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在阿拉木图

作者:绒毛球 显示图片

    6月中,一个意外的机遇让我们临时决定到邻国哈沙克斯坦几天,本应是去年秋就完成的行程,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推迟到了现在。幸好这个国家与我国实施免签政策,于是我们当即订好机票和朋友推荐的酒店,简单地收拾了一点行李,带好护照就出发了。
   出门前还是要上“度娘”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的,临时抱佛脚也是必须的,我们从不做盲目的旅行。
   哈沙克斯坦【国土面积世界第九,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领土横跨亚欧两洲,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
   哈萨克斯坦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
   哈萨克斯坦蕴藏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因此它的经济是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为主。
   货币为 坚戈(1人民币约合63坚戈)。
   哈萨克语为国语,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和俄语。
   哈萨克斯坦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东正教、天主教和佛教等。
   哈萨克人的主要食物是牛羊肉、奶、面食、蔬菜等,习性和欧洲基本相同。最常喝的饮料是奶茶和马奶。
    阿拉木图(哈萨克语:Алмат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城市,也是中亚地区第一大城市,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边境,靠近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全市面积约682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约230万人,GDP总量约380亿美元。
   阿拉木图(Alma-ata)是一座风光独特的旅游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全市面积190平方公里,海拔700-900米。阿拉木图居民中以哈萨克族人居多,占全市人口的60%。因阿拉木图位处的地区出产苹果,因此名称亦解作苹果城,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国际机场,距阿拉木图市中心18公里,承载了哈萨克斯坦一半的旅客交通和68%的货物交通。
    阿拉木图因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国境线,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1995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布迁都命令。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哈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将在阿拉木图举行。】(摘自百度)
   了解更多可查看 @***6KlN。


从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的飞行时间不到两小时,阿拉木图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夏时制)
飞机着陆前可看到雪山。


机场并不大,可以一眼看到头。


落日很美。


过海关简单快捷,模糊地偷拍到了海关工作人员,大盖帽很突出。


取行李处也仅有4条旋转轨道。


一楼的候机大厅里人很少,餐饮小店也有限。


新装修的机场还有一股油漆味,机场外的晚霞给了我们美好的第一印象。


来接机的一家人。

    机场内几乎没有看到我们熟悉的汉语和英语,如靠自己去找办理电话卡,换货币和打车等事宜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国内的部分旅游网上可以了解或提前办好这些。 好在我们有当地的朋友来接机,这些麻烦就没有了。  机场离我们预订的靠近市中心的酒店约半小时车程,我们很快抵达了酒店。当地时间约晚上9点,天还没有黑。



在哈国的第一顿晚餐是朋友带我们在酒店隔壁的土耳其风味餐厅里吃的。




果茶甜甜的,很清爽。


刚烤出来的饼很松软,很香。


牛肉面片是当地特色,和中国的混沌汤差不多,很合口味。


羊肉包子(饺子)是蘸酸奶吃的,对于不怎么吃羊肉的我来说也可以接受。

D2: 时差的缘故,我们早早醒来(当地时间6点半,中国时间9点半),在简单吃过昨晚打包回来的饼和肉后,我们绕着酒店走了一圈,早上17度的气温没让我们觉得冷,而是舒爽的清凉。


阳光里我们可以感到春日般的温暖,浓密的树荫下我们又能感受到初秋的清凉。舒服!


酒店外的公共区域


公交车看起来很干净,人不多。(可能是太早)


公交车站很简单,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具体的站名,也无法看懂哪些车在此站停靠。站内只有一张全城的公交线路图,只有哈沙克语,完全不懂。


也有早起的人们已开始工作。




昨晚吃饭的餐馆及我们下榻的酒店。餐馆椅子上的红色毯子是供客人们晚上用餐时保暖用的,这里早晚温差大。


上午朋友带我们到当地的中国银行办理一些事宜,我们几乎是由城东来到了城西,这里是唯一的中行营业厅。


工作人员全是讲哈沙克语和俄语的,英语和汉语在此都无法交流。,银行的工作效率很低,在国内十分钟内可以做完的事我们在银行花了一个多小时,事情还未完全处理完,部分工作还需我们到另外的当地银行去处理。


当地货币面值很大,最大的纸币面值为2W坚戈。最小的为200坚戈。硬币有面值分别为1,2,5,10 ,20,50及100坚戈的。


我们接着来到附近一超市旁的银行网点,里面还是人工操作,在这里我们才较快地兑换了货币。后来我们也在市中心区部分商业较集中的地方看到了不少这样的银行兑换点。


办理完事情后朋友带着我们穿过城市返回酒店,路上顺便带我们游览城市的街景。这里是离中国银行最近的地铁站,也是这个城市唯一条地铁线路的最后一站。


公交车很多,200坚戈一次,很便宜也方便。(只有哈语或俄语指示


中午朋友带我们到一家西域风格的餐厅用餐。我们12点左右到的,客人很少,当地人的午餐时间在一点到一点半才开始。


据说这是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在阿拉木图的主要城区都有它的分店。这是它较新的一个分店,里面的装饰很有西亚风情,很别致。


先上一杯咸酸味的开胃奶,味道很重,要先来一小口适应一下。



菜谱上各种肉食很诱人。




不知名的小吃先上来了,蘸着酸奶吃味道不错,油炸的小面团口感有点像我们的油条。


帅气的哈沙克小伙子来给我们斟茶了,上上下下三次,热茶注入茶碗中,然后带着祝福语送到客人面前。桌上的绒“毡房”是用来给茶壶保温的。
朋友点的蔬菜沙拉上桌的仪式感也是满满的。



马肉面片是哈沙克特色,据说大补哦。


烤三文鱼看起来就比较熟悉了,味道也熟悉。


午餐后,我们继续朝酒店方向行进,前面的现代建筑是相当于阿拉木图市的CBD区域了。



街上不少建筑还保留着苏联时代的风格。




也有一些较现代一些的办公楼。

    这里的下午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我们坚持以休息为主,游玩为辅的原则,回到酒店午休。
傍晚,当地朋友请我们到市郊去吃鱼,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吃鱼让我们感到好奇,地图上这座城市里几乎没有河流或湖泊的标识。
   朋友驱车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雪山下的某个村子,这里的气温比城里顿时低了好几度。





这是一个私人的鱼庄。


餐厅很大,分两个区域,可容纳上百人用餐。



菜谱很丰富,可惜我们完全看不懂。


年轻的哈萨克女孩带着她的第四个孩子为我们点餐,美丽的姑娘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影星热依扎?


点好餐后我们先到鱼庄的后面逛逛,原来这里是个游乐园,顺山坡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奔流的山泉和其它娱乐设施。


山边还有餐厅的雅间。



可绕着小山漫步。


人工拦截的池塘是供客人们钓鱼的地方,水是来自雪山的山泉,冰凉的。不着急的话可以等吃自己钓上的鱼。(难度有点大)我们直接点了餐厅已有的冰鲜鱼。


可见到远处的雪山,山泉奔流而下,这也是我们在阿拉木图期间看到的最大的溪流了。


山坡上有房屋,这景色也太美了!


鱼庄里还有供大人和小孩玩的各种设施,算是一个小型的游乐场了。据说老板正在建一家酒店,这样人们就更方便来此度假避暑了。
我们点了四种鱼,并选择了不同的烹饪方式,蒸,烤,熏和炸,这里的鱼不大,但新鲜,味道嘛与中餐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吃完晚餐,我们披着艳丽的晚霞返回到酒店。


 著名的步行街就在离酒店不远处,于是我们去散散步,消消食。


路边停满了共享踏板车。这是这里许多人的交通方式。需捆绑当地的电话卡或运营商的APP。


首次见到当地的警车,,之后再没遇到过,这里的治安还是很不错的。晚上到11点还有不少人在户外活动。


步行街里有不少人在散步,更多的人是坐在街边的长凳上聊天,休息。


也有自由发挥的音乐爱好者们。



看到了熟悉的中国品牌。



街上的雕塑作品



孩子们的游乐区



步行街的另一端有用各种文字书写的“读”字,我们在那本书里找到了汉字“读”,OQY难道是哈萨克语的“读”?这里应该是提倡人们多阅读的意思吧。
    返回酒店睡觉前,在小超市里买了点面包和牛奶,还有方便面。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熟悉的早餐店,可能人们都是到咖啡馆里用早餐吧,酒店的餐厅比较贵,而且开始得比较晚,所以我们都是提前备好食品自己在酒店房间里解决早餐的。

D3: 又是晴朗而凉爽的一天!(17-29度)
     今天开始悠闲的Citywalk。查看了地图后,我们决定先到步行到约半小时路程的升天大教堂看看。该教堂位于潘菲洛夫公园(Panfilov Park)内。阿拉木图的主要景点都在该公园附近。


该图引自小红书


街边的建筑装饰有些老旧。


小猫在安静的街道边闲逛着。


晚上热闹的步行街白日里空荡荡的,也许是太晒的缘故。


林荫道上可见远处的雪山。


街边的灯饰


很快我们来到了公园的一侧,公园免费开放,林木茂盛,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树荫下有许多凳椅供人们歇息,走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人感到非常放松。

升天大教堂就在公园的中心位置,阿拉木图的主要旅游景点都在其周边的步行距离内。
【升天主教座堂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座东正教主教座堂,也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木制教堂,整座建筑更没有使用过一根钉子。教堂在1903年9月26日奠基,1907年启用。苏联时期曾用作博物馆、钟楼被用作广播发射塔。1973年曾作修复工作。1995年5月归还俄罗斯正教会。1997年重开。】(引自百度)







一进教堂便可见到一侧的烛台,工作人员会提醒女性游客遮挡头发,(教堂里有丝巾提供)


另一侧是贴有青花图案瓷砖的壁炉。


金碧辉煌的教堂大堂



圣母像被黄金和各种珠宝装饰在里面。




教堂外面有鲜艳的花朵



孩子们在北面的广场上喂鸽子。


还有供小朋友们驾驶的小车。


正门(北门)口的塑像我们猜想是潘菲洛夫先生?(不认识其文字
在度娘搜索到潘菲洛夫是二战时期一位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并英勇牺牲的英雄,其所率领的师被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称号。这个公园是以这位英雄命名,又称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23勇士的塑像在公园的南门附近。
 从公园的北门出来,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来到了绿色大巴扎。



我们没有到市场的主体参观,只是在一侧的附属区域看了一下,正午的气温高了,我们只是快速地浏览了一小圈就离开了,总体来说与我国新疆的大巴扎类似,但规模小多了。



干果为市场的主要部分。


鲜草莓的个小,颜色也比较深。


品种齐全的鲜果。


香皂


香肠小店


蔬菜品种与国内的差别不大。



巴扎外的小摊档也排得满满的。



绿巴扎可能是因其外墙的颜色而命名的吧。


回酒店午休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些上世纪的老式楼房。


步行街边也开始有人摆开了画作,也许这里迟些会有周末的艺术市集。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回到酒店美美地午睡了近两小时,起床后我们打车来到哈沙克斯坦国家博物馆。




在当天闭馆前一个多小时我们进入了博物馆。安检,购票后(500坚戈/人)开始游览。展馆共三层,面积并不大。因只有哈语和俄语注释,我们的参观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哈萨克斯坦拥有近140个民族。




新首都阿斯塔纳是一座现代、时尚的城市。






狼牙棒


博物馆外有舒适的花园供人们休息。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按照地图的指引步行前往不远处的科克托别山(Koko Tobe)去观看阿拉木图美丽的日落。


这座城市的街道两边都有高大的树木,每个公园里都有茂密的树林,在整洁、安静的林荫道上和郁郁葱葱的公园里漫步是来这座城市里的必选体验。


科克托别山的缆车购票处就在这叫不出名的喷泉广场右上侧。当晚预报20:33日落,等着观日落的人们早早就开始上山等候了。(缆车往返票 5000坚戈/人)


在缆车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电视塔和雪山。



到达山顶后可见一摩天轮和一旁的舞台。


向着城市的那一边有餐厅,好的观景位置大多被人提前预订了。



接近晚八点的阳光和阳光下的城市。





山上的豪华餐厅。





华灯初上的阿拉木图


不少游客排队抢拍这一美丽时刻。



欣赏完落日,我们也在山上的咖啡馆里简单地吃了顿晚餐。


在这里简单的一餐也要过万坚戈,服务费10%,在此花钱时觉得自己很阔绰。


摩天轮旁边的舞台上年轻的歌手们正激情地歌唱着,观众们也随之舞动起来。


倒立屋可能是一个拍照打卡点,我们没进去。



夜幕下的阿拉木图。


共享踏板车随处可见,由几个不同的公司运营,可下载APP尝试,比我们的小电驴容易把控。
下山后我们沿着一条大街(Dostik ulitsa)朝着酒店的方向一路漫步,大路的两边有不少各色酒店和餐厅,是一条较热闹的商业街。



酒店的舞厅门口有不少盛装的人们。


首见一家中餐馆。


一间艺术馆前的喷水池。



小超市


一所大学
不知不觉走了近一个小时,顺利地回到酒店后便安睡了。

D4: 本打算包车到离阿拉木图市区一百多公里外的恰伦大峡谷和阔尔塞湖游览一天,查看地图后看到两处景点虽不是太远,但因交通因素,往返路上要花十余个小时, 又由于包车人临时有事不能出行,于是我们果断取消了这个行程,不想太劳累,还是在安静的城里慢悠悠地走走,到公园里发发呆更惬意。
   在参看了一些网上的游览攻略后,我们决定先去乐器博物馆看看,然后去体验一下这座城市里唯一的地铁线路。


   意外看到了离绿巴扎不远的中央清真寺,于是走过去瞧瞧。


非礼拜时间,没什么人。


侧门。


因古尔邦节临近,寺外有一点简单的气球装饰。


这里应该是正门,我们因服装不符合要求没有走进参观。


绕寺一周,我们又来到另一侧的街上。和我们国内的普通礼堂大小相似。


我们再次走进了潘菲洛夫公园,乐器博物馆就在公园的南边。


树木参天,宁静舒爽,这里是可以让人们放松地呆一天的好地方。


在路边找一座椅坐下,听着清脆的鸟鸣,带上一本喜爱的书和一些零食,时光便可美好而无声地流淌过。


这里便是乐器博物馆,我们购票后进去参观(1000坚戈/人),我们包场了,几乎没有其他游客。


一位当地著名音乐家的木雕像让我们差点误认为是我们的孔夫子。


音乐无国界,虽看不懂乐器的名称,但大概能猜到他的用法。这个就类似苏格兰风笛吧。


这个应该是像转经筒那样旋转,而木板与齿轮摩擦的声音应该像我们的木鱼?


马蹄,羊角,一目了然。


我们还是花了点时间努力分辨出冬不拉和杜塔尔的区别。






这里也展示了部分朝鲜族的乐器,我们自豪地确认这些都是从古老的中国传过去的。




这里还展示了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乐器。







从乐器博物馆出来就可以看到旁边的28勇士纪念公园。







塑像的两侧还有标明了两次世界大战时间和文字的墙体。
离开公园,我们去寻找附近的地铁站。


偶遇一位检测滑板车的工作人员,猜想他们是分街区管理这些滑板车吧,似乎他们无需严格地在指定区域停放这些共享滑板车,而是在街边随意停放。


这样步行送货的外卖员也太佛系了吧,之前见到过一个骑自行车的,连滑板车也省了吗?


路边的地铁站也太低调了,如不是导航提示我们就错过了。



100坚戈/次



此站为最接近步行街的站点,站台离地面较深。


仅一条线路,共11个站,不认识站名,但可以记住站数。


每趟车相隔8分钟左右。


共4节车厢


每站停靠时间约半分钟。


人不多


要用当地电话卡才能获得4G或5G的信号,国内手机在此只有2G或3G的信号,地铁里完全没有信号



所在站点通过站牌上不明显的红色标记标识。







为了充分体验一下,我们乘坐到最北边的起点站。



步行回酒店途中经过的地下人行通道。


酒店附近的某艺术馆?


街边的小公园


中午又回到酒店附近吃了顿过万元(坚戈)的午餐,然后回酒店午休。
傍晚,我们决定再乘地铁到昨晚较热闹的那条大街上走走,看看能否吃到些特别的东西。


惊喜地发现步行街附近有间兰州拉面馆。


接着又看到了几间店铺上有熟悉的汉字。



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最大的中餐馆了。




再次来到了Dostiyk ulitsa 大街。街边的咖啡馆和餐馆依然人气满满。




路边一个喷泉广场聚上集了不少孩子们,原来这里是一所大学临街的公共区域。


不少市民和孩子们在此纳凉休息。


醒目的阿拉木图大酒店就在不远处。



差不多走完了这条大街,没有看到我们特别想吃的东西,我们只好回到了酒店附近,在西域风味餐馆的另一家分店(可能是第一家店)里尝试了手抓饭和汤饭(一般)。又是近万的一餐。





桌上除摆放着常规的盐和胡椒外,还有糖块和白醋。


番茄沙拉




回到酒店后,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推荐------离市区十几公里的琼布拉克雪山(Shymbulak)。那里是一个高山滑雪场,又叫麦迪奥运动中心(Sportcomplex Medeu),可在市区乘12路公交车直达。(后又从他人的游记中得知这里又叫阿拉套国家森林公园,即12路终点站,有一条步行上山的道路。)


终于在附近的一公交车站里看到了12路车的明确信息。


我们要乘缆车的地方是倒数第二站。我们打算亲自去体验一下。
     
    D5:在酒店简单地早餐后我们出发了。虽然我们前一晚已先侦查到了附近的公交车站和路线,但不确定路况和时间,所以我们还是先打车前往目的地,然后再看情况乘公交返回。打车只用了约半小时,5000坚戈,我们很快来到了上山的缆车站,来时的道路和城区内一样好,路上的车流很少,一路畅顺。
    我们到达时约十点,游客很少。我们无需排队买了往返的缆车票(5000坚戈/人)就直接上缆车了。




在缆车上可看到山泉奔流而下。


山峦叠翠




远处可见雪山



上山的途中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游客下山,也许我们是最早的一批游客。


缆车线路很长,很平稳。缆车分为三段,第一段到达海拔1800米的观景台,第二段到达2300米观景台,第三段到达3200米的平台。一票通用。


坐在缆车上静静地观赏这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到达第一个观景台。(这里也是步行上山的终点站),1800米的平台上有供游客或滑雪爱好者休息和用餐的酒店和咖啡厅。


从这里往第二段平台的缆车站才有供滑雪者上山的开放式缆车(普通游客不能乘坐)。






上到第二平台已明显地感到了气温的下降,山边的积雪也越来越多了。



可以看到山那边的城市



滑雪道上仍有少量积雪


这里是最高的第三平台(海拔3200米)。






人们可以走到积雪覆盖的滑道边近距离接触夏日里的雪。


我们也顶着寒冷在雪地上走了几步。


冬季这里应该更有人气。


运气好的话,在这个观景台上能看到激光。


回到第一平台,这里绿草茂盛,野花鲜艳。我们也到咖啡厅的外面坐坐,感受一下阳光,散一散山上的寒气。



约十二点的时间,游客们陆续到啦。


叫上一壶果茶和一点茶点,就算是今日的午餐了。这里用碗喝茶。



这里也可以尝试悬空秋千。


下山途中可见植被越来越浓密,还有不少度假屋。









林间的小木屋很隐秘。




山脚下是一个溜冰场,在这里可以举行各大赛事的开幕和颁奖仪式。


缆车往返行程约一小时,是一次很值得和很轻松的游览体验,建议上山时带好保暖衣物,爱好滑雪的朋友更值得冬季来体验一下。

下山后我们遇到了刚到的大批游客,我们庆幸早到了,不然处处排队就要耽误不少时间了。返回的时间充裕,我们决定去尝试一下公交。(200坚戈/人)


车上人不算多,我们顺利找到空位坐下了,近二十余站的距离我们安稳地坐着看窗外的风景,虽车上有广播报站名,但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我们又听不懂,但我们有信心在熟悉的步行街附近站点下车就不会错了。
   因为是周一,大多数博物馆都闭馆,我们计划的一些参观游览只得作罢。在酒店午休后,我们依旧是傍晚出行,在步行街相邻的街道里闲逛一下。


虽然哈沙克斯坦是一个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但人们还是很开放,很包容,我们几乎没见到全身严密包裹的穆斯林女士。


快递小哥


街边的年轻人,这里的东方面孔多为朝鲜人。



超市里的奶制品很丰富,但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超市里未见有酒出售。


半米长的烙饼


各色蛋糕




甜品


蜂蜜是特产之一。


饺子


切成各种形状的牛羊肉。


冰鲜鱼


鱼干


各种香肠


户外的公共场所都很安静,超市外也可静静地阅读。


直播准备中


卖花的老人



典型的苏式建筑


某银行大楼






国家名人雕像


公园里的安逸







回到步行街边吃一顿烤羊排作为告别哈国的晚餐,美中不足的是餐厅不提供啤酒和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宗教原因)



D6: 早上当地朋友专程开车送我们到机场。前往机场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少加油站,哈萨克斯坦是个产油大国,这里的汽油价格为国内的一半,而当地朋友们还抱怨地说近期油价涨了。


早上的机场很清静。


可数的两三间免税店也没有什么吸引我们的东西。


机场里有标志着阿拉木都城市特色的宣传画


飞行一小时二十分钟,我们见到了雪山,看到了不太清晰的大湖,很快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大新疆,大乌鲁木齐!






在机场休息几个小时后,我们再次登机踏上回家的航程。







午夜时分,我们回到了熟悉,湿热的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