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36天自驾游丨D21凭祥至龙州丨友谊关·小连城

作者:铁手 显示图片

2024-1-8
凭祥→友谊关→小连城→龙州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广西少年儿童哈尔滨游学旅行在那里得到善待,广西文旅为表达谢意,在广西全境退出东北游客免门票的优惠政策。黑龙江人的奉献让我们辽宁人得以借机享受,总有些不劳而获的感觉。今天是实行这项优惠政策的第一天,就在友谊关景区遇到了。顺利购得免费票,还是纸版的,心存感谢。


友谊关景区包括关口区域、左辅山区域、金鸡山区域和外围区域,其中关口区域与左辅山区域为收费景区。


友谊关
友谊关,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6次更名,初名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1月改名睦南关,1965年1月更名为友谊关。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关喽先后五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三度重修,现在的关楼为1957年重建。


“南疆重镇”匾额
镇南古关设立于汉,明清关楼设双重拱门,外门额题“南疆重镇”、内门额题“镇南关”。关楼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被法军焚毁,战后,清军守将苏元春按原样主持重建。1939年12月21日18时侵华日军占领关喽并将其烧毁,日军劫走外门“南疆重镇”匾额石碑。现碑为重新刻制,立于左辅山脚下友谊关前。友谊关为国家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全边对讯署(南关对讯署)
1885年中法战争,虽取得“镇南关大捷”,结果却是“不败而败”,同年5月13日,签订《中法新约》,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中国丧失宗主国地位。光绪十三年(1888年),根据清廷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续议商务专条》,龙州县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于1889年设立龙州关,辖镇南关、平而、水口三个分关公署。龙州关设税务司一职,由总税务司招慕外国人(洋员)担任,以英文为公文,即所谓“洋人治关”制度。税务司长期把持龙州海关行政权、人事权和关税自主权,所征关税竟优先用于赔款和担保抵押,剩下的税款,即“关余”才用于国内财政,后来连“关余”管理权也被税务司劫夺。“洋人治关”时期的龙州关丧失了海关主权,失去了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作用,沦为帝国主义攫取其在华利益的机构。1896年大清国与法国签订《中越边境会巡章程》,中法双方在中越沿边境接壤之处互设对讯管理机构,办理沿边国防、外交、军事等事务,以便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对讯制度由此建立。南关对讯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建立的。这座法式楼,1914年由法国人设计、中国人建造。内有“广西对讯制度历史”专题陈列。




友谊关关楼
”友谊关”额匾为陈毅题。关楼上远眺。



友谊关口岸
人员通道在景区入口旁,看到络绎不绝的越南民众行走在通道中,肩扛手拎着中国的日用品和食品,最多的是中国的方便面,联想到在东兴越南街游客购买越南方便面的场景,想起那句古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颇为有趣。


口岸广场占地很大,颇有些大国的气势。



在友谊广场的端部前望越南。


零公里标志
位于景区外的货运通道上,非驾车出关是难以见到的,只能拍下景区内的标志牌聊以自慰。


镇南关左侧相对较矮的山为左辅山,那里是百多年前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遗址。


”万众一心”雕像
位于左辅山炮台军路起点处。1885年镇南关决战,冯子材在左辅山设长墙纺线、堡垒堡垒工事,军民合力抗法。当年运炮上山,全靠人力畜力前拉后推,在巨炮下垫圆木一寸一寸地挪向山顶。


雉堞(女墙)


“视死如归”雕像
南关沦陷,各军群龙无首,边情万分危急!沙场宿将冯子材主动请缨,赴关御敌。面对船坚炮利的帝国主义列强马子材下定誓死卫国、血战到底的决心,自备棺材,带上两个儿子作好战死沙场的最后准备。出征前他庄重祭别祖先灵位,谆谆嘱咐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复我有,亟率我眷属,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奴外族也。”冯子材刚到南关,就被众将推举,担任前敌主帅,积极迎战并主动出击,指挥边境军民浴血奋战,终至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伟大胜利。


明台中炮台(瞭望台)
为镇关炮台前哨阵地,瞭望台前景宽阔,境外2km外同登尽收眼底。



人力要图、蓄水池



“浴血奋战”雕像
1885年3月23日,法军再犯镇南关,居高临下向清军阵地重炮轰击、炮火轰鸣,长墙崩毁,清军伤亡惨重,战局危若累卵。冯子材审时度势,决定避敌之长击敌之短,以近身肉搏歼灭来犯之敌。在长墙防线即将失守的危急关头,清军将士冒着猛烈的炮火杀入敌阵,在阵前设伏的敢死队随即跃起与敌混战。清将苏元春、陈嘉、王华祺、王螅榜彩各路清军及时增援,几股铁温汇集。战至24日傍晚,大清军民将入侵的法国远征军抠出镇南关,歼赦2300多人,法军第二旅团司令尼格里少将在出关追击战中重伤毙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内阁集体辞职。


镇关炮台
镇关炮台又称左辅山炮台,位于友谊关楼东侧的左辅山顶。它的东南面是越南,西面是右辅山(又称金鸡山)。中法战争结束后,抗法名将苏元春督办广西边防军务时,为防法军再次进犯,特选此山构筑炮台,名曰“镇关炮台”。这座炮台与边境线上其它炮台有所不同,结构特异,整座山头构筑南北炮台两座,南面为分前卫炮台,北面为主炮台,两炮台相距80米,炮台外围是一道宽和深为3米的战壕,为明代所留。主炮台分为两重,外重是高筑城垛,东侧配以小炮数门,炮台的顶部为主炮位,下方为屯兵室与弹药库,开东、西、南、北四个门。整个炮台呈四面环形,四通八达,形成严密的防守体系。它与友谊关西侧的右辅山顶上的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遥相呼应,配以友谊关楼左右两侧沿至左弼山、右辅山顶的明代古城墙,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故苏元春将其称为“南陲保障”。




镇南关大战后,广西督军苏元春历时10余年,當访边境军民构筑以炮台为核心的广西全边防御体累,誉为“千里连城”。千里连城由大连城(位于凭祥)、小连镇《位于龙州)两个指挥中心、34座大型炮台、48座中型炮台、83座碉台及配套的军事设施组成,配置式火炮119门,其中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120毫米内径要塞大炮20门,壁垒森严,固若金汤。边境防线建成后的几十年间,占领越南的法国殖民军再也不敢冒进一步。



从友谊关连接的城墙向金鸡山而去,虽知山高仍要前行。明时修建的城墙现依然坚固,石级比现在的台阶高出很多,常常遇到40厘米甚至更高的石级,攀登起来十分费力。与在关口区城熙熙攘攘游客众多相比,登顶金鸡山的游客极为稀少,全程遇到不及十人。


完成第一段陡峭的攀爬,到这里“南屏保障”石刻。


刚过还有600米登顶的提示,开始继续第二段攀爬。


转过弯,开始绝壁下有防护支撑保护的第三段攀爬。


终于到达金鸡山前闸门,这里同样是国文保。从友谊关起爬至此用时40分钟。


之后道路变得平缓,10分钟后到达镇北炮台。
在一千余华里中越边境险要处修筑边防军事防御设施中,镇北炮台是其中一座大炮台。料石夯土砌筑,炮台分前、中、后三部分,分别是前院、兵房、炮位。前院台门门额上书"福星门”,门西北面石壁上刻"镇北台记"碑文,兵房大门和后侧门门额上书”镇北台”三字。该炮台原安置德国克虏伯十二生大开花炮一尊(现尚存于炮台炮位处)、分截小开花炮和神机炮及田鸡炮各一尊,该炮台保存完整,做工考究,对研究清末边防设施和防御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金鸡山视野宽阔,四周建筑尽在脚下。左图越南友谊口岸,右图越南



山顶有驻军,标注不准拍照军事设施。在炮台处有管理人员,监督游客遵守游览规定。沿环路重新回到友谊关,全程用时接近2小时。

冯子材雕像


广场雕像


镇南关大捷阵亡将士纪念坊、镇南关大捷护国忠魂将士墓。墓前向先辈英烈致敬。



之后结束友谊关景区游览,继续前行,过凭祥往龙州。

龙州是广西边防重镇,与越南接壤,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885年中法战争后,广西提督署由柳州移驻龙州,清政府将龙州辟为通商口岸,龙州成为桂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小连城,位于龙州县城西郊将山上,是抗法名将苏元春为抵御外夷入侵,保卫边疆安定所修建的边防军事防御工事,始建于1887年,总占地1.5平方公里,筑城墙约5公里。史料记载,小连城地势险要,“左当镇南关孔道,右临水口关,处达平而关”,后则可护卫龙州城,苏元春“取连城要塞,屯兵积粮”,以此扼控水口、平而、镇南等关隘的通道。



小连城内修筑有:保元宫、元春阁、报恩亭、别境亭、垒城城门、演武场、点将台、光禄寺以及15座炮碉台和烽火台、帅旗台、城墙等构筑物,构成拱环之势,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规模雄伟,气势非凡。主峰上的镇龙炮台以及各山峰间相互连接的城墙和龙元洞内的保元宫最为壮观。
清末曾有诗赞为:“蜿蜒步上九重天,回首山河数点烟。如今方识保元妙,几回梦魂到小连。”2006年5月,小连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惜字塔
亦称惜字楼、焚字塔。为苏元春焚烧军事情报与书信的地方。敬惜字纸。


龙元洞
“龙元洞”为将山一天然岩洞,从将山东侧步300余级石阶即到。洞内分上下两层,总面积2150平方米,高40余米。东面有“天窗”,可通“天阙”,此洞经苏元春精心装点后,命名“保元宫”。


保元宫
保元宫高宽亮巧,胜景天成,建有楼阁、玉阙、天阙、九龙壁画、金阶、玉阶、神龛、宝座等和数十幅摩崖题刻,这些建筑、彩绘、题刻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苏元春将提督行署设于龙元洞内,聚将谈兵或筵宾宴乐,成为其镇边居停的“洞天福地”。


石刻



玉阙




天赐


出保元宫沿栈道上行,半程中龙州已然在脚下。


卫龙炮台
卫龙炮台位将山峰顶,高筑瞭望台以窥探敌情。




前望尚有炮台,而山脊为荒路野径。景区似乎到此为止。妻目视前方尚远,顿觉劳累,决定独自原路下山。而我意犹未尽,决计前行。


将近镇龙炮台台,此石不识其用途。石右侧山峰即卫龙炮台所在。


继续前行回望来路。


镇龙炮台
镇龙炮台占地1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料石垒砌,内有兵房、弹药库、相台等设施,安置德国克虏伯120毫米口径加农炮一门,是广西中越边境线上规模较大的一座炮台。



镇龙炮台前望兵房


镇龙炮台俯瞰


离开镇龙炮台往兵房,至后山小路入口,在这里遇四人从后山小路至此。背景为镇龙炮台。



至兵房回望镇龙炮台。


兵房






兵房处有路指继续前行往保元宫,觉已经到过保元宫,随即返回至后山入口,沿小路下山。小路近山底时开始有石板小路。



小垒城
旧时山下的兵营。


沿幽静小路走到游客中心。游览小连城全程约3Km,用时2小时20分。觉反向游没有验票。


离开小连城入龙州,觉尙有时间,往龙州起义纪念广场欲参观龙州起义纪念馆。到时却是已经闭馆,只得在广场上参观浏览。


龙州起义
1929年夏,邓小平化名邓斌,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开始独立的领导一个地区的工作,时年25岁。他同张云逸等于12月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发动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很快发展到7000多人,红色区域扩展到20多个县,拥有100多万人口,成为中国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邓小平塑像


广场上设多块图版介绍红八军主要领导人和红八军事迹。



之后入住龙州,结束今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