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已经过了三十岁,但依然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生日当天偏要一个人去陌生城市找仪式感,感到寂寞了又矫情得怅然若失的「神经病」……
内个内个,我对大连有话说!
在32岁生日前的一周,我终于还是订了去大连的票,决定一个人奔赴这座滨海之城。
朋友们说我怎么还改不了这毛病,生日偏要一个人出去旅行吗?
“又老了一岁,伤感嘛!”我装起一副好B的样子,像27岁那年要奔赴枸杞岛前的模样。
然后我「文艺」地说到:“眼泪流向大海就不会被发现了。都是咸的……”
朋友:“是,你就闲的!”……
OK……装B失败。
在祖国东北地区的最南端,渤海与黄海之间是这样一片滨海之城。它三面环海,北依东北平原,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岁月光影,潮起潮落。海浪与时光孕育了它生动的蔚蓝,也留下了它深灰色的斑驳。
这里有2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有写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的港口,有潮湿的带着咸味的空气,有红烤虾和海鲜焖子,有眺望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的莲花山的黄昏。
这里曾被俄语叫做「远方」,如今人们叫它「大连」。
▲ 傍晚,莲花山俯瞰大连从日落到华灯初上
▲ 午后,蔚蓝的大海与棒棰岛
--
提起大连,第一印象是一片蔚蓝。有看不到尽头的大海,满是烟火气的街道,吃不够的海鲜(口水滴答滴答)……但当真的从这趟旅途回来,才发现这是一座有着苍苍往事的城。沉沉的历史,悠悠的过往。它远远不只是一座滨海之城,它写满了故事。
在大连及旅顺的五天,是一段步步收获惊喜的时光。独自游走在大街小巷,在中山广场的历史建筑或老码头的落日海畔,在铅华洗尽的花园街或夕阳下五彩的渔人码头,时光或喧嚣,或宁静。一个人感受着这座城市,车水马龙,树影斑驳,似乎自己也被写在这城市时光里了,总让人有说不出的兴奋。
▲ 日出的东港,当地人正在海钓
▲ 黄昏的渔人码头,收网的渔民
▲ 已废弃的“市政厅”
▲ 一个角落邂逅的副食店
所以,大连,你好。
谢谢你记录下我新的一岁,也陪我摘下人生浩瀚星空中第32颗闪闪的星。
本次旅行一共5天,核心游玩大连市区及旅顺港两个地方。其中大连4天,旅顺1天。跟着该行程,大连和旅顺最核心的打卡点+小众有趣的景点将一网打尽~
PS:大连到旅顺已经通地铁,非常方便~
D1:兴工街(有轨电车201起点)— 东港码头 — 中山广场 — 俄罗斯风情街 — 东港老码头 — 东港音乐喷泉广场 — 威尼斯水城
D2:人民广场 — 花园街 — 大连城市美术馆 — 高尔基路 — 海之韵 — 棒棰岛 — 渔人码头(日落) — 光风街
D3:东港(日出) — 老码头风景区 — 南山风情街 — 星海湾 — 莲花山(日落)
D4:日俄监狱旧址 — 旅顺口风景区 — 旅顺火车站 —太阳沟 —白玉山 — 大华步行街 —黄金山浴场
D5:黑礁石公园 — 大连自然博物馆 — 星海湾 — 大连博物馆
08/24 晴。生日当天。
G3507从「北京朝阳」开往「大连北」。在列车上的我,早就兴奋到不行。
大连大连,终于来了!!!
我的大连第一站是从一趟颇有年代感的电车开始的。
下火车后,明明倒上两趟地铁就能到酒店,但我还是选择了慢摇摇的有轨电车。
第一眼看到电车,就忍不住感叹:“哎哟!果真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啊!”。
“叮当叮当”~ 深绿色间着亮黄色的小车箱子,就这样穿过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区,画面实在恍如隔世。
▲ 慢悠悠等待电车发车
等电车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并没什么游客,全都是本地人。提着菜的阿婆,带着小孩的妈妈。大连的有轨电车叮当作响了百余年,如今依然是老百姓的日常交通工具。
▲ 终于坐上有轨电车,兴奋~!!!
刚上车就好兴奋。我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这也拍拍那也拍拍~哈哈。车厢内人也不多,坐在电车上,能听到“嘎吱嘎吱”的机械声,伴随着小小的颠簸,时光也似乎满慢了下来。坐在窗户边,恰好欣赏一路风光。
(上图来自网上)
追述大连的有轨电车,时光可以来到1909年。在日本殖民当局的主导下,大连有轨电车在这年通车,同时也开启了大连一段曲折的历史。到了日本战败,有轨电车进入了“旅大时期”,成了人们使用非常频繁的交通工具。它记录了大连人上世纪快速变换的时代风貌,也陪伴了大连人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东港是大连的新兴港,在百年历史的大连港东部地区搬迁后,填海建造而起。这里有超大的音乐喷泉,有错觉到了国外的威尼斯水城。这里是大连“年轻”的一面。
▲ 酒店窗外的威尼斯水城
从电车下来后又步行了好一阵的我终于来到了东港租住的酒店。东港比较新,酒店性价比都很高。我的房间楼层很高,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威尼斯水城就在海湾边上。风景很棒!
放下背包背起相机,一个人来到了海边,吹吹东港的海风~真是舒服啊!
可能是旅途刚开始,兴奋得不行。今儿海边的风和太阳都很大,如同我情绪一般猛烈。
▲ 国际游轮游艇码头
一个人漫步东港,感叹东港真的很新,但附近的老码头却又不断提醒着我,这里的背后可是近百年的历史啊!当然,如今的东港更多已经是一片新兴向荣,看不到往日的影子。
蔚蓝的大连湾畔,这里成了年轻人的聚集地,现代化的CBD拔地而起,游艇在水面上嬉戏,威尼斯水城人潮涌动,只有一旁的老码的头灯塔还在安静地守候着,在茫茫的海边指引着时光的航向。
时光像是海浪层层交错,兴起浪花又蓦然消逝。
从东港沿着人民路向西而行,不久后便来到一个圆形广场。在这里相继建成了不同类型、形式各异的10幢历史建筑,它们绕在广场现代化的建筑和川流奔涌的车水马龙里,告诉着途径的人们发生过的苍苍往事。这里,便是大连昔日的中心广场——中山广场。
▲ 大连宾馆。原大和旅馆,建于1909年。
当我从东港步行到中山广场附近时,就已经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还未到广场,两旁苍天大树中时不时就会蹦出一栋年代不详的老建筑,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中山广场充满了期待。
抵达中山广场后的画面确实令人惊喜。圆形的广场被历史建筑包裹,中间是一片生意盎然的绿地,老建筑们沿着广场绕行一圈,在民生路、七一路、解放路、延安路都试图向外延展,但又很快被现代化的建筑阻拦包裹,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时光对冲。
中山广场的历史可以从1898年说起。当时俄国通过签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大连也被规划为一个类似于巴黎的城市,市中心设圆形广场,周围为放射状道路。这个广场最初被称为尼古拉耶夫广场,以纪念沙皇尼古拉二世。1904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了俄罗斯的地位,将其更名为大广场。到了1950年,中山广场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小女孩:啊!鸽子鸽子!离开我的头发!
鸽子:别怕。这个窝我看上了!...
这天下午,我沿着广场绕行一圈,像是拨动了时光表盘的指针。
原大连民政署、朝鲜银行大连支行、东清轮船会社....一栋栋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就这样依次展开,伴着午后的阳光,在这时光里向匆匆的行人和我,说着往事如烟。
在大连胜利桥西北处有一条特别的街道,短短470米却保留了38栋原远东白俄罗斯时期留下的建筑。这些建筑建于十九、二十世纪,经过百年洗礼,依然焕发着魅力。这里便是大连的俄罗斯风情街。
8月24日的落日来得比想象中要早。当太阳已经有要下落的迹象时,我才刚离开中山广场前往俄罗斯风情街。还未穿过上海路上跨铁轨的桥,对面那颇具风格的特色建筑就已在灿灿的阳光下震撼登场了。
位于西岗区胜利街35号的大连美术馆,原建筑始建于1902年,由波兰建筑师斯克里莫夫斯基设计,立面三层,呈暗红色,极具中东欧民居的风格。这里曾是沙俄成立的中东铁路轮船公司。
【tips:大连美术馆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09:00-16:30 】
▲ 穿过美术馆继续前行,终于走进了建于1898年的俄罗斯风情街。
▲ 尖尖的顶,多彩大胆的用色。两边的建筑瞬间把人带到了异国他乡。
1898年,在沙俄通过《中俄密约》取得旅顺、大连后,便在此进行了市政建设,包括行政厅和官邸等等建筑均坐落于此,留下了许多历史建筑。当时街的名字叫做“工程师大街”,街尽头是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后来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夺得大连、旅顺后,将这里改名为日式地名露西亚町,1945年大连光复后改名团结街。
步行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小商店就在老建筑中生长,俄罗斯餐厅、夜总会、酒吧...充满异国情调的氛围让人感到像是真的出了国。
▲ 巨大的俄罗斯套娃被照得金灿灿。
夕阳西下,黄昏来临。一个人漫步在俄罗斯风情街上,周边人并不多。落日的黄昏光影变化很快,看着街道泛起金光来,像是被沉在金色的年华里一般,百年前的建筑已是熠熠生辉,像流金的岁月。
在俄罗斯风情街的尽头是一栋已经荒废的老建筑,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里就是大连市的起点——达里尼市政厅。
如果把大连城建的历史拉成一条漫长的河,那么时光横跨在那小渔村与近代城市之间的,正是这座叫做「达里尼市政厅」的建筑。在8月24日夏末的最后一抹夕阳下,达里尼显得格外沧桑。穿过风情街后,我一步步靠近它,历史的沧桑感也同时扑面而来……
1899年,俄国人萨哈洛夫来到大连,1902年8月受命为达里尼市第一任市长。「达里尼」,俄语意为「远方」。达里尼即后来的「大连」。
这座市政厅是当时沙俄统治大连的最高行政机关。如今它已经被蓝色铁皮墙围了起来,满目疮痍。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修缮了风情街但却荒废了它,回顾它的历史也是几经波折。日俄战争时,它曾被撤离的俄国人烧成只有空壳,后来日殖民当局重建后被改为满蒙资源馆。1950年成为东北资源馆,1959年成为大连自然博物馆。再到后来废弃使用。
那天我站在这里看着它的模样。旅行者和当地人都匆匆而过,它不再被提起。如果不是俄罗斯风情街或许我也会错过它。几经岁月,这座见证大连起点的「达里尼」不知未来将有怎样的命运呢?
岁月,或许从来都是这样。
多少建筑与它一样,或将悄然离开,同时也带走那个时代。
从俄罗斯风情街离开后,我打车到了港湾广场。闲步逛了逛。此刻,太阳几乎已经要完全落下。
夜色将至,广场附近的大厦已经亮起了灯。接下来的行程未定,仔细想想去附近的老码头看看落日的余晖也许是不错的主意~那,就赶紧奔跑起来吧!慢一点怕是来不及了!
于是,我背着个小包,屁颠屁颠地奔向还有1公里左右的目的地。额,画面有点狼狈……
不过一回头,看到夕阳照在高楼上挺美,还不忘停下来拍张照。卡擦,继续奔跑……
一个转角,当我看到老码头的百年灯塔在夕阳余晖下的剪影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值了值了!
所以,我终于还是来到了海边,看着海湾,看着老码头最后一抹夕阳,看着夕阳余晖下的剪影,远处的烟囱,对岸的灯火闪闪,晚霞泛着红晕,海浪声也变得柔和。一切都很美好。
一个人在海边看着夕阳余晖,静静地等待夜幕完全降临。老码头附近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时光像极了今天午后的有轨电车,叮当。独自看着这幅安静的画面,能想起好多个时刻。
大概是从二十二岁开始的吧,在那之后的每一年,我都给自己录一段生日视频,都尽量在不同的城市度过自己的生日,都是独自一人去感受新的一岁。转眼已经十年。我也从年少轻狂到了该感怀青春的年纪。时间怎么这么快……
那些日子到底还是抓不住啊!光阴和今天的夕阳一样被追着跑。但值得感激的是,我没有辜负过那些时光,就像到了今天还在认真对待生活一样。
嘿,老码头,你说是吗?
咋不回话呢!
从老码头步行向东,人越来越多。穿过游轮中心继续走上一小段,便可抵达音乐喷泉广场。在东港,这里是晚上最热闹的地方。
抵达喷泉广场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音乐喷泉已经开启,人们聚集在这里,感受音乐的悦动,也感受喷泉带来的视觉冲击,五彩的光打在喷泉上,让现场变得非常欢快。
▲ 东港高耸的现代化建筑亮起了我爱大连的字幕
我也一个人站在这片热闹里。音乐声音很大,人潮涌动,已经听不到身后的海浪声。热闹对于一个人旅行的我来说是另一种寂寞,但这种寂寞我很习惯,也很喜欢。
在看了好一阵喷泉后我还是选择转身慢慢走向了漆黑的大海方向。远离身后的人群,海浪声逐渐回来。期间母亲大人和父亲大人给我打了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他们第一句就直接问我去哪过的生日,哈哈,不愧是我爸妈。
坐在阶梯上,回了一些小伙伴发来的祝福。感慨有朋友和家人关心真是件幸福的事情。
喷泉伴着音乐,在身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蔓延开。
我听到的却是眼前无尽的大海浪涛。
继续向东而行不远就来到东港的威尼斯水城了。这个夜晚我将在这里度过。
当霓虹亮起,水城已是喧嚣之地。夏风温柔,每每站在跨过河道的桥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细腻。
水城的夜晚很热闹,商铺林立,还有好几座博物馆在此。逛了几家特色小店,在一家纪念品店给自己买了一件纪念品,算是生日礼物。
然后,当然就是开始大吃特吃!
一个人旅行吃是有点不方便,正儿八经的餐馆一个人进去点菜多少有点奇怪,点多了也吃不完。点少了又吃不到几个菜……
所以就开始寻找各种小吃。
捞汁儿的海鲜也要吃个爽爽的!买完各种吃的,在圣马可广场附近的阶梯坐下,开始大快朵颐。身后是热闹的广场,眼前是阶梯下的河道,时不时经过一艘贡多拉船,游客们正在开心地游水拍照。远处不知道从哪里飘来的弹吉他的人的歌唱,唱的什么听不清,只觉得很应景,该是好听的。
吃完晚饭继续闲逛,不知不觉夜渐渐深了。行人变得很少,商铺也大多关上了门。
走在一条无人的小道上,一盏灯在墙上挂着,在黑暗中亮起周围微微的一片。
夏天的微风倒是不冷。东港的海此刻听不见浪声,街道很安静。喧嚣过后,是更寂静的寂静。透过街边的玻璃窗,看到自己的模样倒映在上面,像好多个相似的夏夜。
所以,你好,欢迎光临。三十二岁的自己。
---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为了生活天天奔忙。
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
你的眼睛就会发亮。”
——《往日时光》
2022年8月24日
大连.东港
08/25.多云转晴。
人民广场的清晨。
眼前的小盆友骑着小小的单车而过,鸽子才不怕他,飞也不飞。
这是我大连旅行的第二天,清晨的天还阴着。我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终于来到了人民广场(好了好了,就是坐了个地铁……)。出站后第一眼:好家伙,这广场……大!真大!……
所以,小盆友啊,你到底要骑多少圈呢?你已经在我眼前晃悠老半天了……
既然可爱的小盆友不停歇啊不停歇,我也只好离开原地,开始广场漫步。
位于大连西岗区中山路的人民广场,是大连的中心广场,相当于曾今的中山广场,是如今大连行政和司法机关的集中地。绿草茵茵上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大建筑,显得格外气派。
▲ 市政府
▲ 广场的鸽子
一个人在广场撒野一会后天气从轻阴逐渐变成多云,等蓝色的天空在云彩背后露出一小段来时,阳光也悄磨叽儿地出来了。
在人民广场东侧,偶然邂逅了大连市的规划展示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大连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发展。同时,还可以歇个脚。(漫步这么久,坐会坐会……)
花园街是个意外。美丽的意外。
我的目的地原本是一个叫「花巷子」的地方。
别别别误会,不是那种花巷子……我正儿八经一男的。
花巷子在花园街,从名字上就觉得很般配。但你千万不要被入口白色的外墙和绿色藤蔓那「小清新的错觉」骗了,这里,是突如其来的市井感。
花园街是名副其实的「闹中取静」。靠近一条大马路,但一转进来世界就突然安静的那种。建于上世纪年代不详的二层老房子,粗暴的电线杆,无人的街道,夏末,午后,花丛,树荫,潮湿的空气,躲着镜头的花猫。
漫步在花园街,不觉就会放轻脚步。一些小细节总能让人喜欢,比如长出了院子的小植被,植被后涂得蓝蓝的旧窗户和水管子。
在穿进“南斗巷”后,看到了一些文艺装饰。「花巷子」也就到了。
花巷子是一家藏在花园街附近老民居里的咖啡馆,适合消磨午后时光。
这栋建筑不仅属于咖啡馆也属于一座小小的美术馆,你甚至分不清何时走进了美术馆内。老楼的顶楼是一个很棒的露台,视野很开阔。
站在露台上再俯瞰这片老民居时,又是另一个感觉了。靠近老居民楼的院子显得有些杂乱,但杂乱中又觉得有种莫名的恰如其分。
DLTV,嗯,是“大佬TV”的意思吧……
海豹童鞋,姿势不错~对对对,保持保持!咔擦!
从露台绕过来,是一条红红的铁架桥。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进去,就来到了这家藏在老居民楼里的大连城市美术馆。
美术馆是小三层,每层都不大,所以楼梯过道上也放满了展览的作品。
这天城市美术馆人并不多,在这里静静欣赏一幅画成了很惬意的事。
胡子拉碴的我。。。(为什么只露半张脸?因为有只眼睛在出发前的一晚麦粒肿了。。。)
哎……肿了肿了!肿么办!
小样儿,花园街的猫我抓不到,你,还不信手拈来~
艺术猫:「就知道欺负不会动的!海豹兄dei,我们上!」……
在美术馆蹭完空调,啊呸!在美术馆熏陶了高雅艺术后,我正式走入了高尔基路……
浅黄色的旧居深藏在绿荫的大道里,几栋年代不详的老房子安静在一旁,说着“岁月可真静好”啊!这就是我对高尔基路的第一印象。
西南起中山路,东北止中山路,高尔基路全长4000米,是一条悠长、充满历史味道的道路。
当我从美术馆出来,一个转角就爱上了它。高尔基曾说,「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好的,那么,我对高尔基路说,我爱!我爱!
然后转眼就看到路牌,高尔基路说:那就把爱留下来!
嘿,留下来!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不自觉就唱起来……
一个人站在夏末的绿荫里,感受着这条老路的岁月。恍惚间,那一刻,我深深感到了——
饿!
是的!光顾着逛!还没吃午饭呢!
高尔基路上有家花园酒署,把我救赎了!
一份好吃的炸裂的肥牛饭,一杯冷饮一下就满足了。畅快!
坐在落地窗前的小店里,我一边吃一边看着午后的高尔基路。想象着多少人在这里形色匆匆,走在自己的岁月里,又和陌生人擦身而过。
海之韵可谓是大连著名景点之一了。但我是万万没想到,它是一座需要爬山道的路。前面一段山道可算是把我走得心旷神怡,后悔当时没在大门口坐电瓶车。
但当我翻过那匹山,看到山的另一头的大海时,一切的辛苦又突然消失了。
一边走在人烟稀少的盘山道上,一边看着远处的大海,海上依稀可见的岛屿,真是迷人。
在高山路线中,有一个小小的岔路,是一条野道,好奇心来了的我于是尝试着走了进去,这一走不要紧,直接来到一处迷人的海边。
山、石、海,成了一副美好的风景。在这个午后。
一个人坐在海边吹吹海风,大口喝掉了随着携带的饮料。然后闭上眼睛,浪声可真好听啊!
这里有个绝佳的摄影位置。可惜这块人烟稀少,一个人也不好拍照,否则我一定要站在石头上装B!
由毛主席亲提写下的“棒棰岛”,无疑是大连最著名的几个景点之一。当我从海之韵一侧步行到棒棰岛时,第一眼就被它的风景深深迷住。
不得不说,这天午后的天气真好。大海上的棒棰岛鲜艳明亮,如画,如画。
吸取教训,这次我坐了电瓶车。棒棰岛大门口到海边大概10分钟电瓶车的路程,一路并无太多风景,建议直接进到海滩。PS:私家车也进不了。
▲ 棒棰岛的海边
沙滩似乎是很好的亲自游去处。可以看到大多数都是一家人前来。
▲ 嬉戏
▲ 远离人群的海滩边,波光粼粼的海面
▲ 海滩上五颜六色的鹅卵石
坐在海滩上,我一坐就是半小时。偶尔看看海,看看船,看看驻足在礁石上的小家伙们~
时间被海浪拍得很慢,当我注意到它的时候已然接近黄昏。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身后是远处的船鸣、海浪声,小家伙们说再见的叽叽喳喳。
黄昏来到渔人码头,实在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渔人码头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街区,海岸边停靠了不少渔船,很有海畔的生活气息。
夕阳西下,黄昏的船泊在港湾,被夕阳的余晖照得昏黄。
已经停止今日作业的船只,都泊在了港湾里,渔民们或许已上岸回家,准备吃晚餐了。
太阳渐渐落下,渔人码头的黄昏实在是迷人。吹着海风,一个人在码头附近的海域转悠。时而走在堤坝上,时而看着渔民们收网点着今日的收获。
阳光很温柔,在这个八月末的夏日黄昏。
我也不急不慢,看着眼前的光景,等着天慢慢暗下去。
直到夕阳把最后一抹金灿灿的光洒在这里,我才动身离开。黄昏的渔人码头,实在是让人喜欢。我想如果再来大连,一定会再造访的。
位于中山区的光风街,是大连极具特色的一条老街区。这里光风街是一个泛指,指的是包括光风街、文化街及附近一带的老街区。这里有着许多老建筑,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也很有市井的烟火气。
在太阳还未完全落下的最后时光里,我来到了光风街。此时的光风街已经很安静,除了少量的当地居民,已经看不到太多行人。
光风街附近的道路起起伏伏很有特色,像极了我的家乡重庆。蜿蜒而具有坡度的道路,使得它立体而有魅力。
初走的一段是装点精致的咖啡馆、文艺气息浓郁的小路牌和艺术氛围感的墙。但继续走下去,你就会来到真正有魅力的地方——没有处理过,原汁原味的老街道。
▲ 傅立鱼故居
文化街65号是傅立鱼的故居。这是一栋标准的欧式别墅,当年被他称为“读秋楼”,胡适、黄炎培、吴宓等众多社会名流均到访过。
傅立鱼生于1882年,是最早在辽宁报刊上登载介绍马列主义文章的人,也是东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他曾留学日本,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在天津创办《新春秋报》,因发表反袁言论遭到缉捕,于1913年逃亡至大连。在大连,他担任《泰东日报》编辑人,客观、积极地报道国人遇到的不平事,使该报纸成为辽宁地区宣传马列主义的主要阵地。他还创办了东北地区第一个青年爱国进步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为大连人提供了许多文化交流机会。1928年,傅立鱼被日本殖民者逮捕,后被强行驱逐出大连。
所以,这栋故居见证了他最美好的15年大连时光。
斑驳的阶梯已经生了苔藓,龟裂的墙面正说着时光荏苒。
▲ 在文化街和奋斗巷的路口,晚饭时光,有路食杂店的老板正坐在店门前喝着啤酒。
奋斗巷的黄色房子好好看~
在奋斗巷和保卫巷的交叉路口,有一家名为芦山的副食店,一副八十年代的风格,实在是惹人喜欢。
站在街边,看到这样的小巷老店,总让人想起童年的那些时光。在夏天的小店里,总要精打细算,是买棒棒冰还是跳跳糖呢。
从保卫巷离开光风街附近的老街道后,转入了解放路。
瞬间,车水马龙的现代化生活又回到了眼前。忍不住怀疑刚才的一切是梦。一回头,已看不到那些老房子了。它们悄悄隐在那片属于自己的时代里。
夜晚,一个人在解放路附近瞎逛。找到一家美食,吃完后继而又漫无目的地逛。时而走进拥挤的集市,时而又走在灯红酒绿的街道边,和匆匆的行人擦肩。
当我回到酒店时,已是深夜。躺在床上回忆起光风街的老巷子,突然就想起了故乡重庆——自己从小生活的那片老居民区。夏天,参天的黄角树,老树下摇着扇子的叔叔阿姨,斜坡上粉笔画好起跑线,小伙伴们玩着“五步猫”,蝉声里冒着汗的冰可乐……这晚突然思绪万千:原来自己离故乡已经这么远了啊!
是距离,也是时间。
我们家那片老居区如今已经快搬空了,过不了多久就要拆迁了。虽然早就搬到其它地方住,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每梦到故乡,还是那片老房子。
今夜东港的晚风依然温柔,把咸咸的海味吹到耳畔。伴我和回忆入眠。
---
“快要拆迁的那一条熟悉的老街,
如果仍记得我们一起穿梭的身影。
那一个天高任鸟儿飞的夏天,
也许就可以让遗憾与你我擦肩 。”
——《风犬少年的天空》
2022年8月25日
大连.东港
08/26.晴转雨,再转晴
当我站在东港的海畔,看着壮丽的日出时,脑子还在发蒙。怎么就日出了?
本来是没打算开日出的。但,我忘了拉窗帘……然后,就不知道为什么也突然醒得很早……
再加上旅店就在东港边,上下个楼去海边似乎也很方便,于是……
哎,那就走吧走吧!睡眼惺忪顶着个熊猫大眼睛走吧!
看日出!
不得不感叹,大连人起得可真早啊!啊欠!怎么还有点冷呢,这这这,不是夏天吗?
刚来到海边时,太阳还没正式上班。此刻的大海有点像第一天看到的黄昏景象。分不出日出日落。只觉得美好,很美好。
太阳终于渐渐从海面升起,大海快速变成橘子色。
很喜欢这样的波光,柔和安静。站在海边就这样静静看着大海慢慢地被晒暖了。
嘿,哥们!钓鱼不?
清晨在海边看着垂钓的人们,总感觉自己似乎也成了当地人。有一种巧妙的惬意。天渐渐亮起,我也不急不慢,就在旁边看着。收杆了!收杆了!
随着太阳升起,整个东港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光影灿灿,远处的船影和更远处若影若现的工厂让这个清晨变得迷人。我新的一天大连之旅就要正式开始了!
兴奋!那么,就先拍一张东港对岸的全景吧:
在看尽橙色的日出后,一回头,海畔一座水城已然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中,焕发着动人的光来——我的威尼斯水城之旅拉开帷幕~
在日出的东港海畔,便是位于港东二街与港浦路交叉口的大连威尼斯水城。这是一个以威尼斯城为蓝本,贯穿200多座欧式城堡的水上的新兴景点。
第一晚看过夜景的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我得白天来一趟!
水城的运河全长4公里,“贡多拉船”游走于狭狭水道,在水和桥的掩映中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欧洲城堡建筑就这样一次展开,充满了异国情调。
水城有好几个博物馆可以参观。
与夜色不同,白天的水城沐浴在阳光下,细节一下就多了许多。游走在水城安静的清晨,似乎真的来到了异国,海畔依稀还能听到不远处的浪声。
▲ 圣马可广场
在水城闲游,时而过桥,时而踏岸,时而穿梭于各种小店。很快乐~
hello,酷狗~
很喜欢这里的小小细节。比如在一家店门口充满笑脸的“酷狗”
再比如这只蓝象,和它身后的一片绿意。蓝象的牙长得好好啊,我愿称之为蓝牙……
闲逛,漫走,总是能看到更多有趣的细节。跟随着指示牌,或干脆就不理它。把自己置身在清晨的水城里。直到走出水城。
在水城不远处,穿过音乐喷泉,我回到了老码头。
还未到港,就已经看到那座红红的百年灯塔矗立在海畔,一副看尽沧桑的感觉的孤独感。
▲ 老码头旁的房子,一侧的画
▲ 老码头的博物馆
▲ 白天的老码头风光
当然,最亮眼的还得是这座百年灯塔。灯塔建于1912年,是大连港第一座灯塔。日本占领期间满铁株式会社兴建,由花岗岩石建成,为夜间船舶进出港引航。
如今,老码头已不再承担昔日的作用,灯塔自然也早不再运作。
只是它还站在海畔,听着浪声,像这百年时光的每一天一样,看潮起潮落。
在大连这座海滨之城一隅,有一片充满艺术气息和浓郁历史文化交融的街区。每当阳光轻柔地洒落而下,那些古老的建筑就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说着故事。接着,一砖,一屋,就全有了记忆的温度。这里便是大连的南山历史文化街。
当我离开东港,打着车前往南山风情街,还未到就已感受到了这片街区的历史感。八月的夏末,依然有些炎热的正午,我在枫林街路口下了车,走进了苍苍历史里。
我走的第一条街便是枫林街。可能正是正午时分,街道几乎没人,很宽阔干净,建筑大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两侧是高大的银杏树,为街道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景致。
枫林街曾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高档住区,建于 1905 年,初名枫町,东到望海街,西至红叶广场,全长 仅1 公里,门牌号也不过百号,但每栋老房子却都藏着无数故事。
建于 1925 年的枫林街 30 号,曾作为德国驻大连领事馆使用,二战后是大连工学院高知楼,1998 年全面改造时是沈阳军区大连房管处,现在是大连文博艺术馆。
走到广场附近,360度转一圈,每条街都好想走~
漫步在高阳街、七七街或望海街,每一条街道都像充满了细节和趣味。夏末微风拂过,树叶沙沙,街角的咖啡店,与历史的韵味交织融合。
▲ 今天的天气很好,天很蓝~
▲ 绿意铺满墙面
▲ 闲逛七七街,走在老房子中间~
▲ 一叶知秋,夏末就要过去
闲步南山街区,真的是逛不够。直到……直到我的肚子提醒我,早就过了午饭点儿了!于是就随意走进了一家韩餐小店。哎哟,意外的还不错~
烈日最盛的时候,躲在空调的小店里。请回答1988等各式韩剧海报贴满墙,坐在角落的小桌上,点了份炸鸡和部队锅拉面,慢慢“避暑”~
大连的海滨千千万,星海湾却是最不容错过的。这里是大连最热闹的海湾之一,有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湾大桥在这里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与蔚蓝的海融为一体。
离开南山风情街区的我,终于来到了大连著名的星海湾。星海湾是大连的一张名片,漫步在海湾畔,远处,星海湾大桥雄伟而又灵动,身后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
广场上人很多,我和雕像一起坐在地上看着他们~
星海湾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大群海鸥,让海畔变得生机盎然。
嗨,你好,大连第一深情咖啡。我是宇宙第一深情游客……
不得不说,星海湾大桥真的好壮观啊!
天色似乎有些阴暗,我预感到了一场即将来临的大雨。好家伙,海边下大雨可太有意思了!我要好好欣赏。当然,可不能站在沙滩欣赏,我得……我得……哎哎哎!我还没准备好呢!别下啊!!喂,怎么越来越大了……快跑!
躲在海滩旁一家咖啡馆。在窗边看着哗哗大雨,把窗户都淋得水汪汪的。一杯冷饮猛吸一口,爽啊!就这样等雨停也不错啊~
雨停了。天色渐渐好了起来,我也走出了咖啡馆,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知道,期待已经的项目要到了——我要去大连最高的山上看日落!
从星海湾步行前往莲花山的一路,沿着海湾,欣赏着星海湾大桥美景。我真的好喜欢这个雨后的黄昏,天没有完全放晴,昏黄的色调像是开了大自然独特的滤镜。
我不急不慢的闲步海湾旁,看着风景,吹着海风。
哎哎哎,等等。不急不慢?!!!不行不行!一会要日落了!冲啊!!!
终于冲到了莲花山脚下。好了!我要爬山了!
盘了一小会盘山公路,此刻天逐渐越来越晴朗,阳光出来了,黄昏的星海湾很美好~
所以说计划是很重要的,别学我。作为山城重庆来的小伙纸,我是真的没把只有259米高的莲花山放在眼里。但我忘了,我是要去赶着看日落的。没打车就是这样,一路狂奔,一路向上,追日落,追日落!!!好累啊!
但,盘山的一路风景真的好好。时不时又忍不住停下来拍拍拍。
随着盘山越来越高,风景也越来越好了。太期待山顶的风光了!
当我爬到一定的高度时,盘山路已经成了一个360度的大观景台。山下的游乐场,远处的大海,真的好美啊!
更高了,更高了。游乐场快看不清了,大海越来越壮阔了!
朝向星海湾的一面,大连市区的风景也是美啊!
终于,我抵达了山顶。259.6米,大连市区第一峰,比我想象中要高。谢天谢地,气喘吁吁的我赶上了日落前抵达~哇!风景好棒!!
绕着山顶一圈,看着不同方向的风景,只觉得这个黄昏太美好了!
山顶的观景台
夕阳终于到来了,黄昏的余晖中,星海湾变得好迷人~今夜雨后的晚风有些微微凉意,吹得人思绪躁动起来。
夕阳西下,在大连第一峰上看着这座走了三天的城市,即将华灯初上。
观景台下有卖咖啡和明信片的地方。点了杯咖啡,坐在咖啡店前的座椅上,给远方的朋友和自己写了明信片。
太阳渐渐落下,城市亮起了灯光。大连进入了夜模式。
▲ 星海湾大桥也亮起了灯
▲ 靠向市区的一侧,早已万家灯火。天上的夕阳还未完全褪去。
站在高处,人总容易思绪万千。坐在咖啡店前的座椅上,俯瞰着星海湾一侧的傍晚。此刻,山顶有微微的晚风,已然听不见远处的喧嚣了。记忆似乎变得更容易深刻,五感也更加灵动。
三十二岁,北漂四年,互联网打工六年。
疫情后,有好长一段日子变得很模糊。每天像旋转木马,一圈又一圈,就到了今天。很久没有停下来了。北京的旋转木马转得快,快到不敢相信。会议室、项目、上班下班的那条路,总是在重复。
世界似乎也变小了。曾经看到的世界好大,好宽,却不知从哪天起,就小了。当然,我知道它还是那么大,我知道的。就像年少时拼命要去看的海一样。只是夜幕来临,大海看不到远方而已,而你只有小小的灯塔一座,在潮起潮落间坚持着微弱的光。
哎打住!突然又被自己逗笑了。想了想,莲花山日落了,明天东港不就日出了吗!
夜越来越深。星海湾大桥在茫茫的大海中也越来越亮了。
它驱赶走了夜色。
---
“奔跑着追逐着梦燃尽一切的热情,
伤痕累累向成长证明。
嘶吼着无所不能等待世界的回声,
一无所有亦复而重生”
——《无悔的青春》
2022年8月26日
大连.莲花山顶
08/27.晴。
暂别大连城区,我准备去南部的旅顺港看半部近代史。退了旅店,坐上车,一路向南。昨日的莲花山风光还在记忆里,窗外却已然是晴空万里。
大海好宽广,世界真大!
大阳沟、旅顺口、绿油油的旅顺老火车站,我来了!!!
哎,画风不对!第一站居然是监狱。
好嘛好嘛。那就先逛监狱吧!
于是,这座位于向阳街139号的日俄监狱旧址就成了我旅顺的第一站。半部近代史的旅顺,也从这座监狱开始。
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日俄战争后,1905年日军占领旅顺并接管。1907年日本殖民当局又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走进内部,一阵阴凉。和今天外面的晴空万里不同,在这里感受到的只有厚重的历史和令人发寒的阴冷。而且,怎么游客这么少……大半天看不到几个人……
▲ 暗牢。一个小洞能窥看到恐怖绝望的内部,看上去好绝望!
监狱最初只有主楼和 87 间牢房,日军接管后将牢房扩建到 275 间,有普通牢房、暗牢 4 间、病牢 18 间。名称也历经了很多次变更,1920 年称 “关东厅监狱”,1926 年改为 “关东厅刑务所”,1939 年定名为 “旅顺刑务所”。
在监狱二楼行刑室,布满吊杠、虎凳等刑具,行刑时受刑者被剥光衣服俯卧在 “火” 字型虎凳上,用灌满铅条的竹条抽打(“笞刑”),且这种刑罚只用于毒打中国人,日本犯人不用受此刑。
牢房建筑呈 “大” 字形放射状,每层牢房并列两排,走廊地面中间安装铁箅子,用于看守监视、透光和空气流通。
▲ 牢房门口
▲ 医务系
在医务系的内部,看到了陈列的一些讲解,让人非常感慨。
当年在押犯被非人对待的内容实在是可怕。而更可怕的是在参观走到最后的那间绞刑室。游客的参观路线走到这可以继续走出监狱旧址,但当年好多人就是在这里走到了人生终点。
据原刑务所长田子仁郎供诉,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他还亲自指挥看守在绞刑室里秘密绞杀了抗日志士刘逢川、何汉清等人,且日寇烧毁了大批监狱档案,以掩盖其罪行,致使日寇统治监狱 40 年间究竟杀害了多少仁人志士成了千古之谜。
日俄监狱旧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它见证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也警示着后人勿忘国耻。
离开日俄监狱的那一刻,突然觉得外面的世界空气好新鲜。
走上主马路,等车期间,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真是鲜活、自由。
坐上车去了之前预定好的旅店。然后我准备从旅店步行到看起来并不太远的旅顺口风景区。然而,绕了半天,都被各种家属区的门挡住。真是好难才走到旅顺口。
不过,抵达旅顺口的那一刻,就觉得真的好值!在这里可以近距离看到旅顺口的全貌。
旅顺口地处黄渤海分界线,与山东半岛、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 169.7 千米。
看到大海,自由和宽广的氛围让刚才厚重的心情变得晴朗不少。今天晴空万里,旅顺口更是风景怡人,让人喜欢。
旅顺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先后属于燕国、高句丽、唐朝、辽金、元朝、明朝、清朝等政权。在近代,曾被沙俄、日本等列强占领,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1945 年,旅顺解放,1955 年,苏联将旅顺归还给中国。
这座历经沧桑的军港,多年来因重要的地势,见证了王朝更迭,在近百年更是见证了中国半部近代史。如今的岁月静好,实在来之不易。
1898 年,沙俄“租借”旅大市,着手扩建军港,铺设铁路,原拟在太阳沟设火车站,后因军事运输需要选定现井岗街 8 号——旅顺火车站从此诞生。
离开旅顺口景区,我开始沿着海边行走,向太阳沟方向进发。穿行一段时间后便来到了百年沧桑的旅顺火车站(现在仍保留售票业务)。车站为原中俄联合修建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南线终点,隶属沈阳铁路局大连车务段管辖,曾是二等站。
▲ 车站外观
车站看上去很有俄罗斯特色,站房为砖木结构,建筑顶部为绿色穹顶塔楼,塔楼上方是鱼鳞铁瓦面,美感十足~很喜欢。
▲ 走进内部
▲ 每次看到铁路,就总觉得很想沿着它走向远方
▲ 车站内部等候区
离开火车站继续向太阳沟方向进发。路过一个颇有感觉的老房子。船员培训几个字很贴合当地特色。
路过军港之夜主题公园不久后,在一片树林处看到一个高耸的建筑,太阳沟也终于到了。
用露天博物馆来形容太阳沟真的一点也不为过!在旅顺百年的近代史中,大部分都可以从太阳沟看到。大和旅馆、俄清银行旧址、旅顺实验学校、旅顺工科大学旧……步入太阳沟,就像步入了历史中。
首先出现的是旅顺胜利塔。这座塔是为纪念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十周年而建,于 1955 年 9 月 3 日落成。标志着旅顺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也见证了从沙俄到日本,再到苏联,整整半个世纪的旅顺沧桑荣辱和悲欢离合。
太阳沟是很大的。在正式开始下午的闲逛之前,我的肚子告诉我得先填饱它。于是乎,就找到了太阳沟的一家饺子店,先吃起来~
这家小店在太阳沟靠近一条马路的地方,吹吹空调,一大口冷饮喝下,再吃上两个饺子,爽~
吃饱整装待发!第一站——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这座建筑本身就颇有年代感,后来了解到它建于 1915 年,原名是“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后历经多次更名与变迁。
博物馆无门票,直接预约进入。馆内藏品很丰富,可以逛很久。
走出博物馆,迎面而来的便是挺拔的中苏友谊塔。它与胜利塔一样,同建于1955 年 ,花岗岩砌筑,顶端镶嵌中苏友谊徽。看上去非常壮观。
▲ 中苏友谊塔
▲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友谊塔的另一侧,是位当年的侵华日军关东军旧址。如今这座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这栋建筑最早是关东都督府陆军部,1919 年改为关东军司令部,至 1931 年 9 月 18 日先后有九任关东军司令官在此办公。据说当年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 事变就是在这个司令部策划的。
离开博物馆广场附近,向太阳沟更深入随意散步,老旧的居民楼或是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随处可见,它们就这样深藏在绿意盎然、安静的街道中。
▲ 民居
今天天气很好,闲步太阳沟的一路,总是有很多小惊喜~
已经栽种多年的老树犹如岁月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这些历史建筑之间。四季更替,为这片土地增添着生机和诗意。
细看老建筑的细节,蓝色窗户,花纹雕刻,斑驳的墙面。
在光荣街和东明街路口,偶遇一座小洋房。
洋房内部看上去已经很破败,如今是一栋居民楼。
走在太阳沟,一个不经意就会经过一栋老建筑。这些老建筑有的挂了牌,让你似乎能了解到它一段往事,有的则就这样擦肩而过,你也并不能知晓它的故事。中国的近代史,有过一段屈辱的往事。这里先后见证了沙俄、日本殖民时期的往事。
岁月沧桑,像不远处的大海潮起潮落。直到1955 年,新中国和苏联在旅顺举行防务和装备交接仪式,旅顺和大连地区才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
这可能是这趟旅途见到最美的风景了。
当我傍晚时分开始登上白玉山的时候,还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美景。白玉山位于旅顺城区中央,在这里可以俯瞰到整个港口和市区的风貌。
登上白玉山的一定瞬间,看到的是山巅的白玉山塔。
这座塔一开始是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为炫耀武功,表纪死亡将士而修建的 “表忠塔”。如今它已成为白玉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
绕过白玉山塔走到靠近海边的方向,画面突然变得豁然开朗。蔚蓝色的大海,旅顺口全貌的风光就这样展现在眼前!真的好美!
站在白玉山上眺望,近处是山腰的盘山道、植被和两座灯塔、几间红瓦的房子。远处是港湾看不到尽头的蔚蓝大海。
今天天气真的太棒了~明朗鲜艳。被白玉山颠的风光深深震撼。
临近黄昏,气温变得柔和。丝丝微风袭来吹得很舒服。
站在山巅眺望,能把这个港口都看全。
另一侧是太阳沟方向,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的中苏胜利塔。
旅顺城区方向,依山而建的房子
坐在阶梯上,吹着风喝着饮料,我在山颠待了一个多小时。就这样看着眼前的风光。什么都不去想,只觉得这一刻真的很棒。
八月下的白玉山上,微风,蔚蓝。
可以看得好远,好远。
趁着天没完全黑下来,我走白玉山,准备对旅顺来个随机、不查攻略、不看路线的随机探索。探索的方法很简,共享单车!
从另一个路口下到白玉山脚下,此刻我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处哪里。扫上共享单车,凭着感觉,迎着凉爽的夏日微风,一个人的旅顺城市探索开始了~
路过商场、路过热闹的大街、路过小巷子、路过安静的书店和城市角落。
▲ 黄河北路一巷33号,1902年沙俄修建的步兵营营部。日本殖民后,成为当局的高等法院。
▲ 路过一条步行街,尽头是白玉山
夜色已然要降临了。中午的饺子还能撑一会,不饿的我准备凭着感觉去找大海。于是,我开启了一段非常艰辛的“寻海之旅”。
我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从一条小路登上了一个山腰子,从而确认了大海方向。
然后又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哎哎哎,怎么下山来着,我迷路了……
绕啊绕,又绕到了一片无人的工厂,接着是巨大的上坡和下坡,不过潮湿的味道还是来了。
就在即将天黑的前一刻,我来到一片海滩。只是至今,我不知道它的坐标。
海滩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夜幕降临,大海很宁静。
吹着海风,坐在礁石旁。静静等着天完全黑下去。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就这样挂在远处的天边,然后慢慢地消逝。
幸运的是,我的共享单车没被人骑走!于是我又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时而一个大坡(真的很陡),时而又一个大坡啊,我终于回到了市区热闹的地方……
城市的灯火已亮,我得肚子已饿。
凭着感觉,我回到了那条步行街。此刻已经是快9点,有点店已经打烊了。我觉得找一家烧烤店,撸个串~
撸完串,继续漫步在旅顺凉爽的夏夜里,直到灯火逐渐熄灭。回到旅店躺在床上,微微的海浪声似乎还能听到。这是丰富的一天,旅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也许我还会回来的。
这趟大连之行也即将到最后一天了。明天,是时候好好向这座滨海之城告别了~
不知道明天告别时,天气如何呢?
还有,昨晚在莲花山上的情绪,今天在白玉山上就已不复再来了。
我想,很多事并不需要多思。最重要的是,行动着走下去吧。
---
“总有些遗憾要学会放下,
前路不需太重的行囊,
和过去和解吧。”
——《下一站茶山刘》
2022年8月27日
旅顺.白新街
08/28.晴。
不知道告别时,天气如何呢。大连说:晴晴晴!
从旅顺回到大连的一路,天气就一直很好。其实来大连这几天,除了第三天下了一阵雨,一直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大连,谢谢你留给我的总是那样明媚的样子。
那么,今天,就把剩下还没去看的你好好看看啦!
回到大连市区的第一站,是“黑礁石公园”。这是第三天行程“星海湾”旁还未抵达抵的区域。这些海边的黑石礁是形成于约 10 亿年前,涨潮时若隐若现,退潮时兀立于滩头,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地质景点。
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公园附近的风光。从这个角度,又看到了熟悉的星海湾大桥。
垂钓的当地人
跨过星海湾,可以看到对岸的那座熟悉的城堡,后背后的莲花山。
今天晴朗的星海湾风光很棒~
在黑礁石公园旁,位于黑石礁西村街 40 号的是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从黑礁石海边栈道一路向星海广场方向前行,不久后便抵达了自然博物馆。
大连自然博物馆建馆史可追溯至 1907 年,其前身曾被命名为 “东北地质博物馆”。老馆舍为 1898 年沙皇俄国侵占大连时所建的市政厅,建筑为地上两层,地下 1 层。而现在的新馆舍为三面环海,礁石环绕,为现代欧式建筑。
tips:周二至周日 9:00-16:30(16:0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馆内
馆藏有很多标本,主要是海洋生物、大连第四纪古生物化石、辽西化石、东北野生动植物等。
离开博物馆后继续走在海边栈道,逐渐靠近星海公园~
一路风光。
星海公园此刻已经有了很多当地人在露营,非常热闹。海里有人在游泳,让我真的很羡慕从小就在海边城市长大的人啊。
▲站在星海湾另一侧眺望自然博物馆和黑礁石方向
▲一个小朋友在礁石上
▲潮汐表
继续向星海湾海水浴场方向前行,便是海边的圣亚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门口有很多有意思的雕像。由于时间原因,就没进去了。适合亲子游。
逛得好累。在星海广场附近的必胜客吃个午饭先~
最后的大连时光是在大连博物馆度过的。在真切的游走大连五天后,最后来到了大连博物馆,看看大连的过去,和最值得纪念的东西。
博物馆就在星海广场附近,是一座收藏、展示、研究大连地区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
1840-1949,近代大连的故事由此展开。
大连的近代史大致上可以分为清政府时期、沙俄抢占时期(1898-1905),日本侵占时期(1905-1945),苏联代管时期。直到1955年,回归新中国。
在大连博物馆,看着历史一页一页在眼前翻过,同时也想起了这几天看到的那一栋栋建筑。从达里尼市政厅,到俄罗斯风情街上沙俄时期的建筑;从老码头的百年灯塔,到旅顺港的监狱和太阳沟的日军关东司令部旧址。
接着是胜利塔、友谊塔。大连和旅顺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从博物馆走出来,去火车站的一路很快,不久后就坐上了动车,离开大连。
大连五天,见证了这座滨海之城的另一面,那是苍苍的往事,中山广场的时光表盘,南山风情街午后的栋栋老建筑,风光街那片说这时光的居民楼……也许,从第一天踏上那辆百年的有轨电车时,这充满故事的旅途就已然注定。
而大连的另一面,是星海湾蔚蓝的晶莹,莲花山的醉人夜色,海之韵的午后海滩和渔人码头上渔民收网时那个金灿灿的黄昏……
日出的东港,
花园街居民楼的蓝窗,
藏在老房子里的美术馆和花园街邂逅的那只花猫,
高尔基路夏末岁月静好的绿荫……
还有,还有。
还有这五天里,在大连和旅顺有过心事又释然的我。
准备继续热烈地去看世界,
摘下第三十二颗星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