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黔东南至湘西,到侗寨苗寨古镇领略少数民族风情

作者:荧念一生 显示图片

疫情来临前的2019年11月,秋高气爽,阳光正好,在广西,每年11-12月可以说是我一年之中最爱的月份,主要我这人怕热,随着年底气温下降,脾气也跟着降温,性情也变得温和,心情也就更好。于是很自然又有了出行的想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实话,我挺喜欢带着父母一起出游的,他们事不多,也不啰嗦,还能理解我们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因此,他们开心才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年的10月份,带他们走了一趟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梅里雪山,天气好得爆棚,不堵车,不堵人,不踩坑,不踩雷,天时、地利、人和,全程给足父母面子,让我们一切如愿,一路顺畅顺利完成旅程

时隔一年的秋天已至,再次与父母商量着新的旅行目的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后决定带他们前往贵州黔东南地区和湖南湘西一带自驾。

肇兴侗寨










堂安侗寨



堂安梯田





西江千户苗寨






过苗年







镇远古镇









矮寨大桥




凤凰古城





芙蓉古镇







阳朔,20元人民币打卡地




桂林日月双塔


D1(2019.11.10):南宁—肇兴侗寨

D2(2019.11.11):肇兴侗寨+堂安侗寨休闲游

D3(2019.11.12)第三天: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

D4(2019.11.13):苗寨歇息

D5(2019.11.14):西江千户苗寨—镇远

D6  (2019.11.15):镇远休闲游

D7  (2019.11.16):镇远—矮寨大桥—芙蓉镇

D8(2019.11.17):芙蓉镇—阳朔

D9(2019.11.18):阳朔—桂林

D10(2019.11.19):桂林—柳州—南宁

这次同样是十天的旅程,由于自驾,必然拉上家里猪队友分担司机、保安、劳工等任务。

行驶里程:2301 KM
汽车平均油耗0.4元/KM
油费:2301*0.4=920

人均费用:8070.15+920=8990.15/4人= 2248元/人


南宁出发,全程高速路,经宾阳、来宾、新兴、柳江、柳城、融水、融安、三江、从江,共502KM,行程七小时,整个过程下来不论乘、驾都很轻松舒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与湖南、广西两省交界的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相邻。

在从江下高速,开过一个长长的坡道,便会经过从江站,这是离肇兴侗寨最近的高铁站。如不考虑自驾,可以在南宁乘坐直达从江的高铁,车程三四个小时,票价200元以内,甚是便捷。

从江站到肇兴侗寨不到10公里,可以选择打车或者中巴前往,约30分钟内可到达。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侗寨之一,被誉为“侗乡第一寨”。作为2018年春晚黔东南分会场,时隔一年半,舞台还没拆卸。




景区内,全票80元/人,65岁以上老人免票,停车费30元/晚。在身体好的前提下,父母辈的老人有条件的应该多出来走走,光门票就能省下不少钱。






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在南宋正隆五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全村3640人均为侗族。





山上有一处观景台,顺上道路往上走便可见,高处眺望整个寨子,四面环山,寨子建于盆地中,房屋错落有致,寨门前方有一片开阔的稻田,与古朴的建筑相搭配,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情民族特色。






侗寨的早晨,没有过多的喧嚣,一觉睡到自然醒,精气神也十足。巷子里漫步,感受当地生活的节奏与旋律。




青石板的古街上,古朴的建筑,宁静的氛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




肇兴侗寨,世代传承着一种古老精湛的手工艺——蜡染。肇兴侗寨的蜡染是一种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它既是侗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向世界展示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

蜡染,又称为“蜡缬“,是一种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蜜的传统工艺。在肇侗赛,蜡染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文化的象征。

蜡染工艺独特,其图案设计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敬畏。




制作过程中,侗族妇女们会用熟练的技艺,将熔化的蜡液绘制在布匹上,形成各种美丽的图室。然后,她们会用蓝靛染液对布匹进行反复浸染,使得未被蜡液覆盖的部分呈现出深深的蓝色。最后,经过煮沸、漂洗等步骤,蜡染作品使完成了。





每一件的蜡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向世人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在今天,肇兴侗寨的蜡染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这一独特的工艺,购买错染作品作为纪念。这也使得兴何塞的蜡染工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晒布是侗寨里独特的风景和文化。整个晾晒流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将大锅水烧开,加入靛蓝或者其它染料,经过几次过滤以后放入大锅,将布匹放进去翻煮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将布匹挂在家门外的竹竿上晾晒;晒干布匹后用木槌在石板上捶打,使得布匹更平整、更有光泽、更耐用、更坚挺。

秋季,晴多雨少,阳光充足,是晒布的好季节。寨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晾晒侗布,颜色以深色为主,或褐或黑。









肇兴侗族有三宝:鼓楼、花桥和侗族大歌。

侗寨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是侗家人集会、议事、娱乐的场所。肇兴侗寨鼓楼群为数众多,还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因此,寨内共建有五座鼓楼,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





全寨5座鼓楼,各具特色,造型多样。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以单数来计算,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乃至十余层不等。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排枋纵横交错,上下贴合,层层叠叠而上,整个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坚固严密,百年不朽不斜,4根粗大的主柱直达顶层,四周12根副柱,象征一年四季12个月天长地久,层次均为单数,象征吉祥如意。




鼓楼与花桥,一步一景,景随人动





在侗寨悠长的时光里,鼓楼的存大不仅仅是一座建筑那么简单,而是岁月的沉淀的智慧与历史的见证





侗族的第二宝——花桥。
花桥,也可以称为侗族“风雨桥”,是除了令人惊叹的鼓楼之外侗族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这是一种古老的廊桥式建筑,柱、枋、檐板,均绘塑彩画,廊道两侧设长凳,供人休憩。溪水缓慢流淌着,阳光笼罩着河面和花桥,将花桥映衬得更加熠熠生辉。坐在桥上闭目小憩,享受侗寨的宁静时光。




花桥也是年轻人幽会和对歌的地方,见证了爱情的甜蜜与美好,也是时光见证者。
瞧!桥上的侗族姑娘,温柔娴熟坐在花桥上绣着鞋垫,突然感慨:风景这边独好呀!





侗寨里悠哉闲逛,观察侗家人的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看他们买卖、赶集、晒太阳、闲聊------,每一处都充满人间烟火的温情。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是的,愿我们都能活出自我,在人生每个阶段都活得精彩有意义






秋日的侗寨,阳光洒满古宅与河流,为这个宁静古寨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孩童看见我手中的相机,好奇往这边看。正好一个“咔嚓”,哈哈,谢谢配合!😊



侗寨的午后,是宁静的,是和谐的,也是充满诗意的。阳光给鼓楼、花桥与排列整齐的吊脚楼,上了一层金黄色,温暖了时光,照亮了心房。微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气息,甚是清新与清醒,只愿时间停留久一些,走得慢一些。



















田间,侗家大妈忙碌着晾晒侗布。






住在这里,每天开门见田,开窗见野------






沿着河岸边一直走,很快便来到了一片田地间。有菜地,有稻谷,充满田园生活气息,也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山间田野,溪流潺潺,声音美妙,心灵在这片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久违的宁静与慰藉。






侗寨里的老人, 生活在这片山水共生的家园,生活氛围平静祥和。大多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的悠闲地编织着五彩斑斓的工艺品;有的市场上做买卖;有的闲庭信步走过‘;有的手脚麻利瞬间闪过。










侗族第三宝——侗族大歌。

每晚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都是侗族大歌表演



侗族大歌,是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聚居地的传统音乐,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音的民间演唱形式,是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到了明代,侗族大歌已经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

侗族大歌结歌词押韵,曲调优美,仿声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声音,意蕴深刻。1986年肇兴侗寨人将侗族大歌带到法国,一首《蝉之歌》在法国金秋艺术节上唱响整个巴黎音乐界。2009年12月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大歌在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上都与一般的民歌曲调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是极为罕见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们之间的友谊,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


侗族大歌所唱的多是情歌,需要多人以上的组合才能演唱,人越多,效果越好。举行大歌演唱的时间一般在“侗年”“吃新节”“春节”等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侗族歌师们又丰富了大歌的种类,满足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创作出反映新时代的混声大歌。

侗寨的夜晚,月色迷人,星光闪烁。灯光耀眼的鼓楼,在月光下显得静谧而深沉。在星辰和月光陪伴下,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岁月的智慧。鼓楼下,村民们聚众烤火,拉家常,谈笑风声。


















古街上,每盏灯,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或明或暗,或远或近,映照着着路人的内心世界。


 


河水缓缓流淌着,时光也在浅浅中度过------








夜幕降临,酒吧街上,霓虹灯开始闪烁,五彩斑斓的光芒交织一起,瞬间把氛围拉满。哪怕是淡季,游人不多,也完全不影响营业气氛。这里,是夜归人的天堂,也是他们的心灵驿站。灯火阑珊处,夜未央,人未眠。







贵州少数民族地处山区,侗族人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保留着独特的饮食传统。大多以酸为主。当地人的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侗寨美食种类繁多,主打的有:酸汤鱼、牛瘪、腌鱼、腌肉、血红、烧鱼、糯米饭、糯米酒、油茶等。主食以大米为主,偏爱糯米食物,这点与我们两广有相似之处。两天时间里在侗寨品尝了三家的不同地道特色美食:酸汤鱼必点,糯米酒必喝,牛瘪必吃,还有稻田鱼,牛肉粉-------

夜幕降临,晚霞满天,月亮缓缓升起,此时的夜空变得格外迷人。




肇兴侗寨里,找了家距离所住民宿最近、网上评分相对较高的店——侗品坊酒家。当然得试试,顺带验证评价的真假。餐馆共有三层,位置有点隐蔽,不在主街上,导航可到。
下图:沿“堂安漫游步道”走进云便可看到。







酸汤鱼,是黔东南一带著名的菜品,是贵州的王牌菜,由特制的酸汤和鱼烹制而成。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米汤经自然发酵,以泉水或井水为原料,加入泡酸竹叶、泡酸蒲公英、泡酸莲藕等酸料制成。鱼类选用新活鲤鱼、江团、鲶鱼、草鱼等现杀制作。

红彤彤的酸汤鱼,看着让人食欲大增,非常开胃。汤底酸辣适中,浓香而不腻,鱼肉鲜嫩。喝上几口,不断挑逗食客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干笋炒腊肉,也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菜


凉拌皮蛋






在古老的侗族村落里,品尝糯米酒是一种传承千年的习俗和文化象征。因此,整顿饭的重头戏——侗家自酿糯米酒。入口醇厚甘甜,余香缭绕。喝完一杯,再来三杯!




作为到达贵州第一顿饭,爸妈喝酒兴致一发不可收拾,完全上瘾,以至于连续几天每顿饭必喝无疑。


主街上的侗家佬,是我们吃早餐的小吃店。距离民宿也就五分钟路程,位置很显眼。他家的品种挺多,但仅仅是小吃为主,可以作为早餐或者小餐类考虑。






广西人爱吃粉,众所周知,不管去到哪,但凡店里有“XX粉”的都必点。清汤牛肉粉、香辣牛腩粉、酸汤牛肉粉,都得尝尝。也许是大清早,胃觉没得正式打开,酸辣没有清汤的吸引,总的说也就中规中矩吧。






侗家油茶也是侗族的传统美食,在侗族文化中有着深厚地位。贵州油茶与我们广西油茶制作方式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制作细节、步骤、口味、习惯、文化内涵仍存在一些偏差。但一般都包含茶叶、花生、米花等原料。在侗族人饮食习惯中,油茶不仅作为早餐,还常作为每顿饭前的饮品。




竹筒糯米饭,是侗族的一道特色美食,通常把腊肉、腊肠、香菇、杂菜等加入调料,与提前泡发好的糯米一同装入竹筒内蒸煮。口味根据地区和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用竹筒蒸出来的糯米更香糯更香滑。




酒糟汤圆,用糯米小团子加一点酒酿就可以制成。独特的酒香与汤圆的甜蜜交融,极富韵味,这个甜蜜的秘密武器,作为饭后甜点,最适合不过了。


闲逛之时,走到仁团鼓楼与花桥边,正好到了饭点,遇见花桥旁边云上酒店的老板娘,她待客热情,态度友好,想着也要吃饭,果断换一家店试试。


云上酒店
消费:253元
招牌:炒牛瘪





桥边的餐厅 ,利用过道摆放桌椅,户外户内都可以用餐。老板娘建议坐里面大圆桌,坐得宽敞吃得舒服。按照点菜惯例,点上了几道菜,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牛瘪。





打从上一顿饭喝了糯米酒,回味无穷。爸妈未等上菜,就要求服务员先上酒,他们这个酒瘾是我头一回见识到的,终于明白我的酒量也是有遗传基因的因素在里面。哈哈!





在我们广西有喝过羊瘪汤,牛瘪可是第一次尝试。
牛瘪,是侗族特色美食,被誉为“百草药膳”。视为招待贵客的佳肴。它是由牛胃里未完全消化的草渣挤出的汁液制成,实际上为牛的胃液。侗家人相信,牛吃百草,百草入药,人食之可防病治病。牛瘪味道独特,具有消炎解表、健胃消食、治疗炎症和感冒的功效。




稻田鱼,顾名思义,就是养殖在稻田里的鱼。在侗族传统董节日和庆典中,稻田鱼通常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河虾,虽然是道很普遍的家常菜肴,只是虾的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尝试它的新鲜度。





品尝侗族美食,‌可以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侗寨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从食材的选择上,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资源,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在烹饪方式上,采用传统的手法,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传递出侗寨人民朴实的生活态度。


肇兴侗寨是个很成熟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的客栈及民宿。自驾车辆停放在景区大门硕大的停车场内,距离核心区还有一段距离,联系客栈老板安排接车,费用40元/车。包车约行驶20分钟便来到礼团鼓楼旁,鼓楼右边小巷正好是我们预定的客栈,对于这个位置,父母很满意,相对比较中心,吃、住、行都便利。

★莫舍•侗裳客栈:131元/间








肇兴侗寨至堂安梯田,每天都是有班车发往。体力好的可以在田园徒步上山,考虑到父母的年纪和体力,我们毫不犹豫选择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包车(100元)。







通往堂安梯田的路蜿蜒曲折,山不算高,车程不到30分钟。到了停车点,沿着山间小路走十多分钟方能到达。





但凡看见山间认识的植物,老妈就会视如珍宝,告诉我们这个植物的作用和功效。






堂安梯田地处高山上,视野开阔,梯田层层叠叠,占地约2000多亩,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山坡上,高低形状各不同。经过几百年的开垦和耕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水利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它不仅是一处农业奇观,也是一处人文景观。堂安梯田已经成为黎平县的一张名片,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秋日,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站在山顶俯瞰,微风袭来,每一刻都能感到神清气爽。
















堂安侗寨,是中国与挪威合作建立的世界上唯一侗族生态博物馆。和所有的博物馆不同,整个村寨和周边环境都是博物馆,真正的原生态,是人类返璞归真的真实范例。








据记载,堂安侗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保留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它和其它侗寨一样,都有着古朴的青石板路的街道,侗族特色的吊脚楼,戏台、鼓楼等。但却多了几分安逸宁静的氛围,商业化不至于那么严重。





堂安侗寨三面环山,房屋大多南北朝向,依山势而建,居住着侗族村民一百多户,八百多人。















侗寨内,古老的登山步道,台阶上的青苔,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堂安鼓楼为四方形九层檐攒尖顶木构建筑,造型简洁庄重,没有浮华之感。






堂安戏楼是侗族村寨中最普通的的一座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南侗保存最早的一座戏楼。戏楼前方有一处水田,可以将表演者身段倒映水田之中。




古瓢井是堂安侗寨的特色,是堂安居民的生活水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堂安人。这股清泉清爽甘甜,无杂质,可以直接饮用。






瓢井处,阿婆们在卖着水果、洗着菜,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手中的活。










芦笙,是的一种簧管乐器,在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地区较为盛行。侗寨里民俗节日丰富,逢年过节,吹奏芦笙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是庆祝丰收与和谐的仪式。

鼓楼里摆放着多个芦笙,经过询问得知前两天侗寨里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冻鱼节”,村民们参加吹芦笙、踩歌堂、赛侗歌等仪式,热闹非凡。





老爸作为几十年来竹笛、葫芦丝的发烧友,当然也不会错过芦笙的吹奏。






从肇兴侗寨前往西江千户苗寨,途径丹寨县,在从江上高速到凯里南下高速,高速费142元,然后走县道可达。






路牌都反了,真的造反!






凯里收费站










西江千户苗寨分为北门和西门。

对于西江千户苗寨,这是我的第二次到来。第一次和朋友自助游,从北门进入。这次自驾车出行,从西门进。把车停在千户苗寨西门停车场 ,停车位充足,但是要走一段路才能抵达观光巴士的入口。
 
 西门观光车是从山上往山下开,由于所定的客栈位于山顶观景台的半山腰上,加上自驾停车,西门则是最合适进入的门口。





夜晚,站在客栈门口,看苗寨的星星之火陆续燃起,把整个寨子衬托得十分璀璨。







苗族风情在灯光熠熠下中交织,小桥流水,与灯火辉煌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苗寨的早晨,阳光洒满山间,万物苏醒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庞大的苗族聚居地,依山而建的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群,覆盖了半座山体,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苗族建筑群。

历史悠久的苗族文化传承,原始浓郁的苗族民族风情,让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苗族文化体系,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







风雨桥又称花桥,结构奇特,一般可分成桥、塔、亭三大部分,桥上长廊两侧设有栏杆、长凳。风雨桥不仅是跨越沟壑幽谷的要道,也是行人躲风避雨、休憩的场所。

从山顶观景台沿着台阶往山下走,依次走过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风雨桥。







西江千户苗寨处于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穿寨而过。









整洁干净的石板街道


正值遇上苗寨过苗年,广场上热闹非凡。

苗年,即苗族新年,是苗族同胞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苗年,于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年的日期,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通常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不等,历时三天、五天、十五天不等。




苗寨过苗年,广场上热闹非凡,藏族同胞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游客们也被受感染,跟着互动起来。






苗年作为苗族重要节日,苗族同胞盛装出席,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吹芦笙、芦笙舞、铜鼓舞、织布、斗鸡、歌唱------





















苗寨美食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和侗寨美食区别不大,基本大同小异。
但适合自己口味的无非就那几样:酸汤鱼、腊肉、毛豆腐、糯米饭------









不得不提的是,每次到西江千户苗寨,都爱吃牛肉米粉,喜欢宽大有韧劲的粉条,我们两广地区叫河粉。






酒店旁边的米粉店,主打早餐类小吃,生意火却很火爆。
看着满满一桶牛骨汤,汤的味道特别鲜香浓郁,让人上午吃完,中午还想吃,可以吃一天都不腻,爱了爱了。






★悦堂大美全景度假酒店
地址:西江观景台半山(西江中学背后)
消费:170元/间
入住感受:位置绝佳、出行方便、环境极好、卫生干净、被褥新净









西江千户苗寨到镇远,行程约120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全程高速。

苗寨停车费60元(2天),来到镇远青龙洞旁边停车场停车收费同样是60元(2天),肇兴侗寨亦是如此,看来整个贵州省收费标准都很统一。



二次来到镇远,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古镇之一。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整洁干净的街道、有安静详和的生活气氛,重点是不收门票。

抬头可见的石屏山,石屏山为镇远著名景点之一,后面有介绍。




镇远的木质公交车,承载着岁月的回忆与温情。



镇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畔,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被誉为“水墨山水甲天下”。它是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为一体的历史重镇。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



舞阳河,是镇远的母亲河,可以漫步河边,也可以乘船游览,感受河水的流淌、微风的拂面、两岸的景色。这里的水碧绿清澈,令人心醉。在镇远,你不但可以感受浓厚的民族气息,还可以感受与众不同的水乡风情。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主要景点有青龙洞古建筑群、石屏山、古街古巷、四官殿、镇远古镇博物馆、万寿宫 祝圣桥府,卫城遗址 紫阳洞 天后宫等。

舞阳河水,见证了古城的兴衰。舞阳河畔,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山水交相辉映,山水相依,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在镇远,有座很有名的桥名为"祝圣桥"。祝圣桥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

祝圣桥由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桥上一座三层的魁星阁,飞檐翘角,造型精美。



傍晚的祝圣桥






镇远,像是被施了魔法,不论白天黑夜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爱上它。



白昼褪去,夜幕笼罩着古城,顿时充满了神秘感。





华灯初上,河岸边漫步,只见两岸灯光璀璨,倒影婆娑,如诗如画。














皎洁的月光不知不觉爬到石屏山背后,洒下清冷的光辉,给古城的夜晚增加了一道明亮的光芒。




不得不说,镇远的夜是真的美,美得独具风情,静谧又迷人。一步一景,步步都让人有驻足的念头。
可以说是,舞阳河畔两岸灯光在夜色中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越发美丽。







酒吧街上,各家酒吧传出抒情的、摇滚的音乐。酒吧内,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起谈笑风声,或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摇摆。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惬意。想必游人们都在释放自己的压力,享受此刻的宁静时光。





距离客栈200米处,就是镇远著名的石屏山,每次来到镇远我都必定爬山,登高望远。
门票三十,早上8点前进入不用收取。

石屏山,海拔668米,绵延2.2公里。历史上,石屏山曾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其山势陡峭,重岩叠障,像一座硕大的屏风,保卫镇远的天然屏障。






淡季,游人不多,当地登山的居民也不多,从山脚到山下,几乎没遇到陌生人,太喜欢这种包场的感觉。父母体力还不错,跟得上年轻人的节奏,十五分钟左右就来到了半山腰。



半山腰俯瞰镇远古城,可见舞阳河以S型姿态环绕穿行




中途休息,路边发现很多野生菊花,采了一些回去泡茶,纯天然啊。





秋高气爽的天气,最适合登高。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聆听鸟语花香和大自然的呼吸声,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山顶俯瞰镇远,舞阳河就像绸带穿城而过,河水蜿蜒碧绿。除了河水穿城过,并可以看到火车穿梭而过的景象,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山上远眺,有三峡式的风光



镇远站是湘黔铁路上的三等站,距离古城仅有两三公里。1957年,穿过镇远的第一条铁路——湘黔铁路开始动工,给镇远几十年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概半个小时,到达山顶凉亭处,好好歇息片刻。老妈边观景边赞叹镇远的山好水好环境好,老爸边抽烟边附和着。















为了不走回头路,根据上次来的路线,继续往山上走,拐到旁边那座山再下山,可以直接游览古街古巷。






爬至最高处,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石屏山,有着丰富的植被、茂密的树林、古老的寺庙(四宫殿)和历史遗迹。

山顶的古城墙,又称“府城墙”,也可叫作苗疆长城,长约2公里,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城墙还有一个烽火炮台,在古时起到了防御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从这座山走到另外一座山,下山的路时而陡峭,时而平整,整体来说并不难走,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不容易 。爸妈并没有放弃,相互搀扶着,一步一喘气,我们也跟着放慢脚步,迎合他们的节奏,走走停停。









从石屏山下来,便来到镇远的古街古巷中,这里有名声在外的古建筑,是“歪门邪道”古民宅主要集中地。





在镇远,“歪门邪道”指的是当地古民居的一种特殊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由于镇远曾是商贾云集的居所,商人大多讲究风水。他们遵从“以南为尊”、“财不露白”的风水特点。

巷子里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院落正对,而是有意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对着街道,因此,便有了这样的建筑特征。







傅家大院,为清代镇远富户,曾有四大行及众多铺面,具有典型“歪门邪道”风格。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味道能穿越时空,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而袁家豆腐便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袁家豆腐的老店就在这曲径通幽的巷子里,基于这是我二次光顾他家,路况比较熟悉并不难找。






袁家豆腐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百年之前,清朝末年间便开始经营。先辈们仅凭一颗黄豆,经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通过特定的制作工艺,加上不断改革创新的理念,制作出种类繁多的与豆腐相关的美食:水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丸子------,每一种独具风味。




豆腐脑一上桌,原汁原味先尝一口,果然是细腻甘甜,口感滑嫩。第张桌上都摆放着各种调料,有葱花、盐、糖、干辣椒、油辣椒、榨菜、花生米等。根据自己口味进行自由搭配。

豆腐脑,在两广地区,通常都是吃甜味的。来到镇远,换了新吃法,吃的是咸口,完全颠覆了父母几十年来的认知。






甜酒蕨粑是镇远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采用蕨粑、甜酒、白糖制作而成,制作方法简单,口感软糯,甜酒香气与蕨粑独特风味相互交融,味道香甜可口。



炸豆腐丸子,将豆腐、葱花、萝卜、盐、油等食材和调料一起制作,炸至金黄色,口感外酥里嫩,焦香可口。



合盛酒坊是镇远一家古老的酒坊,位于四方井巷内,距离袁家豆腐老店很近。这里可以免费参观和品尝各种米酒,也是我印象较深并且第二次打卡的店铺。




合盛酒坊创办于清朝咸丰年间,已有上百年历史。这是不仅是酒坊,也是一个人文景点,可以体验当地的酿酒文化 。




步入酒坊,可见庭院幽深,青砖黛瓦,带着几分古朴的韵味。一股浓郁的酒香味扑鼻而来,未喝上酒方能醉倒其中,足以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门口右侧是酿酒制作区,门口正对着是名士亭,名士亭的由来也是有典故的。

据记载,在抗日战争期间,闻一多带着学生前往昆明撤离,途径镇远并停留五天。白天带着学生走街串巷,夜晚闲暇之余到酒坊喝酒,以解思乡之情。酒坊老板对闻一多这位闻名全国的学者敬佩有加,还摆出几样小菜佐酒。”豪饮酒、熟读离骚,便是名士”,是闻一多在合盛酒坊里感慨得出,“名士亭”因此得名。




名士亭见证了酒坊的历史与发展,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回忆,是酒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酒坊中庭大厅内,放着数个大大小小的酒缸,几张四方酒桌整齐摆放着。









店员热情地招待我们,给我们尝试好几种酒。最爱他家糯米酒,入口绵甜,口留余香,回味悠长。
和父母一同品尝过后,决定买上几斤糯米酒带回去。我跟她表明来意,对方听说我是老顾客,还打了个折扣。








在贵州这几天,吃了好几顿酸汤鱼,越吃越上瘾。主要是太刺激食欲,吃过都觉得回味无穷。这家店的味道也还不错,酸汤味很鲜美,很地道。

古城红酸汤,店面位于新大桥旁滨河路商业步行街内,网评不错,还列入马蜂窝优选餐厅之一。店里的鱼都比较大,选了最小的2.8斤江团,称好重量,等待上桌。青菜品种很多,全部自助拿取。再来半斤糯米酒,喝完都感觉能洗去一身疲倦。









镇远做为成熟的旅游古镇,民宿、客栈、酒店、宾馆遍布整个县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即可。按照我的习惯,喜欢住在祝圣桥一带。一、离停车场近;二、景观更好更安静。


★镇远十里画廊江景客栈
地址:镇远古镇铁溪街48号(近祝圣桥、石屏山)
消费:150/间
入住感受:观景房,有亲水阳台,靠近舞阳河,景观好。









离开镇远,往湖南湘西方向驶去,全程约369公里,车程约5小时。

进入湘西地区,来到凤凰古城给父母打个卡,我也属于第二次到来。






所谓打个卡,也就真的打个卡,把车停靠在路边停车点,免费进入后半段景区拍个照,匆忙之余还买了点特甜的新鲜乌梅,吃了顿简单的午餐。不论如何 ,也让父母在此地留下个脚印。











矮寨大桥。位于湖南吉首市矮寨镇镜内,自驾从吉首下高速,沿着国道S209走19公里,到达矮寨镇内,有免费河边观景台(人少没车),无需浪费钱购买矮寨大桥景区通票。

拍完照不走回头路,继续往前开,从山脚沿着“矮寨山路奇观”路牌,走盘山路一直盘旋上山至山上观景台,然后上高速,从桥面上过,留下自己的车印。












矮寨大桥凌空架在两座崇山峻岭之间,盘山路上蜿蜒曲折,风景壮丽,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雄伟与人类工程的精妙结合。其地势险峻,施工难度极大。它的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矮寨盘山路长约6公里,垂直高度440米,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多次转折,形成了13道锐角急弯,因此,驾驶者须小心谨慎,控制车速。







矮寨特大悬索桥,为钢桁加梁单跨悬索铁桥,跨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用碳纤维作为筋材,为世界首创,是创造四项世界第一的桥梁。

拍摄于山腰上的观景台







盘山公路行驶完毕,上高速往芙蓉镇方向,途径矮寨大桥。



夜晚抵达芙蓉镇,进景区溜达一圈,只发现大部份游客都在广场上举行篝火晚会,其它地方可参观的程度并没多少。门口外路灯不亮,黑灯瞎火,管理不善。街灯昏暗,街上冷冷清清。随便拍几张照回去洗洗睡吧!









夜幕下的瀑布被灯光照亮着,水流如银河般青蟹而下,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清晨的古镇,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中,石板街上人很少,只有“天下第一螺”餐饮店在营业。看着时间还早,不紧不慢吃个早餐,边看看江边的风景。













芙蓉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芙蓉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也因电影《芙蓉镇》在此取景拍摄而得名。

芙蓉镇三面环水,最为出名的景观就是位于古镇的瀑布,高60米,宽40米。被誉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其德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众多游客的前往观光。




正值旱季枯水期,降雨量少,从而导致水量减小,这显然不是最美的季节,但也算到过。
















这一天吃和玩都不是太满意,但住却还不错,最起码房间四五十平米,可以跑步。

★芙蓉镇湘荣大酒店
地址:永顺芙蓉镇商合社区步行街180号
消费:180元/间






离开芙蓉镇,也即将结束行程,往广西方向驶去,直奔桂林阳朔。芙蓉镇至阳朔566公里,于傍晚抵达。

阳朔西街始建于1674年,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之一。古香古色的建筑富有岭南特色。这里的商业氛围特别浓厚,有商店、餐馆、酒吧、咖啡馆等,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小吃,应有尽有。

作为广西人,已经多次来过阳朔西街,对这些商业街已经感到麻木,拍照欲望全无。





阴雨天,是我和阳朔的缘分,次次来,次次下。来都来了,也不防凑年热闹,导航依次到达月亮山、兴坪古镇。















20元人民币打卡地旁边的竹筒鸡汤,168元/份,主打一个咸字,咸得太随意,吃完一次不会再想念。


谢三姐啤酒鱼,鱼肉切段,味道一般,还是在大排档的时候味道好。



田螺酿,中规中矩



炒漓江河虾






消费偏贵 味道一般,吃完无惊喜。


★阳朔半山居精品酒店
地址:阳朔荆凤巷13、14号
消费:160元/间






阳朔至桂林约70公里,行程收尾,先到达酒店休整,睡够了再出来觅食。


★宜尚酒店(桂林市中心象鼻山景区店)
地址:桂林市秀峰区榕城路9号(靠近日月双塔)
消费:200元/间







★桂林粥城漓江菜(杉湖店)
消费:109元
在贵州湖南吃了太多酸汤鱼火锅,是时候清理肠胃,吃点清淡的。一河粉、一个粥、一两个素菜是最合适的搭配,没想到这是回到广西吃得最满意的一顿。










来到桂林,必须尝试当地正宗桂林米粉,但是作为广西人,这家连锁店的桂林米粉完全没有想像中的好吃,太平庸(店名已忘)








吃和住都靠近日月双塔,晚上散步直奔主题,来个环湖行。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著名的景点,因与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






从桂林来到柳州,在柳州万达广场朱家螺蛳粉,吃了个双拼螺蛳粉,一半干捞一半有汤,喜欢甜味的酸笋,味道好极了。

吃完奔赴南宁,此次行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