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Ages of Splendor : A History of Spain in the Museo del Prado
展厅:1A、3A、3B、3C
展期:2024.04.23 -- 2024.09.01
2024年4月23日,浦东美术馆携手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隆重呈现 “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此次展览是普拉多博物馆于中国举办的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为浦东美术馆量身打造的特别项目,群星璀璨,名作云集,全球独此一站。
“光辉时代” 汇集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70幅油画真迹,其中16件作品首次离开西班牙,9件首次离开普拉多博物馆,超半数作品首次亮相亚洲。这些作品不仅是世界闻名的伟大杰作,更是西班牙历史上科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达到巅峰的生动见证,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本次展览由一个特别策划的聚焦单元和十个主题单元构成。
聚焦单元呈现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最具历史价值的特色作品之一:普拉多的《蒙娜丽莎》。
研究发现,该画作与卢浮宫原版的《蒙娜丽莎》绘制于同一时期,且由达·芬奇工作室的成员在他本人的指导下绘制而成。值得强调的是,本次展览为这幅作品史上第二次离开普拉多博物馆。
十大主题单元,全面展示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光辉时代”。展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从查理五世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涵盖十大主题单元,囊括宫廷庆典、王朝政权、神话故事、精神信仰和民众生活等诸多方面,深入解析了西班牙近五百年的历史、社会和政治演变。通过埃尔·格列柯、提香、苏巴朗、委拉斯开兹、鲁本斯、戈雅、福图尼、索罗拉等杰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普拉多博物馆丰富多样的馆藏。此次展览尤其关注了神话画、俳优画、静物画等特定流派的发展历程,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呈现。
十大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 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
第二单元 『 奇特的人物:俳优 』
第三单元 『 西班牙宫廷庆典 』
第四单元 『 日常生活中的神圣图像 』
第五单元 『 波旁王朝与新政权 』
第六单元 『 神话秘室 』
第七单元 『 思想与精神 』
第八单元 『 日常物品之美:静物 』
第九单元 『 戈雅与现代性的开端 』
第十单元 『 发现新的观看之道 』
艺术家 • 绘画作品
【 第一单元: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
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 1.《税吏与他的妻子,又名兑币商和妻子》
雅各布·乔登斯 2.《画家一家》
埃尔·格列柯 3.《年轻绅士肖像》
埃尔·格列柯的追随者 4.《胡利安·罗梅罗和他的守护神》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5.《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手握费利佩二世肖像》
迭戈·委拉斯开兹 6.《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
彼得·保罗·鲁本斯 7.《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
【 第二单元:奇特的人物:俳优 】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传) 8.《巨型头像》
迭戈·委拉斯开兹 9.《俳优卡拉巴西亚斯》
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追随者 10.《侏儒和狗》
胡安·桑切斯·科坦 11.《佩尼亚兰达长胡子的女人》
【 第三单元:西班牙宫廷庆典 】
小彼得·勃鲁盖尔 12.《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
丹尼斯·范·阿尔斯洛特 13.《森林圣母节》
迭戈·委拉斯开兹工作室 14.《阿兰胡埃斯岛园的特里同喷泉》
弗朗切斯科·巴塔格里奥利 15.《费尔南多六世和芭芭拉·德·布拉干萨在阿兰胡埃斯花园》
安东尼奥·卡尼塞洛·曼斯奥 16.《阿兰胡埃斯的孟格菲气球升空》
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德·古斯曼 17.《哈巴涅拉舞》
【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神圣图像 】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 18.《葡萄牙或阿拉贡的圣伊莎贝尔》 19.《圣佩德罗·诺拉斯科的异象》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 20.《圣母子》
【 第五单元:波旁王朝与新政权 】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21.《红衣主教路易斯·玛丽亚·德·波旁﹣瓦拉布里加》
让·朗克 22.《费利佩五世一家》
何塞·德尔·卡斯蒂略和安东·拉斐尔·门斯 23.《萨克森的玛丽亚·阿玛莉亚》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24.《卡洛斯四世》
【 第六单元:神话秘室 】
提香 25.《沉醉在爱与音乐中的维纳斯》
彼得·保罗·鲁本斯及其工作室 26.《墨丘利》 27.《福尔图娜》 28.《劫夺希波达墨娅》 29.《狩猎女神戴安娜》
【 第七单元:思想与精神 】
保罗·委罗内塞 30.《以撒的献祭》
埃尔·格列柯 31.《抱十字架的基督》
埃尔·格列柯及其工作室 32.《传道者圣约翰》
胡赛佩·德·里贝拉 33.《圣塞巴斯蒂安》
弗朗西斯科·克朗特斯 34.《以西结的异象:肉身复活》
博斯的追随者 35.《圣安东尼修士的诱惑》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 36.《阿兰胡埃斯的圣灵感孕》 37.《基督和圣母之间的圣奥古斯丁》
赫罗尼莫·哈辛托·埃斯皮诺萨 38.《圣彼得的殉道》
胡安·德·华内斯 39.《撒冷王麦基洗德》 40.《大祭司亚伦》
【 第八单元:日常物品之美:静物 】
马里亚诺·福图尼﹣马萨尔 41.《蜀葵》
彼得·保罗·鲁本斯及其工作室、老扬.勃鲁盖尔、弗兰斯.斯奈德斯 42.《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
保罗·德·沃斯 43.《储藏室里打架的猫》
胡安·费尔南德斯,又称“农人”(传) 44.《四串挂着的葡萄》
胡安·德·阿雷利亚诺 45.《花环与景观》
米格尔·帕拉·阿布里尔 46.《花篮和巴伦西亚王室宫殿景观》
老扬·勃鲁盖尔 47.《花碗》
克拉拉·佩特斯 48.《静物:桌上放着桌布、盐罐、金杯、糕点、水壶、瓷盘上的橄榄和烤禽》
胡安·范·德·哈曼-莱昂 49.《甜品和玻璃容器静物》
【 第九单元:戈雅与现代性的开端 】
欧亨尼奥·卢卡斯·委拉斯开兹 50.《玛哈》 51.《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52.《画家弗朗西斯科·巴耶乌》 53.《庆典当天的圣伊西德罗小教堂》 54.《托比亚斯和天使》 55.《摘水果的男孩》 56.《斗牛爱好者》 57.《阳伞》
【 第十单元:发现新的观看之道 】
曼努埃尔·卡斯特利亚诺 58.《斗牛前的斗牛场马厩院》
费德里科·德·马德拉索﹣昆茨 59.《萨宾娜·瑟芬姆·斯波尔丁》
比森特·帕玛洛里﹣冈萨雷斯 60.《工作室内》
雷蒙多·德·马德拉索﹣加雷特 61.《吉卜赛女郎伐》
华金·索罗拉﹣巴斯蒂达 62.《画家奥雷利亚诺·德·贝鲁埃特》
费德里科·德·马德拉索﹣昆茨 63.《蒙特洛侯爵夫人玛丽亚·多洛莉丝·阿尔玛》
伊格纳西奥·皮纳佐·卡马伦奇 64.《农牧神》
马里亚诺·福图尼﹣马萨尔 65.《波尔蒂奇海滩上的男孩》
马丁·里科﹣奥尔特加 66.《比达索阿河河口》
奥雷利亚诺·德·贝鲁埃特﹣莫雷特 67.《昆卡市花园景观》
罗莎·博纳尔 68.《狮子》
华金·索罗拉﹣巴斯蒂达 69.《女演员玛丽亚·格雷罗扮演的“傻姑娘”》
“光辉时代” 主题单元汇集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69幅油画,再加上聚焦单元的《蒙娜丽莎》,此次展览共展出了70油画。我用3篇游记来详述“光辉时代” 主题单元:
第 ① 篇 -- 序篇、 第一单元: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第二单元:奇特的人物:俳优
第 ② 篇 -- 第三单元:西班牙宫廷庆典、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神圣图像、第五单元:波旁王朝与新政权、第六单元:神话秘室
第 ③ 篇 -- 第七单元:思想与精神、第八单元:日常物品之美:静物、第九单元:戈雅与现代性的开端、第十单元:发现新的观看之道
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Ages of Splendor:A History of Spain in the Museo del Prado
【1368】 朱元璋建立明朝
【1402】 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海军强国。
【1406】 紫禁城破土动工
【1469】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和阿拉贡的费尔南多联姻,史称天主教双王。 Marriage of Isabel of Castile and Fernando of Aragon , the Catholic Monarchs .
【1489】 约1489年,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出生于尼德兰雷默斯瓦尔。 Circa 1489. Marinus van Reymerswaele is born in Reimerswaal ( Netherlands ).
【1492】 伊比利亚半岛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穆斯林统治时期终结。同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美洲。 The reconquest of the lberian Peninsula concludes , marking the end of Muslim rule in Spain .
Christopher Columbus made landfall in the Americas .
佚名,《天主教双王的圣母》,1491年﹣1493年
Anonymous , The Virgin of the Catholic Monarchs ,1491-1493
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书房中的圣杰罗姆》,1541年
Marinus van Reymerswale ,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1541
迪奥斯科罗·特奥菲洛·普埃布拉﹣托林,《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登陆美洲》 ,1862年
Dióscoro Teófilo Puebla y Tolín , The First Landing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in America ,1862
【1503】 列奥纳多·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Leonardo begins to work on the Mona Lisa ( Musée du Louvre ).
【1513】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来到中国,自此,中国开启了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贸易往来。 Beginning of trade with Portugal , Sp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anks to the arrival of Rafael Perestrello .
【1516】 博斯(本名耶罗尼米斯·范阿肯)去世,他众多的追随者传承了其绘画风格。 Jheronimus van Aken , El Bosco , passes away , but his style remains alive among his many followers .
卡洛斯一世即位(执政至1556年)。 The reign of Carlos I begins ( until 1556 ).
【1519】 卡洛斯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世称查理五世。 Carlos I is elected as Holy Roman Emperor and takes on the Imperial title of Charles V.
同年,费尔南多麦哲伦开始首次环球航行。 Ferdinand Magellan begins the first complete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Earth.
【1520】拉斐尔·桑西在罗马去世。 Raphael Sanzio dies in Rome.
博斯,《人间乐园》三联画,1490年﹣1500年
El Bosco , 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Triptych ,1490-1500
提香,《米尔贝格战役中的查理五世》,1548年
Titian , Emperor Charles Vat M ü hlberg ,1548
佚名,《费尔南多·麦哲伦》(复制品)
Anonymous , Fernando de Magallanes ( copy )
拉斐尔,《红衣主教》,1510年﹣1511年
Rafael , The Cardinal ,1510-1511
【1521】 西班牙征服菲律宾群岛。 Spain conquers the Philippine Islands .
【1530】 提香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为查理五世绘制了首幅肖像画。 Titian paints the first portrait of Charles V in Bologna (Italy).
【1556】费利佩二世即位(直至1598年)。 The reign of Felipe Il begins ( until 1598 ).
【1572】 1572-1620年,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
【1575】 西班牙人马丁·德·拉达抵达中国。 The Spaniard Martín de Rada arrives in China .
提香,《查理五世和狗》,1533年
Titian , Emperor Charles V with a Dog ,1533
彼得·保罗·鲁本斯,《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约1630-1640年
Peter Paul Rubens , Felipe Il on Horseback , c .1630-1640 (此画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1577】 埃尔·格列柯定居托莱多,并为西洛斯的圣多明戈修道院作画。 El Greco settles in Toledo and paints for the Monastery of Saint Dominic the Old.
【1580】 西班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 The Spanish Empire becomes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global empire in history .
【1592】 1592年前后,《西游记》刊印。
【1600】 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原名迭戈·德·潘托哈)抵达北京。 Spanish missionary Diego de Pantoja arrives in Beijing .
埃尔·格列柯,《三位一体》(圣多明戈修道院),1577年﹣1579年
El Greco , The Holy Trinity ( from the monastery of Saint Dominic the Old ),1577-1579
【1603】 彼得·保罗·鲁本斯完成了来自卡斯蒂利亚贵族的首幅重要委托 -- 莱尔马公爵肖像。 Peter Paul Rubens completes his first significant commission for a Castilian nobleman : the portrait of the Duke of Lerma .
【1605】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撰写的《堂吉诃德》第一部问世。 The first part of Don Quixote by Miguel de Cervantes is published .
【1607】 女性画家克拉拉·佩特斯目前已知最早的作品问世。 The earliest known painting by the female painter Clara Peeters is created .
【1610】 卡拉瓦乔在意大利埃尔科莱港去世。 Caravaggio dies in Porto Ercole ( Italy ).
【1616】 胡塞佩·德·里贝拉从罗马迁居那不勒斯,在那里创作直至离世。 José de Ribera moves from Rome to Naples , focusing on his painting career there until his death .
彼得·保罗·鲁本斯,《莱尔马公爵骑马像》,1603年
Peter Paul Rubens , Equestrian Portrait of the Duke of Lerma ,1603
【1622】 委拉斯开兹首次前往马德里,之后便成为费利佩四世的宫廷画师。 Velázquez travels to Madrid for the first time , and subsequently becomes the court painter to King Felipe IV .
【1621-1665】 费利佩四世在位。费利佩四世的藏品是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Reign of Felipe IV . His collections are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Museo del Prado .
【1644】 多尔衮率清军入京,顺治皇帝登基称帝。
【1648】 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 Spain recognize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Dutch Republic
【1661】 1661-1722,康熙皇帝在位。
【1682】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在塞维利亚去世,此前他已是城中首屈一指的画家。 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dies in Seville , where he had established himself as the city's leading painter .
迭戈·委拉斯开兹,《费利佩四世》,1623年;1628年
Diego Velázquez , Philip IV ,1623;1628
迭戈·委拉斯开兹,《宫娥》,1656年
Diego Velázquez , Las Meninas ,1656
迭戈·委拉斯开兹,《布雷达(荷兰城市)投降》,约1635年
Diego Velázquez , The Surrender of Breda ( in Holand ), c .1656
【1700】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 1700. Carlos II , the last king of the Spanish Habsburg Dynasty , dies .
【1714】 1700-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波旁王朝的费利佩五世获胜。 1700-1714. War of Succession to the Spanish throne . Felipe V , from the Bourbon Dynasty , wins the war .
【1723】 让·朗克成为费利佩五世的重要宫廷画师。 Jean Ranc becomes a significant Court painter to King Felipe V .
胡安·卡雷尼奥·德·米兰达,《卡洛斯二世》,约1680年
Juan Carreño de Miranda , Charles II , c .1680
里卡多·巴拉卡﹣奥雷哈斯·坎塞科,《阿尔曼萨战役》,1862年
Ricardo Balaca y Orejas Canseco , The Battle of Almansa ,1862
让·朗克,《童年费尔南多六世》,约1723年
Jean Ranc, Fernando VI as a Boy, c.1723
【1735】 1735-1796年,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国富民强。 1747-1792年,乾隆皇帝发动“十全武功”,清朝的疆域扩展达到巅峰。
【1752】 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在马德里成立。 The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San Fernando is founded in Madrid .
【1757】 广东成为中国与欧洲贸易的唯一港口。
【1761】 门斯首次前往马德里,1774年他再次到访西班牙宫廷。 Mengs visits Madrid for the
first time , later returning to the Spanish court in 1774.
【1759-1788】 卡洛斯三世在位。启蒙运动在西班牙兴起。 Reign of Carlos III . With him , the Enlightenment reaches Spain .
【1775】 戈雅抵达马德里,为皇家挂毯厂设计图样。 Goya arrives in Madrid to make designs for the Royal Tapestry Factory .
【1791】 《红楼梦》以集成版形式首次刊梓。
安东·拉斐尔·门斯,《自画像》,1761年﹣1769年
Anton Rafael Mengs, Self portrait, 1761 - 1769
安东·拉斐尔·门斯,《卡洛斯三世》,约1765年
Anton Rafael Mengs , Carlos III , c .1765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陶器摊贩》(埃尔帕多宫挂毯画稿),1778年﹣1779年
Francisco de Goya y Lucientes, The Pottery Vendor. Cartoon designed for palace of El Pardo,1778-1779
【1796】 1796-1820年,嘉庆皇帝在位。
【1808-1814】西班牙为抵抗法国的入侵爆发独立战争。 War of Spanish Independence against France .
【1820】 1820-1850年,道光皇帝在位。
【1833】 1833年,费尔南多七世去世后,为争夺西班牙王位,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 1833. After the death of Fernando VII , the First Carlist War for the succession to the Spanish throne begins .
【1840】 1840-1860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1842】 费德里科·德·马德拉索定居马德里,跻身西班牙最重要的肖像画家之列。 Federico de Madrazo settles in Madrid and becomes the principal portrait painter in Spain .
何塞·卡萨多·德尔·阿利萨尔,《拜伦投降》,1864年
José Casado del Alisal , The Surrender of Bail é n ,1864
马里亚诺·福图尼-马萨尔,《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二世在1837年第一次卡洛斯战争期间检阅马德里的炮台》,1869年
Mariano Fortuny y Marsal, Queen María Cristina and her Daughter, Isabel II, reviewing the Artillery Batteries defending Madrid in 1837,1869
【1833-1868】 伊莎贝尔二世在位。 Reign of Isabel II .
【1844】 西尼巴尔多·德·玛斯成为首位来到中国的西班牙外交官。 Sinibaldo de Mas becomes the first Spanish diplomat to arrive in China .
莱奥波尔多·桑切斯·德尔·比尔索,《伊莎贝尔二世》,约1855年
Leopoldo Sánchez del Bierzo , Isabel Il , c .1855
【1865】 爱德华·马奈参观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Edouard Manet visits the Museo del Prado .
【1868】 陈兰彬成为首位抵达西班牙的中国外交官。
【1874】 马里亚诺·福图尼-马萨尔在罗马去世,年仅36岁。 Mariano Fortuny y Marsal dies in Rome at the young age of 36.
【1875】 阿方索十二世即位后,波旁王朝复辟。 The Restoration begins , following the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of Alfonso XII .
马里亚诺·福图尼-马萨尔,《日式房间里的画家子女》,1874年
Mariano Fortuny y Marsal, The Painter's Children in the Japanese Room, 1874
费德里科·德·马德拉索-昆茨,《阿方索十二世》,1886年
Federico de Madrazo y Kuntz , Alfonso XII ,1886
【1898】 西班牙失去最后一块海外领土。 Spain loses its last overseas possessions .
【1906】 华金·索罗拉在巴黎举办首场大型个展,奠定了他在国际画坛的地位。 Joaquín Sorolla holds his first major solo exhibition in Paris , establishing his international acclaim .
【1911】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端。
何塞•福门内斯•阿兰达,《画家华金·索罗拉》,1901年
“光辉时代”在展陈设计上也融入了许多原创性构思。展览特别设置了一个趣味互动打卡点:三层公共区域中的长展墙上排布着四组特征鲜明的人物群像,它们分别取自展览中的四幅画作。这些西班牙历史中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以真人比例呈现,盛情邀请观众们上前与其合照。
取自:安东尼奥·卡尼塞洛·曼斯奥《阿兰胡埃斯的孟格菲气球升空》
取自: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卢西恩特斯《阳伞》
取自:雅各布·乔登斯《画家一家》
取自:彼得·保罗·鲁本斯 《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
普拉多博物馆简史( A Brief History of the Museo del Prado )
【1819】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以皇家博物馆之名对外开放,收藏并展出311幅王室收藏画作。
The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 Prado Museum ) opens its doors with the name of Royal Museum and 311 paintings 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s .
【1837】 特立尼达博物馆成立,其馆藏来自马德里及附近省份的修道院和宗教机构。
The Museum of the Trinity is established with works from various convents and other religious establishments in Madrid and other nearby provinces .
【1865】 伊莎贝尔二世将博物馆藏品归为王室所有,馆中藏品不再是她的私人财产,自此开启了博物馆的国有化进程。
Isabel Il links the collections of the Museum to the Crown , so they cease to be her property . The process of nationalization of the Museum begins .
【1872】 特立尼达博物馆和皇家博物馆合并为国家绘画与雕塑博物馆。
The Museum of the Trinity and the Royal Museum are merged into the National Museum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 .
【1898】 馆内的现代艺术作品被移至1896年创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The modern collections are transferred to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 created in 1896.
【1920】 国家绘画与雕塑博物馆更名为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并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扩建。
The Museum receives its current name , the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 and completes its first major spatial expansion in history .
【1936】 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年),为保护藏品,许多藏品被迁出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Many of the works are removed from the Museum to ensure their protection during the Spanish Civil War (1936-1939).
【1971】 普拉多博物馆从原先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收回了一批现代绘画作品。
The Museum regains the modern painting collections from the former Museum of Modern Art .
【1980】 普拉多博物馆之友基金会成立,以便为博物馆提供各类支持。曾梵志是基金会的国际成员之一。
The Friends of the Prado Museum Foundation is established to support the Museum in various ways . Zeng Fanzhi wa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patrons .
【1981】 巴勃罗·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抵西班牙,并在普拉多博物馆的丽池宫大厅展出。普拉多当时将原丽池宫的宫殿厅用于展览19世纪的绘画作品。
Pablo Picasso's Guernica arrives in Spain and is exhibited in the Casón del Buen Retiro , where the Museo del Prado exhibited 19th century painting .
【2007】 普拉多博物馆完成了最新一次大规模扩建。同年,普拉多首次在中国举办展览。 The last major expansion of the Museum is completed . In the same year , the Museo del Prado holds its first exhibition in China .
埃尔·格列柯、提香、苏巴朗、委拉斯开兹、里贝拉、鲁本斯、牟利罗、门斯、戈雅、福图尼、索罗拉……本次展览通过这些伟大艺术家的代表性杰作,向观众展示了普拉多博物馆丰富而多样的馆藏。借由69幅精选画作,观众将领略自16世纪至20世纪(对应中国明清时期)这五百年间西班牙历史的重要篇章和欧洲艺术发展的关键历程。
展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始于查理五世时期,终于20世纪初。开篇设有两个展区,呈现了普拉多博物馆珍藏的部分重要肖像画,包括费利佩二世、费利佩四世、卡洛斯四世等君主以及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的肖像。另一展区陈列了一系列描绘庆典和娱乐活动场景的画作,观众能够由此一窥西班牙王权统治下的历史和社会变迁。
展览的其他部分则聚焦普拉多馆藏中的核心绘画体裁,它们不仅使普拉多有别于其他世界顶尖博物馆而独具魅力,更展现了西班牙绘画的特质,如俳优画和宗教画便是其中典范。人体画展区令人想起普拉多历史中一处独享展厅,许多此类名作曾秘藏其间数十年。静物画展区则全面呈现了该体裁在西班牙和佛兰德斯地区的演变。
戈雅的8幅杰作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他的作品象征着现代艺术的开端,而本次展览的终章便以此为主题。该展区专门呈现一系列现代佳作,追溯了从浪漫主义到华金·索罗拉 -- 普拉多馆藏中后期杰出画家 -- 的艺术发展轨迹。
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 The Nobility ,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Royalty in the Spanish Territories )
16世纪,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其领土遍布各大洲。在查理五世和费利佩二世的统治时期,西班牙达到了版图扩张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的军事征服。胡利安·罗梅罗的肖像画便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他被视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军士之一。国王的形象通常与战争紧密相连,如鲁本斯笔下《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所示。在委拉斯开兹的作品中,这一主题则往往通过狩猎来象征,因为猎场与战场所需的气魄和智慧不谋而合。王室肖像画还可能采用其他象征物,比如在《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手握费利佩二世肖像》中所见的立柱。
本空间还展现了西班牙领土上的社会多样性,其中尼德兰地区资产阶级的兴起尤为显著,从马里纳斯的作品中便可一窥究竟。时尚成了联结各处领土的共通语言,黑色服饰和白蕾丝领饰成为流行趋势。这些时尚元素不仅体现在贵族的服饰中,也见于资产阶级的着装,正如埃尔·格列柯和雅各布·乔登斯的肖像画作展示的那样。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艺术以意大利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威尼斯的提香、安特卫普的鲁本斯、托莱多的格列柯,三位大师承续了威尼斯画派的传统,并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艺术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家谱( The Spanish Habsburg Family Tree )
【第一代】 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 ◎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一世
【第二代】 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一世 ◎ 费利佩一世(美男子)
【第三代】 查理五世(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 ◎ 葡萄牙的伊莎贝尔
【第四代】 费利佩二世 ◎ 奥地利的安娜、伊丽莎白·德·瓦卢瓦
【第五代】 费利佩三世 ◎ 奥地利的玛格丽特
【第六代】 费利佩四世 ◎ 奥地利的玛格亚纳
【第七代】 卡洛斯二世
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室成员流行近亲结婚,因此到了卡洛斯二世时,近亲结婚带来的后果就是 -- 公元1700年,卡洛斯二世死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因为没有了任何直系王室成员而绝嗣灭亡,随后找到了法国亲戚来继承皇位,开启了西班牙的法国时代 -- 波旁王朝(费利佩五世)。
展陈团队充分借鉴了普拉多博物馆的展厅环境。主题展厅内的红色墙纸便是对普拉多展厅色调的致敬,同时也是西班牙王室的象征。
展览从时间上覆盖了西班牙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代王朝,与其统治时期对应的展厅中也隐藏着相关元素 -- 哈布斯堡时期的尖塔建筑装饰以及波旁家族的金百合图案。
这些细节被精心融入到展厅的墙纸中,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熟悉同一历史时期内常见的视觉符号。
雅各布·乔登斯 Jacques Jordaens (1593,安特卫普﹣1678,安特卫普)
《画家一家》 The Painter's Family
约1621-1622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画作是普拉多博物馆17世纪佛兰德斯画派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肖像画之一,其创作者雅各布·乔登斯与鲁本斯、凡·戴克及老扬·勃鲁盖尔齐名。这是博物馆佛兰德斯绘画中为数不多的一幅群像,忠实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社会风貌。画家将自己描绘成手持鲁特琴而非手握画笔的形象,展现了其社会地位。他和妻子身着华服,身边还有一位女佣,这彰显了他们优渥的经济条件。尽管画中融入了众多与家庭有关的象征,但乔登斯并未像其他佛兰德斯画家那样采用常见的理想化风格。面容和肤色展现出画家在创作人物时对色彩强度和极致真实的追求。
他的妻子卡塔琳娜·范·诺尔特抱着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伊丽莎白。 His wife , Catharina van Noort , holds their first daughter , Elizabeth .
缠绕的藤蔓象征着婚姻的不可分割,而鹦鹉则代表忠诚。 The intertwined vines allude to the indissoluble nature of marriage , and the parrot to fidelity .
喷泉中的丘比特雕像,暗指古典神话中的爱情。 The fountain depicts Cupid and directly alludes to love according to classical mythology .
女仆被置于次要位置,以免与她的雇主占据同等的视觉重要性。 The maid is depicted in a background role , intentionally placed apart to not share the forefront with her employers .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的西班牙国土极为辽阔,一度包含了欧洲大陆北部的佛兰德斯地区(今天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一带)。17世纪时,该地区形成了一派鲜明而独特的绘画风格。经过北方文艺复兴的演变,同时伴随着新兴资本主义的崛起,孕育了一众技艺精湛且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收藏了大量佛兰德斯画派的作品,它们在普拉多博物馆的馆藏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佛兰德斯画派在普拉多馆藏中的重要性,足以通过本次展览中的第一件作品来证明:由安特卫普艺术家雅各布·乔登斯所创作的《画家一家》,位于第一单元『 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它是普拉多这类馆藏中的精品之作,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群像之一。
乔登斯与鲁本斯、凡·戴克及老扬·勃鲁盖尔等同时代巨匠齐名,这幅作品的创作更正值其事业巅峰期。他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腻、生动,且具有揭示性:夫妻二人的衣着打扮、画中央的女仆、高雅的环境,均反映出主角一家优渥的经济条件。
如果说《画家一家》的气质端庄高雅,那么紧随其后的尼德兰艺术家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索创作的《税吏与他的妻子》则显露出截然不同的寓意。作品中,税吏夫妻正在对流通于西班牙帝国各地的不同钱币进行称重。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讽刺性地反映出人们的贪婪欲望。两幅作品相邻悬挂,为观众提供了观察16世纪佛兰德斯资产阶级生活的不同视角。
雷梅尔思维勒曾围绕同一主题创作了多幅近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作品。艺术家很可能为了满足不同雇主的要求,对每幅画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这种“批量生产”的模式与小彼得·勃鲁盖尔的创作方法异曲同工。可以推测出,此时的佛兰德斯艺术家逐渐从仅服务于小部分人群(即王室贵族)的创作者,转型为具有广义市场属性的商品生产者。
17世纪佛兰德斯最知名的艺术家莫过于彼得·保罗·鲁本斯。本次展览呈现了共计6幅鲁本斯及其工作室参与的大尺幅佳作:《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墨丘利》、《狩猎女神戴安娜》、《劫夺希波达墨娅》、《福尔图娜》、《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
大名鼎鼎的勃鲁盖尔家族也来自佛兰德斯地区。家族中第一位画家为老彼得·勃鲁盖尔,活跃于16世纪的安特卫普。他的两个儿子:小彼得·勃鲁盖尔和老扬·勃鲁盖尔也相继子从父业。二者的创作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均有所呈现。老彼得以描绘农民生活场景而闻名,在佛兰德斯风俗画中占据了开创性的地位。小彼得常致力于临摹其父亲的作品,在第三单元『 西班牙宫廷庆典 』中的这幅《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与同单元的其他画作相比,《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显得格外“袖珍”。这类笔触细腻、小而精致的世俗风景画是佛兰德斯画派的一大重要分支。得益于当地发达的商业,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开始参与艺术市场交易。相对于王室贵族,这一群体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目的:他们更加喜爱主题贴近时下生活的小尺幅画作,以放在家中作为装饰。
在《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的正对面,悬挂着由比利时(现今)艺术家丹尼斯·范·阿尔斯洛特创作的《森林圣母节》。这幅作品描绘了布鲁塞尔郊外举办的一场盛大的民间庆典。时任尼德兰总督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和伊莎贝尔·克拉拉·欧亨妮亚女大公共同主持了这一活动,二人位于画面右侧的观礼亭中。阿尔斯洛特是两位总督的宫廷画师,尤其擅长风景题材的绘画。从尺幅、主题等方面可以看出,这幅作品是来自宫廷的委任。某种程度上,《森林圣母节》与《雪景、滑雪者和捕鸟器》分别代表了在17世纪初的整体时代背景下,佛兰德斯艺术的两种发展模式。
与兄长小彼得不同,老扬·勃鲁盖尔更擅长静物绘画,他也是佛兰德斯静物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在第八单元『 日常物品之美:静物 』中的《花碗》便出自他的笔下。同单元中的另一件亮点作品《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由老扬·勃鲁盖尔、鲁本斯、弗兰斯·斯奈德斯三人合作而成。作品中,老扬·勃鲁盖尔刻画了他所擅长的花卉部分。这种由多人分工且各自发挥特长的绘画方式,在当时的佛兰德斯地区颇为常见。
第八单元『 日常物品之美:静物 』中还包含了更多佛兰德斯画派的杰出艺术家,例如:克拉拉·佩特斯和保罗·德·沃斯。
佩特斯是当时极少数的知名女性艺术家。凭借过人的才华,她于生前已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市场中展露锋芒。《静物:桌上放着桌布、盐罐、金杯、糕点、水壶、瓷盘上的橄榄和烤禽》这幅静物画有着摄影作品般的精确,是佩特斯的代表作之一。她以极为巧妙的笔触还原了金属、陶瓷,以及各类食物的不同质感。细节之繁多,凸显出佛兰德斯画派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画中的食物还具有象征性的意味,它们大多是当时少数人才能享用的美味佳肴。可见艺术家不仅拥有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更深谙其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因此深受社会精英阶层的喜爱。
同展厅中,保罗·德·沃斯的《储藏室里打架的猫》则与周围其他作品呈现出动与静的两极对比。他在当时备受推崇,曾师从弗兰斯·斯奈德斯,并常与鲁本斯合作。德·沃斯尤其擅长描绘动物羽毛和皮毛的触感。其笔下的动物通常取材于古希腊智者伊索的寓言,并巧妙地将动物与人的行为相映射。《储藏室里打架的猫》画作中未紧闭的窗户促使猫闯入了储藏室。猫的混战不仅破坏了部分餐具,还造成了食物的浪费。艺术家透露了某种道德启示:疏忽大意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本次展览中还有一幅颇为特别的作品:《圣安东尼修士的诱惑》位于第七单元『 思想与精神 』,其作者为博斯的追随者之一。耶罗尼米斯·博斯是15至16世纪佛兰德斯画派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在他去世后涌现出了许多追随者。尤其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这种模仿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展览中的这幅作品明显复刻了博斯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博斯的作品通常场面宏大、构图丰满,画面中充满了许多怪诞恐怖又不失幽默感的元素。他所描绘的各类“寓言故事”普遍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发人深省。这一特征在这幅其追随者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圣安东尼修士的诱惑》画面的中心是圣安东尼修士,故事围绕他而展开:裸露的女性象征邪恶和罪孽,战斗场面描绘了主角内心的挣扎,火海中的城市则象征着若他无法战胜内心的诱惑则将面临的惩罚。圣安东尼注视着观众,似乎在寻求共鸣。
16至17世纪的佛兰德斯艺术是复杂而不可一概而论的。它是时代的产物 -- 在新兴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帝国并存的过渡状态下,打破了诸多时下欧洲艺术的传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全面地展示了佛兰德斯画派在这一时期的精彩样貌,绝对是一次难得的视觉体验。
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 Marinus van Reymerswale (约1489,雷默斯瓦尔--约1546,胡斯?)
《税吏与他的妻子》(又名《兑币商和妻子》)
The Tax Collector and his Wife ( so-called Money Changer and his Wife )
1539年,木板油画
由德尼亚及塔里法公爵遗孀玛丽亚·德·洛斯·安赫莱斯·梅迪纳于1934年遗赠
Bequeathed by Maria de los Angeles Medina , widowed duchess of Denia and Tarifa in 1934
这位尼德兰画家常以讽刺和道德批判的视角,描绘上层商业资产阶级。他的画作深刻批评了当时金融世界的贪婪和欲望 -- 尤其指向了兑币商和税吏。他卓越的绘画技艺让作品的众多细节生动逼真,如这幅画中细腻描绘的称重钱币的场景。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 Doménicos Theotocopoulos;1541,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1614,托莱多)
《年轻绅士肖像》Portrait ofa Young Gentleman
约1600-1605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通过在平民肖像画领域的成就,埃尔·格列柯跻身所处时代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列。他巧妙地将在威尼斯习得的肖像画模式与西班牙社会的内敛情感相融合,为委拉斯开兹等后世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格列柯主要采用这种半身肖像画的形式,画面通常不展现双手,配以简洁的背景,以此凸显人物的头部特征。他的观察力使其能够忠实地描绘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一些典型的人物和社会特征,如人文主义者、医生或贵族。作品中的技法充分展现了格列柯成熟时期的绘画风格,其笔法熟练自如,主要以细小的笔触交织而成。
埃尔·格列柯,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1541年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当时隶属威尼斯共和国。“El Greco” 是他于西班牙谋生时获得的别名,意为“希腊人”。本次展览中呈现了其3幅亲笔人像作品,以及1幅追随者的作品。
本单元『 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 』呈现了格列柯的《年轻绅士肖像》。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肖像创作之一。同单元中还呈现了格列柯追随者的作品《胡利安·罗梅罗和他的守护神》。从二者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作者忠实地参考了格列柯的绘画风格。
在展览第七单元 『 思想与精神 』中呈现了格列柯及其工作室创作的两幅画作:《抱十字架的基督》、《传道者圣约翰》。作品中的人物肢体同样纤长,装着龙的圣杯与十字架则分别象征了他们的身份。背景里如同风暴来临般的天空为画面增添了戏剧性与张力 -- 这也是格列柯这类主题创作中的重要特征。
埃尔·格列柯 El Greco(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 Doménicos Theotocopoulos;1541,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1614,托莱多)
在西班牙,人们以籍贯给格列柯起了这个绰号。他被视为欧洲最伟大的风格主义画家之一。
In Spain, he was nicknamed after his birthplace. H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painters of Mannerism in Europe.
肖像来自 PORTRAIT TAKEN FROM :
佚名(作品复刻自埃尔·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约1625年
Anonymous ( Work copied from El Greco ), The Burial of the Lord of Orgaz , c ,1625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格列柯还在耳朵等部位点缀了红色。 El Greco incorporated touches of red in areas like the ear .
画中的白色领饰被称为 “拉夫领”,费利佩三世统治时期就时兴这种宽大的领饰。 This white piece is known as a ruff . Its widt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fashion of the reign of Felipe III .
在许多作品中格列柯都以希腊文署名,以此彰显对自己籍贯的骄傲。 El Greco signed many of his works with Greek characters , thus showing pride in his origin .
画家经常使用淡黄色的笔触来表现毛发的光泽。 The painter often used light yellow brushstrokes to represent the reflections in the hair .
【 格列柯一波三折的艺术生涯 】
作为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格列柯的绘画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与独特的内在精神性,他也被许多人视为现代艺术的先驱 -- 其作品对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艺术家包括“青骑士”创始人之一弗兰茨·马尔克和立体主义代表人巴勃罗·毕加索。毕加索的传世代表之作《亚威农少女》更是直接受到格列柯名作《揭开启示录的第五封印》的启发。
格列柯早年接受了拜占庭艺术风格的训练,与当时盛行的文艺复兴绘画大相径庭。当他移居至威尼斯后,意大利绘画、尤其是威尼斯画派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然而,同样作为提香绘画的直接继承者,格列柯与鲁本斯的命运截然不同。与当时大部分充满野心的艺术家一样,格列柯渴望在罗马大展宏图,然而这个愿望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其中一个事件或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刚去世不久,在罗马城内依然享有极高的地位。年轻气盛的格列柯在公开挑衅米开朗基罗之后便受到了抵制。1576年,格列柯迁居马德里,然而他的绘画并不符合费利佩二世的审美取向。最后他落脚于托莱多,这里成为他未来创作生涯的主要舞台。
格列柯在去世后的几个世纪里一度被忽视。但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的艺术重新得到了广泛认可,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埃尔·格列柯(本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的追随者 (1541,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1614,托莱多)
Follower of Doménicos Theotocopoulos , El Greco ( Heraklion , Crete ,1541 - Toledo ,1614)
《胡利安·罗梅罗和他的守护神》 Julián Romero and His Patron Saint
约1612-1618年,布面油画
由路易斯·德·埃拉苏于1926年遗赠 (Bequeathed by Luis de Errazu in 1926)
胡利安·罗梅罗(约1518-1578年)是一位西班牙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军人,其辉煌的战功被包括洛佩·德·维加在内的众多作家记录下来。此幅画作中的人物描绘方式,在西班牙艺术中颇为常见:罗梅罗以跪姿出现,其守护神立于身侧。罗梅罗隶属于西班牙最负盛名的军事团体之一,而他所穿的圣地亚哥骑士团披风彰显了他的身份。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Sofonisba Anguissola (1532,克雷莫纳 -- 1625?,巴勒莫)
《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手握费利佩二世肖像》
Elisabeth de Valois holding a Portrait ofFelipe II
1561-1565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费利佩二世的宫廷吸引了一批欧洲最重要的肖像画家。而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尤其特殊,因为当时,女性投身绘画领域非常罕见。事实上,她以费利佩二世的第三位妻子 -- 伊丽莎白·德·瓦卢瓦(1546-1568年)王后女官的身份来到马德里。在宫廷中,安圭索拉创作了大量肖像画,不仅展示了她的卓越才华,也体现了她对一些同时代画家创作的王室肖像画的理解,并在此作中承续了这种传统。她的笔触细腻,能精确表现华美服饰的富丽,与当时男性更为朴素的风尚形成鲜明对比。
王后站在一根圆柱边,这根圆柱是她丈夫的家族 -- 哈布斯堡家族的象征。 The queen is depicted next to a column , which is the symbol of the Habsburgs , her husband's lineage .
服装上的红宝石、钻石纽扣和珍珠,展现了当时女性时装的奢华。 The attire showcased the wealth of women's fashion at that time , with ruby and diamond buttons and pearls on the costume .
王后手持丈夫的微型肖像,画框装饰精美。 The queen held a miniature portrait of her husband , luxuriously framed .
两侧的竖条纹是为了模拟木框的纹路。 The vertical stripes on both sides were intended to simulate a wooden frame .
迭戈·委拉斯开兹 Diego Velázquez (1599,塞维利亚 -- 1660,马德里)
《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 Felipe IV as a Hunter
约1632-1634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画是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在这里他展示了使用有限色彩范围的高超技艺。虽然画面以赭色为主,但他巧妙地突出了背景中的人物,并用浅色调突显最具表现力的部分 -- 脸部、手套和狗。此外,他还展示了自己最出色的技法 -- 当观者远离画作时,会发现人物的形象显得立体丰满。
狩猎不仅是贵族教育的一部分,强身健体,更是锻炼耐心、狡黠和审慎等权力行使所需美德的方式,同时也与战争息息相关。因此,西班牙国王常被描绘为猎人的形象,这件作品更是开启了此类画作的先河。
在普拉多博物馆的展厅中,这幅作品长年与镇馆之宝《宫娥》紧挨着展示。这不仅彰显了画作本身及其时代背景在西班牙历史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艺术家与赞助人之间紧密的关系。
迭戈·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乃至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活跃于西班牙黄金时代。他以卓越的肖像画和对光影的巧妙运用而闻名,作品风格兼具现实主义和巴洛克艺术的特征。
委拉斯开兹也是最能够代表普拉多博物馆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宫娥》为西班牙国宝,更被一些学者誉为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这幅作品崇高的地位使它被西班牙政府规定永久不可出境。它被放置于普拉多博物馆最核心的 “C位” 展厅,供全世界的观众欣赏。
本次展览呈现了他2幅截然不同的肖像画(《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俳优卡拉巴西亚斯》)、1幅工作室的风景画(《阿兰胡埃斯岛园的特里同喷泉》),以及1幅来自其追随者的作品(《侏儒和狗》)。
委拉斯开兹被公认为绘画界最杰出的大师之一,他的大量珍贵画作均藏于普拉多博物馆。
He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foremost masters in the realm of painting , with the majority of his scarce paintings housed in the Museo del Prado .
肖像来自 PORTRAIT TAKEN FROM:
迭戈·委拉斯开兹,《宫娥》,1656年(Diego Velázquez , Las Meninas ,1656)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委拉斯开兹没有选择一个虚构的场景,而是描绘了马德里郊外的帕尔多山。 Velázquez chose to set this scene in the real Pardo Mountain , on the outskirts of Madrid , rather than an imaginary location .
狗在狩猎中不可或缺,但在这里,它也象征着忠诚。 Here , the dog symbolize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companion in the hunt but also loyalty .
委拉斯开兹的作品经常显示出修改的痕迹,这表明他习惯在不预先构图的情况下进行创作。
Velázquez's works often reveal adjustments or changes in composition , indicative of his tendency to work without preliminary studies .
国王脖子上佩戴着一块名为 “瓦洛纳” 的白色织物(一种十七世纪流行的精美颈饰)。 The king is featured with the valona , a piece of white fabric that surrounds the neck .
【 塞维利亚时期 】
1599年,委拉斯开兹出生于西班牙境内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 塞维利亚。职业生涯早期,他曾在画家弗朗西斯科·巴切柯的工作室内学习,后与其女儿结婚。这个时期的委拉斯开兹受到正在欧洲盛行的卡拉瓦乔风格的影响,已经展现出对自然主义绘画的倾向。在塞维利亚,他创作了多幅以小酒馆等场所为背景的市井生活主题作品。
1623年,委拉斯开兹移居至马德里。
【 马德里时期 】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国力昌盛,领土分布于四个大洲。西班牙宫廷强大的背景吸引了欧洲众多地区的画家前来为之效力,其中包括来自佛兰德斯地区的彼得·保罗·鲁本斯。
16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安特卫普孕育了一位巴洛克艺术巨匠 -- 鲁本斯。1628年,身负外交职务的鲁本斯来到马德里驻留。当时已是艺术圈名流的他与初入宫廷的委拉斯开兹交好,成为了他的指导者。在鲁本斯的鼓励下,委拉斯开兹于1629年第一次动身前往意大利游学,而这趟旅行也促使了他后来成为西班牙宫廷、乃至西班牙艺术史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 赞助人费利佩四世 】
在马德里,委拉斯开兹逐渐得到王公贵族们的赏识,并最终成为费利佩四世的御用宫廷画家。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穿猎装的费利佩四世》创作于1632年至1634年间,是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之一。
自1640年代起,委拉斯开兹还担任了费利佩四世的 “宫廷策展人”,持续采购来自欧洲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以装点包括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阿尔卡萨皇宫在内的多处西班牙王室行宫。在委拉斯开兹的积极推动下,西班牙王室的艺术收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 委拉斯开兹对艺术史的影响 】
17世纪的欧洲艺术依然由意大利主导,而委拉斯开兹技艺精湛且充满独创性的绘画,深刻地改变了西班牙艺术在欧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的地位,启发了后世诸多的杰出艺术家。
委拉斯开兹在近现代艺术领域中尤其受到追捧。法国现代主义先驱爱德华·马奈曾称之为 “画家的画家”;19至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美国肖像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为了研习普拉多博物馆中他的作品一度特地来到马德里,其名作《博伊特的女儿们》便是以《宫娥》为灵感创作而成;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更是对他十分崇拜,曾多次以委拉斯开兹本人的形象或其作品中的人物为原型进行二次创作。
彼得·保罗·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1577,锡根﹣1640,安特卫普)
《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Felipe Il on Horseback
约1630-1640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肖像是在画中人去世后创作的。在西方艺术中,这种类型的画像相当普遍,画家通常会复刻另一幅现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本作便是如此。画中的人物和马的形象复刻了 “征服突尼斯” 系列挂毯中《拉达行军》上的查理五世肖像。鲁本斯可能是在1628至1629年间到访西班牙宫廷时见过这一著名挂毯系列,或是通过其他复制品或版画对其有所了解。
画作中骑马的君主,通常被描绘成身着盔甲,这一经典形象在童理五世时期便已流行,他也常以这种方式入画。此后,该形象在西班牙王室成为一种典范,专用于表现国王及其亲信。
鲁本斯被视为欧洲最重要的巴洛克画家之一,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画家。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是其作品的主要藏家之一。
Considered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ainters of the Baroque in Europe , he was the most famous painter of his time , with Felipe IV of Spain being among his foremost collectors .
肖像来自 PORTRAIT TAKEN FROM:
彼得·保罗·鲁本斯《三博士来朝》,1609年,1618-1620年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胜利女神为费利佩二世加冕。 The Goddess of Victory crowns Felipe II .
鲁本斯复刻了提香绘制的国王肖像。 Rubens copied a portrait of the king painted by Titian .
这件以花卉装饰为特色的盔甲保存在王宫的皇家军械库中。 This armor , characterized by its floral decoration , is preserved in the Royal Armory of the Royal Palace .
画作底部描绘的战斗是杜撰的,并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 The battle depicted at the bottom was invented and does not refer to any specific historical event .
16至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安特卫普孕育了一位巴洛克艺术巨匠 -- 鲁本斯。他的创作广泛涉及历史画、宗教画、神话画和肖像画等多个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通常体型饱满而富有动感,后成为巴洛克风格的典型特征。本次展览呈现了他的足足6幅种类多样的作品,十分难得。其中,4幅是他最为“出圈”、也最美轮美奂的神话主题创作,其他2幅分别为王室肖像,以及与另两位大师合作的静物画。
本单元 “西班牙领土上的贵族、资产阶级和王室”展示了普拉多博物馆珍藏的重要肖像画,其中就包括鲁本斯所描绘的《马背上的费利佩二世》。1630年代,鲁本斯已回到安特卫普,但其工作室持续承接了许多来自马德里与各地贵族的委任。创作这幅作品时,画中的主人公已去世,因此它是一幅 “虚构的肖像”。据研究,鲁本斯正是参考了提香笔下费利佩二世的容貌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提香的另一幅作品《米尔贝格战役中的查理五世》还为后世一众艺术家设立了西班牙君主骑马像这一题材的经典范本。作为提香的大力推崇者,鲁本斯在王室的委任肖像中无可厚非地借鉴了这种绘画方式。
在展览的第六单元『 神话秘室 』中将提香的《沉醉在爱与音乐中的维纳斯》与鲁本斯及其工作室创作的4幅画作并置,更加直接地展现了两位大师之间的艺术传承。这4幅画分别是:《墨丘利》、《狩猎女神戴安娜》、《劫夺希波达墨娅》、《福尔图娜》。
在展览的第八单元『 日常物品之美:静物 』中还有一幅由三位大师合作完成的静物画,也包含了鲁本斯的手笔。这种由多人分工且各自发挥特长的绘画方式,在当时的佛兰德斯地区颇为常见 -- 《鲜花、水果和天使的花环》中斯奈德斯绘制了水果, 老扬·勃鲁盖尔绘制了花卉,而人物的形象则在鲁本斯工作室内完成。在同一幅作品中寻觅多位大师的踪迹,绝对是一次珍贵而有趣的新鲜体验。
奇特的人物:俳优( Visions of the Singular : Buffoons )
俳优的职责是供国王和贵族取乐,他们通常带有某些身心缺陷。在现代历史早期,俳优是西班牙宫廷的显著特色之一。正因如此,普拉多博物馆珍藏有大量此类人物的肖像。委拉斯开兹对这一题材进行过深入探索。相较于其他肖像画作,委拉斯开兹在创作俳优画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如《俳优卡拉巴西亚斯》所示。此类肖像的成功之作,为后来的马德里画家提供了参照,从《侏儒和狗》便可得见此前杰作的影子。
巴洛克艺术时期,对长相奇特人物的刻画不仅限于俳优,在其他绘画门类中亦十分常见。作品《佩尼亚兰达长胡子的女人》体现了当时的西班牙人对 “胡须女” 这一奇特现象的浓厚兴趣,这不仅源自人们的猎奇心理,还包含了道德教化和警世劝诫的深层意义。《巨型头像》亦承载着相似的教化意图,如今它被认定为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的作品。与前述作品一样,《巨型头像》呈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形象。不过,其灵感并非来自现实,而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或传说。研究表明,这幅画作原本置于王宫内,与俳优画相邻,初衷也是为了加强对人物奇特外貌的叙述。
胡安·桑切斯·科坦 Juan Sánchez Cotán (1560,托莱多省奥尔加斯市-1627,格拉纳达)
《佩尼亚兰达长胡子的女人》Brígida del Río , the Bearded Lady of Peñaranda
1590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画中的这位女性 -- 布里吉达·德尔里奥,在16世纪末成为了广受关注的对象,原因在于她长出了男性般的胡须。此作意在传播这种罕见现象,该现象也成为了《堂吉诃德》第二部中的一则滑稽情节。古怪之余,这种现象也被认为是放纵和魔鬼侵扰的结果,因而这幅作品还带有道德教化意味。
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追随者 Follower of Diego Velázquez (1599,塞维利亚-1660,马德里)
《侏儒和狗》Buffoon with a Dog
约1640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肖像画彰显了委拉斯开兹对马德里画家们的深远影响。他的追随者能娴熟地模仿其技法来创造空间深度,尤其是通过对阴影的巧妙运用,正如这幅画作所示。作品中狗的体型与画中人的矮小身材形成对比,反映出大多数宫廷俳优都存在某种身体缺陷。此外,他的华丽服饰,在西班牙巴洛克绘画的男性服装中显得尤为独特。
迭戈·委拉斯开兹 Diego Velázquez (1599,塞维利亚-1660,马德里)
《俳优卡拉巴西亚斯》The Buffoon Calabacillas
约1638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作品是迭戈·委拉斯开兹最著名的俳优画之一。俳优是专门取悦国王和贵族的人物,常常带有一些身体缺陷。普拉多博物馆的收藏是展现17世纪对此类人物浓厚兴趣的绝佳例证,因为这些人物给了画家更多自由描绘的空间。这可以从俳优的微笑和不同寻常的姿势中看出,而在贵族和王室肖像画中,这样的表现是绝不允许的,因为可能被视为有失体面。
委拉斯开兹在这幅画中运用了他最为娴熟的肖像绘画技巧,如对空间的模糊处理和对头部的轻微虚化。这幅画也是毕加索1895年首次造访普拉多博物馆时临摹的作品之一。
葫芦是愚钝的代名词,这里暗指人物的绰号。
The gourd ( calabaza in Spanish ) is synonymous with a lack of intelligence and alludes to the character's nickname .
委拉斯开兹先画了一个水罐,随后又画了葫芦,但时间的流逝使得底层的颜料显现出来。
Velázquez first painted a jug and then the gourd , but over time , the underlying paint layer emerged
画面前景摆放着一小杯葡萄酒。
In the foreground there is a small glass of wine .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传)Attributed to Francisco de Zurbarán (1598,巴达霍斯省丰特德坎托斯市-1664,马德里)
《巨型头像》 Colossal Head
约1635年,布面油画
来自王室收藏 From the Royal Collection
这幅作品因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图像学特征在普拉多博物馆中独具特色,在其他收藏中也难得一见。这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巨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这类神话中的生物通常被描绘成粗暴的形象,令人恐惧。因此,这件作品的尺幅比例远超真人大小,人物的面部表情也体现出他的巨大力量。
光线的强烈对比、脸部特征的着重刻画以及颜料的厚重质感,都属于苏巴朗的绘画风格。他是一位来自埃斯特雷马杜拉的画家,曾在1634年前后为费利佩四世效力。
尽管尺幅巨大,这幅画作却仅用一张画布完成,这在当时的西班牙十分罕见。
Despite its vast dimensions , the painting is executed on a single canvas , which was rare in Spain during that period .
由于画作的巨大尺寸,脸部的所有元素都被放大了。
Due to its grandeur , every facial element is magnified .
虽然在费利佩四世的特别庇护和支持下,
委拉斯开兹创作了许多神话和宗教题材的作品,
但他主要专注的领域始终是肖像画。
-- 迭戈·委拉斯开兹
(1599年出生于西班牙塞维利亚,1660年逝世于西班牙马德里)
Although Velázquez created a number of mythological and
religious scenes under the special patronage of Felipe IV .
his primary focus was always on portraiture .
-- Diego Velázquez
( Seville , Spain ,1599- Madrid , Spain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