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丨西安市、宁陕县
道路丨210国道、月太路
时间丨2024年5月
难度丨摩托骑行(四星)、汽车行驶(三星)
其他丨自驾游/摩旅注意事项在文末
全文共计5600余字,主要以旅行攻略、沿途风景和人物采访为主。
阅读时间:15分钟
首先说明:
游记中说的子午古道八大景,是本人穿越完子午古道后,自己根据沿途景色给写的八大景,目前各种正式文中没有所谓的“八景”,所以请大家理解。
【游记开始……】
如果摩旅秦岭有段位,行驶月太路算是比较高的段位。
从西安出发,沿着210国道行驶到宁陕县月河村,从这里进入秦岭深处,就开始这片原始森林的穿越,最可怕的就是,在穿越这片原始森林的时候,没有见到一个人,独自行驶在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砂石路面上,内心还是“慌得一批”。
本次出发前,我还提前做好了路线规划,通过在卫星地图上查看路线,确保本次行程中所有走的路线是通畅的。
因为,本次摩旅将走一段很少有人骑行的道路:秦岭月太路和太池路,特别是月太路,平常很少有人走过,属于秦岭腹地的一条乡镇道路。
4月30日晚上,开始收拾好东西,这次因为要在山区骑行,路过的地方没有村镇,甚至没有人烟,所以就带上了帐篷、睡袋和防潮垫,随时准备露宿荒野。
5月1日凌晨四点,从睡梦中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洗漱完,准备出发。5点20准时出发。此时,天还已经微微有些亮。出发这么早的原因就是想早点进入210国道,路上车应该不是很多,能够提前进山。今天给自己的计划是从西安一口气骑到石泉的池河镇,这个路线是提前看着微信地图规划好的。但是……其实最后并没有实现。
车上了航天大道,一直骑行到西沣路,从西沣路直接进入沣峪口。刚到沣峪口才六点多,路上几乎没有人,朝霞照射在沣峪口十字的巨鼎上,一座金灿灿的巨鼎映入眼帘。在路口进行了补给,吃了碗秦镇米皮、油饼夹菜和豆腐脑,吃饱喝足,准备进山。
穿越210国道
沿着蜿蜒的山路骑行进山,高山峡谷、山涧溪流、泼墨山体,瞬间就能感受到秦岭的雄壮。沿着210国道一直往山里面骑行,道路两边都是旅游景区和农家乐。210国道是沿着古代秦岭子午道的遗址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了这条穿越秦岭的国道大动脉。
秦岭路上美景
210国道泼墨山
山上的墨迹,其实就是山崖上面渗出的溶化了大量的氧化铁、氧化锰等矿物质的山泉水,沿着岩石表面相对固定的位置长期流淌,天长日久,水里的矿物质沉积在岩石表面,变为这样浓墨淋漓的奇特景观。在秦岭的靠近北麓的山区内,有很多这种泼墨山。
秦岭山里的山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祭祀山神。
蜿蜒曲折的210国道
在210国道里面,还能找到几千年前的子午道遗址,这些遗址如今已经只剩下巨大的孔洞,诉说当年的蜀道繁华。目前遗留下来的这一段子午古栈道遗址依旧能够看出当年秦岭栈道的艰难。
子午道是一条最古老、最有名的道路。古人以子为北,以午为南,故曰子午道。
子午道全长421公里,途经长安、宁陕、石泉入汉中。这条古栈道,是先民们在悬崖陡壁上开凿出来的道路。栈道是在峭壁上凿一个洞,再把木桩(或石桩)打进洞,然后在桩上铺上木头(或石条),成为人们行走的路。
两处垂直的峭壁下,沣河急促地穿行而过,而在另一侧悬崖上,十几个直径20厘米的孔洞一字排列在河流之上。从其他的资料可以看出,当年的人们往返秦岭之间,只能行走在这个大峡谷之间。
从子午栈道遗址一直往里面走,就来到一个叫鸡窝子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但因为地名有意思,而且去年这里发生泥石流,听说最后导致二十余人死亡。
现场听一位目击者老大爷说道,当时死的主要是来这里参加农家乐的人,泥石流非常突然,而且速度很快,瞬间就冲了下来。听说农家乐的老板没有死,因为老板在外面拍抖音,没有在房间里面,最后房间里面的人都死了。
离开鸡窝子就到了分水岭。分水岭以前叫秦岭梁,是210国道翻越秦岭主峰的地方。这里海拔2100米(又说是1800米),哪位网友知道具体海拔可以在评论里面留言。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其实这个分界线也不一定准确,秦岭较为准确的分界线应该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区。
在这里拍照休息的时候,很多游客跑到我的摩托车跟前合影留念,也算一段小插曲。
离开分水岭,这里在关中地区算是海拔较高地区,道路两边挺拔的杉树犹如仪仗队一样由你检阅,煞是壮观。
从分水岭到广货街要经过一处叫做“肠子峡”的地段,这里位于210国道1346处,是西安进入陕南翻越秦岭必经的一道险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宁陕的北大门,也是安康的北大门,是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会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将肠子峡以北的秦岭主脊及北坡的石羊关划入关中长安县,宁陕县的管辖南撤了几十里,退出秦岭主脊。该公路是1958年贯通,名为西(安)万(源)公路【终于知道南郊西万路口的来源了】,也就是210国道,距西安70公里,此地山高坡陡,地势险要,险峰林立,公路依河修建,两边陡峭绝壁,弯道急路面窄,风景独特,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但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地带。
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之前在三国中看到的,魏延自称让丞相给自己五千精兵,然后自己从汉中子午谷直插长安,剿灭曹军。但是如果来过肠子峡,那么就很明确地说,这里只需要固守500精兵就能完全防住魏延的五千精兵,甚至五万精兵。
肠子峡弯弯曲曲,真的如同肠子一样,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极其险峻,是一个战略固守要地。从肠子峡行驶几公里,就来到210国道的重要枢纽,安康市宁陕县广货街镇,这里是210国道和211国道两条国道的重要交汇处,也是子午古道上一处重要的补给点。
广货街只有一条主干道,主要就是卖腊肉、锅巴、糍粑、神仙粉等当地的一些土特产。
在这里尤其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腊肉夹馍,一个15元,馍脆肉足,一口下去满嘴流油,特别顶饱。糍粑也不错,但是当地糍粑味道太淡,感觉没有家乡的搅团好吃。
广货街算是西安人的后花园,听当地老板说,这里也是这十几年以来红火起来的,以前的广货街就只有几家店铺,主要是给过往大车加油、加水、修车的地方。
后来随着家庭轿车开始普及以后,广货街成为西安人周末的后花园。这里也是很多摩友的乐园,大家从西安骑行过来,既能够体验翻山压弯的乐趣,也能够感受秦岭的大山文化,一举多得。
这广货街加满油,我继续沿着210国道向前行驶,就来到一个叫江口镇的地方。我在其中一处人家里借水喝,听到里面的女主人说的话竟然和西安话特别像,就很好奇地问“你们是从西安迁过来的吗?”女孩告诉我,她们是回族,所以口音和西安地区的人比较像,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是一处回族聚居地,江口回民大多来自湖北省郧西县、镇安县、甘肃省正宁县等地的回族群众,所以这里的口音很杂,前面说这里一些人操着关中口音大多是回民,还有一些是关中闹旱灾的时候迁移过来的。
在江口,我还意外碰见一位江口镇年龄最大的老爷爷,老爷爷今年96岁,告诉我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江口的清真寺还是当年他联系的西安小皮院的人给修建的。还给我讲了一些当年建国初期江口镇的一些事情,在这里就不说了。
从江口开始上盘山公路,翻越另一处山梁。这道山梁是宁陕和镇安的分界地区,翻越这座山梁再走一会儿就到镇安地区。在旬阳坝镇的月河村开始进入太月公路,本以为太月公路很好走,真没想到走上了一条“艰辛路”。
从江口镇翻越山口
太月路,顾名思义“太山庙镇到月河村”的道路,这里位于秦岭腹地地区,除了道路的两头有人烟以外,道路中间没有一家人。太月路大部分地区位于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该路段行驶路线图如下:
行驶路线图(进入月河村,一直走,看到隧道后不要进隧道,从旁边的路一直前行。)
车行驶到这个地方,进入这个大门,就是月河村。
在这个路口不要进隧道,从旁边的路进入。
出发前从卫星地图上专门查看了“太月路”,确定这一段是有路,而且能够通往太山庙镇的,这才继续向前行驶。
刚驶入太月路,老天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在这边路途就遇到一个大的塌方点,越往里面走,塌方越多。但是这一路风景也不错,因为人烟稀少,树木绿化非常不错,环境也不错,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路过红树沟护林站,慢慢开始爬上山梁,一直爬到山顶,突然前面冒出一个门牌——陕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来这里是一个国家级大熊猫保护区。从进入这个门开始,一直到结束,除了见到一个砍柴老人,其他一个人都没见到。
车脏了,洗洗车,随车带了一个折叠小桶
最没想到的是这个路竟然是非铺装路面,说通俗点就是——土坯路。从摩托骑上这土坯路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开始悬着。因为我的摩托比较重,而且轮胎比较容易打滑,特别害怕这种非铺装路面,而且这里还没有手机信号,说难听点,如果出了事,连求救都没办法。
我正了正摩托的坐姿,两脚撑地,挂一挡,开始慢慢滑行。最怕的就是下坡,要么就是泥水潭路段,因为这两种路段都容易打滑,造成事故。
沿着这条路一直骑行,两边都是植被密度非常高的原始森林(不是非常原始,在陕西算比较原始的了),时不时还可以看到一两条通往森林深处的羊肠小道,小道旁边立了个牌子,写着“巡护道”,应该是护林员巡护道路的小道。路边每隔一段就有“禁止入内”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牌子。
通过了解后才得知,平河梁自然保护区不但有大熊猫,还有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等野生动物,是少有的集齐了“秦岭四宝”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海拔较高,比西安市的温度要低3-5度,所以会显得比较冷,气温比较低。沿途可以看到一些人在这里露营后的痕迹,但是这里露营也存在很大困难,如果遇到危险,因为位于秦岭腹地,没有手机信号、救援到来时间比较长,附近没有大兴医院,所以还是慎重来这里露营。
从平河梁入口到结束的路段大概要行驶将近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都是非铺装路面。最后我才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以前这里是有一段水泥路边的,听说是为了保护大熊猫,专门把水泥路面给砸了,假装做成“土路面”,目的是让野生动物能够行走自然。
从平河梁出来后,就到了宁东林业新矿管理站,这里也是太山庙胭脂村,从这里一直骑行一个多小时就到太山庙镇。
在太山庙,我还发现一座清代古宅,这个古宅外立面保存完好,从外面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
我冒昧闯了进去,才发现,里面的四合院已经塌方,曾经的辉煌只剩下残垣断壁。正在我拍照的时候,进来一位老人,老人姓田,今年七十多岁,就住在古宅对面的一处人家。
以前的马帮队、往返山里的村民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在这里向当地人了解一些以前的历史,后期我争取写一篇关于宁陕地区秦岭古道马帮的文章)
我们可以站在秦岭子午古道的历史角度来看太山庙镇所在的价值。在古城老街道,我碰见了现在古城街道一家最老的古宅——王家大院的后人,我从王家后人口中得知,他们这个古宅修建得比这座古城门还要早三年。
王家大院的后墙已经开始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王家以前是商贾大户,主要是做生意为主,在家里开了药房、旅店和染坊等商业业态,在外面也有自己的马帮帮着走货。现在保留的街道就是当年古城的街道。
聊了聊才得知,这座古宅是老人的爷爷辈儿的房子,老人带我简单参观了这座古宅,由于语言交流不同,我也听不清他说话,他也听不清我说话,就这样,马马虎虎地交流了十几分钟。听当地其他人说,这座古宅以前是一个秀才家里的。
本想通过当地的文保部门看有没有这座古宅的信息,结果还是查不到任何关于这座古宅的信息。
到了太山庙镇都已经是下午七点了,原本计划今晚到池河镇的目标看来无法实现,所以就干脆决定,住在太山庙镇。
但是太山庙镇真的是太小了,没有住宿旅店,只有一家以前住工人的家庭,说是条件也很一般。我就想,还不如干脆自己直接支帐篷,睡在帐篷里面。
经过一番物色,最终确定在太山庙镇商店门口一处L型拐弯处搭帐篷。
太山庙晚上真的好冷,估计气温只有3-5度左右,我带的睡袋是夏季用的,感觉保暖效果不是很理想,半夜好几次被冻醒,最后一次冻醒是早上五点多,干脆直接起床,收帐篷、煮包面、烧开水,准备早上出发。昨晚碰见了一位也是从西安来的旅游大哥,他和家人晚上住在镇上的旅馆,我们简单聊了聊,他准备今天从太山庙去月河街,也就是我昨天走的那段路程。只能助老哥一路顺风。
首先,泰山庙位于秦岭子午道的十字路口,北上可以去西安,南下可以到安康石泉,东进可以到镇安。在古代这里是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别看这个位于秦岭腹地的太山庙小镇,我以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当我仔细了解了这个地方后,感觉这个地方确实不一般。
这里有一个商店,进去后,很吃惊。完全是充满八十年代的感觉。据店主说,这些货架和柜台就是当年镇上的供销社的东西,最后供销社解散的时候,他买断工龄,就买了这些货架和柜台,在这里开商店。
从目前太山庙镇留下来的古迹来看,这里以前确实比较繁荣。算是当地的一个区域经济中心。是关中地区到宁陕县后通往陕南的一条主要的商贸交易道路。在这个小镇上,不但有多个百年老宅,还有从清朝道光年间留下来的古城门和古戏台。
道路虽然很窄,只有不到5米宽的距离,但是完全够行走在这一片的山民和马帮的运输。镇上的最南边,还有一个古戏楼,有戏楼就证明这里以前是商业繁华地带,因为也只有商业繁华了,才能有戏楼之类的娱乐设施。
再看看太山庙镇所在的区位优势,完全是子午古道上到西安、下到安康汉中的核心地带。离开太山庙镇,我开始骑行向龙王镇奔去,一路又是各种奔波和曲折。
子午古道的核心区到底在哪里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从宁陕县太山庙镇前往石泉县池河镇的道路。
陕南移民搬迁后的新居
太山庙作为子午古道的核心商贸中心,上承接西安乃至西北地区,下连接石泉乃至长江流域,盘活了中国古代的西北商贸。
从太山庙沿着国道一直向南骑行,就到了宁陕县的龙王镇,龙王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辖区内有一座龙王山,所以就叫龙王镇。
通往龙王镇的路不是很好走,因为在修路,所以很多路段也只有摩托车能骑行,但是小轿车是走不了的。
从太山庙镇到龙王镇正在修路
路上,遇到一座水电站,就顺手过去拍了几张慢快门摄影照片,想拍出瀑布水的丝滑,但是拍摄效果似乎很不理想。听看护水电站的人说,这座水电站是一家浙江老板投资的,已经在这里运行了十几年。事后才知道,陕南的汉中和安康很多地方用的是水电。
太山庙水电站“瀑布”
百年老宅,见证子午古道变迁
池河镇旁边的小村子,古代时候马帮走的就是这条小路
图片村子年龄最大的老人和自己身后的百年老宅
龙王镇街道
“河街”的模式。镇上人很少,短短不到300米的街道上,都是政府单位,感觉这座镇上,除了政府的人以外,很少有其他的村民。
因为是中午时分,想找个吃饭的地方,但是整条街道竟然没有一家餐馆,最后只能在其他地方解决。龙王镇似乎是中国很多小型乡镇的一个缩影,当地人都外出打工,或者是迁出去,留在本地的老年人都是老弱病残,无法正常劳动,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但是,在乡镇的政府部门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电网公司、乡镇司法所、银行及邮政营业点、中小学、武装部等十几个单位。平时走在这条街道上,见到的也都是这些吃“公家饭”的人。
龙王镇地处秦岭腹地,宁陕县南部,周围都是大山,虽然有国道相通,但是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工业,水电站就是这里最大的一个工业项目了。当地政府也是因地制宜,在这里发展民宿产业,看到介绍,这里还真有不少民宿。但是这里距离西安市区较远,虽然环境很好,交通时间太长也是发展民宿的弊端。
龙王镇有个河坪村,单纯从地名听起来就能感觉到,这里是龙王镇的一个“小坝子”,地势开阔,河水缓缓流过村子。村子面积比龙王镇政府所在地都大。
池河将河坪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河的西边,另一部分在河的东边。村子两边靠一座铁索桥连接。这座村子还挺大的,估计也有好几百户人家。
河坪村拍到的几位可爱的小朋友
离开龙王镇,下一个到的就是石泉县的迎丰镇。从宁陕到石泉,虽然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但是能够让人一下子感觉到从“贫困镇”到了“富裕镇”的感觉。
刚进入迎丰镇,就迎来“鲜花大道”
迎丰镇是石泉县有名的养蚕大镇,虽然乡镇也是在山区,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这里的繁华。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绿化做得也很不错,路旁边的空地上都种植的是桑树,似乎在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漫山遍野的桑树
养蚕用的大竹盘
在迎丰镇,可以看到很多人家门口放着这种很大的“竹盘”,是专门用于养蚕的。可惜我来的有点早,他们五月十号左右才能把蚕宝宝从蚕厂接过来。
几十年前,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班里很多人都自己养蚕玩,从小伙伴那里要几张蚕卵纸,然后就等着蚕宝宝的出生。等到蚕宝宝出生后,就给它喂桑叶,当时在北方地区,很少有人种桑树,整个村子就只有一两家种桑树的人家,我们小孩子就直接跑过去爬上树,“偷”他们家的桑叶,经常被对方家的大人出来训斥。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听说蚕宝宝也可以吃榆树叶子,就又给蚕宝宝喂养榆树叶子。后来等到蚕宝宝结茧后,蚕茧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就这样,一段养蚕的经历也就结束了。相信手机屏幕前的你应该也有一段这种难忘的经历吧。
在迎丰镇通往池河镇的路上,我们看到路边的一座古建民居。看到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座清代民居——石泉汪氏民居。这座建筑表现出明显的南方特色,听说应该是当年从外地移民到这里的人修建而成。但是,网上也没有太详细的资料,只能推断,应该是在子午古道上做生意而发家致富的商贾。
再往前走,就是大名鼎鼎的“鎏金铜蚕”的出土地,这里也是子午古道的终点了。
鎏金铜蚕的出土,让石泉这个养蚕大县有了“铁证”,西汉鎏金铜蚕是中国国内首次发现的鎏金蚕,它的发现说明了石泉地区在汉代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其为蚕桑、养蚕在汉代整个生产现状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同时也体现了丝绸在中国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蚕的真实的生产的地点。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铜蚕”
目前,可以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看到这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
池河镇的乡村环境相当不错,这里干净整洁,很多村子在打造一村一品,而且随处可以见到乡村公园,方便市民来这里休闲度假。
美丽的乡村小镇——池河镇
作为秦岭古道子午道的终点,石泉连接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古代,很多商人从石泉将丝绸、茶叶、药材等商品通过马帮运输到西安,再从西安传向丝绸之路。也正因为有了这条山区小道,才链接了商路的开通,贸易的往来及文化的交流,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做了一定贡献。
(一)游玩季节:
1、最好是春季和夏季前往,但是夏季如果有暴雨就会关闭道路
2、冬季下雪不要去,该路段较为陡峭,比较危险
(二)游玩时间:
1-2天时间,晚上可以在宁陕县休息
(三)道路难易程度:
道路弯道多、陡坡多,难度较大,非铺装路面公里数较多,新手司机还是建议谨慎前往。
(四)手机信号:
平河梁保护区内手机没有信号
(五)住宿信息:
太山庙镇无法住宿。
(六)注意事项:
1、此路段可以穿越,但是尽量不要露营,因为属于保护区范围。
2、尽量不要夜晚路过或者露营,因为有此地有猛兽出没。
3、除了主路线以外,岔道路口不要前往, 因为是通向深山保护区的护林员道路。
4、月河村路口有一家商店,一直到泰山庙,里面30公里再没有任何商店。
5、住宿可以考虑住在宁陕县,从泰山庙到宁陕县30公里,都是国道路况。
6、离开广货街后,就没有任何加油点。如果要前往,必须在广货街就进行加油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