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建筑明珠”——振成楼

作者:独钓寒江雪 显示图片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占地5000余平米,费时5年时间建成。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
奇特巧妙的建筑设计,科学完整的功能设置,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精雕细琢的制作功夫,丰富的文化内涵,振成楼因此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有“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该楼已成为“福建省家庭建设示范基地”和“客家土楼家训廉文化教育中心”。
1988年,被永定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考察,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土楼建筑”。

富丽堂皇的振成楼,按八卦观念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它像其他土楼一样坐北朝南,调节阴阳。每卦与内层一楼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振成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被当地人认为是富贵吉祥之地。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构成,外环是土木结构,内环是砖木结构。


振成楼更是林氏家族先祖以丰厚文化为底蕴,以经济为基础,汲取西方文明文化,中西融合的一个范例。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因此它的一二层是不设窗户的,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只要关上大门,就是一座城堡。

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
外环土木结构,高16米,共四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一层是厨房、餐厅,二层是仓库,三
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每卦6间。 


照片是建楼者林逊之(林鸿超)夫妇。
振成楼是林氏家族19代林在亭的后裔21代林逊之(林鸿超)修建的。烟草工业的兴起成就了林氏家族的财富积累。
林在亭一代家境贫穷,其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林鸿超老爸)。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率三子至永定抚市亲友家刻苦学艺——打烟刀。
早在北宋年间,我国由菲律宾引进烟草,时称瑞草,后从南雄地区引进永定县,又称南雄烟,那时烟草就成为该区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氏三兄弟当时看准烟草走俏各国的时机,抓住机遇,回家乡洪坑自行经营,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 由此获得成功,三兄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质量、信誉为宗旨,因经营有方,3年中先后在邻村创办起10数个厂家。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由于烟刀的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走俏全国。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打拼完成财富积累。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后,修桥筑路建学校,办教育。

兄弟三人又花了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按高中低三落、左中右三门三格布局,兄弟既可共居一楼,又可各自成一单元。既分又合,很有特色,被福建省评为最有地方特色的方型土楼建筑,现为永定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观光点。【游记另见】


福裕楼。



之后老大、老二相继去世,老三又想独资兴建一座工程浩大的土圆楼振成楼,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为了继承父志,仁山次子林鸿超,又名逊之,是清末秀才(后为民国中央参议员),他一生研究易经,琴棋诗画,无所不通,亲自设计并邀集了叔伯数兄弟合资共建振成楼。
振成楼的楼名是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的。
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


照片是林逊之(林鸿超)之孙林尚安(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


振成楼,对联都以“鹤顶格”,镶嵌“振成”,两个字,为冠名。
下额:“威凤祥麟”。
清末举人林绍连为外大门撰书的对联:
振纲立纪,
成德达才。
将楼名“振成”两字嵌入联首“冠名”,不仅表达了楼主对上祖父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更是教育子孙后代不论是国是家, 只有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纲纪,国家的治理纲领和法度法规,社会秩序的准则。严正纲纪,贯彻施行,乃治国根本,是最主要的“国家事”。
下联意为:务必使自己养成高尚品德,并把自己培养成明达事理富有能力的人才。
这是实现“振纲立纪”远大抱负的必具条件,而要具备这个条件,须“读圣贤书”。


振成楼客家土楼群的佼佼者,有土楼王子之称。


笔者与家人在振成楼前合影。


进入内环门后是当时总统黎元洪为楼主人的题匾“里党观型”。
门两侧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所撰的一副对联: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海瑞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著名忠直能臣。联语内容,很能代表旧时正直知识分子的一般志趣。他们的崇高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致君尧舜上”(辅佐国君,使他们象尧舜一样圣明,国家也就大治了)。所谓“干国家事”,不外乎干这些事。而这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方略,都来自儒家经典,亦即孔子孟子等圣贤的言论著述,所以,必须“读圣贤书”。


气势恢宏的祖堂。中西合璧设计,百年仍然彰显设计风格和建筑品质。

前中石柱,一副对联曰:
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
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两字得来。
联意思是:要振起家声,应当沿着“孝”和“悌”这方面做去;凡能成就些事业,都是从勤和俭中得来。

前左右石柱上的楹联中:
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
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林逊之告诫人们:不能因为“息患”(没有了忧患)而松懈奋发向上的意志,更不能因为处在安乐境地而放纵情志导致衰亡。下句则将上句的理念具体化,落实到生活中对金钱的态度上。所以,林逊之又特别叮咛后辈:做官不得非分猎取一文钱,居家不得浪费一文钱。综观整联,贯串着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主张秉持“清廉节俭”风尚。



祖堂墙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其中有当时总统黎元洪为楼主人的题匾“里党观型”、“义行可风”、“义声载道”、“志洁行芳”等。
四字联是林鸿超撰写书:
言法行则,
福果善根。
联意是:告诫子孙说话做事要言行一致,立身处世;依善业而获之福德果报也,谓人所以为善之根性。
讲究言行一致,是儒家传统道德重要信条之一。至于“福善祸淫”、“为善必昌”,更是永定民间广泛深信的善恶祸福因果观。振成楼主人将揭示这些信条、观念的格言,用四言句对联庄重简明地集中展示,书写在正厅的后壁中央,以谆谆训示子孙据此立身处世,确保家族永昌,良苦用心灼然可见。

夹着这幅中堂字的对联,出自清代著名经学家惠士奇(1671—1741)之手:
从来人品恭能寿,
自古文章正乃奇。
联中的“正”与“奇”恰好是一对矛盾,奇正相生,变化无穷。它的深刻含义就是:平正才能出奇,写文章是这样,做人也如此。换句话来说就是,真诚朴实,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其实是平淡无奇。这副楹联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说,文章和人一样,不能离开“正”去追求“奇”;做人要堂堂正正、谦恭朴实,才能健康长寿;干事业要公平公正,才能出奇制胜。


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业。1923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赠匾“里党观型”印缘于此。




兄弟们事业发达,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事业,因为当时农村落后,前后村都无学校。
兄弟三人分家后,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独资兴建了一座光汉学校,现为下村小学。
1903年老三仁山在洪坑村头又独资兴建了一所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式学校 ——日新学堂,当时汀州府府太爷张星炳为学堂题字——“林氏蒙学堂”。至今犹存。学堂门的对联是:“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



祖堂宽敞明亮、舒适宜人。其中有4根怀抱不过,两丈余高的花岗岩大石柱拔地支撑,实为县内外所罕见。在当时的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机械化的情况下,是如何运来的?又如何竖立起来的呢?现在仍然引起许多人的惊叹!


祖堂非常壮丽堂皇,天井中有两个小型的花圃作点缀,更显雅致。



黎元洪任总统时,林逊之(林仁山之子,振成楼的设计制造者)为民国中央参议员,其书画、对联也很出名,振成楼内有二十余幅永久性题字和楹联,几乎全是林逊之一手之作,传达出林氏家族尊崇儒学文化礼孝世家的精神内涵。


对联:
带经耕绿野,
爱竹啸名园。
上联意为古时家境贫穷的学子到田里耕作,也携带着经书,一心勤学,赞颂不为贫困所屈。
下联说竹,中空、劲节、耐寒,被视为虚心、节操坚定、惯能征服艰难挫折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此联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必须加强品德修养,具有像竹子一样节操坚定、能征服艰难挫折的优秀品质。
林逊之的弟弟林亮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闽候、惠安、宁化县县长。解放前任永定中学校长多年。解放初期被评为开明人士。


春托风生,兰知领未;
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兰,在春天生长开花,是拜领大自然所赐。没有春天温和的土壤,春风的照拂,春雨的滋润,会有兰花的仪态万方吗?兰花是否知道该去领略这番道理啊?
竹,无论酷暑严冬,始终挺拔葱茏。其被种植在名园,受人爱慕称誉,不改劲节凌风;长在静僻荒野,没人照料没人欣赏,依旧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此联以竹的品质、风范,赞美品德端庄、特立独行、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人们。


振成楼高悬的灯笼与祖堂的白色西式建筑,竟也搭配得如此经典。


振成楼的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
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


楼中楼是二层建筑的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柱脚、木刻门面,有琉璃瓦当和窗户,二楼走廊栏杆是铸铁铸成有梅兰菊竹为图案的栏杆,紧连着全楼中的中心大厅——楼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场所,作议事厅、宴客厅,并可兼做戏台。楼上观戏台上中间比两旁高6寸,中间为客人座位、两旁为主人座位,意味着客人比主人高一等,这也是客家好客的象征。


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八卦风水的设计渗透,以及能保暖、抗热、抗震、防火、防入侵等功能,土楼是客家先人智慧的产物。



全楼设有三道大门,为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门板厚20cm,配用0.5cm的钢板加固而成,门内墙中埋有30cm方型门栓。大门一关,门栓一栓,楼内妇孺老幼则可高枕无忧了。





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后厅,观音神龛,上方匾“观自在”,两边一副对联曰:
振刷精神,功参妙谛;
成就福德,果证菩提。
联意:除了表示对观音菩萨的信奉之外,还有特别的警示含义。过去的土楼客家人,无论是谁,违反了家规、族规,做了坏事,就必须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对照这副楹联的内容,反省思过,并接受长辈严厉的教训。








1985年,振成楼的建筑模型曾同北京的天坛模型一起送往美国洛杉矶参加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被认为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江西省赣州市五龙客家风情园里的龙安围,就是按1:1比例仿振成楼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