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深秋,总是姗姗来迟,当街道被落叶铺满,知道家门口的秋天走远了……今年一直忙着东奔西窜在各处赏秋景,这和家门口的秋天离别也总要来点仪式感吧?和家人一商量周末就去找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既能欣赏秋日风光无限好,又能放松心情、体验生活,去享受一个与众不同的周末。在经济发达、高度城市化的长三角核心地带,要找一个人少、且随处是恬静的自然风光的地方还真不多。
原先有关注过的位于张家港长江中的一处小岛双山岛好像具备满足这些条件,说起长江中的小岛,很多人都只知道,上海的崇明岛,南京的八卦洲,却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张家港市的双山岛,它像是被遗忘的孤岛,安静而美好...…而且轮渡是上岛的唯一交通方式,距离上海也不算远,车程在两个小时内,就选它了,返程正好顺路去不乏秋色美景的常熟逛逛,吃那碗苏州十大面食之一、曾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被誉为“素菜中的王者”的蕈油面。
双山轮渡客运站位于张家港金港镇附近长江边,双山轮渡客运站至双山岛通过滚装船进行轮渡的。
轮渡发班时刻参考当日天气和客流量,基本上每半小时一班滚动发船,轮渡首班05:15,末班21:15,至少预留15分钟提前等候,航行约10分钟,船票是来回双程票。票价8元/人,开车上岛44元/车(包含司机船票),1.2米以下儿童免票。
双山岛上餐饮,农家乐、民宿等商业、生活区集中在岛上渡口、双山老街附近。整个双山岛绕一圈大约十七公里左右。
我们入住的原舍·屿光是目前岛上最好的温泉度假酒店,露天泳池、温泉、草坪、餐厅等各类设施齐全,住酒店可免费以泡温泉。双山岛上的高尔夫球场和酒店,我们上岛时不知何故处于停业状态。岛上没有收费景点,主要景点有大伯墩生态湿地公园、渡江胜利公园、双山老街、北滩芦竹园等,我们此次上岛时游人很少,原生态的岛上环岛路、景观大道边秋色堪浓。
秋日江南,常熟是不可错过的一站,返程顺路,我们去打卡了,常熟三峰清凉寺和免费的虞山公园。
三峰清凉寺春天的古楸树花是常熟一景,三峰清凉寺秋色也很漂亮,通往三峰清凉寺的是一条蜿蜒山间小道一番初冬苍然味道,而清凉寺内大殿前古银杏非常惊艳,可惜我们去晚了几天,金黄的银杏叶大都已飘零。山峰清凉寺旁的龙殿也是常熟人最喜欢赏秋地,这里有棵千年古银杏非常壮观。
汽车可以直接开到三峰寺前停车场。进寺庙10块钱门票。停车免费。
虞山公园是常熟赏秋极佳之地,公园背倚跨山古城墙,廊榭亭台,浓缩了江南的精华,公园的枫叶一直都是这个季节的网红,公园半山处有一家精致的茶室,来这里点上一杯咖啡或一壶茶,看窗外枫红杏黄,此刻眼里心里都是美好。我曾几次来虞山公园观枫赏秋,对这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关键这个被常熟当地人称之为大公园的虞山公园还是个免费公园。
来常熟再吃一份虞山蕈油面是很多人的首选,这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传统特色面点,是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十大面食之一,有“素中之王”之称。常熟蕈油面有两家非常有名的老字号店,兴福望岳楼老面馆和兴福老面馆,两家都在兴福寺附近,随便进一家都能品尝到正宗的常熟蕈油面。
双山轮渡客运站。
双山客运轮渡。
双山客运轮渡。
双山岛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
早晨在疾风急雨中,我们沿沈海高速一路往北,两个小时后来到位于长江边的张家港金港小镇,因为担心雨大浪急渡轮停运,在金港镇名都生活广场简单的吃了个便餐后来到双山客运站排队候渡。可能因为是下雨天候渡的车辆及游客并不多,排队等了十几分钟就上了渡轮,万里长江入海前,在张家港拐了一道弯,形成了江海交汇“第一湾”,站在渡轮上看双山岛,风雨中的双山岛颇有“山的形状、岛的韵味、江的风情”韵味。
上岛开车几分钟就来到了我们今天入住的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这是家充满治愈感的酒店,推窗即见景,前庭后院,超大的草坪和绿荫秋意盎然,酒店院子里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露天温泉池,诠释着现实中的诗和远方。我们入住泳池景观房,打开窗,浓浓的度假氛围便一拥而进,坐在阳台上、喝着咖啡,秋风秋雨下秋意的婉转与狂狷,一下子激起了对双山岛的无限期望……
双山岛渡口慢街
双山岛渡口慢街
双山岛城楼广场
双山岛城楼广场
双山岛秋色。
双山岛秋色。
双山岛环岛公路秋色。
双山岛枫林营地。
双山岛枫林营地。
双山岛枫林营地。
双山岛枫林营地。
双山岛枫林营地。
雨势渐渐的小了下来,按捺不住对双山岛的好奇心出门去逛岛了。来到刚才出岛的渡口附近,这里有渡口慢街岛民习惯将渡口慢街称为双山老街,站在街口一看,江南小镇常见的石板小路,沿街无非就是一些店铺,包括民居、咖啡店、餐厅……小超市之类,此类古街看的实在有点太多了、没拐入,来到正对慢街的双山岛城楼广场,这是一座飞檐翘脚仿古的城门,一共有三层,青色的墙砖,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褐色的梁柱,还有经典的飞檐翘角,到处都闪耀着传统的建筑风格,通过旁边的楼梯,我们登上城墙,秋色里的城楼广场四周金黄色的银杏叶与红艳艳的枫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如诗如画。
离开城门楼广场沿岛上的环岛公路一路往东,几乎没有看到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身影,周边河道成网,阡陌纵横,池塘密布,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水杉的红,芦苇的金黄......沿途都是满满的秋意,在路上随意的走一走,总有一些欣喜,也被这里清新的空气和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给深深打动,环境优雅,生活古朴宁静,颇为不易。来到枫林营地,这是双山岛上一处露营地,虽然此时已关闭,但在现在这个季节,刚好能看到火红的枫叶点缀在绿树之间,景色十分秀美,再加上有充沛的草地自带滤镜,轻松出片,妥妥的拍照“出圈”宝藏地。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景色。
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
绕着环岛公路继续行驶,沿途滩涂广阔,芦苇茂盛,当来到螃蜞湾,走上延伸至芦苇荡里的木栈道,木栈道旁水杉林已经红了,一半湖水一半水杉林,还有飞鸟掠过,岛上滩深、苇密,食物丰富,最适合螃蜞生长繁殖,滩面上爬的、水沟边游弋的、洞中隐藏的,全是大大小小的螃蜞。顿足小憩,仔细观赏,苇丛下,那湿湿的滩面上螃蜞随处可见,它们有的聚在一起丝丝地吐着泡泡;有的在慢悠悠地进食,十分悠闲。继续往滩涂湿地深处走,湿地里的植被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绚丽秋景,美不胜收,突然草丛传来此起彼伏的“叽叽咕咕”,一群群候鸟飞过,白的黑的黄的绿的,仿佛点亮了整个世界。湿地内,在光与影的视界里,美丽无处不在,处处充满了新的生机,其中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漫步其中,感受到大自然扑面而来的清新,还会时不时地看到候鸟在身边飞过,组成一幅壮美的写意图。
从湿地出来。对面正是双山岛高尔夫球场,秋天,金黄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原本正是享受高尔夫运动的绝佳季节,可现在大气候不对,高尔夫球场冷冷清清,就连拥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酒店现在也停业了。
岛靠近江滩处的芦苇花在这个季节里美如画,芦苇茎秆成熟,叶子变黄,芦花如絮,漫天飞舞。随风飘荡的芦花有着轻柔的美,整个芦苇地萦绕在一片浪漫的纯白中,在这样一片温柔怀抱中,是感受自然的最佳选择,放眼四望,青黄泛光的江水,向远方地平线小碎步奔涌,江岸边无数高大的龙门架,此起彼伏,这里已经到了长江的尾巴,满眼都是繁忙的长江航道,以及码头忙碌的工作状态,远处涛涛江水和轮船的汽笛声传来,此刻在岛上却是多么安然惬意的时光。
环岛公路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渡江胜利公园,这里竖立着“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双山岛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最东端战场,是战役胜利的重要突破口。1949年4月21日,这里曾经历过一个最不平凡的夜晚,在激战后迎来了旭日东升。纪念碑后的纪念墙上,讲述着当年渡江战役的壮烈故事,也记录着那些牺牲英雄的名字。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餐厅。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餐厅。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晚餐。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晚餐。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晚餐。
回到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此刻是远离繁杂的尘嚣、宁静生活的开始,来酒店自带餐厅,刚到餐厅,虽然看到餐厅的用餐环境很好,但看到餐厅空空如也,还在担心餐厅的质量,没想到虽然就我们一桌,点的菜也不多,但服务一点不马虎,出人意料的是菜品的质量也非常好,特别是一道长江杂鱼大杂烩,确实是群鱼荟萃,有昂刺鱼、白条等等,还有几个螃蜞点缀其中作陪,口感也很新鲜。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温泉。
原舍屿光温泉度假酒店温泉。
吃过晚餐,稍作休息后,开始了我们今天来双山岛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泡温泉。据介绍双山温泉的泉水取自双山岛地下1000多米,水温53度,含硅,达到温泉医疗级别,适合养生疗养。8个大大小小的室外泡池与景观融合在一起,来到温泉一下便感觉踏进了水中花园,耳边回荡着点点风铃声,眼前帷幔飘飘,红枫点缀着芦苇,虽然只开放了三个泡池,但此刻整个温泉没有其他游客,好似被我们包场了,将身体浸泡在热气腾腾的温泉里,氤氲的雾气沾湿了发梢,从指尖到心窝都暖乎乎的,此刻享受有家人陪伴的温暖瞬间,洗去一身的疲惫与尘嚣,感受与大自然的深度融合。
。
双山岛景色。
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景色。
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景色。
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景色。
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景色。
双山岛大伯墩湿地公园景色。
早晨在酒店享用丰盛的早餐后,又开车沿着景观大道环游小岛,小岛四周被秋天晕染的五颜六色,金黄的落叶随处可见,一地落叶,满目尽是温暖的秋末冬初好风光。
来到双山岛上最大的景点大伯墩湿地公园,沿着木质栈桥走入湿地公园深处,整个人呼吸都变得轻松起来,火红的水杉如一道道浓厚的笔触,染满了长江堤岸,江滩芦苇旁,千亩滩涂湿地。蜿蜒的观光栈桥串联起听涛轩、飞鸟屋等生态体验设施,我们漫步在观光栈桥上,看潮涨潮落、芦苇摇曳、鱼跃鸟鸣,仿佛身处一幅秋日画卷,浪漫而不动声色。远处没有芦苇的地方,则是宽阔的江面,还有阳光照射在江面上的波光粼粼,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双山岛长江景色。
双山岛
双山岛长江景色。
双山岛
双山岛
在岛上转了一圈后,终于到了离岛的时候,来到码头。江中有一道很细长的栈桥,延伸到江中心,江边
是稀稀拉拉长着芦苇的滩涂,随着阵阵凉风吹过,江水缓缓地冲击着岸边。对岸就是张家港港区,繁忙的码头,船桅林立,感觉码头一个接一个紧挨着,寸土寸金的感觉。
随着汽笛的鸣响,渡轮离开了双山岛,渐续远去的小岛上一片黄绿,几只海鸥掠过水面,江中各种各样的船来回穿梭,激起层层水花,短短的双山岛一日,感受关于秋天的最后一抹余味,也享受到了双山岛美好慢生活时光。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三峰清凉禅寺
秋日江南,常熟是不可错过的一站,多次去过常熟,最喜欢的还是常熟的秋色,而秋天总是离不开看银杏这个话题,静谧幽静、遗世而独立的三峰清凉寺古银杏年年让我惦记。 从双山岛开车一小时来到了三峰清凉寺山下。通往三峰清凉寺前是一条蜿蜒山间小道,小道十分幽静,两旁古木参天,山道上铺满落叶,一片金黄色,林间秋色,让人迷醉心动。
三峰清凉禅寺,位于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合乌目峰、龙母峰、中峰而得之名,旧名三峰禅院,它和兴福寺、维摩寺、藏海寺并称为常熟四大古刹,为常熟市所有寺院之首。来到禅寺,因为来晚了几天,又加上昨天的疾风急雨,年年让我惦记的古银杏此刻山河忽晚、叶落柿黄,微风抖落残存金黄的叶片,如蝶飞舞般的灵一地落叶,堆满了整个秋天的颜色,而寺院四周则被遮天蔽日、红绿参差的树木包围,别有一番初冬苍然味道,登上寺院最高处,极目远眺,常熟市貌尽收眼底。远处高楼林立,现代城市风貌映入眼帘。
三峰清凉禅寺独守山林静守岁月,唯它看透了尘世浮华,此刻我们置身这座古刹,清静空灵之感油然升起,外界的纷扰似乎被隔绝,顿生“阡陌繁华好似烟,尘心不染净如莲”之感。
三峰寺的除了秋天古银杏,最出名的还是春天古楸树开花,在常熟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丫之说。届时待来年满寺花香,梵宇清幽时,一定来这里拍心心念念想拍的三峰清凉禅寺门口的楸树花。
兴福望岳楼老面馆
兴福望岳楼老面馆
兴福望岳楼老面馆蕈油面
从三峰清凉寺出来,已是饭点,赶紧前往不远的兴福寺去品尝被誉为“素菜中的王者”,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十大面食之一的蕈油面。
虞山脚下的兴福寺畔,溪水潺潺,古树参天,一张张桌椅错落有序地摆放着,这里弥漫着浓厚的市井烟火气息,对于常熟人来说,这里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象,我们来到的常熟市两家非常有名的老字号店之一兴福望岳楼老面馆,这里已成游客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如果是初入面馆者,会分不清这翠绿丛林间的一方天地,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道的面馆,还是幽静雅致不染俗尘的茶道馆,今天可能是周一工作日的缘故,加上又是冷空气来袭,食客明显少了许多,没有像许多当地老食客一样、先喝口茶润润嗓子,我们是直奔主题,来上一碗蕈油面,蕈油面的主食材——“蕈”,是一种产自虞山的菌菇。常熟人把采蕈叫作“捉蕈”,一个“捉”字,生动形象地把蕈的灵性表达了出来,一碗要45块钱,不便宜,不过店里的服务以前好了许多,不像以前要自己排队,自己拿面,当服务员把面端上桌,你面前的蕈油面呈现是苏式风格的红汤细面,汤内的棕色蕈块鲜嫩若肉,泛色引欲,趁热,夹起几缕面条,蕈油特有的鲜香便在面条的热情中充溢到整个口腔,丝丝芳香,缕缕欢畅。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半山轩茶室
虞山公园半山轩茶室
虞山公园半山轩茶室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虞山公园秋色。
在兴福寺吃过蕈油面,我们又来到了虞山脚下的虞山公园,这免费的虞山公园来过好多次,也是我来常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每一年虞山公园都是赏秋极佳之地,似乎看过这里的秋天,才算是圆满。进公园大门,走在沙沙作响、落叶铺满地的碎石小路上,深秋里的虞山公园层林尽染,园内的树五彩斑斓,红色、绿色、黄色、橙色如泼墨般,交织着,簇拥着,像极了上帝打翻的调色板,有赏秋的市民,坐在池塘边的长凳上,看着飘在水面的落叶发呆。池塘中小小的亭子叫做湖心亭,桥叫做九曲桥,水面平静,倒影着屋角,亭台楼阁在一潭清池之上,簇拥着红枫无数,映着格瓦琉璃窗的枫叶,吸引很多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在他们的镜头下,写不尽秋意的婉转与狂狷。
虞山公园的秋,是需要慢慢去赏的,一个屋角,一座假山,一根枝桠,在我们眼里都是景,虽然写不出一首诗,唱不出一首歌,只是觉得美好,沿山间栈道拾阶而上,来到半山轩茶室,点上一杯咖啡,端几盘小食,谈笑间时光似乎也静止了,此刻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感受岁月的温柔与宁静。
虞山公园的秋色,似乎年年相似,当依依不舍中走出虞山公园时,虞山公园之秋却像一曲宋词,清新而别有滋味令人在不知不觉中啜饮而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