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拉萨 来到南迦巴瓦——2016年8月重返西藏自驾15日

作者:一朵... 显示图片

几乎每个人都将西藏列为一生必去目的地之一,
而许多早已去过的人,
从此以后就一直走在“回”西藏的路上。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西藏这样,
如此炙手可热,
又如此冰清玉洁。
 
西藏,
你为何如此迷人?
                                                                                     
                                          ————《中国国家地理》 西藏专辑


一、部分费用:
1、成都至拉萨,软卧上铺1062元,下铺1101元。
2、拉萨至成都,机票两张共3360元。
3、神州租车费,两辆起亚6天7492元;两车加油1765元;
      松茸437元(索松村自己加工);土鸡两只214元(炖黄伞);羊湖返程集体晚餐190元。
4、索松村吃住(早晚餐),120元/人。(孩子50/人)
5、大峡谷门票每人150元,景区车费每人90元。

二、行程:
D1_2:成都火车至拉萨。
D3:到达拉萨。
D4:拉萨至林芝索松村。
D5:远望南迦巴瓦,闲逛。
D6:索松村,采松茸,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
D7:索松村至工布江达。
D8:工布江达至拉萨,拉萨至林周采蘑菇。
D9:拉萨至羊卓雍湖。
D10_14:拉萨闲逛。拉萨至林周再次采蘑菇。
D15:拉萨飞成都。

2010年2月第一次去西藏,双飞。
这次是夏天,火车去飞机回,租车自驾。


2013年2月和芝芝在琅勃拉邦与娟娟路路虾虾相识。
三年后大家再次相聚,娟娟阳光夫妇力邀大家去西藏采蘑菇。
这等好事,必须响应。


八月成都至拉萨火车票非常紧张,虾虾怀着二宝去不了还帮我们买票。


成都火车北站,十多年没去过,人多且乱。(现在已经拆了)


原以为坐火车去西藏,可以在青藏铁路上来次巅峰体验。
才不是。


期待国内最先进的东风8B牵引机车,加拿大庞巴迪客车车厢;
期待45个站点的精确信息、沿途美景介绍;
期待格尔木至玉珠峰间弥足珍贵的视觉冲击;
期待碧波万顷的高原宝石措那湖水鸟嬉戏湖色变幻;
期待世界海拔最高遗世独立的唐古拉车站;
期待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广袤湿地的一路相伴;
期待可可西里万里无人区、藏羚羊......


车厢全封闭设计,一体式污水箱(和飞机上一样),冷热水开水洗手液厕纸一直供应。
软卧包厢里有吸氧口、电视屏(摆设)、插座、保温壶、拖鞋、车窗巨大。
硬件很不错。(一节车厢两个厕所,一个马桶,一个蹲坑)
刚上车就觉得不干净,到第二天第三天,厕所里垃圾成堆污秽不堪水流满地无法下足。
旅客没素质,乘务员懒到透顶。
这还是软卧车厢,硬卧硬座车厢不敢想象。


西宁站,青海老酸奶。


青海湖,只看见一溜。


白抄家伙空欢喜。


途中。




和火车赛跑。


列车盒饭,25元一份。


餐车上这份45元,只有一块肉。
幸好自带方便面方便粉丝八宝粥午餐肉鲭鱼罐头咸鸭蛋苹果黄瓜胡萝卜干果大麦若叶。
自给自足广积食。


19点过,到达格尔木,拍照留念。
请看清楚,是19点过。
成都至拉萨青藏铁路最美一段统统在夜晚,什么也看不到。
坐40多个小时火车就这结果?
活该不提前做足功课。

坐火车去拉萨切记:
一定要坐早上从格尔木出发的车次,换乘都行。


眼巴巴地看着川藏路上奔驰的大货车和绚丽的夕阳。


这一夜,众人皆睡我独醒。
伴随着哐当哐当列车前行的声音,
窗外璀璨银河满天繁星远近朦胧山影水影车影灯影,
一幕幕一幅幅,扑面而来,胶片般定格在脑海里记忆中。
一切只能靠想象——
玉珠峰
不冻泉
楚玛尔河
五道梁
秀水河
沱沱河   
......


清晨五点,列车停靠那曲。
7点,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露出一抹金色。
然后,那曲高原就一直被乌云笼罩。


9点50分,到达拉萨,下着雨。
阳光为每个人准备了雨伞,用两辆车把大家拉去他们家,昀昀为每个人献上哈达。


来之前,娟娟强力推荐来西藏采黄伞菇,还拿出照片“诱惑”我们。
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娟娟和阳光专程去采黄伞菇,炖了满满一大锅浓郁鲜美的黄伞菇汤。
拉萨期间,两口子每天做早餐做午餐,管住宿,准备制氧机,周到至极。


清晨拉萨。 

林芝海拔低很多,赶紧离开拉萨。


新拉萨,建设中。


蓝天白云,西藏标配。


最美风景,都在路上。



拉萨到林芝,已有几十公里完全建好的高速路。


林拉公路到这里得回到老路。


下车休息。
娟娟准备好大堆食物,卤肉、卤鸭翅、卤鸡蛋、糖醋鱼、煮花生。


老牛作伴吃路餐。


林拉公路由各省援建,全程免费。
一路颠簸,一路尘土。


在海拔4500米左右高原行驶。


一路上,遇到很多骑行者,有不少女孩子。
还有步行的,还有步行并在大背包上写上“绝不搭车”的。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吃这样的苦受这样的累以及为什么要旅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
当我们待在熟悉舒适平常的环境里,身体和心灵容易松懈倦怠。
只有在行走中交往中才能看到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价值观。
才能互相吸引互相影响从而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并改变自己。


米拉山口。


一览众山低。


米拉山口三头牛。


松潘2800老公都要高反,在这竟能连续开车。


路遇妹子边修车边晒松茸。
他们自驾川藏线,在波密买松茸,不到40元一斤。
这个季节每天都会下点雨,这松茸怕是带不回去。
妹子说:晒一会儿是一会儿,切多少是多少......


行至尼洋河谷,再上高速。


尼洋河风光。


车速太快,模模糊糊。

住在这里,要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拉萨到林芝,用时9小时,修建高速,时不时堵车绕道。
艾妮卡建议连夜抵达索松村。
99公里GPS显示还需3个多个小时,而天马上会黑。
俩司机一番商量,决定继续前行。


一路弯道烂路牛羊还有醉酒藏民躺路中央。
找加油站用去一个多小时,到索松村已是凌晨。
刚刚喝上主人准备好甜茶荞麦饼,就停电。
凌晨两点过,洗把脸直接睡下。


艾妮卡带着俩孩子住在这里。
昨晚她坐着拉的摩托车冒雨来景区门口迎接我们(索松村离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大门8公里)。
她极力推荐住索松村,头天带着俩孩子亲自打扫房间洗被子。


住金宗家,感觉甚好。


金宗家藏楼,院内有狗有牛有猪有摩托有我们的车。


院外有木柴、有菜地、有南迦巴瓦。


有Wi-Fi。


有多肉。


有马匹。


院门口水帘洞下,有牦牛。


女主人金宗。


早上七点,准备早餐。


金宗烧水煮蛋熬稀饭烙荞麦饼煮酥油茶,一刻不闲。
我在一旁喝酥油茶,和她聊天。


丈夫拉和侄儿益西曲久忙着看手机。


金宗能说比较多汉语,对外交流主要靠金宗。
拉的汉语程度差多了,汉字更是认不识。
加微信,他只能用语音或者聊天图片。


金宗家有个大客厅在另一栋楼,不过我们都喜欢待厨房里。
只要奶奶在家,一定是请奶奶先入座。


金宗准备早餐的时候,奶奶在一旁念经。
吃完饭,奶奶会忙这忙那。


奶奶一句汉话不会说。


奶奶很爱笑,才60多岁,腰已经没法弯下去。

我们离开那天,奶奶走过来,紧紧拥抱着我,然后双手合十,为我们送行。
每当我想起那一刻,眼泪就会流下来。
我觉得是“我们”离开了家,一个充满着温馨和牵挂的家。


拉和金宗有两个儿子,这是老二。


老二和看家狗“珍珠”。


老二:随便摸,珍珠不咬人。


老大,小学三年级。


老大老二都住校,每学期各种费用共计60元。


拉催促老大赶紧写暑假作业,欠账太多,还有三天就要开学。


边写作业边吃老干妈卷荞麦饼。
厨房墙上有幅海报,上面全是美食。
兄弟俩指着披萨说,好想吃那个。


老二成绩好,很文静,常常照顾哥哥。


房间没锁,老公成天藏相机,相机三脚架放哪儿都能被他俩找到,然后一阵摆弄。


听得一声喊:“这里有猪!”
一众人立马赶过去,金宗家藏香猪顿时逃窜。


拖家带口,惹不起,躲得起。


追着猪,突然发现,南迦巴瓦从云雾中显现。


二楼房间望出去。

南迦巴瓦地区终年云海茫茫。
上世纪初,曾外国探险家经印度来这里,希望一睹南迦巴瓦。
他等了整整一个月,南峰始终被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
而我们在索松村的第一个白天就看到南迦巴瓦,可见神灵对我们是多么的眷顾。
而且,我们还可以期待明天后天大后天。


淡淡的云气,轻盈的云瀑,白缎般的流云,发出蓝色寒光的如剑雪峰,在云缝中时隐时现。


就这样轻易被你征服。


跟随艾妮卡,去地里。


得翻过围栏(各家各户的牛羊猪等都在里面吃草)。


这里3月底4月初,桃花会正艳;
5月,油菜花会开。
那该是一曲多么令人向往的高原牧歌。(此后几年索松村大火特火)


南迦巴瓦存在于世上已经7亿多年。
它是喜马拉雅地区最早脱海成陆之地,并当之无愧位列东喜马拉雅群峰之首。

地质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山体雄险,气候变幻莫测......
使攀登南迦巴瓦变得异常危险和困难。
1984年,中国登山队首次冲击南迦巴瓦峰,初战失利;
1991年,中日两国联合组队,再次挑战南迦巴瓦,再度功败垂成;
直到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终于登顶成功,而日本登山名家大西宏遇难。
二十多年过去,在登山装备越来越先进一切都有可能的今天,却未有人向南迦巴瓦发起过冲击。

在藏民眼里,南迦巴瓦是通天之路,是神灵居所,是凡人断断不可打扰的圣地。
藏民们对南迦巴瓦有着无比推崇和敬畏。

南迦巴瓦的确神奇。
地质学家把它比喻为一根锁定乾坤的神针。
在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矗立着两座位于神秘地结之上山峰,
这就是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
它们不仅将绵延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挂在了青藏高原南端,
还将欧亚板块紧紧地钉在了印度板块上。
为什么喜马拉雅东西端会有两峰如此完美地对称?
为什么这两峰偏偏又被两条大河(东端为雅鲁藏布江,西端为印度河)以相似方式深切和围绕?
为什么这两条大河流程几千公里后会交汇在同一海洋(印度洋)?


在南迦巴瓦峰下,恣意张扬。


让那些被生活禁锢的激情,迸发。


让身体和思绪,直冲九霄云外。


让我飞


让我再飞一会儿。


转眼间,漫卷云烟又遮住南迦巴瓦的脸。


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含羞。


仲夏藏东南有多美,看看我们手中的花儿就知道。


索松村生活有多惬意,看看我们的笑脸就知道。


回到金宗家,金宗正在挤牛奶。


早晚各一次的挤牛奶工作,大大吸睛。


光天化日之下,请不要“非礼”她。


又一个挤牛奶的时刻,大家给奶牛喂青稞麦讨好奶牛,都想亲手挤挤奶。


金宗很忙,拉也没闲着。
拉做好酥油后开始熬奶渣,得熬上一天,奶渣晒干就是一家人的零食。


金宗家冰箱里全是酥油,够吃好几个月,因为冬天牛不产奶。
藏民早餐很简单,荞麦饼抹上酥油,再喝点酥油茶,分分钟搞定。


扶贫办工作人员在村干部陪同下来金宗家做调查。


金宗家有15头牛,外加骡子,猪,几棵树。另种油菜荞麦青稞麦,自己吃。
有好几间房,可以住18位客人(政府对家庭客栈给予补贴)。
一年卖松茸近万元,卖虫草三千左右。


拉每天都特开心,因为身边有如云美女们。
美女们叫他那声“拉”,都是娇嗔的拐弯的上扬的带尾音的。
邻居小伙子们听到,也学着喊“拉~~~”“拉~~~”“拉~~~”,心里羡慕嫉妒恨。
拉则一脸含羞加幸福状。


正值松茸季,金宗和奶奶一大早就去山上采松茸,艾妮卡主动承担起大厨责任。
艾妮卡在金宗家住了两周,中午全是自己做饭。
这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精明能干内外兼修的美丽女人。


松茸汤。


尊男爱幼。


其乐融融。


艾妮卡带来的俩孩子有个约定,谁吃饭吃到最后就洗碗。


这顿饭,昀昀和晨晨最后放下饭碗,结果......
知道她俩很难很委屈,大人们也没插手。
对她们来说,是关于规则关于公平关于抗争的一次历练,也是种成长。


金宗家奶牛,天天奶着我们。


月色,星光,让每一个索松村的夜晚都如此迷人。


这一天,艾妮卡带着孩子准备离开。


在金宗家相识,相聚,相知,回成都再见。


艾妮卡说她每年会来住一阵。


奶奶这天有收获。


拉的收获更多。


这是品相最好的松茸。


这些是品相最好的松茸,能卖到50元一斤,其它的,20-30元。


我们前后买了十多斤松茸自己做着吃,刚开始大家疯抢。
后来,没吃完的带回拉萨,竟不受待见。


拉说,还能采一周松茸,要去得赶紧。


路过索松村广场。
藏历年的时候,这里有射箭歌舞等表演。


这天,拉放下手中活,带我们上山。


拉说,找个近点的地方采,不过松茸不会太多。


我们都卯足了劲,准备迎接大丰收呢。


一人一根棍,便于扫荡外加打草惊蛇。


翻山越岭趟小溪。


青杠林里,满地蘑菇,可惜不敢采。



第一朵松茸是拉发现的,你们激动个啥?


昀昀找到最大最完美的一朵。


昀昀妈心里很不服气。


晨晨妈找到一朵,乐得合不上嘴。


娟娟感叹,松茸太难找,卖50元一斤太便宜。
拉家里有一袋干松茸,卖价1200元一斤,市面上便宜的都不是真松茸。


满地都是青杠树叶,要找到一朵真是难呢。


老公开张。


最终找到两朵。


我和玉轩,从头到尾打酱油,只好拎着战利品。


下山路上,拉叫大家采野果子。
野果呈藤蔓状,一帮人拼命往下拉,心有余而力不足。


拉索性爬上树(找到手才能看到人)。


野果子很甜。


两三个小时过去,大家就累得不行。
听拉说,近处松茸很少,村民们会去很远很高的山上,单边要走几个小时。


拿出馍馍,林中午餐。


下山容易。


松茸不够,野果凑数。


休息中,又见南迦巴瓦。


开车去拉说的观景点。


脚边是上百米峭壁,下面是奔腾汹涌的雅鲁藏布江。
老公给他们拍这张照片时,我都不敢看,怕他们仨一个趔趄。

住在索松村,要买景区门票。


既然出了钱,当然要去景区看看。


还带这样P。


雅鲁藏布江上共有13座桥,这是最后一座。(中国境内)
桥右边到索松村,左边就是大峡谷也是景区入口米林县派乡。


哎哟喂,南迦巴瓦很给面子嘛。


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第一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雨季水浑)
一百多年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一直顶着“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桂冠享誉全球。
而现在,唯一能挑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在这里生生切开横亘于前的喜马拉雅山,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奇特马蹄形大拐弯后进入墨脱县,最后到巴昔卡。


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恰好切开了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季风得以进入。
由此出现藏东南的一片绿色,这是仅次于东北和云南的中国第三大林区。


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如果没有看过它,你就不能说你见过最壮美的大峡谷。


景区小摊,尽量少碰。


返回索松村,对面景区出现一道彩虹。


南迦巴瓦方向白云依旧如潮涌动。


蓝天雪山,一点点。


回到金宗家,彩红更为完整。
不一会儿,出现第二条。


拍完彩虹,接到老公电话,叫送三脚架电池过去。
这人不是穿着拖鞋准备洗澡吗,咋悄悄跑地里去了?
还说要一直留在地里,等南迦巴瓦完全出现。


如他所愿,这是日落前的南迦巴瓦。


送完三脚架,看他冻得不行,穿着短袖拖鞋,马上回金宗家拿衣服回到地里。
正准备慢慢坐下来欣赏南迦巴瓦,转念一想,同伴们都在家里,美景岂能独享?
于是第三次跑回去喊人(为啥不打电话)。


一阵风吹散高悬众山之巅的最后一片云,南迦巴瓦诸峰如愿展现在眼前。
你已经这样高了,可却袍服华美绿意葱茏。
你已经这样高了,可我依然看得见你的清癯面容。


我看见如练旗云在你腰际环绕,
我看见巨大冰瀑如同玉龙离开山顶神殿,
我看见蓝色是傍晚的夜空白色是袅袅的云绿色是翡翠般的叶,
尽管我看不见传说中天上众神降临和仙人点燃的桑烟。


南迦巴瓦,你如此地孤傲、勇猛、神秘。
你织云雾为幔,置峡谷为屏,设急流为障,是不让外来的一切事物扰了你亿万年来早已习惯的寂寞么?

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往遥不可及的天堂。
而你,南迦巴瓦,正是这样的地方。

天堂下的寻常日子。


这天,拉的侄儿益西曲久又过来串门。
益西曲久很有文化,以画画为生(寺庙藏式房屋绘画),每天能挣100多。


金宗家墙上,满布益西曲久作品。


刺中探果。
山上路边野果多,这是野树莓。


树莓好吃果难摘,手上全是划痕。


金宗家周边转,喜欢这家“普巴家庭旅馆”。
客厅布置不错,院子里可以看到南迦巴瓦。

很多家条件都比较好,而我们一直住金宗家。
情感是一个方面,另外金宗家完全无商业感,住金宗家就是住臧民家,这是最好的体验。
对于这样纯粹的臧家,喜欢的人会喜欢得不得了。


离开索松村最后一顿午饭,买来蔬菜和肉类,大家一起做,请拉全家一起吃。


我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厨。


松茸论盆。


在金宗家买块藏香猪,50元。


去村里转,看村民以旧换新当场熔炼当场打造各类锅具。

周边景点,统统放弃,要的就是那份自然。


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汇处,很明显的颜色界限。



停车看景吹风静心。


梦过几场,梦里青稞飘香。


正遐想着,我们的车爆胎了,在林拉高速上!
租车时曾一再检查,当时就提出轮胎太旧,神州租车答应坏了就换。
废话,爆成这样多危险。


路边交警看热闹。


林芝,眼看高楼大夏平地起。


一路小心驾驶,多看提示牌,不然罚你没商量。


为黄伞菇而来,当然要去采。


去林周,途经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


风吹着云儿散了
下雨的季节走了
收割的时候来了
想你的日子到了


是谁在没完没了地唱着


天上的云儿飘着
这又是谁在没完没了地唱着......


原来是采蘑菇的人儿啊。


采蘑菇地点:林周,雅鲁藏布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中心,公路两旁柳树上。


林子里走走,就觉得很美好。


大家盯着柳树找黄伞菇,我盯着地上找鸡腿菇。


阳光用他那雷达般锐利的眼睛在60码时速的车上看见柳树背后的一大堆黄伞菇。


小菇才冒尖尖角,这可是菇中极品啊。


当地人采鸡腿菇黄菇,幸好他们不知道鲜艳色彩的黄伞菇才是好东西。
这天,一共采到十多斤,好爽。


满载而归回拉萨。


垭口,迎风飞舞风马旗。


藏民定居点。


照片很糊,景色很美。


麦浪滚滚等风来。


林周乡寨夏耕忙。



带着黄伞菇,回到娟娟的家。


娟娟夫妇忙里忙外,所有人齐上阵,孩子们也来助攻。


烧菜炖菜,以锅取胜。
包括来串门的阳光朋友,17个人,没吃完。


离开拉萨回成都之前,再次去林周采蘑菇。


火眼金睛的阳光不在场,黄伞菇几乎没收获。


看景拍照为主。



昀昀妹妹是超人。


青稞地里散散步。

天气不好,放弃纳木错,临时改去羊湖。


翻越岗巴拉山口,海拔5030米。


天气预报多云,这云也太多了。


浪卡子县,湖边参加望果节的牧民帐篷。


每年夏季,都是牧人们尽情欢乐尽情享受的好时节。


选手很投入,竞争很激烈。


卡若拉冰川。 

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
《红河谷》拍摄时为制造真实雪崩情境,用炸药在冰川上炸出一个三角形缺口,游览时清晰可看。


天空渐渐透蓝。


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湖;天上的繁星,湖边的牛羊。(此处换成鸟)


回望望果节帐篷区。


羊湖面积是西湖的70倍。


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珊瑚湖”。


藏民带上藏獒招揽游客拍照,收费最高二十元。
几个游客在投诉,愿打愿挨,有啥好讲。


等到下午,终得云开日出。


触摸圣湖。


羊湖西岸建有西藏最大水电站。


流连徜徉,不忍离去。


关于羊湖,有个美丽的传说(略)。


夕阳西下,光影最美。


天色越来越晚,四下里不见人。



奋力前行。


好想呆到天黑尽。


再见,羊湖。


再见,夕阳。

同行朋友们先先后后离开拉萨,我们再呆几天。


我们这么一大帮人都是娟娟的朋友,之前互相不认识,回程各管各。
乔妈和晨晨妈订的是18号的机票,我们晚几天。
老话说,客走主人安。
所以一到拉萨我们就改签,哪里改签得了?
7、8月是西藏旅游旺季,临时买票几乎没戏,连头等舱都没有。
幸好没改签成功。

本来是13点多的航班,头天通知改点到17点过。
去了机场被告知,航班没点。
23点过,被送到酒店住下,第二天17点过再飞。
原因就不说了。
乔妈晨妈倒是免费吃住了一天,可惜那松茸了。
松茸从索松村带回拉萨,冻冰箱里。
临走时,放进两瓶冰冻水,再五花大绑裹上羽绒服。
娟娟打包票,回到成都松茸都是硬硬的,绝对不会化。
结果可想而知。
乔妈,那两件羽绒服千万别洗,想吃松茸了闻闻就成。


掌上明珠拍摄照片。


每天到处逛。


公交车上,一路都能听到前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朝觐的藏民虔诚诵经的声音。
一路都能闻到带有藏族特征的浓浓的糌粑和酥油茶香。
一位老阿妈望向我,脸上笑意荡漾,微微点头打招呼继续摇动手中经轮。


学校已经开校,家长们也会在学校门口接孩子。


拉萨人说,这是今年最大的一场雨。


每天在八廓街大昭寺布达拉宫转一圈。


玛吉阿米一呆五小时,和无数人交集。
有成都女模特,有湖南老夫妻,还有藏族新人。
佩服小志单人单车住帐篷,骑行40多天,嫌318人多特地选择317,享受孤独,直面内心。


住的院子外有块菜地,每次经过,就想下手。
和种地的四川老乡越聊越亲近,菠菜5元一斤,莲花白0.5元一斤,大葱自己拔,连卖带送。
其实我有多给钱只是老乡打死不要。


盛放的花儿。


七八月是盛产蘑菇的季节,拉萨当然不例外。
这种黄色蘑菇特别多,味道不错还便宜。(野生的)
不挑选5元一斤,当地人买蘑菇切片晒干,冬天慢慢吃。
差点点没挡住诱惑,差点点买蘑菇切蘑菇晒蘑菇。
拉萨天天一场雨,岂不是得天天守着晒蘑菇?


自己做饭,标配:烧菜,炖菜,拌菠菜,咸菜,番茄鸡蛋鸡腿菇汤。


院子里有惊喜。
两年前冬天,三只狐狸跑进院子,从此以院为家。
大狐狸去年生下小狐狸,小狐狸爹妈不让人接近,天太冷冻死了。
狐狸们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从此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生活。


昀昀呼唤狐狸最是老练,走到院墙角就开始喊:“狐狸,出来......”
狐狸真的走出来。


院子里还有惊喜,天天找,最终练就火眼金睛。


这天找到的野生鸡腿菇能炒一大盘。


日新月异的拉萨。


新建小区很高档。


仓姑寺喝茶。


很多藏民在仓姑寺喝茶,和对面几位聊天。
小伙子大学毕业准备考公务员,他妈妈不懂汉语,靠儿子翻译。
妈妈喝茶自带小碗,说那小碗好几百块一个。
聊到仓姑寺尼姑们打扫卫生该念经了才离去。


院子外,日落时分。


如果说第一次去西藏最大感受是神圣神秘的文化之美,
那么第二次去西藏就是体验当地民俗民情民风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


不管世界怎么变,这里依旧是圣地。


民航大巴去机场,车拍雅鲁藏布江。


到达机场。


准时起飞。


机翼下,雨季雅鲁藏布江。


绿洲隐秘在千山万壑中。


俯瞰西藏高原湖泊,一错接一错。


即便是夏季,冰川依旧动人。


这些人类几乎不会到达的地方


不会因为孤寂而凄婉。


飞过贡嘎山脉,后面的景不能再看。
我大成都一层轻雾,带着一贯灰蒙蒙的雾霾色扑面而来。

这一趟,
从成都到西藏,
从人间到天堂,
旅程不长但很幸福。
感谢遇见,
感谢缘分。
且游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