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的旅游资源里,南宁是没有存在感的。如果不是随池先生出差的顺风船,我不会想到去南宁旅游。既然来了,事先好好做了攻略,把5日行程从五个方面安排得满满的。
第一天:中午到达南宁,下午开始行程。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了解广西的民族性。晚餐品尝特色美食—舒记老友粉。
第二天:南宁城市闲逛,了解南宁的历史文化。
第三天:南宁园博园的一天,欣赏南宁的国际化。
第四天:游览南宁的标志性景区—青秀山,从本地风格读懂南宁的内秀。
第五天:漫步由南宁绢纺厂改造的百益上河城,这里展示了南宁的创意。
广州到南宁坐高铁很方便,两个多小时到了。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在南宁首先去了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了解广西的民族性。
中午到了南宁,吃了午饭就去打车去博物馆。
广西是铜鼓之乡,博物馆以铜鼓为外形。
一楼似乎没有展览,上到二楼,即刻被左江花山岩画的介绍吸引。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蜿蜒流淌,曲折盘旋于群峰之中。
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里的700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骆越人选择在江河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上绘制岩画,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距今约2000年前的祭祀场景。“花山”是壮语翻译而成,即“有画之山”,迄今为止,共发现花山岩画点80余个,沿左江流域间断式点状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一带多点”的分布格局。
看了展览,有一种马上去左江一睹花山岩画真容的冲动。
铜鼓,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长达2700多年的一种青铜礼乐器。
自古以来,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形成了独广西被称为“铜鼓之乡”,铜鼓文化在这里世代流传并发扬光大。
铜鼓曾作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既是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集众、盟会、战阵、庆典、婚丧等场合;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铜鼓使用民族当时的经济状况、文化面貌和社会生活,堪称一部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广西是出土、使用、收藏铜鼓大省(区),至今发现有从春秋晚期到清代末叶的铜鼓,八大类型齐全,总数量为世界之最。
虎耳细腰“诅盟”贮贝器(复制品)
宽13厘米,高20厘米。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此贮贝器身呈筒形,腰微束,两侧有对称的虎形耳,底部有3只兽爪足。盖上铸1间干栏式房屋及各种人物127个(未计残缺者)。房屋内坐着一位主祭人。这位主祭人的周围放置16面青铜鼓,其左前方和右侧均为参与祭祀者,前面摆着祭品。平台左右两侧为椎牛刑马、屠豕宰羊等场面。平台之后有击打青铜鼓和錞于的,有待刑的裸体男子和持器盛物的妇女等。
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一种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从此贮贝器的器盖上平台后面杀人祭柱场面来推测,这是一次立柱祭社的仪式。
乘骑饰变形羽人纹铜鼓
面桥83.5厘米,高60.3厘米。1975年出土于今州市县滨江镇。
鱼纹鸟纹菊花纹铜鼓
面径53.4厘米,高41厘米。采集于云南省苍源佤族自治县。
铜鼓立体塑像,是一种在平面装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圆雕艺术,多出现于鼓面,也见于鼓足或鼓腰等处。造型精致多样,以动物形象为主,其中又以蛙最为常见,鸟、龟等次之。这些雕塑营造出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生动效果,大大丰富了铜鼓的艺术表现形式。
博物馆内的蛙形凳子。
馆藏101号“云雷纹铜鼓”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古代铜鼓,被誉为“铜鼓之王”。“云雷纹铜鼓”鼓身残高67.5厘米,鼓面直径165厘米,重达299千克。鼓面中心为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道晕圈,鼓身通体饰有云纹和菱形回字雷纹。该鼓形体硕大,器壁薄而均匀,铸造难度高,是古代广西冶炼、铸造、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蕴涵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壮族地区古代历史和经济社会的重要物证。
历代史籍中关于壮族及其先民的称谓众多,周秦时称蛮越、西瓯、骆越和濮,汉代以后有乌浒、俚、僚等,宋代始在局部地区出现“撞”“僮”的称谓,明代又有“俍”、“侬”称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调查识别,并遵照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
壮族土司制度
壮族民居
广西风光
壮族服装
壮锦以丝绒和棉麻线为材料,采用“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的工艺交织起花而成。清《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中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粗,壮人贵之。”传统壮锦图案多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几何纹为骨架,以动、植物等题材为主花作骨架内的填充,形成结构严谨、式样多变,色彩鲜明、纹样别致的特征。壮锦质感厚重柔软,主要用于制作被面、床单、襁褓、背带心、挂包等。清·乾隆《归顺直隶州县志》载:“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
广西共计 185000多个自然村(屯)。
截至2019年6月,广西已有28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657个村落入选“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人物故事纹梁架构件
玉林市 清代
从上到下依次是:
镂空雕花神龛花板 玉林市陆川县 近代
百子千孙雕花门头板 玉林市 清代
花鸟纹挂落 玉林市 清代
这木雕太精致了。
髹漆雕花彩绘架子床
钦州市浦北县
多富贵的人家才能睡这床,垂涎三尺。
浮雕描金拱桌 玉林市 清代
紫檀木边架漆地嵌象牙广西府州山水图围屏(仿制品)
围屏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共12扇,每扇高194厘米、宽45厘米,自上至下由四部分组成:眉板为牙雕花卉,屏心以染色牙雕和通景画形式描绘乾隆时期广西十一府和一州的地理特色和风士人情,腰板为各府州概说,裙板则为各式博古图。围屏中部分景致如南宁府昆仑关、桂林府象鼻山仍留存至今。
广西各民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习尚,喜在领口、袖口、胸襟、衣角、衣摆、裙边、裤脚等部位贴缝织锦花纹或刺绣纹样。这些精美别致的纹样有的可作为族群标志,有的可作为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的象征,也有的可反映民族的某段历史。各民族因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相异,其服饰样式和风格也各有特色,别具风采。
至此,室内部分参观完毕,室外还有“广西民族村”。大致走了一下,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以不去。
在民族村看展馆外貌。
离开博物馆,沿邕江边走走。
良庆大桥
远眺龙象塔
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花年间(1049-1054年),初址位于仓西门外沙市(今新华街水塔脚附近),后曾迁至城内南隅和城西,南宋宝庆三年(1227)迁至府治北 (今民生路南宁饭店处)。民国四年(1925)大部分建筑被拆毁,仅存大成殿。1982年因南宁饭店扩建,大成殿落架拆卸,原材料存放在广西展览馆。2002年南宁孔庙迁建立项,2011年1月迁建完成并对外开放。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洋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
去到时已闭馆,没进去参观。
南宁美食攻略第一家就是舒记老友粉,不免俗来打卡。
一下车就看见下图的店面,然后有7、8个人在排队点单,就跟着排了。吃完走出来发现隔壁才是七星总店,门面大多了。
点了单把单插在下图的铁棍上,然后等叫号。女厨师同时一个人两个锅,大概一分多钟出一份,火时不时在锅里燃烧。煮完也不洗锅,继续下一份,我看到那些点汤粉的汤面飘着黑点,下次不会吃了。
我要的是老友三鲜干捞粉(下图是捞酱前后),三鲜粉据说最好吃,有粉肠、鱿鱼和猪肝,还有豆豉、酸笋,味道怎么说呢?虽然没有惊艳,口感还是不错的,咸淡适中,粉肠硬了一点。
水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古人寻找的聚居地必须有水,而在南宁,就是邕江。它是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广西南宁市及邕宁区河段的别称,是南宁的母亲河。南宁人在邕江周围必然留下了历史的遗迹和文化的影响。
了解历史文化行程的一天主要是围绕邕江:
从南湖公园出发,经邕江绿道至亭子码头,再经邕江绿带至南宁古城墙,路过畅游阁来到三街两巷。
南湖公园是个环湖公园,是市民健康休闲的地方。
公园内有纪念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的雕像和陈列馆。
公园内的九拱桥是连接两岸的通道,同时也为公园增色不少。
公园有工作人员开着小船捞螺。不知道是不是这些螺过度泛滥影响生态。
离开南湖公园,跨过白沙大桥,来到邕江南岸绿道。
邕州老街牌坊出现的有点突兀,附近并没有看到什么老街,可能是遗址。
一丛炮仗花,好壮观。
白沙大桥。
邕江上有10道桥。
沿江边绿道行走,干净整洁,没有什么行人,
已经看见亭子码头了
往前看是亭子码头,往后看是白沙大桥
湖边好多人在钓鱼,而且是一个人守着十多只鱼竿,神奇。
对面北岸看到一栋欧式建筑,原来是南宁基督教中山路教堂。
凌铁大桥
从南湖公园步行到亭子码头将近三公里,走了差不多一小时,还是挺远的。
亭子码头背靠亭子滨江公园,是八十五公里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沿岸九个文化分区之一,是南宁市政府着力打造的百里秀美邕江改造工程的点睛之笔。
码头旁的广西民族剧院颇有欧式建筑的风格,看不出来是个剧院。
这座哥特式建筑的景观塔是亭子码头的标志性建筑,拥有巴洛克时期的尖顶建筑外形特色,三个红色的尖顶特别抢眼。它作为南宁城市地标,自带流量,成为游客必打卡点。
这幅梦幻花海由5200支多巴胺浪漫玫瑰花组成,自墙面一泻而下,形成一条瀑布花墙,花海、多巴胺、所有的浪漫都在亭子码头相遇。
码头广场
不知道天气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亭子码头冷冷清清,绝大多数商家都没有开业。
从亭子码头到古城墙也有将近三公里的距离,有点走不动,骑了部单车,还走错路了。
终于到了古城墙。
南宁古称邕州,建置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唐代始筑城墙,此后历代屡有修复,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南宁府大规模修复城墙。设东、南、西(苍西门),北(迎恩门)、安塞、镇江六个城门,城区方圆四点五平方公里。民国五年,即1916年开始拆西北一带城墙,至1956年南宁古城墙被全部拆除,2004年在邕江大桥北岸东侧发现目前南宁仅存的古城墙基112米。2005年,南宁市人民政府按清代城墙形式修复此段古城墙。
看到南宁古城墙,不由得联想到广州越秀山的古城墙,不能说完全一样,只能说一模一样,连两颗榕树都是那么相似。
别人溜猫,我又发猫痴了。
邕江大桥建于1964年,为中国最早采用闭口薄壁杆件理论设计的一座悬臂式钢筋混凝土薄壁箱型城市桥梁。
被誉为广西“滕王阁”的民生广场畅游阁,可以上5楼居高临下看南宁市貌。姐姐又错过了登顶。
在畅游阁斜对面就是三街两巷。
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宁城市千年历史重要承载区与商业最繁华朝阳商圈,始建于宋朝。三街是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两巷是金狮巷、银狮巷。
街区拥有南宁城隍庙、邓颖超纪念馆、南宁建制博物馆、邕州知州殉难遗址、金狮巷民居群、新会书院、两湖会馆、南宁商会旧址、中华大戏院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景点20多处,重现了青砖、青瓦、清水墙的传统院落式岭南民居以及骑楼建筑形式,集中展示了南宁市传统商贸文化、会馆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邕剧文化、红色文化等。
从冷冷清清的邕江两岸一到这里就热闹非凡,两重天。
1932年1月,商人宋云生将桂系将领谭浩明的公馆改建成中华大戏院,以戏剧表演和电影放映为主。地处银狮巷的中华大戏院采用了当时较为“摩登”的西式建筑风格,门面十分气派,门窗带有圆拱,二楼有阳台。
邓颖超作为周总理的夫人为我们这代人所熟知,他们二人的感情更是羡煞旁人。
纪念馆不止是介绍了邓颖超,更是着重描述了她和周总理的感情经历,看到后面周总理去世后她写的信更是几乎泪目。
城者,邑之城墙也;隍者,邑之城壕也。城司卫,隍司济,二者皆有功于民,故民崇而敬之,庙而祀之,谓之城隍老爷。宋始,朝廷遂将各地护国佑民忠烈之士封为城隍之神,列入国家祀典。
南宁城隍庙主祀北宋邕州知州苏缄。熙宁九年(1076年),苏缄在抗交趾卫邕城战斗中壮烈殉国。邕人感其忠烈,建祠以祀。后为邕州城隍庙。元世祖至元年间修葺加固。明初依都府州县之阶加封城隍爵位,南宁城隍庙为府级。明洪武、弘治、嘉靖年间重修,清康熙、道光年间亦有维护,民国时期另作他用。1951年因建红星剧场拆除,仅存部分护墙。庙祠倾圮期间,邕人自发捐资,赁屋设龛,奉祀不辍。2017年6月重建,2018年11月告竣。
北宋熙宁八年(1076年),为抵抗交趾(今属越南)李朝8万大军人侵,知州苏城率全城5万军民孤守邕城,因外援不至,在坚守42天后城被攻破:苏缄以“吾义不死于敌手”的英雄气慨,率全家大小36人引火自焚,以身殉国。邕城光复后,宋神宗追赠苏缄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号“忠勇”。邕城人民为纪念苏缄,在原州署衙门废址建起一座苏忠勇祠,后改为城隍庙。民国九年(1920年),地方人士在苏缄一家殉难处立“宋苏忠勇公成仁处”石碑。
这栋欧式风格建筑建成于1919年,有一百余年历史。民国时期是广西高等法院的主办公楼,也是解放初南宁市政府所在地。此处自明朝洪武三年起就是南宁府署所在地,明、清两朝曾经多次修葺。南宁永历皇帝两次退到南宁市,都以这里作为行宫。民国初年,广西省会迁至南宁,省府机关由旧衙署改建。
一个城市单独将自己的建制发展历程作为博物馆,在国内城市中,南宁这家大概是唯一的。
一表归纳总结了南宁建制的变化。
博物馆实在有点闷,都是文字 ,咱也看不太懂。
去新会书院路上看到南宁特色美食。
新会书院位于兴宁区解放路42号,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由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活动场所,整个建筑坐东北向
西南,原为三进两廊一阁,阁位于后厅右侧,祀关帝,后毁。各进正、垂脊饰琉璃花鸟、人物雕塑图案。20世纪30年代前厅因道路拓宽而后移一丈,40年被日机轰炸破坏,后重修,解放初期为冈州小学。
新会书院是南宁市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它见证了南宁前清时期的商业兴旺。
门口的楹联是鹤顶阁,头一个字组成“新会”。其实第二句意思是“际会风云”。
屋脊上密密麻麻地雕塑看起来很精致,颜色也很丰富。
当时,书院正在维修,见门口开着,进去拍了一张,被人赶出来。下图就是入门后的大厅。
两湖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因由当时湖南、湖北旅邕商人集资兴建而得名。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各进之间以天井相隔,总面阔15.5米,总进深45米。前、中进曾改建,后进主体构架保存完好,梁柱构件体现了典型的清代中期南方建筑特征,梁柱雕刻图案也别具一格。
闭馆维修中。
两湖会馆附近的建筑,可能是清真寺?
三街两巷的骑楼建筑群位于兴宁区民生街道兴宁路西二里,是南宁市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建筑群始建于宋代,以明清建筑风貌为主,包括“三街”和“两巷”的布局。
人民剧院,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似乎依然在营业。
街面的建筑是浓郁的明清风格,有修旧如旧的痕迹。
有些建筑的门墩斑驳的程度看起来有点历史了。
走进一个小宅院,像是民国建筑。
漓江书院是明清建筑改造成书院。
建筑的门楣保存完好,石雕部分繁复精细,寓意美好。
粤东会馆,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壮志路22号。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1736-1795),由广东旅邕商贾集资兴建,原建筑由前、中、后3座建筑组成。道光年间重修。
青砖墙体、琉璃瓦顶、壁画绘墙、木雕架梁、陶塑立脊……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粤东会馆本身就是一座富有岭南古建筑风格的展场。
每步梁上均雕饰有人物故事。
这一天走了三万步,实在走不动了,随便买了点吃的,就回酒店了。
南宁园博园是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邕宁区八尺江畔的顶狮山地块,占地276公顷,种植植物1600余种,于2018年12月建成开放。
园博园向世界展示了广西本土及国内44个城市的建筑文化,同时在这里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个城市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建筑。
这是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园博会。
园内有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8座丘陵与原生山林、清水泉、浊水泉、湖塘、湿地,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格局。园博园设中华城市展园、东盟园、丝路园、广西园、设计师园及企业园六大主题展园区,共80个展园。打造了东南亚特色植物园、罗汉松园、矿坑花园、芦草叠塘、宝巾花园等多个精品景点。清泉阁、宜居·城市馆、东盟友谊馆等7座标志性主建筑诠释了广西本土建筑文化,展示地域之美。
据说一天走不完整个园博园,我尝试走了个大概,将近三万步,累死个人。
罗汉松园位于园博园主入口,取青松迎客之意,为入园第一景。罗汉松别名土杉,属常绿针叶乔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期工程栽植罗汉松35个品种340余株,是世界上第一个广西本土罗汉松专类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与矿坑生态修复工程结合建设的罗汉松园,是一个中国写意山水园林的新实践。园内有松林、山溪、叠瀑、峡谷、峭壁、草甸,主要景点为古柯留客、林下寻芳、松溪别院、明月山溪、集珍谷、仙柏台、披霞亭、俯涧、戏鱼渊、观鱼槛、山外云、白玉坡等。罗汉松挺拔舒展的造型和雄浑苍劲的气度被国人所喜爱,寓意长寿、吉祥、繁荣昌盛。
《峨嵋万玉图》
作者:宋旭(1525-1606)
朝代:明代
作画时间:1603年
作品鉴定:这幅《峨嵋万玉图》描绘的是西南峨嵋雪景,松高林密,山势魏峨,谷深路险。重岭叠喊,映带回环,有可游可居的生活气息。虽画雪景,皱染较少而精气充溢,令人有仰至之戚。山石仅以劲笔勾皱,绝少星染,空灵淡荡,一派清秋景象。
罗汉松园里的金鱼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户外鱼池金鱼,有大腿那么粗,太稀罕了,我看了好久。
东南亚特色植物园面积约为7.6公顷,规划定位为国内展示东南亚植物品种最多、最具东盟特色的植物主题园。设有文莱园、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园、印尼西爪哇省园、老挝万象市园、马来西亚怡保市园、缅甸仰光市园、菲律宾达沃市园、新加坡园、泰国孔敬市园、越南海防市园共十个展园。
老挝园
泰国园
新加坡园
文莱园
越南园
缅甸园
柬埔寨园
马来西亚园
菲律宾园
南宁友谊花园
印尼园
中国﹣东盟友谊馆建筑面积7280平方米,高23.9米。该建筑以广西的风雨桥为原型,弧形向内同心叠合,寓意“手拉手,心连心”。馆内设有金色大厅及东盟十国展厅,十国展厅按国际惯例以国家英文名字首字母排序,分别为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展厅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展陈以“花之绽放”为主题,展示东盟各国浓郁的特色文化,表达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意。
凤凰花冠面积350平方米,高度17米。南宁素有凤凰城的别称,凤凰花冠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将凤凰羽毛抽象化作冠摆,以凤凰清冷高傲之骨骼为结构,塔顶似凤凰玲珑尾羽,瓦峰参差、檐牙高啄,辅以寿石寿树、百寿壁、凤凰木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环境氛围。
周围有梅花、玉兰花,湖边还有摆拍造景
南京园展示江南水乡的园林景观
广州园的岭南特色与众不同,特别有识别度。
广州标志性食物鸡公榄的售卖方式。
长沙不得不提的必然是毛主席的“沁园春”
以园林著称的苏州,通过方的门和圆的门进入不同的园林设计,表达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
看到石家庄的书院文化的设计,没有去过石家庄的人应该对石家庄也有印象了。
这设计明显就是沈阳博物馆吧。
太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清泉阁是南宁园博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广西的传统鼓楼建筑,整体采用空间钢桁架结构,外围是全开放的金属屋檐幕墙,形成了一个具有张力和高耸的密檐阁。它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广西的文化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化的建筑元素,从不同角度观赏,建筑呈现不同的形态——似鼓楼、似旗帜,又似南宁的首字母“N”。
清泉阁有两部电梯直达顶部,居高临下,园博园尽在眼中。
美丽的花篮造型带我们进入广西园。
柳州墨石堆叠出的假山上画着花山岩画。
皖美合肥的建筑特点不仅体现在对徽派建筑风格的继承和发展上,还包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
椰子树和贝壳,有点敷衍。
广西被称为八桂,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指的是梧州一带,后来南朝的梁沈约在诗中以八桂比喻广西,解放后广西分为八大地区,因此有人认为八桂指的是这八个地区,但实际上八桂是一种泛指,表示广西四面八方的地方。
穿过木头柱子制作的长廊进入落霞池。
落霞池是废弃采石场形成的湖。
黑红色混合的岩石有着奇异的画面,似乎是非洲某个部落的图腾
园区随景,可能是呼和浩特园。
维吾尔族特色
看到套娃自然联想到哈尔滨。
拉萨展示的是藏传佛教寺庙。
东方雅典之徐州
标志性的敦煌
卧虎潭原为一处凹陷露天型采石场废弃地,一池碧潭倒影着险峻的峭壁,非常壮观。主崖壁对面的矿坑边缘设置了观景长廊和眺望平台。观景廊的带型长窗将连续完整的崖壁景色收纳其中。它的一端通向室外观景平台,这里将整个卧虎潭尽收眼底;另一端凌空悬挑,在此可眺望下方15m的一潭碧水,惊险刺激。
为园区最大的采石场,约3.2公顷,底部呈现几层岩台,崖壁破碎。随着地下水逐渐蓄积,水位不断上升,形成一片湖面。
日本园林的小桥流水是不是很熟悉?
总体来说,最让人惊艳的是那几个采石湖形成的湖。各市的园林设计有几个还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日本园、南京园、石家庄园等。
展示南宁内秀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城市名片—青秀山。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是南宁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它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心,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
青秀山群峰起伏、林木青翠、岩幽壁峭、泉清石奇,以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为特色,常年云雾环绕,具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形成一个独特的天然休闲氧吧,素有城市绿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的美誉。
从北门进入青秀山。
先去兰园
再到荫生植物园
然后坐观光车去观音禅寺
观音禅寺是广西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着国内最大、手工最精美的檀香木镀金千手千眼观音和缅甸皇室赠送的世界上最大由整块缅甸玉雕成的玉卧佛,香火旺盛。
离开观音禅寺,步行前往桃花岛
箫 台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约450余年,箫台的背后蕴含有美好动人的爱情传说,是年轻情侣们喜爱的景点之一。相传泰青峰青翠重叠、高楼霄汉,常有壮家青年约其恋人吹箫吟唱,动听撩人人,吸引凤凰和鸣,故有“吹箫引凤”之说。
中泰友谊园
1993年南宁与泰国孔敬市建立友好城市的时候,由泰国设计师设计,以泰国最具特色的建筑形
式建设了这个占地7.2亩的园林景点,以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象征着中泰两国人民友谊长存。泰国孔敬市政府赠送的9尊铜制佛像或坐或立的摆放在中泰友谊园内,整个园区,散发出浓郁的泰国风情。
雨林大观
环山秀坪位于青秀山核心景区,占地近300亩,因其四周山坡环绕着绿色地毯般的宽阔草地,
故名“环山秀坪”。
从龙象塔顶看到的环山秀坪
霁霖阁,岭南特色建筑,内部是一个私人博物馆,展示金丝楠乌木。
从龙象塔上看霁霖阁,丛林中遗世独立。
对着霁霖阁就是登山的路,从这里可以快速到达龙象塔。
龙象塔
龙象塔是明代万历年间南宁人萧云举高中进士后,担任吏部侍郎时所建。抗日战争期间,为避
免高耸的龙象塔成为敌机轰炸南宁的航标,龙象塔被拆除。1985年龙象塔重建。
登顶龙象塔,极目远眺
广西民族博物馆
孔庙博物馆
从龙象塔下来,走了另一条平缓的路下山。然后路过全长约3公里的古道,沿崖而建,途中道路曲折, 行走于古道间寻觅骆越先民生活的足迹。可惜时间有限,浅尝辄止。
然后乘坐1号线观光车到东盟友谊园,也就是友谊长廊附近。
友谊长廊长618米,是广西目前最长的长廊。长廊仿照广西侗族风雨桥特色,结合岭南园林建筑风格而建,廊体不用一钉一铆,皆以樟子松榫卯衔接而成,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友谊长廊集桥、廊、亭、楼于一体,既成景点景观,也是休憩场所。长廊两旁还有名树奇石、香花异草。
长廊旁的宫粉梅,花期已接近尾声,依然还是很吸引人。
郁金香—狐步舞
铜鼓音乐台。
这里靠近西门了。因为想去东门附近的莫奈花园,我又走回东盟友谊园,然后继续向东前行。
途中经过状元泉文化公园。
经过观音禅寺的上山牌坊,一看就是历史久远。
终于看到去东门必须乘坐的小火车。
在樱花园站下车。这个季节山樱已经盛开。
山樱的花朵比较小。
本景点以莫奈在吉维尼的故居—莫奈花园为原型,以其《睡莲》系列画作为灵感设计而成。在这个面积约245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计者极力还原一百多年前莫奈作画的场景,借此向莫奈大师致敬。
景区内搭建了一座绿色的拱桥和一排弧形的花架,放置了三条绿色的长椅;种植了各色的睡莲品种,以及水生鸢尾、粉花美人蕉、花叶芦竹、水竹芋、水蜡烛等十多种水生植物。在游览花园时,想象着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感受这梦幻般的光和影,绿色拱桥和睡莲。
金铃花
新春灯会的装饰特别有节日气氛。
红艳艳的花篮装满各种鲜花,寓意花开富贵。
从东门离开青秀山。
去过很多城市的创意园,南宁的创意园自然不能错过。
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是在原南宁绢纺厂旧址上改建而成。街区将部分特色旧厂房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产业结合,创新打造集创意园区、工业文化长廊、展览演艺、主题影院、艺术酒店、音乐酒吧、创意零售、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鲜活乐玩情景式体验街区,塑造注重场所精神的开放街区。更以植入雕塑、墙绘、涂鸦、装置等艺术元素,让街区焕发出别样的“文艺范”。
飞机跑道上,并排而坐的两个小红人,双脚垂下,脚下是喷泉,仿佛坐在水岸边吹着风,嬉着水,聊着天,两小无猜的小幸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楼房外墙上是各种姿势向上攀爬拥有大手掌大脚掌的雕塑人像。
工业文化长廊
利用南宁各个有代表性的老工厂的展品、旧机械改造成艺术装置,融入到景观,附带对各个老工厂(如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南宁市手表厂、南宁市自行车总厂、南宁机械厂、南宁棉纺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等)的图文介绍,并对鼎盛时期的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工作情景再造,用以展现在特定时代中南宁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示南宁工业时代风采。是一个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传统工业与现代创意融为一体的工业特色文化主题展示长廊。
倒过来看有惊喜
时光之门:在涂鸦广场旁边,有一面钢圈打造的泡泡墙,这面墙仿佛一个时光穿梭之门,将街区与外界隔绝开,进则别有洞天,出则繁华现代。
广场上的建筑绘上了各式各样的涂鸦,极具冲击力。
猫痴又看上了一只可爱的三花猫。
一家三口是不同size的小肥人一个骑在另一个肩上,形成一座塔,非常诙谐有趣。
【涂鸦水塔】水塔涂鸦是街区的标志性建筑,水塔高35米,个性张扬、色彩鲜明的涂鸦与红砖墙旧厂房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时尚与传统的碰撞,让整个街区充满艺术感与个性。水塔原有的5扇窗子设计成5个鸟笼,画面上有一只猫头鹰叼着金钥匙,要去解放它的同类。图画上鸟笼、脚镣、钥匙等元素,就是要鼓励时下的年轻人思维上不要受到束缚,应该带着创造性去释放自己。
【66号公路】66号公路是以突出汽车饮食文化,集聚特色风味美食为主要方向的特色美食街。它规模化集中了复古大巴、中巴、小车等各色车型组成特色餐车,汽车雕塑、美食涂鸦等艺术文化气息围绕整条街区。
一间猫咖没有开门营业。一只猫哀怨的样子真是楚楚可怜。
一个小时左右就逛完了整个街区,还在街区里休息了一会儿,喝了杯饮料。
时间尚早,去附近的公园走走
进了公园没走多远迎面就是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为环形城堡式建筑。1917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扼守南宁,下令拆除六公祠,筑起炮台,从龙州县平公岭上运回一门铁炮架台上,工程1918年7月竣工,命名为“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建造的目的是“外敌慑,内患平,卫南服,康桂民”。陆荣廷亲自撰写建台记,并刻石建碑以为纪念。
甫一入门,入眼就是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 百姓为祈求天下太平而铸造的平安大钟。
还有两只历史久远的石龟。
城堡中央为炮台,炮台上装有一座光绪16年(1890年)德国克鲁伯(krupp)制造的、口径为122mm的固定型线膛加农炮,射程为12000米,是南宁市现存的近现代最为完整的炮台。
离开镇宁炮台向白龙书院走去。
望仙坡是个小山坡,又名“望仙怀古”。自古以来望仙坡都是古邕人清明踏青、重九登高的首选,而解放后这里也是欣赏南宁全貌的理想观景台。2003年8月,经过区内外游人、市民的投票评选,“望仙怀古”还被评为南宁市绿城十大景观之一。
毛主席接见广西各族人民纪念馆位于人民公园望仙坡东北面。1958年1月,毛主席莅临南宁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亲切接见广西各族人民,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广西各族人民的关怀厚爱。为表达广西各族人民对伟人领油毛丰席的敬仰和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1978年,修建此纪念馆,2023年,对纪念馆改造提升。
之后是一条绿树成荫的下坡路。
公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初的剿匪期间,在广西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造的。纪念碑高耸挺拔,庄严肃穆,于1956年落成。
离开后就乘搭高铁去北海。
在南宁入住的是位于龙光世纪大厦的南宁龙光那莲豪华精选酒店。酒店大堂设于80层。
在青秀山远望外形设计如莲花花瓣的龙光世纪大厦。
之前两天因为云雾缭绕,从窗口望出去只见白濛濛一片。这一天终于见到窗外的风景了,赶紧拍一张。
夜景也不错。
5天时间转瞬即逝,对南宁也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