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秀美之北京玉带桥 --中国十大名桥之北京玉带桥

作者:马蜂窝用户路漫漫 显示图片

优雅秀美之北京玉带桥
--中国十大名桥之北京玉带桥

北京玉带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坐落在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玉带桥位于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西堤之上。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而成为游览胜地。乾隆十四年冬,乾隆帝为其母祝六十寿辰,将该处湖山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将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使水面一分为三,名曰昆明湖。同时,将挖湖的泥土按造园布局的需求堆筑成山,名曰万寿山。又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清漪园”。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的巨额银两在其废墟上重新修建,并改名为“颐和园”。西堤上有六座桥,称为西堤六桥,从北向南排列为: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堪称六桥之冠的玉带桥是六桥中唯一的拱圈结构石桥,桥身、桥栏选用青石和汉白玉雕砌,桥高出水面十米有余,拱高而薄,形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青白如玉,宛若一条玉带,幽雅秀美,故而得名。


玉带桥的传说也是十分动人的。‌关于这座桥的由来,‌有多个传说。‌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梦见一位美丽的女子舞动长裙,‌醒来后命令建造此桥以纪念梦中情景,‌最初这座桥被称为仙女桥。‌后来,‌因为它形似从水上飘到空中舞动的玉带,‌人们更喜欢称其为“玉带桥”。‌这座桥的造型别致,‌坚固如初,‌已经超过了两百多年历史,‌依然高高地耸立,‌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道景观。‌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横跨两岸,‌弧形状线条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形成虚实结合的整圆,‌宛若一轮明月,‌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审美和桥的运输功能,‌方便了桥下船只的往来。‌另一种传说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关。传说是苏东坡与金山方丈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和尚如获至宝,经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弄坏,于是就命人仿照玉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观赏。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令人心旷神怡。‌这个传说展现了玉带桥与文化名人的联系,‌以及它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玉带桥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某些方面,‌使得这座桥成为了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 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玉带桥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站在桥下,看一瓣桃花随澄澈的湖水穿桥而过,不禁想起李煜的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桥还是当年的桥,只是庙堂不再,江湖已远,我们登桥临水,看的只是风景,而桥本身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于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