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延安之行的第三日,主要目的地为甘泉大峡谷。原本我的出行计划并无此行,但前日在宝塔山下旅游商店内避雨,老伴听一同避雨人提及甘泉大峡谷,并看到其拍摄的照片,便强烈要求前往,我只好临时增加了今日的行程。前往甘泉大峡谷的车依旧在延安汽车南站发车,但路途比去壶口近些。
天气预报今日有小雨,但我们很幸运,早上出门时天还阴着,但到达甘泉大峡谷时,天空已经变得响晴。甘泉大峡谷位于延安市甘泉县,由于隐藏在黄土高原下,直到2017年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得以开发,但很快就发展成为延安一个热门的自然景观区。
甘泉大峡谷最早在雨岔村被发现,所以又被称为雨岔大峡谷,它由桦树沟、牡丹沟、龙巴沟、一线天等峡谷组成,分成两条线路。景区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每条线路的参观地点。因为前天延安降过一场雨,所以今天我们参观的两条线路只有龙巴沟和桦树沟。
中午一车人到达甘泉大峡谷游客中心后,转乘景区的巴士首先抵达龙巴沟。观赏龙巴沟峡谷奇观,要从高原上沿着石阶下到十余米深的沟内。龙巴沟尽管全长有2500多米,但仅仅开发出800米,但这800米的谷底奇观,已足以引起一车人阵阵惊叹。
因为刚刚下过雨,沟内地面湿滑,崖壁上的青苔在阳光的照射下嫩嫩的、绿绿的,与丹霞崖壁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尽管沟顶阳光明媚,但沟内却格外清凉。深沟内时而宽敞、时而狭窄,宽的地方像人在壶中,洒脱自在; 窄处却仅能容人,进退维谷。
崖壁从上到下形成起伏连绵的波纹,线条优美、富于动感,走在沟内恍若穿行于时光隧道之中。头顶射进来的阳光和崖壁上时不时地出现的大片大片的青苔,无时无刻不在提示:此刻我们并非在梦境,而是身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绚丽多姿的大峡谷中。
桦树沟与龙巴沟比起来稍有不同,它不仅比龙巴沟深五到十米,而且沟内常年有潺潺溪水,总体看上去比龙巴沟景象更壮观。
无论是龙巴沟还是桦树沟,在沟底穿行,处处是令人炫目的景致,令人迷幻的奇观:难道是风神被困于高原的沟内,燥怒中发出狂吼,声波划出了这一道道波痕?抑或是水神因为沟底太狭窄,她舞动的衣袖漫卷了沟壁,形成了这一道道漩涡?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甘泉大峡谷的地质奇观,一定是激流和狂风经历了亿万年共同作用,刻画出眼前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异景象。
八年前我去过陕北榆林市靖边县的波浪谷,那时甘泉大峡谷刚被当地人发现,并未引起外界重视。而今去陕北的人多选择到两地游览。两者比较起来,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波浪谷更多的景观在高原地表,来自蒙古高原的西北风将那里的高原地表吹得沟壑纵横、起伏连绵,如道道波浪,故名波浪谷。尽管那里深沟褶皱、崖壁波纹的景观也有,但很少且色彩单一,只有土黄和丹霞红。而甘泉大峡谷内苔藓绿、丹霞红、以及穿透沟底的阳光折射出的姹紫嫣红,色彩斑斓、景色绚烂、迷离奇幻,这些则远超波浪谷。
如果不是老伴的好奇和坚持,我可能错过了延安之行的这一自然奇观。所以,风景在路上,在行走中既不可茫然,也不可因循,否则你可能看到预见的风景,而错过意想不到的奇观。
甘泉大峡谷距离延安较近,所以游览完毕返回延安才下午四点来钟。司机根据车上游客的游览需求就近停车,我看时间尚充裕,便和老伴在清凉山附近下车,游览这座历史古迹与革命胜迹融合的名山。
清凉山位于沿河岸边,与宝塔山、凤凰山夹河相望。山的东侧为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这一部分为红色革命遗址,为免费参观区域。山的西侧有万佛洞石窟等历史名胜和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这一部分为收费景区,我和老伴儿今天参观的是这部分。
进入景区大门,右侧山崖一间石窟为新华书店旧址,这里是新华书店的发祥地。有谁会想到,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最初竟然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承担起进步书刊的发行重任,不仅满足了延安的需求,还影响到周边几个省份。
清凉山上一共有四个较大的佛教造像石窟,新华书店旧址是其中的一座。石窟内菩萨造像雕凿精细,神态慈祥,衣带飘逸,生动逼真。但是在石窟内将领袖像与菩萨像并列,是再现当初书店的场景,还是今日刻意为之?
沿着环山坡道,穿过一道石牌坊,眼前一面山崖遍布石刻及大大小小的石窟,而内凿佛造像的大洞窟有三个:依次为释迦洞、三世佛洞和弥勒洞。
释迦洞内最吸引我的不是石窟正中摆放的释迦摩尼石像,而是洞内两侧天王像。他们和通常所见到双目圆睁,一脸凶相的天王不同,两位体态神情更像活脱脱的西北汉子、威武的将军。
清凉山上第三座大型石窟是万佛寺内的万佛洞,也叫三世佛石窟,洞内供奉着三世佛,石窟四壁凿刻着神态各异的大大小小佛像万余尊。
洞中正中凿出的石基坐上供奉着三世佛及二弟子,与洞窟石壁上的佛像相比显得圆润细腻,明显不是一个年代的。经查证原有的五尊佛像已遭破坏,眼前的是1985年补塑的。
洞内的天王像和释迦洞的比起来,和现实中的人更加贴近。
洞中造像不仅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而且雕刻精美,尤其是菩萨造像。骑大象的普贤菩萨、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仿佛就走上山间崖壁上,看得你心惊肉跳,唯恐神兽迈错了脚步。
而这几尊在川陕甘晋特有的观音菩萨造型——翘脚菩萨,又称水月菩萨,神态安详,自在洒脱,据说是保佑人们平安的。下面这尊菩萨照相虽残破,但身上依稀保留不知是何年代留下的色彩,难道当初洞窟内的照相都是彩色的?
洞中四壁还遍刻一排排姿态各异的小佛像,尽管岁月磨洗和人为破坏,当初的精美已难再现,但依然令人震撼。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心血,凝聚成这一尊尊圣像。
万佛洞不仅是一座艺术殿堂,还是革命圣地。在抗战期间及解放战争初期,这里曾是中央印刷厂的旧址。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里曾让原本的佛门净土不再清净,因为这里在为推翻民族压迫、推翻反动暴政、解放劳苦大众的正义事业做宣传鼓动工作。我想这也应该是佛主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佛主应该不会怪罪的。
第四座石窟弥勒洞规模较小,洞内有一尊坐在莲台上,体态肥胖、袒胸露怀、喜形于色的弥勒佛像,象征着“皆大欢喜”的意境。
清凉山不仅有石窟造像还有被称为诗湾的大量唐宋摩崖石刻。现有历代摩崖题刻50余处,但多已模糊不清。西侧还有多块现代中国著名人士及日本友人的题刻,真草篆隶,字迹清晰,但感觉价值不大。
从诗湾向东走,下面有范公祠和庞公祠,分别供奉着北宋时期驻守延州抗击西夏的范仲淹和庞籍。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大家都知道,但庞籍知道的大概很少,而且还在《三侠五义》中以庞太师的身份被丑化了。好在延安人没有忘记他们,也能公正地对待他们。
离开范公祠和庞公祠,返回到山间栈道沿山路继续向上,可达山上延寿宫和蓬莱阁,这两处是清凉山上的道教圣地。
延寿宫内鲜红的寿字没有落款,不知何人所书。卧佛洞、财神洞和药师洞与延寿宫相邻,佛道两家能相邻如此之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过蓬莱阁门楼,右侧为八仙洞,洞口上额凿刻着云轩和仙石灵岩两行大字。蓬莱阁前方正对两洞为老子洞和鲁班洞,将道家始祖与工匠祖师并列,我还是头一次看到。
沿着山路继续向上,临近顶峰有一座八角七级琉璃塔,建于明代崇祯二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为陕西省唯一的一座琉璃塔。这座塔原本在山下一个村子里,为了保护整体迁到清凉山上。
清凉山上既有始于魏晋、兴于唐宋的佛教寺庙石窟,又有诗湾、范庞二公祠等儒教遗迹,还有延寿宫、蓬莱阁等道教胜迹,是三教合一的胜地。山上还是观赏宝塔山、延河水的不二之地。所以来延安,可以不登宝塔山,而绝不可错过清凉山。
在清凉山上中央印刷厂遗址图片展示中,看到了这幅照片我特意翻拍下来。这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后,蒋介石在胡宗南等将领陪同下登上清凉山眺望延安城时拍下的。照片上的蒋介石踌躇满志,此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被他打跑的“共匪”,不仅会卷土重来,而且在不到三年的时间迫使他困守孤岛。
晚上在前往甘泉大峡谷的中巴司机的推荐下,我和老伴又前往延安一个新建的景区游览,到这里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观看红色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
红街是万达集团打造的一处红色文化与旅游景区,由红色主题街区、历史建筑群及五大主题广场组成,全长1.5公里,2021年方建成迎客。整体逛下来,感觉和前天逛的金延安景区有很多相似之处。大概是旅游淡季,街上冷冷清清,店家也大多关门闭户。尽管如此,个人觉得作为一个不收费的景区,这里还是值得逛逛。
而红街剧场内上演的红色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一改传统的演员舞台上演剧,观众台下坐看的模式,一部剧分几个模拟真实情景的场景,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行进到不同的场景,仿佛身临其境。舞台模拟效果逼真,剧情感人,整部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我和老伴儿都是满含热泪看完的,观察周围的观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与我们年龄相仿或年长些的,不仅观看过程凝神瞩目,观后也都长时间鼓掌、退场时也啧啧称赞。
这一天下来,我们收获满满,不仅领略了自然奇观(甘泉大峡谷),饱览了人文胜迹(清凉山),还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再回延安》行进式红色情景剧)。明天我们将继续延安之行,将总览革命圣地那一个个革命旧址,感受中国革命是如何经历艰难困苦,走向胜利,走向辉煌!晚上,从红街赶回酒店的途中经过宝塔山,我在车中看到山上灯火辉煌、霓虹闪烁、斑斓璀璨的景象。我突然有一种幻觉:这些光似乎不是布置在山上的霓虹灯发出的,而是宝塔山自身闪耀的。它是革命的光芒,照耀了华夏大地,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恍惚中我真正了却了童年的夙愿,似乎真的看到了闪着金光的宝塔山。
2024年4月17日游历于延安,2024年7月23日游记写成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