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位于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上游西南岸。黑龙江在古时被称为“黑水”,站在江边,放眼望去,整条江是黑色的,人在岸边,也是极难看清两三米距离远的江底。黑龙江真的就像一条黑龙,但江水的黑色并不是污染,而是因为黑龙江流域穿越森林,大量木质落于江中腐败,使得江水看上去呈现黑色。
呼玛江畔公园是一个非常适合露营的地方,提供了良好的露营环境和设施。是一个集结了很多全国各地的驴友和户外爱好者的户外圣地。这里有房车、床车应有尽有,公园内设置了卫生间,并且保持干净,最里面还有免费的开水供应。在此遥眺对岸异国风光,体验围炉煮茶、夜宿床车,驴友小叙的乐趣。
呼玛县是黑龙江上第一座江畔城市,呼玛镇大兴安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呼玛县江边,修了好些钓鱼台,江边有不少的人悠闲在钓着鱼。呼玛县还是个边陲县,是黑龙江上游唯一坐落在江畔的县城,对俄边境线长达371公里,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份,县城低调且悠闲。
在江岸上最醒目的地方,矗立着中俄 173 号界碑,它设立于 1993 年春季,经中俄两国政府的多次会晤和谈判,并到边境线实地勘察,同时经过两国政府批准,其确定了边境走向,并决定设立永久性的边界界碑。两国界碑位置均是相对应的,在呼玛县371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共设立 21 块界碑。
风景如画的江畔公园,就像这座百年老城一样,美丽而精巧。江畔公园虽然不大,但它显得更为淳朴自然。在江岸边停泊有大小不一的船只,最使人注目的就是几艘军舰,其中有较大的炮艇,也有排列整齐的小巡逻艇,使人感觉到边境的庄严气氛,给这如画的江岸增添了威武的色彩。
呼玛的历史不长,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在呼玛尔河口设置呼玛尔卡伦,也就是哨所。民国成立后,1914年始设呼玛县,县公署也搬到了呼玛镇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批烈士在呼玛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在县博物馆旁还有烈士陵园和纪念碑。
呼玛镇是呼玛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大兴安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在历史上还是黑龙江畔著名的古驿站,历史上有硕于誉于二路就从这里经过。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呼玛镇各族人民曾谱写过抗击沙俄入侵的壮丽篇章;在这白山黑水间,英勇的抗联战士曾留下和日寇殊死搏斗的足迹。
在江岸上有一座精致的二层建筑,这就是呼玛口岸联检大楼。呼玛口岸于1993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客货口岸,1994 年 1月经中俄两国政府确认为国际客货运输口岸,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施马诺夫斯克区乌沙阔沃口岸隔黑龙江相望,航道距离只有 19 公里。
历史上呼玛盛产黄金,有一百多年的采金史,自古就有“黑水镶嵌,黄金铺路”之称。但自从2003年起全面停止金矿开采,呼玛县黑龙江流域的一种随处可见的石头——北红玛瑙,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当地又一支柱产业。
北红玛瑙以前它叫龙江玛瑙、东北江料或逊克玛瑙。据了解,黑龙江流域盛产玛瑙,由于地处我国北部,北红玛瑙这几年因其硬度大,透明度好,色泽鲜艳,俏色多备受业界好评。而且因天然玛瑙中含有铁、锌、锰等微量元素,长期佩戴能补充微量矿物质元素,有益身体健康,所以越来越备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