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fw.cn/l/321133358
武汉自由行(一):湖北博物馆(附详细攻略和介绍)➕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龟山
@https://imfw.cn/l/321233440
武汉自由行(二):知音号大型民国风沉浸式游轮之旅+武汉大学+东湖风景区
(接上一篇武汉游记👆)
结束了武汉之行,接下来我们要去这样一座城市:
它是中国网红城市的顶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历经三千年城址不变的城市,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它曾因一次人为性质的火灾使整座城市倒退百年,但是它愣是凭借骨子里的湖湘精神,重新打造出了“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它就是“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
长沙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藏、文化遗迹不可谓不丰富。游玩长沙最好的方式,就是沉下心来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访漫长文明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痕迹。
长沙作为我们湖南之行的第一站,大概安排一天半左右,然后我们会赶往下一站张家界。
长沙行程安排:
1、岳麓山⛰️、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作为长沙市的风景文化名片,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一定要带孩子去的(去年带孩子去了四大书院之首的庐山下的白鹿洞书院也非常不错🥰见之前的庐山游记);岳麓山上还有因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而闻名于世的“爱晚亭”。
2、橘子洲:1925年秋毛泽东所作《沁园春·长沙》一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去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一定要去网红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打卡滴。
3、湖南省博物院:又一座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爱好者的必打卡地😎震惊中外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马王堆汉墓、两千年不朽且栩栩如生的女尸辛追夫人谁不想一睹真容呢?
前一天晚上从武汉到长沙入住酒店🏨,早上起床窗外就能看到湘江
来顿丰盛早餐吧:
今天早上的长沙特色糖油粑粑不错,还有现榨的玉米汁🌽也非常好喝
边吃边赏江景
开放时间
岳麓山 3:00-22:00(现在因索道改造改为6.00-22.00)
预约3日内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入园预约”小程序或“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gzh
索道: 提质改造, 暂不开放
观光车:9:00-17:00
滑道:9:00-17:00, 16点禁售
岳麓书院: 7:30-18:00
门票:岳麓山: 免费
索道: 上行30,下行25, 暂不开放
观光车: 单程20,双程30
滑道: 下行35
岳麓书院: 40
交通东门进:地铁2号线溁湾镇地铁站-3号口,步行550米到东门。
南门进: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站地铁站-2号出口,步行250米到东方红广场。
大门:岳麓山主要分为东门和南门。
东门:游玩区,有索道和滑道可以坐;
南门:观光区,有爱晚亭和岳麓书院可以打卡。
东门和南门都可以坐观光车,索道/滑道只有东区有索道。
岳麓山的索道提质改造,今年暂不开放。
索道:东大门山脚一山顶,进东门走几百米就会看到索道售票口,上行30元/人,到山顶终点处,照片20一张,多张可以砍价。
滑道35,线下买票,无优惠,5分钟左右。滑道下到东门,下午4点左右关闭,滑道在半山腰,坐观光车可让司机在滑道入口处停下车。
观光车车程15分钟。
东门观光车乘车点:进东门上台阶往坡上走购票上车,相对来说坐观光车上行人会多一些。
南门观光车乘车点:进南门右转观光车候车点。
东门观光车路线:
东门一山顶观光长廊(上行),山顶观光长廊一东门(下行)。
南门观光车路线:
南门一山顶观光长廊(上行),山顶观光长廊一爱晚亭 岳麓书院(下行)。
爱晚亭一橘子洲有专线单程20元。
游玩路线:
南坡:路程短坡度大,步行大概30分钟。
北坡:路程长坡度小,步行大概50分钟左右。
1、东门上,南门下(可反向)。
从东门坐观光车→山顶观光长廊→步行下山→古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岳麓书院后门→前门→东方红广场
若不去岳麓书院,就从爱晚亭到南门出。
特点:观光车上行+岳麓书院+爱晚亭,
适合:游玩观光,体验全程。
2、南门上,南门下
东方红广场→岳麓书院前门→后门→爱晚亭→坐观光车上山→山顶观光长廊→云麓宫→南门
特点:岳麓书院+爱晚亭+观光车上行。
适合:观光为主。
3、南门上,东门下
东方红广场→岳麓书院前门→后门→爱晚亭→坐观光车上山→山顶观光长廊→坐观光车下行→滑道下至东门
特点:岳麓书院+爱晚亭+观光车上下行+滑道
适合:节省体力,体验全程。
我们选择路线是东方红广场出发,岳麓书院,爱晚亭,岳麓山⛰️半程坐观光车,半程步行(既不太累,也不会错过主要景点)。
作为坐落在长沙河西大学城 (从北至南依次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后花园”、全市自然氧吧、长沙市区最高峰的岳麓山,传承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岳麓山脚下的爱晚亭、岳麓书院等就是这座城市文化的具象化体现之一。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学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东方红广场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区,是湖南大学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修建,人们十分拥戴毛主席,于是就修建了这个广场,广场有毛主席的雕像,是湖南省所有大学中唯一的红色广场。东方红广场坐落在湘潭城市中心区南北景观轴上,地理位置优越,东边是湘潭大剧院、西面是广电中心,南接芙蓉路,北临湖湘公园。
湖南大学与东方红广场的距离较近,可步行到湖南大学。湖南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办学的历史悠久,享誉盛名,是一所综合类研究形大学。校园内建立的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美誉。湖南大学里的建筑多为中西结合风格,是中国近代建筑大师蔡泽奉、柳士英、刘敦桢等设计,众多的老教学楼有着岁月的。
宋代曾名“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之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新匾。”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
讲堂屏壁正面刻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理学家张栻所作,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屏壁背面刻有麓山全图,摹自《南岳志》。
在这里可以参观展览,也可以观看岳麓书院的相关视频,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麓山寺碑亭位于园林南侧。明成化五年(1469)知府钱澍始建。现存建筑为1962年重建。“麓山寺碑”四字为近人黎泽泰于1962年书。亭内就是著名的“麓山寺碑”。
此碑是中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
藏书楼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创建的湘水校经堂。光绪元年(1875)湘水校经堂迁往河东办学,于是辟为船山祠。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者、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
六君子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此后多次迁移,又屡有所毁。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于今址。三间硬山建筑,与崇道祠连成一片。祠内嵌有《改建六君子堂碑记》,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1494),始建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现恢复古代祭祀,祠内悬”斯文正脉“匾,刻朱张二人像。
慎斋祠,又罗山长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乾隆四十七年(1872年)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共27年,对岳麓书院的人才培养,基本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慎斋祠初建于咸丰年间,位于屈子祠之侧。旋废。现恢复于船山祠北侧。
屈子祠原位于岳麓书院外坪,今湖南大学知新村内。清张翙《建屈子祠记》载,屈子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成于次年六月。一说建于乾隆间,《岳麓续志·杂记》云:“古道林寺基久失考,乾隆中罗(典)院长建三闾大夫祠,发土得古砖。后土人于祠前阡陌中锄出石磉,广径盈三尺许,又石砌数层,约长四五丈,或曰此即道林寺遗址也。”
原祠坐西朝东,依山面江,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共五院,呈一字排开式。中院为主体建筑,四合院半封形,有廊通左右。两侧各接一耳房,青瓦硬山屋顶,檐下额枋,彩绘图案,格扇门窗,小巧古朴。祠内有石碑一通,为嘉庆二年长沙知府张翙撰书。碑为青石,高二百厘米,宽七十六厘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方形,刻“清醒万古”四字,隶书,故又称清醒万古碑。碑身刻楷书修建三闾大夫祠记,铭文九行,每行三十字。从碑文所记,可知屈子祠当时规模巍然。
祠门悬有清嘉庆间刑部侍郎秦瀛所撰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该联赋予香草、湘水以生命,追述屈原一生行事,点明重要作品,以此缅怀与凭吊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传《九歌》就是屈原放逐长沙一带时据南楚民间祭神乐歌所作。
从岳麓书院西门出去,前行100米可到达爱晚亭。但是注意出门门票作废,不可凭票返回🔙。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从岳麓书院西门出来步行不远即可看到爱晚亭的石碑。
先附现场游览图几张,以供使用😊
岳麓山之于长沙,堪与北京香山媲美,不仅四季拥有绝佳景色,更是将名校书院集中在周围。景区沉淀的悠久历史文化和文人墨客的足迹,足以让你在这里逛上一天。如果你着急赶路,爱晚亭,麓山寺,黄兴墓是不容错过的。当然很多人会连着岳麓书院一起玩,它虽然属于湖南大学,但是岳麓山上活着的文化,作为中国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成为了山上的一张名片。
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橘子洲位于湘江中,由南至北,纵贯江心,西瞻岳麓,东临古城。
岳麓山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指死者火化后存留的骨质结晶。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进行火化,有八国国王分取他火化后所得的“舍利”建塔供奉。根据佛书《释氏要览》中记载:“释迦(牟尼)既卒,弟子阿难等焚其身,有骨子如五彩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因造塔藏之。”其实人体骨骼内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经高温火化,这些金属元素与骨胶粘合成一些结晶元粒。原来所建的舍利塔早已坍塌了,民国初年有信佛教的子弟寻塔原址再建石塔。建国初对舍利塔进行了修整,全部以花岗岩琢砌而成,外表很像僧帽,塔分三层:底部是塔基,作须弥座式;中间四角作蕉叶状,浮雕力士像五尊,含有守护宝塔的意思;上层顶端形状就像是僧帽宝顶。塔西方塑有石碑一通,正面隶书阴刻“隋舍利塔”,字迹俊秀。碑阴有“共建菩提”石刻,就是佛语“觉悟”的意思。
古麓山寺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山门上“古麓山寺”四字是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所写,从麓山寺碑中拓印出来的。麓山寺碑号称“三绝碑”,以其文章、书法以及刻工三者俱佳而得名,也是岳麓山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碑。山门上的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说出了麓山寺的历史地位。古麓山寺饱经历史沧桑,虽然藏在山林深处,却也未能摆脱红尘俗世征战之苦,屡次被毁,兵毁僧建,屡毁屡建。到了近代又被日本飞机轰炸,大雄宝殿、弥勒殿、斋堂只剩残垣断柱,只有山门及观音阁奇迹般保存下来,现大雄宝殿及弥勒殿是在八十年代由湖南省佛教协会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按原貌重修的。古麓山寺依山势而建,殿宇不多,却有一番巍峨壮观之相。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依次排出,两厢为斋堂,再加上寺中匠心独具的绿化设计,与寺外古木参天的宜人景色交相辉映。麓山寺前两株苍劲的罗汉松护卫在观音阁前,一左一右,一大一小,就像武士把关,所以,它被人们称作“松关”,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了,人们称它为“六朝松”。
云麓宫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在这之前据传说有黄冠羽士慕此名山胜地作静修之所,但无文献可考。到明朝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始建有此宫,明嘉靖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道宫格局更趋完善,周围遍植松柏、桐,使峰顶景色更美。而明隆庆六年(1572年)左右,直棣新安方士金守分、王守德来到这里主持道事,殿元张阳和拜访他们,金道长请张殿元再修道宫。一时道士们“振铎乞化于道”,化缘到材料,请来工人在原来的基址上修了三进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两厢为道众丹房,殿宇为石柱铁瓦。在宫旁还建有望湘亭,可在中秋赏月,九九重阳节登临远眺。在明末毁于战火。直到清朝同治年间武当山太和宫道士向教辉来云麓宫主教事,召集道友募化捐资,按昔日规模重新修葺道宫,但始终无法恢复当年盛况,现在的云麓宫是文革后重建的。到了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本飞机轰炸,只有三清殿幸免于难。
《岳麓旧志》上曰:“石飞崖外,如伸螭首”。传说中的螭是一种蛟龙,也有人说是山神作兽形。“飞来石”石顶宽阔,纵横大约一丈左右,石上平坦,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躺在上面小睡片刻。以前在石上有人用花岗岩琢石柱,砌了一座石亭,据说还供奉了真武祖师的神像,在当时是香火十分旺盛。亭上悬有“寄岳云”额,是衡山太守聂铣敏所题,后来亭子倒塌,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可以看到石上刻有“飞来石”三字,及今人刘世善所书的宋代御史赵忭的《飞来石》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因为这里视野开阔,可遥望南岳而拜,因此古人又称它为“拜岳石”。诗中的“登此拜南山”一句,南山是指南岳衡山,南岳山上黄帝岩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寿岳”二字,站在云麓峰“飞来石”上可以默默祈祷,遥望而拜,祈求多福多寿。
铜像广场占地面积230平方米,铜像高3.5米,神态自然祥和。肖劲光(1903—1989年),岳麓山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
蔡锷墓是岳麓山的大型墓葬之一,195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锷墓掩映在古枫翠柏中,庄严而又肃穆。墓塔象一柄利剑直指苍天,象征着蔡锷将军不畏强权,仗剑维护正义的英雄壮举。墓区周围的石栏上刻有当时各省省长、督军题写的纪念铭文。蔡锷是湖南邵阳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作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由响鼓岭向东砌有350米片石公路直达墓前半园坪。黄兴一生从事革命,积劳成疾,民国五年(1916年)10月逝于上海,民国六年(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此,墓区占地面积1913.6平方米。黄兴墓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地势最高亢。墓上建有方型墓塔,以整块花岗岩琢成四棱型,通高11米,昂然矗立,似利剑直插云天,墓东面镶嵌紫铜色墓碑,镌刻“黄公克强之墓”,墓碑四周砌以石柱、铁栏围护,庄严肃穆,气势雄伟。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黄兴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右下0.5千米处,建有黄兴先生墓庐,占地494.1平方米,墓庐专辟《陈列室》,全面介绍黄公生平事迹。墓庐附近按规划辟林地、凿水池、建亭榭、游廊,广植花木。
登上山顶,视野开阔,炎炎夏日,可在休憩小站买杯奶茶🧋,远眺长沙市全景,湘江与橘子洲美景尽收眼底。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古之人诚不余欺也!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它描写的便是长沙重要地标的橘子洲。在橘子洲头也有毛主席最大的雕像,这里也因为伟人的关系而更具传奇色彩。每个人到这里最想要瞻仰的是毛主席青年塑像和他那首描写橘子洲的《沁园春·长沙》汉白玉碑。
陆路游玩线路:一般以地铁站橘子洲为起点,往南线再往北,南线景点相对集中丰富。
橘子洲地铁站——长沙关近代历史陈列馆——原神职人员寓所——美孚洋行——《沁园春·长沙》诗词碑——朱张渡——谁主沉浮雕像群——枕边亭——毛主席青年艺术雕像——望江亭——最南端问天台——往北直接到江神庙——沙滩公园
景区观光小火车:景区非常大,可以乘坐小火车节省体力。观光小火车40元/人,途有5个站点可以分别上下1次。
【运营线路】:地铁站2号口——神职人员寓所站——新诗词碑站——朱张渡东站——橘洲客栈——唐生智公馆站--游船码头站——地铁1号口(中转站)——江神庙西——沙滩公园站——江神庙站
【售票点】:1号售票点(地铁2号口),2号售票点(神职人员寓所),3号售票点(橘洲客栈),4号售票点(沙滩公园)
游船游玩线路:除了漫步橘子洲,还可以选择乘坐游船观光。船游目前分为二种,白天游船和夜游湘江,航程就是绕着橘子洲绕一圈,从西观光台停靠点上船,途径洲头、河东、银盆岭大桥。
景点预约:
1.微信关注【岳麓山 橘子洲旅游区】;
2.点击景区预约,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
3.入园时出示二维码即可。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原面积约17公顷,景区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
橘子洲有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问天台等景点,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为激流回旋冲积、沙石堆积而成。景区内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就有143种。还有鸥、狐、獾等许多珍稀动物。
长沙曾是楚荆之地,这里兴起了潇湘文化,朱熹和张栻曾在岳麓书院讲学,湖湘子弟在这里求学盛况可谓空前;这里有操练兵马的声音,还有不少名人在这片土地上立下豪言,更有毛主席与革命友人在这里指点江山,探索改变国家命运的真理。这里是沉淀着厚重文化底蕴和记载历史的地方。
橘子洲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地铁2号线可以到岛上。在这上面有橘子洲大桥,全长1156米,在这里可以将长沙城“山、水、洲、城”的风光一览无余。
放眼望去,橘子洲远处是绵延南岳衡山72峰之尾的岳麓山,湘江水在桥下静静流淌,背靠高楼林立的长沙城,还有橘子洲上树木繁茂的景色,让长沙这座城市更添几分魅力。
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橘子洲上都会有一场伴随大型情景音乐的焰火燃放,用绚丽的颜色、动人的音乐,以夜空为背景,用变幻无穷的焰火,恣意地表达着自己的浪漫, 长沙人写给天空的情书实在很美很美。
乘坐地铁2号线方便快捷
各色可爱的小火车
这里有一块耸立的汉白玉诗词碑,引人注目,令游客无不争相在此拍照留影。
碑上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全文。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毛泽东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在晚秋时节,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而写下的。
据说当年青年毛泽东还在师范学校就读之时,就经常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玩湘江,就站在橘子洲头思考救国真理,并写下了那一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在其中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
问天台名字来源于屈原所写《天问》。在湖南湘西吉首的德夯苗寨也有一处问天台,当初就是屈原被放逐至此,登台之后,对此处赞叹不已,因而作出了《天问》。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向来美景都总是可以引起诸多文人墨客的由衷感慨,所谓触景伤情,想来这篇文与《沁园春·长沙》,也应当是有共通之处的。
望江亭是橘子洲的标志性建筑。亭柱上清代黄道让“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楹联与亭廊相得益彰,亭子就在离青年时代毛泽东雕塑不到50米的地方,在它的周围望江确实很妙。
流经长沙的湘江,是长沙人的母亲河。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只是一条流经长沙市的江,却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湘江战役。
在地理位置上,它只是一条流经长沙市区的江,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湘江曾经血雨腥风。在那曾经发生过一场系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在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五个昼夜,突破国民党封锁,粉碎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企图,成为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关键的一仗。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惨胜,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从此中国革命一位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如今,我们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流不息的湘江,它们好像从未发生过改变。但是他却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走近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青年雕像,更能感受到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
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寓意毛主席1925年是32岁,享年83岁,执政41年。这也是毛主席最大的肖像。
此时,我们站在橘子洲头,触摸历史。那首《沁园春长沙》,描绘高达、辽阔、巍峨的壮丽景象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道出伟人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这是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
华灯初上,月色琉璃,灯光映照在江面上,浮光跃金,千帆竞过,两侧高楼林立。入夜,琉璃多彩的杜甫江阁,灯光变幻莫测的万达、风帆广场,霓虹灯下的渔人码头,到处涌动着都市的气息。烟波浩淼之中,正是“盛世如你所愿”!
最后附上诗句再次品读: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晚上乘坐地铁🚇返回长沙市区
地铁里的装饰设计风格现代又时尚
位置:这家文昌阁在湘雅附一的旁边,地铁一号线文昌阁站8号口出来,可以看到右手边有一家工商银行,走过银行大约五十米就可以看到了。
环境:老房子老建筑,据说有400多年历史,是长沙四大文庙唯一幸存,里面挂有很多状元像。内设有戏台,有弹词表演。
去的时候电视在播放《扫黑风暴》,孙红雷他们经常吃饭的地方就在这里拍摄的。
点了几道他家的热门菜品,想着给孩子点一道不太辣的,服务员说小黄牛微辣,茄子和牛肚不辣,吃完之后只想说服务员是不是对“不辣”这个词有些误解(这个经历又让我想起来去成都吃那个所谓不辣的鸳鸯锅,最后也是流泪满面痛并快乐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吃辣神功能见长啊
)
不过湖南菜的味道还是很正宗的,比较喜欢酸萝卜炒牛肚
最后给孩子点了个纯纯的清炒豆芽菜😅
长沙之行马上开启🔛第二篇:湖南博物院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