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镇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是一个以草原丝路文化为脉络,以丝路沿线晋、陕、蒙、宁、京等为地域节点的文旅小镇,享有“草原第一古镇”的美誉。
走出停车场,第一眼见到的是一座古城楼。目测城楼高度大约有二十多米,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站在城楼远望,城外,是广袤辽阔的康巴什草原。风儿吹过,百草起舞,深深浅浅的绿,闪着光亮,波浪一般起伏;城内,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鄂尔多斯院子、山西院子、晋商大院、北京四合院、窑洞,多种元素在这里相互碰撞,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城墙以灰色为主,城楼很高,红色的旗帜和灯笼点缀着,四周以青翠青翠,高低错落的树木环绕,中间多为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仿佛穿越远古,置身明朝,再配上一身华服,仿佛一幅古代人外出游玩的情景。
由东向西漫步,我见到了山西院子、晋商大院、西安院子、北京四合院、鄂尔多斯院子;还进了蒙古包、康镇书院、民俗馆、衙门等景点。这条老街似是开放的博物馆,静默守在时光里。
穿越回到了古时的错觉,依然是商铺林立,游人络绎不绝,一幅繁荣的景象。江南水乡小桥流水,还有很多乌篷船,这些都是西湖十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细节都会让你在这一瞬间被西湖所吸引。
在康镇,有从山西运到这里的大院,其精美逼真的木雕好似一幅连绵不绝的长卷,叙述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山陕风情。
曾经一度痴迷陕西名歌《一对对鸳鸯水上飘》,那悠扬亢亮的歌声把青年男女的爱恋描绘地淋漓尽致。流窜在整个关中民俗市,任白吉馍的肉香倾巢而出,鲜香诱人的羊肉泡馍跳动着舌尖味蕾,手机里放着陕西名歌《一对对鸳鸯水上飘》,一时间倒不觉得这里是远在大漠的康镇。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此话果然不假。从前只道不喜一切人为的“卖旧”,因为从内心抗拒景区贩卖人们心底的美好,钢筋水泥铸就的宅院终究不是儿时的家园。而康镇却用其博大的胸怀,虔诚的造物之心,圆了游子孤寂的思乡之情。
一座“康桥”吸引了我。在大漠草原之地见到这小桥流水的江南庭院,仿佛在饥渴的旷野遇到甘泉那般惊喜。郁郁葱葱的大树围绕在桥的两旁,潺潺的溪水静谧无言,不同颜色的金鱼在水里不慌不忙地游来游去,不知不觉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站在桥上,想到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当然,我知道徐志摩的康桥是剑桥的旧称,和眼前的康桥不是一回事。
镇上有条互市街。街道不算宽,各色铺子沿街排开,各色手工艺品和美食琳琅满目,比商品更多的是摩肩接踵、鱼贯前行的游人。据导游介绍,互市,在旧时是指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间,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之地,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之一。在交通尚不发达的那个年代,康镇承载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有史学家评论:它是集系统性、综合性、群组性于一身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古镇,也是草原丝绸文化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