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未有人能确切地定义:人生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度过?
是要遵循那千篇一律的世俗流程:呱呱坠地,入校求学,投身职场,步入婚姻,生儿育女,最后在岁月的侵蚀下慢慢老去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因为我们早已习惯性地迎合着这个社会的期待,不敢做出有违常规、标新立异的举动。一旦稍有偏离,便会被贴上“另类”的标签。
然而,人生本就是一个自由的舞台,我们绝不应被禁锢在这既定的框架之中。人生就如一幅画作,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画师,唯有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才能交织出一幅独一无二、专属于自己的画作。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都应当鼓起勇气,勇敢地活出自我!
———————————————————————
2023年九月二十三号晚上,我的微信被一条消息炸开了锅。
发这条消息的是我的一位男性朋友———陈xx。当下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是不是打错字,把女朋友打成男朋友了?但我转念一想,结婚这么重要的事应该不至于打错吧。于是地我认真的回顾下我和他十多年朋友之间的相处细节,竟找不到一丝他喜欢男生的蛛丝马迹。
虽然有点震惊,但我还是由心送出了我最真挚的祝福。因为我觉得,爱情是两个灵魂的事,它无关性别!
虽然去过几次台湾,但唯独没有拜访过省会台北,这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于是,这次我特意空出几天时间,来好好地走走,看看。
台北的天气并不大好,一连几天阴天,但对于这个未知的城市,我还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
清晨,在青年旅舍楼下享用了美味的早餐之后,我就开启了这一天的旅程。
来时并没有特意做攻略,想着就随心所欲地走走。打开手机的旅游app,发现附近有个艋舺龙山寺。于是,它就成了我在台北去的第一个景点。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北的故事确实也要从艋舺说起。明末清初,闽南的移民从泉州渡海来台,并在艋舺扎下了根。而龙山寺也随着他们的来到被建造而成,它见证了台北市近三百年来的沧海桑田。
龙山寺建于乾隆三年,整体建筑格局呈“回”字结构,由正殿,前殿,后殿以及东西护宝所组成。寺庙主要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祭奉妈祖,十八罗汉,山神,城隍爷等诸多神佛。
而今,龙山寺已然成为台北市民心中的信仰之地,这里香火鼎盛,人潮涌动,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期盼与真诚而来。特别是最近,年轻人的圈子流行着这样的一个段子: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确实,在这个压力日益剧增的社会,很多人都会选择到寺庙里寻求一隅短暂的宁静。
推荐指数:🌟🌟🌟🌟
小时候看过很多台湾的综艺节目,艺人们常常提到西门町这个地方,于是就勾起了我对这个地方的好奇。
西门町距离龙山寺并不远,所以我游览完龙山寺后便慢悠悠地步行过去。
在途中路过了一家彩票店,对于“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刮彩票”的我,去到每个城市都必须刮一刮。秉持着这个信念,我毫不犹豫地走进去买了两张。或许是因为早上在龙山寺许了个发大财的愿望,我一上来就直接中了500块台币!简直不能太幸运!
我揣着500块大元兴高采烈地继续往前走去,没过一会儿就到达了西门町。
这是一条集美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消费商圈,有刺青街、电影街、KTV、万年大楼、万国百货、诚品书店等各种娱乐消遣场所。所以,西门町也被称为台北的“原宿”。
走在西门町街头,熙熙攘攘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动,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各色服饰,饰品琳琅满目,可以称得上是年轻人的天堂。据说当年林青霞就是在这里被星探挖掘的,可想而知,这里也是俊男美女的汇聚之地。
在西门町,我品尝了下当地独有的黑糖奶茶,他们的黑糖都是现场炒制的,让游客可以现场观看整个制作过程,还是挺特别的。
再往前走,在地铁站旁边有个彩虹街道,上面写着“Taipei”,是个网红打卡点。
关于西门町的得名还要追溯到日据时代,当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后来日本人决定在此兴建类似于东京浅草一样的休闲商业区,因地处台北西门之外,所以得名西门町。
推荐指数:🌟🌟🌟🌟
距西门町夜市不远处有一栋两层高的红砖洋房,它就是西门红楼,也被称为八角堂或红楼剧场。
现在一楼免费开放给游客参观,有咖啡厅及一些精品店。二楼则定期上演话剧、舞台剧、音乐会等文艺活动。
西门红楼建成于1908年,属于日据时代的共营市场,后来转变成电影院,剧院等场所。在2008年被改成文创空间,银毗邻西门町,所以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推荐指数:🌟🌟🌟
总统府?
省政府才对!一个省怎么会有总统府呢?自古以来台湾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会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总统府”其实是日治时代的总督府,当年蒋介石仓皇逃到了台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办公,于是就暂用此处,这一用就用到了现在。
据说从航拍视角看,整个建筑呈一个“日”字。作为博物馆的话可以理解,但作为办公场所就有点自我奴化了。
推荐指数:🌟🌟🌟
一提起台北,人们就下意识地想到了101大厦。就正如“小蛮腰”之于广州,明珠塔之于上海一样!都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远观101,整个大厦如同竹子一样节节上升,每一节均有八层。大厦高508米,共101层。在2005年建成时曾打破多项世界纪录,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
走进101,底下6层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中高层区域为商务办公的场所,顶部为高级餐厅以及观景平台。
推荐指数:🌟🌟 🌟 🌟
象山并不高,但却是一个可以俯瞰台北全景以及101的最佳观景点。
可能是由于今天天气不好的缘故,来登山的人并没有很多。我一路高歌猛进,畅行无阻,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登顶了。
站在最高处,整个台北市的景观一览无遗,那101大厦如同一座翡翠宝塔似的伫立在城市之中。
等到夜幕降临,整个城市的灯光如同繁星闪烁,像是一副流动的画卷,令人心醉!
推荐指数:🌟🌟 🌟 🌟 🌟
早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台北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其原住民为平埔族人,明代初期开始有汉人来到此地。
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海岸,台湾开始历经荷治时期与郑氏王朝。
公元1875年,光绪帝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就有“台北”之名。
1895年,台湾因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开始了日治时期。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台北市成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
士林官邸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北的住所,也是台北第一座生态公园。
一走进士林官邸,就被满眼的鲜花吸引住。那五彩斑斓的花朵肆意盛放,交织成一块巨大的花毯。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绿树成荫,高大挺拔的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静谧之地。
整个官邸由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兰亭与喷泉组成,环境清幽,住在这里应该十分惬意。
推荐指数:🌟🌟 🌟 🌟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它于1965年开馆,馆藏文物总计约70万余件。
来到博物院,眼前是一座中式传统宫殿式建筑,但与故宫的红墙黄瓦配色不同,这里采用了白墙绿瓦,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丰富,展品涵盖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多个类别,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中,翠玉白菜与东坡肉石最令我着迷,它们不仅展现出古人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更彰显出他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推荐指数:🌟🌟 🌟 🌟 🌟
从博物院出来,我来到了中正纪念堂。
纪念堂前面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广场的牌坊上写着“自由广场”四个大字。那苍劲有力的字体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华人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与向往!
中正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蒋介石而建的,他逝于1975年。整个建筑借鉴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风格,外观蓝白相间,屋顶采用八角攒尖顶琉璃瓦,看起来既古典又时尚!
位于中正纪念堂左右两侧的是国家音乐厅与国家戏剧院。戏剧院为戏剧、舞蹈等表演活动的场地;音乐厅则是台湾最具水准的音乐展演空间,经常举办交响乐等大型的音乐活动。
踏上89级台阶就到达纪念堂内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蒋介石的铜像。他庄严地端坐于座椅之上,身着长袍,神态平和,尽显儒雅风范。
另外这里还陈列了蒋介石的衣冠、文献等遗物,还有与中华民国时期和蒋中正相关的文献。
推荐指数:🌟🌟 🌟 🌟 🌟
台北不仅历史悠久,还充满着浓厚的文艺气息!
漫步于台北的老街巷陌,旧书店的木质书架上,泛黄书页间流转着岁月沉淀的墨香,每一本都承载着往昔的阅读记忆。
走进华山1914文创园区,废弃厂房被重新赋予生命,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化作雕塑、画作与装置艺术,灵感的火花在此肆意绽放。
街头艺人更是为城市注入鲜活的文艺灵魂,他们或抱着吉他浅吟低唱,或舞动画笔勾勒街头风景,用才华与热情点燃平凡的角落。台北以其对文化艺术的执着坚守,让每一位旅者都能在都市的喧嚣中,寻得一处诗意栖居之所,于不经意间邂逅生活的温柔与美好。
在高楼林立的忠孝东路旁,有一片古老的建筑群,这里就是华山1914创意园。
华山文创园前身是台北的第一酒厂,它建于1914年日据时期。后因地价昂贵以及水污染等问题,酒厂于1987年迁至新北市。而原址则经过改造,于2007年正式成为一个文化创意园。。
待续…
这是一段跨越澳门与台湾的爱情故事…待续
Day1:澳门→台北
Day2:龙山寺 → 西门町→ 西门红楼 → 台北总统府 → 台北象山
Day3:台北士林官邸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中正广场→ 宁夏夜市
Day4:华山1914创意园→ 国父纪念馆→ 松山文创意园→ 诚品书店→ 绕河夜市
Day5:出席朋友婚礼→袖珍博物馆
Day6:十分→九份
Day7: 淡水老街→淡水渔人码头→北投图书馆→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