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戏称合肥是一座只有在这里中转时才会打卡的城市。而我此行恰巧路过合肥,便决定一探究竟。合肥有一处5A级景区:三河古镇、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游览时应以这两处为主。合肥还是包拯、李鸿章、杨振宁等名人的出生地,可谓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由此衍生出的名人故居、名人墓园,也是可以去打卡的。此外,合肥市区内还有以纪念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破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的逍遥津公园,以及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包公园,也是常被推荐的旅游打卡地。时间充裕的话去罍街尝尝特色美食,打卡合柴1972文创园。倘若真以中转的角度去游览,能走遍这些地方亦是足矣。
合肥,安徽省省会,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原本计划:
三河古镇—安徽博物院—淮河路步行街(李鸿章故居、明教寺)—逍遥津公园—包公园—罍街—合柴1972
实际完成:
三河古镇(游玩3.5小时+路程往返共3.5小时=7小时)—安徽博物院(因17:00闭馆,仅游览1小时,重点看了镇馆之宝以及网红文物)—淮河路步行街(李鸿章故居、明教寺已闭馆,门口拍照打卡)
从合肥南站可以乘坐三河旅游专线前往三河古镇,全程90分钟左右,票价5元/人。三河旅游专线与合肥地铁1号线终点站九联圩(wéi)重合,所以也可以在九联圩等待实时公交上车。三河古镇在三河换乘中心和三河丰乐苑两座车站之间,但距离终点站三河丰乐苑更近一些,因此选择在专线终点站下车最佳。
三河旅游专线途径环湖北路,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
自九联圩行车近30公里,终于到达三河古镇。三河古镇免费参观,仅部分景点收费。门票分一票通(九景点,110元/人)和四景联票(50元/人)两种,时间充裕的话自然是选择九景点可以深度游览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西南部,地处皖中,东濒巢湖。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在此交汇而得名。在远古时期,三河为巢湖水中高洲,鸟鹊云集,故名“鹊渚”、“鹊岸”,后因泥沙淤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兵家必争的南北通衢之地;汉、晋时期称“鹊尾渚”;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时设三河镇。如今的三河古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合肥旅游的一颗耀目明珠,素有“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的美誉。
自仙归桥进入景区,便进入三河镇的主街古西街。与所有的徽派建筑相同,三河的房屋也是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信步走在青石板路上,悠然自得穿梭在古巷里,仿佛连时间也会慢下脚步来。
第一处景点为民俗园,园内展厅为二层楼结构。一楼前厅有刘秉璋、孙仲徳、杨振宁、孙立人四位三河最具影响力的名人简介。
一楼前厅还有春秋时期吴楚之间的“鹊岸之战”、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指挥的“三河大捷”两场与三河有关的战争的介绍。
一楼后厅为老酒坊,展厅内通过蜡像的形式再现了百年前三河特产米酒的酿造工艺过程,生动逼真地展示了三河米酒的文化和历史。
二楼主题为淮军纪念馆,介绍淮军主要将领,并展出淮军使用过的枪械、佩刀等,体现了战争的艰苦,弘扬了淮军的爱国思想。
第二处景点为董寅初纪念馆,纪念馆为五进院落,馆内以文字、图片、实物、蜡像的形式展现了董寅初无私无畏的一生。
董寅初先生1915年9月出生,肥西三河人,原名董必旭,因出生于清晨的寅时初刻,故字寅初,是著名的侨胞领袖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致公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
董寅初的爷爷和叔祖在陈玉成率太平天国军在三河打败曾国藩时加入了太平军。后李鸿章的淮军来攻,二人又转投淮军名下并立下一系列战功,从此发迹,慈禧太后给董家祠堂送过牌匾,李鸿章亲自题写过牌匾,家族兴旺可见一斑。
董寅初1938年交大毕业后,到香港参加《申报》的编辑工作,后来在印尼又创办了《朝报》、《南洋商报》。以报纸为阵地,宣传抗日,发表了大量的抗日文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他因从事抗日活动被日军逮捕入狱。
新中国成立后,董寅初回国重建了亚洲最大的酒精厂——上海溶剂厂,并在60年代带头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后董寅初投身经济建设,用自己在国外见到的经历过的提供宝贵意见,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就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董寅初始终把国家利益、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三处景点为刘同兴隆庄,是三河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晚清老字号商铺。商铺主人刘锦堂,时任三河商会的会长,商号取名"同兴隆"寓意着生意共同兴隆。
整座宅院分为五进八厢三十二进房屋,每间房屋用蜡像布景的方式展现了三河当年作为水陆枢纽,各种生意来往,繁华热闹的情景。
合众巷
翠竹亭
双子树
对越桥
第四处景点大夫第,这里面的“大夫”是指明清时期文职官员的一种称谓,大夫第就是指这些官员的宅院。三河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为水路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历史上有很多达官贵人选择在这里定居生活。大夫第博物馆里把流散民间的明清家具及建筑构件收集起来,按照当年的生活方式陈列,用以展示三河曾经的辉煌!
磨盘巷
第五处景点栖梦园,内陈列有祖容画像、古床雕刻及两条百年龙舟。
望月桥
第六处景点望月阁,望月阁又被称为三河楼、国粹楼,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阁楼里展出了近千件民间珍藏的古代艺术珍品。
“古镇旧梦图”细致的描绘了三河古镇昔日的繁华,车水马龙、商铺绵延,置身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
登上阁楼顶层,可纵观三河镇全貌。
第七处景点杨振宁旧居
杨振宁旧居前后分为五进,是一座典型的徽派风格宅院。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是杨振宁童年时在此生活、学习的地方。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合肥四古巷,后因躲避战乱,随母亲迁居三河镇外婆家。战时的三河镇是难能可贵的宁静之地,为杨振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这里也成为了他日后走向世界舞台的起点。这处旧居便是他在1949年之前所有住过的地方当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1944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留学,1957年因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一起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旧居旁边有一条深幽的小巷,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所以这条巷取名“一人巷”,这条小巷就是杨振宁每日上学的必经之路。
八扇街
城隍庙
万年禅寺
二龙桥
太平天国古城墙,为公元1858年太平军为抵御清军而建。
万年台
第八处景点三河大战风云馆,展馆是在太平天国作战指挥部的基础上重建,对三河大战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进行了展示。
进入展馆的院子里有一口古井。据史书记载,当年湘军围攻三河,太平军全部退入城内据守,这口井于是成为城内太平军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水源,湘军败后,太平军便将此井命名为“得胜井”。
所谓的“三河大捷”是发生于1858年11月7日英王陈玉成率领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战役。此战挽回了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颓势,让太平天国政权得以续命数年。
在展览馆里,个人认为景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有些过于褒扬了。景区同时对太平军和淮军同时褒扬我认为是矛盾的,不能因“三河大捷”发生在三河镇而抬高太平军而贬低湘军,也不能因三河是淮军的发源地之一而褒扬淮军,更何况,太平军和淮军也曾发生过战争,这样的史观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
鹊渚廊桥
刘同兴老宅
第九处景点鹤庐,鹤庐是淮军将领刘秉璋的故居,有晚岁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之意。
刘秉璋,字仲良,公元1826年出生于三河古镇。他自幼聪颖好学,刻苦读书,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为翰林院编修的他投笔从戎,加入淮军,屡建奇功,成为淮军著名的儒将。在平定战乱中的刘秉璋,被清廷先后授以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1873年升江西巡抚,跃为封疆大吏,其后,在出任浙江巡抚时,他力抗外侮,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1886年,升任四川总督,在督蜀十年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中法镇海之役中刘秉璋利用了先进的电报技术在沿海布防。沿海中布防严谨,指挥得力,让此次战役成为晚清时期的代表战役。中法镇海之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完全依靠地方的财力和兵力,坚持了长达 103天的战斗,抗击装备优良的法国远东舰队的进攻和封锁,并取得了外交和军事上的全面胜利的战役。
三县桥
大南门
大捷门
仙姑楼兴建于1898年,是三河古镇保留最完整的古建,里面所供奉的是江西籍贯的一位得道女道长。在三河当地,许多民众都信奉这位道长,每到初一、十五都要前往祈福。
砖雕“兴德作求”四个字据传是李鸿章身边的大管家金维汉所书,意思可以理解为“先做人,后做事”。
参观过仙姑楼,三河古镇的游览基本告一段落,便前往三河换乘中心返回合肥市区。
来到合肥,安徽博物院还是要来看看的。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安徽一处标志性文化设施。
来到安徽博物院时已是下午4点,距离闭馆时间仅有一个小时,那么参观镇馆之宝便是这一个小时的首要任务。安徽博物院有八大镇馆之宝,除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未展出外,其它七大镇馆之宝均可在新馆找到。
铸客大鼎(3层安徽文明史﹣夏商周),为战国晚期楚国青铜饪食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鼎口平沿处刻“铸客为集腏(zhuì)、伸腏、寰(huán) 腋 (yè)腏为之”,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呈现出楚人的雄心壮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龙虎纹鼓座(3层安徽文明史﹣夏商周),出土于安徽省舒城县孔集镇九里墩窑厂的一座春秋晚期墓。鼓座为圆圈形,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雄浑。铜鼓座铭文中的“童鹿”二字,结合安徽蚌埠双墩一号墓、凤阳卞庄一号墓中出土镈钟的铭文以及“钟离丞印”等相关信息,可确定童鹿即钟离。
吴王光鉴(3层安徽文明史﹣夏商周),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共出土两件,另一件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造型古朴简洁,器表满饰蟠独纹,纹样精美大方。腹内壁有铭文52字,记载了这件铜鉴是吴王光(即阖闾)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制作的陪嫁器,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鄂君启金节(3层安徽文明史﹣夏商周),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共发现车节3件,舟节2件,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车节、舟节各一件。“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由此凭证他的船队、车队便可免税通关全国,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景德镇窑影青釉注子注碗(3层安徽文明史﹣秦汉﹣明清展厅),为宋代盛酒和温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组成。其釉色晶莹、造型典雅,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瓷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代表了北宋时期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金扣玛瑙碗(5层江淮撷珍展厅),于1972年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出土,为宋代玉器珍品,口沿镶金边显得富丽雅致;深腹微鼓,平底。此碗器壁较薄,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展现出古代玉雕艺术的富贵典雅。
云纹铜五柱器(3层安徽文明史﹣夏商周),安徽博物院的网红级文物。器上竖五柱,等高,间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双钩云纹。形似现代路由器。此种器形,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
徽州古民居冯宅,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原建在歙县霞坑镇鸿飞村,两进三开间,当地人称作“花厅”,木雕有八仙人物、戏曲故事等。入户大门装饰有题材丰富的砖雕、石刻,体现出主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民宅内部陈设极具特色。2024年7月13日晚,徽州古民居冯宅亮相《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七期。
一条淮河路,千年庐州史。淮河路步行街地处合肥市老城中心,是合肥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中国著名商业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故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遗憾到这里时景区已经关门,没能进到里面参观,只能在故居门前驻足观看。
明教寺,原名明教院、铁佛寺,又称明教台。原址是三国时期曹操所筑的教弩台,俗称“曹操点将台”。是江淮著名胜迹,古庐阳八景之一,是合肥最大、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合肥十大地标之一。此处同李鸿章故居一样没能入寺参观,只能站在寺外感受其文化底蕴。
一天的时间还是有限,也没有机会逛逛逍遥津公园和包公园。这一天下来切身的体验给我的感受就是合肥的旅游资源虽然没有那么的丰富,但是所到之处合肥文旅做的还是非常用心的。合肥千年的文化底蕴,还是值得用两天左右的时间去感受去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