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骑行丨从西安到黄柏塬,穿越秦岭的最美的“太洋公路”

作者:张龙的人文之旅 显示图片

地点丨宝鸡市太白县、汉中市洋县
道路丨342国道、218省道、230省道
时间丨2023年7月
其他丨自驾游/摩旅注意事项在文末
※ 本文图片为主,文字为辅,阅读时间5分钟



早就听说位于秦岭腹地的黄柏塬很美,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一直犹豫没有去,终于在某个夏季的周末,利用两天时间,骑摩托车跑了一趟这条线路。

这是一条专门为旅游爱好者开辟的线路,路上几乎没有大车,全部都是自驾游的车辆和骑行爱好者。

从西安沿着河堤路骑行到眉县大概得三到四个小时。我是凌晨出发的,所以早上八点多到了眉县。从眉县向南行驶,路过310国道,绕进342国道,从这里进山。


从眉县342国道进入秦岭



从这里进山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石头河水库。石头河是秦岭北麓比较大的一条河流,其他几条分别是沣河、涝河、黑河等。石头河水库也算是关中地区比较大的一个水库,这边主要是给眉县、杨凌等几个县区供水。


石头河水库美景

在石头河水库石头河水库大坝这边是秦岭古栈道——褒斜道的开始端,褒斜道主要利用了褒水、斜水(石头河)的自然河床为道路。



秦岭古道路线图
斜水就是石头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鳌山和太白山附近,干流里程不长,但是流量和流速却很大,主要是因为鳌山和太白山冬春积雪较多,春季雪水很大。


褒斜道的开始端——斜谷关村


这里是非开放区域,境外人员不得入内。

过了石头河水库,沿着眉太路一直向西行驶,路过鳌山滑雪场,从远处可以看到鳌山滑雪场的滑道,如同山体滑坡一般,感觉对秦岭山体还是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远眺夏季的鳌山滑雪场,如同山体滑坡一般


骑行到太白县咀头镇的凉峪村这里,向南拐弯进入“太洋公路”,太洋公路其实就是太白县到洋县的公路,简称“太洋公路”。路边有标牌,写着S218洋县方向。


太洋公路起点——太白县咀头镇凉峪村


凉峪村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进入山区前的休整


342国道就是曾经的褒斜古道入口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如果需要补给,一定要在太白县城补给好,因为离开太白县一直到黄柏塬镇,几乎再没有任何补给点。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


从凉峪村刚进入行驶不到半个小时,就开始进入山。


大家是否认识这些农具?锯、镰、犁、锤等


凉峪村的留守老人


凉峪村的群众家


道路旁边的峭壁上绘画当年褒斜古道的故事

沿着盘山路一路前行,就到了一个叫“分水岭”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卫生间,卫生间已经年久失修。从这里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山,但是道路进出后被铁丝网拦住,不过还有很多人依然踏过铁丝网进入山中。估计是一些爬山爱好者吧。


美丽悬崖公路

离开分水岭向南行驶四十分钟,就到了一处叫“磨房沟村”磨房沟村的地方,快到磨房沟村的时候,路边有一块提示牌写着“前方军事禁区,禁止停车,禁止拍照”。

这里是被称为“红川沟”的某军事基地,根据目前媒体(《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等媒体)的公开报道和部分人的回忆录得知,这里是中国火箭军的一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核打击力量的重要堡垒。进入基地有两条路线,其中经过黄柏塬的是后门的出入口。

汽车路过这个出入口,看到这里 其实就是一个桥梁,门口有一个路障,其他的也看不到什么异样之处。根据媒体和回忆录报道:

我们团的工作就是在这里建设一座“核弹窝”,把秦岭山脉中的一座山挖掘空,做成储藏核弹的仓库,建筑面积和空间有多大,我们不知道,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里建设了八年还没有建设好,你就知道可想有多大。当时我进去参观过一次,从坑道的倔进口走到坑道的另一头,坑道内空间高50多米,走完用了四十分钟。里面的布局是洞挨着洞,洞连着洞,纵横交错,横成街,竖成道。

路过军事禁区这段路手机是没有信号的,所以大家也不要惊慌,过了这段路,手机又就是满格信号。

过了磨房沟,再走四十分钟就到了秦岭主梁——大岭,陕西人说的“梁”一般都指的是大山的最高处——山脉主脊,翻山也叫做“翻梁”,秦岭地带也有很多有名的“梁”,例如:牛背梁、东梁、鹞子梁、鳌太主梁等等。




大岭美景大岭云海,大雨过后,这里就是云海


漫山遍野的翠绿景象


站在大岭看群山叠嶂

去黄柏塬路上的大岭(海拔2200m)是鳌山的沿脉,不需要翻越太高的山脉。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鳌山的山峰,映入眼帘明显的场景就是高山荒漠。


远处的高山就是——高山荒漠地带

翻越秦岭主梁大岭后,骑行大概四十分钟就到了黄柏塬小镇黄柏塬镇。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清水秀,是难得的“世外桃源”。黄柏塬小镇不大,就是位于一个“丁字形”山沟中,这里有民宿、商店和各种补给点。至于有没有加油站,记不清了。



位于“丁字形”山谷的黄柏塬小镇(是不是有点像蕾丝“丁字裤”)

在黄柏塬镇简单吃了口饭,镇上转了一圈,就开始往洋县方向继续行驶。其实,走到黄柏塬,仅仅是太洋公路的四分之一里程。

因为时间原因,准备从黄柏塬连夜赶路前往洋县方向。过了黄柏塬,有一座水库非常漂亮,既有北方的雄壮,也有江南的秀丽。特别是青山绿水与水库相互映衬,水库如同嵌入在大山深处的绿色宝石。





黄柏塬水库:水质清澈,宛如翡翠

从黄柏塬到洋县,刚离开的这段路景色非常漂亮,公路蜿蜒在峡谷中,可以看到前方不断延伸的公路。而且,这段路都是新铺装的柏油马路。











骑行途中的峡谷地貌

过了黄柏塬村,这边已经都是大面积种植水稻了。在二郎坝村,二郎坝村可以看到成片的梯田,瞬间有一种从北方跨越到南方的感觉。

陕西省太白县黄柏塬镇二郎坝村







这里的水稻被称为“中国最北的水稻田”



从卫星地图上看秦岭腹地的梯田文化

秦岭里面的公路都是沿着河流在河流的旁边修筑。骑行旁边的这条河叫“酉水河”,这条河发源于秦岭深处,最终穿越洋县,汇入汉江,是汉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

洋县在酉水河上游建设了好几座水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引酉工程”,20世纪70年代,五千多名筑渠大军进驻酉水河上游,在十二年的时间内,最终修筑了总长400公里的人间天河——茅坪堰,把清澈的酉水引上高山,导入旱塬,解决了该县东北部山区1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被称为陕南的“郑国渠”。指挥并实施该方案的人就是当年时任洋县县委书记的汪清泉,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酉水河上游的水库大坝


茅坪堰水利枢纽工程


秦岭山区中的小村落

摩托车继续沿着崇山峻岭蜿蜒前行,又行驶了一个小时,来到洋县的华阳镇华阳古镇。这里曾经是秦岭古道——傥骆古道上面的一座重要驿站。傥骆古道在秦岭的走向是从周至县的马召镇进山,然后沿着黑河一直到老县城地区,再翻越3000米的秦岭黄土梁到达洋县境内,从洋县的酉水河上游进入华阳古镇,再沿着酉水河谷一路南下,进入汉中平原。

华阳古镇刚好位于傥骆道的核心地区,是陕南和陕北的承接地,也是古代秦岭商路的集散地。也正是因为这样,华阳古镇已经千年屹立不倒。后来,随着西汉高速和108国道的通车,华阳古镇逐渐衰落,但是依然还是这个秦岭腹地的商贸中心,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


洋县华阳古镇路牌

华阳古镇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32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军主力一万六千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的率领下,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战鄂豫陕三省。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二月三日进入周至,从辛口、骆峪入峪,沿傥骆古道向南行进,转战川陕。民国二十四年(1935),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两千余人入辛口,经傥骆古道,转战四川,至今这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

目前,已经从华阳古镇修建了一条直达洋县县城的旅游专用公路——230省道,道路是双向四车道,按照一等级公路标准修建,可以方便快捷到达县城。因为忙于赶路,所以也没有欣赏路上的风景。





洋县到华阳古镇旅游专线公路,路况非常好

摩托车一路驰骋,出了关帝镇就进入了平原地带。道路两边都是水稻种植区,写着各种禁止农药,保护朱鹮的标语。

最终,230省道在洋县县城与108国道交会。

1、秦岭海拔的变化而造成植被的变化。行走太洋公路,特别是北线路程(太白县到华阳镇),由于没有隧道,一路都是盘山越岭,而且这一段的山岳海拔最高处超过了2200米,甚至是3000米,可以非常明显感觉随着海拔的上升,秦岭地区植被的变化。从农耕地带到阔叶林,再到桦木林,再到针叶林,最后是高山草甸,甚至还有高山荒漠。这些对于喜欢户外的人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一看,同时,对初高中生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地理户外实践课程。






2、长距离远程骑行对人的能力考验。从西安到眉县,从眉县到太白县,从太白县穿越秦岭到黄柏塬,再从黄柏塬到洋县。最后还有从洋县到佛坪,周至,户县,最终到西安。两天时间长途奔袭500多公里,确实让人很累。

3、这一路补给点非常少,需要在太白县加满油,然后一路骑行到黄柏塬才有补给点,离开黄柏塬一路上也几乎没补给点,所以前期的补给一定很关键,要做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