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位于太仓市中部,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沙溪古镇区内保存着明清临水建筑和古街、古巷、古桥。
沙溪古镇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2015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古镇周边停车场比较多,我们选的是白云路停车场。
古镇本身不收门票,但里面的部分景点收费。联票票价30元,网购25元。包括牙行、唐调研习馆、沙溪文史馆和洪泾往事。当然也可以每个景点单独购买。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可以使用苏州休闲年卡,但是需要到游客中心先换成纸质门票。
先上图吧,这个古镇有点绕。
从停车场出来,路的斜对面就是乐荫园。旁边好象是酒店。
乐荫园又称乐隐园,是一处古典园林建筑,原为元代晚期隐士瞿孝祯所筑。旧时园址,湮没无存,仅留湖池一潭。1982年始在旧园原址重建,更名乐荫园。
长廊有匾额的,叫监察御史廊。
廊内墙壁上悬挂有太仓籍的历代监察御史的介绍。
这里介绍的是曹迁。据说明代古镇人曹逵在朝中做官,有天,皇帝闲谈时随口问道:“曹爱卿,仙乡何处呀?”曹逵因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以为问自己的名号,便一本正经地禀报:“沙溪。”如此答非所问,确实让人啼笑皆非,知道的可以原谅他听错了,不知道的就会认为他有欺君之罪。好在曹逵平日体恤黎民、泽被乡梓,深受百姓爱戴,家乡人知道此事后,赶忙鼎力相助,立即顺其意而改之,于是此地就叫“沙溪”了。
其实在此事发生之前,“沙溪”早已有之,明代史学家、文学家王世贞在《云南按察司副使曹公逵墓志铭》中写道:“(曹逵)先生居沙溪,因以为号,沙溪之称由来久矣。”也就是说,是因为先有沙溪,才会有曹逵以“沙溪”为号,并不是因为这个将错就错的故事改为沙溪的。
不过,这里的墙上还是这样写的,以讹传讹了!
与长廊相连的是崇德堂。两侧的柱联为“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堂前广场边上有“太仓宋碑”。
碑上字迹已不可辨,碑身也已开裂了。穿边还有两块石碑,一块刻有“公生明”,另一块则刻着《戒石铭》。戒石铭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们沿白云路一直往南,中途路边有一处牌坊。这里是步行街的入口,另一处的出口在西市街的中段。
一直要走到河边时,路两边出现相对的两座牌坊。这里就是古镇的老街。东西两边都是,位于戚浦塘的北边。
我们先往西游览西市街和横沥河历史街区。
牌坊正面匾额“天骄”,两侧柱联为“沙头老镇精良称极品,溪畔新街锦绣展前程”。这是典型的藏头联,首字合成“沙溪”。
背面匾额“闲情”,两侧柱联为“三里街古桥单孔闻酒香,两岸宅雕梁长窗见人家”。
这边是西市街,两边都是店铺。
街中段有一弄堂通住河边,桥在弄堂尽头。桥是新桥,弄堂就叫新桥弄。
新桥又名利济桥,位于西市街,横跨老戚浦河。桥长15.3米,宽2米。该桥建于明代崇祯七年,为单孔石拱桥,清代重建。
虽然叫新桥,但却是沙溪最古老的桥。这也是古镇著名的三桥之一,另两座是庵桥和义兴桥。
走到四清桥,桥跨于横枥河上。这里是西市街和西门街的交界处。河面原来有一座石板平桥叫“陈抟桥”,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1966年4月因横沥拓宽,该桥被拆除,重建了现在这座四清桥。
横沥河向南汇入戚浦塘。戚浦塘,又称七浦塘,古镇就沿戚浦塘两岸铺开的!
过四清桥沿横沥河往北走。
河边的长廊,周边有吴王靠,可供游人小憩。
长廊的北边是陈抟桥。传说当年陈抟路过沙溪,枕石而眠,一觉睡过了八百年。沙溪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出神入化的得道高士,就在他睡觉处的旁边,垒土凿石,建起了一座石板桥,将他睡过的石头移做了桥面,并取名为“陈抟桥”。
这是2011年易地复建的,桥面两旁的横梁桥石是原桥之物。桥洞两侧有桥联的,照片拍的不是太清楚,无法准确辨识。
桥北不远,路西是牙行馆。
牙行可不是看牙医的地方。原来,牙人之称出现在唐代之后,通常指在城乡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从中收取佣金的中介人,类似现在的经纪人。在历史上还有“质人”、“驵”、“侩”、“牙郎”等诸多称呼。由牙人组成统一的经济组织就是牙行了。
牙行馆再现了古代牙行的风光,介绍了历史上牙行、牙人在沙溪乃至太仓的情况,让今人能够了解历史上商贸发展的情形。一层的展厅虽然不大,但对牙行的产生、分类,特别是明清时代太仓牙行发展情况有着详细的文字介绍。
继续往北,不过几步路便看见“唐调研习所”的牌子。要从路上向西拐进去一点。
门楼很高大,匾额上是“静观堂”。
穿过天井,是二层小楼。上面挂着“唐调研习所”的牌子。这是为了纪念太仓著名教育家唐文治,传承他创立的唐调吟唱法而设立的。
进入大门则是唐文治的全身铜像,只见他双目炯炯,双手捧着一本翻开的书,似乎在吟诵着唐调。身后是一扇六角小窗,窗外栽种着一丛修竹,看着生气盎然。
唐文治,出生于沙溪静观堂,字颖侯,号蔚芝,晚年号茹经,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工科先驱。
底楼西边介绍唐调溯源和唐调解析。
底楼东边则介绍了唐调传承。
从楼梯去往二楼。二楼主要介绍唐文治先生执教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经历,以及先生的一些用过的物品。
同时还配有一方唐调吟诵之所。
从研习所出来,旁边就是候场桥。
过候场桥,南边是游客中心。
北面不远处,河上有一座廊桥,不知何名。隐约可见桥对面路边指示有入口字样。难道此处才是古镇的入口?!
沿河东岸往回走,到四清桥,再沿西市街往东,搞了个大大的回头路。白墙上的沙溪格外醒目,这个角度拍有点直白了,从河对岸拍更有意境。图拍了,用作了封面!
这里临近四清桥的仓酷·味道博物馆,博物馆没找到,外面就是一处店铺。
回到西市街往东走。
又回到白云路,莫急着向老街走,先看看河边的游船码头。
铁门关着,几条乌蓬船零星泊在码头边,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热了,所以没有游客光顾。
往东走有牌坊与西市街的牌坊相呼应。正面匾额“地灵”,两侧柱联为“沙里淘金金耀千年古镇,溪中流彩彩辉三里古街”。
背面匾额为“逸韵”,两侧柱联为“古街古巷古桥古树处处古迹,名宅名居名园名人赫赫名声”。
走过牌坊,走进中市街。
向东不远,街南边就是别有特色的建筑,不知是做什么的。
最右侧的门洞上有吴晓邦祖居字样,可惜门锁着。吴晓邦(1906~1995),沙溪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实践者,舞蹈表演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第二、三、五、六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等职。
后来看图才发现白云路上还有吴晓邦旧居可供参观,又不慎错过了。
路南边则是新华书店,南边和东西楼面上都刻有“新华书店”字样。
门是开在拐角处的,门上匾额是“文治书局”。两侧柱子上有对联,“水流岁月千秋画,人品沙溪一部书”。
新华书店旁的小巷,可以看到一座带着亭子的木桥,亭的名字叫“秋风亭”。亭内靠着桥栏杆有长凳可供小憩。
坐在亭内,可以欣赏戚浦塘沿河两岸的枕河人家。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小巷里的路标。
沙溪文史馆展示了自沙溪聚沙成陆3000年以来的历史,以海陆变迁、政治经济、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分为“沙之头也”、“金沙溪”、“幸福生活300年”三个展厅。
第一展厅:沙之头也
由此上楼。
楼上是第二展厅:金沙溪。
后面一栋房子是第三展厅:幸福生活三百年。
出文史馆向东,一条小巷通往龚氏古宅,有介绍牌,古宅的雕花厅,感觉很有看头。走近才知道古宅现在仍有人居住,不想去打扰,随意拍张照,也算到此一游了!
中市街街面上的一组雕塑,市井人家,贩夫走卒,人生百态,形形色色。
这是炸臭豆腐的。
黄包车夫。
修鞋匠。
卖香油的!
磨剪子戗菜刀。
再往东应该是东市街了。这里好象是个弄堂口,上面却又用木板封掉了,有些奇怪。仔细看有“庵桥”字样,原来这就是古镇里有名的古桥之一。
庵桥为单孔石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长21米,宽2.7米,矢高5.2米,净跨9.2米,南北各有台阶14级。桥北堍建有拱形窍门,北堍嵌入北岸古宅之中,并建有形式独特的桥门洞,在古桥中颇为少见。
又因门洞对准原长寿庵山门,故得名庵桥。
桥南。
桥北。
站在桥上看河两岸的人家。远处也有一座石桥隐约可见。那是义兴桥,沙溪有名的三桥中最后一座。
镜头拉近,先睹为快。后面再细细说来……
看完庵桥继续向东,很快就看到一个两层小楼,这里就是“洪泾往事”展览馆。
洪泾大队是太仓沙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村生产大队,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这个普通的大队和朴实的洪泾人,因为受到“中央领导”的垂青,一跃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步入展厅,正面就是毛主席接见当年“学毛著标兵”顾阿桃的照片,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因学习毛主席著作方法独特而名噪一时。
西面的展厅布置成当年会场的模样。会场的一角还有毛主席的全身瓷像。
东面的展厅主要展示了当年学洪泾运动的由来。同时以大量篇幅介绍了顾阿桃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相关内容。
展厅的墙上、门边还张贴有当年的红色宣传画,很有时代特色。
二楼主要以图片、资料、模型等形式,展示了四清运动时期,沙溪洪泾大队从一个普通农村,一跃成为当时红遍全国的学习“毛选”标兵单位的前后经过。
继续往东,又有小弄堂。有弄堂自然通往河边,到河边自然有小桥。站在弄堂口,桥已然近在眼前了。
义兴桥,又名曾家桥位于镇东市街高真堂弄南端,跨老戚浦河。桥长15米,宽2米,为单孔拱形石桥。该桥初建于明嘉靖三年,明知州刘世龙因当地乡绅曾彪好义,令造桥表彰,故得名义兴桥(或曾家桥)。当时是石堍木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成石桥。
义兴桥上向东看,此处已经是沙溪古镇老街的街尾了,不远处是一座公路桥。现代与古老在这里隔断,也在这里交融。
到此,我们就结束了沙溪之行。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匆匆是因为没有仔细做好攻略,网上可以参考的东西太少;匆匆是因为古镇的布局有些让我迷糊,导览图一时没看得懂;匆匆同样是因为气温太高,上午逛逛,下午实在不想再走了。
总结一下,古镇实际上我们只逛了横枥河历史街区和古镇的老街:戚浦塘北面的西市街、中市街和东市街。戚浦塘南面则完全没有去,只能留待有机会再去了。
需要提醒的是,古镇的景点远不止导览图上的。回来后多方查找攻略,至少还有连环画博物馆、促织馆、童趣馆、江南民间现代诗歌馆、陆京士故居等等。
所以来古镇游玩,要么静下心来,尽量让自己慢一些、再慢一些,细细品味古镇。要么提前仔细做好攻略,否则肯定会有遗漏。
不过,缺憾才是真正的美!这也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致谢:文中部分文字及图片摘自网络,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