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游天台山,去了国清寺、智者塔院、琼台双阙、石梁飞瀑、寒岩、明岩等处,陆陆续续成了四个帖子:天台 八景——寒岩夕照, @https://www.mafengwo.cn/i/24340757.html ;
天下四绝国清讲寺、 天台 宗师智者塔院——天 台山 , @https://www.mafengwo.cn/i/24518276.html ;
天台第一胜景——石梁飞瀑, @https://www.mafengwo.cn/i/24530313.html 。
石梁飞瀑闻名已久,被称为“天台第一胜景”、“天台山的眉目”。石梁飞瀑景区包括小铜壶滴漏、飞瀑、下方广寺、中方广寺等景点。一般玩2小时吧。
从正门进去,就是一溜山沟,中间一流溪水,名银溪,又叫小铜壶溪。
前面不多远是大石头夹持中悬着一挂小瀑布,叫小铜壶滴漏,以前只听过“铜壶滴漏”是天台八景之一。那离这里东北边几公里的地方。这次没去,有点遗憾。
看着小铜壶滴漏,有20来米高,说是瀑布上面的内壁被常年的水流冲出了一个瓮胆形,色如青铜,光滑如镜,瀑布从槽底部下来,像壶嘴,所以古人用那时的计时工具“滴漏”给起的名。这时看着水流不大,倒是很秀气,
溪中一大石头叫“应真石”,说是当年罗汉观瀑之石。看着并不出奇。
瀑布的下游。
有人说壶嘴那两边的石头像两个猿猴脑袋,右边的张着嘴喝水,左边的闭着嘴在嘬水,所谓之“两猿对饮”铜壶瀑,看着还有几分像。
沿溪再上行, 谷幽水清,泉石俱佳,赏心悦目。
溪中一巨石,一面方平,有四米见方,上刻篆书“法华晨光”,说是重百吨,为天下第一印,现代作品,点缀的小景吧。
前面一桥跨溪水两边,桥上的字比较乱,仔细看是双溪汇龙,导游图上写的是“双水夹径”,是指从石梁飞瀑过来的金溪和小铜壶滴漏过来的银溪在这里汇合。据说金溪往下为剡溪,是曹娥江的源头。
过这里,转沿金溪上行。
沿路都是小水潭、小跌水。很是清幽。
再往前,远远看见崖上方广寺了,那下面就应该是石梁飞瀑了。
长焦拉过来,清楚看见瀑布了。
竹子后面是著名的“仙筏桥”,但光急着去看瀑布,没好好拍这桥。
石梁飞瀑,我40多年来多次看过照片,心神往之,但如今直接面对它,你不得不被他折服。看那水好像从一个巨大的石头缝流出,上面是一巨大的石梁横跨两崖,30多米高的瀑布飞流直下,虽然这时水不大,但其气势不凡。都是花岗岩石头,怎么成了这形态,真是雄奇特险。
石梁飞瀑被称为天台山的“眉目”,为天台山第一的自然景观。自古文人墨客大量诗文咏叹、摩崖石刻,加上瀑布周边的上中下方广寺,是经典的自然风景和中国文化交融成的景观,这比那些仅是自然风光取胜的景观耐看、深厚,有韵味。
对着瀑布从左到右拍其雄姿,流连忘返。
从下面看实际瀑布形成了三段,那石梁上面有一段瀑布,水流到下面后还有一个数米高的小瀑布流入惠泽潭中。据说每到天旱的时候,附近百姓都到这里来求雨。
瀑布上面有中方广寺的房子,倒是不违和。
下方广寺又称古方广寺,在石梁飞瀑旁边的山坡上,沿着石阶往上走几十米就到了。明黄色的院墙很醒目。
寺是东晋兴宁年间(363-365)昙猷尊者开山,智者大师所创十二道场之一,1983 年重修。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寺现有山门、大雄宝殿、五百罗汉殿、会佛堂、地藏殿、伫真堂等。现存的建筑好像是清代的。门上额为“古方广寺”,落款是明代董其昌。
进寺,空寂无人,只有几只猫咪跑来跑去。看见我们好像很警惕。
好像觉得我们是无害的,他们悻悻的走了
大雄宝殿翘角飞檐,两层五开间。中供如来佛主,看着好像是木雕的。
寺里的五百罗汉堂,内供檀香木雕成的镀金五百罗汉像。据说五百罗汉本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后随佛修道得阿罗汉果,因天台山的奇山异水,使五百罗汉常来此现身度众生。据梁代慧皎的《高僧传》记载,东晋兴宁年间(363-——365)西域高僧昙猷法师在此修行。一天,他曾过石桥,“五百罗汉或行、或坐、或招之状,或卧坐之形,瞬息之间,变化万千”。后来他住万年寺,又见五百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洞之间。这曾与《西域记》记载的“佛言震旦天台山方广圣寺,五百罗汉居焉”相吻合,从此,天台山一带不断传有罗汉显圣、罗汉化身、罗汉转世的传说。所以说古方广寺是“五百罗汉应化宝地”,是五百罗汉总道场。
南边山上是中方广寺,那寺下面就是石梁瀑布。
寺四环青山,清新幽静。真是清修的好地方。
石梁飞瀑中方广寺比较显眼,到石梁飞瀑的人都见过它,寺建在石梁的左手的崖壁之上,明黄色的寺院,倒是一点也不违和。
从下方广寺再往上,在石梁瀑布的上面居然还有好几个小瀑布。迎面的瀑布称为神龙摆尾,在水大的时候,下来的水可以冲起来,很壮观,就像神龙摆尾。
东边往上是中方广寺。好几层高的楼。
寺前有一拱桥,透过桥洞,那边还有一瀑布。
这是石梁飞瀑上面的水潭。
进中方广寺要过石桥,桥名莲花,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又名神龙掉尾桥,桥长15米,宽 3.8米,高5.5米,拱宽 8 米。
桥那边的瀑布,上为一流,下分两股,呈人字形,这两边的瀑布合流到中方广寺西边往北流下悬崖成了石梁飞瀑,真是天工造物,神化自然。
下面是那个神龙摆尾瀑布。
中方广寺也是东晋兴宁年间昙献尊者开山,智者大师所创十二道场之一,宋代建中靖国元年(1101) 建,绍兴四年(1134) 重建。民国四年毁于大火,八年比丘兴慈重建。1958年再遭火毁,现在看见的寺是1983 年重修的。但寺门紧闭,进不去。
门厅里有一铜殿,这是明代天启元年(1621)太监徐贵督造的五百罗汉铜殿。在天台有这样一句俗语:“北山穷,勿算穷,还有一千四百斤磨风钢。”这“一千四百斤磨风铜”,指的就是这座铜殿。铜殿内雕有微型五百罗汉像。殿前底部铸有“皇明天启元年辛酉中秋吉旦钦差提督九门太监徐贵等喜施助成金殿永远供奉天台胜境石梁桥首清凉山后学沙门如壁募造”字样。
此殿高约4尺,宽2尺,殿原来放在寺旁石梁瀑布的石梁那边的石台上。据说,以前中方广寺僧人,一年四季每日都要从石梁上走过去到铜殿进香,居然还有的小沙弥能在石梁上翻跟头,竖蜻蜓,真是好本事。但现在可能因为太危险,不上石梁,殿也就挪到这里。
沿着寺墙外的通道,来到石梁飞瀑顶上近观。
石梁的水从这里流下来。
石梁长6米,高有1米多,梁下洞高2米多,桥背宽仅0.2-0.3米。飞瀑就从这梁下出去,落差35米,成就了天台第一胜景。真是奇特险怪。当年徐霞客来这里记云: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以下坠,雷轰河隤,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石梁对面有石台,那是当年放刚才看见的那个五百罗汉铜殿的地方。当年要从这里走过去烧香,够惊心动魄的。
还真在网上发现一张以前的图片,能看见那个铜殿的位置。
梁上还有摩崖刻字。上面一行为“前度又来”,是清同治六年(1867) 台州知府刘敖所书。刘敖第二次来时自比刘禹锡,写下这四字。下部为清代曹抢选所书的“万山关键”,“关键”是锁,意思是说石梁桥就好像一把巨锁。这也是够玄的,怎么刻上去的。
俯瞰下方广寺和瀑布下面。山色清幽,明丽干净。
原来这里还有上方广寺,但是1957年和1972年,先后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至今未修复。从这里往东边去是石梁村,有不少民宿,但没时间去了。
从中方广寺往上走,还看见不少摩崖,清乾隆年本山怡静书, “栖真金界”摩崖。
走到到最后一片高40来米的高崖挡住去路,当年徐霞客走到这里:“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石梁上”。这就是铗剑泉,说是泉,实际是一挂瀑布,但这日子水小,看不出来什么。从这里有台阶上去就是景区的出口了。
行:我们是自驾游,交通不是问题。石梁飞瀑景区现在搞成两个大门,北边山下是入口,南边山上是出口。两门之间有景交车来往,自驾可以把车放在入口处,从入口进去玩到上面出口,乘景交车回到入口,但按马蜂窝海风小舟老友的指点,山上出口的景交车结束的比较早,可以先开车到石梁飞瀑景区的上出口,把车停在那儿,然后乘景交车到下面的入口开始游览。玩完后出来直接可以开车走了。别说还真是对,我们到上面出口的时间是下午2.30左右,赶上了最后一班车下到入口。
这是景区出口。
要公交的话,看网上有505路可以到景区。但最好早上去,石梁是顺光,同时景交车方便。
吃:景区里有小卖铺,没注意有没有吃饭的地方。但入口的游客中心有餐饮。
住:石梁飞瀑景区外面的石梁村,以及附近的石梁镇都有住宿。
玩:单独门票,全票60元。老年人有优惠。一般玩2小时吧。全程基本是平路,就是从石梁那上去一直到铗剑泉有不到百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