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巅峰——大足石刻略观

作者:龙辰九 显示图片


昨晚上的飞机到的重庆,第一印象就是出租车🚕开车太猛了,开着一百码频繁变道,到酒店的时候被晃晕了。
和游学团的伙伴们汇合后,今天一早出发去大足区。和高楼林立的重庆市区不同,大足区是一个人口不密,节奏较慢的城市,阴雨绵绵的初夏,还挺舒服的。
到研究院接上老师后,就开始了游学第一站石门山。石门山石刻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间(公元1094——1151年)。



上图:石门山 药师佛龛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上图:石门山玉皇大帝龛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两侧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上图:石门山十圣观音洞 南宋绍兴六年至十一年(1136-1141年)



窟内正壁雕刻西方三圣,左右壁对称雕刻十身观音像,皆亭亭玉立,观音手中持物各有不同。


上图:石门山 东岳大帝与淑明皇后龛


上图:石门山 三皇洞 约南宋初期。窟内正壁为三皇,天皇居中,地皇和人皇在其左右。


三皇洞的文官像



真武元帅和天蓬元帅
可惜还有几个窟在维护,没有看到。石门山看完就去吃了一家当地菜,下午前往石篆山。


石篆山石刻由庄园主严逊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间(1082—1096)主持开凿,雕刻着儒、释、道三教石像,是国内三教融合早期造像的代表。


上图:石篆山 文宣王龛,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表现儒家创始人文宣王(孔子)及其十大弟子。


上图:石篆山 毗卢释迦弥勒龛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龛内正壁刻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三佛坐像,其间刻弟子、菩萨、供养人像。


少见的供养人和菩萨同大小的。


上图:石篆山 太上老君龛,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龛内正壁刻主尊老君像,其两侧刻法师、真人像。龛外侧刻护法像。


上图:石篆山 地藏与十王龛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龛壁正中刻主尊地藏菩萨,左右并排端坐十大冥王像。


上图:石篆山 志公和尚龛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


老师说附近还有一处石刻叫千佛岩,可以顺路就去了,倒确实不远,就是要穿过村庄、稻田、竹林,才能到达只有一个守护人看守的千佛岩。



两宋的鼎盛过后,元代时大足地区的人口大减,未发现有元代的摩崖造像,直到明代摩崖造像才又逐渐恢复。而千佛岩的规模最大,是明代造像的代表作。


上图:千佛岩 观无量寿佛经变 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
下图:观经变左侧的崖壁上,是逶迤连绵的千佛像。


回酒店歇了一会儿,吃完饭就是重头戏的北山夜游。


北山古称龙岗山,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龛窟密如蜂房,保存造像近万尊,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


夜游北山的特色就是几个窟打了彩色灯光,还原当时的妆彩效果,不说很难看吧,但也不太好看,还好大部分龛都没有做彩色的效果。


上图:北山第5号 毗沙门天王龛 刻于晚唐(892年)。又名多闻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守护神。


上图:北山第9号 千手观音龛 刻于晚唐。是大足石刻中开凿时间较早的一龛千手观音像。


上图:北山第130号 摩利支天女龛 南宋初期。摩利支天,为佛教二十四诸天之一,拥有隐身能力,集天女的柔美与战神的凶猛于一身。

北山石刻的宋代造像中,观音题材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


上图:北山第125号 数珠手观音龛 南宋初期。是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中的经典之作,身段窈窕,体态轻盈,既有吴带当风的飘然身姿,又具有菩萨的端庄典雅。


上图:北山第133号 水月观音窟 南宋初期。北山石刻有20多尊水月观音像,这一窟刻于宋代,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


上图:北山第136号 转轮经藏窟的日月观音,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公元1142—1146年)。日月观音,一头四臂,因手持日月,俗称日月观音。雕刻家传神的刻画表现出观音肌肤的丰腴细腻,似乎有吹弹可破的质感。


上图:北山第155号 孔雀明王窟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孔雀明王,因为以金色的孔雀为坐骑而得名。其信仰源于古印度佛教中能救治蛇毒的陀罗尼经,后形成人格化尊像,在巴蜀地区十分流行,也见证了密宗在大足的较为盛行。


上图:北山第180号 观音变相窟 刻于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佛经中说,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诵念观音名号,菩萨就会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苦难,有求必应。同时,她还根据念其名号者的不同特点而显示三十三位应身前来拯救世人。因此,又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等不同的称号,其主体称圣观音。


上图:北山第245号 观无量寿佛经变龛 刻于晚唐。依据《观无量寿佛经》雕刻而成,呈现了西方净土世界种种令人向往美妙图景。主尊刻“西方三圣”,周围有众多听法菩萨。


上图:北山第279号 药师经变龛 五代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同第281号龛类似,极为少见的把药师同经幢、地藏、十方佛等共处一龛的组合形式。除了大足的北山,只有四川资中有类似的造像龛。
由于昨晚上失眠,勉力支撑到现在,我实在是困的不行,就打车回酒店休息了。大足区晚上还挺清静的,没什么夜生活的样子。

昏睡一晚,精力满满。今天上午是令人期待的宝顶山。然而最近是雨季,每天都是阴雨连绵。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在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里,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琢造像,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雅谨,整体感强,如同一副长长的画卷。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9—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同时,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并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


走进宝顶山,首先看到的一铺摩崖浮雕就是“柳本尊行化事迹图”。柳本尊,俗名居直,晚唐时期四川嘉州(今乐山市)人,以居士身份专习密法,常采以燃指、炼顶、割耳、断臂等极端方式,其事迹充满神话色彩。


南宋时期大足僧人赵智凤深受柳本尊影响,于宝顶山道场为其树碑立传、造立尊像,大佛湾现存巨大的摩崖浮雕“柳本尊十炼图”即是见证。


上图:宝顶山 柳本尊行化道场 约1179—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十炼图”生动刻画了柳本尊以“十炼”为特点的形化事迹,是整个宝顶山最大的一铺经变式图像。


上图:宝顶山 地狱变相 约1179—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地狱,又称冥界,是佛教构想出的一个极苦世界,与之对应的是极乐世界。画面以地藏菩萨为中心,分上中下三层布局。上层为十方佛,中层为地藏和十王为主的组合,下层描绘的是众所周知的“十八地狱”世界。


上图:宝顶山 观无量寿佛经变相 约1179—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又称“西方净土变相”,同地狱变一步之遥的就是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图景。上层刻巨大的西方三圣半身像及西方极乐盛况,虽然空间有限,但表现张力无穷。


上图:上品上生图。“九品往生”是根据众生功德和智慧的差异,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分为九个等次。位于正中上部的“上品上生”,修行者进入净土世界时,西方三圣等佛和菩萨亲至,接引其往生佛国。


上图:宝顶山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 约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1179—1252年)。讲述了释迦行孝的大型雕刻图。


正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一只小鸟飞落在半身释迦佛像的手指上。


上图:宝顶山 释迦涅槃变 约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1179—1252年)。大足石刻中最宏伟的一组造像,占据着大佛湾最显赫的位置。大佛湾涅槃像在造型的处理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整个佛像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
雨越下越大,进了观音殿里避雨,没想到进门的一瞬间就被震撼了。


上图:宝顶山 千手观音 约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1179—1252年)。佛经说,观音发愿要造福于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上图:宝顶山 华严三圣像。《华严经》中的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二胁侍菩萨。三尊像高达7米,雄伟壮观,佛陀右侧菩萨手中的七级宝塔,实际高度为1.85米。佛菩萨俯下身来看着芸芸众生,高大庄严。


上图:宝顶山 六道轮回图。在佛教看来,时间仿佛是一个闭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流转不息,生死不尽。中心环内坐一卷发人,其胸口位置发散出六道光带,将轮盘均分为六个扇面。第二环,天、人、阿修罗、畜生、地狱、饿鬼六个世界,即“六道”。第三环是人间的生老病死等。第四环,不同动物之间的生命轮回。


上图:宝顶山大佛湾圆觉洞。圆觉洞三壁镌像,正壁为三佛,侧壁各为六身菩萨,均坐于方形台座;中间供案前雕一菩萨,体量与成人等身,跪于莲座,合掌面向主尊,向佛问法。圆觉洞里很黑,人又多,还有钢材支撑着整个洞窟顶,拍照很不方便,就只拍了侧面的一尊菩萨。


从大佛湾逛完,又快速浏览了景区内的大足石刻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一些中国石窟艺术传承变迁的图片资料,还有一些大足地区的小型佛造像。


由于实在太饿,我们快速出景区,又在景区出口处淋了一场大雨。三点钟终于吃上了午饭。
下午的行程是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南约2公里的南山之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石刻精美,保存完整,以道教为主。


上图:南山 三清古洞 约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十一年间(1128—1141年)。是南山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窟龛,展现了完备的宋代道教神仙体系。这一窟为巴蜀地区少见的中心塔柱式窟,中心柱正面开龛刻“三清六御”神像。


中心柱正面龛内分上下两层造像。上层中央为道教三位最高等级的神祇——三清像,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两侧分刻玉皇大帝和圣祖。


下层正中刻一张供桌,左右两侧分刻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和圣祖母,与上龛的玉皇大帝和圣祖,合称“六御”。


神奇的是,左右壁窟口处刻黄道十二宫,即宝瓶宫、摩羯宫、人马宫、天蝎宫、天秤宫、双女宫、狮子宫、巨蟹宫、阴阳宫、金牛宫、白羊宫、双鱼宫。黄道十二宫最早起源于古代巴比伦,完成于古希腊,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被道教所吸收。黄道十二宫造像在中国并不多见,因此南山三清古洞的这组造像就显得弥足珍贵。


上图:南山 三圣母龛。三圣母龛是一组展现道教对生育关怀的造像。正壁中央为“注生后土圣母”,主像两侧为“卫房圣母”和“保产圣母”,都端庄慈祥,温和美好。


此外,从宋代至民国时期,南山因环境雅致成为州县官吏咏物寄怀的重要场地,留下众多游记、律诗、题额、楹联等铭文,极具品赏情趣。



南山景区还有几只非常亲人的猫,大家都无心听讲,被猫吸引住了。小猫甚至爬到了团友的肩膀,钻进了团友的帆布包里。
当我们的耳机里传出老师逗猫的咂嘴声时,所有人都笑出了声,老师忘了自己还戴着麦。
晚上一顿重庆火锅,很好吃很香,但是当地的微辣也是到了我的极限了。


研学的第三天,行程就是两个规模比较小的石刻,先是到了舒成岩。


沿着竹林里的石板路爬上山,到半山腰的时候就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进了门来,才发现舒成岩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头,石刻就雕刻在这巨石上。


这是一处纯道教的造像点,在这块巨大岩石的一面,一字排布着数龛石刻造像。


上图:舒成岩 玉皇大帝龛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正中端坐玉皇大帝,两侧站立手持宝扇的侍女。


上图:玉皇大帝龛的侍女。


上图:舒成岩 紫微大帝龛。正中端坐紫微大帝,两侧站立多身神将,或三头六臂,或一头四臂,手中皆持有法器。我国道教石窟艺术中,紫微大帝造像题材极其少见。


上图:舒成岩 三清龛。刻有道教尊神玉清、上清、太清,体现了在宋代时期,三清已经倍受道教中人信奉。


由于原定的妙高山在维护去不了,所以又给我们换了一个小行程,叫佛耳岩。穿过当地居民的小菜园,走上上山的石板路,当我们开始大喘气时,突然就到了。其实佛耳岩也属于北山,不过没有大佛湾那么集中和精美。


佛耳岩是北山摩崖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凿于晚唐至五代,但是损毁比北山大佛湾严重很多,基本都只能看个大概,主要是学术研究的作用了。





上图:还能清晰看到的飞天。
上午的行程结束后,吃完午饭就要返回重庆市区散团了。这顿午饭麻辣更进一步,连粉蒸肉都加了花椒,麻的嘴巴失去知觉。
散团回到市区,我们住到了渝中区的一家亚朵酒店。这个酒店离十八梯很近,之前是重庆日报社旧址,装修很有民国风格,还挺有特色的。



稍作休息后,我们去吃了西餐,顺便在下浩里逛逛。


同十八梯的人山人海不同,下浩里是新晋网红打卡点,游客没有这么多,餐厅咖啡店很多,环境优美,晚上逛逛还挺不错的。


很适合穿裙子拍照,但是我俩从山里回来的,拍照一点都不唯美。



逛了逛,买了喜欢的冰箱贴后就回去睡觉了。

第一次来重庆,所以想市区里也逛逛,而且原定的返程航班还取消了,只能改了明天一早回去。
我醒的早,在床上躺到八点半,把秋秋薅起来去吃小面。酒店门口的一家面馆,意外的很好吃。


吃完开始了一天的渝中区溜达。先是去了三峡博物馆,其实就是重庆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对面就是人民大礼堂,中间是个大广场。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的铠甲。


东汉的画像砖,这个题材的还是第一次见。


非常珍贵的汉阙。说来好笑,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乌杨汉阙,也就是保存最完整的汉阙,放在了博物馆大厅里的楼梯旁,我当成仿制品装饰,压根没注意到。直到晚上到酒店刷手机才知道,哭笑不得。


汉代说唱俑,表情生动,活泼有趣。国博有一个类似的,是四川出土的。


惟妙惟肖的陶狗。
逛完博物馆,我们打车去了解放碑。


大雨中打卡解放碑。在解放碑喝到了不排队的茶颜月色,吃了午饭后去罗汉寺逛逛。



罗汉寺在解放碑附近,周围高楼林立,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
一进罗汉寺,见内有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石刻。


现代与古老的碰撞,拍照还挺震撼的。坐在寺庙的廊下,听雨滴落下,打在荷叶上的声音。


一架接着一架的飞机,从头顶飞过。
从罗汉寺出来,往洪崖洞的方向走,到戴家巷步道上的一家咖啡店吃冷饮、撸猫。



坐在咖啡店里,临时决定晚上去做两江游船,就买好了七点半的夜景船票。


在戴家巷悬崖步道上,面前就是嘉陵江,江两岸都是密集的高楼。右手边就是洪崖洞,往下就是两江游码头。


尝试往洪崖洞走了一下,人山人海,根本进不去,吓得我们又退了回来。



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在我们登船后放晴了,柔和的夕阳铺开在嘉陵江面上。


太阳落山后,我们的游船也出发了。这时洪崖洞已经亮灯了,天还没有黑透,视觉效果还不够完美,然而江对岸的最佳机位上已经乌泱泱的站满了人。


游船开起来后,往两江交汇处行去,然后拐到长江里,一路穿过数座大桥,两江四岸,万家灯火,水波荡漾,交相辉映。


著名的长江索道,轿厢从我们头顶划过。江面上凉风习习。


游船返回码头的时候,看到了最美的洪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