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新疆,新疆真的是太大了,17年时和朋友四个人一起自驾北疆走了11天。这几年心心念念想踏足南疆,今年终于来打卡南疆了!和北疆完全不同的风景和人文文化,十月的南疆是它最美的季节。
古西域36国,大部分都分部在南疆,其中神秘大漠文明楼兰、精绝、于阗也是西域文明的源头。南疆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聚集地,具有前年历史的喀什古城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到了喀什机场就会看到一句话“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帕米尔,不知天地之辽阔。不到帕米尔,不懂西域风情之浓郁。
出发前同行的小伙伴做了很多攻略(我都是路上临时补课),因为这次同行的小伙伴不会开车,选择了包车(包的SVU每天1200元,师傅三餐和我们一起吃,住宿师傅自理),因为新疆太大了,每天几百公里,包车的好吃是游玩会轻松一些,而且师傅可以带我们吃地道当地美食、路上给我们讲很多南疆的历史。
一路上的摄影工具是三星S22 Utral手机、大疆无人机(摄影还是苹果好一些,照相三星还是杠杠滴),新疆的美景真的强烈推荐带无人机,无人机的角度更大气磅礴。
1.南疆很干燥而且很晒,所以一定一定要带好太阳镜、帽子、润肤乳、润唇膏等,一路上真的很实用。
2.如果想去塔县,一定要提前在喀什办好边防证,旅游旺季时办理会排队的,留好时间。
3.给少数民族拍照,最好提前征得对方同意。
4.如果去塔县怕高反,可以提前在喀什买好氧气瓶,其他一路上景区门口也有卖的,我们在小县城买的25,白沙湖门口竟然卖20.
整个南疆的旅游景点门票相比北疆要便宜很多,很多甚至是不要门票的,带去区间车的温宿大峡谷也没超过100元。
大盘鸡、手抓羊肉(喀什的“青之口”财富大厦店)、老火锅、奶茶、塔吉克牦牛肉火锅(塔县)、拌面、抓饭等
一路上城市里的住宿大家美团找评分高的一般都不会踩坑,但塔县比较整体的住宿还是比较贵,还没特色。特别推荐一个塔吉克大叔家的民宿,房间干净、性价比高、大叔热情好客,早上起来给我们煮奶茶,而且他家就在雪山脚下,早上起来还可以看到日照金山,且离塔县市内5公里,交通也比较方便。美团可以搜“卡斯库尔干民宿”就可以找到。
旅行时间:2023.10.16——2023.10.23
出行人数:3人
出行方式:飞机+自驾(包车)
因为有包车,所以路线规划是师傅根据我们的时间和想去的地方帮忙规划的,但实际路上我们还是做了调整,具体如下:
Day1:乌鲁木齐——罗布人村寨——库尔勒(650KM)
Day2:库尔勒——轮台塔里木胡杨林——库车(370KM)
Day3:库车——独库公路的U型公路——温宿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温宿县(300KM)
Day4:温宿县——伽师——喀什(475KM)
Day5:喀什——白沙湖——塔县(300KM)
Day6:塔县——瓦罕走廊——红其拉普国门——参加塔吉克族婚礼(250KM)
Day7:塔县——盘龙古道——班迪尔蓝湖(150KM)
Day8:塔县——慕士塔格峰——卡拉库里湖——白沙湖——奥依塔克红山——喀什(300KM)
上述路线可能不是最合理的,但是根据当时的环境和身体状况定下来的。
都说“ 北疆 看风景, 南疆 看人文”,这样的刻板印象在你来过南疆一次之后一定会彻底清除。于人文,南疆有西域三十六国、有古丝绸之路 、有玄奘取经、有消失的楼兰和精绝古城;于自然, 南疆 位处天山以南、昆仑以北,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有雪山、有冰川、有湖泊、有草甸、有丹霞喀斯特等地貌、有沙漠...... 南疆的神秘古老、苍凉辽阔真的值得每一个人来深度感受。
早上九点乌鲁木齐集合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到库尔勒,一路上大概650KM,但因为区间限速的原因,我们午饭只能在服务器简单吃一口(服务区的饭菜吃饱就好了,不能要求口味)。一路上我们的包车师傅马哥就说南疆的美食不如北疆,北疆的美食不如伊犁。
一直在赶路,我们三个在车上昏昏欲睡,终于在下午6点左右到了罗布人村寨(一路开了9个小时,马哥说他脚踩油门都要踩抽筋了),由于到达的比较晚,游玩时间就比较短暂了,也正好看到了塔里木河的日落。
罗布人村寨南邻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从景区流过,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以及古老神秘的罗布人都在该景区,是典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的特色景区。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 塔里 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提醒一下,村寨里不让航拍)
一亿五千万年前的胡杨林化石,感慨胡杨林的生命力,沙漠中的坚强。
罗布泊的烤鱼很有名,罗布人的帽子还是很有特色的。游玩从景区出来门口买了一兜红枣真的超级甜(一路上也再想买也没遇到)
塔里木河上的日落。
村寨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漠,滑沙、沙漠越野、沙漠摩托都好玩,不过我们由于时间原因就没有玩,时间充足的还是比较推荐的。
半夜11点多,终于到了库尔勒,简单吃点大盘鸡。
由于昨晚到达库尔勒比较晚,早上起来马哥带着我们路边买了一箱纯正的库尔勒香梨,一路上吃。下图是卖香梨的维族大爷~
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就是轮台塔里木胡杨林,金秋的南疆属胡杨林最美,一片金黄。塔里木胡杨林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新疆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公园,生长于沙海之上,点缀于塔里木河之间。胡杨树又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的美誉,所以在罗布人村寨我们就看到了一亿多年前的胡杨树化石。
金秋的南疆也是长绒棉丰收的季节,一路上有大片的棉花地(我们是第一次见棉花),马哥给我们讲述他小时候学校组织去摘棉花的事。见我们太好奇了,马哥带我们来到路边一片棉花地教我们如何采棉花(果然成熟的棉花上有刺,很容易扎到手的,一直弯腰也很累)。马哥说南疆人民都热情的,不会在意我们摘的几朵棉花的,可惜后面路过阿克苏的时候没有看到苹果,想去摘阿克苏的苹果。
偷偷摘完棉花,就到了胡杨林景区了,由于景区比较大,我们先在门口吃了手抓饭才进。进了景区要做区间车进行游玩,建议区间车坐到终点,从里往回玩,回去的路边站在路边区间车就会停下来随时可以上车。景区里有名也是最出片的小火车就是到终点后再往里走不远就可以看到。由于人比较多,我们就没有在轨道上拍网红照片,刚刚好有停靠的小火车就和它合影了。
我们来的时间还不是这里最黄的时候,可能再过一周(10月20几号)应该是金灿灿最美的。不过部分地方也是金光的了,路边人很多,树也不够黄,马哥带我们钻进林子里,来到了河边,基本没有其他人,树也是金光,很出片,见下图就好啦,哈哈哈~(大红裙太配了,真是旅游出片神器)
从库车出发,我们来到独库公路的终点位置,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打个卡,我们也不例外~一路上都在和各种老年团抢机位,心累。
沿着独库公路往前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独库公路的U型公路。没有特殊的标记,就看路边挺多人停车拍照,就差不多到了。
路边会有土坡,可以在马路上拍完(一定要注意来往车辆),可以在土坡上拍个人照,很出片,而且U型公路拍出来更明显。
阿克苏最有名的就是温宿大峡谷,巨大的红色山体是整个峡谷的主色调,峡谷两侧怪石嶙峋、奇峰林立。曾经是南北天山古代驿站必经的一条道路,在古时候人们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在维吾尔语中意思是惊险神秘。温宿大峡谷是中国最大的盐岩喀斯特地址景观,数千年前这里曾经有河流流过,感慨曾经的沧海桑田。
由于我们在U型公路拍照时间久了一些,到温宿大峡谷比较晚了,就选择坐区间车(其实景区允许四驱车买票自驾进去的),因为游玩时间短,我们在排队进景区的时候提前在网上查了一些游玩推荐,我们是坐区间车直接到4号谷终点站,3号谷是最出片的地方,所以我们就选择这两个地方。到4号谷终点,先游玩再坐区间车到3号谷。
上图为景区门口,我们在门口餐厅吃的饭再进去游玩。南疆一路上就餐不是很方便,很多时间都是选择景区吃了。
4号谷一下车,就是上图的壮丽景色,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4号谷出了这其他地方并不怎么出片,我们就坐区间车直接去3号谷了。
3号谷就是最出片的地方啦~人多要抓拍。
3号谷拍完了,我们选择爬上木栈道往4号谷走,木栈道上有一个观景台,视野特别好。
爬栈道时还很幸运的看到了野生兔子,超级可爱。
眼睛看着3号到4号的栈道挺近,结果好啊,我们到4号终点时是最后一波人了,我们到终点时没有区间车了,阴差阳错坐上了景区经理的督导车回去,一路上给我们介绍景区特色,他们晚上都是会派人从终点往外走找游客,担心有漏下的(比如我们),大峡谷占地200平方公里,夜里有野狼活动,很危险,疫情期间景区关闭时,景区门口的土堆上就有7只狼一直在那活动。每天他们还要核对门票进去多少人、出来多少人,以前就发生过游客要露营大峡谷里,被狼吃了的事故,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好多故事。由于他们需要路上拦截多余的区间车(里面没有游客了),就要在峡谷腹地两边公路来回穿梭,我们几个真正感受一把疯狂越野,维族大哥这车开到起飞。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要去换喀什古城和拍西域公主写真。不过高速路过伽师的时候意外发现五彩丹霞(就在高速路边),比张掖的漂亮很多,只是没有开发。
中午抵达喀什,吃完饭直接就来到古城了,进来就是一家挨一家的写真店(感觉摄影师都是就流水线作业,大概选一家就行了),感觉这回拍的很一般,没有西藏的时候拍的好。
拍完了写真,古城并没有停留,我们就来到古城对面的“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小巷,就像巨大的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这里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
由于昨天下午我们都在旅拍西域公主写真,没来得及办理边防证,结果上午排了好久的队伍才办好边防证,没有来得及看古城的开城仪式(一边排队一边买羊肉包子吃,发挥了一下东北人的社牛,认识了后面排队的大哥,沟通了一下一路怎么玩的),临近中午我们才从喀什市内出发。开始走被誉为世界最美公路的喀喇昆仑公路,进入神秘的帕米尔高原,从海拔1100多米攀升至4700多米,一路上变换着不同的美景。
上图是从网上摘来的整个帕米尔高原景区的路线图。便于大家做行程规划。
“帕米尔” 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山海经.大荒西经》里的不周山,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地,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通达之地,张赛、马可波罗、唐玄奘都留下过足迹。帕米尔高原横跨数个国家,波斯语意为平顶屋, 中国古代称葱岭。该区域内有红其拉甫、明铁盖等山隘,是古丝绸之路南下印度 、西去阿富汗 、伊朗的重要通道 ,也是中国 - 巴基斯坦友谊公路的重要节点。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
全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中,其中四座就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上,以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为最,仅低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除了乔戈里峰,东帕米尔还分布有三座雄峰,分别是最高峰公格尔峰(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和慕士塔格峰(7509米),一起组成了“昆仑三雄”,这三座这回路上都可以看到。
帕米尔高原最重要的公路就是314国道,即乌鲁木齐 —红其拉甫公路,简称乌红线。这条国道又叫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国际公路、帕米尔公路,中巴友谊 公路,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的公路,据说在巴基斯坦那部分风景更美。
中午从喀什出发,沿着314国道即著名的喀喇昆仑公路前行,一路海拔从1200米很快升高到3500米以上,可能逐渐会有高反的一些症状,我只有耳胀的感觉(和坐飞机的感觉差不多)。一路上的风景和乌鲁木齐到喀什路上看的完全不同,一路雪山、河谷、湖泊、红山等,其实比青藏线的风景要漂亮很多。巍峨的雪山一路连绵不断,伴随着山顶的云彩,更加的神秘。一路的美景带来的视觉冲击,也顾不得耳胀了,只有不停的用手机记录美景。虽然今天只在白沙湖停留了,其实一路都是风景。
进入克州地界时,就遇到了盖孜边境检查站,这时候就需要检查边防证了。该站扼守着中巴友谊公路进入帕米尔高原的咽喉部位,检查站执勤人员全副武装,训练有素,戒备等级很高,素有“红色要塞”之称。
过来检查站不久,就是公格尔隧道,穿过隧道映入眼帘的雪山就是公格尔山,即公格尔峰。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公格尔山有两座著名的山峰,一座是公格尔峰,另一座是公格尔九别峰,两峰同在西 昆仑山 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 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它们与在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峰一同属于西昆仑山脉,并称为东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
一路群山穿行,就来到了著名的白沙湖(传说就是西游记里的流沙河)。 白沙湖分南岸和北岸,南岸景区较为成熟,有两个观景台,景区没有收门票;北岸尚未完全开发,可以看到和南岸不一样的景致,很多网上的照片也有在北岸拍的美景,如果选择去木吉火山口的话,可以顺路去北岸看看。
白沙湖也叫布伦口水库,是一个面积44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湖。两侧遥遥矗立着公格尔九别峰,高山是沙山,沙山是银白色的白沙山延绵上千米,由大大小小10余座山丘组成,沙山与周边山体景色形成巨大的反差,传说这就是西游记里的“流沙河”。
观景台附近有当地人养的牦牛供游客骑乘,可以讲价20元一个人,还帮忙给拍照。
喀拉库勒湖位于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脚下,从白沙湖出发30KM就到了,景区内修有步栈道,也可以骑马穿行于湖边,在湖边可以抬头仰望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段里,慕峰的倒影在颜色变幻无常的高湖面中呈现出缤纷多姿的色彩。 由于在白沙湖游玩的时间长了一些、还有些风大就没有选择进入景区,想着回来的路上再去,就在沿途拍了一些湖面照片。
同样是要赶路去塔县,就也没有进慕士塔格峰景区,在路边遥望了一下它,回来的路上再去,所以要想一整天把上述上个景区都玩了,早上从喀什要早点出发,不过沿途的风景真的很美。旅行嘛,没有完美的,能看到的就是最好的。
314国道沿线一般都会修建有临时停车区,方便旅行者下车观赏美景,停车休息拍照,想玩多久就玩多久,玩累了上车继续出发。
到喀什已经晚上8点多了,马哥带着我们找了一家地道的塔吉克族开的牦牛肉火锅(冰山来客,其实塔县叫这个名字的很多,不要搞错了),店里不大,生意很多,排队了好久才吃上,但真的很好吃,不枉排队那么久,可以百度地图搜索:冰山来客塔吉克美食,下面上传一家他家店面的照片。还有当地特色饮品,我第一次喝奶啤。
刚进塔县路边就好多牦牛肉火锅还有一个美食广场,很多游客在这吃。我们更想吃的地道的店,就没在这吃。
太好吃了,真的吃的很撑(很担心吃太饱会高反,还好没啥反应),根据导航我们来到“卡斯库尔干民宿”的夏巴依大叔家的民宿,其实我们到的已经很晚了,大叔夫妻一直等着我们。进来了还很热情的和我们聊天,给我们讲有什么好玩推荐的,其实我们有点听不太懂大叔的普通话,都是马哥当翻译,沟通的比较多。
以前就听说过塔吉克族戍守边防的故事,对这个民族也充满好奇,他们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真的和中亚人一样),和大叔沟通了一下,正好这边的村里有塔吉克族的婚礼,大叔帮我们联系了一下,明天我们准备去参加婚礼(吼吼,终于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人文文化)。下面是大叔民宿的样子。
塔县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一县邻三国”,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县城与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鸡鸣叫4国”说的就是这里。塔县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主口。这里是塔吉克族的聚居地,当地占主体的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包括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大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是中国境内使用伊朗语系的白人种族。
大叔夫妻俩很早就起来给我们煮奶茶(八点半左右吧,那边太阳九点半升起),我迷迷糊糊的起来想着看看清晨的小院子,结果出门就震惊了,我们就住在雪山脚下、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日照金山。(第二天再起来看就不如今天碰巧看到的美)
大叔给我们做了塔吉克早饭,咸的奶茶配孃和油炸的一种食物(我不知道叫什么,在塔吉克婚礼那也吃到了)。
吃饱喝足(喝了大叔三碗半的奶茶)出发,走走中巴友谊公路。瓦罕走廊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里汇集华夏文明, 印度文明, 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 欧洲文明。多种文明在这里汇集也是见证瓦罕走廊辉煌的历史。👇
沿着边防公路前行,渐渐进入到一个峡谷地带。在这两座山峰之后,便是著名的瓦罕走廊在中国境内的入口处。现在的瓦罕走廊作为一个景点, 设立在走廊靠东边的缓坡之上,有一片开放式的停车区供游客停靠观赏美景。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与我国新疆地区狭长地带。整个瓦罕走廊长度为300千米,最窄处仅仅为15千米,宽度为75千米。我国与阿富汗边界只有92.75千米,也是我国与邻国最短的边界线。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 都库什山 脉之间的一个山谷。
穿过上图的喀喇昆仑山脉这处峡谷,前行约300多公里,即可进入阿富汗 。
瓦罕走廊在古代属于波斯帝国一部分,也是波斯帝国最东端的领土。公元前4世纪, 亚历山大帝带领马其顿部队东征中亚和南亚地区也是绕过这里到达印度西北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虽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是西域这片土地首次进入中原王朝版图视线。公元前76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辖整个西域,中原王朝势力自此正式进入瓦罕走廊。
这只牛无意间进入了我的照片。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 丝绸之路 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帕米尔高原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彰显出此地的荒凉苍茫。
现在瓦罕走廊生活民族主要是塔吉克人,当地居民大约为1.06万人。瓦罕走廊由于气候干旱缺水,这里只能依靠雨水和冰川融水来解决灌溉问题。这里拥有草场都是分布高山牧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 瓦罕走廊观景处这还有后备箱咖啡,也是让我略微惊讶了一下!航拍了一段瓦罕走廊。👇
沿中巴友谊之路继续南行,就是著名的红其拉甫国门,也即红其拉甫口岸,这里是中国联通巴基斯坦北部的重要关隘。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从地理上看,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是对红其拉甫的最好形容。很遗憾这次红其拉普国门关闭了,距离国门10公里处就封路了。
去红其拉普的一路视频更美!👇
从边境延中巴友谊公路返回,回来的路边发现了一大片野生的沙棘树。骆驼特别爱吃这个。
来到塔什库尔干河边的达布达尔乡达布达尔村(政府17年统一给建的房子,通水通电)参加当地塔吉克族的婚礼(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婚礼)。👇与新郎新娘合影。
塔吉克族的婚礼是要举行五天的,我们到达婚礼时正好是午饭时间,热情的塔吉克村民给我们准备了手抓饭。👇(我们不习惯用手,给我们拿了勺子)。
吃完饭、喝完迎客酒,就被来着和他们一起跳舞了。新疆的少数民族真的天生就会跳舞,我只能群魔乱舞。
我这个孩子王,受到了塔吉克小朋友们的喜爱(把我车上的零食分给小朋友,瞬间拿下他们,再带他们玩无人机),孩子们好奇的拿着我的手机,看海边的风景。
塔吉克的小朋友真的好漂亮,和洋娃娃一样。男生也很帅气,女生就更漂亮了~
热情的塔吉克朋友还给找来了民族服饰穿上。(今天我要做最靓丽的仔)
视频中的塔吉克族不同的年龄服饰是不一样的,年纪大的奶奶都会带上白色头巾,我不太懂。
天黑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微信加了很多小朋友的好友,她们特别舍不得我离开,一路上都在和我微信聊天。
回到大叔家,阿姨把她的塔吉克帽子和头巾拿给我们带上。开开心心和大家合影。
感受了一天的塔吉克文化,认识了很多塔吉克朋友,收获满满的一天。
延中巴友谊公路前行,刚出塔县,就可以看到路两边金黄的树木、前方高耸的雪,很漂亮。
终于来到了网红“盘龙古道”,每次抖音上刷到它,都特别想来“一睹芳容”。盘龙古道是一条扶贫路、致富路,堪称中国公路史上的一大巨献,它的官方名称叫“吾格亚提盘山公路”。由于瓦恰乡距离塔县有75公里,距离乌红线也有几十公里的翻山距离,当地牧民出行十分不便,为了让牧民们能够轻松地走出高原,更好地与外界联系,同时拉动瓦恰乡的致富经济,当地主持修建了盘龙古道。
古道的修建过程极为艰难,由于古道处于质地较为松散的沙土岩石之中,建设者不能穿山打隧道,也不能建设高架桥贯彻东西,因此依山势修建环绕的S型公路最为稳固安全。
盘龙古道主要分为大盘龙段和小盘龙段,大盘龙靠近塔县,小盘龙接近瓦恰,总体来看大盘龙雄伟壮观,小盘龙惊险刺激,都具有曼妙唯美惊艳的观赏性,视觉效果非常突出。
盘龙古道有两处比较大的步栈道,其中龙脊山步栈道最为有名,因此处可以俯拍大盘龙的蜿蜒曲折的全景,这里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今日有过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盘龙古道给我除了震感没有更多的形容词,4100多米的海拔,639个弯道,它像盘居在帕米尔上的卧龙。公路虽然仅有短短30公里长,海拔却从3000米陡然上升到4200米。仅75公里的公路,就有600个S弯,208个急弯道,大部分弯道都超过180度,有些甚至270度!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这个位置就在过了大盘龙,马上到小盘龙有个高位的土堆那,网红穿越机的各种航拍都是在那,旁边就有280元给拍一段的商户。
盘龙古道太适合航拍了,也跟风在经典航拍机位拍了一段。视频中包括大盘龙和小盘龙两段👇
太阳不等人,虽然意犹未尽,但还是接着赶往下一站班迪尔蓝湖。途径瓦恰乡的夏布孜喀拉村,一路穿越班迪尔乡,前方到达班迪尔蓝湖,也被称作下坂地水库、坎儿洋龙池,但是班迪尔名字在这几个中是比较好听的,所以现在叫“班迪尔蓝湖”。
班迪尔湖原来是一条河流,即塔什库尔干河,当地为了储水而建造水库,形成了现在的湖泊,湖水为冰川融水,因为特殊矿物质呈蓝色,夏季为青蓝色,冬季为深蓝色,所以得名班迪尔蓝湖。
在地图上一般难以直接搜到班迪尔蓝湖,但是可以搜下坂地水库,水库上这座标志性的桥就是当地的地标物。
我们来时光线不太好,并没有看到网上那么蓝的湖,航拍看起来还挺蓝,所以也就没有多停留。
由于我实在是太喜欢吃塔吉克牦牛肉火锅,今晚我们回来的早一些,早早就来排队再吃一顿。
八天的行程转眼就要结束了,今晚喀什飞机返程,所以我们早早起床往回走。因为出门早,结果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清晨的塔合曼湿地、没有游客的塔合曼树洞公路等。著名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塔吉克大地上的家国情怀与爱恨情仇。
慕士塔格冰川脚下,有一片丰美的水草地,被当地人称为塔合曼湿地,意为“神花繁衍之地”,是塔县地区最大的湿地。这片湿地也坐落在“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脚下、喀拉库里湖畔,这里雪峰连绵,溪流纵横,绿草茵茵,风光秀丽。“塔合曼湿地”地势较低,无数的山泉汇集于此,形成了塔什库尔干最大的草场基地。
👆沿途风景,零星的人家,居住在雪山脚下。
离开塔合曼湿地就来到了塔合曼乡的塔合曼树洞公路,金秋十月最美的时候,我们来是太阳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穿过树叶洒向大地。由于我们来的早,路上基本没有游客,下面拍的照片和视频都特别美。
从树洞公路出来以后,马路对面村里也有一小段树洞。
由于来时只是远远的遥望了慕士塔格峰,回去的路上想去看看。到了景区门口,实在是太冷了,而且需要坐区间车再徒步,我们果断放弃,选择门口欣赏。
在世界上海拔超过7000米的雪山中,慕士塔格峰是最容易攀登的一座。它的山体看起来柔和而敦厚,几乎是一个完美浑圆的覆钵之形,它雄踞群山之首,是帕米尔最重要的地标。
如果想近距离观赏冰川,到达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后还需下车再步行1公里多,即可零距离欣赏冰川的实景,感受万年冰川的真实触感。只不过来到这里要注意高反,公园门口实测海拔4067米,走两步已经开始需要大口喘气,并且伴随着胸闷的感受,
从远处眺望,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在云层的衬托下绵延不绝,由于山顶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意思是“白色的帽子”。
下午抵达喀什市内,由于大家都要买些特别回去,马哥带我们来当地的特产市场(真的很便宜)
帅哥的小哥很大方,热情的让我们各种试吃(干果很饱,最后我都吃不动了),店里的品种特别丰富。
采购完特产后,我们去吃了特别的新疆超米粉,我要的酱香味的都很辣(不能吃辣的一定要注意),还买了店旁边的烤包子,我觉得烤包子更好吃。
路边坐着的悠闲的维族大爷,喀什市内维族就比较多了,塔吉克族基本都集中在塔县那边。
路边卖菜的维族大爷。看了一路大爷,没有看到“迪丽热巴”们,漂亮小姐姐们估计不逛市场。
依依不舍的奔向机场,一路上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塔吉克民宿大叔、塔吉克的边防帅哥、塔吉克热情的小女孩们,有太多的不舍,还有很多想体验的人文、想看的风景,只能就给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