,
▽紫金城,正前方弧形围墙就是紫金城墙,高10米,周长345米,围墙里就是紫金城,沿天柱峰环绕,峰顶就是金顶,东西南北四座天门,象征天堂之门,有三座天门是实封的,只有南面天门可以通行,在道教中南天门是人神沟通的地方,现在的游客就是从南天门上金顶。
▽紫金城下的那些红墙绿瓦道观,有转运殿、太和宫,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转转
民国十四年(1925年)河北襄阳道道尹:宋彝 所书
▽金殿,屋顶重檐庑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形同,金属导体遇雷击会出现电光,被认为是与天沟通了,皇权与神权合一了,“天人合一”道教思想具象化了,明代是武当山最高光的时代。
金殿里不能拍照,里面供奉着玄武神像,长明灯。去金殿赶早,晚了人多,只有160平米空间。
早上7:40分,东方太阳已经照耀进金殿。
▽在天柱峰远眺800里武当山
游后感
从游前的未知,到游时的懵懂,游后的回味,游武当山带来的后劲很大,改变了我固化了这么多年的世界观,用超现实的角度去理解,这是以“道法自然”的思想将自然山水与道经故事巧妙融合,构成的仙山琼阁,武当山不愧“天下第一仙山”。
游记参考资料,央视记录片《问道武当》、《故宫600年》,《发现者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