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在吐鲁番,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5000多公里,工程特别浩大。坎儿井是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构成,是吐鲁番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
我们参观的坎儿井源是一千多条中的一条。听导游讲,能够让游客参观的坎儿井只有几条,因为坎儿井都非常低矮狭小,是不适合游玩的。为了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接触了解坎儿井的构造及运行,于是当地人把其中几条坎儿井进行了拓宽拓高,并加装了电梯便于游客参观。从电梯下到坎儿井里面,里面非常凉爽,一改上面的炎热暖风。里面的水流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落差,听水声便能辨别。暗渠里的水特别干净,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质好,清澈见底。竖井是开挖暗渠时的出入口和通风口,每隔20—30米左右就有一眼竖井。竖井深度也不一样,浅者几米,深者几十米,分地形而定。暗渠的开挖主要是由于吐鲁番气温高蒸发量大,如果走明渠,水会被蒸发;还有一个原因,吐鲁番这里风沙较大,如果走明渠,也容易被风沙掩埋。涝坝的功能就是储蓄水,在春天和夏季灌溉庄稼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水,因而闲时将水储蓄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明渠则是为了灌溉庄稼时让水温变成常温,由于坎儿井的水来自于天山冰雪融水,水非常凉,如果用凉水去灌溉庄稼,庄稼会受不了。古代吐鲁番人巧妙利用山势的走向,创造发明了坎儿井,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当地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以为葡萄沟的水也应该来自于坎儿井,结果到了葡萄沟才发现葡萄沟里面有一条水流量非常大的溪流,根本就不需要挖坎儿井,水完全用不完。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条峡谷,其水源是天山高山融雪。在气温这么高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一条溪流,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从游客中心到葡萄沟游乐园约8公里,途中也有一些小景点,如阿凡提故居,巴依老爷的家等等。由于我们已经走过喀什古城和约特干故城,对维吾尔族了解颇多,因而对此兴趣不大,就直奔游乐园。葡萄沟谷狭长平缓,悬崖对峙,犹如屏障一般保护着葡萄沟这片绿洲。
葡萄沟景区始建于1981年3月,不知道是先建了葡萄沟景区还是先有小学语文课文《葡萄沟》。当年我学习这篇课文时,还没有见过葡萄干,因而非常向往这里:“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2017年我第一次到新疆来,没有到葡萄沟,但也是将葡萄吃了个够。新疆的葡萄相当便宜,一般都是两块或三块钱一斤的葡萄。新疆的水果都非常便宜,五块或十块一个的大西瓜,三块或五块一个的哈密瓜。并且所有水果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甜”!
进入景区,左侧有一个葡萄博物馆,感觉里面没有陈列好多东西,只有葡萄酒架上面有一些酒还比较醒目。实际上,葡萄沟里面的葡萄是不适合酿葡萄酒的,因为甜度太高,丹宁不足。酿葡萄酒的葡萄在我国宁夏、山东分布较广,种植较多,尤以赤霞珠、品丽珠、梅洛、西拉、黑皮诺为主要品种。宁夏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就非常有名,澄清透亮,滋味醇厚,带有浆果味。
挨着崖壁,有一瀑布,名为千泪泉,据说喝了这里的水姑娘会更加温柔漂亮,男生会更加帅气勇敢。当然,名泉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般都是爱情故事,而且都是悲剧,千泪泉也不例外。向右走,就到了彭真委员长亲笔题写的“葡萄沟”三个大字。旁边有一个小广场,上面还有一个舞台,估计在这里会经常开展一些活动。继续向前,便有一些酒庄、池塘、亭台楼榭,参天杨树和桑树间杂其间,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给这里带来了一路阴凉。走过一千米的葡萄长廊,便到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1958年,王洛宾在这里创作了歌曲《黒里其汗》。为了纪念王洛宾先生,2000年6月,在葡萄沟修建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以弘扬西部文化。“黑里其汗”是“美丽圣洁的天使”的意思。“葡萄沟的葡萄(阿亚来)。唯有那白葡萄甜,葡萄沟的姑娘(阿亚来),要数咱黑里其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