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希腊是一段飘动的神话,这里曾是整个世界思考的中心。
罗马人在前168年左右征服了这片土地,尽管成为罗马的领土.罗马人的统治带来和平,而希腊文化反过来征服了罗马人的生活,文明被罗马所继承。
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英语:Twelve Olympians),是古希腊宗教中最受崇拜的十二位神,他们分别是: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农业女神德墨忒尔、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光明之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阿佛洛狄忒、火神赫菲斯托斯、炉灶女神赫斯提亚、神使赫尔墨斯。其中赫斯提亚因与人类住在一起,便把位置让给了酒神狄俄尼索斯。
希腊共和国的首都雅典 Athens(读音:阿蒂娜),就是以古希腊十二神之一的“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命名。
《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这尊雕塑是当年帕提农神庙大厅中的主像,但已不复存在,据说雕像高达12米,通体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脚趾用象牙装饰,双眼则以宝石镶嵌。为了紧急情况下便于转移运输,神像主体用香木制作。极其奢侈华贵,据说仅雅典娜穿着的希腊式长衫就消耗了2500多磅黄金。雕像中,雅典娜全副武装,头带饰有战车飞鹰的头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胜利女神。左手扶着刻有浮雕的盾牌,盾牌内还有一条巨蛇。头盔上雕刻的是女妖斯芬克斯和两头飞马神兽,胸甲上则是女妖美杜莎的头发。雅典娜体态丰满健壮,右腿直立,左腿微曲,长衫的雕刻厚重有力,自然生动。
“帕特农”在希腊语中是处女、贞女的意思,是雅典娜的别称。
我乘坐大巴,晚上8:50到达雅典汽车基菲索站,这是个离市中心较远的汽车站。下车旁边就是51路公交站。此前我只知道要坐地铁去协和广场Omonia( 雅典市中心,我预订酒店处),也知道地铁站离此地还有一段距离。毕竟是晚上,我就先去车站旁亮着灯光的小亭子里咨询。那位师傅告诉我,乘坐51路公交也可以直接到协和广场。
在希腊的城市里,我出行比较少坐公交,且不说看不懂英文,那些希腊文字更是一窍不通。上去容易下车难,但现在我没有办法,在深夜拖着行李,去寻找地铁更难。
于是我坐上51路公交车,特地坐在流动的报站屏幕前,我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下车。夜已深,车上仍很多人。上上下下几次我就有点糊涂了,况且没有人下车,车就不会停站。公交到底过几个站我也记不清楚了,于是我转头询问乘客,但没人能明白的告诉我。可能是司机听到了,在一个站停下,问我是否去协和广场Omonia,得到确认后他走下司机台,帮我把行李拿下车,然后在车头边给我指路,告诉我前面路口转左就是协和广场。
当我刚在路口转左走了几步,那美丽的喷水池就出现在眼前,我真的从内心感谢这位51路的公交司机!在这个令人不安的夜晚,我安全的到达雅典,顺利的入住了酒店。
雅典地铁线路图:
雅典的主要地铁线路有绿线、红线、蓝线,也就是说的地铁1、2、3号线。其中2、3号线的车站集中在市里并且在地下运行,1号线则贯穿雅典南北方向,都是在地上运行,因此雅典人称1号线为Train火车。
1号线(绿色)从雅典的东北部基菲西亚Kifissia纵穿雅典市内,一直连接到西南通往爱琴海的门户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口,这是希腊最早的一条线路。可到巴士总站B:里奥西翁Liossion(或写作 Liosion)
2号线(红色)地铁经由国铁拉里萨站以及协和广场、宪法广场,至雅典的南面。可转车到巴士总站A-基菲索Kifissou(或写作 Kifisos)。
3号线(蓝色)从宪法广场会经过索非亚皇后大街Vassilissis Sofias的地下。可到Athens Airport- 雅典国际机场。
雅典公交车也不少,一般: 雅典公交蓝色巴士车号为3位数,往返于市中心和郊区;黄色巴士(Trolley)车号为2位数,通往各旅游景点;观光常用的是1、5、9、10路。市内交通通票1.5欧元(公交90分钟内可免费换乘),其他地方票价不等。
我曾等过公交车,等的我花儿都谢了。所以,在雅典多时我都是步行或者坐地铁。 等我来到地铁站台上候车,依然是有些蒙圈状态。显示屏上的名字完全不认识,火车也没有特别的标志。我只能上车前硬记住到到站名的那串字母,并记住有几个站。
有一次我从出地铁闸机出站,一个人紧紧跟著我,我紧张的刷卡而出,那一瞬间他比我还跑的快。想起我前次搭地铁,在闸机前犹豫了一下,我前面那个靓黑妹朝我眨眨眼,人已经进去,手上的卡还贴在闸机上,我瞬间明白她要我紧跟进站,呵呵,是逃票。只要紧跟前人,乘闸机的瞬间停隙,可以逃票。
我可没有那么快的反应,浪费了靓黑妹一片好意。
咱老土,在地铁下面瞎转悠的时间步行已经到了,所以,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11路。还有万能的地图导航。甚至我去飞机场,也放弃了地铁,拖着行李箱从协和广场步行到宪法广场,只当逛街了,然后乘坐X95大巴去机场。
雅典有三个主要大广场:宪法广场,协和广场,蒙纳斯提拉奇广场。
不管从哪里看到的建议,雅典住宿都建议在宪法广场附近,我首先也是考虑在宪法广场附近。可当我具体操作时,我发现宪法广场附近住宿较贵,而相隔约1公里左右的协和广场附近住宿经济实惠,那里也是市中心呀,不过,我也听说那里脏乱差。
协和广场当地特色浓厚,氛围也很不错。我住在这里的几天,没有感到不安全因素。广场周围满是餐厅咖啡馆商店。每到华灯初上,喷水池边总是站满人,有游客,也有本地人,不过,我晚上一般不出门。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奥莫尼亚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更名革命广场,并在此真的“革”掉了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乃至革命者丹东和罗伯斯庇尔的命。重建后再易名“协和”,地铁中转站,广场是八角形的,六条大道汇集于协和广场,呈网状向四面扩散。这是雅典历史最悠久的广场。
蒙纳斯提拉奇广场(Monastiraki Square)是最接地气的地方,广场的一侧是圣母玛利亚Pantanassa的东正教教堂,另一侧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清真寺。通过清真寺的拱门仍可以看到建于公元二世纪的哈德良图书馆的柱子,而在拱门的正上方,雅典卫城占主导地位,形成令人惊叹的场景背景。另外,那里附近的餐饮购买等价格最便宜,故该广场也被称为“跳蚤市场”。周围也有不少酒店。不过,我没有了解过蒙纳斯提拉奇广场附近住宿行情。
雅典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卫城又是源点。
建于“古典时代”的雅典卫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古代雅典巅峰时期的伟大成就,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奇观。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公元前580年。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这些古建筑都是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赞希腊会保护文化源地,那怕那里都是残垣断壁,石头满地,但希腊的神话都在这里,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纷前来瞻仰。
到达雅典,几乎在城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望去,都能看到卫城(Acropolis)— 高处的城邦。尤其在夜晚,灯光下的卫城更显高贵和神秘。 雅典卫城,希腊的一个靓丽名片。也是我们来希腊旅游必游之处。
【交通】:地铁 - 红线Line2的Acropoli(Akropoli站)站下车即可。
雅典卫城游览路线图:
清早排队半个多钟头,我终于走进卫城景区的大门,右侧是一个带着玻璃棚顶的回廊,两侧陈列着一些被岁月打磨的残缺不全的石像。然后来到山脚下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露天剧场遗迹。剧场依山而建,天然构成一个略大于180度的半圆形。
旁边的墙边有一个断臂人雕像。有说明我看不懂。
酒神古剧场(Theater of Dionysus)
抬头看看,卫城就在上面,似乎触手可及。我拾阶而上的脚步自然变得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做了恶客,惊扰了沉睡千年的众神。
半山腰是第二个剧场阿迪库斯音乐厅(Theatre of Herod Atticus),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大帝时代杰出的希腊贵族希罗德·阿迪库斯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为世界上较古老的剧场、也是同时期较杰出的建筑物之一。是可容纳6000多人的半圆型露天剧场,每年6月到9月,这里是雅典艺术节的重要舞台,戏剧、音乐、歌舞演出不断。1993年雅尼的雅典卫城音乐会的现场也是在这里。到二十一世纪夏季仍有表演在此举行。
刘欢曾在此音乐厅举办《为中国喝彩—雅典演唱会》,刘欢独唱了《相信你》。
我终于来到了雄伟壮观的卫城山门,这里人山人海。卫城山门建于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设计。这是一座大理石建筑,中间是宽大的门廊,两边是柱廊,通往卫城的圣道即由此开始。
人们进入神庙内的“百步大厅”。山门正中曾经坐落着那座12.8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是菲迪亚斯的得意之作,是古希腊雕刻艺术“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今天,神像原作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许多大理石和青铜的雅典娜塑像却是仿照它制作的。
卫城山门左侧是画廊,里面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绘画。右侧建筑为“雅典娜胜利女神神殿”,是卫城中最早的建筑之一。
雅典娜是宙斯和墨提斯所生,相传有一个预言说墨提斯生的第二个儿子会推翻宙斯,然后成为众神之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宙斯将墨提斯吞进了肚子,本以为从此平安无事,但到墨提斯生产的时候,宙斯感到头痛剧烈,当火神打开宙斯的头颅时,雅典娜便从宙斯的头颅中走了出来。
雅典娜将纺织、裁缝、雕刻、制作陶器和油漆工艺传授给人类,是战争、智慧、文明和工艺女神,后来成为城市保护神。
在卫城正中为帕特农神殿(即纯洁的雅典娜神殿),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我感觉一直在维修和巩固。
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庙宇,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比巴黎圣母院早了1500年。原屋顶三角楣上刻有浮雕,正面是雅典娜女神披戴盔甲从宙斯头部跃出的情景,背面是雅典娜与海神波塞顿争执要成为雅典城的守护神的场面(背面雕塑原件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
帕特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从神庙西山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
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山顶四周筑有围墙,古城遗址则在卫城山丘南侧。
站在这一侧的围墙边,可以看到山下的酒神剧场和卫城博物馆。
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哈德良拱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仅存12根柱)。
围墙边还有一个关于卫城修复的各种历史回顾的很多图相,老照片等展览。英文看不懂,但看图片,再对照眼前物,我一目了然。
卫城的另一端似乎有个堡垒,希腊的蓝白国旗高高竖立,随风起舞。
另一侧也有个观景平台,是观赏雅典市容的好地方。
帕特农神庙另一侧是以6根美女石柱著名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建于公元前406年,是为纪念雅典娜之子、雅典王厄瑞克阿斯。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伊瑞克提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中又一颗明珠,其建筑构思之奇特复杂和建筑细部之精致完美,在古希腊建筑中是不多见的,特别与众不同的是其女雕像柱廊和窗户,在古典建筑中是罕见的。不过,现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有六尊美女像石柱均为仿造,观赏真品就要去卫城博物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
伊瑞克提翁神庙有三个神殿,分别供奉希腊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分别有两条别具特色的柱廊把它们连接起来。
位于卫城山门的南部还有一座阿尔忒弥斯神殿,供奉的是狩猎和助产女神阿尔忒弥斯。古迹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存在,阿尔忒弥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月神与狩猎女神,这里原本是奉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地方,只剩下一点点地基了,左侧还有四方形的土台遗迹。
在山门出口处回望
昔日的壮观华美,如今只余断壁残垣。巴特农神殿庙顶屋盖无存,内里空空如也,女神像流落异邦,地面到处坑坑洼洼,墙根躺着坍塌的墙石残柱。乱石嶙峋间惟有那几根大理石柱依然擎天而立,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却也尽是往日烟尘了。
在卫城山顶俯视雅典城,可以看见与卫城有关的其他景点。
赫淮斯托斯神庙(Temple of Hephaestus)
这个大石台,听那个中文导游介绍是古时议事辩论的地方。
新卫城博物馆门票不包括在卫城通票内。自1834年卫城山各神庙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气箱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馆对研究和发展古希腊雕刻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新卫城博物馆于2007年开放,是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建筑,整个博物馆由100多根柱子支撑,悬浮在既有的考古挖掘现场之上,透过底层的透明地板可以清晰地看到半裸露的遗迹,仿佛亲临考古现场一般。
在博物馆门口排队,就让我感觉到自己跨越千年,雅典古城就在我的脚下。残垣断壁的美与博物馆的现代躯体相对比,让人恍若隔世。脚下是马克里伊安尼遗址。遗址大多是1万年前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住宅遗址和墓穴。
进入展区之后,是一个直通二层的坡道,两侧按时间顺序陈列了卫城附近的出土器物。
一层主要是小件陶器和雕塑的展品,可以感觉到馆内真的十分宽敞。
狄俄尼索斯剧院的舞者表演,左边的体态婀娜,右边的气度淑慎,但两者都刻画得飘扬灵逸,翩若惊鸿,让人记忆深刻。
舞乐图瓶画器盖(公元前350—前325年),红绘陶盖上描绘了酒神手持杖顶缀着松果球的酒神杖,与随从厄洛斯(小爱神)、酒神狂女和萨堤洛斯(半羊人)一起奏乐汲酒,纵情歌舞。生动描绘的是酒神节的热闹场景。
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扛小牛的男人雕像
镇馆之宝当然就是伊瑞克提翁神庙上的大理石少女柱了。还有一尊现在在大英博物馆。
周围的人太多太多,拍照比较难。我只能尽量近距离的观赏她们,窈窕少女的身体线条流畅优美,肌肉和骨骼的刻画细致入微,各自拥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她们头顶承载着支撑神庙的石块,美丽而生命力顽强。据说这六尊女像柱分别代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六位女神,她们分别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月亮女神塞勒涅、谷物女神得墨忒耳和悲剧女神赫拉。
二楼有个户外休息区,咖啡厅。三层中央是个放映室,还有图片介绍。
博物馆三楼入口两侧,保存着从帕特农神庙三角梁顶上移除下来的部分“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的石雕,海王波塞冬,胜利女神雅典娜,众神之王宙斯等雕像都安静得矗立在其间,肃穆精致。三楼是帕特农神庙雕塑及浮雕展示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幅山墙浮雕,一副是雅典娜波塞冬之争,一副是宙斯为雅典娜加冕。浮雕讲述的是雅典城由来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立了一座新城,海神波塞冬送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由神王宙斯裁定,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从博物馆内部的玻璃幕墙遥望山顶的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的复原展品,对应神庙的山墙、嵌板、中楣按照其原本位置进行陈列,透过一旁的玻璃走廊可以远眺帕特农神庙,以其为背景,与展品遥相呼应。多少还有点穿越的意思。
我有点小小的失望,因为卫城古迹的真正宝物如“埃尔金石雕”等都在大英博物馆,这里收藏的不过是英国人没带走的古董。
“埃尔金石雕”,是指19世纪初被英国埃尔金勋爵从希腊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运回英国的部分雕刻和建筑残件。现在属于大英博物馆的镇宝之物。
这位埃尔金就是当年火烧圆明园的埃尔金伯爵的父亲,利用战争侵略他国,掠夺他国的资产财富的强盗。
从卫城博物馆出来,似乎有点意犹未尽,看看时间还早,我又来到国家考古博物馆。
世界驰名的【希腊国立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历史使博物馆本身就成为一件珍贵的文物。 这里陈列着从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大量文物、各种器具、精巧的金饰及人物雕像,生动展现了希腊各个历史时期的灿烂文化,可称是古希腊史的一个缩影。
双肩包需要寄存(免费)
迈锡尼文明展厅
迈锡尼是希腊最强大的王国,也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故事发源地。
著名的迈锡尼文化―这是希腊史前时代最为辉煌灿烂的文明之一。它前后存续了大约有五个世纪,几乎涵盖了爱琴海地区青铜时代晚期的全过程(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此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以军事首领为领袖的政体的崛起。这些公元前16世纪的军事首领们死后被埋葬在迈锡尼的竖穴型墓中,伴随着他们的是丰富而珍贵的陪葬品。
一枚黄金制成的亡者面具(镇馆之宝)。迈锡尼遗址五号墓中出土的,长期以来以“阿伽门农面具”。这副面具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成熟男子庄严的面容:唇髭和胡须修剪齐整,额头宽阔,鼻子修长挺拔,嘴唇薄而紧闭。
给死者戴黄金面具的风俗,古埃及早已有之,面具根据死者生前的容貌所绘制,据说死者戴上面具就可保留不朽的面容,以便在外游荡的灵魂能找到躯体。虽然经后世考证发现,金色面具的主人并非阿伽门农,而佩戴它的干尸甚至也不是阿伽门农,但面具的名字没再更改过。而且面具精巧与细腻的程度也是强盛一时的迈锡尼文明最好的证明。
一把青铜短剑 , 属于墓坑圈甲四号墓中所葬的男子中的一位,其装饰之富丽,工艺之考究,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迈锡尼卫城的宗教建筑中,还出土了被称为“迈锡尼女子”的著名壁画。这是公元前13世纪艺术家的伟大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绘画技艺为数不多的存世珍品之一。
来自公元前13世纪,被称为“武士之壶”的彩陶双耳罐,一队士兵全副武装整装出发一位妇女挥手告别。
瓦菲奥金杯,从拉科尼亚的瓦菲奥圆顶墓中所出土的一对金杯,当属本馆最珍贵展品之列。这座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墓葬曾经被盗,但考古学家们在被洗劫一空的墓室地下发现了一个幸免于难的陪葬坑,从中获得了这对金杯和其他文物,
金杯的杯体由一整块厚金板制成。把手部分则另由金质的圆棍加工而成。两枚金杯表面都具有独特的图案,其所采用的浮雕工艺使得造型凸起,看起来颇具立体感。两个杯子上的图案刻的是猎手捕捉野牛的激烈场面和捕猎后田园牧歌般的平和场景,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少年和马铜像(镇馆之宝)
与海神波塞冬铜像的命运相同,少年和马铜像也是在同一艘船上遇险沉入海底,才得以保存至今。
马背上的小骑手,一眼就能看出是典型的非洲人血统,虽然骑手的鞭子和马的缰绳部分遗失了,但相对来说仍非常完整。小骑手饱经沧桑皱着眉头,身姿前俯,两眼直射前方,双腿紧夹战马。马的姿态他非常逼真,整体给人一种奔腾的神韵。
海神波塞冬铜像(镇馆之宝)
这位天神宽肩厚胸,双腿矫健,左臂自信地直伸,右臂微微上举,动作定格在即将掷出雷电的一瞬间,匀称比例和肌肉动态堪称无懈可击,让人不得不感叹古希腊人在雕塑艺术上达到的高度。
海神的脸上富有表情,尽管镶嵌的眼珠已经失落,留下了黑黑的两个空洞,但神采依旧,驱走了古风时期的尴尬表情。
这是来自于公元前10年的皇帝奥古斯都青铜像。奥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平息了内战,缔造了帝国四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这座雕像叫《马拉松男孩》,是在1925年从马拉松湾的海底打捞出来的。这尊来自于公元前340-前330年的青铜塑像,距今已2300年历史,眼睛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有考古学家推测,少年左手曾托着一个球状物,那么可以想象是一只苹果,于是乎他就是诱走美女海伦、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灭国王子帕里斯了。
石刻雕塑展品
荷马头像。约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初作品,2015年从大英博物馆返还回希腊,也是镇馆之宝。
来自于公元前2世纪的神话雕塑《沉睡的海尔玛芙狄忒》。 雕塑中的人物是希腊神话中的雌雄人海尔玛芙狄忒,身体扭曲了至少四个角度。卢浮宫里也有此件雕塑展出。
雅典的保护神,智慧、战争与科学女神雅典娜骑在战马上驰骋,可惜残破不堪,不能一睹英姿。
正对楼梯的是锡拉展厅(锡拉就是耳熟能详的圣托里尼岛),展厅不大,你会一眼被最里面的几幅壁画所吸引。公元前2000-前1600年克里特人来到圣托里尼,聚居在岛上的阿克罗蒂里。公元前1613年前后的火山喷发将阿克罗蒂里埋葬,小镇连同壁画、陶罐被完好保存在火山灰下。1967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被掩埋的米洛斯文化古城。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宗教政治的中心地。购买雅典卫城的套票一共可以游览8个遗址景点(当然也可以分别购买门票)。
普拉卡历史街区
古代市场(Ancient?Agora)和罗马市场( Roman Agora),是雅典现存的两处古市场遗迹,它们位于雅典-蒙纳斯提拉奇区(Monastiraki),两个地方相距不远,建议一起参观。
古代市场:这个地方不是菜市场,是哲学家苏格拉底当年“舌战群儒”的地方,是政治、经济、学术辩论交流地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看点是博物馆、阿塔罗斯柱廊、赫菲斯托斯神庙。
罗马市场:看点是风之塔(Tower?of?the?Winds),这是一座由1世纪建立的气象站,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个天神居住的地方。罗马市场,地处老城区,是一条充满希腊古老风情的街道。
哈德良是古罗马最有名的皇帝之一,酷爱旅游,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光雅典就有两处。
哈德良图书馆(遗址)(Hadrian's Library),建于公元132年,由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和命名。与古代市集一样,它也没有逃脱被赫鲁利人于公元267年捣毁的厄运。可以看到只有少部分科林斯式的西门和北半边的柱子被较好地保存下来。
图书馆的大部分建筑都已经看不出来了。从门前导览板上可以了解这片地方后来的命运。可惜我看不懂。可以想象一下当年宏大的规模,以及里面堆满的各种羊皮卷。不过我没有进去参观(里面都是大石头)。
哈德良图书馆(遗址)的旁边就是雅典三大广场之一的蒙纳斯提拉奇广场
首先能看到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建筑,Tzistarakis的清真寺。现在是陶艺博物馆。
然后看到路中央的那座小教堂—圣玛丽教堂。这里人群熙熙攘攘,充满了艺术和生活气息,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主广场旁边有是纳斯提拉奇地铁站。在这里你可以乘火车到达比雷埃夫斯(Pireaus),进而乘轮渡去希腊疙瘩著名岛屿。
哈德良拱门是罗马时代的凯旋门。于公元131年由哈德良皇帝(Hadrian)建造,斑驳砖面向世人展示着它历经的岁月。
当时建筑拱门将市区分成新、旧两区。以东为哈德良皇帝所扩建的新市区,而以西则为古市区。拱门的框缘上雕刻了2道题字,每道各在一面。面向雅典卫城的那一面写着:“这里是雅典,特休斯的远古城市。”另一相反方向面向新城,上面的提字写道:“这里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特休斯的城市。”这个著名的建筑物由科林斯式冠状壁柱支撑。
哈德良拱门的后方就是奥林匹亚宙斯神殿(Temple of Olympian Zeus ),为祭祀希腊之神—宙斯而建,是古希腊最大的神殿之一。宙斯神殿曾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但如今已无法一睹其真迹。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立本(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狄亚斯(Pheidias)负责。
宙斯在希腊的地位,就好比玉皇大帝在中国,释迦摩尼在东南亚。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宙斯神殿,也只是遗址,原本拥有104根科林斯式大理石列柱的宙斯神庙,经过岁月变迁,已经残缺不全。
整个遗址空旷而萧条。仅剩的那个殿围起来在整固。
赫淮斯托斯神庙(Temple of Hephaestus)是一座大致保存完好的古希腊神庙,供奉古希腊神话中的火神和匠神赫淮斯托斯,多立克柱式,位于雅典古市集(Agora)的西北侧,Agoraios Kolonos 山顶。
它是古希腊时期遗留下来保存最为完好的神庙,且唯一还留有三角形屋脊的神庙,提供给了人们一睹古希腊建筑真正原始姿态的机会。内部很大,外面看不到全部。
这一处宏伟的柱廊建于公元前150年左右,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出资兴建。在古希腊时期,这里是雅典以及希腊尺度最大,最长的独立式带顶建筑。廊柱始建于公元前159年,于11年后的公元前138年竣工。
在远古时代,这里是雅典人最大的带顶聚会和步行场所,作为主要商贸中心。柱廊于公元267年被赫鲁利人摧毁,并与晚期罗马时期的雅典城墙结为一体。
下午来看阿塔罗斯柱廊Stoa of Attalos,这个时段阿塔罗斯柱廊的光影效果一级棒。
宪法广场四周有希腊议会大厦、无名战士纪念碑等,广场上和平鸽漫步起舞,身穿民族特点服装的卫兵执枪站岗,也是雅典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
宪法广场每个整点会有士兵换岗仪式,每逢周日早上10点会更隆重。
无名战士纪念碑建于1928年,中间雕刻是一位头戴盔甲,手持盾牌,卧于疆场的战士。纪念碑后方是国会议事厅,原为皇宫所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面的广场如今是希腊举行阅兵式的地方,许多重大国事活动在这里举行。
【卫兵换岗】雅典城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第一次到达宪法广场是9:55,远远就可以听到军乐声声。但人山人海难以逾越,最后我只观看了仪式的尾巴—卫兵们收队,我感觉,那些身穿白色民族服装的士兵行进时,宽大的手臂衣袖挥起来似在翩翩起舞。
没能看到完整的卫兵换岗仪式,有幸的是无看到正在举行的自行车比赛,那场景,那架势,那气氛,够劲!
第二次去宪法广场只看到小规模的卫兵换岗仪式。中间间隔一个钟头。也挺有意思的。
卫兵们以独特优美的步伐巡行在纪念碑前,走路时脚踢得很高,有时还会在空中停几秒钟,富有喜感,让人忍俊不禁。然而那慢节奏看得我着急。
这些身穿传统军服的卫兵,脚蹬红色的翘头皮鞋,鞋头带有黑色的绒球,看上去非常传统。纯白色的紧身外裤外面套着卡其色的百褶裙,头上戴着有一把黑色长流苏的红色军帽,配枪是带刺刀的旧式礼仪枪。这些曾被海明威戏称为“穿着芭蕾舞裙子打仗的男人”其实都是通过身高、意志、品质等众多严格考核后,百里挑一选出来的,非常帅气。从这些守护卫兵身上,人们似乎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强盛希腊的影子。
从宪法广场出发,首先可以看到路边的哈德良拱门,哈德良拱门的后面就是奥林匹亚宙斯神殿遗址。继续前行,也就是在国立公园的后面(可以进入雅典国立公园一边赏景一边前行),其对面就是泛雅典娜体育场。
体育场前矗立的雕像是资助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的乔治奥斯•阿维奥夫Georgios Averoff。
泛雅典娜体育场(Panathenaic Stadium),建于大约公元前330年,至今还在使用。这是世界唯一个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体育场,故称大理石体育场。其造型上采用圆弧形设计,比较人性化。也称为奥林匹克竞技场,帕那辛纳克体育场Panathenaic Stadium。
泛雅典娜体育场是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址。它是17世纪末由雅典的扎巴和阿维诺夫出资,仿造古希腊竞技场的格局建造的。它是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场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不长,但这座体育场却建于大约公元前330年,因体育场内修建了昂贵而又优雅的大理石坐席,又被称为大理石体育场,现仅保留半座场地供人参观。
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再次启用,成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和射箭比赛的体育场。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交接仪式就是在此举行的。
整个体育场参观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晒了。大理石的赛场在阳光下一点遮挡没有,不知道当年观赛的人们是怎么解决防晒问题的,或者就是为了迎接灿烂的阳光吧。
在体育场里有皇家专属的座位。在体育场的地下,原来用于运动员入场退场的拱形通道,现在连接到展览室,里面有各届奥运会传递的火炬,还有历史介绍和老图片。
【交通】:门口有多路公交。从国家花园穿过可到。门票10欧元
如果有一个花园承载了无数代雅典人的记忆,那一定是坐落于雅典市中心、毗邻希腊议会和宪法广场的雅典国立花园。
在古希腊时代,花园通常泛指花草、鸭群、池塘、小巷、夏季剧场云集的地方。至于雅典国立花园原址,则是古希腊哲学家、植物学家、亚里士多德学派继承人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私人花园。
希腊首位国王奥托一世的妻子阿玛利亚女王酷爱花园和植物,花园建成后,她差人从欧洲其他国家、北非国家和希腊全境移植了超过1.5万种观赏植物,而且每天至少花3个小时亲自照顾它们。为纪念阿玛利亚女王对公园的贡献,入口处的大街也被命名为阿玛利亚大街。
如今,雅典国立花园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鸭塘、动物园、植物博物馆、图书馆、游乐场等众多设施的地标性历史文化遗址。
我只是去泛雅典娜体育场而经过这里,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些参天大树、小溪流水、灿烂的花儿朵朵、晒着太阳叠罗汉的乌龟,还有满地金黄色的橘子,休闲的游人漫步在公园小径......雅典国立花园是远离了喧嚣的宁静之地,是孕育了众多生命的摇篮。
--------------------------------------
游记:奥林匹克的圣火点燃之地--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一日游
链接:@https://www.mafengwo.cn/i/24521907.html
游记:希腊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景地—迈泰奥拉修道院群
链接:@https://www.mafengwo.cn/i/24526761.html
------------------------------------------------
雅典市容市貌:
* 雅典中央火车站是为28届奥运会新修的,外墙都是大理石,很气派,只是规模小点。 雅典火车站也是国铁站,地铁2号线拉里萨Larissa站。
* 雅典有两个长途汽车站,及一个Attica省内长途汽车站:
1、 KTEL Kifisou汽车站—有前往希腊北部和南部主要城市的长途巴士。
2、 KTEL Liosion汽车站—有前往希腊中部和北部城市的长途汽车。前往天空之城迈泰奥拉必经的Trikala市也要从这里出发。
3、 KTEL Attica汽车站——是Attica省的长途汽车站,主要运营省内的大巴线路。从这里可以乘坐前往海神庙的大巴。
* 雅典机场
我的意大利之旅始于意大利罗马,止于希腊雅典。行程30天(签证只给予30天),全程公共交通。除了感觉饮食不方便,其他一切基本顺利。西方的文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路上他们给予我不少帮助。没遇到小偷是我的幸运之一。
似乎历史就是这样,罗马的强盛,希腊的衰退;英国的崛起,西方的列强。你唱罢我上场,我跌落他再来,共同谱写着历史的篇章。
我欣赏欧洲国家保护遗产的精神和做法,那大片大片的遗址让人们不忘过去,残垣断壁让人们更珍惜今天。想想在我国,如果有一大片的土地,上上下下还不打破脑袋去抢,然后来个万丈高楼从地起,最后赚的是盆满钵满,谁又会理会原来这里是什么地方!?
我记得在俄罗斯旅游时,导游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假如彼得大帝苏醒重生,他一定会找到他曾生活过得地方,而康熙大帝重生归来,他一定会迷路而找不到家的。哪怕故宫依在,而路已经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