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贵广快速铁路开通以来,贺州便与郴州、梧州一样,成为珠三角的周末度假后花园。不过我一向心慕远方而忽视近处,虽然去阳朔、柳州、贵州省、云南省时多次经过贺州,却从未停留过。近年来多从事周末二日游,于是贺州也排上了日程。
贺州市境内颇有些旅游资源,珠三角人士去得最多、名气最大的是昭平县的黄姚古镇,贺州站前广场、城区客运站每天都有多班大巴前往。这种古镇适合住上一晚,而且直接从贺州站往返,不安排其它景点,否则易成特种兵。日后有心情再安排。
另有一个新兴的钟山县的百里水墨画廊景区,看点是喀斯特峰林环绕的乡村风光,面积很大,目前开发的只是入口处的一小片区域。这类景区应该挑气温宜人、光照充足的日子前往,今年上半年雨水奇多,暂时搁置。钟山县有动车站,广州南站—钟山西站,一日有多班,日后再去,问题不大。
因此,这一次以贺州的另一招牌景点姑婆山,以及名气不大但颇有内涵的玉石林景区为主要目标。这两处都在近郊区,一天一个,避免成为特种兵。
还有一个人文景观——临贺故城,在城区以东近20公里,方向与玉石林、姑婆山相反,亦留待日后有缘时。
这一次选择了周五出发、周六返回,这样买动车票比较宽松。去程轻松地买到了最短用时的车次,用时1小时19分,到达贺州站,中间一站不停,是广州南——贺州区间的最短用时。
在怀集与贺州之间看到远处云层飘荡在山间:
贺州站的出站地下通道约长500米,并且要拐好几个弯。不过一路都有明确的指示牌:
上面两处指示牌是头两处,后面还有几处。
顺利地出到地面,前方右侧是公交站:
有1、9、11三路公交车。
左边则是长途汽车上车区域:
这是通往姑婆山的17路候车区:
不过上图的绿色大巴并不是17路,它是开往 的,占领了鹊巢。
下图白色的才是17路:
下图的红色大巴是开往黄姚古镇的:
另外有开往昭平县城、富川县城的车。
甚至还有开往广东连州的中巴:
途经连山、连南等县。我关注这个车是因为想去连山县的金子山,离连山县最近的高铁站是贺州站与怀集站,贺州站有直达连山的车,广州南—贺州的动车班次又多。所以,贺州站明显占优。
第二天换成了大巴:
其余线路尚多,请看时刻表:
坐1路车,25分钟到酒店。贺州的公交司机相当地不耐烦,我上车前想确认是不是1路,问了一声,司机根本不搭理。幸好一路上车内报站系统工作正常,得以在正确的站点下车。
到酒店办好入住手续,才11:10。步行近一公里,先去贺州博物馆看看。
贺州博物馆的门面比较简陋:
一楼有个临时展览——古灯展,二楼装修。四楼是主展览区——贺州汉魂,半小时绰绰有余,我只用了20分钟。其实是贺州通史展,但很简略,主要是一些出土的战国与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陶瓷。
它没有中午休息时间,还算正规。
比较有价值的是春秋—东汉的一批陶瓷、兵器、玉器。
步头出土的秦代兵器:
下图左边是望高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兵器 ,右边是沙田出土的西汉铜鼎。
临贺故城最初在贺街镇的大鸭村,后因自然灾害迁至长利村大洲尾。西汉时期进行第三次筑城,城址便在今贺街镇的河西故城。从此,临贺县县治固定在此。临贺故城入选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文庙、文笔塔、一小段古城墙等古建筑,不过这次没有来得及去。
临贺县的得名来自于境内的临、贺二水。
铺门出土的西汉陶罐:
汉式陶器与越式陶器混用。
铺门出土的西汉玉器:
南越国为抵抗西汉王朝,在今贺州境内筑城防守,故址便在今铺门镇。
铺门一号金钟大墓的出土文物,品质较高。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在今广西东部一带设立临贺、富川等五县,属苍梧郡管辖。
潇贺古道位于联通永州与贺州,是西汉以来沟通岭南与岭北的重要通道。
新村出土的东汉陶器:
这一批是贺街、沙田出土的墓中陪葬的明器:
这些陶屋、陶谷仓、陶家禽家畜是东汉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各地博物馆常见。
东汉厚葬成风,随葬品越来越生活化。
对面有个分支展区——古钟展:
古钟成行:
有20座左右。
年代比较早的是明代万历年间至南明时期铸造的一批。
上图这个是万历年间的。
上一层台阶,亭子里有个寿公塔:
全名是慧公寿塔,原在八步区铺门镇六合村的一个溶洞里,1986年被发现。1987年移到贺州博物馆。
慧公是元朝人,大德七年(1303)来到贺州一带从事佛教活动。这个塔立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当时慧公尚未圆寂,所以称为寿塔。
再上一层台阶,另一个亭子里有乾亨寺铜钟:
这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所铸(公元961年),价值较高,差不多是贺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因此比较隆重,用玻璃罩起来了。
此物原在郊区,今平桂区境内,后来渐渐移到这里。
午饭在旁边的杀猪粉店吃一碗杀猪粉:
配料是瘦肉、猪肝、猪小肠、青菜。
吃完粉,南边100多米外就是贺江,到江边转转:
江对岸就是成片的喀斯特山峰。
上游方向:
又打卡一条河流。
贺江是西江的支流,在广东省的封开县城汇入西江。
贺州城区有爱莲公园,另外灵峰公园内有喀斯特山峰灵峰山可攀登。网友们在晴天拍的景色不错,现在是阴雨天,又急着去玉石林,故而略过。
叫滴滴车到玉石林景区,正好用时半个小时,起初在城区等了几个红灯。21公里,62元。
回程被司机忽悠了,他说市区堵,从北环绕回去,结果50分钟才到酒店,车费81元。
玉石林的公共交通不方便,最近的公交站在西边1.7公里外的路花村委会,只有4路车经过。下午我坐滴滴车回城区经过路花村时,正好看到回城的4路车从北面而来。如果叫不到网约车,则可以步行1700米到路花村委会等4路车。
贺州市的旅游交通不错,前往姑婆山的旅游公路很平整。玉石林与姑婆山在同一方向,受它的带携,出城往北是双向两车道的较新路面,两边还有自行车绿道。到了路花路口拐向右边,最后三公里多是普通乡村公路,也还可以。
我在玉石林景区呆了四小时多一点,13:20-17:40。普通游客2小时出头就可以了。
玉石林景区正在装修,上图是简易的游客中心与商店,门票57.5元。我很好奇,这种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价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售票员说她们也想收整数,怎奈上级部门定的价。
下图是停车场全景:
玉石林与云南省的著名石林景区一样,都是剑状喀斯特地貌。不同的是,它有不少石柱尚呈白色,是白色大理石石林。不过,有更多的石柱氧化为黑色。
景区浏览图如下(下载自景区公众号):
由下往上,是由南至北的方向。
图中右部主体区域,由下往上,分为四个绿色区域。
第一个是入口附近区域,沿主干道两边有分散石景。
第二个是精华区域,集中了约三分之二的石景,标志性的白玉石林等许多精华景点都在这里,而且有三个较大的观景平台。
第三个看起来面积大,但石景不多,主要是长达150米的一线天景观,狭窄之余,坡道比较陡峭。
第四个已在山顶区域,主要是大溶洞与迷宫石林,前者可远眺后山观景。
这个景区不大,从入口走到大溶洞,不超过1500米。
左部还有第五块绿色区域,是人造景点嫘祖庙。这一侧的下山道路坡度比较小。另外还建了滑道。
这一天的天气预报是多云有阵雨,以我在南方生活的经验,阵雨的间隔中或许会有点阳光,可以博一博。后来果然在玉石林精华区域活动的一个多小时里出现了阳光,获得了满意的观景效果,拍了些照片,不虚此行。至于后来天阴下雨,已无所谓。
景区的真正入口:
“福寿双全”:
看不出来命名的根据。
它的右前方有一组类似驼马的石块:
景区还在脖子上系了红色丝带,可能就是“万古神驼”。
我起初以为上面这张图是神驼,后来才发现张冠李戴了。不过上图的右部有题刻,亦算一景。
这一片是“南国雪原”:
这一片石林颜色较浅,呈灰白色,所以命名为“雪原”。不过只能远观,不能靠近,应该是出于保护的需要。否则太多人靠近,甚至抚摸,则会氧化变黑。
转了弯就来到精华区域,第一个观景平台是在山下仰望山上:
玉石林景区其实位于一座低山的山坡上,上图的山顶便是景区的制高点,相对高度也就200米左右。精华区域便是上图中部的一大片黑色石林,还有一点在右边图片未包括的部分。
恰好这时出了太阳,并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一天运气不错,在我需要阳光之时,它果断出现了。这一个多小时我都在这一片精华区域活动 。
回头看看南边:
换用渐变镜,使天空更暗一些:
我不急于上山,先往右边走,看看那一侧的“南国雪原”。
回头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南方:
来到“南国雪原”区域:
上图近处的大块头巨石仍呈黑色,右边低矮者颜色更白。
景区在这里竖了个景点说明牌,上书“依偎/金鸡下蛋”。据我观察,下图有两块人形长石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金鸡下蛋”则在石缝中,我忘了认真寻找。
背后南边还有一点点白色石林:
接下来向前穿入精华石林区域,回头看一些兀立的巨石:
远处是古榕:
上方的观景台:
上图左边的巨石看起来像个石猴,似乎在向右边两个形状差不多、身份不明的人虚心讨教。
走远一点,回头一看,这一组三人行依然在线:
先登上一个较低的观景台,正南方向视野开阔:
西南方向更是堪称全景:
这一带的石林与“南国雪原”不同,有些已经高度氧化,呈黑色:有些仍保持白色,形成黑白杂糅的状态。不过比我等中年男子头上的二毛状态要好看多了。
正南方向的V形山坳口:
东边正好相反,是个倒V形的长长山岭:
竖着看大岭:
东北方向还有一批小巧的石林:
向更高的观景台攀登,西边的剑状喀斯特:
旁边还有类似传法观音状的剑状喀斯特遥相呼应:
登上最高观景台,俯瞰正西方向:
西南方向:
正南方向:
东南方向:
正东方向:
东北方向的古榕:
景区宣称这古榕年龄达800年,存疑。
正北方向:
西北方向:
近处有一座突出的巨峰:
这石的背面有“ 唵嘛呢叭咪吽 ”六字大明咒字样。
西边的观音普渡众生:
高处的另一批剑状喀斯特:
应该是玉石观音的侧面。
走到观音石前面,回顾正北方向的全景:
东北方向:
在这里看正东方向的大岭:
近观“玉石观音”:
这“玉石观音”可以称得上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了。
玉石观音旁边北向的近景:
近看古榕:
回到玉石观音的下方,这条路刚才上来时没走,去找一些巧石景点。
这个是“神蛙抬头”:
但是没看出谁是神蛙。
这个是“雄狮迎宾”:
又回头向北边山上进发,走出一段,回看最高的全景观景台:
再走一段,可以回望到观音与题字巨石遥遥相望:
“将军出征”像:
景区说这是赵子龙头戴盔甲的形象。
这时候我感觉到错过了一些地图上标注的景观,所以不再向北,而是觅路往东,走了一两百米,找到东边一个卧羊形状的景点:
景区称之为“仙羊回头”。
这只羊再一动不动地躺下去,就要被黄初平叱起来了。
景区图上标注,这附近有“雄鹰报吉”,但我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连说明牌都没有。
孤石如长剑直指苍穹:
路口一片石景:
这一处说是“孔雀开屏”:
我找来找去,没发现开屏的孔雀。难道是右部那棵枝叶繁茂的树算作孔雀的屏?
绕回南边另一处“南国雪原”:
出现标志性的汉白玉石林:
往里走,看看有什么发现 。
上图左侧的巨石似雄鹰展翅,不知是不是景区所标识者。
走了一段,回望白玉石林方向:
上图又可以命名为“老庄论道”一类,中间的小巧尖峰似虚心求道的小辈,右边的大黑巨石像语重心长的长者。
又看到了古榕观景台:
不想再走一遍,于是原路返回,一直到“将军出征 ”。
离远一点回望更加像。
这时候天色渐暗,云团加密。前面上坡不远处是一线天区域。路边有洗手间。
这个是“ 万寿江山 ”:
得名的原因是崖壁上有某书法家题的“寿”字。
走远一点回望更佳:
登上一个“园中园”,南边已是云雾四合:
园中园即盆景之义,这类石林本身就像盆景。
上图的两高一矮三条石柱,景区命名为“幸福之家”,即一家三口、两大一小之义。
左上方山坡上有个“李时珍采药”:
这与其它景区“采药老人”相似。
在更高处回望园中园与“幸福之家”:
前面是“一线天”:
全长为150米,一路上坡。走到中段,回头看一线天:
前面有更窄处:
这个一线天不算很窄,尚能容易一个胖子通行。但同时坡度有些陡,这才是有些麻烦的。
从一线天钻出,绕几个弯,可以向南俯瞰山下:
风雨欲来:
转个弯,又能看到东北方向的后山更远处:
南边一线天以下的石林区域:
俯瞰游客中心:
山顶区域东部有大溶洞,离一线天出口比较近,先去这里。
一路口到大溶洞有300多米,全都是弯弯曲曲的上坡路。
东北方向的小片石林:
绿野一片:
大溶洞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没有钟乳石,名不副实。
在洞口俯瞰后山,角度更佳:
下方还有一片已经氧化为黑色的玉石林:
上图左部区域是降雨带,而且朝着我所站的位置运动。
果然,过不多时,头上开始下雨:
大溶洞内有两条长椅,正好休息躲雨。
过了一会儿,决定打伞去迷宫。本来大溶洞往西还有路牌,但在雨中不想走陌生道路,于是原路返回到路口,再沿大道往西去迷宫区域。
路上视野开阔,俯瞰石林精华区域:
大约走300多米平路到迷宫区。
迷宫景区入口处:
这时候雨仍未停,单手掏出相机随便拍几张,虽然没有阳光,但石景的造型不错。
又走了近两百米,才到达迷宫的真正入口:
拐弯后,又出现了一批奇形怪状的石景:
迷宫入口非常窄小,估计进去后容易迷失方向,特别是在雨中,人们都撤了,估计山上游客只剩我一个,于是不想进去。
在外面看一看各种怪石也好:
上图是典型的剑状喀斯特,真的是利剑形状。
双剑合璧特别多:
已经超过下午五点,下山路有三条,一条是重回一线天,第二条是平行于一线天、在它西边的另一条狭窄台阶路。我原本想走这一条,路上还有一点石林奇景,如空中走廊等。但是雨势不断,走较陡的台阶路有些湿滑,不舒服。我选择迷宫出口处的第三条,取道西边山坡的嫘祖庙线路下山。虽然这条路也包含下坡台阶,但平缓得多。
嫘祖庙:
这是近些年重建的。
嫘祖是传说中的黄帝正妻,母仪天下者是也,擅长纺织与制衣。
这个庙正对着东边大岭的山尖:
估计选址经过了精心选择。
这条路将绕回第一个全景观景平台,快到时又发现了主线路之外的“夫妻”状岩石:
差点漏过。
后来回到“雄狮迎宾”处。
很快回到出入口:
阵雨过后天晴了。
加到城区,接近六点半,七点半有中国女排的比赛,所以没去灵峰公园,而是快速以桂林米粉为晚餐。
在酒店吃早餐时看到北边笼罩在云雾中的喀斯特群峰:
贺州市八步区就被这些低山夹峙着。
姑婆山属于五岭之一的萌渚岭,在其最南段,跨湘桂边界。东边离广东省的连山县也不过几十公里。
叫滴滴车到姑婆山,26公里,才35分钟,80元。9:00正好到达,时间不错。
过了路花路口后,进入头一天没有走过的路段,依然能保持两车道平整路面,而且有自行车绿道。到达一个酒店度假区后向左转弯,开始缓慢上坡,进入山区。绿道没有了,但路面依旧平整。看得出来,贺州方面在姑婆山这个旅游拳头产品方面下了大工夫。
9:00-15:00,我在姑婆山景区内呆了6小时。一般游客3-4小时就够了。
这一天的天气是阴有阵雨,对于这种溪流瀑布型的景观来说,问题不大。这段时间有雨,瀑布、溪流水量充足,正是好时机。
到达姑婆山的公交线路有两路:
一是从贺州站到姑婆山的17路,全程5元。
另一个是从文化中心到姑婆山的16路,沟通贺州城区与姑婆山的联系,价格据说也是5元。这辆车开头要在市区穿行,估计用时在一小时左右。
在公众号上买门票,66元。现场买则是80。电瓶车15元,无论是坐满来回双程,还是只坐最短的一段区间,都是这个价。
大门前的公交候车亭:
上图这辆车没打火,电子屏幕是熄灭的,不知道是哪路车。车上也没人。
一进门的电瓶车上车点:
电瓶车费15元,可坐双程。景区倡导的是逆序下坡游玩。
大门口上车后,电瓶车行驶路线是一路上坡,中间不停,直达终点仙姑瀑布。公路里程为4.5公里,据说要用15分钟。
回程则是一路下坡,按仙姑瀑布、仙姑大草坪、情人林、方家茶园、仙姑寨、古窑冲、大门口的顺序,每站都停。一般也是十多分钟。
景区的思路是先去最里面,然后一站一站地玩下来。但是在五一、十一这种人多的时候就不灵了,从仙姑瀑布上车后,很多人到了第二站不上车,导致在下面等车的人无法上车,很多人情急之下冲到路中间阻塞交通。
所以,还是双向都每站皆停更好,可以疏导游客人数,不致于集中在某个点。同时也让游客可以双向选择。
我本人时间充裕,体力尚可,所以选择一路步行进去,按次序逐个点游玩。本想回程也徒步,后来时间有些紧,就从仙姑瀑布坐电瓶车。上车再扫二维码,还是15元。一路上不下车就行了。
景区的可游玩之处不限于电瓶车停靠的站点,实际如下:
大门—古窑冲路口550米。
往右有支线通往奔马瀑布,640米。
其中古窑冲路口到八品猴园,220米,是公路。往里走420米石阶路,有奔马瀑布,观赏价值高。
原路返回,走640米到古窑冲路口,再走350米到仙姑寨。
仙姑寨是人造景点,一般。
仙姑寨—方家茶园,500米。
方家茶园面积不大,就一面小山坡,布满了绿色的茶树。
方家茶园—情人林:1100米。情人林也是人造景点,无甚可观之处。
情人林—仙姑大草坪:600米。
仙姑大草坪就几片草坪,不怎么样。进去320米有个九香酒铺,也是人造景点。
从仙姑大草坪可以去支线九天大峡谷 。
仙姑大草坪路口——九天大峡谷入口,800米,都是公路。
九天大峡谷入口——九天瀑布,900米,是上坡的台阶小路,不过不算陡。九天瀑布及其邻近的几个小瀑布是精华。
走回头路1700米到仙姑大草坪路口。
仙姑大草坪—仙姑瀑布:1600米。
仙姑瀑布其实不如奔马瀑与九天瀑,但还过得去。
游客中心的景区图:
景区地图有些花里胡哨,网友提供的图更简洁明了:
红线是观光车行驶的公路主线,约4.5公里。两条紫线是支线,奔马瀑这条640米,九天瀑布那条1700米。
红线公路在溪流的东侧(右侧),另外,溪流的西侧(左侧)几乎全程都有步道,或木质,或石质,皆可傍溪而行。
这里要强调的是,九天大峡谷与九天瀑布才是姑婆山景区里最有价值的景点,但远离观光车站,而且有900米登山路,所以去的人不多。如果体力尚可,不妨一往。奔马瀑也容易被错过。
此外,仙姑瀑布观光车站的公路向前延伸,往里走还有小路可直达姑婆山主峰,海拔有1700多米,从仙姑瀑布处出发,上山需要3-5小时。超过上午11点,景区就不建议前往主峰了。来回一个白天是肯定要的。许多当地人推荐去。另外有公路从湖南省一侧的姑婆山北坡上山,小车可以开到海拔较高处。据说公路尽头走到山顶只需要一小时。
补给点:
方家茶园有小店可喝油茶及其它简单饮料。
仙姑大草坪有一家快餐粉面店。
仙姑瀑布观光车站有一家小卖部,往前走一百多米,还有另一家。
古窑冲的八品猴园、仙姑瀑布观光车站旁边有洗手间。
所有观光车站的候车廊皆有长椅可休息。
一进门先沿溪边的步道路行进:
接下来树林渐密。
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较新的仿古建筑处。一看路牌是仙姑寨,再一看,指着侧后方350米处是古窑冲。原来树林遮挡了视线,经过古窑冲路口而未发觉。赶紧走到公路上,往回走350米。
路口如下:
往左是通往仙姑寨的主路,往右是通往奔马瀑布的支线。
从路口到八品猴园是230米,到奔马瀑布则是640米。
从大门口到此路口则是550米。
路边有清溪:
入品猴园平台上正在被投喂的猕猴:
更多的挂在树上:
猴头都是闲不住的:
景区的喇叭不断地提醒不要惹猴子,据不少游客回忆,此处的猴子不凶,比峨眉山的温顺多了。看来以前大家没有养成胡乱投喂的习惯,因此未令猴子坐大。
猴子没啥可嚣张的,有本事的话去奔马瀑布边上,看看有没有哪只敢跳进瀑布,探索一下有没有新的水帘洞。
八品猴园处有个颇为精致的卫生间:
卫生间左边有条台阶小路通往奔马瀑布,还要走420米。
上图是从奔马瀑流出来的小溪。
虽然我走了弯路,到奔马瀑已经9:35了。但由于坐电瓶车是先到终点再出来,这时候游客很难玩完全程来到此处,所以一个人都没有,拥有拍照自由。
奔马瀑果然如万马奔腾之势:
上图只是用1/10秒慢速快门,突出拉丝效果,但对飞流直下的奔马瀑,效果不明显。
改用1/4000秒的高速快门:
有一点奔珠溅玉的效果。如果要效果更明显,须要抵近,但我怕飞沫喷湿相机与衣服,所以退远一点,而且可以获得全景 。
旋上减光镜,可以用正常的光圈f5.6,在1/10秒快门下拍瀑布:
刚才不用减光镜,用f16光圈,成像效果明显差一点。
来张竖的全景:
再来段视频:
在奔马瀑呆了20分钟,静静欣赏飞湍瀑流的喧动之声。
回到路口,重新沿公路走350米到仙姑寨。
拱桥前有一段溪流水面碧如翡翠:
有块大石被称为“聚宝盆”:
前方不远就是仙姑寨:
溪流从上而来:
我对新建的人造景点不感兴趣,所以只在外围欣赏拍摄临溪的建筑。
长桥卧波:
流水潺湲:
走出一段,回望更佳:
这一条溪流声色俱宜,很宜沿景区在西岸铺设的石板步道路缓缓而行,沿途欣赏。但我后来还是改沿公路而行,一来是防止再错过路口,二来是不想流连在溪流边上拍照,花费太多时间。在公路边上虽然经常被林木驱离溪岸,但每隔一段总有一片几米宽的开阔地带,可以适度观赏溪流。
再走500米,便到了方家茶园:
其实就一面山坡,面积接近一个足球场。
据说香港TVB在这里拍了电视剧《茶是故乡浓》的外景。
对面的青山绵延:
有网友说下雨时可以看到对面山上云雾缭绕,但南方的雨令人讨厌的是,只下雨而无云雾的时间居多,如上图。只有阴沉沉的一片,却无云雾点缀。
方家茶园到处标志着“不得偷采茶叶,否则按300元/斤论处”字样。
在方家茶园只呆了10分钟。
继续前行,溪流五彩斑斓:
有时轻轻地跳跃几级:
有时潺潺而来。
一
走了1000米多一点,到了情人林。
这是一片长在水边的稀疏树林,我连拍照的愿望都没有。
不过可以抵近溪水:
这时天降小雨,赶快跑进情人林车站候车廊休息一阵。眼见雨势不大,决定打伞行进,以免浪费时间。
再走600米到仙姑大草坪。
路上有大缺口可以近溪,
下游方向:
上游方向:
这种绿色的山林溪流景观,不需要太晴朗的天气。有云雾点缀更佳。
一
仙姑大草坪的观光车站点:
这个休息廊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一到这里,雨势渐大,达到了天气预报的中雨级别。我坐了十多分钟,已是11:40,眼见雨势没有减弱的势头,决定提前吃午饭,即带来的面包蛋糕,减轻负重。吃完正好雨小多了,又节省了时间。
云雾氤氲的山头:
候车亭斜对面有家餐厅:
这是大门以内唯一一家可吃上热饭菜之处,没看价格。
从候车亭往里走320米是九香酒铺。
所谓“大草坪”,其实就是公路两边和一小块草坪:
沿公路前行是九香酒铺,又是一个人造景点。据说香港TVB在此拍了电视剧《酒是故乡浓》的外景。这片名容易与方家茶园的《茶是故乡醇》混淆。
酒铺大门:
有清溪绵延而来:
坊内:
品酒之地:
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游客品酒,我还要徒步,不敢饮。
从九香酒铺继续沿公路前行480米是九天大峡谷的入口。
陡见一树白花:
清澈见底:
来到九天大峡谷入口:
九天大峡谷是一个正规的景点,从仙姑大草坪到入口有标准的柏油公路,路口有九天大峡谷分景区游览图(即上图)。峡谷入口到九天瀑布有铺设整齐的石阶,但不知为何景区的以众号并不提及这个分景区,只介绍电瓶车沿线的几个人造景区。除此之处,只列举了奔马瀑。其实九天大峡谷与九天瀑布才是姑婆山景区最精华的景点。奔马瀑可与九天瀑相当,但九天大峡谷的其它瀑布水潭完胜古窑冲景点。
来九天大峡谷的游人不多,其中相当多是本地人。像我这种在各旅游网站上不断地搜寻各种笔记、点评、游记,才知道这个峡谷瀑布,从而深入分支道路而来的外地游客,实在不多。
跨过上图的桥,便是峡谷入口,接下来要登上台阶路。
抵达九天瀑布的路有两条,夹溪而峙。景区规划的路线是左进右出。进去的路,过了上图的桥之后直接上坡,出来的路在山溪的对岸,最后从上图桥的右边回到桥前。
西边来的小溪:
路口往西,属于未开发区域,所以只看一眼小溪就算了。
从桥梁到九天瀑布还有900米的上坡台阶。前600多米只是偶尔有几小段溪流可以看看:
距九天瀑布还有两百多米,出现了九龙潭:
这个瀑布不大,姿态优美。井冈山有个姿态相似的大一些的瀑布,被命名为“仙女瀑”。
九龙潭亦呈黄绿色:
来一段视频:
继续往上走,时不时出现急流:
这两段小瀑布奔喧不已:
来到侧面,水流柔顺:
来到另一个洗月潭:
此瀑最宜拉丝效果:
奔流不息:
此处离九天瀑布已经很近了,上游还有几段小瀑布:
终于看到了九天瀑布:
九天瀑布的姿态与落差都与奔马瀑布相近,这两个的颜值高于名气最大的仙姑瀑。
游道的尽头栏杆处离瀑布最近,但我不敢靠这么近,因为瀑布溅起的飞沫,威力如同小雨。但年轻游客不怕,先后来了两批女孩,被摄者贴着栏杆拍照良久,进入我的取景框,等了十分钟她们才拍完撤退。
终于抓住空档期,选了更好的角度用减光镜拍几张拉丝:
回程根据景区的指示,从小桥到达溪流的另一侧。
在桥上近距离观赏飞泻而下的急流:
另一段姿态优美的拉丝瀑布:
山外还是云雾缭绕:
下行这一侧的视野开阔,比起上行的一侧,能更好地欣赏溪流跌落而成的小瀑布。
这个可能是“鲤鱼侠”:
快到出口时最后一段值得观赏的溪流:
我感觉这个九天大峡谷类似于我去过的武夷山外围的龙川大峡谷,都是往上攀登,一路上有几个小瀑布,最高处有个大瀑布。路程都是几百米,连天气都一样,皆为阴天带点小雨。中国南方山区,这样的溪流瀑布型峡谷太多了。
回到仙姑大草坪路口,继续往西走1600米去最里面的仙姑瀑布。
一路上继续欣赏溪流:
我看错了路牌上的数字,把1600当作1000。当我感觉到走了七八百米,只剩两百多米时,用手机百度地图一查,还有800多米,后来才发现是1600米。
幸好路边小溪的颜值一直在线:
不至于太枯燥。
终于看到了观光车终点站:
有个小卖部:
边上还有洗手间。
此处离仙姑瀑布还有250多米,半路上有另一个小卖部:
这条公路继续往前,据说走十多分钟,可以到达登主峰的步道起始点。
最后几十米要脱离公路,溯溪而行:
面向仙姑瀑布,右侧有个带栏杆的观景台。周六人多,经常有七八个人在那里拍游客留念照。
我来到观景台最右侧不挡住别人的位置抢拍两张:
上图急流效果,下图拉丝效果。
后来人少一点,凑近点再来一张:
仙姑瀑布的正面虽然没有观景台,但有一片平地,大家也纷纷在此拍照。我也抓住机会来几张正面证件照。
仙姑瀑布的落差与姿态都不如九天瀑布、奔马瀑布。
如果外地游客不辞辛苦而来,只到仙姑瀑布,忽略了九天、奔马两瀑,颇有些遗憾。至于邻近地区的人员来此休闲,倒无所谓。
左侧离远一点,还可以在树丛中换个角度看仙姑瀑布:
最后来段视频:
从景区规划的溪流对岸另一条步道回观光车站:
我原计划徒步4.6公里出去,但此时已经接近15:00,离动车开车时间17:46已经没有太多的余地。何况可能打不到车,只能乘公交车,变数更大。于是灵活地调整计划,改乘电瓶车。
电瓶车12分钟就到了大门,其中包括在仙姑大草坪上下客约两分钟。我上车再扫二维码购票。
坐17路公交车,48分钟到达贺州站,5元。
我上车后4分钟便开车了,算是赶得巧。这路车的行车路线,要在贺州站以东1公里处越过贺州站,向南到城区北部边缘绕一圈再拍回贺州站。这样一绕,48分钟算是挺快的。
总结姑婆山,与广东的罗浮山相似。二者都只将山脚与低山区域纳入景区范围。之后铺设长达几公里的登山石阶步道,比土路好得多,但台阶缺乏维护。登顶比登野山好一些,顶上都是花岗岩地貌。而且这些南方的山,山顶常笼罩在云雾之中。明显不同之处是罗浮山要低五六百米。
16:10到达贺州站,我在12306看看有没有更早的车,查到16:31的车次还有大量余票,果断改签。虽然系统提示离开车时间很近了,请慎重考虑,但我已经走到了站前广场正对着进站口之处,不为所动,继续改签。在车上多呆了二十多分钟,但最后提前一小时到家。
这一天是周六,余票多,便于改签。以前周日回程,较早到达高铁站,想改签,却苦无余票,只得闷头等待。
贺州站的候车室挺大的:
还有饭馆与超市:
更多游记请看:《我的 中国 游——行程与游记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3540555.html